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變化和性質-2025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講義_第1頁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2025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講義_第2頁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2025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講義_第3頁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2025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講義_第4頁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2025年中考化學一輪復習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主題一物質的化學變化

專題01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01考情透視?目標導航

02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03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考點一物質的變化

考點二物質的性質

考點三化學反應類型

考點四催化劑

04題型精研?考向洞悉

題型一物質的變化

>考向01生活生產中物質的變化

>考向02文學知識中物質的變化

?考向03工藝流程中物質的變化

?考向04化學實驗中物質的變化

>考向05對物質變化的理解

題型二物質的性質

?考向01對物質性質的判斷

>考向02性質決定用途

題型三化學反應類型

>考向01化學反應類型的判斷

>考向02判斷反應類型之間的關系

題型四催化劑

?考向01催化劑概念

>考向02對比實驗中變量的控制

>考向03有關催化劑的科學探究

考情透視?目標導航

考點要求課標要求命題預測

物質的變化考查常結合生產生活、騰

>知道物質是在不斷變化的,物質變化

物質的變化文化(詩詞、諺語、成語、非遺、古籍記載

分為物理變期口爛孰。

等X工藝流程等;物質的性質一般是直接

>了解物質性質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考查,也可結合傳統文化、生產生活等情境。

物質的性質性質,知道可以從物質的存在、組成、這兩者的考查題型一般以選攥題為隹,少數

變化和用途等視角認識物質的性質穿插于填空、探究、實驗、流程等題型中。

化學反應類型的考杳大多與苴他知識占的

考查相結合,在非選擇題中呈現,少數在選

化學反應類型>認識常見的他甑座、分解反座、置

換反應和復生解顧及簡單應用攝題史專篁。催化劑的考查一般在選擇題

中,常與微粒圉豫、對比實駿、質量守恒定

建等結合考查。常見的考點有:物質變化和

催化劑

>知道催化劑對化學反應的重要作用。性質的判斷、性質決定用途、反應類型的判

斷、催化劑的概念、催化作用等。

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定義: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

物判斷:宏觀上無新物質生成;微觀上粒子種類不變

變常見現象:狀態、形狀、大小、位置等發生變化

形狀改變:破碎、彎曲、拉絲、壓(切)片等

物狀態改變: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華、凝華、揮發、鑄造、結晶等

質典例

實驗操作:蒸儲、過濾、溶解、稀釋等

其他:燈泡發光;金屬導電;輪胎爆炸;活性炭吸附;海水曬鹽等

定義:生成新物質的變化

化判斷:宏觀上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粒子種類改變

變常見現象: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放熱、吸熱、發光

燃燒:因燃燒而引起的爆炸(汽油、火藥爆炸等)

典變質:發酵、釀酒、釀醋、發霉、腐爛、變饌等

例銹蝕:鐵生銹、銅表面變綠(生成銅綠)

其他:殺菌消毒;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見光或受熱分解等

定義: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顏色、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等

質典例

物揮發性、溶解性、導電導熱性、活性炭的吸附性等

性定義: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質典例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毒性等

變化與性質的關系性質決定變化,變化體現性質

基化合反應:A+B+......一C(多變一)

反分解反應:A-B+C+......(一變多)

反置換反應:A+BC-B+AC(一換一)

復分解反應:(互換)

類AB+CD-AD+CB

型氧化反應:物質與氧發生的反應

他還原反應: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奪去的反應

中和反應: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

廣定義——

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都沒有變化的物質

化L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

r對比實驗證明改變反應速率

匚某物質做催化劑的實驗設計--反應前后兩次稱量證明質量不變

J重復實驗證明化學性質不變

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考點一物質的變化

考點梳理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

定義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生成新物質的變化

本質區別變化時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改變顏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

常見現象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位置等發生變化

并放熱、吸熱、發光等(一定伴隨能量變化)

微觀實質構成物質的粒子不改變構成物質的粒子發生改變

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會同時發生物理變化。

聯系

例:點燃蠟燭時,石蠟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學變化,而石蠟受熱熔化是物理變化。

宏觀:沒有新物質生成宏觀:直新物質生成

判斷方法

微觀上:構成物質的粒子丕變微觀上:構成物質的粒子改變

形狀燃燒、因燃燒而引起的爆炸(汽油、火

破碎、彎曲、拉絲、壓(切)片等燃燒

改變藥、煙花爆竹、天然氣等爆炸)

狀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華、

變質發酵、釀酒(醋)、發霉、腐爛、變餒等

改變凝華、揮發、鑄造、結晶等

實驗

典例蒸僧、過濾、溶解、稀釋等銹蝕鐵生銹、銅表面變綠(生成銅綠)

操作

燈泡發光;活性炭吸附色素;金屬

導電;氣球、輪胎、高壓鍋、鍋爐殺菌消毒;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見光

其他其他

等爆炸;濃硫酸干燥氣體;海水曬或受熱分解等。

鹽等。

易混易錯

1.生成新物質是化學變化的唯一判斷依據,不能依據有無明顯現象來判斷是物理變化還是化

學變化?;瘜W變化不一定有明顯實驗現象,但一定有新物質生成,同時一定伴隨物理變化和能

量變化。

2.有明顯現象的變化也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如燈泡通電發光、海水曬鹽有沉淀、氧氣液化有

變色,卻是物理變化。

3.燃燒一定是化學變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學變化。由燃燒引起的爆炸一定是化學變化,如煙

花爆竹爆炸、火藥爆炸、加油站爆炸等;單純由于壓力增大引起的爆炸是物理變化,如夏天汽

車輪胎爆炸、吹爆氣球、鍋爐爆炸等。

4.有下列這些現象不一定發生化學變化:

①顏色改變:氧氣由無色氣體變成藍叁液體是物理變化。

②放出氣體:加熱水時,隨著溫度的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氣體逸出

③生成沉淀:海水曬鹽,有鹽粒從海水中析出

④放熱、發光:燈泡發光放熱。

針對訓練

1.【新素材】(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2024年5月3日,嫦娥六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

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啟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樣品之旅。下列探月過程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點火起航B.箭器分離C.月背著陸D.采集月壤

【答案】A

【詳解】A、點火起航,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

B、箭器分離,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C、月背著陸,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D、采集月壤,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故選:Ao

考點二物質的性質

■考點梳理.

1.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

概念

叫做物理性質。性質。

通常狀況下,二氧化碳是無色的氣體,密度鐵能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木炭能在空氣中

舉例比空氣大,能溶于水,降溫后能變成固態的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并發光、放熱等。

干冰。

顏色、氣味、密度、硬度、熔點、沸點、渣可燃性、助燃性、穩定性、不穩定性、氧化

解性、揮發性、延展性、導電性、導熱性、性、還原性、酸堿性、毒性、腐蝕性等,或

常見性質

活性炭的吸附性、濃硫酸的吸水性等。“能與……反應”、“可與……反應”、“受熱

(或見光)易分解”等。

區別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化學性質要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

【特別提醛】.

1.物理性.質有兩類;

V)一丕需要變化本身就有的,…如:…物質的顏色、氣味、熔點.、…沸速、、粳度和密度等。

(2).桂物理變他史表現出的性質,.妲:,揮發性、,漫解性和吸附性簧。,―

2:,熊通過感官感為的、,儀器測量的、.電關驗獲得的數援計臬的物質的性質都屬于物理性質。.

例奴:顏色、氣味、味道、是否易揮發、易升華,可必利限眼耳臬舌等感宣感短;.

塔速、、沸點、.度、蜜度、曼電性、量熱性,可必用儀翼測量;

溶解性可通過實驗獲得的數據計算得到O

2.性質和變化的比較

性質變化

性質是物質固有的屬性,是物質基本的特征,變化是描述一個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過程,

區別

是變化的依據是性質的具體體現

聯系性質決定變化,變化體現性質

使用表示能力或者屬性的詞語:使用表示時態或過程的詞語:

某物質“能”(或“亙以”、“易”、“會”、“難”、“在”、“了”、“已經”等

描述

“不能”、“不可以”、“不易”、“不會”)怎樣

或“是……”、"具有……”

酒精能燃燒一一化學性質酒精在燃燒一一化學變化

鐵易生銹一一化學性質鐵生銹了一一化學變化

舉例汽油易揮發一一物理性質汽油揮發一一物理變化

水通電能分解一一化學性質水通電分解一一化學變化

3.物質的變化、性質和用途的關系

性質決定變化,變化體現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用途體現性質;

物質的性質4--------

例:酒精燃燒體現了酒精有可以燃燒的性質(可燃性),酒精的可燃性又決定了酒精可以做酒精燈或內燃機

的燃料,同理反推即可。

.【特別提醒]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之㈣有對應關系,不能混淆。

易混易錯

判斷對錯:

1.氧氣能支持燃燒,常作宇宙航行中的燃料。

錯。氧氣能支持燃燒,但本身不能燃燒,不可做燃料。燃料應具有可燃性,氧氣有助燃性而沒有可燃性。

2.稀有氣體做保護氣是因為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

錯。稀有氣體做保護氣是因為化學性質很穩定;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對應的用途是做電光源。

針對訓練

1.【新素材】(2024?陜西?中考真題)2024年4月28日,我國自主研制的大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首次在陜

西成功完成點火試驗。

⑴煤油常溫下呈液態,這是煤油的(填“物理”或“化學”)性質。

(2)液氧的化學式為。

(3)液氧與煤油中,具有可燃性的是o

【答案】(1)物理

⑵。2

⑶煤油

【詳解】(1)煤油常溫下呈液態,狀態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這是煤油的物理性質;

(2)液氧是氧氣的液態形式,化學式為。2;

(3)液氧與煤油中,液氧具有助燃性,煤油具有可燃性。

2.【新考向】(2024?湖南?中考真題)閱讀下列材料。

陶瓷基復合材料是以陶瓷材料為基體,以高強度纖維、晶須、晶片和顆粒為增強體通過適當的復合工藝所

制成的復合材料。

陶瓷材料可分為氧化物陶瓷(如氧化鋁陶瓷)和非氧化物陶瓷(如碳化物陶瓷、氫化物陶瓷等),具有硬度

大、相對密度較小、抗氧化、高溫磨損性能好和耐化學侵蝕性好等優點,但也存在斷裂韌性低、斷裂應變

小、抗冷熱交變和沖擊載荷性能差的固有缺點。向陶瓷基體中加入增強體能夠改善陶瓷材料固有的脆性,

提高其韌性和抗脆性斷裂能力。

陶瓷基復合材料優異的高溫性能可顯著降低發動機燃油消耗,提高運行效率,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在航

天航空領域,陶瓷基復合材料主要應用于液體推進火箭發動機的熱結構件、噴氣發動機等的高溫部件。

依據材料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中提到的氧化物是=

(2)寫出陶瓷材料的一條物理性質o

(3)在航天航空領域,陶瓷基復合材料主要應用于(寫一條即可)。

【答案】⑴氧化鋁/AbCh

(2)硬度大/相對密度較小

(3)液體推進火箭發動機的熱結構件/噴氣發動機的高溫部件

【詳解】(1)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材料中提到的氧化物是氧化

鋁,故填:氧化鋁或AI2O3;

(2)根據材料信息可知,陶瓷材料硬度大、相對密度較小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

質,故填:硬度大或相對密度較??;

(3)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在航天航空領域,陶瓷基復合材料主要應用于液體推進火箭發動機的熱結構件、

噴氣發動機等的高溫部件,故填:液體推進火箭發動機的熱結構件或噴氣發動機的高溫部件。

考點三化學反應類型

■考點梳理.

1.四種基本反應類型

反應類型定義表達式及特征典例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另A+B+……-C

占燃

化合反應3Fe+2O2e3O4

一種物質的反應(多變一)

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

分解反應A-B+C+……(一變多)2KMnO.=KMnO,i+MnO+Ot

他物質的反應4222

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

置換反應A+BC-B+AC(一換一)Fe+CuSO4=FeSO4+Cu

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AB+CD-AD+CB(互換)

復分解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

(反應條件:在溶液中進行,生2Na0H+H2S04=Na2S04+2H20

反應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成物有沉淀、氣體或水)

.【特別提醒〉

一氧化碳與金屬氧化物的反圓,丕屬于苴換反應。

2,.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的反座丕屬于復今解反座。

3,丕屬于巴科基本反座類型的反座直:

XI)一氧化碳與金屬氧化物的反座;、

.一有一極物-與氧氣的反應;

(3)_非金屬氧化物與堿的反應院

2.其他反應類型(不是基本反應類型)

(1)氧化反應:物質跟氧發生的反應。

①物質跟氧氣的反應;

例:S+02二S02中硫與氧氣反應,被氧化,硫發生氧化反應;

②物質與含氧化合物中的氧反應?

例:CuO+H2aCu+H2(D中H2與氧化銅中的氧結合,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

(2)還原反應: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

例:CuO+HzaCu+HzO中氧化銅失去氧,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

(3)中和反應: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稱為中和反應。

中和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它是復分解反應的特例。

特別提能1一

1,一氫化反應拒還原-反-座叉在?圓-二-反星.厘時生在.在2-一也施為氧化二還愿-反蜃

2一氧化反叵與化僉反座送交.X關遂;一氧化二逕愿反座與堂換反應是英X關系?!泻头雌づc復分解反應圓包

含關系

易混易錯

判斷對錯:

1.CuO+2CO=Cu+CCh是置換反應。

錯。置換反應的反應物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氧化銅都是化合物。

2.CO+2NaOH=Na2CO3+H2O是復分解反應。

錯。復分解反應是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時

并沒有互相交換成分。

針對訓練

1.【新考向】(2024?海南?中考真題)《天工開物》中記載了我國古代利用爐甘石冶煉金屬鋅的工藝,其反應

原理為ZnCO3+2C-Zn+xCOf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CO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B.ZnCCh屬于氧化物

C.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x為3D.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答案】C

【詳解】A、一氧化碳中氧元素化合價為-2,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可知碳元素的化合價為

+2,故錯誤;

B、氧化物中含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是氧元素,而碳酸鋅中含有3種元素,不屬于氧化物,故錯誤;

C、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均保持不變,反應前有3個碳原子,則反應后也有

3個碳原子,故x=3,故正確;

D、復分解反應是指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反應產生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而題干中是一種化合物和

一種單質反應產生另外一種單質和另外一種化合物,不屬于復分解反應,故錯誤。

故選C。

考點四催化劑

考點梳理

1.催化劑

(1)定義: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

生變化的物質。

(2)特點:“一變兩不變”

一變: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

兩不變: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3)概念解讀:

①催化劑不能改變生成物的質量;

②催化劑不是反應物也不是生成物;

③催化劑的質量和化學性質是在反應前后不變,反應過程中會變化;

I特別握醛]

入同,一化堂反房丕一定足有一種催化劑;一同一物質可必在丕同的化學反應史起催化作用;一.

2:_某一反一座的催化劑里熊丕用一種我口:_一三氧化錘「頊酸銅漆液都可做羿氧在分解的催化逸)、

2.催化作用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3.探究某物質是否為某反應催化劑的實驗設計思路:

(1)改變反應速率:設計對比實驗,觀察加入該物質前后化學反應速率是否改變。

(2)反應前后質量不變:稱量該物質在反應前后的質量是否發生變化。

(3)化學性質不變:一般進行重復實驗,觀察重新加入反應物的現象和原來的現象是否相同。

易混易錯

催化劑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不改變,物理性質在反應前后可能改變,故“化學性質”不能說

出“性質”;化學反應“前后”不改變,但化學反應“過程中”會改變。

針對訓練

1.下列有關催化劑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

B.在化學反應后其質量減小

C.在化學反應后其質量增加

D.在化學反應后其化學性質發生了變化

【答案】A

【詳解】催化劑只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而自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不變,故選A。

題型精研?考向洞悉

題型一物質的變化

A考向01生活生產中物質的變化

1.【新素材】(2024?四川廣安?中考真題)2024年廣安市博物館開館運行。現代的3D數字畫卷與傳統的鐵犁、

石磨、風車等展品讓廣大市民大飽眼福。下列選項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鐵犁生銹B.紡紗織布C.石磨磨豆D.風車吹谷

【答案】A

【詳解】A、鐵犁生銹過程中有鐵銹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

B、紡紗織布過程中只是形狀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C、石磨磨豆過程中只是狀態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D、風車吹谷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2024?山東濟南?中考真題)物質世界充滿了變化。下列變化過程中,只發生物理變化的是

【答案】C

【詳解】A、火箭發射過程中發生了可燃性氣體燃燒,燃燒屬于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

B、海水提鎂,有新物質金屬鎂生成,發生了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

C、干冰升華,干冰由固態變成液態,只是發生了物理變化,符合題意;

D、呼吸過程消耗氧氣生成二氧化碳,發生了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

故選C。

A考向02傳統文化中物質的變化

3.【新考向】(2024?四川自貢?中考真題)詩詞凝聚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下列詩句描寫場景中主要含化學變

化的是

A.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B.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C.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D.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答案】B

【詳解】A、“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描述的是水在低溫下凝固成冰和雪的自然現象,這個過程中,

水的狀態發生了改變,但并沒有新物質生成,因此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B、“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中的“野火燒不盡”描述的是野火燃燒的現象,這個過程中有新物質(如二氧化

碳、水等)生成,因此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

C、“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描述的是大風將屋頂的茅草卷走的現象,這個過程中,只是茅草的

位置發生了改變,并沒有新物質生成,因此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D、“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描述的是瀑布從高處落下的壯觀景象,這個過程中,只是水的位置

和形態發生了改變(如從液態變為氣態的水蒸氣等),但并沒有新物質生成,因此也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

忌、O

故選B。

4.(2024?陜西西安?模擬預測)2024年是喜慶、祥和的甲辰龍年。下列陜西的非遺、民俗都與“龍”有關,其

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答案】B

【詳解】A、華縣皮影“龍”,表演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B、安康燒火龍,包含物質的燃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C、漢中龍江舞“龍”,此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D、韓城剪紙“龍”,此過程中只是形狀的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故選B?

A考向03工藝流程中物質的變化

5.【新素材】(2024?吉林長春?中考真題)2024年5月,武王墩墓出土了迄今為止東周時期最大的青銅圓鼎。

下列提煉銅的步驟中,主要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A.挖鑿銅礦B.粉碎礦石C.淘洗銅砂D.燒炭煉銅

【答案】A

【解析】A.挖鑿銅礦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不符合題意;

B.粉碎礦石的過程中只是礦石的大小和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不符合題意;

C.淘洗銅砂的過程中只是將銅砂中的不溶于水的雜質洗掉,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不符合題意;

D.燒炭煉銅的過程中利用了炭的還原性將銅的化合物冶煉成單質銅,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符

合題意,故選D。

6.【新考法】(2024?河北?中考真題)如圖所示為我國唐代名畫《搗練圖》。畫卷呈現的工序中一定發生了化

學變化的是

A.捶打織品B.梳理絲線C.縫制衣物D.燒炭熨燙

【答案】D

【詳解】A、捶打織品是改變織品的形狀,沒有產生新物質,不屬于化學變化,A錯誤;

B、梳理絲線,改變了絲線的纏繞狀態,沒有產生新物質,不屬于化學變化,B錯誤;

C、縫制衣物,改變了絲線的空間位置,沒有產生新物質,不屬于化學變化,C錯誤;

D、燒炭熨燙,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產生了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D正確。

故選:D。

A考向04化學實驗中物質的變化

7.【新考向】(2024?四川樂山?中考真題)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下列實驗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答案】B

【詳解】A、研碎膽研過程中只是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B、蠟燭燃燒過程中有新物質二氧化碳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正確;

C、品紅擴散分子運動的結果,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D、金剛石切割玻璃過程中只是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故選:Bo

8.【教材素材題】課本中很多插圖都反映物質的變化,其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答案】A

【詳解】A、比較硬度,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正確;

B、鋁將硫酸銅中銅元素置換出來,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B錯誤;

C、鐵生銹是緩慢氧化,屬于化學變化,故C錯誤;

D、紙張腐蝕有新物質生成,發生了化學變化,故D錯誤。

故選Ao

A考向05對物質變化的理解

9.【新考向】(2024?陜西?中考真題)下圖是水發生變化的微觀示意圖,請回答。

(1)圖中共有種原子。

(2)水分子本身未發生改變的是變化(填“①”或"②”)。

(3)水通電時,參加反應的水與生成的氣體的質量比為o

【答案】(1)2/兩

⑵①

(3)1:1

【分析】變化①分子種類不變,改變的是分子間間隔,屬于物理變化;變化②水分子在通電條件下生成了

氫分子與氧分子,分子種類改變,屬于化學變化。

【詳解】(1)根據圖示,圖中共有2種原子;

(2)根據分析,水分子本身未發生改變的是變化①;

(3)根據智聯昂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質量均不變,水在電解條件下生成氫氣與

氧氣,該過程中水全部轉化成氣體,故參加反應的水與生成的氣體的質量比為1:1。

10.下列關于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爆炸一定屬于化學變化

B.有明顯現象的變化一定屬于化學變化

C.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后一定有新物質生成

D.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是否發光、放熱、生成氣體或沉淀

【答案】C

【詳解】A、爆炸分為物理爆炸(如氣球爆炸、汽車輪胎爆炸)和化學爆炸(如煤氣爆炸),其中物理爆炸

沒有產生新物質,不屬于化學變化,化學爆炸產生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所以爆炸不一定屬于化學變化,

A選項錯誤;

B、有明顯現象的變化不一定屬于化學變化,如水杯破裂、電燈通電發光,它們現象明顯,但沒有產生新物

質,不屬于化學變化,B選項錯誤;

C、化學變化是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所以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后一定有新物質生成,C選項正確;

D、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有無新物質生成,D選項錯誤。

故選:Co

題型二物質的性質

A考向01對物質性質的判斷

11.【新情境】(2024?北京?中考真題)生活中有時需要用到高濃度。2,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氣瓶、氧氣袋和制

氧機。氧氣瓶和氧氣袋中的。2一般用深冷法制得,該方法利用物質的沸點差異,從空氣中分離出。2。深冷

法制氧利用了物質的(填“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差異。

【答案】物理性質

【詳解】深冷法利用物質的沸點差異,從空氣中分離出。2,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利用的是

其物理性質;

12.【新考向】(2024?福建?中考真題)我國商代時就已經發現,貯存于鉛罐的酒(含乙醇)會發酵成醋(含

醋酸,醋酸的化學性質與鹽酸相似),鉛與醋反應生成鉛霜,鉛霜在空氣中轉化為浮粉(PbCCh),加熱浮粉

得鉛白(PbO)固體,鉛白可用作白色顏料。下列說法錯送的是

A.酒能變醋體現乙醇的化學性質B.鉛能與醋酸反應產生氫氣

C.浮粉中鉛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D.浮粉變鉛白,固體質量增大

【答案】D

【詳解】A、酒能變醋,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體現乙醇的化學

性質,故A說法正確;

B、鉛屬于氫前金屬,鉛能與醋酸反應產生氫氣,故B說法正確;

C、浮粉的化學式為PbCCh,其中碳酸根顯-2價,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則鉛元素的化合

價為+2價,故C說法正確;

D、加熱浮粉(PbCCh)得鉛白(PbO)固體,浮粉變鉛白,固體質量減小,故D說法錯誤;

故選:D。

A考向02性質決定用途

13.【新素材】(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題)2024年4月25日,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火箭成功發射。

下列材料用途的對應性質解釋不合理的是

A.偏二甲月井作火箭燃料——可燃性B.鋁合金作火箭的骨架——密度大

C.碳纖維復合材料作飛船外殼一耐高溫D.特種橡膠制成太空服加壓層——彈性好

【答案】B

【詳解】A、由于偏二甲朋具有可燃性,所以偏二甲肝作火箭燃料。A解釋合理,不符合題意;

B、由于鋁合金密度小、強度和硬度大、抗腐蝕性好,所以鋁合金作火箭的骨架。B解釋不合理,符合題意;

C、由于碳纖維復合材料密度小、強度高、耐熱、化學穩定性好,所以碳纖維復合材料作飛船外殼。C解釋

合理,不符合題意;

D、由于特種橡膠具有高彈性、耐高溫的性質,所以用特種橡膠制成太空服加壓層。D解釋合理,不符合題

尼、O

綜上所述:選擇B。

14.(2023?江蘇鎮江?中考真題)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與其化學性質有關的是

A.用貝殼生產生石灰

B.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

C.用鋼制作電線電纜

D.用伍德合金制作保險絲

【答案】A

【詳解】A、用貝殼生產生石灰,是利用碳酸鈣高溫煨燒,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利用了化學性質,故A

正確;

B、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華吸熱,使周圍溫度降低,水蒸氣冷凝成水滴,沒有新物質生成,

利用了物理性質,故B錯;

C、用鋼制作電線電纜,是利用鋼的延展性,導電性,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利用了物理性質,

故C錯;

D、用伍德合金制作保險絲,是利用合金的熔點低,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利用了物理性質,故

D錯。

故選Ao

題型三化學反應類型

A考向01化學反應類型的判斷

15.【新考向】(2024?海南?中考真題)《天工開物》中記載了我國古代利用爐甘石冶煉金屬鋅的工藝,其反應

高溫

原理為ZnCO3+2C-Zn+xCOf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CO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B.ZnCCh屬于氧化物

C.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x為3D.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答案】C

【詳解】A、一氧化碳中氧元素化合價為-2,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可知碳元素的化合價為

+2,故錯誤;

B、氧化物中含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是氧元素,而碳酸鋅中含有3種元素,不屬于氧化物,故錯誤;

C、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均保持不變,反應前有3個碳原子,則反應后也有

3個碳原子,故x=3,故正確;

D、復分解反應是指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反應產生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而題干中是一種化合物和

一種單質反應產生另外一種單質和另外一種化合物,不屬于復分解反應,故錯誤。

故選Co

16.下列應用和相應的原理(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應類型均正確的是

A.用硫酸處理造紙廠的廢水:H2SO4+Ca(OH)2=CaSO4+H2O中和反應

高溫.

B.高爐煉鐵:3C+2Fe2O3—4Fe+3CO2T置換反應

C.用堿液吸收二氧化硫氣體:2NaOH+SO2=Na2SO3+H2O復分解反應

點燃

D.煤爐上方的藍色火焰:2CO+O2-2CO2化合反應

【答案】D

【詳解】A、用硫酸處理造紙廠的廢水,硫酸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硫酸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H2SO4+Ca(OH)2=CaSO4+2H2O,反應配平錯誤,反應符合“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

物”的特點,屬于復分解反應,而中和反應不是基本反應類型,選項不正確;

B、鍋爐煉鐵是利用一氧化碳還原鐵的氧化物,不是碳,反應原理錯誤,選項不正確;

C、用堿液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硫氣體,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硫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方程式為

2NaOH+SO2=Na2SO3+H2O,反應不符合“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特點,不屬

于復分解反應,選項不正確;

D、煤爐上方的藍色火焰是一氧化碳燃燒產生的,方程式為:2CO+O2-2CO2,反應符號“多變一”屬于

化合反應,選項正確;

故選D。

A考向02判斷反應類型之間的關系

17.(2024?山東威海?中考真題)下表中概念間不符合圖所示的從屬關系的是

選項XYZ

A非金屬單質單質純凈物

B氧化反應化合反應化學反應

C飽和溶液溶液混合物

D氧化物無機化合物化合物

A.AB.BC.CD.D

【答案】B

【詳解】A、純凈物分為單質和化合物,單質又分為金屬單質和非金屬單質,符合圖所示的從屬關系,不符

合題意;

B、氧化反應是指物質與氧氣的反應,化合反應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兩者屬于

交叉關系,不符合圖所示的從屬關系,符合題意;

C、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溶液分為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符合圖所示的從屬關系,不符合題意;

D、氧化物是指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無機化合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鹽、氫化物等,符合圖所示的從屬關系,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8.化學概念在邏輯上存在如下圖所示關系時,則下列概念間屬于交叉關系的是

包含關系并列關系交叉關系

A.氧化反應與化合反應B.緩慢氧化與氧化反應

C.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D.混合物與純凈物

【答案】A

【詳解】A、化合反應是多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氧化反應是有氧參與的反應,是交叉關系,選項正

確;

B、氧化反應包括劇烈氧化和緩慢氧化,是包含關系,選項錯誤;

C、化合反應是多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分解反應是一種物質生成多種物質的反應,是并列關系,選

項錯誤;

D、純凈物只含一種物質,混合物含有多種物質,是并列關系,選項錯誤;

故選:A?

題型四催化劑

A考向01催化劑概念

19.(2024?江蘇南通?中考真題)S02與02反應制備SO3是硫酸工業中的重要反應,其微觀變化過程如圖所

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O氧原子

?硫原子

催化劑

A.該反應屬于氧化反應B.反應后催化劑的質量減少

催化劑

C.參加反應的SO2和。2的質量比為2:1D.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2+O2SO3

A

【答案】A

【分析】由微觀反應示意圖可知,二氧化硫和氧氣在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三氧化硫,反應的化學方程

【詳解】A、該反應是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

B、催化劑可以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但其質量與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保持不變,故選項說法錯誤;

C、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SO2和02的質量比為(64x2):32=4:1,故選項說法錯誤;

催化劑

D、由分析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so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Ao

20.下列關于催化劑的說法正確的是

A.催化劑只能加快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

B.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和性質都不改變

C.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D.二氧化銃可以作為各種化學反應的催化劑

【答案】C

【詳解】A、催化劑不是只加快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也可能會減慢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說法錯誤,不符

合題意;

B、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均不發生改變,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D、二氧化鎰并不是可以作為各種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催化劑的選擇取決于具體的化學反應和所需的反應條

件,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選:Co

A考向02對比實驗中變量的控制

21.(2024?江蘇蘇州?中考真題)某實驗小組設計如圖實驗對過氧化氫分解進行探究。

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對比實驗甲和乙,探究H2O2濃度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

B.對比實驗乙和丁,探究MnCh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

C.對比實驗甲和丙,探究溫度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

D.對比實驗甲、丙和丁,探究MnCh和溫度對H2O2分解速率影響的程度

【答案】B

【詳解】A、根據控制變量法,甲和乙的變量是過氧化氫的濃度,則對比實驗甲和乙,探究H2O2濃度對H2O2

分解速率的影響,故說法正確;

B、實驗乙和丁的變量有濃度和二氧化錦,變量不唯一,則甲、乙不能探究MnCh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

故說法錯誤;

C、甲和丙的變量是溫度不同,丙的溫度高,反應速率快,則對比實驗甲和丙,探究溫度對H2O2分解速率

的影響,故說法正確;

D、根據C項的分析,對比甲和丙可以探究溫度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對比實驗甲、丁,變量是二氧化

錦,則可以探究MnCh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故說法正確。

故選Bo

22.控制變量、設計對比實驗是常用的實驗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實驗只需控制軟水和硬水的體積相同即可

顆粒大小相同

等質量品紅

實驗可說明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率加快

5mL冷水5mL熱水

用石

蕊溶

液染實驗的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能與石蕊發生反應

成的

ri紙花

D._X%HO為探究不同催化劑對雙氧水分解速率的影響,實驗中的X值可以任選

5%H2O222

—溶液E?—溶液

AcuO

-MnO?

【答案】B

【詳解】A、A實驗除需控制軟水和硬水的體積相同外,還需控制滴加的肥皂水體積相同,故A錯誤;

B、圖中實驗水的體積相同,加入的蔗糖顆粒大小相同、質量相同,根據溶解的快慢,可以說明溫度升高,

分子運動速率加快,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