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中歷史課下能力提升十一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頁
2024高中歷史課下能力提升十一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頁
2024高中歷史課下能力提升十一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頁
2024高中歷史課下能力提升十一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頁
2024高中歷史課下能力提升十一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5課下實力提升(十一)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滿分:50分時間:25分鐘)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32分)1.1956年7月,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試制的第一批國產解放牌載貨汽車出廠,這激發了中國人民的建設熱忱。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緣由是()A.重工業基礎雄厚B.中共八大方針的指導C.“一五”安排的實行D.國民經濟調整任務的完成2.如圖照片中的橫幅上寫著“慶祝批準永安公司公私合營”。其反映的歷史事務是()A.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B.人民公社化運動C.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D.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3.在國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國營經濟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經濟由1.5%提高到56%,個體經濟則由72%降低到3%,資本主義經濟由7%降低到1‰。這主要是由于()A.我國工農業生產協調發展B.“一五”安排取得突出成就C.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D.個體經濟不符合中國國情4.1956年黨的八大政治報告提出:“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工業建設,是不能夠也不應當孤立進行的,它必需有各個方面的協作,特殊是農業的協作,農業是工業發展及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必不行少的條件。”這表明黨()A.起先訂正經濟建設中的“左”傾冒進思想B.確立了以發展農業生產為中心的經濟方針C.把經濟建設的重心轉向農業和輕工業D.探究一條與蘇聯不一樣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5.如圖為20世紀50年頭宣揚畫《大豆過江》,圖中的題詩為“葉作風帆莢作船,長江飛渡若云煙;出自豆類成大器,家在東吳試驗田”。它反映了()A.當時南方大豆高產豐收B.經濟建設出現“左”傾錯誤C.農業改造的完成D.農夫生產主動性的空前高漲6.下圖為中國1952~1960年工農業總產值變更圖。對此分析符合史實的是()A.“過渡時期”農業總產值始終超過工業總產值B.“三大改造”期間工業總產值均高于農業總產值C.“一五”安排完成時工農業總產值都大幅提高D.“大躍進”使工農業總產值增長呈現背離狀態7.1962年,全國縣以上的工業企業削減2萬個,加上1961年削減的2.4萬個,共計削減了4.4萬個,相當于1960年底工業企業總數的45%;工業總產值指標比1960年下降了47%,重工業下降了57%,輕工業下降了26%。出現這一結果的干脆緣由是()A.“大躍進”運動破壞了社會生產力B.“調整、鞏固、充溢、提高”方針的貫徹C.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封鎖D.國民經濟急劇惡化,瀕于崩潰的邊緣8.1966~1968年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中,工農業總產值由2534億元下降到2015.3億元,國家財政總收入由558.7億元下降到361.3億元。造成這種狀況的緣由主要是()A.“文化大革命”動亂擴展到經濟領域B.出現嚴峻的自然災難C.行之有效的經濟政策被廢止D.大批工人、干部停產“鬧革命”二、非選擇題(18分)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有可能調整發展我國的生產力……也必需估計到當前經濟上、財政上、技術上和力氣上的客觀限制,估計到保持后備力氣的必要,而不應脫離經濟發展和正常比例……就是要隨時留意防止和訂正右傾保守的或“左”傾冒險的傾向,主動而又穩妥牢靠地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材料二有人害了右傾保守的毛病,像蝸牛一樣爬行得很慢,他們不了解農業合作化以后我們有條件也有必要在生產戰線上來一個“大躍進”……他們把正確的躍進看成“冒進”。——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報》社論材料三(1)據材料一,中共八大提出了怎樣的經濟發展主見?你怎樣相識?(4分)(2)依據材料二內容,中共八大的經濟方針有沒有得到貫徹?為什么?(5分)(3)據材料三,1957~1961年、1966~1971年我國工農業生產總值下滑的緣由分別是什么?(4分)(4)綜合上述信息,我國在經濟建設中要留意什么問題?(5分)課下實力提升(十一)1.選C題干中“1956年7月,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試制的第一批國產解放牌載貨汽車出廠”的信息說明是新中國實施“一五”安排,重點發展重工業的結果,C項正確。2.選D建國初期,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主要表現為:廣闊農夫參與農業生產合作社;手工業者紛紛加入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資本主義工商業掀起全行業公私合營高潮。由圖中“公私合營”字樣可知答案為D項。3.選C題干材料表明,到1957年時,以國營經濟和合作社經濟為代表的公有制經濟占據肯定優勢,私有制經濟比例很小,主要是因為1953~1956年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把私有制經濟改造成為公有制經濟,確立了公有制的主導地位。4.選D依據所學,蘇聯的經濟建設走的是優先發展重工業,以犧牲農業為代價的道路;而材料中八大提出要使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協調發展,明顯是和蘇聯不同的發展道路,所以D項正確,A、B、C三項不符合題意。5.選B留意題干中的時間信息“20世紀50年頭”。依據對題干中宣揚畫及文字信息的理解,屬于不切實際的宣揚,反映的是“大躍進”運動中的浮夸風,究其緣由是“左”傾錯誤的發展,故B項正確。6.選D解題的關鍵是精確解讀圖示以及抓住“1952~1960年”的時間信息。過渡時期是指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這一時間段,A項“始終”說法不符合圖示信息;“三大改造”發生于1953~1956年,B項“均高于”說法不符合圖示信息;1957年“一五”安排完成,“一五”安排優先發展重工業,因此工業產值得到大幅提高,但是農業產值呈下降趨勢,故C項說法不符合圖示信息;1958年起先的“大躍進”運動大煉鋼鐵,使工農業產值呈現背離狀態,D項符合圖示的信息,故選D項。7.選B材料中的數據表明1962年我國工業規模和產值都有明顯的下降。回顧所學學問可知,“大躍進”運動造成了社會生產力的極大奢侈及破壞,為變更這種局面,黨中心于1960年提出了“調整、鞏固、充溢、提高”方針,因而出現了這樣的結果。8.選A1966~1968年處于“文化大革命”時期,工農業總產值和國家財政總收入都處于下降趨勢,很明顯是受當時政治形勢的影響。而C、D兩項只是當時“文化大革命”動亂的詳細表現;嚴峻自然災難發生在1959~1961年,解除B項。9.解析:第(1)、(2)問,須要歸納對比材料內容,結合所學學問分析中共八大的正確方針及沒有得到貫徹的緣由。第(3)問,聯系兩個時間段中國的主要事務分析緣由。第(4)問,事實上要求分析總結我國經濟建設出現曲折的閱歷教訓,留意要有針對性。答案:(1)防止和訂正右傾保守的或“左”傾冒險的傾向,堅持實事求是主動穩妥地發展國民經濟。相識:為我國經濟建設指明白正確方向。(2)沒有。緣由:建設社會主義缺乏閱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