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閱讀( 賞析句子) 專項練-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_第1頁
散文閱讀( 賞析句子) 專項練-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_第2頁
散文閱讀( 賞析句子) 專項練-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_第3頁
散文閱讀( 賞析句子) 專項練-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_第4頁
散文閱讀( 賞析句子) 專項練-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散文閱讀(賞析句子)專項練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備考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洗耳傾聽

①一個寒冷的冬夜,周遭寂然,我推開書房門,忽地聽到里面有聲響。當我看到書架上那閃著

寒光的箭鎂,頓時明白聲響是從這里散發出來的了。這個箭鎂是一位朋友徒步絲綢之路偶然在亂石堆

中拾到的,據他考證是漢時物,就贈送與我。我想起了《水滸傳》里孫二娘贈戒刀給武行者時所說的

“這刀時常半夜里鳴嘯地響”,箭鑲與此如出一轍。金鎘飛鳴是它的生命本能,即使羽錦桿折,它仍

然是那么不甘寂寥。我拈起箭鏢看了又看,感到一種深深的失落……

②我到過一個高山牧場,這里的聲響與城市迥異。幾天下來,我的耳力得到良好的引導,原先

感到深夜靜謐無聲,后來漫步綠樹叢中的小道,才悟出這個世界也充滿律動,一種全然山野風度的律

動。沒有喧嘩和騷動,沒有塵煙和異味,心緒自然淡若清溪。我聽到環繞于牧場許許多多可以意味卻

難以摹擬的響聲,它們或遠或近或疏或密傳來;有的聲響是十分渺遠的,好像是松針落地、水草抽芽,

又好像夜鳥呢喃、夏蟲振翅。據常在山中修行的人說,到一定境界,塵埃落在針尖上也隱約可聞。

③千百年來,無數的聲音在大自然茫茫的空曠中橫縱流走。聲之高下,都飄散在歷史的蒼茫里。

有多少種存在,就有多少種語言,再微弱如塵的生命也如此。那些有靈性,或者汲滿天地日月精華的

生命——商彝周鼎、秦城漢池、唐書宋畫,語言總是飛揚于大千世界。盡管歲月遷徙朝代更迭,或長

埋于地底,或損毀于風霜,它們的生命信息總是會通過種種渠道升浮上來。在岑寂的西北,在廣袤的

中原,在許多曾經成為古都而今王氣黯然的土地上,總是縈繞著與現代都市不同的氣息、味道和韻致。

到這些地方的人們倘真有好古懷舊之念,都會有相應的情緒萌發,聲氣相投,屏息感染滄桑的滯重。

④在大學時我讀歐陽永叔的《秋聲賦》,只是贊嘆它的文采大氣,能夠藉秋聲寫出戰場風云。

后來,我是欽佩他傾聽至微的耳力,聽出了層次,聽出了韻味,并摹擬得如此逼肖。能夠伸入季節蛻

變的交接處,敏感地捕捉那微妙的時令特征,肯定要汰洗其他蕪雜之音的進入。這一點,聲色犬馬盈

耳的周邦彥、柳永、溫庭筠肯定無法企及。

⑤從農村來城市上大學的時候,我這習慣了傾聽自然之聲的雙耳促使我在荒郊租了一間危房,

除了讀書,我仍然像當農民那般敏感地愛風聲雨聲喟啾聲。有好幾回我在山路上徘徊,在原野上散心,

清晰地聽到有叫我名字的聲音,聲音轉瞬即逝。四處環顧不見一人,駐足沉吟,很快我就圓解為周圍

草木搖曳、泥土開合、水汽升沉、巖縫伸縮時的話語。出聲是每一種生命吐納的本能,未必就是真正

呼喚我,肯定有另一種含意。

⑥最近的一次和自然交流是在大海邊上,我的耳力得到了暢快的擁有,海濤對礁石的沖擊,海

風一陣緊似一陣地拂耳,巨傘般的木麻黃“沙沙”地絮語,沙灘隨潮漲落的吞吐,聽了美不勝收。我

們就在海邊帳篷里住了下來,任如雷般潮聲漫耳。可是沒過多久,這些純自然音律明擺著妨礙我睡眠

的伸長。聲響原始單調,同時也太樸實了。也許千百年前的人理所當然地視此為安眠曲而安然入夢,

輪到我聆聽卻只有默默地退縮了。我憂悲的內心自知虧欠的癥結,與自然結緣的紐帶,隨著我的都市

氣加重,已經裂痕彌深了。

⑦話說回來,都市氣歸都市氣,我依然品味著小時破舊老家的荒寒之境。這個時候任何一點聲

息都難以逃逸,也滋養了聽覺的伸長。這就早早種下了我喜歡荒野之聲的種子,使偏好的態度落實在

古今美文的取舍上,凡荒率、清幽、空靈者,則愛不釋手摩攣不已;鏤金錯彩雕績滿眼者,則如大魚

大肉,唯恐壞了胃口而束之高閣。到了這種地步,除了山野行行重行行外,就是在古人書畫中傾聽筆

墨的淡然,和視覺上的凄冷配合后,達到默契而心弦揪動。像荊浩、董源、關仝、范寬、李成、八大

的筆墨都是我深愛,那幽深的崖谷、黝黑的山林、蕭瑟的曠野、渺茫的天穹、兀立的孤雁,都可以在

靜夜中聽出如清代畫僧擔當所說的“空谷音”。只是,我清楚地知道,這種逃避市聲的做法是很無奈

和狹隘的。

⑧都市交響昭示了一種現實,我的肉身已無法脫離這種現實,我的念想卻祈盼四處飄游。我意

識到聽覺還在四處受敵,就像一只很美好的皮囊,卻塞滿了太多的蕪雜。我應該像古賢人那樣,學會

用山澗清流好好地洗濯雙耳,濯去常年因市聲摩擦、刺激而日益厚實的老繭,然后側耳傾聽——那已

經遠去了的感召。

(取材于朱以撒同名散文)

文章結尾說“洗濯雙耳,側耳傾聽——那已經遠去了的感召”,“遠去了的感召”包含了哪幾層涵義?請

結合全文概括回答。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初冬

蕭紅

初冬,我走在清涼的街道上,遇見了我的弟弟。

“瑩姐,你走到哪里去?”

“隨便走走吧!”

“我們去吃一杯咖啡,好不好,瑩姐。”

咖啡店的窗子在簾幕下掛著蒼白的霜層。我把領口脫著毛的外衣搭在衣架上。

我們開始攪著杯子鈴啷的響了。

“天冷了吧!并且也太孤寂了,你還是回家的好。”①弟弟的眼睛是深黑色的。

我搖了頭,我說:“你們學校的籃球隊近來怎么樣?還活躍嗎?你還很熱心嗎?”

“我擲筐擲得更進步,可惜你總也沒到我們球場上來了。你這樣不暢快是不行的。”

我仍攪著杯子。也許飄流久了的心情,就和離了岸的海水一般,若非遇到大風是不會翻起的。

我開始弄著手帕。弟弟再向我說什么我已不去聽清他,仿佛自己是沉墜在深遠的幻想的井里。

我不記得咖啡怎樣被我吃干了杯了。茶匙在攪著空的杯子時,弟弟說:“再來一杯吧!”

女侍者帶著歡笑一般飛起的頭發來到我們桌邊,她又用很響亮的腳步搖搖地走了去。

也許因為清早或天寒,再沒有人走進這咖啡店。在弟弟默默看著我的時候。在我的思想凝靜得

玻璃一般平的時候,壁間暖氣管小小嘶鳴的聲音都聽得到了。

“天冷了,還是回家好,心情這樣不暢快,長久了是無益的。”

“怎么!”

“太壞的心情與你有什么好處呢?”

“為什么要說我的心情不好呢?”

我們又都攪著杯子。有外國人走進來,那響著嗓子的、嘴不住在說的女人,就坐在我們的近邊。

她離得我越近,我越嗅到她滿衣的香氣。那使我感到她離得我更遼遠,也感到全人類離得我更遼遠。

也許她那安閑而幸福的態度與我'一點聯系也沒有。

我們攪著杯子,杯子不能像起初攪得發響了。街車好像漸漸多了起來,閃在窗子上的人影,迅

速而且繁多了。隔著窗子,可以聽到喑啞的笑聲和喑啞的踏在行人道上的鞋子的聲音。

“瑩姐,”弟弟的眼睛深黑色的。“天冷了,再不能飄流下去,回家去吧!”弟弟說,“你的

頭發這樣長了,怎么不到理發店去一次呢?”我不知道為什么被他這話所激動了。

也許要熄滅的燈火在我心中復燃起來,熱力和光明鼓蕩著我:

“那樣的家我是不想回去的。”

“那么飄流著,就這樣飄流著?”弟弟的眼睛是深黑色的。他的杯子留在左手邊,另一只手在

桌面上,手心向上翻張了開來,要在空間摸索著什么似的。最后,他是捉住自己的領巾。我看著他在

抖動的嘴唇:“瑩姐,我真擔心你這個女浪人!”他牙吉好像更白了些,更大些,而且有力了,而且

充滿熱情了。為熱情而波動,他的嘴唇是那樣的退去了顏色。并且他的全人有些近乎狂人,然而安靜,

完全被熱情侵占著。

出了咖啡店。我們在結著薄碎的冰雪上面踏著腳。

初冬,早晨的紅日撲著我們的頭發,這樣的紅光使我感到欣快和寂寞。弟弟不住地在手下搖著

帽子,肩頭聳起了又落下了;心臟也是高了又低了。

渺小的同情者和被同情者離開了市街。

停在一個荒敗的棗樹園的前面時,他突然把很厚的手伸給了我,這是我們要告別了。

“我到學校去上課!”他脫開我的手,向著我相反的方向背轉過去。可是走了幾步,又轉回來:

“瑩姐,我看你還是回家的好!”

“那樣的家我是不能回去的,我不愿意受和我站在兩極端的父親的豢養……”

“那么你要錢用嗎?”

“不要的。”

“那么,你就這個樣子嗎?你瘦了!你快要生病了!你的衣服也太薄啊!”弟弟的眼睛是深黑

色的,充滿著祈禱和愿望。我們又握過手,分別向不同的方向走去。

太陽在我的臉面上閃閃耀耀。仍和未遇見弟弟以前一樣,我穿著街頭,我無目的地走。寒風,

刺著喉頭,時時要發作小小的咳嗽。

②弟弟留給我的是深黑色的眼睛。這在我散漫與孤獨的流蕩人的心板上,怎能不微溫了一個時

刻?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弟弟的眼睛是深黑色的”在文本中出現了多次,每次表達的內涵都不

盡相同,請簡要分析文中兩處畫橫線的內涵。

3.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題。

蘇格蘭的風

①一直很喜歡宗白華的一句話,他說晉人在山水中,向外發現了自然,向內發現了自己的深情。

對我而言,每一次旅行就是向內發現自己的深情的過程。被各種文字圖像規訓過的現代人,其實最難

喚起的是感動,因為有些美景來得太容易,那些旅程太流水線。也許只有決然地將自己放置在一個有

意無意的困境中,才能喚醒原初的遇見的感動。

②今年夏天去了蘇格蘭,比北更北的地方。提及最早工業化的英國,一般都會想起倫敦這樣的

大都市,或是牛津、劍橋這樣的大學城,可我心中念念的卻是蘇格蘭。在牛津的古老學院里坐久了,

覺得那些歷史似乎都化在骨子里,懶得抬眼從迷思中醒來。似乎英國從來都是如此這般溫文爾雅,帶

著古舊的華麗印記。英國中產階級休閑時最愛的溫德米爾湖區,有最純正的英國鄉村范兒。漫步湖區

小路,到處是蒼苔冷冷,綠意樸拙,偶爾可見一人一狗安靜走過。英國的鄉村就是這樣帶著優雅和尊

嚴慢條斯理地存在著,但都太符合想象,一種倦怠不禁從心底蔓延開來。

③蘇格蘭高地則迥然不同,剝離華美的歷史和文明的外殼,那種粗粉雄渾,讓人一見就說不出

話來。眼前的風景似乎早已見過,前世今生,有一種心心相印的熟悉感;但又在某個節點無窮驚喜,

刷新了原先的想象。計劃自駕去蘇格蘭高地之前,其實沒有料到旅程會那么漫長辛苦。

④在沉默的無邊無際的公路上,看到了蘇格蘭高地最美的一部分風景。高山,深林,疾風,勁

草,大海,平原;云層那么低,那么厚,幾乎壓在山巒和平原之上,帶著海洋飽滿的水分,豐盈流動,

變幻萬端。前方的路延伸得無窮無盡,雖然是八月,草地已然盡是黃色。感覺自己像被包裹在天地之

間的一個大玻璃盒里,只有置身于這樣的場景,才能理解英國風景畫家筆下的云層為何那樣豐富;只

有親眼見到蘇格蘭的風景,才能理解這個民族為何那樣堅忍強悍。

⑤一路向北,溫度很低,八月里,穿著薄羽絨服還是覺得冷,這是比漠河還要北的地方。路過

的因弗里斯小城像停留在17世紀,整個城市清冷,冷清。市中心橋邊的古堡和尖頂教堂,樸素安靜。

因為靠近北海和尼斯湖,城中盤旋著無數體形碩大的海鷗,銳利地鳴叫。因為太冷,這里行人稀少,

抄著手走過方正低矮的街道,暮色中濃厚的云影投在穿城而過的河里,感覺自己像置身于一個荒謬的

時間節點。

⑥聽說蘇格蘭的城堡最值得看,于是千里迢迢去看斯通黑文城堡。在全球旅游旺季的八月,這

里游人寥寥。城堡位于懸崖邊的海岸上,早已滄桑遍體。還未走近它,就被海風吹得站不住腳。海邊

的峭石上,城堡孤零零的,腳下是北海的驚濤,一拍拍地咬噬著巖石。屋頂和墻壁早已傾頹,千瘡百

孔,城堡雖形銷骨立,卻堅忍、傲慢。據說這個城堡曾經擋住了英格蘭軍隊十個月的圍攻,保障了蘇

格蘭的王權。多少金戈鐵馬遠去了,眼前海鷗悲鳴、斷壁殘垣,視野盡處是幽深的蒼黑的北海,漫天

漫地,讓人突然覺得,這才是從茫茫的歷史深處吹來的悲風。可憐的現代人,太久地生活在符號的世

界中,那些更深的感受,似乎根本進入不到心里。說起肅穆凜然的古堡,人們腦海中掠過的都是電影

和小說的片段:一個中世紀的女子,憑海臨風,衣袂飄飄...

⑦經過的其他城堡,幾乎都是一樣的破敗。那些已經被時間磨損得形狀模糊的獸首和神靈、武

士的面容,那無處不在的八月的寒風,那些黑暗的冰冷的石墻壘出來的幽深的房間,都在提示我,這

是一個苦寒之地。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并不占有地緣或氣候上的先機,但在他們并不漫長的歷史中,卻

出現了無數扭轉人類文明進程的風流人物。

⑧直到在暮色中抵達愛丁堡,連綿的壯麗高大的古建筑之城緩緩地鋪陳在我面前的那一刻,我

聯想到馬可?波羅的游記中曾有的一句話,那個意大利人在初見昆明的時候,形容它是“一座壯麗的

大城”。我的感受跟那位13世紀的意大利人是一樣的,被一種璀璨的“文明的他者”的光芒震懾了。

愛丁堡無愧是“北方的雅典”,它氣象闊大,儀態萬方,絲毫不容輕褻。在任何一個角落,愛丁堡都

是典雅與得體的表率。它的城堡和大學,保存完好的古典建筑和街道,滿眼的蘇格蘭格子和滿耳的風

笛聲,都帶著蘇格蘭人的驕傲和文化印記。朋友說,你一定要去酒吧,叫上一杯烈性黑啤,聽他們唱

歌,那才是蘇格蘭。不由想起了自金雀花王朝以來英格蘭對蘇格蘭的不斷征服與蠶食,想起了因《勇

敢的心》而為世人熟知的蘇格蘭勇士的形象...

⑨結束蘇格蘭之旅,回到濕熱的南京,回到桂子香氣里,回到嗅覺和味覺都無比親切熟悉的江

南,也會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想起那些在蘇格蘭吹過的風,心中頓時一虛一緊,覺得這樣出離現實

的片刻,正是人生最好的禮物。

(取材于朱麗麗的同名散文)

根據文意,說說第⑥段中畫線句子的含義。

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你可能誤解鄉愁

王鼎鈞

①算命的先生說,我的八字是“傷官格”,不守祖業。他說“不守祖業”有兩個解釋,一是敗

家,一是漂流。我家毀于兩次戰爭,無家可敗,只剩下漂流這一個選項了。

②流亡是一種首尾不相顧的生活,像一條線。在我生長的那個社會里,線纏成球,后來這個球

散開了,這根線彎彎曲曲拉長了,于是“丁公化鶴,王子求仙”這樣的故事就產生了。甚至“穆王南

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這根線最后也許能像馬蹄鐵,兩端遙遙相望,可是

再也沒法連接起來。

③流亡也有它的哲學。哲學解釋生存,流亡既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需要解釋,有需要就有發明。

流亡也有它的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④“在歷史中每個人都只是一枚隨波的落葉”,沒錯,“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

客”。原鄉,異鄉,都是為敘述方便而設的名相。

⑤“是否是一種悲涼?”是的,如果你在作詩。

⑥“葉落了還無法歸根”,這是常態,你觀察過沒有,一棵樹,只有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的落

葉黏在根部的泥土里。你觀察過沒有,樹根能殺死雜草,裸露一小圈土壤,吸收水分,就是這一小塊

圓形的濕地黏住了一些落葉,讓落葉化作春泥。

⑦“故鄉”這個詞對您意味著什么?我說,“故鄉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如果你見過中國

人的家譜,可以發現家譜就是家族的流浪史。中華民族從哪里來?“東來說”。“西來說”,輾轉遷

徒。即使“北京人”化石可以證明河北省就是中國人的本土原鄉,一代一代由黃河流域分散到長江流

域,也是千里萬里。你可以說,人類根本沒有家,自從亞當夏娃失去樂園,人類都在地上漂流。你也

可以說,天空是一個大屋頂,人從這間房子到那間房子,從這個院子到那個院子,誰也沒離開這個大

家庭。

⑧這里有一個南美洲來的人,他是印第安人的后裔,他相信他的祖先從蒙古遷到阿拉斯加,生

兒養女,某一代遷到北美,某一代遷到南美,經過異族通婚生下他這樣棕色皮膚的子孫,他又移民回

到美國,現在他的孩子到荷蘭去發展,可能永久定居。“處處非家處處家”,可以說很凄涼,“大丈

夫四海為家”,也可以說豪邁壯烈。這就是哲學問題,流浪的人會選擇自己的哲學。

⑨那幺,…鄉愁?一建的,…鄉愁。我覺得很多人誤解了這個名詞。當初,青年人接受了巴金和易卜

生的暗示,奮勇出走,本來義無反顧。后來反省了,懷鄉是反省的一種方式,對當初魯莽的論斷,輕

率的決絕,盲目的追逐,隱隱有懺悔之意。許多美好的東西流失了,此情可待成追憶,他用“故鄉”

當做符號來代表。

⑩懷鄉,溫柔而有情味,這是人性的覺醒,文學的伏脈。無可避免,他美化故鄉,如此一消胸

中塊壘。人情之常,“同樣一個城市,住得愈熟,愈覺得小。同樣一條路,走得愈熟,愈覺得短。同

樣一本書,讀得愈熟,愈覺得薄。同樣一項技巧,使用得愈熟,愈覺得容易。”同樣一個人,一個地

方,隔得越久,越遠,越覺得可愛。

?請恕直言,非常遺憾,有人把鄉愁當做我們的弱點。游子還鄉,乍見親人,互相擁抱痛哭,

上了電視鏡頭,街談巷議,都說這人在外面落魄了,如果混得好,何致如此傷心?富貴還鄉,哪一個

不是高視闊步?同胞,我朝思暮想的同胞,怎么會有這種看法?我們中間到底隔著什么,彼此相視有

如異類?

?今日何日,鄉愁已成珍藏的古玩,無事靜坐,取出來摩攣一番。鄉愁是我們成長的年輪,陷

入層層包裹。鄉愁是我們的奢侈品,不是必需品。鄉愁無可驕傲,也絕非恥辱。鄉愁是珍貴的感情,

需要尊重,不受欺弄。流亡者懂得割舍,凡是不能保有的,都是你不需要的。鄉愁遲早退出生活,進

入蒼茫的歷史興亡。

請賞析第⑨段畫波浪線的句子。

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黃河路過瑪曲

馬宇龍

①古老的黃河從巴顏喀拉山而來,越過青藏高原,像一臺蒸汽列車,冒著白汽駛入隴原大地,

開始了隴上的漫漫行旅。此刻,我就坐在這列火車上,我就是黃河的一朵浪花、一波微瀾。河水一頭

扎入甘南,卻猛地掉轉方向,拐出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彎。

②這里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瑪曲,在藏語中的意思就是黃河。在我印象中,以黃

河命名的縣只此一家。

③耳邊回響著歌唱瑪曲、歌唱黃河的民歌,我登上這片草原的制高點之-----像劍一樣直插天

邊的尼瑪梁山梁,遠眺黃河蜿蜒曲折,柔美地逶迤遠去。想起少年時,一個朋友第一次去蘭州看黃河,

回來后逢人就念叨:黃河一點都不咆哮,就跟咱家門前那條河一模一樣。可見,《黃河大合唱》是何

等深入人心,使人們忘記了黃河還有舒緩溫柔的上游。在草原捧著云朵的地方,黃河像一條細細的白

色飄帶緩緩地舞動,安詳、靜謐、曠遠。要是當年朋友來到這里看一脈清流的黃河,他一定無法將它

和想象中那條咆哮渾濁的黃河聯系在一起。

④這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變,是河流遭遇了群山的阻擋,折向西北而形成的。自古河水東流,瑪

曲的黃河卻顛覆了人們長久以來對大江大河走向的一貫認知。黃河在這里不僅西流,而且來來去去,

不斷往復,由此滋生出一片廣闊而美麗的濕地。

⑤順著蜿蜒流淌的黃河行走,我覺得自己的血脈也開始升溫,對于黃河"母親"一般的感覺在

我心中不斷滋長。由源頭的涓涓細流一路抵達瑪曲的黃河,經過寬闊草原的滋養補給,漸漸變得湍急,

變得清澈明亮起來。因為河流不斷復回,瑪曲的土地大多是濕地。無數的支流,還有支流的支流,再

加上豐茂的水草、肥壯的牛羊,點綴出草原的原始生態之美,廣袤而蒼涼。有人把這塊濕地形象地稱

為“黃河之腎”。腎,是清除體內代謝產物,排出廢物、毒物的重要器官。它還具有再吸收功能,可

以保留住水分和其他有用物質,調節人體內部的平衡。濕地的作用正與之相若,它維護著自然環境的

穩定,在吐故納新和新陳代謝中綿延福祉,造福于人。這種種的功用,賦予了濕地生態之美和精神之

魂。

⑥河水流過瑪曲黃河大橋,仿佛忽然停滯不動了。它左顧右盼,頻頻回首,像有什么放不下、

舍不得。

⑦濕地遼闊,長河曲折。從襁褓中走出來的黃河,保留著本真的模樣,就像一個新生的嬰兒。

她惺惜眼里的一切都是新鮮的、夢幻的、神秘的。她一邊走一邊摸索,一邊成長,一路吸納各個支流,

在這里終成大河。終成大河的她,在柔美尚多于壯美之時,與瑪曲黃河大橋相遇。這是不是她遇見的

第一座大橋,我不清楚。但她的歡欣,她的激越,早已被那不停歇的嘩嘩聲響表露無遺。以后的千里

之行,她將走過更多的橋,面對更大的山、更深的谷,遇見更美的風景,但這一次的邂逅,注定烙在

她的心里。源源不竭的水源補給賜予她巨大的力量,從此她再也不用懼怕下游那些傳說中的崇山峻嶺、

高峽低谷了。

⑧站在橋上,我望見成群的牛羊,互相交錯的雪山與湖泊,還有目光所及處那些紅色屋頂的房

子。云層低垂,陣陣風起,讓一片遼闊蒼茫多了秀麗與嫵媚。不用問,那一定是牧民們生活的村莊,

那里一定有好多身穿長袍的卓瑪,彎腰弓背,在勞作,在歌唱,不緊不慢地維系著人們與自然的關系。

這樣想著,果然看到兩個穿絳紅長袍的女子俯身從河中取水。她們先將水彈向天空,再彈向大地,最

后抹一下頭頂。她們感恩黃河,將黃河時刻呵護在手心,捧上額頭,百般憐愛疼惜。她們是一群真正

熱愛黃河的人。

⑨一名當地的青年告訴我,在瑪曲的鄉鎮,但凡是有黃河和其支流流過的地方,每一段河流都

有一名鄉鎮干部來擔任河長。青年是尼瑪鎮的干部,也是一名河長,每周都要巡河。巡河,聽起來威

風,實則是辛苦事。他必須發現細節,查補漏洞。他要想方設法攔住垃圾,不讓一滴污水流入黃河,

把一河清水放心地交給下游。黃河的下游,多到無以計數的地方、無以計數的人,與他素未謀面,此

刻卻與他的心相牽掛。在這里,人與河的關系,人與大地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跨越遼闊的空間而

變得更加緊密。

⑩千百年來,因為河流的阻隔,岸邊百姓各自謀生,風俗殊異。人們要想渡河完成貿易或交流,

常用的方法就是揪著馬尾巴游過去。四十多年前,瑪曲黃河大橋飛架河上,從此結束了瑪曲人世代揪

著馬尾渡河的歷史。一輪朝陽下,拱橋托日,美輪美奐。黃昏時分,夕陽漸漸西沉,墜入黃河,長河

落日之景凝結起亙古的鄉愁。四十多年后,又一座瑪曲黃河特大橋橫空出世。這座上千米長的大橋,

讓瑪曲駛入了開放發展的快車道。橋通世界,橋連文明。因為橋,河水也收斂了不羈。在橋上站了.太

久2我的褲腳被風鼓鼓吹起,我知道黃河已箜逐首遠方,我出發了。

⑩B么,走吧!與這條壯闊河流一道,且行且回顧,在一往情深地投身于蒼茫群山間的谷地后,

重新回到青海的懷抱。黃河以一顆奔赴之心,莽莽撞撞,在跌宕坎坷的旅途上,于此處以退為進,難

道是為了給這片土地留下一個命運與共的生態濕地嗎?

?草原的盡頭,峻拔的高山綿延起伏,與牝牛群和羊群相伴而生,好像已連上了天邊涌動的白

云。黃河就是一個丹青高手,左勾白云,右挑山脈,筆墨所到之處,畫下一條條曲線,描摹出一片片

水草豐美的牧場、一個個原始古樸的本真天地。我使敵少也招壬"_黃河的背影漫漫迦汲、__一望無際9—她

走了,—我成了廣袤草原上一個白.色.的點.、…二抹亮晶晶.的水“

?我久久站在甘南,站在瑪曲的濕地,期待西去的她再次東返,在另一個路口再一次與我相遇。

請闡述以下句子的含義。

(1)在橋上站了太久,我的褲腳被風鼓鼓吹起,我知道黃河已經翹首遠方,催我出發了。

(2)我使勁地招手,黃河的背影漫漫湯湯、一望無際。她走了,我成了廣袤草原上一個白色的點、

一■抹亮晶晶的水。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文本一■:

帕米爾高原的流脈

楊朔

一九三七年八月。翠藍色的曙光如同春晴的海潮,平靜地,舒緩地,淹沒了樹木、村舍、田野,

以及高原的全部。黎明爬上高原,清爽;爬進窗洞和門縫,光明;爬到人們的心頭,活潑。活潑的心

情化成較松的嬉笑和無節奏的口哨,旋轉在東、旋轉在西,旋轉在村鎮的每個角落。

有一個人卻包裹在薄霧似的憂郁里。當他收拾好行裝,從桌上抓起軍帽,他忽然遲疑地,留戀地,

用他粗糙的大手撫摸著帽前的五角紅星。這徽章陪伴他將近十年,給了他勇氣和信念。

門外響起遲緩的腳步聲。進來的是一位老頭兒:腦袋上斜壓著一頂氈帽頭,夾襖的大襟虛掩著,

攔腰緊系了一條青搭布。嘴里咬著旱煙袋桿,他語音含混地說:“早呀,鄒同志,東西都捆好了么?”

鄒金魁三步兩步迎上去,熱烈地拍著老頭兒的脊背道:“是你啊,張大爺!怎么?過秋天了?”

“可不是,早起風太硬。”張大爺從他剛剛縫好的夾襖上摘下一根白線頭,又拍拍前襟:“我說,

同志,你們要不要喝碗稀飯再走呢?”

“不,不,昨天已經騷擾你們一頓了。老百姓還送來許多干糧,路上有得吃了。’'屋外隱約地傳來

一陣噪鬧的聲音,鄒金魁急急轉換話頭說:“出去吧,張大爺,同志們大約都集合了。”

在一方平闊的谷場上,灰色的軍服,藍色的短褂,來來往往交織在黃土色的陽光里,如同布機上

的木梭。從一堆集聚著的人群中,坦率而開心的大笑時時爆炸開來。

遠處,鄒金魁同張大爺并著肩膀走來。他走近谷場,朝著人堆里叫道:“小鬼,快去把我的鋪蓋

卷搬來!”

繼而,他轉向貴生,親熱地一拳打在青年強健的胸脯上。貴生有一張黝黑的圓臉,粗眉毛,圓眼

睛,鼻頭散布著幾粒粉刺。他幫忙士兵捆好一架騾馱,交抱著兩臂退下來。鄒金魁凝望他一回,開心

地打趣說:“張大爺,你該給兒子討房老婆了,人家也是二十一歲的人啦!”

“我不要老婆,你也沒有呢!“貴生倔強的臉龐抹上一層女孩子似的羞紅。

“你不能比我呀,我是當兵的,哈哈!”又是一只粗大的拳頭飛來,這次卻被貴生接住了。貴生伸

出自己的右手說:“來,咱們再掰掰腕子,看我的力氣長了沒有?”

張大爺望著他們無嫌隙的嬉笑,滿意地瞇起眼睛。他拔下嘴里的旱煙桿,在鞋底敲敲煙灰,重新

裝上一袋,不緊不慢地說:“講幾句話吧,鄒同志,送行的人真不少呢。”

士兵站成一條筆直的行列,油膩而破舊的軍裝掩藏著許多顆純潔而堅定的心。他們直視著前方,

焦點集中在他們長官身上。鄒金魁反扣著手,低下頭,腳尖蹴開幾塊碎小的石子,遂后又挺起胸膛,

掃了一眼農民充滿熱情和期待的臉龐,惆悵像是一陣輕風掠過他的心頭。這難得的惜別情緒使他也奇

怪自己的反常。終于,他用一種習慣的腔調開始說話了,意思卻是誠懇的:“同志們,我們就要走了,

平常蒙你們好意招待,實在應當感謝……”

他忽然側轉頭,高聲詢問士兵說:“你們住的屋子都打掃干凈了么?”——“干凈了。”——他滿意

地點點頭,繼續說下去:“我們這次開拔,不再是自己打自己人了。現在全國已經成立統一戰線,紅

軍改編成八路軍,我們是要開到前線去打日本,打侵略我們的日本!”

張大爺并不曾細聽這篇簡短而響亮的演詞。他的眼皮低垂,眼光似乎透進地面,間歇地吧嗒一下

他的煙袋。他的確舍不得他們走。從他們來后,生活是多么容易啊!捐少,稅少,實行什么統一累進

稅,連放印子錢的李德齋也給嚇跑了。他們非但不刮地皮,反倒幫助老百姓組織自衛軍……

“啊!這群人太好啦!''他不覺輕細地自語著,之后又跌進迷惘的沉思里:”看看鄒金魁,一點沒

有官架子,一到春秋,還領著同志們幫輔大家伙犁地啦,打場啦。”

他的思緒像是一縷游絲,蕩到這兒,蕩到那兒,這時候一陣鼓噪把它無情地擊斷了。

“歡迎區長說話!”

張大爺倉皇地抬起頭,臉上的細密的皺紋急遽地伸縮著,形成一副寂寞的苦笑。他從嘴角拔下煙

袋,摸摸他的花白胡須,又咳嗽了兩聲,但他依舊不知道應該從哪兒說起。

“我說什么呢,同志們?'‘一個吞吐的停逗:“你們走吧!打日本去吧!等你們打勝仗回來,咱們

一■定再喝一■頓酒,叫它比夜來還熱鬧!”

“鼓掌!”鄒金魁朝背后一揚手,大踏步跨到張大爺的身前,熱情地抓住他的略微抖顫的枯手。從

老人的濕潤的眼眶,鄒金魁又望到張貴生的黝黑的圓臉。這個青年閉緊嘴唇,極力裝出鎮定的樣子,

可是他臉上不自然的笑容卻把他完全出賣了。

鑼鼓,喇叭,出其不意地從人群里喧騰出來,同軍隊的號角攪成一片。鄒金魁邁動長腿時,向歡

送的人群揮舞手臂,大聲地同他的熟人打招呼:“好好干吧,貴生,我們后會有期。”

田野里熏蒸著殘余的暑熱。叫哥哥,紡織娘,得意地在谷穗和高粱桿上鼓動翅翼。驀然間,它們

噤住聲音,縱跳到深密的草叢里隱匿起來。迎著高高的朝陽,唱著豪邁的軍歌,戰士漸漸地迷;蒙在原

頭碾起的黃色的塵霧里,撇在后面的是一些黝黑的臉面,神情從緊張變成無助的失望。

(選自楊朔同名小說,有刪改)

文本二:

當我寫完這部小說的最后的一個字,放下筆,我的神經不覺一跳——這不是由于一件工作完成后

應有的興奮,而是日本法西斯魔鬼的飛機正從我的頭頂掠過。在我寓所前的高射炮忽然發出震耳欲聾

的吼叫。

我寫這部東西,有小小的企圖,希望能夠解剖一下在某種新的社會制度之下,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究竟是怎樣的不同?

書里所描述的故事差不多全是曾經發生的事實。這不是簡單的新聞紀事文,當然,故事是經過我

的一番點染,而且小說化了。但是從開始,我便壓制著自己的筆尖,不使小說流于夸張。

然而,在這部不像樣的東西里,我希望它會含著一些活力,能夠對于統一戰線呈獻出一點不足道

的微力!

一九三八年九月十五日

(摘編自《寫在<帕米爾高原的流脈〉之后》)

請結合文本一的內容,談談你對文本二中畫線句子的理解。

參考答案:

1.①自然之音一被人們長久忽視的自然之聲;

②歷史之音——飄散在歷史長河中的生命信息;

③文化、審美之音——獨特的審美趣味,審美取向。

“遠去了的感召”的涵義可以從表層和深層去挖掘,理解深層含義,注意結合語境和主題去分析。

①自然之音一被人們長久忽視的自然之聲。如“我到過一個高山牧場,這里的聲響與城市迥

異……”"到一定境界,塵埃落在針尖上也隱約可聞”“海濤對礁石的沖擊,海風一陣緊似一陣地拂耳”,

大自然的萬物都是有聲音的,只要你傾耳去聽,就能感受到自然之音。

②歷史之音——飄散在歷史長河中的生命信息。如“千百年來,無數的聲音在大自然茫茫的空曠中橫

縱流走。聲之高下,都飄散在歷史的蒼茫里……”“盡管歲月遷徙朝代更迭,或長埋于地底,或損毀于

風霜,它們的生命信息總是會通過種種渠道升浮上來”,歷史是有聲音的,有好古懷舊之念的人就能

有相應的情緒萌發,感受到與歷史的聲氣相投。

③文化、審美之音——獨特的審美趣味,審美取向。如“在大學時我讀歐陽永叔的《秋聲賦》,只是

贊喚它的文采大氣,能夠藉秋聲寫出戰場風云。后來,我是欽佩他傾聽至微的耳力,聽出了層次,聽

出了韻味,并摹擬得如此逼肖”,閱讀文學作品,把握其中獨特的韻味,是一種文學的審美,也是一

種文化、審美之音。

2.①第一處:弟弟的眼睛里流露出對我的關愛,看到我“領口脫著毛的外衣”擔心我冷,猜測我內心“孤

寂”,希望我回家。

②第二處:弟弟眼睛里的內涵最為豐富,是前四處情感的疊加,有對我“飄流”在外的關愛、同情,有

希望我回家的期待,有對我拒絕回家的不理解和無奈。

第一處,是“我把領口脫著毛的外衣搭在衣架上”,弟弟說了“天冷了吧!并且也太孤寂了,你還是

回家的好”這句話之后,第一次出現這句話,很顯然是看到我“領口脫著毛的外衣”擔心我冷,猜測我

內心“孤寂”,希望我回家。弟弟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對我的關愛。

第二處,所處的位置是小說的結尾,帶有總結意味,有對我“飄流”在外的關愛、同情,有希望我回家

的期待,有對我拒絕回家的不理解和無奈,是前四次情感的疊加,此處弟弟眼睛里的內涵最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