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銀中楊碳匯林營建及碳儲量估算技術規程2024-09-29實施2024-09-29實施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局提出。本文件由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局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黑龍江省生態研究所、黑龍江省林業科學院、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調查規劃設計院、慶安國有林場管理局大青山林場。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琳、李丹、齊永峰、崔文琦、劉健美、張東來、叢喜東、陳瑤、李云紅、趙邵松、張振宇、金晟萱。1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LY/T2253-2014造林項目碳匯計量監測對造林作業區地表植被、土地利用狀況、人為活動等進行調查,填寫作業區基2得伐除(割除)。造林苗木應采用2根1干苗或者2根2干苗。苗木胸徑1.0cm~1.5cm,苗高1.7m~2.0m,根幅保留25應保護作業區的原生散生木、灌木和草本;保留10m~20m寬的原有植被保護帶。狀整地。造林前的整地活動對土壤的擾動面積不超過地表面積的10%。區宜選擇株行距3m×4m,即833株/hm2造林密度。D——立木胸徑,單位為厘米(cm)。3二元立木生物量模型見式2。6.2含碳系數銀中楊林木各器官含碳系數按表1。樹種基于立木生物量模型(式1或式2)和含碳系數平均值,采用間接法計算林分的碳密度。計算公式見式3。式中:W——平均全樹生物量,單位為千克(kg);SD——林分密度,單位為株/公頃(hm2);CD——總碳密度,單位為噸/公頃(t/hm2)。6.4基于標準地的銀中楊碳匯林碳儲量估算方法銀中楊碳匯林中設置一定數量的固定標準地,設置方法按照LY/T2253的相關規定,對標準地內全部立木進行每木檢尺,利用碳密度(式3)結合碳匯林營建面積,估算銀中楊碳匯林的碳儲量。7監測方法按照LY/T2253的相關規定,基于6.4建立的固定標準地,對項目期內的全部造林活動、森林管理活動、與溫室氣體排放有關的活動以及項目的邊界進行監測。銀中楊碳匯林營建過程中,應對基本情況(位置、面積、林地平面圖、立地條件等)建立造林技術檔案。造林技術檔案應專人記載,如出現人員變更,應辦理交接手續,長期保存。4(資料性)樣地號:調查者:市、縣 林業局 (一)土地利用情況土地性質土地面積目前利用方式方位角及邊長(m),指北方向)(二)樣地基本信息分級土壤厚度(cm)表面土壤層厚度(cm)土壤類型坡向坡度(三)項目基本情況營林目的(公益林、工業林)營林樹種目前植被覆蓋狀況(四)基線調查優勢樹種林木密度株/hm2林木年齡范圍年林分郁閉度樹木高度范圍m胸徑范圍林層結構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錄用協議合同
- 主從合同仲裁協議
- 合同金額變更付款協議
- 員工雇傭合同協議pdf
- 公司合同轉租協議
- 合作服務協議合同
- 合同分期協議
- 店面合同提前解除協議
- 培訓顧問合同協議
- 學徒合同協議書
- 2025年光大銀行校園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帶答案)
- 消防更換設備方案范本
- 2024年環境影響評估試題及答案
- 【初中歷史】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下學期歷史中考復習提綱
- 《電力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導則》(nbt10096-2018)
- 湖南郵政2025春季校園招聘在線筆試預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湖南省2025屆高三九校聯盟第二次聯考歷史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新版
- 2025年營銷技能考試試題及答案
- 家具全屋定制的成本核算示例-成本實操
- “艾梅乙”感染者消除醫療歧視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