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2課外文言文(二)人物形象(一)常考題型1.主人公是個怎樣的人/是怎樣為人處事的2.主人公有哪些品質和才干3.人們為什么稱他為xx(如青天)/怎么評價主人公(二)解題思路1.從直接描寫分析人物。人物直接描寫,也叫正面描寫,就是通過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質和性格特點,反映文章的主題。我們要了解一個人物,首先不妨從直接描寫著手,這是最生動、最真實的材料。或者從人物所作所為進行分析。(1)表現人物行為舉止的信息;(2)體現人物思想主張的信息(語言);(3)展現人物性格情趣的信息;(4)反映人物志向抱負的信息;(5)體現人物才智品質的信息(事件);(6)作者或外界對人物評價議論的信息2.從側面描寫分析人物側面描寫就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的方法來寫主要人物。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往往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主要人物。3.從評價性句子分析人物。我們還可以從評價性的句子,尤其是作者的評論來分析人物。(三)答題技巧1.抓住人物的性格特點后,還應從多角度思考文中人物特性。2.多用四字短語或成語回答人物特性。3.應注意答題句式的完整、規范!例:從……(句意概括)中,可以看出(人物)是一個……的人(他具有……的品質或精神)。(四)人物詞語積累1.正面人物君王:勤懇治國以民為本體恤民情關心百姓疾苦、愛民如子體恤下屬有仁愛之心勇于反省(悔過)知錯就改善于納諫善于聽取正確建議虛懷若谷知人善任有識人之明一視同仁大公無私無偏袒之心公正嚴明以身作則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善于反思勇于擔責臣子:敢于進諫善于勸諫善于辭令忠君愛國機智勇敢能言善辯精于謀劃以死衛國人不居功為人謙讓克己奉公奉公守法廉潔奉公為官清廉無私奉獻嚴于律己剛正不阿光明磊落執法如山忍辱負重深明大義顧全大局熱愛國家忠心耿耿忠貞不渝赤膽忠心維護國家和個人的尊嚴不卑不亢貧賤不移威武不屈浩然正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殫精竭慮嘔心瀝血視死如歸舍生取義名士:情趣高雅超凡脫俗桀傲不羈多才多藝機智果斷破案如神父母:教子有方愛子情深深明大義重視教育教導有方小孩:機智聰慧好學上進孝敬長輩口齒伶俐勤奮刻苦專心致志做人:豪爽誠信寬容博學正直忠厚仁愛俠義勇敢善良平易近人輕財重義賞罰分明正直無私剛正不阿忠心耿耿忠貞不渝深明大義童叟無欺謙虛謹慎寬厚待人豁達大度……治學:勤奮刻苦不恥下問嚴謹治學專心致志苦讀成才篤志好學勤學好問……偵破案件:善于思考思慮周全小心謹慎善于觀察明察秋毫細致入微意志堅強頑強不屈百折不撓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刨根究底其他:誠實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心口如一有自知之明正確認識自我謙虛謹慎心地善良樸素憨厚為人正直正直無私拾金不昧樂于助人舍己救人為他人著想心胸開闊豁達大度襟懷坦蕩寬容待人樂觀積極不計前嫌不畏艱難無所畏懼不拘小節豪放灑脫瀟灑奔放志向遠大胸有大志善解人意溫柔體貼慈祥仁愛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正氣凜然浩然正氣視死如歸勤勉好學孜孜不倦不恥下問虛心好學廢寢忘食聰明智慧精明強干足智多謀大智若愚睿智聰明有真才實學膽大心細心靈手巧心思縝密思慮周全顧全大局做事講究方法與策略冷靜沉著從容淡定胸有成竹落落大方果斷決斷毫不猶豫當機立斷義無反顧2.反面人物狡詐貪婪老奸巨滑刁滑奸詐虛偽狡猾利令智昏趨炎附勢裝腔作勢作威作福背信棄義沽名釣譽班門弄斧恃強凌弱窮兇極惡朝秦暮楚朝三暮四見風使舵蠻橫專斷狐假虎威恃強凌弱表里不一口是心非口蜜腹劍花言巧語天花亂墜油嘴滑舌愚蠢無知笨拙愚鈍目空一切剛愎自用夜郎自大自命不凡驕傲自滿自以為是孤芳自賞目中無人喪心病狂惡貫滿盈無惡不作忘恩負義人面獸心斤斤計較桀驁不馴心浮氣躁性情浮躁卑鄙無恥兩面三刀心口不一落井下石投機取巧乘人之危不三不四自命不凡蠻橫無理作威作福笑里藏刀背信棄義強詞奪理外強中干色厲內荏阿諛奉承妄自菲薄自信不足優柔寡斷猶豫不決自私任性貪得無厭例題先恭王①性剛直。當時譽②鄂文端公③相業,先王頗不以為然,曰:“居相位者,當有相度,西林偏袒鄉黨,非持平天下之道也!”素喜劉文正、裘文達、曹文恪④諸公,每訓梿⑤必以諸城⑥為式⑦。文恪薨,王親臨其喪。壬戌冬,路過三河旅店,見壁有文達詩,挑燈屬和⑧,涔然淚下,其真摯也如此。又善料事。甲午秋,王倫叛于壽張,率黨北上,圍臨清,勢甚洶惡。王笑曰:“賊不西走大名,南下淮、揚,而屯兵于堅城之下,此自敗之道也。”逾旬,果為舒文襄公所滅。(節選自《嘯亭續錄》,有刪改)【注釋】①恭王:名永恩,謚號恭,清代宗室大臣。②譽:稱頌,贊美。③鄂文端公:鄂爾泰,別號西林。④劉文正、裘文達、曹文恪:均為清代賢士、名臣。⑤梿:恭王永恩之子。⑥諸城:劉文正是山東諸城人,此處以諸城代指劉文正。⑦式:標準,榜樣。⑧屬(zhǔ)和:作詩與別人唱和。44.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屯兵于堅城之下,此自敗之道也。45.請結合原文分析,恭王永恩具有怎樣的品格與才能。練習(一)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世力農。父和,能節食以濟饑者。有耕侵其地,割而與之;貰其財者不責償。飛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因以為名。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拾薪為燭,調習達旦,不寐。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飛學射于周同,盡其術,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設祭于其家。父義之,曰:“汝為時用,其徇國死義乎。”四年,兀術攻常州,宜興令迎飛移屯焉。盜郭吉聞飛來,遁入湖,飛遣王貴、傅慶追破之,又遣辯士馬皋、林聚盡降其眾。有張威武者不從,飛單騎入其營,斬之。避地者賴以免,圖飛像祠之。金人再攻常州,飛四戰皆捷;尾襲于鎮江東,又捷;戰于清水亭,又大捷。兀術趨建康,飛設伏牛頭山待之。夜,令百人黑衣混全營中擾之,金兵驚,自相攻擊。兀術次龍灣,飛以騎三百、步兵二千馳至新城,大破之。兀術奔淮西、遂復建康。飛奏:“建康為要害之地,宜選兵靜守,仍益兵守淮,拱護腹心。”帝嘉納。兀術歸,飛邀擊于靜安,敗之。(選自《宋史·岳飛傳》,有刪改)1.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尤好《左氏春秋》(喜愛) B.父義之(認為……合乎正義)C.宜興令迎飛移屯焉(駐扎) D.仍益兵守淮(更加)2.翻譯下列句子。(1)飛學射于周同,盡其術。(2)兀術奔淮西,遂復建康。3.有學者稱,無錫宜興是岳飛的“第二故鄉”,是“岳家軍”的發祥地。宜興還有岳飛的衣冠冢,有關部門擬在衣冠冢旁設立四個彰顯岳飛形象的宣傳欄,第一欄取名為“出生神奇”。請依據選段,擬寫另外三個欄目的名稱。欄目一:出生神奇欄目二:欄目三:欄目四:(二)(11分)君子濟皇魏桓帝十一年,西幸①榆中,東行代地。洛陽大賈②,赍金③貨隨帝后行。夜迷失道,往投津長④,曰:子封送之。渡河,賈人卒死,津長埋之。其子尋求父喪,發冢⑤舉尸,資囊一無所損。其子悉以金與之,津長不受。事聞于帝,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為君子濟。(《水經注·河水》)【注釋】①幸:帝王駕臨。②大賈:大商人。③赍金:帶著錢幣。④津長:長官渡口的官。下文“子封”是他的名字。⑤發冢:挖掘墳墓。5.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夜迷失道()(2)發冢舉尸()6.下列對文章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那個君子把錢幣全部贈給津長,津長不接受。B.那個子封把所有錢幣贈給津長,津長不接受。C.商人的兒子把錢幣都贈給津長,津長不接受。D.商人的兒子用金幣來感謝津長,津長不接受。7.津長被稱為君子,是因為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品質。(三)(12分)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列小題。陽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遠近慕其行,來學者跡接于道①。閭里有爭訟,不詣官而詣城決之。山東節度府聞城義者,發使遺五百縑②,戒③使者不令返。城固辭,使者委④而去,城置之未嘗發。會里人鄭俶欲葬親,貸于人無得,城知其然,舉⑤縑與之。(選自《新唐書》,有刪減)【注釋】①跡接于道,絡繹不絕。②縑(jiān),細絹,可用作貨幣。③戒,命令。④委,放下。⑤舉,全。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⑴遠近慕其行()⑵會里人鄭俶欲葬親()8.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注意加點詞的含義。城知其然,舉縑與之。9.不能體現陽城在當時頗有聲望的一項是()A.遠近慕其行,來學者跡接于道。B.閭里有爭訟,不詣官而詣城決之。C.山東節度府聞城義者,發使遺五百縑D.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嘗發。10.選文詳寫的這件事展現了陽城為人的一些特點,以下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A.博學多才B.處事公正C.不畏權貴D.扶危濟困(四)閱讀下面的詩文,完成下面小題。【甲】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乙】岳陽樓記(節選)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丙】范滂①字孟博,汝南人也。少厲②清節,為州里所服,舉孝廉。時冀州饑荒,盜賊群起,乃以滂為清詔使,使案察之。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風解印綬去。太守宗資聞其名,請署功曹③,委任政事。滂在職,嚴整疾惡。其有行違孝悌,不軌仁義者,皆斥逐,不與共朝。顯薦異節,抽拔幽陋④。【注釋】①范滂:東漢時期大臣、名士。②厲:同“礪”,磨礪。③功曹:古代官職,官名。④顯薦異節,抽拔幽陋:指表彰推薦品德高尚之人,提拔出身微賤、不為人知卻很有才能的人。2.【甲】詩中的“君”是指_____;【乙】文中的“予”就是本文作者_____。3.【乙】文的“巴陵郡”是滕子京被貶之地,【甲】詩作者被貶之地是____。4.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加點字。(1)舉孝廉()(2)及至州境()5.用現代漢語解釋【乙】文劃線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6.【丙】文劃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于是把范滂變成了清詔使,使者讓他巡行查辦這些事情。B.之后范滂被任命為清詔使,派遣他去巡行查辦這些事情。C.于是任用范滂擔任清詔使,派遣他去巡行查辦這些事情。D.之后范滂被任命擔任清詔使,讓他去巡行查辦這些事情。7.以下對選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甲】詩頷聯運用了兩個典故,表達了懷念故人以及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惘之情。B.【乙】文第二段寫作者與滕子京一同登岳陽樓遠眺,描寫了洞庭湖的壯闊之景。C.【甲】詩和【乙】文都和作者被貶謫的經歷有關,都含有與友人共勉的情感。D.【乙】文融描寫、記敘、議論和抒情為一體,【丙】文主要通過記敘塑造人物。8.三篇詩文從不同角度表現了人性的閃光點:【甲】詩體現了詩人__________的人生態度;【乙】文表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負;【丙】文表現了范滂______________的品質。(以上三空都用自己的語言回答)(五)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甲】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乙】醉翁亭記(節選)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丙】謝無逸閑居。一日,有一舉子來謁,坐定,曰:“每欲問公一事,輒忘之。嘗聞人言歐陽修者,果何如人?”無逸熟視久之,曰:“舊亦一書生,后甚顯達,嘗參大政。”又問:“能文章否?”無逸曰:“文章也得。”無逸之子宗野方七歲,立于旁,聞之,匿笑而去。5.【甲】【乙】兩篇詩文的作者分別是同為
(朝代)的
和歐陽修。(2分)6.解釋詩文中的加點詞。(4分)文言實詞積累高處不勝寒(1)勝
負者歌于途(2)負
臨溪而漁(3)臨
謝無逸閑居(4)居
7.對【丙】文中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曾經聽人說過歐陽修,果然有這樣一個人嗎?B.曾經聽人說過歐陽修,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C.嘗試聽你說過歐陽修,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D.嘗試聽你說過歐陽修,果然有這樣一個人嗎?8.梳理【乙】文的內容,填寫表格。(6分)場景生活特點滁人游
太守治理下滁州百姓過著(3)的生活
(1)(2)太守醉9.
下列對【甲】【乙】詩文中的“醉”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都通過“醉”遮掩深藏于內心的郁憤。B.都借助“醉”表達了自己的精神追求。C.“醉”的背后都暗含了現實中的不如意。D.“醉”后的反應都表現在行為舉止夸張。10.從【乙】【丙】文中可以看出歐陽修有兩大才能:(1)
;(2)
。(4分)(六)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乙】送東陽馬生序(節選)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溫袍敞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丙】元好問列傳(節選)好問字裕之,七歲能詩,年十有四,從陵川郝晉卿學,不事舉業①。淹貫②經傳百家,六年而業成。下太行,渡大河,為《箕山》《琴臺》等詩。禮部趙秉文見之,以為近代無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師。……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③有天下,典章法度幾及漢、唐,國亡史作,己所當任。時金國實錄在順天張萬戶家,乃言于張,愿為撰述,既而為樂夔所阻而止。好問曰:“不可令一代之跡泯④而不傳。”乃構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凡金源君臣遺言往行,采遮所聞,有所得輒以寸紙細字為記錄,至百余萬言。(節選自《金史》,有刪減)【注釋】①舉業:指科舉時代專為應試的詩文、學業。②淹貫:深通廣曉。③金源氏:指金國。④泯:滅,盡。2.【甲】文出自儒家經典著作《___________》,【乙】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3.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主人日再食()(2)因名曰《野史》()4.用現代漢語翻譯【甲】文的畫線句。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5.根據以上作品內容,完成表格人物表現品質顏回(1)_________“余”艱苦求學,自得其樂(2)__________元好問不顧阻撓修史書(3)__________6.【甲】文孔子對“不義而富且貴”的態度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話回答)【乙】文中面對同舍生。“燁然若神人”的裝扮,作者的態度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話回答)7.下列對【丙】文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A.元好問“名震京師”離不開趙秉文對其詩作的贊賞。B.元好問在修史的過程中得到了張萬戶、樂夔的幫助。C.元好問年少有才,卻不熱衷功名,晚年以修史為任。D.“不可令一代之跡泯而不傳”這句話體現了元好問修史的決心。(七)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送東陽馬生序(節選)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乙】濂性誠謹,官內庭久,未嘗訐①人過。……(帝)間召問群臣臧否,廉惟舉其善者,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書萬余言。帝怒,問廷臣,或指其書曰:“此不敬,此誹謗非法。”問濂,對曰:“彼盡忠于陛下耳。陛下方開言路,惡②可深罪。”既而帝覽其書,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詰責,因呼濂字③曰:“微景濂幾誤罪言者。”【注釋】①訐:攻擊或揭發。②惡:表反問,怎,怎么。③呼……字:稱呼對方的字,而不是名,表示親近。2.【乙】文中的“濂”就是【甲】文作者_________。【甲】文標題“送東陽馬生序”中的“序”是指一種文體:_________,即臨別贈言。3.用現代漢語翻譯【甲】文中畫線句。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4.解釋【乙】文中加點詞。(1)未嘗訐人過過:_________(2)方開言路方:_________5.下列對【乙】文中畫線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小小一個景濂,竟幾次犯錯判了上書人的罪。B.小小一個景濂,我差點犯錯判了上書人的罪。C.如果不是景濂,我差點犯錯判了上書人罪。D.如果不是景濂,竟幾次犯錯判了上書人的罪。6.在為人處世的細節中,常可見人品。讀兩文,完成下面填空。(1)從【甲】文可知,作者幼時家貧買不起書,他堅持借書來親手抄錄,并且:_________,于是“得遍觀群書”,二十歲時,他不辭辛苦趕去百里外拜師求教,并且_________,于是“卒獲有所聞”。由此可見,他不僅好學上進、持之以恒,而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質(用自己的話回答)。(2)從【乙】文可讀到濂的“誠謹”:當皇帝私下問他對群臣好壞的看法,他“_________”當茹太素上萬言書進諫激怒了皇帝,他卻提醒皇帝“_________”。(八)閱讀下文,完成各題【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①。【注】①顧________:【乙】王逸少①作會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孫興公謂王曰:“支道林拔新領異,胸懷所及乃自佳,卿欲見不?②”王本自有一往雋氣,殊自輕之。后孫與支共載往王許,王都領域,不與交言。③須臾支退。后正值王當④行,車已在門,支語王曰:“君未可去,貧道與君小語。”因論《逍遙游》。支作數千言,才藻新奇,花爛映發。王遂披襟解帶⑤,留連不能已。【注】①王逸少:王羲之,字逸少。后文的孫興公是王羲之的朋友。②支道林標新立異,他胸中研究思考所及的義理原本佳妙,______③后來孫興公與支道林一起坐車去王羲之處,王羲之刻意保持距離,不和支道林交談。④當:____⑤披襟解帶:指脫下禮服。2.運用已有文言積累,完成下列小題。(1)【乙】文與【甲】文出自同一本文言志人小說集——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編寫的《_______》。(2)補全【甲】【乙】兩文中加點詞的注釋。顧()當()(3)補全【乙】文注釋②的句子翻譯。支道林拔新領異,胸懷所及乃自佳,卿欲見不?支道林標新立異,他胸中研究思考所及的義理原本佳妙,_________3.兩個語段都通過描寫來體現人物的轉變,【甲】文中友人從________到______體現他從無禮到慚愧的變化;【乙】文王羲之從______轉變為_____,體現他對支道林的態度變化。4.【甲】文寫友人的轉變突顯元方_________的特點,【乙】文寫王羲之的轉變體現支道林_________的特點。(九)閱讀下面語段,完成各題(甲)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魚我所欲也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②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丙)楊文仲楊文仲,眉州彭山人。寶祐元年,登進士第。添差通判臺州①。故事,守貳尚華侈②。正月望,取燈民間,吏以白,文仲曰:“為吾然一燈足矣。”牙契③舊額歲為錢四萬緡,累政增至十六萬,開告訐以求羨④。文仲曰:“希賞以擾民,吾不為也。”及元兵渡江,畿甸⑤震動,朝士多棄去者,侍從班⑥唯文仲一人而已。尋以疾改集英殿修撰⑦,知泉州。待次而卒。【注釋】①添差通判臺州:添差,添加的差遣;通判,官名。②守貳尚華侈:知州、通判等官員崇尚奢華。③牙契:買賣稅。④開告訐以求羨:官府鼓勵告密揭發以求取更多錢款。⑤畿甸:京城地區。⑥侍從班:在朝堂侍班。⑦集英殿修撰:官名。2.乙文作者孟子是____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1)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2)尋以疾改集英殿修撰()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5.下列對丙文畫線句意思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官府)從民間索取(大量)燈籠,小吏告訴(文仲),文仲說:“為我點一盞燈籠是值得的。”B.(官府)從民間索取(大量)燈籠,小吏把(這件事)告訴(文仲),文仲說:“為我點一盞燈籠是值得的。”C.(官府)從民間索取(大量)燈籠,小吏告訴(文仲),文仲說:“替我點一盞燈籠就足夠了。”D.(官府)從民間索取(大量)燈籠,小吏把(這件事)告訴(文仲),文仲說:“替我點一盞燈籠就足夠了。”6.孟子認為,在“生”與“義”無法兼顧時,應當______________。文天祥和楊文仲同朝為官,他們用自己的言行印證了孟子的觀點。文天祥在甲詩中寫道:“___________________”;丙文中楊文仲的行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話回答)。7.丙文敘述了楊文仲為官期間的三件事。通過前兩件事可以看出他還是一個_______、_______的官員。8.下列對詩文的理解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甲詩丙文的作者都是通過敘寫個人的人生經歷來表達自己的人生追求。B.文天祥和楊文仲具有共同的精神品質,他們就是孟子所說的“賢者”。C.甲詩乙文皆采用直抒胸臆的寫作手法,充分體現出兩位作者的凜然之氣。D.三篇詩文都運用了設問、比擬的修辭手法來增強作品主題思想的表達效果。(十)閱讀下文,完成各題【甲】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送東陽馬生序(節選)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丙】牛屋貴客褚公①于章安令遷太尉記室參軍,名字已顯而位微。公東出,投錢唐亭住,亭吏因貴客至而驅公移牛屋下。爾時,吳興沈充為縣令。潮水至,沈令起彷徨,問:“牛屋下是何物?”吏云:“昨有一傖父②來寄亭中,有尊貴客,權移之。”令遙問:“倫父姓何等?”褚因舉手答曰:“河南諸季野。”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③詣公,更宰殺為饌,縣于公前,鞭撻亭吏,欲以謝慚。公與之酌宴,言色無異,狀如不覺。【注釋】①褚(chǔ)公:字季野,曾任將軍、都督、征討大都督等職。②傖父(cāngfǔ):泛指粗鄙卑微之人。③修刺:古時拜訪別人用來通報的拜帖。2.【甲】詩的作者是_____(人名),【乙】文作者是_____(朝代)文學家。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1)父母歲有裘葛之遺(2)假諸人而后見也4.下列對【丙】文畫線句意思的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A.還屠宰牲畜制作美食,擺放在褚公面前,鞭打亭吏,想用這種方式道謝。B.又屠宰牲畜制作美食,擺放在褚公面前,鞭打亭吏,想用這種方式道歉。C.更加屠宰牲畜制作美食,擺放在褚公面前,鞭打亭吏,想用這些美食道謝。D.另外屠宰牲畜制作美食,擺放在褚公面前,鞭打亭吏,想用這些美食道歉。5.下列對詩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A.【甲】詩結尾兩句收束全篇,詩人的情緒由高亢激昂轉為壓抑悲憤。B.【乙】文運用對比手法,強調主觀努力是學業精通、品德養成的關鍵。C.【乙】文內容雖然沒有明確寫對馬生的勸勉,但勸勉之意蘊藏在其中。D.【丙】文亭吏“因貴客至而驅公”行為,反映了他重名望權勢的特點。6.【甲】詩作者面對的困境是為國率軍抗敵兵敗,他的人生追求是(1)________________;【乙】文作者青年時期面對的困境是求學艱難,他的態度(2)_________________;【丙】文褚公面對的人生困境是(3)____________,他的表現是“(4)_____________”,他的個性特點是(5)____________。作業(一)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甲】賣炭翁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乙】醉翁亭記(節選)歐陽修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丙】父子俱清胡質之子威①,字伯虎。少有志尚,厲操清白②。質之為荊州③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貧,無車馬童仆,威自驅驢單行,拜見父。十余日,告歸。臨辭,質賜絹一匹,為道路糧。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審④于何得此絹?”質曰:“是吾俸祿之余,故以為汝糧耳。”威受之,辭歸。……帝嘆其父清,謂威曰:“卿清孰與父清?”威對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為不如?”對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遠也。”(選自《三國志》卷二十七裴松之注)【注釋】①威:胡威,魏末西晉時名臣,其父胡質。②志尚:志向,理想。厲操:磨練操守。③為荊州:擔任荊州刺史。省,探望。④審:知道。2.【甲】詩作者是_________(姓名),【乙】文作者歐陽修是________代文學家,晚號“___________”。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4.解釋下列加點詞。(1)父子俱清()(2)臨辭()5.【丙】文中胡威的“厲操清白”具體表現在一行“___________”和一言“__________”。他認為自己比不上父親胡質是因為“___________”。6.以下對三篇作品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兩鬢蒼蒼”“蒼顏白發”都體現了人物的艱辛B.賣炭翁和滁人都代表了當時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態C.太守與胡質、胡威父子都是關愛百姓的父母官D.三篇作品都表達了作者對于理想社會的期待7.【甲】詩借賣炭翁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底層百姓的________________,【乙】文表現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思想,兩位作者身上都具有《岳陽樓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仁人品格;【丙】文則從另一個角度呈現了仁人品格的內涵,那就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二)閱讀下文,完成第1-3題(12分)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聲,急義好施,或一日揮千金。進士及第,調寶雞尉,柏鄉知縣。民訟皆決于庭,受罰者不怨。轉運使黃湜聞其名,將推轂①之,召詣行臺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柏鄉,閱理文書,欲翻致其罪;既而無一疵②可指,始以賓禮見,曰:“君真能吏也。”率諸使者合薦之。注釋:①推轂(gǔ):舉薦。②疵:缺點或過失。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4分)⑴進士及第()⑵召詣行臺白事()2.下列對畫線句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4分)A.黃湜整理文書案卷,想要通過翻閱文書尋找侯蒙獲罪。B.黃湜審閱文書案卷,想要翻開文書案卷導致侯蒙獲罪。C.黃湜審閱文書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侯蒙獲罪。D.黃湜整理文書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到達侯蒙獲罪。3.侯蒙及第后的故事表現出他是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4分)專題02課外文言文(二)人物形象(一)常考題型1.主人公是個怎樣的人/是怎樣為人處事的2.主人公有哪些品質和才干3.人們為什么稱他為xx(如青天)/怎么評價主人公(二)解題思路1.從直接描寫分析人物。人物直接描寫,也叫正面描寫,就是通過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質和性格特點,反映文章的主題。我們要了解一個人物,首先不妨從直接描寫著手,這是最生動、最真實的材料。或者從人物所作所為進行分析。(1)表現人物行為舉止的信息;(2)體現人物思想主張的信息(語言);(3)展現人物性格情趣的信息;(4)反映人物志向抱負的信息;(5)體現人物才智品質的信息(事件);(6)作者或外界對人物評價議論的信息2.從側面描寫分析人物側面描寫就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的方法來寫主要人物。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往往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主要人物。3.從評價性句子分析人物。我們還可以從評價性的句子,尤其是作者的評論來分析人物。(三)答題技巧1.抓住人物的性格特點后,還應從多角度思考文中人物特性。2.多用四字短語或成語回答人物特性。3.應注意答題句式的完整、規范!例:從……(句意概括)中,可以看出(人物)是一個……的人(他具有……的品質或精神)。(四)人物詞語積累1.正面人物君王:勤懇治國以民為本體恤民情關心百姓疾苦、愛民如子體恤下屬有仁愛之心勇于反省(悔過)知錯就改善于納諫善于聽取正確建議虛懷若谷知人善任有識人之明一視同仁大公無私無偏袒之心公正嚴明以身作則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善于反思勇于擔責臣子:敢于進諫善于勸諫善于辭令忠君愛國機智勇敢能言善辯精于謀劃以死衛國人不居功為人謙讓克己奉公奉公守法廉潔奉公為官清廉無私奉獻嚴于律己剛正不阿光明磊落執法如山忍辱負重深明大義顧全大局熱愛國家忠心耿耿忠貞不渝赤膽忠心維護國家和個人的尊嚴不卑不亢貧賤不移威武不屈浩然正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殫精竭慮嘔心瀝血視死如歸舍生取義名士:情趣高雅超凡脫俗桀傲不羈多才多藝機智果斷破案如神父母:教子有方愛子情深深明大義重視教育教導有方小孩:機智聰慧好學上進孝敬長輩口齒伶俐勤奮刻苦專心致志做人:豪爽誠信寬容博學正直忠厚仁愛俠義勇敢善良平易近人輕財重義賞罰分明正直無私剛正不阿忠心耿耿忠貞不渝深明大義童叟無欺謙虛謹慎寬厚待人豁達大度……治學:勤奮刻苦不恥下問嚴謹治學專心致志苦讀成才篤志好學勤學好問……偵破案件:善于思考思慮周全小心謹慎善于觀察明察秋毫細致入微意志堅強頑強不屈百折不撓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刨根究底其他:誠實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心口如一有自知之明正確認識自我謙虛謹慎心地善良樸素憨厚為人正直正直無私拾金不昧樂于助人舍己救人為他人著想心胸開闊豁達大度襟懷坦蕩寬容待人樂觀積極不計前嫌不畏艱難無所畏懼不拘小節豪放灑脫瀟灑奔放志向遠大胸有大志善解人意溫柔體貼慈祥仁愛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正氣凜然浩然正氣視死如歸勤勉好學孜孜不倦不恥下問虛心好學廢寢忘食聰明智慧精明強干足智多謀大智若愚睿智聰明有真才實學膽大心細心靈手巧心思縝密思慮周全顧全大局做事講究方法與策略冷靜沉著從容淡定胸有成竹落落大方果斷決斷毫不猶豫當機立斷義無反顧2.反面人物狡詐貪婪老奸巨滑刁滑奸詐虛偽狡猾利令智昏趨炎附勢裝腔作勢作威作福背信棄義沽名釣譽班門弄斧恃強凌弱窮兇極惡朝秦暮楚朝三暮四見風使舵蠻橫專斷狐假虎威恃強凌弱表里不一口是心非口蜜腹劍花言巧語天花亂墜油嘴滑舌愚蠢無知笨拙愚鈍目空一切剛愎自用夜郎自大自命不凡驕傲自滿自以為是孤芳自賞目中無人喪心病狂惡貫滿盈無惡不作忘恩負義人面獸心斤斤計較桀驁不馴心浮氣躁性情浮躁卑鄙無恥兩面三刀心口不一落井下石投機取巧乘人之危不三不四自命不凡蠻橫無理作威作福笑里藏刀背信棄義強詞奪理外強中干色厲內荏阿諛奉承妄自菲薄自信不足優柔寡斷猶豫不決自私任性貪得無厭例題先恭王①性剛直。當時譽②鄂文端公③相業,先王頗不以為然,曰:“居相位者,當有相度,西林偏袒鄉黨,非持平天下之道也!”素喜劉文正、裘文達、曹文恪④諸公,每訓梿⑤必以諸城⑥為式⑦。文恪薨,王親臨其喪。壬戌冬,路過三河旅店,見壁有文達詩,挑燈屬和⑧,涔然淚下,其真摯也如此。又善料事。甲午秋,王倫叛于壽張,率黨北上,圍臨清,勢甚洶惡。王笑曰:“賊不西走大名,南下淮、揚,而屯兵于堅城之下,此自敗之道也。”逾旬,果為舒文襄公所滅。(節選自《嘯亭續錄》,有刪改)【注釋】①恭王:名永恩,謚號恭,清代宗室大臣。②譽:稱頌,贊美。③鄂文端公:鄂爾泰,別號西林。④劉文正、裘文達、曹文恪:均為清代賢士、名臣。⑤梿:恭王永恩之子。⑥諸城:劉文正是山東諸城人,此處以諸城代指劉文正。⑦式:標準,榜樣。⑧屬(zhǔ)和:作詩與別人唱和。參考譯文:先恭王性情剛直。當時人們都稱贊鄂爾泰能夠居相位,恭王非常不認為是這樣,說:“居相位的人,應當有丞相的氣度,鄂爾泰偏袒鄉黨,不能持平天下的道義!”恭王一向喜歡和劉文正、裘文達、曹文恪等人交往,每次教育孩子的時候必定拿這些賢人作為榜樣。曹文恪去世之后,恭王親自來他的喪事。壬戌年的冬天,恭王路過三河旅店,看見墻壁有裘文達的詩歌,就挑亮燈光作詩相和,涔然淚下,其中真摯的感情達到如此地步。恭王善擅長料事。甲午年的秋天,王倫在壽張叛變,率領叛黨北上,包圍了臨清,氣勢非常洶惡。恭王笑著說:“叛賊不往西走大名,卻南下走淮州、揚州,在堅固的城池之下駐扎軍隊,這是(他們)自取失敗的做法。”過了十來天,果然被舒文襄公打敗了。44.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屯兵于堅城之下,此自敗之道也。45.請結合原文分析,恭王永恩具有怎樣的品格與才能。【答案】(2023·天津·統考中考真題)44.在堅固的城池之下駐扎軍隊,這是(他們)自取失敗的做法。45.品格:恭王永恩不盲從于他人對鄂爾泰的稱贊,能夠直言鄂爾泰的不足之處,體現了他的剛直不阿;他平素喜歡賢士,并以賢教子,親臨文恪喪,流淚屬和文達詩,體現了他的敬賢重情。才能:能夠通過分析敵情對戰場形勢作出準確預測,說明他善料事,具有軍事才能。【解析】44.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屯,駐扎。于,在。之,的。此,這。道,做法。45.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據“當時譽鄂文端公相業,先王頗不以為然,曰:‘居相位者,當有相度,西林偏袒鄉黨,非持平天下之道也!’”可知,恭王永恩不盲從于他人對鄂爾泰的稱贊,能夠直言鄂爾泰的不足之處,體現了他的剛直不阿;根據“素喜劉文正、裘文達、曹文恪諸公,每訓梿必以諸城為式。文恪薨,王親臨其喪。壬戌冬,路過三河旅店,見壁有文達詩,挑燈屬和⑧,涔然淚下”可知,他平素喜歡賢士,并以賢教子,親臨文恪喪,流淚屬和文達詩,體現了他的敬賢重情。以上是他的品格。根據“王笑曰:‘賊不西走大名,南下淮、揚,而屯兵于堅城之下,此自敗之道也。’逾旬,果為舒文襄公所滅”可知,能夠通過分析敵情對戰場形勢作出準確預測,說明他善料事,具有軍事才能。以上是他的才能。練習(一)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世力農。父和,能節食以濟饑者。有耕侵其地,割而與之;貰其財者不責償。飛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因以為名。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拾薪為燭,調習達旦,不寐。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飛學射于周同,盡其術,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設祭于其家。父義之,曰:“汝為時用,其徇國死義乎。”四年,兀術攻常州,宜興令迎飛移屯焉。盜郭吉聞飛來,遁入湖,飛遣王貴、傅慶追破之,又遣辯士馬皋、林聚盡降其眾。有張威武者不從,飛單騎入其營,斬之。避地者賴以免,圖飛像祠之。金人再攻常州,飛四戰皆捷;尾襲于鎮江東,又捷;戰于清水亭,又大捷。兀術趨建康,飛設伏牛頭山待之。夜,令百人黑衣混全營中擾之,金兵驚,自相攻擊。兀術次龍灣,飛以騎三百、步兵二千馳至新城,大破之。兀術奔淮西、遂復建康。飛奏:“建康為要害之地,宜選兵靜守,仍益兵守淮,拱護腹心。”帝嘉納。兀術歸,飛邀擊于靜安,敗之。(選自《宋史·岳飛傳》,有刪改)1.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尤好《左氏春秋》(喜愛) B.父義之(認為……合乎正義)C.宜興令迎飛移屯焉(駐扎) D.仍益兵守淮(更加)2.翻譯下列句子。(1)飛學射于周同,盡其術。(2)兀術奔淮西,遂復建康。3.有學者稱,無錫宜興是岳飛的“第二故鄉”,是“岳家軍”的發祥地。宜興還有岳飛的衣冠冢,有關部門擬在衣冠冢旁設立四個彰顯岳飛形象的宣傳欄,第一欄取名為“出生神奇”。請依據選段,擬寫另外三個欄目的名稱。欄目一:出生神奇欄目二:欄目三:欄目四:【答案】(2023·江蘇無錫·統考中考真題)1.D2.(1)岳飛向周同學習射箭,完全學會了他的射箭技藝。(2)兀術逃跑到淮西(岳飛或宋軍、我軍)于是收復(或恢復)建康。3.家貧力學,力大無比,有情有義,驍勇善戰,除暴安良(或造福百姓),智慧善諫,忠君愛國。【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D.句意為:還要增兵守衛淮河。益,增加。故選D。2.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果遇到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重點詞語有:(1)盡,完全;術,技藝。(2)奔,跑;復,收復。3.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概括即可。根據“拾薪為燭,誦習達旦,不寐”可概括出”勤奮好學”;根據“未冠……警八石”可概括出“力大無比”;根據“同死,朔望設祭于其家”可概括出“有情有義”;根據“有張威武者不從,飛單騎入其營,斬之”和第四段內容可概括出“曉勇善戰”“智慧善諫”“忠君愛國”,根據“避地者賴以免”可概括出“造福百姓”等。【點睛】參考譯文: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世代務農。父親岳和,能節省糧金來救濟饑民。有人耕種時侵占了他家土地,他便割地讓給人家,向他借錢的人,他從不強迫人家還債。岳飛出生時,有天鵝一樣的大鳥,在屋頂上飛鳴,因此把“飛”字作為他的名。岳飛家里雖窮但勤奮好學。特別喜愛讀《左氏春秋》、孫子和吳起的《兵法》,他撿拾柴草作為燭火,通宵達旦背誦學習,不睡覺。不到二十歲,岳飛就能拉開三百斤的大弓,八石重的硬弩,岳飛向周同學習射箭,完全學會了他的射箭技藝,可以左右開弓。周同死后,岳飛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在家里擺上供品祭奠。岳飛的父親認為兒子的行為合乎正義,說:“如果你將來能夠為國家效力,應該會為國家正義而獻身吧。”建炎四年,金兀術進攻常州,宜興縣令迎接岳飛部移兵,駐扎境內。盜賊郭吉聽說岳飛前來,逃入太湖之中,岳飛派遣王貴、傅慶追擊打敗他們,又派能言善辯的馬皋、林聚前去勸說他們全部投降。有一位名叫張威武的不肯降服,岳飛單人獨騎沖入他的營寨,將他斬首。避亂到此地的百姓得以免于盜賊侵擾,畫出岳飛象供奉起來。金軍再次進攻常州,岳飛四戰皆勝;尾隨追擊金軍到鎮江東,又獲得勝利;在清水亭作戰,又獲得大勝。金兀術軍趨近建康,岳飛在牛頭山下預設埋伏等待金幾術一眾。夜里,命令一百名士兵穿著黑色衣服流入金營襲擾。金兵驚慌失措,自相攻擊殘殺。金兀術軍駐扎在龍灣,岳飛率三百騎兵、兩千步兵趕至新城,大破金軍。金兀術逃跑到淮西,宋軍于是收復建康。岳飛上奏說:“建康是要害之地,應選派軍隊固守,還要增兵守衛淮河,以保護心腹地區。”皇帝嘉許,并采納他的建議。金幾術率軍北歸,岳飛在靜安半路阻擊,將其打敗。(二)(11分)君子濟皇魏桓帝十一年,西幸①榆中,東行代地。洛陽大賈②,赍金③貨隨帝后行。夜迷失道,往投津長④,曰:子封送之。渡河,賈人卒死,津長埋之。其子尋求父喪,發冢⑤舉尸,資囊一無所損。其子悉以金與之,津長不受。事聞于帝,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為君子濟。(《水經注·河水》)【注釋】①幸:帝王駕臨。②大賈:大商人。③赍金:帶著錢幣。④津長:長官渡口的官。下文“子封”是他的名字。⑤發冢:挖掘墳墓。參考譯文:皇上魏桓帝十一年,西行到榆中,東到代地,洛陽的大商人帶著財貨隨皇帝皇后走,夜晚迷失了道路,去投靠津長說:子封送我。渡河途中,商人突然死了,津長把他埋了。商人的兒子尋求父尸放喪,挖掘墳墓移開尸體,錢幣沒損失一點。他的兒子把金子都給他,但津長不接受。這件事被皇帝知道了,皇帝說,真是個君子啊,就把這個津口命名為君子濟。5.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夜迷失道()(2)發冢舉尸()6.下列對文章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那個君子把錢幣全部贈給津長,津長不接受。B.那個子封把所有錢幣贈給津長,津長不接受。C.商人的兒子把錢幣都贈給津長,津長不接受。D.商人的兒子用金幣來感謝津長,津長不接受。7.津長被稱為君子,是因為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品質。【答案】上海市崇明區部分學校聯考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5.①.道路,路②.移開,抬開6.C7.①.誠實不貪;②.為人厚道【解析】【5題詳解】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1)句意:夜晚迷失了道路。道:道路,路;(2)句意:挖掘墳墓移開尸體。舉:移開,抬開。【6題詳解】對文言語句內容的理解。解答時一定要先將句子進行翻譯,根據句子的整體意思與試題中的內容對比,即可得到答案。“其子悉以金與之,津長不受”的句意:他的兒子把金子都給他,但津長不接受。重點詞:以:把;與:贈給;受:接受;故選C。【7題詳解】考查人物形象。解答要抓住刻畫人物的各種描寫手法來分析;從敘寫的事件上來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環境中去分析;注意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根據文中“渡河,賈人卒死,津長埋之”可知,當賈人猝死時,他義不容辭把他埋了,可見他是一位善良厚道的人;根據文中“資囊一無所損”“其子悉以金與之,津長不受”可知,津長沒有私吞賈人隨身攜帶的金錢,當商人的兒子想用金錢感謝他時,他拒絕了,表明他是一位誠實、不貪圖錢財的人。(三)(12分)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列小題。陽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遠近慕其行,來學者跡接于道①。閭里有爭訟,不詣官而詣城決之。山東節度府聞城義者,發使遺五百縑②,戒③使者不令返。城固辭,使者委④而去,城置之未嘗發。會里人鄭俶欲葬親,貸于人無得,城知其然,舉⑤縑與之。(選自《新唐書》,有刪減)【注釋】①跡接于道,絡繹不絕。②縑(jiān),細絹,可用作貨幣。③戒,命令。④委,放下。⑤舉,全。譯文:陽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陽城性情謙虛敬肅簡約樸素,無論老幼,都一樣對待。遠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前來求學的人接連不斷。當地的人有了爭執,不去官府而是到陽城處裁決。有一個偷盜陽城的樹的人,陽城遇見了他,擔心他會羞愧,就退步躲藏起來。陽城家中曾經斷了糧,派仆人去借米,仆人拿米換了酒喝,醉倒在路上。陽城為仆人遲遲未歸而感到奇怪,就去與弟弟一起迎接他,仆人睡在路上還未醒,陽城就把他背了回來。等到仆人醒了,深深自責謝罪,陽城說:“天冷喝酒,有什么值得責備的呢?”山東節度府聽說陽城是有德義的人,派使者送給陽城五百匹細絹,告誡使者不允許再拿回來。陽城堅決推辭,使者把絹丟下就回去了,陽城就把絹放在一邊從未開封。正逢同鄉鄭俶要給親人下葬,向別人借錢沒借到,陽城知道了這個情況,把絹送給了他。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⑴遠近慕其行()⑵會里人鄭俶欲葬親()8.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注意加點詞的含義。城知其然,舉縑與之。9.不能體現陽城在當時頗有聲望的一項是()A.遠近慕其行,來學者跡接于道。B.閭里有爭訟,不詣官而詣城決之。C.山東節度府聞城義者,發使遺五百縑D.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嘗發。10.選文詳寫的這件事展現了陽城為人的一些特點,以下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A.博學多才B.處事公正C.不畏權貴D.扶危濟困【答案】上海市回民中學2023-2024學年(五四學制)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7.①.品行、品德②.正好、恰巧8.陽城知道了他這樣的情況后,把全部細絹都送給了他。9.D10.D【解析】【7題詳解】試題分析:根據文意進行推斷,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后搭配是否得當,還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題中常常出以今釋古的類型的題。同時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此題的兩個詞都是古今異義詞,如“會”:正好、恰巧。所以千萬不要以今釋古。【8題詳解】試題分析: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把詞語放到語境中,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注意“其”“然”“舉”“與”“之”等字的翻譯。【9題詳解】試題分析:考查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這是判斷正誤的前提和基礎。D“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嘗發”:使者把絹丟下就回去了,陽城就把絹放在一邊從未開封。此句只是表現陽城是有德義的人。并不能體現陽城在當時頗有聲望。【10題詳解】試題分析:考查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答此題,理解文言文內容是關鍵。要通過具體的事件或描寫歸納其為人特點。如“會里人鄭俶欲葬親,貸于人無得,城知其然,舉縑與之”的情節,就說明了他扶危濟困的為人風格。(四)閱讀下面的詩文,完成下面小題。【甲】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乙】岳陽樓記(節選)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丙】范滂①字孟博,汝南人也。少厲②清節,為州里所服,舉孝廉。時冀州饑荒,盜賊群起,乃以滂為清詔使,使案察之。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風解印綬去。太守宗資聞其名,請署功曹③,委任政事。滂在職,嚴整疾惡。其有行違孝悌,不軌仁義者,皆斥逐,不與共朝。顯薦異節,抽拔幽陋④。【注釋】①范滂:東漢時期大臣、名士。②厲:同“礪”,磨礪。③功曹:古代官職,官名。④顯薦異節,抽拔幽陋:指表彰推薦品德高尚之人,提拔出身微賤、不為人知卻很有才能的人。【丙】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從小磨礪出高潔的節操,受到州郡和鄉里人的欽佩。被推舉為孝廉。冀州地區發生饑荒,盜賊紛紛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為清詔使,派他前去巡行查辦。范滂走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穢的志向。到冀州后,太守、縣令知道自己貪污受賄,聽說范滂來了,都自動辭官而去。太守宗資先聽說范滂美好的名聲,請求朝廷任命范滂為功曹,并處理政事。范滂上任后,痛恨那些壞人壞事。那些在行為上不不孝順長輩、不尊敬兄長,不遵循仁義的禮制要求的人,一律清除、驅逐出官府,都不與他們交往。公開薦舉有品德的人,剔除壞人,提拔出身微賤、不為人知卻很有才能的人。2.【甲】詩中的“君”是指_____;【乙】文中的“予”就是本文作者_____。3.【乙】文的“巴陵郡”是滕子京被貶之地,【甲】詩作者被貶之地是____。4.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加點字。(1)舉孝廉()(2)及至州境()5.用現代漢語解釋【乙】文劃線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6.【丙】文劃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于是把范滂變成了清詔使,使者讓他巡行查辦這些事情。B.之后范滂被任命為清詔使,派遣他去巡行查辦這些事情。C.于是任用范滂擔任清詔使,派遣他去巡行查辦這些事情。D.之后范滂被任命擔任清詔使,讓他去巡行查辦這些事情。7.以下對選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甲】詩頷聯運用了兩個典故,表達了懷念故人以及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惘之情。B.【乙】文第二段寫作者與滕子京一同登岳陽樓遠眺,描寫了洞庭湖的壯闊之景。C.【甲】詩和【乙】文都和作者被貶謫的經歷有關,都含有與友人共勉的情感。D.【乙】文融描寫、記敘、議論和抒情為一體,【丙】文主要通過記敘塑造人物。8.三篇詩文從不同角度表現了人性的閃光點:【甲】詩體現了詩人__________的人生態度;【乙】文表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負;【丙】文表現了范滂______________的品質。(以上三空都用自己的語言回答)【答案】上海市金山區(五四制)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2.①.白居易②.范仲淹3.巴山楚水4.①.推薦、推舉②.等到5.不因外物和自己處境的變化而喜悲。6.C7.B8.①.豁達樂觀②.以天下為己任③.清正廉明/節操高潔/胸懷大志/不吝推薦人才【解析】【2題詳解】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識記。《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此詩首先緊承白居易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末聯“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境遇,表達了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然后寫自己歸來的感觸:老友已逝,只有無盡的懷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無限悲痛悵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詩人于是推開一步,沉舟側畔,千帆競發;病樹前頭,萬木爭春。一洗傷感低沉情調,盡顯慷慨激昂氣概。末聯點明酬贈題意,既是對友人關懷的感謝,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所以這個“君”指白居易。《岳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應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諒之請為重修岳陽樓而創作的一篇散文;通過寫岳陽樓的景色,以及陰雨和晴朗時帶給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達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所以這個“予”是范仲淹自己。【3題詳解】本題考查詩文內容理解。根據【甲】詩“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被貶謫到巴山楚水這些荒涼的地區,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可知,【甲】詩作者劉禹錫的被貶之地是巴山楚水。【4題詳解】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注意結合語境分析。(1)句意:被推薦為孝廉。舉:推薦、推舉。(2)句意:等到到了冀州。及:等到。【5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翻譯,注意句中的關鍵詞。關鍵詞:以:因為。同時這個句子是互文,故翻譯時意思要前后聯結。【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理解能力。這句話重點詞有:乃:于是,就;以:任用;為:做,擔任;使:派遣;故翻譯為:于是任用范滂擔任清詔使,派遣他去巡行查辦這些事情。故選C。【7題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B.滕子京雖然被貶岳州,但他在任期間,做了三件政績工程,希望能夠取得朝廷的諒解;重修岳陽樓便是其中之一,完成于慶歷五年;滕子京為了提高其政績工程的知名度,贈給范仲淹《洞庭晚秋圖》,并向他求作《岳陽樓記》;“慶歷新政”失敗后,范仲淹因得罪了宰相呂夷簡,范仲淹貶放河南鄧州,這篇文章便是寫于鄧州,而非寫于岳陽樓;本項“【乙】文寫作者與滕子京一同登樓遠眺”表述有誤;故選B。【8題詳解】本題考查詩文、文言文內容的理解與主旨的把握。《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尾聯“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意思是: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通過“長精神”一詞,點明酬贈意圖,既是對友人關懷的感謝,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并以此激勵友人;《岳陽樓記》第二段“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作者先從整體概述岳陽樓的位置及壯闊的景色;從而引出第三段“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通過展現作者對古代仁人心境的探求,表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心境,引出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及憂國憂民的情懷;【丙】文“少厲清節,為州里所服,舉孝廉(從小磨礪出高潔的節操,受到州郡和鄉里人的欽佩,被推舉為孝廉)”,通過范滂受到百姓擁護推舉為官可知范滂節操高潔;根據【丙】文“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范滂走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穢的志向)”可見,范滂擁有遠大志向;根據【丙】文“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風解印綬去(到冀州后,太守、縣令知道自己貪污受賄,聽說范滂來了,都自動辭官而去)”可知,范滂為人清廉正直;根據【丙】文“滂在職,嚴整疾惡。其有行違孝悌,不軌仁義者,皆掃跡斥逐,不與共朝。顯薦異節,抽拔幽陋(范滂上任后,痛恨那些壞人壞事。那些在行為上不不孝順長輩、不尊敬兄長,不遵循仁義的禮制要求的人,一律清除、驅逐出官府,都不與他們交往。公開薦舉有品德的人,剔除壞人,提拔出身微賤、不為人知卻很有才能的人)”可知,范滂遵守禮義,愿意推舉有賢能的人。據此回答即可。【點睛】參考譯文:【乙】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壯麗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應當心系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也不能忘記關注國家安危。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五)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甲】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乙】醉翁亭記(節選)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丙】謝無逸閑居。一日,有一舉子來謁,坐定,曰:“每欲問公一事,輒忘之。嘗聞人言歐陽修者,果何如人?”無逸熟視久之,曰:“舊亦一書生,后甚顯達,嘗參大政。”又問:“能文章否?”無逸曰:“文章也得。”無逸之子宗野方七歲,立于旁,聞之,匿笑而去。謝無逸閑居時。有一名舉子(地方推舉進京應試的人)前來拜訪;落座之后,舉子說:“早就想向您請教一件事,總是忘。曾經聽人談起過歐陽修;這歐陽修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謝無逸仔細打量這個人好久,說:“先前也就是一個讀書的;后來聞名遐邇,官做得老大,參與朝廷大政。”舉子又問:“會寫文章嗎?”謝無逸回答:“還行吧。”無逸的兒子謝宗野剛滿七歲,站在旁邊,聽到后偷偷笑著離開了。5.【甲】【乙】兩篇詩文的作者分別是同為
(朝代)的
和歐陽修。(2分)6.解釋詩文中的加點詞。(4分)文言實詞積累高處不勝寒(1)勝
負者歌于途(2)負
臨溪而漁(3)臨
謝無逸閑居(4)居
7.對【丙】文中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曾經聽人說過歐陽修,果然有這樣一個人嗎?B.曾經聽人說過歐陽修,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C.嘗試聽你說過歐陽修,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D.嘗試聽你說過歐陽修,果然有這樣一個人嗎?8.梳理【乙】文的內容,填寫表格。(6分)場景生活特點滁人游
太守治理下滁州百姓過著(3)的生活
(1)(2)太守醉9.
下列對【甲】【乙】詩文中的“醉”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都通過“醉”遮掩深藏于內心的郁憤。B.都借助“醉”表達了自己的精神追求。C.“醉”的背后都暗含了現實中的不如意。D.“醉”后的反應都表現在行為舉止夸張。10.從【乙】【丙】文中可以看出歐陽修有兩大才能:(1)
;(2)
。(4分)上海市虹口區2023-2024學年九年級(五四學制)上學期期中測試語文卷5.宋朝(1分) 蘇軾(1分) 6.(1)能承受(承擔、忍受)(1分) (2)背(1分)(3)來到(1分) (4)居住、安居(1分) 7.B(3分)8.(1)太守宴(2分); (2)眾賓歡(2分); (3)安定富足(2分) 9.D(3分)10.(1)善理政(2分); (2)善為文(2分) (六)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乙】送東陽馬生序(節選)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溫袍敞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丙】元好問列傳(節選)好問字裕之,七歲能詩,年十有四,從陵川郝晉卿學,不事舉業①。淹貫②經傳百家,六年而業成。下太行,渡大河,為《箕山》《琴臺》等詩。禮部趙秉文見之,以為近代無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師。……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③有天下,典章法度幾及漢、唐,國亡史作,己所當任。時金國實錄在順天張萬戶家,乃言于張,愿為撰述,既而為樂夔所阻而止。好問曰:“不可令一代之跡泯④而不傳。”乃構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凡金源君臣遺言往行,采遮所聞,有所得輒以寸紙細字為記錄,至百余萬言。(節選自《金史》,有刪減)【注釋】①舉業:指科舉時代專為應試的詩文、學業。②淹貫:深通廣曉。③金源氏:指金國。④泯:滅,盡。2.【甲】文出自儒家經典著作《___________》,【乙】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3.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主人日再食()(2)因名曰《野史》()4.用現代漢語翻譯【甲】文的畫線句。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5.根據以上作品內容,完成表格人物表現品質顏回(1)_________“余”艱苦求學,自得其樂(2)__________元好問不顧阻撓修史書(3)__________6.【甲】文孔子對“不義而富且貴”的態度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話回答)【乙】文中面對同舍生。“燁然若神人”的裝扮,作者的態度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話回答)7.下列對【丙】文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A.元好問“名震京師”離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液力機械的流體動力特性分析考核試卷
- 3-9數據選擇器2電子課件教學版
- 筆的制造業國際市場拓展與貿易實務考核試卷
- 皮革物理性能測試方法與設備考核試卷
- 教案新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1第四單元訓練卷
- 煤炭直接燃燒與污染控制技術考核試卷
- 一年級數學上冊《常考試題》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與治療 2
- 山東省平原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 數學試題【含答案】
- 臨床骨折救治應急預案
- 廣州市黃埔區教育局招聘事業編制教職員考試真題2024
- 2025世界防治哮喘日知識講座專題課件
- 糧食安全時政試題及答案
- 小學開展常規教育經驗交流活動方案
- 第四單元專題學習《孝親敬老傳承家風》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同步教學)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名師備課系列
- 2025年03月四川成都農業科技中心公開招聘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必考題
- 全過程工程咨詢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2025團校入團培訓考試題庫(含答案)
- GB 14934-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消毒餐(飲)具
- 自然辯證法(2023修訂版)課后思考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