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課件 3-9第17章學習資料_第1頁
資本論課件 3-9第17章學習資料_第2頁
資本論課件 3-9第17章學習資料_第3頁
資本論課件 3-9第17章學習資料_第4頁
資本論課件 3-9第17章學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七章商業利潤2第十七章商業利潤

第十七章介紹商業資本的收入及其來源。

一、商業資本從事的純粹商業活動是不創造價值的活動,但卻要求得到平均利潤(313-314)

“我們已經在第二冊看到,資本在流通領域內的純粹職能,……既不生產價值,也不生產剩余價值。”

(313)

3第十七章商業利潤

“相反,那里已經說明,為此所需要的時間,客觀上對商品來說,主觀上對資本家來說,都對價值和剩余價值生產形成界限。關于商品資本自身形態變化所說的話,當然不會因為商品資本的一部分取得商品經營資本的形態而發生任何變化,也不會因為對商品資本形態變化起中介作用的那些活動表現為特殊種類的資本家的特殊業務,……而發生任何變化。”(313)4第十七章商業利潤

盡管如此,在商品流通領域里獨立執行職能的商業資本,作為“資本”卻要求像產業資本一樣取得平均利潤。“因為產業資本的流通階段,和生產一樣,形成再生產過程的一個階段,所以在流通過程中獨立地執行職能的資本,也必須和在各不同生產部門中執行職能的資本一樣,提供年平均利潤。”(314)5第十七章商業利潤

商業資本對平均利潤的要求是通過在產業和商業之間轉移、競爭實現的。(參見第314頁“如果商人資本比產業資本……發生相反的過程。”商業資本比產業資本更易實現在不同行業間的轉移。“沒有哪一種資本比商人資本更容易改變自身用途,更容易改變自身的職能了。”(314)6第十七章商業利潤“因為商人資本本身不生產剩余價值,所以很清楚,以平均利潤的形式歸商人資本所有的剩余價值,是總生產資本所生產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但是現在問題在于:商人資本怎樣從生產資本所生產的剩余價值或利潤中獲得歸它所有的那一部分呢?”(314)7第十七章商業利潤二、商業利潤來源的假象——商品的價格加價(314-316)

商人資本獲得的平均利潤只能來源于產業資本執行職能中形成的剩余價值。

需要研究的是商業資本怎樣獲得這部分剩余價值。人們通常認為,商業利潤的獲得方式是商人通過在商品價格上的加價。馬克思認為,“這不過是一種假象”。(314)8第十七章商業利潤

形式上看,任何資本獲得利潤的方式就是出售價格高于購買價格。就產業資本來說,出售與購買之間存在著生產過程,這個過程中資本吸收勞動乃至剩余勞動,形成利潤的源泉。但是,就商業資本來說,它沒有這個吸收剩余勞動的過程。因此,商業資本的賤買貴賣活動產生了利潤來自于商業加價的假象。9第十七章商業利潤商人和產業資本家不同在于,產業資本家通過生產獲得剩余價值,通過流通實現剩余價值,但是“商人不僅僅要在流通中并通過流通來實現他的利潤,而且要在流通中并通過流通才獲得他的利潤。”(315)“這一點看來好像只有按下述方式才能做到:按商品價值賣給他的商品,高于它的生產價格出售,……”(315)10第十七章商業利潤

從社會來看,如果商業資本家都是在生產價格以上出售商品的話,那么社會商品的總價格就高于總價值。其結果,就是與購買者之間的不等價交換,賣給購買者的商品價值,小于購買者支付的價值,這樣,減少實際給付的商品價值量,來獲得商業利潤。(參見第316頁)馬克思認為,這只是假象。11第十七章商業利潤

同時,馬克思也指出了這種假象的來源,“這是從現象上最初表現出來的情形:商業利潤通過商品加價而實現。事實上,認為利潤來自商品價格的名義上的提高或商品高于它的價值出售這整個看法,是從對商業資本的直覺中產生的。”(316)12第十七章商業利潤

在馬克思的理論中,始終堅持商品等價交換的原則,這里所說的“交換”指的是真正的交換,即真正使商品退出流通、進入消費的交換。按照這一原則自然會得出:商人資本必須按照商品的生產價格,而不是高于商品的生產價格向購買者銷售商品。13第十七章商業利潤三、商業資本通過參加利潤率的平均化來獲取商業利潤(316-320)

商業資本作為“資本”也同產業資本一樣,要求得到平均利潤,但是,由于商業資本“是一種不參加利潤生產而只分享利潤的資本”。這樣就形成了商業資本與產業資本之間的買賣價格,同時也保證了商品按照生產價格賣給最終買者。(318-319)14第十七章商業利潤

由于加入了商業利潤的因素,生產價格的概念也從原來的“成本價格+平均利潤”變為“成本價格+產業利潤+商業利潤”。

結論是:“商業資本之所以能實現利潤,只是因為產業資本在商品的價格中實現的并非全部的剩余價值或利潤。因此,商人的出售價格之所以高于購買價格,并不是因為出售價格高于總價值,而是因為購買價格低于總價值。”(319)15第十七章商業利潤

簡短的結論:1.商人資本越大,產業利潤率就越小。2.商業利潤的加入,使利潤率更低,進一步掩蓋了產業資本對工人的剝削程度。16第十七章商業利潤四、商業純粹流通費用與商業勞動(320-335)以上考察沒有考慮純粹流通費用,現在要把這一因素加進來考察。1.什么是純粹流通費用(321-322)以上所說商業資本只包括了商人用來購買商品的貨幣資本,此外,他還要支付經營所需的流通費用。17第十七章商業利潤“商人除了為購買商品而預付的貨幣資本以外,總是還要預付一個追加的資本,用來購買和支付這種流通手段。”(321)

而且,“這全部追加資本不管是流動的還是固定的,都會參加一般利潤率的形成。”(321)18第十七章商業利潤

“純粹的商業流通費用,歸結為這樣一些費用:為了實現商品的價值,使之由商品轉化為貨幣或由貨幣轉化為商品,對商品交換起中介作用所必需的。”(321)

“所有這些費用都不是在生產商品的使用價值時花掉的,而是在實現商品的價值時花掉的;它們是純粹流通費用。它們不加入直接的生產過程,但是加入流通過程,因而加入再生產的總過程。”(322)19第十七章商業利潤

“我們在這里考察的費用,是指買和賣等方面的費用。這種費用歸結為計算、簿記、市場、通訊等方面的開支。為此必需的不變資本包括事務所、紙張、郵資等。另外一些費用則歸結為可變資本,這是為雇傭商業上的雇傭工人而預付的。”(322)

“這些費用是從產品作為商品的經濟形式中產生的。”(322)20第十七章商業利潤

2.商業勞動及其費用(322-335)馬克思強調了商業勞動不創造價值和不創造剩余價值的屬性(322-323)商業勞動的報酬來自商品利潤。(323-324)

“如果他的業務和資本都很小,他自己也許就是他所使用的惟一工人。他得到的報酬,就是利潤的一部分,……”(323)21第十七章商業利潤

“他實現的利潤可能絲毫不比一個報酬比較優厚的熟練雇傭工人的工資多,甚至還可能少。”(323)

“在所有這些場合,他的收入都只是來源于商業利潤。這是因為,他的勞動不是創造價值的勞動。”(324)(可見,收入多少不是工人與資本家的劃分標準,中產階級概念是不科學的。)22第十七章商業利潤

商業資本的存在會減少產業資本支付的流通費用(324-326)“只要商人資本限制在必要限度以內,差別就只是在于:由于資本的這種劃分,專門用在流通過程上的時間減少了,為流通過程預付的追加資本減少了,而且總利潤中以商業利潤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損失也比在沒有這種劃分的情況下減少了。”(324)23第十七章商業利潤“當這種和流通業務本身有關的追加費用由商業資本家替產業資本家擔負起來的時候,利潤率的這種減少也會發生,不過程度較小了,途徑也不同了。”(325)第325頁上指出了純粹流通費用的非生產性,而且它還要由社會總商品價值中補償。24第十七章商業利潤3.商業雇傭工人的勞動及其性質:(326-327)

商業雇傭工人與產業雇傭工人的共同點:

⑴商業資本家是用可變資本而不是個人收入支付商業雇傭工人的工資;⑵商業雇傭工人的工資也是由勞動力價值決定,而不是由他勞動的產物所決定的。25第十七章商業利潤

對于后一點,馬克思說,商業雇傭工人“他的勞動力的價值,從而他的工資,也和一切其他雇傭工人的情況一樣,是由他特有的勞動力的生產費用和再生產費用決定的,而不是由他的勞動的產物決定的。”(326)

26第十七章商業利潤

商業工人與產業工人的區別:

產業工人的勞動創造價值,而商業工人的勞動只是實現價值,并不創造價值。

27第十七章商業利潤

“商業資本家會把他的貨幣借以成為資本的職能本身,大部分交給他的工人去承擔。這些店員的無酬勞動,雖然不創造剩余價值,但能使他占有剩余價值;……因此,這種勞動對商業資本來說是利潤的源泉。”(327)

“商業雇傭工人的無酬勞動,也為商業資本在那個剩余價值中創造出一個份額。”28第十七章商業利潤

4.支付商業工資的價值來源:(328-334)馬克思認為,商業工人的工資也是包括在商人出售的商品價格中的。結合前面馬克思關于商品出售價格必須等于生產價格的思想,這些費用只能來自于產業資本家讓渡的總商業利潤。商業工人勞動實現的利潤大于他勞動力價值的部分,構成了商業資本家的利潤。29第十七章商業利潤

5.資本主義條件下,商業勞動技術的簡單化和普及化(335)馬克思認為,“真正的商業工人是屬于報酬比較優厚的那一類雇傭工人,他們的勞動是熟練勞動,高于平均勞動。不過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進展,甚至同平均勞動相比,工資也有下降的趨勢。”(335)30第十七章商業利潤原因主要有:⑴分工使商業技能片面發展,使勞動簡單化;⑵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使教學方法面向實際,教育過程更加容易;⑶國民教育的普及,使工人來自于較差生活方式的階級,這一社會因素引起工資下降;⑷工人來源增加,競爭抑制工資的提高。31第十七章商業利潤

在第335頁,馬克思講到了商業發展和剩余價值生產的關系。“只要有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