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登高》《聲聲慢》聯讀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統編高中語文必修上第三單元詩意人生
千古秋情別樣愁——《登高》《聲聲慢》聯讀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教材的第三單元“詩意的人生"。本單元所選課文屬“文學閱讀與寫作——古代詩歌”學習任務群,以傳承文化基因、提高思想修養和鑒賞古詩詞的能力為主要宗旨。所選8首詩歌都是圍繞“生命的詩意"的主題展開的,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體會不同體式的詩詞風格,體驗古人的生活感悟、人生態度以及對生命的思考,從而提升古代詩歌的鑒賞能力。教學內容以古代詩詞為主,涵蓋了從漢魏到宋代的經典作品,時間跨度大,風格多樣,內容豐富。這些詩詞不僅體現了不同時代的社會風貌和人文精神,也展現了詩人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古代詩歌的閱讀與寫作,閱讀與理解是基礎,在閱讀中“認識我們文化生命的存在方式,理解這種存在方式具有怎樣言語方式、藝術方式、審美方式,這種方式背后有怎樣的信念、有怎樣的價值觀,以及這些共構而成的文化邏輯。”在讀的基礎上,最終學習成果的呈現是寫出文學短評。曹操的《短歌行》:通過宴會上的歌唱,表達了詩人求賢若渴的心情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描繪了詩人歸隱田園后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對自然和簡樸生活的向往。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通過夢幻般的描寫,展現了詩人超然物外、追求自由的精神世界。杜甫的《登高》:以壯麗的秋景為背景,抒發了詩人對家國興亡的感慨和個人命運的悲嘆。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通過琵琶女的演奏和詩人的自述,揭示了社會現實和人生命運的無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以赤壁之戰為背景,抒發了詩人對歷史英雄的敬仰和個人壯志未酬的感慨。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通過懷古傷今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國家興亡的憂慮和收復中原的渴望。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詞人孤獨寂寞的心境和對逝去生活的無盡懷念。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學基礎和鑒賞能力,對古代詩詞有一定的興趣和認知。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都有了顯著的提升,他們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也進入了一個更為深入和系統的階段。特別是在古詩詞的學習上,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和鑒賞能力,這為進一步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前提。由于古代詩詞語言凝練、意象豐富、情感深沉,學生在理解和鑒賞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難。例如,在歷史文化背景的了解上,學生可能還缺乏深度和廣度,導致他們在理解某些詩文時難以準確把握其歷史和文化內涵。在藝術特色分析方面,學生可能還缺乏系統的分析和鑒賞方法,無法深入挖掘詩文的藝術魅力。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也有待提升,他們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培養獨立思考和評價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通過誦讀、討論、探究等多種方式,逐步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文化素養。
三、課時目標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情之嘆,是千古文人的共鳴,亦為中華詩歌史上久唱不衰的一大母題。在這個母題之下,佳作頻出,各有千秋。《必修(上)》的第三單元正好入選了杜甫的《登高》和李清照的《聲聲慢》,同抒秋情,共嘆悲愁,卻風格不同,愁態各異。然而,高中學生因人生經歷不足,讀詩經驗有限,在鑒賞詩歌時,經常陷入思維定式,將詩情以貼標簽式的方式加以解讀,難以明了詩歌中的精妙之處。這堂課旨在通過一詩一詞的聯讀比較,從個體差異、性別差異和體裁差異這三方面加以探究,帶領學生深入詩歌細節,體味杜甫和李清照在詩情表達時的獨到才思。
課例選取的是第七課時登高和聲聲慢聯讀精讀《登高》和《聲聲慢(尋尋覓覓)》,聆聽漂泊之人的低聲吟唱----濁酒清酒品千愁
核心素養目標:
1.通過幾個小環節的設置,引導學生知人論世、緣景明情,從而了解詩歌鑒賞的一些方法。(文化自信、語言運用)
2.通過文本細讀法與情境創設法,帶領學生深入文本,感悟詩情,探尋杜甫和李清照的愁源,理解他們的愁情。(思維能力)
3.通過《登高》和《聲聲慢》的比較分析,既感受文人同抒秋情時所產生的跨越時空的精神相契,又感悟不同個體、不同性別、不同體式所帶來的詩歌情感表達的差異,同時感受中國古代詩歌的萬千氣象與參差多態。(審美創造)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文本細讀法與情境創設法,帶領學生深入文本,感悟詩情,探尋杜甫和李清照的愁源,理解他們的愁情。
2.通過《登高》和《聲聲慢》的比較分析,既感受文人同抒秋情時所產生的跨越時空的精神相契,又感悟不同個體、不同性別、不同體式所帶來的詩歌情感表達的差異,同時感受中國古代詩歌的萬千氣象與參差多態。
四、學業評價任務設計
(一)過程性評價
課堂表現評價: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發言情況、合作態度等方面的表現進行評價。
誦讀評價:對學生的誦讀能力進行評價包括發音準確性、節奏掌握、情感表達等方面。
作業評價: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包括作業的質量、數量、創新性等方面。
(二)總結性評價
測試評價:通過單元測試、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測試內容應涵蓋本單元的所有知識點和能力要求確保評價的全面性和準確性。
作品展示評價:鼓勵學生創作與詩詞相關的作品如仿寫、改編、繪畫等并通過展示和評比的方式進行評價。作品展示評價不僅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欲。
五、大任務活動和作業設計
導入環節:《登高》對話《聲聲慢》
(一)求同尋緣,引導學生比較概括這兩首詩詞的共通之處,初步理解聯讀原因。
活動一:因聲求氣品詩韻
請找出兩首詩詞中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字眼(詩眼)
梳理詩詞的韻腳,分析音韻與詩人情感的關系,并填寫表格。
誦讀疊詞句,感受兩首詩詞在音韻的差異。(可參考的角度:響度、強弱、開合、韻腳、尾音長短…)杜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李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小結:杜詩句聲響音強,氣勢磅礴,嘴型打開,尾音悠遠;李詞句音弱低回,氣若游絲,嘴型閉合,尾音短促。(板書音韻上的不同:《登高》洪亮悠遠,《聲聲慢》幽微低回。)
提問與鋪墊:兩首詩詞同抒秋情,共嘆悲愁,卻風格不同,愁態各異。何故?
個體差異:千古秋情,一“愁”多態
活動二:知人論世探詩情
過程設計:
1.(橫向差異)根據杜甫和李清照的生平線,分析兩首詩詞的“愁源"。展現杜甫和李清照的生平線比照圖,引導學生知人論世,進一步理解詩歌中的愁情。進而總結杜李兩人其實在生平上也有不少共鳴點,但在愁情的表達上依然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性。試著從情愁(杜知音之死,李喪夫之痛)、時愁(杜困頓之悲,李淪落之苦)和國愁(杜動蕩之怨,李亡國之恨)三個角度加以具體分析。可以著重講講分別影響他們一生的政治事件:安史之亂與靖康之變。
2.(縱向差異)比較分析李清照早期作品(以《一剪梅》和《醉花陰》為例)與《聲聲慢》的“愁態”:
(1)“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與“雁過也,卻是舊時相識”(2)“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與“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性別差異:有理之悲,無理之愁
活動三:緣景明情覓詩境
過程設計:
1.根據世界著名的兩性關系學家約翰·格雷的心理學理論,讓學生簡單探討男性與女性在思維方式與價值觀上的性別差異。
根據約翰·格雷的心理學理論,可以得到:
(1)從思維方式上來看:男性注重理性思考,邏輯思維思考問題,思維偏直線型,他們的全局觀念,關注點就是結果;女性注重感性思考,發散性思維思考問題。
(2)從價值觀來看:男性更注重追求社會性的財富、地位、權勢、尊嚴等等;女性更注重追求精神生活和情感交流上的享受,她們全情投入感情世界,對情感世界極其敏感。
2.四人小組合作,根據意象、意象的組合方式以及意象與情感的關系,來探討兩首詩詞中隱藏的性別特征。此環節先教師示范,再四人小組合作探究,每個組挑選代表發言。小組發言完畢,其他小組可以另起角度,也可以對上一組的觀點進行補充。此環節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對文本進行細讀,在此過程中也可以通過情景再現法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展開想象,領會詩意,感悟詩情。老師示范(以“酒"為例):
《登高》中的“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戒酒的原因,一因“百年多病"需戒酒休養,二因“潦倒”困頓須戒酒節源。主客觀原因雙線并進,體現詩人理性之訴,使讀者無可辯駁。《聲聲慢》中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好酒人士,所飲之酒又豈會是淡酒,明明是自己愁思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怨酒淡,怪風急,女性的任性盡顯無疑。其他可探究的角度:
(1)詩人的視角是不同的,《登高》是登高望遠,攢簇千里,目之所及是滾滾長江的洶涌之狀,滿林落木蕭蕭之象,是壯闊的,浩渺的,視線是發散的。《聲聲慢》是“守著窗兒”,目之所及僅僅窗前一隅,景觀有限,角度有限,景更多的是主觀之景,象更多的是心靈之象,視線是凝聚的。
體裁差異:詩以言志,詞以言情
1.引導學生比較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感受同出李清照之手,詩與詞的風格差別。相對比《聲聲慢》的婉約、含蓄、細膩,《夏日絕句》則體現出了李清照的丈夫氣,直抒胸臆,傲然不屈,滿詩的英雄氣概與凜然正氣。從而得出一詩一詞的第三個差異——體裁差異。
2.通過素材對接,引導學生了解詩詞在體裁上的差異:詩以言志,詞以言情。因此,常有詩莊詞媚之說。
知識擴展:
從功能看:詩言志,適合于表達時代社會人生的重大課題,而多敘述議論的教化功能,“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詞專言情,尤宜于抒發自我的感情。
從內容看:詩多以國家興亡、民生疾苦、胸懷抱負、宦海沉浮為主;詞則多寫男女愛情、相思離別和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從形式看:詩的句式相對整齊,詞的句式不整齊。詩尤其是格律詩在押韻平仄和對仗上均有規定,而詞就自由靈活很多,沒有統一的要求。
與音樂的關系看:中國古代把不合樂的叫詩,合樂的叫歌,統稱為“詩歌”。但詩最終和音樂分離。而詞是在音樂的土壤中萌芽產生的,音樂性是詞的最基本特征,是按照詞譜所規定的韻律樂調填寫。
六、課堂總結
在不同的詩歌中,我們感受到了詩人不同的人生狀態,不同的價值觀選擇,不同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不同的詩歌風格和審美追求。
“任何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的幸福和痛苦深深地扎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
------俄國文學評論學家別林斯基
結語:我們讀詩,需靜心,需走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紡織設備質量控制體系與認證考核試卷
- 疫苗冷鏈管理與優化考核試卷
- 冷凍飲品生產過程中的節能減排考核試卷
- 搪瓷表面裝飾工藝與設備考核試卷
- 生物制藥用儀器儀表制造技術考核試卷
- 纖維素纖維的生產過程與質量控制考核試卷
- 兒童游樂設備教育意義探討考核試卷
- 礦石提取與回收利用技術考核試卷
-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2025年數學四下期末達標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濟寧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職業規劃》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紡織品跟單復習》課件
- 煤礦汛期安全知識培訓課件
- 6.1歷久彌新的思想理念 課件 - 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
- 第25課它們吃什么(教學設計)-教科版科學一年級下冊
- 安寧療護服務流程的質量評估指標
- 《玉米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課件
- 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關于開具死亡醫學證明流程中死者死亡信息核實補充制度
- 2025年主管護師中級考試題庫及答案參考
- 【語文】《短文兩篇:陋室銘》課件 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舞蹈療法在兒童精神疾病康復中的應用-洞察分析
- 2025年春新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課件 18 棉花姑娘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