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藝術療愈的公共交往空間景觀設計研究_第1頁
基于藝術療愈的公共交往空間景觀設計研究_第2頁
基于藝術療愈的公共交往空間景觀設計研究_第3頁
基于藝術療愈的公共交往空間景觀設計研究_第4頁
基于藝術療愈的公共交往空間景觀設計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于藝術療愈的社區空間景觀設計研究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現代社會中的焦慮和壓力越來越多,人們產生的心理疾病也愈發嚴重,為減輕人們在面對高發展、快節奏所帶來的高壓力的生活時,通過用藝術來尋找社會與個人之間的平衡。藝術療愈通過結合藝術和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創造幫助人進行情緒宣泄、壓力疏解、給人帶來積極心理的環境。將舒適、放松、有機的自然環境與鮮亮、明麗的裝置、交互媒體等藝術相結合,在滿足不同年齡層的社區居民需求同時,打造使人身心放松、集休閑娛樂、社會交往與釋放情緒、心靈凈土于一體的社區交往空間,通過打造這種舒適、自然的空間,使人們得以放松。關鍵詞:藝術療愈;社區;景觀設計目錄第一章引言 [12]。因此,可使主體物色彩鮮艷、種植多種植物類型,將人的感官與設計相結合,從而使療愈型空間的景觀設計塑造多方面的體驗。(二)生態空間考慮到景觀功能與生態之間的聯系,建設綠色療愈型公共交往空間,首先以療愈型景觀為主體,擴大綠植范圍,添加特色種植、科普裝置等區域,體現地方的特色植物,提高空間中景觀的趣味性和互動性,使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二、療愈型植物研究與規劃療愈花園兼具“療愈”和“花園”的特性。植物作為療愈型景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同植物對人體所產生的體驗感也有所不同,其顏色、氣味、聲音等都會對人的感官產生作用,例如薰衣草、茉莉花等都對人體有鎮靜、安神的作用,桂花、金銀花等有活血通經的作用,根據植物的作用而進行搭配進而更好的起到緩解壓力、改善情緒的作用。三、設計要點(一)植物五感感知1.植物視覺感知色彩療愈:暖色給人帶來積極熱烈的感覺,冷色則使人平靜放松,在藝術療愈中恰當的使用顏色之間的互補色、相鄰色以帶來更好的視覺感知。植物景觀:療愈花園宜多種植具有舒緩心情,康體保健類開花灌木,營造自然舒適的環境。2.植物嗅覺感知芳香植物:療愈花園應選擇調節神經類的芳香療愈植物。芳香濃度控制:應設計微小地形或利用環境與主體物形成較小半封閉的空間,以延長空氣中植物的留香時間。其次,芳香植物的種植也可以借助風向來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3.植物聽覺感知引入積極聲音:種植招鳥類植物,形成自然的環境,用自然聲音緩解壓力,舒緩情緒。4.植物觸覺感知宜選擇有特殊觸感的植物,無刺無毒、頻繁觸摸不易受傷的植物品種,通過近距離的植物接觸,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5.植物味覺感知療愈花園的味覺感知類植物宜選擇“重觀賞、可結果實品嘗”的療愈植物。(二)活動和運動設施除了綠地和療愈花園外,公園還提供了各種活動和運動設施,如滑冰場、攀巖墻和花樣滑板場地等。這些設施為人們提供了鍛煉身體、釋放壓力和放松心情的機會。無論是冬季滑冰還是夏季鍛煉,人們都可以在這里享受戶外活動的樂趣。(三)藝術與互動米蓮大道公園還展示了一系列戶外藝術裝置和互動性景觀,鼓勵人們融入其中,與藝術互動,在景觀設計中融入藝術相關裝置或活動,使人們積極參與,達到更好的療愈效果。四、設計原則(一)安全性原則景觀設計的第一原則就是安全性原則,安全性不容忽視,是必不可少的設計因素,無論是互動性裝置還是植物配置,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安全性,在任何一個景觀設計中都應該體現并適用。(二)自然為本原則在景觀設計中,必須遵循自然的原則,合理運用植物是療愈景觀設計的重點。(三)社交性原則不同需求的空間設計要用不同的尺度和方法滿足人們的社交距離和舒適性原則。(四)文化性原則文化性原則彰顯和傳承濃厚的地域文化,將傳統文化與景觀相結合,在人們與其的互動體驗過程中達到療愈目的,用具有人文感的景觀拉近與人的親切感,從而緩解心理問題。(五)療愈性原則療愈型社區空間的設計可以滿足不同類型的身心治療,引導不同人群參與到其中。五、療愈型景觀治療手法(一)園藝療法作業療法、心理療法、五感療法、游戲療法(二)自然療法森林浴、水療、戶外運動、冥想、生態療法、日光浴。(三)藝術療法繪圖繪畫、雕塑和手工藝、寫作和音樂。(四)動物輔助療法接觸動物、與動物散步、農場活動。第四章基于藝術療愈型社區空間設計實踐一、設計分析(一)設計定位從生態自然、全年齡向及交互式體驗三個維度出發,以中心廣場為主體,周圍配備互動式裝置、特色種植池、休閑設施等,整體分為三條體驗路線,分別為教育科普區、生態休閑區和綠化生態區,打造集療愈、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社區交往空間。(二)人群分析表4-1人群分析(表格來源:作者自繪)年齡分段0-3030-6060-90人群結構幼兒、學生家庭住戶原住老人居住性質長住、短租、其他(三)功能分區1.教育科普區:通過有趣的種植區和近距離的植物感知,從休閑放松和科普知識兩個方面為人們帶來植物視覺感知。2.生態休閑區:打造舒適健康的綠色空間,提供多樣化休閑放松區域,提高人們正向積極的情緒反應,從而緩解生理、心理應激。身處在大自然中人主要的身心精力往往會聚集在眼前景物美好的身心整體感覺上,寬闊而舒緩自然的生活狀況最能緩解壓力。3.綠化生態區:療愈型景觀以自然為主,綠色植物可以凈化環境,天然材料可以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天然的植物和特色種植形成綠色的生態區,社區里樹叢、林間空地和大片的陽光草坪錯落有序,特色的植物種植與景觀空間相結合,將陽光、空氣和活動空間融入其中,為人們帶來內心的平靜。(四)綠地系統分析四周及中心綠地建設,利用空、閑置地,建立多層次的綠地系統,同時配置健身、互動景觀、休閑娛樂裝置滿足人們就近休息的需求,以放松休閑為主要功能,兼具生態、美化、防災等作用。(五)道路分析協調主干路與次要道路的關系,保證步行安全連續。明確核心空間:遵循中心聚合的原則,突出地段的核心空間。在空間上統領全局,周圍建筑以此為出發點放射或圍合布置,形成明確的空間組織。二、設計實踐(一)功能分區圖5人群分析(圖片來源:作者自繪)(二)平面圖圖6總平面圖(圖片來源:作者自繪)(三)路線分析圖主要路線次要路線圖7路線分析(圖片來源:作者自繪)(四)植物分析圖表4-2植物分析圖(圖片來源:作者自繪)五感感知健康功效視覺嗅覺康體類銀杏、香薷、菊花馬郁蘭、茉莉驅蚊殺菌類薰衣草、驅蚊草薄荷、迷迭香、藿香降噪類紅葉石楠、圓柏桂花、云杉、女貞招鳥類大蔥花、杜鵑天竺葵、長春花三、節點分析(一)療愈花園通過植物的搭配帶來不同的感官體驗,包括視覺、嗅覺、聽覺等多方面的感受,作為檳榔谷的休閑放松區域,帶來不同的感覺。(二)休閑廣場人群較為集中的區域,主要功能是漫步、閑坐、娛樂,與樹木花草相結合,具有自我領域的社交空間,搭配互動性的裝置,使人的身心放松。(三)密林氧吧一是形成植物自然與光影的融合,將漫步者從喧鬧中剝離,置身于其中感受身心的放松,營造一個舒適的空間。其二綠色植物給人舒適、治愈的心理感受。三是特定的自然景觀,如潺潺流水、茂密樹林、花海等。將這些因素相結合從而達到對人身體機能和生理健康的調節,減輕人們的壓力、減少患病風險。(四)互動性裝置根據色彩心理學,將互動性裝置與多巴胺相結合,靚麗的色彩使人心情愉悅,同時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激發活力。(五)科普園由實驗菜地和植物展示區組成,通過人們近距離的視覺感知及自身走進田地的體驗,從圍繞的自然景觀中使人們感受到植物的生命力,讓人們感受自然,同時起到科普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感官體驗。四、設計表達圖8休閑娛樂區(圖片來源:作者自繪)圖9休閑娛樂區(圖片來源:作者自繪)圖10實驗菜地(圖片來源:作者自繪)圖11中心廣場(圖片來源:作者自繪)圖12科普園(圖片來源:作者自繪)圖13科普區(圖片來源:作者自繪)圖14中心廣場(圖片來源:作者自繪)圖15休息區(圖片來源:作者自繪)圖16休息區(圖片來源:作者自繪)第五章結語通過藝術努力尋找提前于科學和社會結構解決我們目前所面對的心理健康問題的辦法,從環境設計專業的角度出發,用藝術療愈與公共交往空間相結合的方式,探尋實現藝術療愈型景觀的開展性與未來型,將藝術與心理等多方面學科相結合,實現1+1>2的效果,超越已有學科的界限,讓藝術療愈與日常生活相聯系,在參與過程中改變人的身心健康。參考文獻鄭雅文.旅游行為影響下的自然療愈景觀策劃研究[J].建筑與文化,2022,(09):247-250.DOI:10.19875/ki.jzywh.2022.09.079.王恒.基于療愈景觀理念的社區公園景觀設計研究[D].山東工藝美術學院,2023.DOI:10.27789/ki.gsdgy.2023.000064.王怡晨.藝術療愈視角下社區交往空間設計研究[D].中原工學院,2023.DOI:10.27774/ki.gzygx.2023.000016.王海珍,連偉利.繪畫對疫情期間兒童心理健康的防護作用探討[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0,(23):40-42.ZaeemL,A.AH,HijabK,etal.ArtHeals:RandomizedControlledStudyInvestigatingtheEffectofaDedicatedIn-houseArtGalleryontheRecoveryofPatientsAfterMajorOncologicSurgery[J].AnnalsofSurgery,2021,274(2):264-270.李曉.基于互動體驗的公共空間療愈景觀設計研究[J].美與時代(上),2023,(11):111-115.DOI:10.16129/ki.mysds.2023.11.010.韋昕彤,暴乾.療愈景觀的空間設計策略及方法[J].居舍,2022,(33):139-142.游禮梟,易軍紅,劉牧,等.近30年國內康復景觀研究現狀與趨勢——基于Citespace可視化分析[J].江西科學,2020,38(06):915-921.DOI:10.13990/j.issn1001-3679.2020.06.025.LHS,JeremyN.Theconnectionbetweenart,healing,andpublichealth:areviewofcurrentliterature.[J].Americanjournalofpublichealth,2010,100(2):254-63.楊雨萱,馬輝.基于共生形式的兒童醫院療愈性景觀設計研究——以芝加哥科默兒童醫院游戲&療愈花園為例[J].設計,2023,36(19):140-143.DOI:10.20055/ki.1003-0069.001224.賀香,吳疆.基于心理學的校園療愈景觀設計策略研究[J].安徽建筑,2021,28(03):8-10.DOI:10.16330/ki.1007-7359.2021.03.003.陳悅,陳超美,劉則淵,等.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科學學研究,2015,33(02):242-253.DOI:10.16192/ki.1003-2053.2015.02.009.王宇.自閉癥兒童康復花園設計策略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2.孫春紅.“蕊園”——關于高校心理修復花園的規劃[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1(03):125-130.DOI:10.13718/ki.xsxb.2016.03.023.伏絢,張健健.社區公園療愈性環境設計評價指標研究綜述[J].居舍,2024,(07):71-76.段藝凡,張延龍.康復景觀視野下的五感體驗園林景觀營造[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7,32(03):284-288.趙晟業.城市公園中的療愈景觀設計探究[J].現代園藝,2024,47(05):168-172.DOI:10.140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