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8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散文閱讀探究類1考點解讀基礎點:1.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文學作品的意蘊,主要是指在文本中所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是對考生能力最高層次的檢測,要求學生能夠從人物形象、景物特征、故事情節、環境氛圍、時代背景等角度探究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散文表現出來的意蘊,有社會的、政治的、道德的意義,有現實的、歷史的意義,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義,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審美的意義。發掘作品意蘊,可以從兩大方面入手:一是發掘作品中所表現的作者的思想、意識、情感;二是發掘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觀、審美觀、人文精神在現實中的積極意義及其引發我們的啟示和思考。
2民族心理,主要指一個民族作為一個大群體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點,也包括該民族的成員個體身上所體現的這些心理特點。中國人的傳統心理特征主要有:①勤勞儉樸,自強不息;②求同務實,謙和持中;③家庭為重,親疏有別;④倫理為綱,尊卑有序等等。當代中國人的民族心理特征主要有:①愛國愛家,關心社會;②義利兼顧,禮貌文明;③勤奮樸實,勇敢謙和;④標新立異,敬業樂群等等。人文精神的重要內涵包括:①注重人的尊嚴;②注重追求真理;③注重生命的意義;④注重豐富人的精神世界;⑤崇尚科學精神。32.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文章莫不是一定時期的產物,勢必要烙上那個時代的印痕。社會、人文背景常常是解讀文章的輔助資料,而背景的印痕總會在文章內容、寫作時間等方面體現出來。將作品回歸背景中閱讀,作者的觀點態度及創作意圖,顯而易見。3.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個性化解讀,要求考生立足自我,充分調動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感悟、體驗文本,獨立思考,獲得自己的感受和見解,發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重難點:探究題不論要求從何角度探究,歸根結底是基于對文本的準確理解,切不可脫離文本憑空想象發表看法。另外,回答探究性試題也必須要給出明確答案,觀點要鮮明,不可模棱兩可。
4一、探究重要語句的豐富含義【常見設問方式】①根據文本,探析某句話的內涵。②文章用這句話結尾,有怎樣的含義?③結合文意,聯系實際,談談你對某句話的理解。5如何從深層次上探究句子的意蘊?探究文中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與分析文中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在答題方法上是相同的,都要抓住句中關鍵詞語、結構層次、表達特色并聯系上下文。但是兩者在選取句子上有所不同,前者一定選取最能涵蓋全文主旨、情感或關涉文章的多數內容的句子作探究,不像后者可以選取一些關涉局部文字的句子。前者之所以叫探究,是因為它強調由淺入深、由表層到深層。因而,要從深層次上探究句子意蘊,就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準確把握題目意圖從探究對象來說,這類句子往往是整個文本的核心句;從理解的層面講,這類題目已遠遠超出句意本身,與文章的基本立意、作者的理性思考相關聯;從對考生的要求來講,這類題目考查的是考生深層思維、宏觀駕馭的能力。第二,組織答案要有層次、有深度一般而言,第一個點是該句的表層意思,第二個點是背后的意思,第三個點是與主旨、情感相關的意思,第四個點可能是結合背景或聯系現實得出的意思。同時,考生還要善于根據文本性質和題目特點有層次、有深度地組織答案,一定要體現出答案的豐盈度。探究重要語句的豐富含義須關注兩個方面1.哲理意義。哲理意義是指文中簡練的警句所表現出來的深刻含意。它們是作者人生經驗的總結,顯示很強的思辨性和啟發性。分析句子哲理,必須緊緊抓住這個句子所在文段的語言環境,即該警句產生的土壤。2.隱喻意義。隱喻意義就是作者使用比喻、象征、雙關等手法時產生的臨時含意。分析句子的隱喻意義必須抓住喻體、象征體與本體的關系來判斷和整合。大家有疑問的,可以詢問和交流可以互相討論下,但要小聲點大家有疑問的,可以詢問和交流可以互相討論下,但要小聲點典例(2015·江蘇卷,原文《比鄰而居》)請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畫線句的意蘊。這一日,廚房里傳出了艾草的熏煙。原來,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氣味都安靜下來,只由它彌漫,散開。一年之中的油垢,在這草本的芬芳中,一點點消除。漸漸的,連空氣也變了顏色,有一種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凈的空氣其實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顏色。解析:本題考查對文中重要語句意蘊的探究。端午到了,生活狀態、風格迥異的各家在這一天卻都彌漫著相同的艾草味。在表明不同的生活狀態也會有相同的生活內容的同時,也暗含著作者對以端午節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的認同。在艾草香中,仿佛油垢也一點點消除,空氣都被洇染成青色,艾草的熏煙將各種不同的生活狀態都進行了升華,從而使各種生活狀態互相交融,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一起,達到一種美好的平衡。參考答案:不同的生活狀態也有相同的生活內容;蘊含了對端午等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艾草的熏煙升華了不同的生活狀態,從而達成一種火辣與安靜、絢爛與明凈的平衡。
二、探究散文的標題意蘊
標題在文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散文篇幅短小,內容精練,語言典雅,韻味無窮,其標題內涵一般比較豐富,顯得尤為重要。標題意蘊主要表現在:①標題自身義(表層義);②在文中的含意,主要包括引申義、象征義或比喻義;③主旨(情感)義。【常見設問方式】①請探究文章標題包含了哪幾層含意。②文章以某某某為題,有什么好處?③文章以某某某為題的意圖是什么?④文章的標題某某有人認為可以改為某某某,你贊同嗎?談談你的理解。如何解答不同類型的標題探究題?1.標題內涵探究2.標題設計原因探究3.標題好壞替換探究典例(2015·福建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紙上故鄉
鄧
琴
故鄉給了我一顆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夢中打探故鄉的消息。
我的家鄉在千里之外的贛南,它的每一寸肌膚都浸潤在紅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間地頭悠悠的歌聲里。它是貧窮的,但它又是富碩的。它沒有飛馳的動車,沒有轟鳴的機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說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潤澤萬物;也不說成片的稻田如一張巨大的地毯靜臥天地間,恩惠萬家;就說梅嶺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絕。
離家多年,到過很多地方,心中始終揮不去的是故鄉的景象。在秋收的季節里,打谷機工作的聲音,一聲一聲鼓動我的耳膜,提醒著我曾是故鄉的孩子。內心深處的一絲不安也被催生出來,那就是當年因對外面世界的向往而離開了家鄉。如今,我雖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繽紛世界里,但我奮斗的每一個腳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卻都被打上了“外鄉人”的烙印。我對故鄉的情感,只能在詩人的詩歌里、鄉土作家的文字里尋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遙遠的記憶,飄過了我最不懂鄉愁的年華,飄過了故鄉的山頭,飄進了書頁里,卻厚重得讓我無法高言闊談。
兒時最熟悉的影像,莫過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樹抽出新葉。新葉從老葉中間小心翼翼地探出頭來,好奇地張望這個美麗的地方。只有我們那群孩子才知道,這個美麗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貧窮。一到周末,我們就跑到茶場,學著大人的樣子采茶葉,茶葉一毛錢一斤,動作快的一天能摘個四十斤。四塊錢在當時,可是一筆巨大的收入。在那貧窮的歲月里,茶山無疑給我們蒼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而農人與生俱來的勤儉生活態度,也開始滲透到我們的思想里了。
故鄉給予我們的,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影響。這也是我們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鄉的原因。我想,窮盡我一生都無法忘記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場景。小時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長大了,一個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著書在曬谷場上守谷子。在那不諳世事的年華里,那樣的日子其實苦不堪言。現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勞累而辛勤的歲月,感謝那片土地,是它們給了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如果說今天的我,有那么一絲不怕苦的精神,能夠寬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謝那片紅色的土地。
這片土地也是受過苦難的。當年紅軍在這里打游擊,留下數不清的戰斗故事,家鄉從此有了一個革命老區的特殊身份。在這片土地上成長起來的人,從小就在紅色文化中接受靈魂的洗禮,接受家鄉文化思想的滋養,也因此對苦難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個童年時期,都在聆聽里面的故事;我的整個少年時期,都在這書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時候,一觸碰到這紙上的故鄉,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頭。
記不清從什么時候開始,我不再滿足從別人的紙上去想象我的故鄉,不再滿足在扉頁中思念故鄉,而是自己在紙上書寫心中的故鄉。記憶在紙上慢慢鮮活,對故鄉的依戀在紙上漸漸清晰。我這個家鄉人眼中的知識分子,總算也為家鄉留下了點東西。這也算是我對自己十年前離開家鄉心存不安的一種補償吧!
我是棲息在遠方的一只候鳥,常會飛回故鄉去尋找屬于我的溫暖。
(摘編自《散文選刊》2015年第4期)
請根據文本,分析標題“紙上故鄉”的含意。解析:本題考查對標題含意進行探究。文章的主體部分是緊扣“紙上故鄉”來寫的:“我”讀別人的文字,得到慰藉;“我”自己的文字紓解了鄉愁;“我”所描繪的故鄉,鮮活在“我”的心底。根據文本的內容,可以發現作者以“紙上故鄉”為題的豐富含意。答案要點:①他人關于故鄉的文字創作,使“我”從中獲得慰藉;②“我”關于故鄉的文字創作,紓解了“我”厚重的鄉愁;③“我”用文字構建的“心中故鄉”,是“我”對故鄉的回報,也是“我”的精神家園。(意思對即可)
散文所表現出的意蘊,有社會的、政治的、道德的意義,有現實的、歷史的意義,有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的意義,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審美的意義。從作者主體方面來說,作品中的意蘊,是其思想、意識、情感的綜合體。思想意蘊側重于反映社會、自然、人生等方面的思想意義或所蘊含的道理,情感意蘊側重于表現文本所蘊含的歌頌、贊美或否定、反對等情感態度。解答這類探究題,考生要準確理解命題角度,善于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組織答案。三思想、情感意蘊類探究思想、情感意蘊類探究有哪些命題角度?如何理解意蘊類探究的“不同角度、不同層面”?1.從不同角度探究2.從不同層面發掘
就是要求對文本作出深淺度不同的認知解讀,一般可從情感、哲學和審美三個層面分析發掘。四、探究散文的構思藝術探究散文的構思藝術是在分析鑒賞散文的結構基礎上的拓展深化。探究此類題目,要注意作品的整體構思、貫穿線索,以及各個部分和各個方面之間的關聯與安排。【常見設問方式】①這篇文章在安排材料上具有怎樣的特點?請談談你的理解。②文章先寫什么,后來又寫什么。請結合全文的主旨,對這一構思藝術進行分析評價。③文章前面這樣說,后面又那樣說,是不是矛盾?請對此加以探究。1.從分析文章的段落層次入手,看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構思全文的。2.從文章的寫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看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選擇材料,運用哪些技巧來突出中心或吸引讀者的。3.從表現文章主旨的效果入手,分析為什么要這樣安排文章的結構,為什么要運用這些藝術構思。五、探究閱讀的啟示與感悟對文本內容的個性化解讀多建立在讀者閱讀體驗的基礎上,因此探究閱讀的啟示與感悟是散文個性化閱讀考查重要的命題角度。【常見設問方式】①請結合文本和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感悟或思考。②文章寫的某某,帶給我們很多啟示,請結合文章內容,就某某問題談談你的思考。③某某段傳達出作者怎樣的人生體驗?試結合你的經歷或閱讀過的作品,談談你的感受。體驗、啟示類探究應注意哪些角度和步驟?體驗、啟示類探究是指讀者進入文本的內部,感受作者的情緒,理解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欣賞作品的畫面,鏈接曾經有過的生活或閱讀經歷,從而產生情感共鳴或閱讀快感,它是個性化的情感體驗。這類探究題題干多要求“從文本中獲得哪些啟示或感悟”,有的還限定了啟示感悟的角度,如從“寫法”角度,或就“某某間的關系”,等等。解答這類探究題,考生要掌握好“3個角度”,注意“3個步驟”。掌握3個角度注意3個步驟六、探究作者的創作意圖創作意圖又稱創作意向,指作家在對社會生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某種意念或動機。創作意圖受作家生活經驗、立場觀點、藝術追求和審美理想等多種條件的支配和制約。它隱藏在作品內部,又可以通過主題、人物、材料安排、題目等表現出來。破解創作意圖,是深層閱讀和探究閱讀的一個重要體現。【常見設問方式】①作者在文中為什么寫某某事(人、物)?②這篇文章的創作意圖是什么?談談你的理解。③如何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談談你的理解。兩個層面探究作者的創作意圖1.從作者層面。
主要角度有作者的生活經歷、寫作動機、人生態度、審美趣味、創作背景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創作背景”這個角度,它并不神秘,它就在寫作時間上,就在文本中的時代、社會材料里,就在文本寫作對應的社會現實中。作者的創作意圖有時主要是針對現實的。聯系作品的背景、所要針對的現實甚至讀者所處的時代,是不難發現其創作意圖的。2.從文本層面。文本是判斷作者創作意圖的最主要依據。依據文本,就是看文本中作者的選材、寫作的重心、結構的安排及議論抒情語句來探究其創作意圖。這是高考考查的主要方向。如何進行兩類性質不同的寫作意圖探究?七、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1.總覽全文,整體把握對作品進行充分了解和準確把握是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前提。面對一篇陌生的散文,要善于抓住關鍵語句,理清全文脈絡,明白作品所表達的主題,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把握。342.選準角度,以小見大在切合題目要求的前提下,選準切入點尤為重要。切入點需要滿足以下條件:①能透視作品的主要意思或能表現出作者的主要寫法;②自己解讀起來最有把握;③角度宜小、巧、新。353.緊扣文本,有的放矢散文應重點思考其思想內容、意境、選材組材、語言、線索設置等特點。切忌脫離文本想當然地去套用鑒賞術語,避免空洞抽象地泛泛而談或不著邊際地任意羅列,更不能憑個人好惡而隨意褒貶。
36
4.相互聯系,力求有據在個性化解讀時既要聯系作者的經歷和時代背景,還要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體驗、知識儲備等進行個性化解讀。
5.結構完整,力求簡明要單刀直入地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就文本內容進行復述、介紹和引用,作答要有側重點、要完整。語言表述簡潔、流暢和規范。37散文文本探究
?咀嚼經典高考題目提升審題答題技能以本為本,知能遷移——從教材中尋求解題突破[經典聚焦]一、品悟經典課文:《小狗包弟》模擬探究一(創作意圖、思想意蘊角度)★1.反映“文革”的素材有很多,可作者為什么單單選取了一條狗的故事?對此你是如何認識的?請結合課文談談你的理解。【提示】要點①:寫小狗是寫實,寫心靈是寫虛。小狗只是其情感的一個載體。作者采用“大中取小,以小見大”的方法,通過寫小狗包弟來表現自己的一段心路歷程,對自己的過去進行了反思、解剖,表達了自己的懺悔。要點②:小狗也是一條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應得到生存權,并免受侵害。作者通過一只小狗的遭遇,反映“文革”時期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實,從而對瘋狂歲月的荒誕和反常進行了有力揭露和抨擊。要點③:狗是情義之獸,能與主人同生死,共患難。在動亂年代,人情殆盡、親友疏遠時,狗的出現,就更襯托出人世間的冷酷與凄涼,反照出社會中人的無情的萬般世相。模擬探究二(寫作技巧、情感意蘊角度)★2.本文成功地運用了對比手法,對表現作品的主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請你結合課文內容加以探究。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要點①:兩只狗的經歷對比。文章先寫了藝術家鄰居的狗被打斷腿而慘死,然后才寫活潑可愛的包弟也難逃厄運。兩只狗雖然品種不同,主人不同,品性不同,但是它們的悲慘結局卻是相同的。作者正是通過它們不同的經歷、相同的結局來告訴人們:“文革”那個特定時期對人性的扭曲,以及對人們的迫害和摧殘。要點②:狗與人的對比。包弟討人喜愛,人和動物本該和睦相處下去,可是作者在自身難保的處境中將它送了出去。狗與人兩相對照,以狗襯人,明寫狗之重情守義,暗寫人性之弱點、人性之缺失,實寫“文章”之罪惡!要點③:歡樂與悲傷的對比。小狗包弟曾給作者帶來極大歡樂,但為了避免包弟給自己帶來災難,只得將它送了出去;本以為放下了包袱該輕松了,但是沒想到又背上了更重的情感包袱。這樣一喜一悲的變化對比,突出表現了作者對愛犬的眷戀與懷念之情,還有深深的自責之情。要點④:真與偽的對比。作者在文章的末尾所說的話,顯示了他超人的勇氣和敢于解剖自己的誠實精神。也正是他的這種誠實,《隨想錄》發表后,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的中國文壇引發了一場歷史回顧與反思的熱潮,“說真話”成了全社會呼吁的人格品質。模擬探究三(個性解讀角度)★3.在“文革”結束后的一段時間里,幾乎沒有人為他們的所作所為承擔責任,而巴金作為一個受害者竟然率先站出來反省,懺悔!巴金的懺悔對于今天的人們有意義嗎?請聯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提示】觀點一:有意義。《隨想錄》發表在80年代后期,《隨想錄》出版后,引發文壇的震動,引起了人們對“文革”的反思。在金錢至上、物欲橫流的今天,巴金老人這種特殊的反省能夠喚起人們的良知。巴金也由此贏得了社會的普遍敬意和稱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人力資源項目外包合同模板
- 人力資源服務合同正規格式指南2025
- 天然氣購銷標準合同
- 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蘇家院鄉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月考試題含解析
- 銅仁學院《生物合成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陽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急診醫學Ⅰ》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省臨滄市達標名校2025屆初三下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生物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行為醫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烏海市海南區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第八次統練(一模)生物試題含解析
- 上海中醫藥大學《媒體展示策劃》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專題01《水銀花開的夜晚》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 機動車維修竣工出廠合格證樣式
- JJF 1338-2012相控陣超聲探傷儀校準規范
- 中考數學復習備考-幾何專題突破與拓展訓練題
- GB/T 14388-1993木工硬質合金圓鋸片
- 衛生院B超、心電圖室危急值報告制度及流程
- 腫瘤化療-課件
- 第三節鋼筋混凝土排架結構單層工業廠房結構吊裝課件
- 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
- 產品路標規劃-綜述2.1
- 2023年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單招考試面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