2024中考模擬題化學化學(福建卷)(考試版A3)_第1頁
2024中考模擬題化學化學(福建卷)(考試版A3)_第2頁
2024中考模擬題化學化學(福建卷)(考試版A3)_第3頁
2024中考模擬題化學化學(福建卷)(考試版A3)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擬考試(福建卷)化學(本試卷分為第一部分(選擇題)和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兩部分。滿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C-12N-14O-16Na-23Mg-24Cl-35.5K-39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I卷(選擇題,共3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下列所貼的警示標識與存放的物質不相符的是A.亞硝酸鈉 B.氫氧化鈉C.石灰石

D.酒精2.中國古代文明與技術,促進了世界文明發展。下列古代工藝主要發生化學變化的是A.活字印刷 B.海水曬鹽 C.機杼織布 D.彩陶燒制3.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成功舉辦。“綠色智能、節儉、文明”是杭州亞運會的辦會理念.下列做法與此理念不相符的是A.堅持綠色出行,踐行低碳生活B.城市污水處理達標后排放C.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減少資源浪費D.大力推廣一次性碗筷,樹立健康意識4.我國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基于二氧化釩的特殊材料,有望助力實現“雙碳”目標。釩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x=2 B.釩為非金屬元素C.釩原子的中子數約為23 D.釩的相對原子質量為50.94g5.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對硫酸的性質和用途進行了探究。其中操作規范的是A.稀釋濃硫酸 B.干燥氧氣C.聞稀硫酸的氣味 D.測稀硫酸的pH6.勞動創造價值,下列家庭勞動與所涉及的化學知識相符的是選項項目化學知識A用燃氣作燃料炒菜燃氣燃燒放熱B用洗潔精洗碗洗潔精能溶解油污C向魚缸中通入氧氣氧氣易溶于水D用食醋除水垢食醋的pH大于77.艾草中含有豐富的矢車菊黃素,有平喘鎮咳,緩解風寒感冒的效果,其化學式為C18H16O8,下列關于C18H16O8的說法正確的是A.矢車菊黃素由碳、氫、氧原子構成B.一個矢車菊黃素分子由18個碳原子、16個氫原子、8個氧原子構成C.矢車菊黃素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D.一個矢車菊黃素分子中含有8個氫分子8.兩種氣體在Pd基催化劑表而生成過氧化氫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生成H2O2的微觀過程的順序是④→③→①→②B.在整個反應過程中首先破壞的是O2分子C.反應前后,Pd基催化劑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D.該過程的總反應方程式:H2+O2H2O29.下列實驗設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選項實驗目的實驗方案A鑒別NaOH和NH4NO3固體取樣,分別溶于水中,測量溶液溫度的變化B將硬水軟化為軟水取樣,加入足量的肥皂水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點燃D配制質量分數5%的KCl溶液將5gKCl溶于100g水中10.實驗小組利用圖1裝置測定塑料袋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濃度。塑料袋中充有空氣,一段時間后壓癟塑料袋,向癟塑料袋中吹入一定量的呼出氣體。測定結果如圖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35s時開始向塑料袋中吹氣B.曲線②表示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C.80s時氧氣的濃度比二氧化碳的低D.可證明呼出氣體中氧氣的濃度比空氣中的低第II卷(非選擇題,共70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共70分)11.(8分)中國航天人從未停下對宇宙探索的腳步,利用化學知識回答問題。(1)火星探測器測得火星土壤中含量最多的元素與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相同,該元素的名稱是。(2)如圖是把航天員呼出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水微觀示意圖,化學反應方程式為。(3)①航天服的制作材料之一“氯丁橡膠”屬于(填“金屬材料”或“有機合成材料”)。②航天員長期駐留空間站會對身體造成影響,飲食中必須含有足夠的鈣、鐵等元素。其中鈣屬于(填“常量”或“微量”元素),缺鐵會導致。(4)月球土壤含有核聚變燃料的氦—3等物質。下圖表示氦—3和氫—2發生核聚變反應。核聚變反應表示為:(P表示質子)。12.(12分)能源是人類進行生產的原動力,能源革命在演變。(1)古代,原始人類通過“鉆木取火”,邁進了植物能源時代,鉆木取火中“鉆木”過程相當于滿足燃燒條件中的。(2)18世紀,化石能源取代植物能源,常見的化石燃料,天然氣、煤、石油,寫出天然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3)當前,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革命。我國氫能按如圖規劃發展迅速:①,該反應屬于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反應中體現還原性的物質是,制得的氫氣屬于(填“灰氫”“藍氫”或“綠氫”)。②藍氫是將天然氣重整制成。但由于使用了碳捕捉先進技術,氣體被捕獲,減輕了對地球環境的影響,實現了低碳制氫。該氣體被捕捉后封存在含氫氧化鈣的地下水層后可慢慢轉化為固態碳酸鹽,該碳酸鹽的化學式是。②通過“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可制得綠氫,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13.(9分)水是生命之源。(1)水的凈化①我國新版《生活飲用水標準》于2023年4月1日正式實施,某水樣檢測出含氮、磷等,這里的氮、磷是指(填標號)。A.單質

B.分子

C.原子

D.元素②二氧化氫(ClO2)是一種消毒劑,能對飲用水消毒,可以有效殺滅病毒。將Cl2通入NaClO溶液中可制得ClO2和生活中常見的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其中X的化學式為,NaClO2中Cl元素的化合價為。③明礬是一種常用的絮凝劑,硫酸鋁和硫酸鉀是制備明礬的原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如圖所示。其中,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的物質是,除去硫酸鋁中少量的硫酸鉀,可以采用(填“蒸發結晶”或“冷卻結晶”)的方法。(2)水的轉化如圖所示,箭頭指向一步實現的物質轉化方向,a、b、c、d分別為不同類型的四種化學反應。①物質A為氫氣,則反應b(填“是”或“不是”)分解反應。②反應c的化學方程式為,反應d的化學方程式為。14.(8分)閱讀下面科普短文。過碳酸鈉俗稱固體雙氧水,化學式為,常溫為白色、無臭固體,遇高溫、潮濕易分解。制備:在20℃時,將50%過氧化氫溶液、純堿溶液和穩定劑充分混合,待反應結束后通過抽濾、洗滌、干燥得到過碳酸鈉。過碳酸鈉在潮濕環境中不穩定,研究人員通過實驗比較了未添加穩定劑、添加氯化鎂穩定劑、有機膦酸穩定劑對過碳酸鈉濕度穩定性的影響,其結果如圖1。(濕度穩定性數值越大,穩定性越強)用途:很多除茶漬、咖啡漬的產品,其有效成分均為過碳酸鈉,使用時將產品粉末倒入盛有溫水的杯子中,迅速產生大量氣泡,靜止片刻后即可清除茶垢。其原理為過碳酸鈉遇水生成碳酸鈉和過氧化氫,過氧化氫分解的過程中產物深入微小的縫隙,使茶垢分解、脫落。過碳酸鈉還可用于急救供氧、醫療殺菌消毒和紡織品洗滌漂白等方面。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過碳酸鈉的物理性質有(填一條即可)。(2)過碳酸鈉保存時需注意(填一條即可)。(3)為驗證過碳酸鈉遇水產生的氣體為氧氣,其操作是:收集氣體,。(4)對比圖1中的三條曲線,得出的結論是:在48小時范圍內,。(5)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填“對”或“錯”)。①除茶垢時使用溫水,可能的原因是升溫能加快過碳酸鈉與水的反應。②過碳酸鈉可用作急救供氧劑,主要原因是其遇水產生過氧化氫。15.(12分)我國冶煉金屬的歷史悠久,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后母戊鼎是由青銅制作,青銅屬于(填“金屬”或“合金”)。(2)人類大規模使用金屬的先后順序跟(填字母)關系最大。a.地殼中金屬元素的含量

b.金屬的導電性

c.金屬的活動性(3)我國在春秋時期就開始了鐵的冶煉,漢代出現了最早的煉鐵高爐。如圖是鐵及其化合物的“價態一類別”二維圖。高爐煉鐵的反應原理為反應①~⑨中的(填序號),利用CO的性冶煉赭石(主要成分為Fe2O3)。其化學方程式為。(4)反應①~⑨中,其中既屬于復分解反應,又屬于中和反應的為(填序號)。(5)鈦和鈦合金是21世紀的重要的金屬材料。工業上冶煉金屬鈦的原理是:在氬氣環境和高溫條件下,利用金屬鎂和TiCl4,反應生成氯化鎂和金屬鈦,該反應的方程式為。氬氣作為保護氣防止生成的金屬鈦被氧化,是因為氬氣的化學性質。16.(7分)基礎實驗與跨學科實踐(1)實驗室制取O2及性質實驗Ⅰ、寫出圖①中儀器a的名稱,用高錳酸鉀制取O2,應選擇圖①中的發生裝置(填字母),化學方程式為;Ⅱ、如圖②,收集一瓶O2并進行性質實驗,集氣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2)制作氧自救呼吸器查閱資料:超氧化鉀(KO2)為黃色固體,可分別與CO2、H2O反應生成O2和白色固體,產氧效率高,適合作生氧劑。動手實踐:設計并制作氧自救呼吸器、如圖③所示。使用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生氧劑由(填顏色變化)時,則基本失效。17.(8分)實驗小組探究用乙醇溶液提取紫甘藍色素的最佳條件。【查閱資料】紫甘藍色素在pH為1~14的溶液中顏色變化如下、pH1-23~456789~111213~14顏色紅色粉紅色紫紅色紫色藍色藍綠色綠色黃綠色黃色【進行實驗】Ⅰ、紫甘藍預處理新鮮紫甘藍切碎,干燥至恒重,粉碎后得到紫甘藍粉末,低溫避光保存備用。Ⅱ、配制提取液用乙醇和水配制體積分數分別為20%、30%、40%的乙醇溶液,并調節pH。Ⅲ、探究紫甘藍色素提取的最佳條件實驗一:稱取5份0.5g紫甘藍粉末放入小燒杯中,分別加入10mL乙醇溶液,浸泡1小時,過濾,取清液,測定不同條件下清液的吸光度(吸光度越高代表提取效果越好)。實驗記錄如下:序號pH乙醇的體積分數/%提取溫度/℃吸光度①120501.40②320500.95③520500.80④130501.75⑤140501.17實驗二:稱取10份0.5g紫甘藍粉末放入小燒杯中,分別加入pH為1、體積分數為30%的乙醇溶液。其中5份在不同溫度下提取2小時,另外5份在50°C提取不同時間,測定清液的吸光度,分別得到圖1、圖2。【解釋與結論】(1)實驗室配制體積分數為20%的乙醇溶液,需要用到的儀器有______(填序號)。A.B.C.D.E.F.(2)實驗一設計①②③的目的是。(3)依據①④⑤得出的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