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觀點分析現象類試題(信息類文本閱讀)-2025年北京高考語文復習專練(解析版)_第1頁
運用觀點分析現象類試題(信息類文本閱讀)-2025年北京高考語文復習專練(解析版)_第2頁
運用觀點分析現象類試題(信息類文本閱讀)-2025年北京高考語文復習專練(解析版)_第3頁
運用觀點分析現象類試題(信息類文本閱讀)-2025年北京高考語文復習專練(解析版)_第4頁
運用觀點分析現象類試題(信息類文本閱讀)-2025年北京高考語文復習專練(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熱點01運用觀點分析現象類試題(信息類文本閱讀)

<1

I演點解讀

▲命題特點:

信息類文本的材料多圍繞社會熱點、文化現象、科技發展、教育問題等展開,如“傳統文化復興”“環

境治理成效”“青少年行為變化”等,體現時代性和現實意義。通常以說明文或議論文形式呈現,邏輯清晰,

可能通過分點、對比、數據支撐等方式呈現原因,隱含因果關聯。

命題角度有二:一是針對文內觀點的分析、評論和探究;二是利用文內觀點去分析文外材料,重在觀

點的遷移運用。考查能力重在精準概括并精準理解文本基礎之上的探究性。

命題趨勢:在不提高試題難度的前提下趨向情境化、綜合化命題。

設問形式:

①“分析……的原因”“概括……的主要因素”,或隱含因果邏輯(如“為何”“導致”等)。

②分析……的方法和產生的效果。

考查形式多為簡答題,重點考查的是學生準確理解文章觀點并遷移運用的能力,審題難度較大,要求

學生能夠將文本材料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或者能夠對文內文外兩種觀點進行比較。

解題方法:

(一)運用觀點,解讀新材料

①明確題目中的核心對象,如“空氣質量改善”“國潮興起”;限定詞,如“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

原因”;因果關聯詞,如“分析……的原因”“為何”“導致”。

②確定材料范圍。若題目未指定材料,需通讀所有材料,標記與問題相關的因果表述;若題目指定材料,

如“結合材料二”,則重點精讀對應段落。

③多維度歸類,構建邏輯框架。將提取的原因按不同維度分類,避免重復或遺漏。

此類題考查時會在題干中給出一則新材料,例如某一社會熱點現象,然后要求學生結合材料文本或者

運用材料原文內的某一觀點去分析這一現象。這實際上是要求學生運用文內觀點分析實際生活中的案例,

這和課程標準是相吻合的,符合新高考情境化設題的趨勢。此類題目設回在文本外,答案卻在文本內。解

答這種類型的題目,最重要的是回歸原文,找到可利用的文內觀點,然后結合觀點分析解讀題干中的材料。

(二)運用原文材料,評價新觀點

①理解材料觀點,明確贊同還是反對。

②帶著材料觀點重讀原文,找到支持或者駁斥該材料觀點的具體依據

②結合具體依據分析題干材料,分點作答。

(三)高分策略

避免脫離材料:僅憑常識答題,未引用材料中的關鍵詞或數據。

避免邏輯混亂:原因表述交叉重復,或未區分直接/根本原因。

避免遺漏要點:僅答出部分原因,未覆蓋材料全部信息(尤其是圖表中的隱含原因)。

限時提升練(建議用時:50分鐘)

讖凰譴

一、(北京市西城區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年級上學期期中)閱讀下面的材料,

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世間萬物皆有聲音,整個宇宙都在低聲吼叫。從宏大的宇宙到微觀的粒子,能量在不斷流動,這種流

動正是一切聲音的根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能被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其中有自然

發生的聲音,也有人按照美的規律創造的音樂的聲音。

雷鳴、風吼、虎嘯、猿啼等聲音現象,構成了復雜萬端的自然聲響。自然聲響可以成為審美對象,如

“呦呦鹿鳴”“要哽草蟲”“伐木丁丁,鳥鳴嚶嚶”,這些詩句都是以自然聲響起興。自然聲響和諧而有

韻味,喚起了人的詩情,激發了審美感受,入詩后寄托了詩人的審美情趣。在這里,審美對象與人的生活

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正如馬克思所言“人只有憑借現實的、感性的對象,才能表現自己的生命”。由此,

我們可以體會到,自然界的聲音之美離不開它天然的和諧節奏、而這正與人展現自己生命力量的要求相適

應。

音樂的聲音是人按照美的規律創造的,以人聲和樂器聲作為材料,不直接塑造形象,無確切含義。但

音樂的聲音卻能表現人的感情,并激發人的感情,在表達情感的功能上與其他藝術類型相比,它甚至是最

有優越性的。

聲音有情緒意義。《樂記》中說:“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聲成文,謂之音。”

又由于心對物之所感的心境不同,也就產生了帶有不同情緒意義的樂音。

聲音有色彩感。朱光潛先生在《近代實驗美學》中介紹,美國學者請一班學圖畫的學生聽兩曲樂調不

同的樂曲,并要他們隨時把音樂所引起的意象畫在紙上,結果發現,各人所畫的圖畫情景雖有差異,而情

調和空氣卻十分相近:樂調喜悅時各圖畫的情調都很生動,樂調凄慘時各圖畫的空氣都很黯淡。人們常說

的“著色的聽覺”,從上述事例中大體可見。在實驗人對聲音的色彩感覺時,研究者發現有些人聽高音產

生白色感覺,中音產生灰色感覺,低音產生黑色感覺。

聲音有意象感。比如在一個陰雨寒冷的秋夜,一個人在屋內,瑟瑟的西風吹動著窗前的梧桐樹葉作響,

過了一會兒,風聲漸漸停了,但雨聲響起來了,雨滴梧桐,“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更

漏子》)。就是這雨滴梧桐的聲音,帶著它的綜合存在條件,成為了一種聽覺意象。這種意象的生成,是對

聲音綜合創造的結果,其中有主體的想象和移情。想象和移情善于借體而生,它能在自然聲音中借體,更

能在音樂聲音中借體,有時竟使欣賞主體的東西代替了創作主體的東西。

(取材于王向峰《青年審美手冊》)

材料二

聲音如何表現,怎樣對聲音事件進行逼真的摹寫,這是讓故事講述者撓頭的大問題。聽覺信號旋生即

滅,看不見摸不著,對視覺信號我們可以勾勒其整體輪廓,描繪其局部細節,這些在聽覺信號那里通常都

難以實現。更何況對于人類日益遲鈍的聽覺來說,聲音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劉姥姥沒見過自鳴

鐘,在她聽來它的響聲就像是農村常有的“打蘿柜篩面”,這種經驗主義的錯誤是任何人都難以避免的。

因此,表現聲音的最便捷的手段就是用象聲詞模擬。象聲詞在世界各民族語言中都有不同存在,其功

能主要為表音,即《文心雕龍》所說的“‘喈喈'逐黃鳥之聲,‘嚶哽’學草蟲之韻”。漢語中有些象聲

詞還有表意作用,如古人常把杜鵑、鵡塢的啼鳴聽成“不如歸去”“行不得也哥哥”。英語中也有許多詩

歌因鳥鳴而發,如雪菜《致云雀》以四短一長的詩行模仿四短一長的云雀啼鳴,這已屬于上升到藝術層面

的模仿。

用語言表現聲音的手段有限,要想“如實”反映轉瞬即逝的聲音事件,運用模仿性的聲音“聽聲類聲

也是文學創作常用的方法,如李白《聽蜀僧溶彈琴》的“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韓愈《聽穎師彈琴》

的“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等。

然而,仔細琢磨這些聽琴詩,其中可供驅馭的聽覺意象實在不多。一旦改變思路將“類聲”調整為“類

形”,揮筆的自由度驟然間增大,這時敘述對象已由無形的聲音事件變為有形的視覺聯想,更有利于故事

講述人“施之藻繪,擴其波瀾”。如《老殘游記》第二回“白妞說書”:

幾噬之后,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聲,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

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

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

作者明明寫的是聲音的盤旋纏繞與低昂起伏,展示在讀者眼前的卻是登山者不斷向峰頂攀登的情景,

讓人驚嘆作者的“聽聲類形”與白妞說書一樣神奇莫測。再如雨果《巴黎圣母院》中對鐘聲的摹寫:

你突然會看見——有時耳朵似乎也有視覺你會看見各個鐘樓仿佛同時升起了一股聲音的圓柱,一團和

聲的煙霧你可以看見每組音符從鐘樓飄出,獨立地在和聲的海洋里蜿蜒游動……你可以看見八度音符

從一個鐘樓跳到另一個鐘樓,銀鐘的聲音像是長了翅膀,輕靈,尖利,直沖云霄;木鐘的聲音微弱,蹣跚,

像斷了腿似地往下墜落。

文學世界多姿多彩,有聲有色。它的豐富性體現著作者對世界的感知和創作的功力,也考驗著讀者的

感知力與想象力。從聽的角度關注文學敘事中的聲音可以唉醒人們遺忘或忽略的感知,并激發人們對感知

新的理解。

(取材于傅修延《聽覺敘事研究》)

1.根據材料一,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自然聲響均具有天然的和諧節奏,這與人展現生命力量的要求相適應。

B.音樂的聲音不直接塑造形象,但表達情感的功能較其他藝術有優越性。

C.聲音具有色彩感,所以生活中人們會用灰暗、明亮等詞語來形容聲音。

D.聽覺意象的生成是對聲音綜合創造的結果,其中有主體的想象和移情。

2.根據材料二,下列關于表現聲音手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漢語中部分象聲詞具有表音、表意的雙重功能。

B."聽聲類聲”通過視覺形象生動地描繪聽覺感受。

C."聽聲類形"提升了文學創作的自由度與表現力。

D."聽聲類形"是東西方作家摹寫聲音的有效手段。

3.根據材料二,下列詩句運用了"聽聲類形"手法描寫聲音的一項是()(3分)

A.飛湍瀑流爭喧眩,徒崖轉石萬壑雷。

B.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C.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D.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4.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呦呦""喈喈"等象聲詞,是對自然聲響的模擬,音韻和諧,富有韻味,能激發人們的審美感受。

B.心境不同,詩人會對聲響有不同感受。"深水蕩漾清猿啼""杜鵑啼血猿哀鳴”同寫猿啼,但情緒意義不

同。

C.由于聲音具有模糊性和不確定性,聲音描寫困難,所以作家在描摹聲音時難免犯經驗主義的錯誤。

D.無論是作者對聲音進行摹寫,還是讀者對作品中聲音的內涵進行理解,感知力與想象力都十分重要。

5."紙上有聲”是前人對《紅樓夢》中大量聲音描寫的形象概括。請結合下面文段中的畫線句,根據材料一

和材料二,分析這處聲音描寫使用的方法和產生的效果。(6分)

只聽桂花陰里,嗚嗚咽咽,裊裊悠悠,又發出一縷笛音來,果真比先越發凄涼。大家都寂然而坐。夜

靜月明,且笛聲悲怨,賈母年老帶酒之人,聽此聲音,不免有觸于心,禁不住墮下淚來。眾人彼此都不禁

有凄涼寂寞之意,半日,方知賈母傷感,才忙轉身陪笑,發語解釋。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館聯詩悲寂寞

【答案】

1.A2.B3.C4.C

5.“嗚嗚咽咽”使用了聽聲類聲的方法,用哭泣的聲音寫出了笛聲低沉凄涼的特點;“裊裊悠悠”使用了聽

聲類形的方法,以裊裊悠悠擺動的狀態寫出了聲音細長,從遠處飄搖而至的特點。笛聲的凄涼激發了賈母

和眾人的凄涼寂寞之感,暗示了賈家日暮途窮的結局,豐富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引發讀者更好地感知賈

府的衰亡之音。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A.”自然聲響均具有天然的和諧節奏”說法錯誤。原文為“自然界的聲音之美離不開它天然的和諧節奏、

而這正與人展現自己生命力量的要求相適應”,文中指的是“美的自然聲響”,并不是說自然聲響均具有天

然的和諧節奏,選項曲解文意。

故選Ao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B.“‘聽聲類聲’通過視覺形象生動地描繪聽覺感受"張冠李戴,原文為“一旦改變思路將‘類聲’調整為

‘類形’,揮筆的自由度驟然間增大,這時敘述對象已由無形的聲音事件變為有形的視覺聯想”,可知應該

是“聽聲類形”通過視覺形象生動地描繪聽覺感受,不是“聽聲類聲”。

故選Bo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結合原文“一旦改變思路將‘類聲’調整為‘類形',揮筆的自由度驟然間增大,這時敘述對象已由無形的

聲音事件變為有形的視覺聯想”可知“聽聲類形”通過視覺形象生動地描繪聽覺感受。

A.“萬壑雷”是“聽聲類聲”。

B.“蕭蕭”“滾滾”是用象聲詞模擬聲音。

C.詩人描繪了琴聲先“滑”后“澀”的兩種意境,“間關”之聲,輕快流利,似“鶯語花底”,視覺形象的

優美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優美,“幽咽”之聲,悲抑哽塞,似“泉流冰下”,視覺形象的冷澀強化了聽覺形象

的冷澀,令人拍案叫絕。是典型的“聽聲類形”。

D.主要是突出音樂的意象感和情緒意義。

故選Co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C.“由于聲音具有模糊性和不確定性,聲音描寫困難,所以作家在描摹聲音時難免犯經驗主義的錯誤”曲

解文意,原文為“更何況對于人類日益遲鈍的聽覺來說,聲音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劉姥姥沒見

過自鳴鐘,在她聽來它的響聲就像是農村常有的‘打篁柜篩面',這種經驗主義的錯誤是任何人都難以避免

的”,原文說的是“對于人類日益遲鈍的聽覺來說,聲音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選項去掉條件,

顯得武斷,原文說的是“任何人”聽聲音難免犯經驗主義的錯誤,沒有說作家描寫聲音難免犯經驗主義的

錯誤。

故選Co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結合材料二第三段“要想‘如實’反映轉瞬即逝的聲音事件,運用模仿性的聲音'聽聲類聲’也是文學創

作常用的方法”可知“只聽桂花陰里,嗚嗚咽咽,裊裊悠悠,又發出■縷笛音來,果真比先越發凄涼”中

“嗚嗚咽咽”使用了聽聲類聲的方法,把笛聲比作哭泣的聲音,寫出了笛聲低沉凄涼的特點。

結合材料二第四段“一旦改變思路將'類聲’調整為‘類形',揮筆的自由度驟然間增大,這時敘述對象已

由無形的聲音事件變為有形的視覺聯想”可知“只聽桂花陰里,嗚嗚咽咽,裊裊悠悠,又發出一縷笛音來,

果真比先越發凄涼”中“裊裊悠悠”使用了聽聲類形的方法,以裊裊悠悠擺動的狀態寫出了聲音細長,從

遠處飄搖而至的特點。

“夜靜月明,且笛聲悲怨,賈母年老帶酒之人,聽此聲音,不免有觸于心,禁不住墮下淚來。眾人彼此都

不禁有凄涼寂寞之意,半日,方知賈母傷感,才忙轉身陪笑,發語解釋”,悠揚悲怨的笛聲使賈母也不禁落

淚,為家族的離散感慨萬干,而強顏歡笑的眾人也因音樂而觸發了內心的悲涼之緒,暗示了賈家日暮途窮

的結局,豐富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引發讀者更好地感知賈府的衰亡之音。

二、(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開學測試)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各題。

材料一

2023年10月8日,第19屆亞運會在杭州落下帷幕。這屆亞運會喚起了國人對1990年北京亞運會和

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回憶。三十三載,三屆亞運盛會,講述了精彩的中國故事,見證了中國的巨大變遷。

北京獲得1990年亞運會舉辦權時,我國還處于改革開放初期,人均GDP排在全球第131位。當時,

亞運會籌辦資金存在6億元缺口,全國上下掀起了捐資捐物的熱潮,集資總額達7億元。此后,我國經濟

快速發展,2010年廣州亞運會時,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今,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

代化強國的關鍵時期,2023年杭州亞運會向世界展現出我國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取得的輝煌成就。

據測算,2016年至2020年,籌備亞運會對杭州市GDP的拉動量約為4141億元,占同期GDP的7.6%。

2023年國慶長假,杭州市各景區共接待游客1300.87萬人次,較2022年同比增長了34.37%。受訪游客中近

50%的人表示,此時來到杭州就是為感受“旅游勝地加體育盛會”的獨特氛圍。

申辦之初,杭州亞組委就提出了放大亞運輻射效應,以亞運帶動鄉村振興和周邊城市發展的構想。如

今,這一構想變成了現實。杭州市淳安縣界首鄉因擁有水域廣闊、港灣曲折的自然條件,被選定為亞運會

自行車、鐵人三項等項目的承辦地。曾經略顯閉塞的山鄉漁村如今成為人們體驗運動休閑游的熱門選擇。

杭州亞組委組織各種活動向游客們推介協辦城市寧波、溫州、湖州、紹興、金華,吸引游客去感受相關城

市的特色文化。數據顯示,杭州亞運會舉辦期間,5個協辦城市的酒店預訂量較2019年同比均增長5倍以

上,其中紹興增長最高,達7.2倍。杭州亞運會為共同富裕開辟了新路徑。

"甲。"北京、廣州、杭州,三座城市,三屆盛會,展現出中國人一步一個腳印,在自立、自主、自

強的道路上闊步前行的風姿。

(取材于周程祎、于岑噪等的相關文章)

材料二

某經濟學者曾引用詩句"乙”來評價1990年北京亞運會對中國體育事業和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無

論是在體育場館建設方面,還是在舉辦亞運會的市政建設、電子和通信系統的建設及其他各項工作的組織

等方面,北京亞運會都為我國后來舉辦各類大型綜合性國際體育大會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北京亞運會還將

開放、自信的中國展示給了世界,吸引了大批外資企業到中國投資合作,尋求發展。

2023年杭州亞運會“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的辦賽理念,與1990年北京亞組委提出的節約辦亞運

是一脈相承的。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共有56個競賽場館,其中新建場館僅12個,其余均為舊館改造升

級。場館盡量使用"綠色”設備,如富陽水上運動中心使用雨水收集系統,收集雨水為場館中庭水系、噴泉以

及植物灌溉提供水源,平均每天可節水約1000噸。亞運村里也處處見"綠":用可降解的秸稈做衣架和牙刷

杯,推行小份餐食,使用新能源接駁車……”保護環境,關愛自然”的倡導在亞運村中真正得到了落實。

(取材于吳志剛的文章)

材料三

1990年北京亞運會成功舉辦,“團結、友誼、進步”的口號和吉祥物熊貓"盼盼"火遍全國。2010年廣州

亞運會上,"激情盛會,和諧亞洲”的口號體現出對團結合作的追求,頗具地方特色的吉祥物"五羊”向人們講

述這個城市的傳奇與精神。2023年杭州亞運會口號和吉祥物的選擇體現出更深遠更豐富的思考。

“心心相融,@未來",杭州亞運會的主題口號一問世便驚艷了世界。亞組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把

這句口號念作'心心相融,愛達未來',兼具友愛和通達之意,希望它能將和平友愛、合作向未來的心聲

傳至四方。”杭州亞運會的吉祥物是三個小機器人琮蹤、宸宸、蓮蓮。它們共同組成“江南憶"組合。"江南憶"

出自白居易的詩句"丙琮琮的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遺址出土的玉琮,代表了有五千多年歷史的良渚文明,

傳遞出對祖國歷史文化的自信;宸宸的名字來源于京杭大運河杭州段的標志性建筑拱宸橋,意在表達溝通

合作的發展理念和海納百川的時代精神;蓮蓮的名字則來源于西湖中的接天蓮葉,代表久負盛名的西湖,

體現了人文情懷。

可愛的吉祥物引人注目,更可愛的是努力當好東道主的杭州人。自籌辦亞運會以來,杭州市政府便借

亞運東風,大力推進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文明禮讓,維護市容市貌,熱情接待國內外友人,積極推介家鄉

杭州…杭州市民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獲得了精神滋養,這養分也必將反哺這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

杭州亞運會中還有一個“人”給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名為“弄潮兒"的"亞運數字火炬人”。這是由超

過1億名亞運數字火炬手匯聚而成的數字人。亞組委相關負責人說:“我國有14億人口,對于建設中國式

現代化,這既是壓力也是優勢。弄潮兒,挺立潮頭,奮勇向前。我們想以此傳達齊心共建現代化國家的美

好心愿。”

(取材于辛音、李霞等的相關文章)

1.根據材料一,下列關于"2023年杭州亞運會”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籌備階段就已經為杭州市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B.使國慶假期到杭州旅游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

C.將界首鄉選定為賽事舉辦地,是因其極具鄉村特色。

D.舉辦期間,紹興市酒店預訂總量在協辦城市中居首位。

2.根據以上三則材料,將下面詩句分別補寫在甲、乙、丙處,對應正確的一項是()(3分)

①既滋蘭之九嘛兮,又樹蕙之百畝

②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③人生萬事須自為,陛步江山即寥廓

A.甲①、乙②、丙③B.甲②、乙①、丙③

C.甲③、乙①、丙②D.甲③、乙②、丙①

3.根據以上三則材料,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2010年廣州亞運會產生了巨大的效益,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B.時至今日,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諸多寶貴經驗依然能為我們提供借鑒。

C.富陽水上運動中心用雨水收集系統為賽事提供用水,實現了節約用水。

D."團結”是1990年北京亞運會和2010年廣州亞運會共同的口號和追求。

4.中國體育博物館擬開展"回眸亞運,講述精彩中國故事”活動。根據以上三則材料,下列講述標題不恰當

的一項是()(3分)

A.齊心合力戰困難,全國人民為亞運一一1990年北京亞運會籌辦紀實

B.跨越三十三載,折射巨大變遷一一看三屆亞運會展現出的時代風貌

C.北京首辦亞運,引來八方財源一一漫話北京亞運會與首都經濟發展

D.盼盼五羊江南憶,動物精靈送吉祥一一談亞運會吉祥物的動物原型

5.下面是杭州市某小區宣傳欄中的一則宣傳標語。杭州亞運會哪些舉措體現了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

請依據下面的鏈接材料,綜合以上三則材料簡要概括。(6分)

在杭州亞運領略中國式現代化

【鏈接材料】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

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答案】

1.A2.C3.B4.D

5.①杭州借亞運之機發展經濟,同時以亞運帶動鄉村振興和周邊城市發展,體現了對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

現代化的探索。

②杭州亞運會提出"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的辦賽理念,并通過各項節能環保措施將其落到實處,避免

了資源浪費和環境破環,體現了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探索。

③杭州亞運會提出的主題口號“心心相融,@未來"和設計的吉祥物,表達了和平友愛、溝通合作、海納百

川的理念和精神,體現了對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的探索。

④杭州在收獲亞運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大力推進城市精神文明建設,體現了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

的現代化的探索。

⑤由超過1億名亞運數字火炬手匯聚而成的數字人"弄潮兒",寄托了全國14億人齊心共建現代化國家的美

好心愿,體現了對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探索。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

B."使國慶假期到杭州旅游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錯,原文是"2023年國慶長假,杭州市各景區共接

待游客1300.87萬人次,較2022年同比增長了34.37%。受訪游客中近50%的人表示......”,可見,比去年同

期增加了34.37%,50%是指受訪游客來杭州是感受杭州體育盛事的氛圍。

C.“是因其極具鄉村特色"錯,原文是"杭州市淳安縣界首鄉因擁有水域廣闊、港灣曲折的自然條件,被選定

為亞運會自行車、鐵人三項等項目的承辦地",可見,將界首鄉選定為賽事舉辦地,是因其擁有水域廣闊、

港灣曲折的自然條件,而不是該地極具鄉村特色。

D.”紹興市酒店預訂總量在協辦城市中居首位〃錯,原文是“數據顯示,杭州亞運會舉辦期間,5個協辦城市的

酒店預訂量較2019年同比均增長5倍以上,其中紹興增長最高,達7.2倍",可見,原文只是說在五座城市

中,紹興增長最高,這并不表明紹興市酒店預訂總量在協辦城市中就居首位。

故選Ao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①"既滋蘭之九嘛兮,又樹蕙之百畝",句意:既種了九喔的蘭花,又栽了百畝的蕙蘭。

②"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句意:最能喚起追思的是杭州。

③"人生萬事須自為,度步江山即寥廓”,句意:人生的許多事情都要靠自己去做,只要自己向前僅僅邁出

一步或半步,長久積累,就可以進入一個寬廣的世界。

甲處,結合"中國人一步一個腳印,在自立、自主、自強的道路上闊步前行的風姿”分析,此處強調中國人一

步一個腳印,中國就能進入自立、自主、自強的廣闊世界,故應選③;

乙處,結合"1990年北京亞運會對中國體育事業和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此處是說北京亞運會既影響

中國體育事業,也影響中國經濟發展,故應選①;

丙處,結合"杭州亞運會的吉祥物是三個小機器人琮蹤、宸宸、蓮蓮。它們共同組成‘江南憶'組合。‘江南憶'

出自白居易的詩句”可知,此處的關鍵詞是"杭州"和"憶江南",故應天詩句"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即此處

選②。

故選C。

3.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推理和判斷的能力。

A/7010年廣州亞運會產生了巨大的效益,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錯,原文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時,

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見,并不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是在

廣州亞運之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C."為賽事提供用水”錯,原文是"富陽水上運動中心使用雨水收集系統,收集雨水為場館中庭水系、噴泉以

及植物灌溉提供水源,平均每天可節水約1000噸",可見,富陽水上運動中心用雨水收集系統是為場館中

庭水系、噴泉以及植物灌溉提供水源,并不單單為賽事提供用水。

D”團結,是1990年北京亞運會和2010年廣州亞運會共同的口號和追求"錯,原文是"1990年北京亞運會成功

舉辦,‘團結、友誼、進步的口號......火遍全國。2010年廣州亞運會上,’激情盛會,和諧亞洲,的口號體現出

對團結合作的追求",可見,"團結”是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口號,并不是廣州亞運會的口號。

故選Bo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并擬寫標題的能力。

D."盼盼五羊江南憶,動物精靈送吉祥一一談亞運會吉祥物的動物原型”錯,所選的三則材料,只是講了北京

亞運會的吉祥物熊貓"盼盼"火遍全國,廣州亞運會的吉祥物"五羊",杭州亞運會吉祥物是三個小機器人琮蹤、

宸宸、蓮蓮,并沒有說三次亞運會吉祥物的動物原型,故副標題"談亞運會吉祥物的動物原型"不適合作為標

題。

故選Do

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1)根據"據測算,2016年至2020年,籌備亞運會對杭州市GDP的拉動量約為4141億元,占同期GDP的

7.6%""申辦之初,杭州亞組委就提出了放大亞運輻射效應,以亞運帶動鄉村振興和周邊城市發展的構想。如

今,這一構想變成了現實"可知,杭州借亞運之機發展經濟,同時以亞運帶動鄉村振興和周邊城市發展,體

現了對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的探索。

(2)根據“2023年杭州亞運會,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的辦賽理念""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共有56個競

賽場館,其中新建場館僅12個,其余均為舊館改造升級......富陽水上運動中心使用雨水收集系統,收集雨水

為場館中庭水系、噴泉以及植物灌溉提供水源,平均每天可節水約1000噸。......用可降解的秸稈做衣架和牙

刷杯,推行小份餐食,使用新能源接駁車……'保護環境,關愛自然’的倡導在亞運村中真正得到了落實",和

鏈接材料中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可知,杭州亞運會提出“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的辦賽理

念,并通過各項節能環保措施將其落到實處,避免了資源浪費和環境破環,體現了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

現代化的探索。

(3)根據",心心相融,@未來,,杭州亞運會的主題口號一問世便驚艷了世界""我們把這句口號念作,心心相

融,愛達未來',兼具友愛和通達之意,希望它能將和平友愛、合作向未來的心聲傳至四方”"杭州亞運會的

吉祥物是三個小機器人琮蹤、宸宸、蓮蓮。它們共同組成‘江南憶'組合。......琮琮的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遺址出

土的玉琮,代表了有五千多年歷史的良渚文明,傳遞出對祖國歷史文化的自信;宸宸的名字來源于京杭大

運河杭州段的標志性建筑拱宸橋,意在表達溝通合作的發展理念和海納百川的時代精神;蓮蓮的名字則來

源于西湖中的接天蓮葉,代表久負盛名的西湖,體現了人文情懷”可知,杭州亞運會提出的主題口號"心心相

融,@未來”和設計的吉祥物,表達了和平友愛、溝通合作、海納百川的理念和精神,體現了對走和平發展

道路的現代化的探索。

(4)根據鏈接材料"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

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可知,杭州在收獲

亞運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大力推進城市精神文明建設,體現了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的探

索。

(5)根據"杭州亞運會中還有一個,人,給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一名為‘弄潮兒'的‘亞運數字火炬人這是由

超過1億名亞運數字火炬手匯聚而成的數字人""我國有14億人口,對于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這既是壓力也

是優勢。弄潮兒,挺立潮頭,奮勇向前。我們想以此傳達齊心共建現代化國家的美好心愿"可知,由超過1

億名亞運數字火炬手匯聚而成的數字人"弄潮兒",寄托了全國14億人齊心共建現代化國家的美好心愿,體

現了對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探索。

一、(北京市第十五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10月月考)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用鐵鍋演示中國天眼,用掃帚模擬宇宙射線,把吃剩的碎骨還原成模型來普及古生物學……近兩年,

短視頻平臺成為科普新陣地,涌現出許多流量與好評"齊飛"的科普短視頻與科普博主,讓我們看到了科普的

另一種"打開方式”。

科普類短視頻的走紅反映了幾個趨勢。首先,信息傳播從文字擴展到視頻,拓寬了抵達彼岸的路徑。

其次,人們看視頻也從追求娛樂轉為追求知識,說明相當多的人既希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也希望借知

識提高生活質量,諸如家庭場景下心臟復蘇急救知識等科普視頻,只要有通俗講解,便會受到公眾歡迎。

此類實用性強的知識視頻不僅有利于健康,甚至還能在緊急和危難時刻拯救生命。

科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于民,有助于提升科學素養。一些反科學、偽科學謠言之所以能夠迅速傳播,

恰是因為部分人科學素養的缺乏。于國,有助于培養科技人才。把科普做好,讓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愛上科

學,進而投身科技強國事業,科技創新大軍才會后繼有人。

基于此,創作者如何進行科學傳播就變得至關重要了。正如作品翻譯需要“信達雅"一樣,科學傳播也

需要“準易趣":"準”就是對科學知識的解讀和詮釋是準確的,至少是符合目前主流科學界的認知;"易”就是

讓深奧的科學知識容易理解,讓人能聽明白;“趣"就是講解生動活潑,使之產生強大的吸引力。

(取材于李忱陽、張田勘、胡俊的相關文章)

材料二

近來,科普類短視頻在網上頗受歡迎,但是,有些內容缺乏科學性。”這些育兒方式,讓孩子少長10

厘米"“我們每天干的這些事,關乎巴西熱帶雨林存亡””這幾個手勢在關鍵時刻能救命”……一些貌似科普的

內容是將前些年層出不窮的網絡謠言短視頻化,也難怪有媒體呼吁不能放任這類短視頻跑偏。

網絡謠言視頻化,因其可視化而往往更具迷惑性,是新出現的一股濁流。一些缺乏必要資質的所謂創

作者打著"科普"旗號,在視頻中采用夸張的標題和"言之鑿鑿"的解說吸引眼球,實際上內容本身缺乏科學依

據,經不起推敲。有些"科普”內容甚至違背社會公序良俗,會誘發網民恐慌情緒。整治科普類短視頻中的“偽

科學”亂象,是維護網絡環境風清氣正、保障網民享受高質量網絡生活的應有之義。

對"偽科學”視頻誤導受眾的問題應強化監管。職能部門應定期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審核平臺在首頁頭

條、App彈窗等流量集中位置是否存在"偽科學"視頻;若平臺縱容"偽科學”視頻傳播或清理違規信息責任落

實不到位,應及時對其進行處罰。針對“偽科學”短視頻所涉內容領域廣、種類多等情況,監管部門也可邀請

各行業專家共同參與辨別。此外,還應廣開言路,積極聽取網民的建議,引導社會力量共治共管。

特別指出的是,有人對網絡學習產生了嚴重依賴,這一問題也需要引起重視。必須看到,這些提供“知

識快餐”的新型傳播,無法取代科學化、系統化的專業學習。無論采用哪種方式獲取知識,學習者的思考與

辨析都至關重要。學習者只有通過思考與辨析,才能對自己所得到的"知識"去偽存真、正確領會。

(取材于梅麟、史志鵬的相關文章)

材料三

為什么會有白頭發?記憶保存在哪里?時光能倒流么?……說起自己小時候讀過的科普啟蒙書,很多

人的第一反應都是被譽為“共和國明天的一塊科學基石”的《十萬個為什么》。

1956年,國家發出“向科學進軍”的號召,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編輯們很受鼓舞。經過前期的摸索實踐,

1959年,最終確定要突破條框,從回答各種問題這一創新南度,為青少年編寫一套自然科學類"百科"圖書。

大量科學界大師參與編寫的這套經典書籍,成為中國最權威的少兒科普圖書。僅第六版,就有768位優秀

科學家和科普作家參與編寫。可以說,有一個‘院士天團’在為這部國民級科普書護航。

2022年,陪伴了一代代人成長的《十萬個為什么》進入61歲。可這套國民級科普叢書并不是一位“老

爺爺”,不僅歷經6次改版更新,不久前更是緊跟潮流,從書本走向數字化短視頻,讓科學知識變得更有魅

力。其實早在2021年11月,出版社便在某短視頻平臺上注冊了“十萬個為什么”官方賬號,邀請一批院士、

教授參與制作科普短視頻,他們利用各自所長,將《十萬個為什么》中的問答以實驗、動畫、實景裝置等

各種形式展示講解出來,更加通俗生動,便于青少年理解。目前部分視頻已制作完成并上線,播放量超過

幾百萬,獲得眾多網友好評。

曾擔任第六版《十萬個為什么》海洋分卷主編的汪品先院士表示,《十萬個為什么》里有大量的“富礦"

沒有完全開發出來,這些科普短視頻值得繼續做下去。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馮杰表示,這些短視頻所具有

的全面性、趣味性和互動性使之成為吸引民眾接受知識的有效方式。本次推出視頻版《十萬個為什么》,是

希望用短視頻這一科普形式擴大科學知識的影響力,從而推動全社會樹立崇尚科學、熱愛科學的風尚。

(取材于趙語涵、吳翔的相關文章)

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近年來短視頻平臺在科學普及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

B.科普類短視頻的走紅與人們喜歡追求娛樂密切相關。

C.做好科普對提升公民素養和打造科技強國都很重要。

D.實用性強是某些科普視頻受到公眾追捧的原因之一。

2.根據材料二的相關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短視頻化的網絡謠言相比于一般的謠言可能會更具迷惑性。

B.有些科普短視頻違背社會公序良俗,會誘發網民恐慌情緒。

c."偽科學”短視頻所涉內容領域廣、種類多,需要社會共管。

D.科普短視頻是一種“知識快餐",會妨礙系統化的專業學習。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科學傳播需要"準易趣",其中的"易”要求在內容上不能傳播深奧的科學知識。

B.科普類短視頻在質量上參差不齊,大多數內容本身缺乏科學依據,經不起推敲。

C.少年兒童出版社1956年從回答問題的創新角度為青少年編寫了《十萬個為什么》。

D.與紙質科普書籍《十萬個為什么》相比,短視頻版會更新潮,更生動,更有魅力。

4.根據材料一、材料二的相關內容,簡要概括怎樣才能保證網民從科普類短視頻中所獲的知識是正確的。

(3分)

5.結合材料一或材料二的內容,說說材料三中《十萬個為什么》科普短視頻獲得網友好評的原因有哪些。

(6分)

【答案】

1.B2.D3.D

4.(1)科普類短視頻的創作傳播者對科學知識的解讀和詮釋是準確的(或:至少是符合目前主流科學界的

認知);

(2)職能部門對科普類短視頻中的“偽科學"亂象要加強監管;學習者應對從科普類短視頻中獲取的知識加

以思考和辨析。

5.(1)科學傳播需要"準"(對科學知識的詮釋準確或符合主流科學界的認知),《十萬個為什么》科普短視

頻基于中國最權威的少兒科普圖書《十萬個為什么》制作而成,內容準確科學。

(2)科學傳播需要“易"(讓深奧的科學知識容易理解,讓人能聽明白),這些科普短視頻將《十萬個為什么》

中的問答以實驗、動畫、實景裝置等各種形式展示講解出來,更加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3)科學傳播需要“趣"(講解生動活潑,使之產生強大的吸引力),這些短視頻所具有的全面性、趣味性和

互動性使之成為吸引民眾接受知識的有效方式。

(4)為保證科學傳播內容的科學可靠,針對具體領域有必要邀請行業專家參與審查辨別,而《十萬個為什

么》科普短視頻則邀請一批院士、教授參與制作,與同名書一樣,有一個“院士天團”為其護航。

(5)與一般的科普短視頻提供“知識快餐"而非科學化、系統化的專業學習相比,《十萬個為什么》科普短視

頻以同名"百科”圖書為基礎,值得開發的大量"富礦”使其令受眾充滿期待。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材料一第二段"人們看視頻也從追求娛樂轉為追求知識",可見,科普類短視頻的走紅"并非"與人們喜歡追

求娛樂密切相關"

故選Bo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D.材料二是說"這些提供,知識快餐,的新型傳播,無法取代科學化、系統化的專業學習”,科普短視與系統化

的專業學習并不矛盾。

故選D。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推斷的能力。

A.材料一",易就是讓深奧的科學知識容易理解,讓人能聽明白","易"并非指"在內容上不能傳播深奧的科學

知識”。

B."大多數”錯,科普類短視頻雖然有些在質量上存在問題,但并非"大多數"都"缺乏科學依據,經不起推敲”。

C.編寫《十萬個為什么》的時間并非1956年,而是始于1959年。

故選D。

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對內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結合材料一"科學傳播也需要‘準易趣準'就是對科學知識的解讀和詮釋是準確的,至少是符合目前主流科

學界的認知"可知,科普類短視頻的創作傳播者對科學知識的解讀和詮釋是準確的(或:至少是符合目前主

流科學界的認知)。

結合材料二"對"偽科學"視頻誤導受眾的問題應強化監管。職能部門應定期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此外,還應

廣開言路,積極聽取網民的建議,引導社會力量共治共管”"無論采用哪種方式獲取知識,學習者的思考與辨

析都至關重要。學習者只有通過思考與辨析,才能對自己所得到的“知識"去偽存真、正確領會”可知,職能

部門對科普類短視頻中的“偽科學"亂象要加強監管;學習者應對從科普類短視頻中獲取的知識加以思考和辨

析。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結合材料一"科學傳播也需要‘準易趣準'就是對科學知識的解讀和詮釋是準確的,至少是符合目前主流科

學界的認知“材料三"大量科學界大師參與編寫的這套經典書籍,成為中國最權威的少兒科普圖書”概括出:

科學傳播需要"準”(對科學知識的詮釋準確或符合主流科學界的認知),《十萬個為什么》科普短視頻基于中

國最權威的少兒科普圖書《十萬個為什么》制作而成,內容準確科學。

結合材料一"'易’就是讓深奧的科學知識容易理解,讓人能聽明白"材料三"將《十萬個為什么》中的問答以實

驗、動畫、實景裝置等各種形式展示講解出來,更加通俗生動,便于青少年理解”概括出:科學傳播需要"易"

(讓深奧的科學知識容易理解,讓人能聽明白),這些科普短視頻將《十萬個為什么》中的問答以實驗、動

畫、實景裝置等各種形式展示講解出來,更加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結合材料一"'趣'就是講解生動活潑,使之產生強大的吸引力”材料三”這些短視頻所具有的全面性、趣味性和

互動性使之成為吸引民眾接受知識的有效方式"概括出:科學傳播需要“趣"(講解生動活潑,使之產生強大

的吸引力),這些短視頻所具有的全面性、趣味性和互動性使之成為吸引民眾接受知識的有效方式。

結合材料二"針對,偽科學,短視頻所涉內容領域廣、種類多等情況,監管部門也可邀請各行業專家共同參與

辨別"材料三"邀請一批院士、教授參與制作科普短視頻,他們利用各自所長”概括出:為保證科學傳播內容

的科學可靠,針對具體領域有必要邀請行業專家參與審查辨別,而《十萬個為什么》科普短視頻則邀請一

批院士、教授參與制作,與同名書一樣,有一個"院士天團"為其護航。

結合材料二"這些提供,知識快餐,的新型傳播,無法取代科學化、系統化的專業學習”材料三“《十萬個為什么》

里有大量的‘富礦'沒有完全開發出來,這些科普短視頻值得繼續做下去”概括出:與■般的科普短視頻提供"知

識快餐"而非科學化、系統化的專業學習相比,《十萬個為什么》科普短視頻以同名"百科"圖書為基礎,值得

開發的大量“富礦〃使其令受眾充滿期待。

二、(北京市牛欄山一中2023-2024學年高三10月月考)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芯片進口總額高達3040億美元,遠超排名第二的原油進口金額。

因為我國芯片自給率目前不到30%,尤其是高端芯片方面,對外依賴嚴重。芯片按照功能可分為三類:存儲

芯片、計算類芯片和模擬電路芯片。

存儲芯片是大數據時代的基石,計算機的原始數據、計算機程序、中間運行結果和最終運行結果都保

存在存儲器中,存儲芯片能夠實現把各項存儲功能都快速整合到一個單一芯片上。報告顯示,目前,存儲

芯片占半導體產業的比重為1/3,其開發被韓國和美國三大存儲器公司壟斷,它們占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

95%o

計算類芯片按照產業鏈劃分,有設備、材料、集成電路設計、晶圓代工和封裝測試五大領域。我國計

算類芯片公司只占全球5%的市場份額,且處于芯片產業鏈的低端,從芯片產業的基礎軟件、底層架構、光

刻膠及配套試劑等芯片材料,再到高端顯示芯片、基礎操作系統、集成電路專用裝備和高精度加工設備,

都依賴進口。

用來處理模擬信號的集成電路,也就是模擬電路芯片,在汽車電子領域和5G時代的物聯網中得以廣泛

應用。但全球模擬電路芯片的高端市場主要由美國廠商占據,我國在高端的核心模擬電路芯片,比如高速

數模轉換芯片、射頻芯片等方面對外依賴度較高。

雖然我國集成電路從業人數逐年增多,2019年就業人數在51.2萬人左右,同比增長了11%,半導體全

行業平均薪酬同比提升了4.75%,發展的環境逐步改善,但從當前產業發展態勢來看,集成電路人才在供給

總量上仍顯不足,且存在結構性失衡問題。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芯片人才缺超過30萬。芯片人才培養刻不容緩,相比于理論研究,當務之

急是縮短芯片人才從培養階段到投入科研與產業一線的周期。從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背景來看,產教

融合、協同育人是突破芯片人才培養瓶頸的有效之舉,只有教育界與產業界深度融合,才能迎難而上、突

破困境。

國內不少高校已經在探索芯片創新人才的培養新方式。其中,中國科學院大學(國科大)"一生一芯"

計劃備受關注。他們開設了《芯片敏捷設計》課程,計劃讓大四本科生、一年級研究生學習并實踐芯片設

計方法,讓學生帶著自己設計的芯片實物畢業,力爭3年后能在全國范圍內每年培養500名畢業生,5年后

實現每年培養1000名畢業生。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國的芯片產業最終會跟航天、核電產業一樣,走向世界先進水平。

(取材于袁于飛、楊颯的相關文章)

L根據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長期以來,我國芯片自給率較低,對進口產品的依賴十分嚴重。

B.目前,我國集成電路人才供給總量不足,存在結構性失衡問題。

C.產教融合可縮短芯片人才從培養到投入科研與產業一線周期。

D.國科大通過“一生一芯"計劃,探索芯片創新人才培養新方式。

2.根據材料一,下列對“芯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存儲芯片的開發被韓國和美國三大存儲器公司壟斷。

B.我國計算類芯片公司,處于全球芯片產業鏈的低端。

C.模擬電路芯片在汽車電子領域和5G物聯網中應用較為廣泛。

D.我國芯片共分為存儲芯片、計算類芯片和模擬電路芯片三類。

材料二

近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通知明確,設置"交叉學科”門類,并于該門類下設立“集成電路

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

“中國芯"創新,離不開人才儲備,人才儲備需要創新培養方式。對于集成電路人才的培養,設立"集成

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被認為是培養創新型人才,解決制約我國產業發展"卡脖子"問題的有力舉措。事

實上,近年來一系列政策舉措不斷出臺:教育部聯合相關部門支持一批高校建設或籌建示范性微電子學院,

打造集成電路人才培養特區;依托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布局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

創新平臺項目,為高校和企業協同開展集成電路領域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等提供綜合性創新平

臺。為彌補我國芯片產業人才缺口,國務院2020年8月印發的《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

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中專門強調,加強集成電路和軟件專業建設,加快推進集成電路一級學科設置,支持

產教融合發展。

培養高層次人才,是時代發展的需要。科技創新,特別是交叉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亟需突破傳統管理

模式,探索設置新的框架體系。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

技術已經呈現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的學科分支和新增長點不斷涌現,學科深度交叉融合勢不可擋,經

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從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到建設世

界一流學科,再到建立"交叉學科”門類,可以發現我國的高等教育強國戰略從組織層面走向了知識的核心O

知識的組織、探索、發現過程越來越昂貴,僅僅依靠個人,或者某一個組織很難實現。設立學科門類,有

利于國家組建隊伍、建立平臺、投入資源。

新增的“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由于其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在理論、方法上涉及較多的

現有一級學科,顯示出多學科綜合與交叉的突出特點,經專家充分論證,設置在“交叉學科"門類下。哪些學

科能上升成為這樣的一級學科?專家認為有以下幾個標準:“是否符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這是前提;已有

知識體系和結構的儲備情況,是否能支撐國家重大戰略的可持續發展,這是基礎。”

(取材于胡浩、晉浩天的相關文章)

3.根據材料二,下列不屬于我國設置“交叉學科”門類原因的一項是()(3分)

A.我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政策舉措的不斷出臺。

B.交叉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亟需新的管理模式。

C.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演進。

D.我國的高等教育強國戰略進一步推進的需要。

材料三

2021年是中國"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從2021年開始,中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

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

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建議》)闡述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和重

點任務。

這些重點任務與青年發展存在直接或間接的聯系,涉及青年發展事務和青年發展工作的眾多議題。《“十

四五”規劃建議》提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能夠使我們更有力地推進國家《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

年)》(以下簡稱為《青年發展規劃》)的有效實施,推動青年發展在多領域得到展開和深化,使青年能夠擁

有更多的獲得感。

青年高質量發展,既是青年發展的目標,又是青年發展的主題。"十四五”時期在繼續堅持青年"首先""優

先”發展理念的同時,有必要提出青年高質量發展,在青年發展中突出高質量發展主題。

《"十四五”規劃建議》只有一處提到“青年”,即在第9條“激發人才創新活力”中提到“培養具有國際競

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備軍"。這突顯了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意義,也說明"十四

五”時期在青年發展工作中,要把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青年科技人才

培養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為這關系到國家的核心競爭力,關系到中國的強國戰略。

近兩年的中美貿易戰使我們看到了我國在某些高科技領域還存在差距,迫切需要在“卡脖子”技術上取得

突破。因此,《"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

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國際一流的

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造就科技人才,重點群體是青年。目前,中國青年受教育水平已經達到中高收

入國家水平,在知識領域具備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從實踐情況看,許多青年活躍在各個科研機構、高等

院校科技企業之中,在人工智能、空天科技、量子信息等尖端科技創新領域發揮著獨特優勢。

《青年發展規劃》把培育青年人才作為青年教育領域的一項發展措施,提出要實施青年英才開發計劃,

在重點學科領域培養和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在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項目中設立青年專項,鼓勵和支持青

年人才參與前沿領域研究,著力培養一批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現在看來,這些措施既有必要,又有針

對性,應轉變為科技、教育、人事等政府部門和高校、科研機構的具體工作方案,使其能夠真正落到實處。

(取材于張良馴的相關文章)

4.根據材料三,下列對《青年發展規劃》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提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B.重視"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C.強調青年高質量發展的主題。

D.要求將文件轉變為工作方案。

5.我國設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有何意義?請根據以上三個材料回答。(6分)

【答案】

1.A2.D3.A4.C

5.要點一:創新了我國芯片人才、交叉領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