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錫山某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下冊2月綜合練習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1頁
江蘇省錫山某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下冊2月綜合練習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2頁
江蘇省錫山某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下冊2月綜合練習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3頁
江蘇省錫山某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下冊2月綜合練習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4頁
江蘇省錫山某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下冊2月綜合練習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2月綜合

練習語文2025屆高三2月綜合練習

語文

命題人: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1(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5G時代,萬物互聯,曾經扎根在PC端的視聽作品,可以毫無阻礙地在移動端自由傳輸,從而極大地解

放了影視創作的生產力。海量的微短劇以一種“迷你”敘事,在移動端開疆拓土,一躍成為當前視聽作品

傳播的弄潮兒。

微短劇的“迷你”敘事,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時長之短。原來觀眾可能觀看5分鐘左右的時間才決定是

否棄劇而去;而微短劇的“迷你”敘事,意味著這個時間只剩下5秒左右。在這樣的“緊箍咒”下,微短

劇的敘事美學發生了深刻變化,長視頻中習慣的草蛇灰線、伏筆千里的渲染與鋪墊,在微短劇中被極大地

壓縮了;長視頻敘事的起承轉合中常見的過場戲,在微短劇中被盡可能地剔除了。絕大多數微短劇“迷你”

敘事美學的重要特征,就是信息密集、懸疑叢生,強調稍縱即逝的瞬間體驗,盡可能在最短時間內最大限

度地滿足觀眾。

微短劇“迷你”敘事這一審美特征,深刻契合了5G時代互聯網移動端受眾的審美需求。一方面,海量

的視頻撲面而來,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微短劇5秒制勝的敘事技巧,顯然有利于吸引在無目的狀態下

漫游于各種互聯網平臺的受眾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人們的閑暇時間變得碎片化,微

短劇恰好滿足了人們在候車、購物等間隙時間的觀劇欲望,因而迅速火爆出圈。

毋庸諱言,微短劇火爆的背后存在野蠻生長的亂象。各種追求感官刺激的爽文紛紛遷徙到微短刷平臺。

微短劇大多投資少、制作門檻低、變現快,所謂“一周拍完、一月上線、一部財富自由”,這種一夜暴富的

神話不脛而走,更是讓各路資本競相涌入。為了更好地規范引導微短劇的發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

于微短劇備案最新工作提示》,規定要求自2024年6月1日起,微短劇需按投資額分類分層審核,未經備

案的作品不得上網傳播。此外,各地政府紛紛出臺“跟著微短劇去旅行”的激勵政策,著力提升微短劇的

審美品質,引導微短劇走上精品化發展之路。

當然,微短劇的“迷你”敘事,并不會主宰互聯網時代的所有視聽創作。近年來,《去有風的地方》《我

的阿勒泰》等劇作風靡,恰恰就在于其另辟蹊徑,以一種靜水流深的敘事美學,聆聽大自然的呼吸,撫慰

躁動不安的心靈,贏得人們的喜愛與共鳴。

無論是長視頻還是微短劇,其創作一方面要尊重互聯網傳播規律,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審美內容的藝術

創新。唯有如此,互聯網時代的影視作品才可能化“流量”為“留量”,從“爆紅”到“長紅”,推動中國

影視創作繁榮發展。

(節選自范志忠《微短刷爆火,“迷你”敘事何以風靡》)

材料二:

今年以來,全國各省充分發揮文化廣電旅游融合優勢,積極響應國家廣電總局年初發布的“跟著微短

劇去旅行”創作計劃。截至目前,國家廣電總局累計發布了四批共計114部“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

劃推薦劇目,微短刷創作數量質量持續提升,涌現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優秀微短劇,營造出跟著微短劇去

全國各地“打卡”的新風尚。

在媒介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微短劇在內容生產、傳播手段、產業模式等方面釋放出的新驅動力,使

“微短劇+文旅”實現雙向奔赴。一方面,高審美體驗引發觀眾共鳴,吸引打卡同款取景地,新技術的發展

全方位提升了微短劇生產力,計算機特效、高清視頻等技術手段,助力微短劇精準捕捉和呈現取景地的自

然美、民俗風情和文化特殊,突出自然景觀獨特性與文化歷史沉淀,滿足觀眾高審美需求,觸動觀眾深層

次的文化和社會記憶,產生共鳴共情,引發進一步體驗的情緒“爆點”,形成線下文旅聚集效應?!兑粔粽?/p>

星河》等微短劇雖然在劇集時長上遠遠短于熱播劇《我的阿勒泰》,但同樣使用了生動的故事情節、精彩的

鏡頭語言。優美的光影效果,展開古韻今風交融的畫卷,融入取景地傳統文化與人文風情,滿足了觀眾對

唯美詩意的想象。人們在享受微短劇帶來的愉快、愜意中對自然風情產生向往,對人文歷史產生共鳴。越

來越多的人從熱門微短劇中尋找旅游目的地。

另一方面,“名場面”引導觀眾參與互動,促進線下文旅消費。微短劇通過引導人們行為和情感參與等

方式建立起觀眾與微短劇、觀眾與文旅目的地之間的聯系,對作品內容及關聯故事、人物、場景等“名場

面”要素進行旅游化開發,并在觀眾群體投身文旅活動時將作品中所傳遞的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實在化、

體驗化、具身化,為游客開啟多主題、全場景、真感知、強互動的沉浸式體驗空間,提升游客對目的地的

沉浸式體驗。

“微短劇+文旅”成功與否,與當地文旅資源的稀缺性和吸引力、主創對觀眾文化需求點的捕捉程度、

微短劇作品對當地文旅資源的呈現質量和營銷水平、當地文旅要素的稟賦和產業鏈成熟度、游客文旅體驗

好感度等因素密切相關。如何將短暫的流量熱度轉化為持久的文旅消費熱情,就需要產業鏈雙方各自發揮

優勢,持續發力,利用IP受眾廣、影響力大、產業鏈長的特點,延伸文旅生命周期,從而推動微短劇和旅

游目的地從“流量”變成“留量”,持續賦能文旅融合發展,實現微短劇與文旅的相互成就、雙贏共生。

(選自李嵐、朱婉晴《讓“微短劇+文旅”實現雙向奔赴》,有刪改)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對于長視頻,觀眾會觀看5分鐘左右的時間再決定是否棄?。欢鴮τ谖⒍虅?,這個時間只剩下了5

秒左右。

B.微短劇是時代的產物,它“迷你”敘事的這一審美特征是與5G時代互聯網移動端受眾的審美需求相

吻合的。

C.各路資本競相涌入微短劇,是因為它大多投資少、制作門檻低、變現快,能實現“一部財富自由”

的目標。

D.“微短居心文旅”要成功,當地文旅資源的稀缺性和吸引力、主創對觀眾文化需求點的捕捉程度是主

要因素。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微短劇時長短,因此絕大多數微短劇具有信息密集、懸疑叢生的特征,強調稍縱即逝的瞬間體驗。

B.《去有風的地方》以靜水流深的敘事美學獲得好評,說明微短劇的敘事特征沒有覆蓋所有影視創作。

C.微短劇正在走上精品化發展道路,其創作數量質量持續上升,涌現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優秀作品。

D.要實現微短劇與文旅的融合發展,不僅要重視流量,還要在流量的轉化過程中延長文旅生命周期。

3.下列選項,不屬于微短劇從“流量”到“留量”的轉化策略的是(3分)(▲)

A.強調節奏感,重視時長的把控B.強調沖突感,重視感官的刺激

C.強調視覺感,重視畫面的精美D.強調互動感,重視內容的體驗

4.兩則材料都提及《我的阿勒泰》這一劇作,其作用有何不同?請簡要說明。(4分)

5.2024年7月,微短劇《你好,蘇東坡》正式上線,引發眾多網友“奔現”定州,助推當地文旅出圈。請

結合材料二分析原因。(6分)

《你好,蘇東坡》結合數字影像、聲光藝術裝置等,打造了大量虛實融合的空間作品,還原了活色生

香的宋朝市井繁華生活。該劇以蘇東坡在定州擔任知州的史實為背景,巧妙地將現代文旅元素融入其中,

講述了他意外穿越到2024年定州塔下的故事。穿越后,蘇東坡體驗了現代生活,品嘗了定州小吃,參與了

網紅詩詞直播。最終,蘇東坡在文廟掛許愿牌時再次穿越回北宋,醒來后帶著來自現代的禮物,滿懷期待

地踏上了新的人生旅程。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我的項脊軒

譚學韻

多年以后,震川先生回到了那一間小小的項脊軒,望著枝纏藤繞的籬笆木門,心里頭百感交集。他輕

輕拂袖,嬋去門把上的塵灰,吱呀一聲,門開了,像是知曉故人的歸來。

沿著青石板路望去,繁蕪的雜草叢中,手植的枇杷樹映入眼簾,亭亭如蓋,亭亭如蓋……幾縷陽光從

密密匝匝的葉隙間傾瀉下來,用絲縷溫情雕刻著往日的小軒:茂盛的蘭桂,反照的日影,案頭上的書卷,

未燃盡的油燈,乳白色的象笏,以及親人們的音容笑貌……

和霞川先生一樣,我也回到了那條灰白色的街道,站在那一棟舊式居民樓面前。原先安裝在一樓、面

朝大街的深青色大鐵門已經拆除,留下來的只有因頻繁開關門撞擊而成的凹縫。我暢通無阻地邁進僅有少

量太陽光線照進的小巷,視線在兩側灰暗斑駁的水泥墻上搜尋著、掃描著,然后定格在某一瞬間兒時

在墻上刻下的三只小火柴人兒,它們還在。

我凝望著最初的凝望,滿懷溫柔,滿懷感動,仿佛是一場跨越時空的交匯。

那棟樓是爺爺留下的,一共五層,爸爸一家住在五樓,三叔家住在四樓,四叔家住在三樓。老式居民

樓沒有獨立的陽臺,沒有直上直下的電梯,但有夕照下的閱讀時光,有一家人的團圓飯,有三個小屁孩兒

的笑與淚在那棟舊樓房里,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悲歡離合,成為難以割舍的童年記憶。

在《項脊軒志》中,歸有光曾描繪修葺前項脊軒的模樣——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潮濕如青苔般肆意

滋長,屋內昏天暗日,待久了令人產生暈眩之感。書齋空間有限,案頭上書卷尚且無法安放,更何況他勃

發的意氣。和項脊軒相比,我對自己的舊屋不禁要感嘆一句:幸甚至哉!

舊屋的“陽臺”只是沿著窗戶搭建的一排粗鐵絲網,上面放著許多植物盆栽。有兩盆“肥美”的蘆薈,

是奶奶從鄉下移植過來栽種的;有一盆蘭花和一盆水仙花,是每年逛花市時媽媽必須置辦的“年貨”;還

有爸爸最愛富貴竹,時不時帶回來幾枝,一齊放在長型的陶瓷花盆中,直至插滿,蒼翠欲滴。閑暇時,他

們總愛爭論誰的植物更耐看或更旺盛,而我在一旁觀望“看戲”,偶爾充當一下“墻頭草”,心里也甚是

愉快。

我喜歡下午趴在陽臺邊上讀書,陽光透過鐵絲網灑落在書上,形成格子狀的光影。累了,便俯視街道

上穿梭往來的人和車,猜想著他們的故事;抬頭遠眺,目光越過林林總總的居民樓,可以望見眷戀在半空

上的落日。夕陽西下,書面上的光影逐漸從書的一端移動到另一端,從陽臺一頭的盆栽移動到另一頭的盆

栽……

再回望幾百年前的項脊軒,修葺過后,一切都煥然一新,震川先生得以在干爽明亮的書齋暢意閱讀,

讀書時的思緒也隨之清晰起來。于是乎借書滿架,無所不讀。忽而偃仰嘯歌,聽萬籟聲;忽而冥然兀坐,

寫一案文……豪放自在,悠然自得。眼倦時,透過一扇嵌著古木的窗牖,可見寂寂庭階啄食鳥,可見一輪

明月上半墻,亦可見幾枝桂條影斑駁,有如東坡“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橫,蓋竹柏影也”之妙也。

淵沉于此,震川先生也不禁發出感嘆:東坡啊東坡,只恨我生不在彼時,要不我也能與你共享那一夜的月

明,暢談那一刻的人生,你也不用遺憾少了那一個閑朋摯友。

如果說,震川先生未分家時的項脊軒是“庭中通南北為一”,那么我的則是“樓中通上下為一",-

家只需在自己所在的樓層往樓梯處喊一聲,響亮的回聲便可迅速將信息傳達至不同層的另兩家。而在家中,

最經常吆喝的要數奶奶了。她喜歡上下穿梭于三層樓,也不嫌累,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日常相聚,只要

她喊一聲,我們便會來到她所在的一樓,聚在一起吃飯。

飯桌上的時光是輕松和諧的,特別是年夜飯,一家人相聚于此,小孩兒坐在一起互相打鬧嬉戲,奶奶

不住地嘮叨柴米油鹽生活瑣事,父輩們舉杯暢飲,聊聊過往一年的經歷和收獲,談談新一年的計劃和希冀,

頗有一絲“綠蟻新酷酒,紅泥小火爐”之況味。在這一圍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飯桌上,過去一年紛紛擾

擾的煩惱和形形色色的喜樂,似乎都得以安放在桌的一隅,彌漫在空氣中的,是一家人、十顆心匯聚在一

起而發散開來的溫暖。

2012年,爸爸拿出了十幾年的積蓄,購買了當時市里一個新樓盤的套房,我們一家成為最早從老樓搬

走的。還記得搬家大貨車來到樓下的那一天,我在自己房間里獨自待了很久。日影下的文字、飯桌上的碗

筷、泥墻上的小人……直到爸爸媽媽敲開房門,我才從深重的記憶中醒來,走出房門,客廳空空。

隨后幾年,三叔和四叔也陸續從老樓搬離,遷到不同的小區。雖仍在同一市區,但因奔波于各自的工

作與家庭,一起聚首圍桌吃飯的時光越來越少了。而由于年齡的增長,腿腳不便,奶奶不再能夠頻繁地來

往于三家之間。盡管如此,老人家仍常念叨:要努力讀書啊,阿嬤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你考上大學。

震川先生也曾回憶起大母的喃喃之語:“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吾

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聽罷,仿佛夾雜著時光遠逝的一絲悲涼,但在苦累暗淡之中,又一

切都生了光輝。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想象歸有光回到項脊軒充滿溫情的場景,與《項脊軒志》中家散妻逝的凄涼之景形成鮮明反差。

B.當父母發生爭論時,“我”從旁“觀戲”,偶爾還充當“墻頭草”,父母間情感不和并沒有影響孩童的

愉悅。

C.作者詳寫大家庭群居的熱鬧,略寫小家庭陸續從老樓搬離,含蓄表達了自己對大家庭離散的傷感。

D.奶奶希望“我”努力讀書,在有生之年看到“我”考上大學,這讓“我”感受到長輩對自己殷切期

待,倍感溫暖。

7.下列對“再回望幾百年前的項脊軒”這個段落,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回想歸有光在修葺后的項脊軒讀書寫字的歡快情景,說明環境能影響人的心境。

B.作者采用了對仗、排比的句式再現《項脊軒志》中的情景,既使材料集中,又節奏明快。

C.庭中明月半墻、桂影斑駁與庭下積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橫之景都有種寧靜清幽的美。

D.歸有光認為蘇軾當時缺少有像他這樣可以暢談人生的閑朋摯友,是蘇軾一生的遺憾。

8.作者為何要把自己曾居住的樓房說成是“我的項脊軒”?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4分)

9.本文設置了歸有光和“我”兩條線索,他們時而相對,又時而交融,請簡要分析這樣寫的妙處。(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初,楚人季布為項籍將,數窘辱帝。項籍滅,帝購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乃髡鉗為奴,自

賣于魯朱家。朱家心知其季布也,買置田舍。身之洛陽見滕公,說目:“季布何罪!臣各為其主用,職耳。

項氏臣豈可盡誅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廣也!且以季布之賢.漢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

走越耳。君何不從容為上言之!”滕公待網,言于上,如朱家指。上乃赦布,召拜郎中。布母弟丁公,亦

為項羽將,逐窘帝彭城西。短兵接,帝急,顧謂丁公曰:“兩賢豈相厄哉!”丁公引兵而還。及項王滅,

丁公謁見。帝以丁公徇軍中,目:“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也?!彼鞌刂?,曰:“使后為人

臣無效丁公也!”

臣光日:高祖起豐、沛以來,網羅豪杰,招自納叛,亦已多矣。及即帝位,而丁公獨以不忠受戮,何

哉?夫進取之與守成,其勢不同。當群雄角逐之際,民無定主,來者受之,固其宜也。及貴為天子,四海

之內,無不為臣,茍不明禮義以示之,使為臣者,人懷貳心以繳大利,則國家其能久安乎!是故斷以大義,

使天下曉然皆知為臣不忠者無所自容;而懷私結恩者,雖至于活己,猶以義不與也。戮一人而千萬人懼,

其慮事豈不深且遠哉!

(節選自《資治通鑒?漢紀三》)

材料二:

以大義服天下者,以誠而已矣,未聞其以術也;奉義為術而義始賊。3者,?本田也,非天下之名也。

夫高帝當窘迫之時,豈果以丁公為可殺而必殺之哉?當誅丁公之日,又豈果能忘丁公之免己而不以為德哉?

欲懲人臣之叛其主,前先叛其生我之恩,且翼然目是天下之公義也。則借義以為利,而吾心之惻隱亡矣。

夫義,有天下之大義焉,有吾心之精義焉。精者,純用其天良之喜怒恩怨以為德威刑賞,而不雜以利

者也。使天下知為臣不忠者之必誅而畏即于刑,乃使吾心違其恩怨之本懷,矯焉自誣以收其利。故赦季布

而用之,善矣,足以勸臣子之忠矣。若丁公者.廢而勿用可也;斬之,則導天下以忘恩矣。恩可忘也,茍

非刑戮以隨其后,則君父罔極之恩,孰不可忘也?嗚呼!此三代以下,以義為名為利而悖其天良之大慝?也。

(節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

[注]①慝:惡,邪惡。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

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____

項氏臣國豈可盡理誅邪團今上始得目天下目而以私怨且求一人口何團示不廣也!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部分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滕公待間”與《鴻門宴》“道芷陽間行”的“間”的含義不相同。

B.“招亡納叛”與《過秦論》“秦無亡矢遺鑲之費”的“亡”用法相同。

C.“義者,心之制也”與《石鐘山記》“則山下皆石穴罅”所用文言句式相同。

D.”而先叛其生我之恩”與《項脊軒志》“而母立于茲”的“而”用法不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季布多次使劉邦困窘、受到羞辱,在劉邦消滅項羽之后,季布的處境極為危險,于是換了裝扮,成

為奴隸來到魯地朱家。

B.朱家知道季布投奔自己是為求舉薦后,親自去洛陽拜見滕公,陳述利害得失,最終使季布得到高帝重用。

C.丁公原是項羽手下將領,在彭城西追擊劉邦時放過了劉邦,在項羽滅亡后,丁公前去拜見劉邦,卻

被斬首示眾。

D.劉邦后來對季布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在王夫之看來這種行為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因為這與“精義”

的內涵要求相符。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且以季布之賢,漢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4分)

(2)故赦季布而用之,善矣,足以勸臣子之忠矣。(4分)

14.對于高祖殺丁公一事,司馬光和王夫之各持什么樣的觀點?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15?16題。

望江南?幽州九日

汪元量配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聲悲自語,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腸斷裂,搔首一長嗟。綺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處醉黃花。和淚捻琵琶。

[注]汪元量,宮廷樂師。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元軍進逼臨安城下,謝太后奉表獻國。元

軍擄少帝、全太后及嬪妃、宮人以下百余人北遷。作者則隨有病在身的謝太后,于同年秋抵大都,也就是

詞題中的“幽州”。此詞當作于北行大都期間的某個重陽日。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官舍悄,坐到月西斜。”夜深人靜,萬籟俱寂,而作者守月長坐,心情寂寞,這兩句奠定了全詞的

感情基調。

B.“永夜角聲悲自語”,以聲襯靜,遠處不斷傳來的號角聲打破長夜的寂靜,讓人更感悲涼,只有靠喃

喃自語,來排遣內心的痛苦。

C.“腸斷裂,搔首一長嗟?!备文c斷裂,搔首長嘆。這兩句有夸張的修辭,有細節刻畫,既抒發了思家

的愁苦,又讓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D.“綺席象床寒玉枕”,豐盛宴席、象牙床、玉石枕頭,寫盡了帝王家生活的豪奢,也正是如此使得國

家淪落,讓人心寒。

16.本詞中的“美人”,與《離騷(節選)》中“恐美人之遲暮”中的“美人”內涵是否相同?各寄予了怎

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李參加世界電信日主題紀念活動時,感慨道:“昔日《春江花月夜》有云'▲,A

古人即使以飛禽游魚為信使,也往往難以傳達思念;而今信息傳輸瞬間千里,距離不再是情感的

障礙了

(2)”稼不嗇一一中華農耕文明”攝影展上,有一幅作品引得不少觀眾駐足。畫面中農人肩扛鋤頭,在

田填上與人微笑寒暄;照片用了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作

解說詞。

(3)中國古代詩人常巧妙地將早晨和晚上分別寫入詩歌的上下句,如“▲,A

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

外賣配送人員作為新型勞動者,在工傷認定方面困局。①依照工傷認定的相關規定,②要以勞動

關系作為核心要件,③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④如果只是簡單的勞務關系,⑤而且是其他類型的用工

關系,⑥比如所謂的承攬協議配送,⑦就不屬于工傷認定的范疇,⑧很難獲得相應的權利保障。也正是如

此,一些用人單位以勞務關系代替勞動關系來責任,并由此給勞動者工傷認定設置了障礙,最終導致

了(甲)。

近年來,出現了一批以家政工、技術小工等為代表的規模較大且容易被忽視的平臺靈活就業人員。這

一群體多通過中介平臺提供服務,職業風險交通事故、摔傷、機械傷等。對他們來說,除了“不屬于

勞動關系”成平臺零工工傷認定''梗阻”,受傷前的勞動保護責任分屬,受傷后的賠償責任分屬,也多次引

發糾紛。在發生糾紛時,除了(乙),對“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受傷原因"三要素需要更全面、客觀而準

確的理解,才能作出與責權利相對等的結果。

雖然外賣員與公司沒有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但認定勞動關系并不僅僅止于此,用人單位考勤、著裝

管理、派單、績效考核、工資發放等因素都可以作為依據,來證明(丙)。外賣員接受了公司的統一管理和

任務分配,有相應的培訓記錄和派單流水,有工資發放和績效考核的依據,因公負傷而被認定為工傷,于

情于法都0

我們在保護勞動者合法權利的同時,應進一步完善工傷認定的標準,提高勞動者的權利保護和法律意

識,夯實工傷認定的基石與基礎,讓工傷認定更加規范有序。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面臨躲避涉及無可厚非B.面臨規避涉及無可爭議

C.面對規避牽涉無可厚非D.面對躲避牽涉無可爭議

19.文中第一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

得改變原意。(4分)

20.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6個

字。(6分)

21.文中畫波浪線處是個長句,請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3分)

22.文中“簽訂”的“訂”和“認定”的“定”,經常在生活中會被混淆使用,請根據你的理解,說說兩者

在表意上的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5屆高三2月綜合檢測答案

現代文閱讀一:

【導語】這篇文章探討了5G時代微短劇的興起及其對文旅融合的推動作用。通過“迷你”敘事和高密

度信息傳達,微短劇迎合了現代社會的碎片化時間需求。然而,快速興起背后也伴隨規范和質量問題,這

促使監管與市場引導并重。文章還描繪了微短劇與旅游產業的互促,強調創新的敘事手法如何通過感官體

驗和文化共鳴延伸文旅產業鏈,推動影視與文旅的雙贏發展。

1.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對于長視頻,觀眾會觀看5分鐘左右的時間再決定是否棄劇”錯,材料一中為“原來觀眾可能觀

看5分鐘左右的時間才決定是否棄劇而去”,是“可能”觀看5分鐘左右。

C.“能實現‘一部財富自由'的目標”錯,根據材料一中“神話不脛而走”,說明它是一種“神話”

而并非現實;

D.“當地文旅資源的稀缺性和吸引力、主創對觀眾文化需求點的捕捉程度是主要因素”錯,根據材料

二最后一段原文可知,“‘微短劇+文旅'成功與否”與多個因素密切相關,除了當地文旅資源的稀缺性和吸

引力、主創對觀眾文化需求點的捕捉程度外,還包括微短劇作品對當地文旅資源的呈現質量和營銷水平、

當地文旅要素的稟賦和產業鏈成熟度、游客文旅體驗好感度等眾多因素,它們共同影響微短劇與文旅的成

功融合,而不是僅僅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故選B。

2.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因此”錯誤,“微短劇時長短”與“絕大多數微短劇具有信息密集、懸疑叢生的特征”不構成因果

關系。選項強加因果。故選A。

3.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B.“重視感官刺激”屬于材料一中“野蠻生長的表現”。故選B。

4.材料一:用《我的阿勒泰》舉例證明了微短劇的“迷你”敘事不會主宰互聯網時代的所有視聽創作

的觀點;

材料二:將微短劇與《我的阿勒泰》類比,表明了微短劇的高審美能夠引發審美共鳴,形成線下文旅

聚集效應。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

材料一:文中提到“微短劇的‘迷你'敘事,并不會主宰互聯網時代的所有視聽創作”,接著舉例《去

有風的地方》《我的阿勒泰》等劇作風靡,就是為了證明除了微短劇的“迷你”敘事外,還有其他敘事風格

的作品也能受到人們喜愛,即證明微短劇的“迷你”敘事不會主宰互聯網時代的所有視聽創作這一觀點。

材料二:通過將《一夢枕星河》等微短劇與《我的阿勒泰》類比,指出微短劇像《我的阿勒泰》一樣,

使用生動的故事情節、精彩的鏡頭語言、優美的光影效果等,能滿足觀眾高審美需求,引發審美共鳴,形

成線下文旅聚集效應。

5.

①該劇數字影像、聲光藝術裝置等技術手段,滿足了觀眾高審美需求;

②劇中蘇東坡品嘗小吃、參與直播等“名場面”,為游客提供了強互動的沉浸式體驗空間,促進線下文

旅消費;

③蘇東坡的經歷串起短劇內容(以蘇東坡作為主人公),利用了IP受眾廣、影響力大的特點;

④劇中宋朝市井繁華生活與蘇東坡擔任知州的歷史背景,展現了當地豐厚的文旅資源與文化歷史沉淀。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①材料二提到新技術能助力微短劇滿足觀眾高審美需求,《你好,蘇東坡》結合數字影像、聲光藝術裝

置等,打造虛實融合空間作品,還原宋朝市井繁華生活,這些技術手段和畫面呈現滿足了觀眾對美的追求。

②材料二指出“名場面”能為游客提供強互動的沉浸式體驗空間,促進線下文旅消費?!赌愫?,蘇東坡》

中蘇東坡品嘗定州小吃、參與網紅詩詞直播等情節屬于“名場面”,讓觀眾有了想要親身體驗的欲望。

③材料二提到利用IP受眾廣、影響力大的特點可推動“微短劇+文旅”發展?!赌愫茫K東坡》以蘇東

坡為主人公,他作為文化名人具有廣泛影響力,其經歷串起短劇內容,吸引了眾多觀眾。

④材料二說明微短劇呈現當地文旅資源能吸引觀眾。《你好,蘇東坡》以蘇東坡在定州擔任知州為歷史

背景,展現了宋朝市井繁華生活,融入開元寺塔、文廟等定州元素,展現了當地豐厚的文旅資源與文化歷

史沉淀。

現代文閱讀二

【導語】作者通過描述自己對舊樓房的回憶,將其比作“我的項脊軒”,以此緬懷自己童年時期的溫馨

家庭生活。文中多次提到歸有光的《項脊軒志》,以古今對照的方式,凸顯兩者在相似環境中的溫情和感慨。

文章生動描繪了家庭溫暖、二代同堂的生活場景,以及離開舊樓后的惆悵,寄托了對親情和故居的深切眷

戀,同時勾勒出歲月變遷帶來的感傷與成長印記。

6.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B.“父母間情感不和”錯誤。文中父母的爭論并不是情感不和的體現,相反,是用戲謔的口吻表現家

庭的親密、和諧。故選B。

7.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相關內容的能力。

D.“歸有光認為蘇軾當時缺少有像他這樣可以暢談人生的閑朋摯友”理解錯誤。原文只是說“遺憾少

了那一個閑朋摯友”,并不是說蘇軾缺少閑朋摯友。故選D。

8.①自己居住的樓房和項脊軒都是讀書的樂園,都寄寓著祖母的厚望;②自己居住的樓房和項脊軒都

牽連著可貴的親情,演繹著人間悲歡離合的故事。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①“我喜歡下午趴在陽臺邊上讀書”,而震川先生是“借書滿架,無所不讀”;再結合“老人家仍常念

叨:要努力讀書啊,阿嬤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你考上大學”“震川先生也曾回憶起大母的喃喃之語:'吾

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可知,自己

居住的樓房和項脊軒都是讀書的樂園,都寄寓著祖母的厚望;

②作者將自己曾居住的樓房稱為“我的項脊軒”,還因為與歸有光的項脊軒一樣,這座舊樓房承載了家

庭的溫情和溫暖的記憶。樓房記錄了作者與家人之間濃厚的親情、童年的樂趣和成長的點滴,以及最后大

家陸續搬離老宅,就像歸有光的“諸父異爨”一樣,自己居住的樓房和項脊軒都牽連著可貴的親情,演繹

著人間悲歡離合的故事,是作者心中的精神家園和情感寄托。

9.①歸有光的項脊軒修繕前的窘迫與“我”舊時生活的美好形成相對關系,兩相對照,更加襯托出“我”

回憶舊時的溫馨、快樂、幸福之感受;②歸有光和自己重回舊處的溫暖感動、往日讀書的閑適、祖母對兒

孫的希望等交融為一,兩線并行,表達出對過往生活、親情的感慨與眷念,強化了情感共鳴;③兩條線索

時而相對、時而交融,使行文富于變化,豐富文章文化內涵,拓寬文章的意境空間。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雙線結構作用的能力。

①“在《項脊軒志》中,歸有光曾描繪修葺前項脊軒的模樣一一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潮濕如青苔般

肆意滋長,屋內昏天暗日,待久了令人產生暈眩之感。書齋空間有限,案頭上書卷尚且無法安放,更何況

他勃發的意氣。和項脊軒相比,我對自己的舊屋不禁要感嘆一句:幸甚至哉!”,歸有光的項脊軒修繕前的

窘迫與“我”舊時生活的美好形成相對關系,兩相對照,更加襯托出“我”回憶舊時的溫馨、快樂、幸福

之感受;

②“震川先生回到了那一間小小的項脊軒,望著枝纏藤繞的籬笆木門,心里頭百感交集……沿著青石

板路望去,繁蕪的雜草叢中,手植的枇杷樹映入眼簾,亭亭如蓋,亭亭如蓋”“和震川先生一樣,我也回到

了那條灰白色的街道,站在那一棟舊式居民樓面前。原先安裝在一樓、面朝大街的深青色大鐵門已經拆除,

留下來的……”;“我喜歡下午趴在陽臺邊上讀書”,而震川先生是“借書滿架,無所不讀”;作者這里“老

人家仍常念叨:要努力讀書啊,阿嬤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你考上大學”,而“震川先生也曾回憶起大母的

喃喃之語:'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文中并行敘述歸有光和自己重回舊處的溫暖感動、往日讀書的閑適、祖母對兒孫的希望等交融為一,兩線

并行,表達出對過往生活、親情的感慨與眷念,強化了情感共鳴;

③文章將歸有光和“我”的生活經歷巧妙地進行對比,通過歸有光對項脊軒的情感喚起作者對自己家

的懷念和感悟。兩條線索時而相對,展現出各自家庭生活的細節,時而交融,表達出共同的對家的依戀和

對親情的珍視,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和深度,拓寬了文章的意境空間。

三、文言文閱讀

【導語】文章通過對歷史事件的記述與評議,展現了劉邦在對待季布和丁公的不同態度及其政治考量。

司馬光強調謹守大義對維護政權的必要性,而王夫之則批評劉邦借義為利,指出“精義”應該秉持天良和

恩怨分明。文章通過兩位史論家的視角探討了權術與人心、公義與私恩的深層矛盾,是對治國理念的深刻

反思。

10.CEG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項羽的臣下難道可以全都殺掉嗎?如今皇上剛剛取得天下,便因為私人的怨恨去尋捕一個人,

為什么要顯露自己胸襟的狹窄呀!

“項氏臣”作主語,“誅”作謂語,“邪”作問句句末語氣詞,句子完整,故在C處斷開;

“上”作句子主語,“始得”作謂語,“天下”作賓語,句子完整,故在E處斷開;

“求一人”為謂語、賓語,“以私怨”作狀語修飾“求一人”,句子完整,故在G處斷開。

故選CEGo

11.B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理解常見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A.正確。名詞,機會、時機/名作狀,抄小路。句意:滕公等到有了機會;/取道芷陽,抄小路走。

B.錯誤。動詞用作名詞,逃亡的人/動詞,丟失、遺失。句意:招納逃亡的人和背叛(項羽)的人。/

秦國沒有丟失箭矢和箭頭的耗費。

C.正確。判斷句。句意:所謂義,是用來制約心的。/山下方全是石頭的孔洞。

D.正確。連詞,表轉折/名詞,你,你的。句意:(劉邦)卻先背叛了這個臣子曾經救自己一命的大恩。

/你的母親站立在這里。

故選B。

12.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B.“朱家知道季布投奔自己是為求舉薦后”錯。原文“朱家心知其季布也”只可看出當時朱家知道這

個人是季布,并不能得出“季布投奔自己是為求舉薦”,曲解文意。

故選B。

13.(1)況且憑借季布的賢能,朝廷尋捕他如此急迫,這樣(這種形勢下)他不是向北投奔胡人,就

是向南投奔百越部族啊。

“求”,搜求,搜捕,尋捕;“走”,逃跑;“北”“南”,名詞作者狀語,向北,向南。

(2)所以劉邦赦免季布并任用他,是很好的,足夠依此激勵臣子盡忠報國了。

“赦”,赦免;“善”,好,好的;“勸”,勉勵,激勵。

14.①司馬光認為高祖殺丁公是依據天下形勢做出的深刻而遠大的決斷。丁公雖有恩于高祖,但根據大

義的要求,高祖做出了英明的選擇,符合禮義的要求,利于國家長治久安。

②王夫之對此持批評態度,王夫之認為劉邦稱帝后殺害自己的恩人,是借義之名行利之實,是一種牟

取私利而違背天地良心的極丑惡的行為。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①根據原文“戮一人而千萬人懼,其慮事豈不深且遠哉”可見,司馬光對高祖殺丁光持贊揚態度,他

認為這是一項深謀遠慮的決策。這是司馬光從國家治理角度出發,他認為君臣關系需要遵循禮義,殺丁公

是一種警示,告訴臣子要忠心耿耿,這樣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他關注的是維護封建統治秩序,以禮義規范

臣子行為,確保國家的穩定。

②根據原文“此三代以下,以義為名為利而悖其天良之大愿也”可見,王夫之對此持批判態度,他認

為這是一種違背天良的丑陋現象。王夫之從人性和道德層面出發,考慮的是人的惻隱之心和恩怨之情。他

認為劉邦誅殺丁公是一種負面示范,會讓天下人忘恩負義,這是從人情道德的角度來批判這種行為可能帶

來的不良社會影響。

【參考譯文】

材料一:

當初,楚地人季布是項羽手下的將領,曾多次窘困羞辱漢王。項羽滅亡后,高帝劉邦懸賞千金捉拿季布,

下令說有敢收留窩藏季布的,罪連三族。季布于是剃去頭發,用鐵箍卡住脖子當奴隸,把自己賣給魯地的

朱家。朱家心里明白這個人是季布,就將他買下安置在田莊中。朱家隨即到洛陽去進見滕公夏侯嬰,勸他

道:“季布有什么罪啊!臣僚各為他的君主效力,只不過是盡職罷了。項羽的臣里t道

今皇上剛剛取得天下,便因為私人的怨恨去尋捕一個人,為什么要顯露自己胸襟的狹窄呀!況且憑借季布

的賢能,朝廷尋捕他如此急迫,這樣(這種形勢下)他不是向北投奔胡人,就是向南投奔百越部族啊。您為

什么不從容地向皇上說說這些道理呢?”滕公于是就待有機會時,按照朱家的意思向高帝進言。高帝便赦免

了季布,并召見他,授任他為郎中。季布的舅父丁公,也是項羽手下的將領,曾經在彭城西面追困過高帝

劉邦。短兵相接。高帝感覺事態危急,便回頭對丁公說:“兩個好漢難道要相互為難困斗嗎!”丁公于是領

兵撤還。等到項羽滅亡,丁公來謁見高帝。高帝隨即把丁公拉到軍營中示眾,說道:“丁公身為項王的臣子

卻不忠誠,是使項王失掉天下的人?。 本桶阉麣⒘?,并說:“讓后世為人臣子的人不要效法丁公!

臣司馬光評論說:漢高祖劉邦從豐、沛起事以來,網羅強橫有勢力的人,招納逃亡、反叛的人,也已

經是相當多的了。待到登上帝位,唯獨丁公因為不忠誠而遭受殺戮,這是為什么???是由于進取與守成,

形勢不同了。當群雄并起爭相取勝的時候,百姓沒有確定的君主,誰來投奔就接受誰,本來就該如此。待

到貴為天子,四海之內無不臣服時,如果不明確禮義顯示給人,致使身為臣子的人,人人懷有二心以圖求

取厚利,那么國家還能長治久安嗎!因此漢高祖據大義作出決斷,使天下的人都清楚地知道,身為臣子卻

不忠誠的人沒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懷揣個人目的布施恩惠給人的人,盡管他救過自己的命,依照禮義仍不

予寬容。殺一人而使千萬人畏懼,考慮事情難道不是既深刻又遠廣嗎!

材料二:

用大義來使天下歸服的人,依靠的僅僅是誠心而已,沒有聽說過是靠權術的;如果尊奉大義卻使用權

術,那么義也就變得不正派了。所謂義,是用來制約心的,而不是作為向天下標榜的名義的。當劉邦處境

窘迫的時候,難道果真會認為丁公應當殺死而一定要殺死他嗎?當他誅殺丁公的時候,難道果真能忘記丁

公曾解救自己于危難,而不把這看成丁公對自己的恩德嗎?劉邦想懲戒臣子背叛君主的罪過,卻先背叛了

這個曾經救自己一命的大恩的臣子,而且還理直氣壯地宣稱這是出于天下的公義。這實質上是借義的名義

來謀取私利,而自己心中的惻隱之情早就消失殆盡了。

所謂義,有天下的大義,也有自己心中的精義。所謂精義,是指純粹用出于自己天良的喜怒和恩怨來

作為展示恩德和威勢、給予賞賜和懲罰的依據,而不會在其中混雜私利。讓天下的人都知道作為臣子而不

忠誠于君主就必然會受到誅殺,從而使臣民畏懼刑罰而不敢不忠,也就是讓我的心違背自身恩怨的本意,

虛假地自我誣陷以獲取好處o所以劉邦赦免季布并任用他,是很好的,足夠依此激勵臣子盡忠報國了。至

于丁公,將他廢黜不用就可以了;殺了他,就是引導天下人忘恩負義了。若是恩情可以忘記,假如沒有刑

罰殺戮緊隨其后,那么君父浩蕩無極的恩德,又有什么不能忘記的呢?唉!這就是從夏商周三代以后,以

義為名,以義為利,從而違背了天良的極丑惡的現象?。?/p>

四、詩歌閱讀

【導語】

汪元量的《望江南?幽州九日》通過描繪寂靜的秋夜、悲涼的角聲和孤獨的長嗟,將作者身處異鄉、

思念故國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詞中奢華場景與忠誠尚美的回憶形成鮮明對比,深蘊對故國的憂思和無

奈,傳達出一種深沉的悲痛。

15.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