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證法(廖偉)課件 第二講科學哲學(2)波普爾學習資料_第1頁
自然辨證法(廖偉)課件 第二講科學哲學(2)波普爾學習資料_第2頁
自然辨證法(廖偉)課件 第二講科學哲學(2)波普爾學習資料_第3頁
自然辨證法(廖偉)課件 第二講科學哲學(2)波普爾學習資料_第4頁
自然辨證法(廖偉)課件 第二講科學哲學(2)波普爾學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五、波普爾的證偽主義科學哲學

——從邏輯實證主義向歷史主義過渡的科學哲學卡爾·波普爾(KarlPopper,1902-1994)

1945《開放社會及其敵人》

1957《歷史決定論的貧困》

1959《科學發現的邏輯》

1963《猜想與反駁:科學知識的增長》

1972《客觀知識:一個進化論的研究》

1976《無盡的探索——思想自傳》

1982《開放的宇宙》

1992《二十世紀的教訓》卡爾·波普爾(KarlPopper,1902-1994)原籍奧地利,后移居新西蘭、英國,1945年入英國籍。波普爾自己把他所主張的哲學定名為“批判理性主義”,它包括“證偽主義”和“社會改良主義”(一)反歸納法的經驗證偽原則

1、波普爾對歸納原則的反駁

質疑“過去能夠推論出未來”。質疑“或然真理”2、與反歸納法相適應的證偽原則

(1)反歸納法——

反對邏輯實證主義的經驗證實原則。(2)科學理論不能用經驗“證實”,而只能用經驗“證偽”。

(二)科學與非科學的劃界標準

劃界問題(theproblemofdemarcation)1、邏輯實證主義以經驗證實原則為劃界標準2、波普爾以經驗證偽原則為劃界標準

“一個命題只要他是可檢驗的,或可證偽的,就是科學的;反之,就屬于非科學的、形而上學的。”

“可證偽性”(

falsiability

),是邏輯上的可證偽,而非事實上的(可)證偽。

由于單稱結論為真,并不能傳遞到全稱的前提上,因此,全稱的科學命題或理論不可能為經驗證實。但可以被經驗證偽,其邏輯根據是全稱陳述與單稱陳述的邏輯不對稱性。證偽的邏輯學基礎:否證后件推理前提1PQ

前提2Q

結論P

“凡天鵝皆白”(P),則“天鵝t亦白”(Q);“天鵝t非白”(

Q

),所以“凡天鵝皆白”為假(

P

)可否證性指在邏輯上可以用經驗來證明為假。“明天這里下雨”雖然今天實際經驗無法證明它為假,但在邏輯上是可以否證的。而“明天這里下雨或不下雨”是不可否證的。不可否證的有兩種:重言式:“凡獨身漢沒有妻子”模棱兩可:“明天下雨或不下雨”。波普爾標準的應用數學、邏輯學以及哲學、方法論不可否證,不屬于經驗科學。占星術、理性宗教(試圖用事實、經驗,甚至自然科學來論證宗教教義)等是假科學,它們的結論都是不可否證的。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和阿德勒個性心理學都是假科學。可否證性標準的局限可否證性標準太寬泛,隨便提出個假說都可混入科學之列例如,日心說、燃素說波普爾認為非科學的命題或理論有:

(1)邏輯上已列盡可能的命題

(2)重言式命題:

(3)數學命題

(4)形而上學命題

(5)偽科學命題

(6)宗教神話

3、科學與形而上學的分界是相對的、可變的。

4、形而上學命題并非毫無意義,意義在于指導、啟發、先驅作用。5、波普爾關于“實在論”的論述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

(三)科學理論是大膽的猜測

1、理論先于觀察

首先,科學的觀察不是盲目的觀察,它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選擇性。其次,科學觀察并非是絕對中立的。

格式塔心理學的鴨免圖實驗

“觀察滲透理論”——漢森THE心理學實驗會場“是理論決定我們能夠觀察到的東西”,“只有理論,即只有關于自然規律的知識,才能使我們從感覺印象推論出現象。”——《愛因斯坦文集》

許良英等編譯,第一卷,p.211

“我們見到的是我們想知道的”。——歌德

2、

科學知識或理論的來源

——既然不來源于觀察,那么來源于何處呢?波普爾認為,科學理論來自靈感對問題的猜測。

科學研究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靈感頓悟(四)科學知識增長的理論

1、“可證偽性”的度量——

“可證偽度”如何來判定可證偽度的高低?

(1)所有天體的運行軌道是封閉圈的;

(2)所有行星的運行軌道是封閉圈的。

(3)所有天體的運行軌道是橢園的。(4)所有行星的運行軌道是橢圓的。首先,理論的內容越普遍,它的可證偽度就越高。(1)>(2),(3)>(4)其次,理論的內容愈精確,它的可證偽度就越高。(3)>(1),(4)>(2)(3)>(2)一個科學命題的內容的普遍度和精確度,是與它的可證偽度相一致的。一個理論的普遍度或精確度高,它的可證偽度就高,反之就低。(五)證偽主義的真理觀

1、真理就是“與事實相符合”

2、波普爾肯定客觀真理的存在,他認為,真理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和愿望而轉移的。3、波普爾否定科學能認識客觀真理,認為只能探索真理。

“真理……我們也許永遠不能得到它,也許即使得到了它,也不知道。”因為“它是在我們可及的范圍以外的。”“它隱藏得很深,我們不能探入其深處”。波普爾認為科學雖不能認識真理,卻能夠“探索真理”。

4、“逼真度”的理論。

科學的發展過程就是理論的逼真度不斷提高的過程。

Popper認為科學理論只是猜測世界,而不是反映世界(反對反映論),因而它不可能是真的,它總有一天是要被經驗證偽的。但是,他認為,科學與真理還是相關聯的,因為科學能通過不斷的猜測而逼近真理。猜測、證偽、再猜測、再證偽……這就是科學接近真理的道路。Popper:“我們的目標是通過批判以找到愈來愈接近真理的理論”,“我們雖然不知道距離真理有多遠,但要我們能愈來愈逼近真理。”(六)試錯法與科學發展模式1、試錯法

“所有的理論都是嘗試性的假設。人們把它們拿來試試,看看它們的結果如何。而所有實驗對它們的驗證都僅僅是一種批判精神指導下的暫時結果。它在努力尋找理論中的錯誤。”

“嘗試與清除錯誤的方法”,即“試錯法”。

“試錯法”與“進化論”波普爾爾有時稱試錯法為“進化論的認識論”。

他認為,凡是生物都有適應環境的本能,這種本能就是“試錯法”。生物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各種嘗試性的變異,并通過生存競爭,自然選擇,篩選出最能適應環境的新物種,以實現生物的進化。

“科學的歷史,正如所有人類的觀念的歷史一樣,是一部不可靠的猜想的歷史,是一部錯誤的歷史。”

——《猜想與反駁》第216頁

“我們的錯誤能為認識的昏暗提供光亮,從而幫助我們探索走出黑暗洞穴的道路。”

——《猜想與反駁》第28頁

《猜測與反駁》一書的序言這樣開頭:“本書的全部文章和講稿是從各方面來說明一個很簡單的論點,那就是我們能夠從錯誤中學習。”

“我們的全部問題就在于盡可能快地犯錯誤。”

——J.A.Wheeler“從錯誤中學習”從上述試錯法的理論出發,Popper提倡三種科學精神。(1)提倡敢于犯錯誤的精神。

真理與錯誤是不可分地聯系的,科學只能在不斷清除錯誤中前進。“從錯誤中學習”。“任何一門科學都是試驗性的事業,錯誤是在所難免的”。

最好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敲打越厲害,發射出的光輝就越燦爛。——馬克思如果你對一切錯誤都關上了門,那么真理也將被你關在門外。——泰戈爾對謬誤的恐懼本身就是一個謬誤;深入分析之下,這其實是對真理的恐懼。——黑格爾(2)提倡批判精神。

科學是在競爭中發展的,只有批判,才能前進。他說:“科學的方法就是批判的方法”,“批判……是任何理智發展的主要動力。”“這些人(科學家)有大膽的觀念,卻對本身觀念的批判不遺余力;他們設法要了解自己的觀念是否正確,使用的方法是先了解它們是否可能無誤。他們大膽推論,然后極力嘗試推翻本身的推測。”——KarlPopper(3)提倡“否定”或“革命”精神。

否定舊理論是產生和發展新理論的前提,科學家們應有敢于否定別人的理論的精神,也應有勇于否定自己的理論的精神。2、科學發展模式

P1——TS——EE——P2……(1)科學從問題(problem1)開始,問題促使科學家思考;(2)科學家提出假說或理論對問題進行嘗試性解決(tentativesolution);(3)各種假說或理論之間激烈競爭,并通過證偽消除其中的錯誤(errorelimination),其結果是形成逼真度較高的新理論;

(4)新理論被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所證偽,即又出現新的問題(problem2)。四個環節循環往復,科學發展無止境。

從上述四段式中可以看出:科學的根本性質是“猜想與反駁”,科學的根本方法是“試錯法”,即“嘗試與清除錯誤的方法”。他認為科學的試錯法應當做到:(1)提出充分多的不同類型的理論。(2)各種理論提出足夠豐富的猜測性內容。(3)經受足夠嚴格的經驗檢驗。證偽主義的合理因素(1)動態分析,強調科學發展是一個不斷革命的過程;(2)把“問題”看成是科學發展的動力,“科學知識的增長永遠始于問題,終于問題”。

什么是問題?指矛盾或不一致(新觀察與舊理論間、理論與理論間、同一理論內部矛盾)。(3)主張發揮思維的能動作用,要求大膽猜測,反對狹隘的經驗主義;(4)強調任何科學理論都可能包含錯誤,科學可錯論。證偽主義模式的局限(1)太強調否定,無視科學知識的繼承的積累,否認量變漸進;(2)太強調猜想、靈感在科學假說中的作用,忽視邏輯思維在假說中的作用;(3)反歸納主義,推崇演繹法時,卻片面否定歸納法的作用;(4)在證偽與證實的關系上,以證偽為絕對,忽視在實踐檢驗中兩者的對稱性與復雜性。(七)波普爾的其他思想反對歷史決定論,主張“零星的社會工程”(fragmentarysocialengineering)。

“零星的社會工程”即社會進行零星的、逐步的、切實可行的改造。“它是試錯法在社會科學中的應用,就象在自然科學中一樣,它是行之有效的。”“烏托邦的社會工程”

Utopiansocialengineering

“零星社會工程”是一種謹慎的改良主義方法,是一種在不斷嘗試中修正錯誤的演進模式。

“我們必須對未知、不確定和不保險的事情不斷進行探索,使我們所能具有的理性盡可能好地安全和自由而制定計劃。”——KarlP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