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莊某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上冊期中考試物理試題_第1頁
河北省石家莊某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上冊期中考試物理試題_第2頁
河北省石家莊某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上冊期中考試物理試題_第3頁
河北省石家莊某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上冊期中考試物理試題_第4頁
河北省石家莊某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上冊期中考試物理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北省石家莊二中教育集團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

試物理試題

學校:姓名:班級:考號:

一、單選題

1.第19屆亞運會將于今年9月在杭州舉行,目前各大運動場館均已建設完畢。如圖為某

運動場400m標準跑道的平面圖,所有徑賽的終點線相同。下列關于各類徑賽說法正確的

是()

A.某運動員在100m比賽中的成績是13.2s,“13.2s”指的是時刻

B.用高速攝像判斷哪位運動員率先到達終點時,可將運動員看成質點

C.400m比賽中,每位運動員的位移大小都為400m

D.400m比賽時,冠軍運動員的平均速率最大

2.如圖所示,甲從/地由靜止勻加速跑向2地,當甲前進距3為與時,乙從距8地均處

的C點由靜止出發,加速度與甲相同,最后二人同時到達8地,則兩地距離為(

甲乙

-I-

AB

A.B.

C.D.

3.高速公路的ETC電子收費系統如圖所示,ETC通道的長度是識別區起點到自動欄桿的

水平距離。某汽車以21.6km/h的速度勻速進入識別區,ETC天線用了0.2s的時間識別車

試卷第1頁,共10頁

載電子標簽,識別完成后發出“滴”的一聲,司機發現自動欄桿沒有抬起,于是采取制動剎

車,汽車剛好沒有撞桿。已知司機的反應時間為0.6s,剎車的加速度大小為5m/s,則該

ETC通道的長度約為()

A.4.2mB.6.0mC.7.8mD.8.4m

4.如圖所示,高鐵站臺上,5位旅客在各自車廂候車線處候車,候車線的距離均為心若

動車共有6節車廂(含車頭、車尾),每節車廂長均為1,動車進站時(從左往右)做勻減

速直線運動。站在2號候車線處的旅客發現1號車廂經過他所用的時間為t,動車停下時該

旅客剛好在2號車廂門口(2號車廂最前端),則()

654y21tttt/t/

著4^1^^7777^54321

7///////////////////////////////7)/

A.動車從開始經過5號候車線處的旅客到停止運動,經歷的時間為4/

4d

B.動車1號車廂頭部經過5號候車線處的旅客時的速度為7

d_

C.動車從開始經過5號候車線處的旅客到停止運動,平均速度為,

D.動車1號車廂頭部經過3號候車線處的旅客所用的時間為心一垃)

5.如圖所示,從地面豎直上拋一物體A,同時在離地面某一高度處有一物體B開始自由

下落,兩物體在空中同時到達同一高度時速度大小均為v,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試卷第2頁,共10頁

A.A上拋的初速度與B落地時速度大小相等,都是2V

B.兩物體在空中運動的時間相等

C.A上升的最大高度與B開始下落時的高度不相同

D.兩物體在空中同時達到的同一高度處一定在B開始下落時高度的中點下方

6.物體B、C的位置坐標x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虛線/是實線C在:=°時刻的切線,

已知虛線/與實線8平行,實線C是一條開口向下的拋物線。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在2s?4s內的某一時刻,物體C的速度可能大于物體B的速度

B.0~2s內,物體C的平均速度大于物體B的平均速度

C.0?4s內,物體B運動的路程比物體C運動的路程多16m

D.物體C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2m/s?

7.一學校物理項目學習小組研究懸索橋的受力特點,實際的懸索橋在工程上是復雜的他們

進行了合理簡化,懸索橋的簡化模型如下:吊橋由六對鋼桿懸吊,六對鋼桿在橋面上分列

兩排,其上端掛在兩根鋼纜上,如圖為其一側面圖。已知圖中相鄰兩鋼桿間距離為9m,靠

橋面中心的鋼桿長度為2m(即44'=。。=2m),BB'=EE',CC=PP\又已知兩端鋼纜

CM、PN與水平方向成45°角,若鋼桿鋼纜自重不計,每根鋼桿承受拉力相同且均為T,

橋面總質量為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mg

A.每根鋼桿拉力大小為6

試卷第3頁,共10頁

1

-mg

B.每對鋼纜AD中拉力大小為3

V2

--mg

C.每對鋼纜CM中拉力大小為2

D.33'的長度為6m

8.水平固定放置的光滑圓筒橫截面如圖所示,圓心為。,兩個可視為質點的小球隊固

定在質量不計的剛性桿兩端,開始時系統處于靜止狀態,6°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分別為

37。和53?!,F對小球a施加始終沿圓切線方向的推力R使小球。、在圓筒內緩慢移動,

cos37°=—

直到小球6到達與圓心。等高處,己知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對。施力前,圓筒對。、的彈力大小之比為3:4

C.移動過程桿上的彈力逐漸增加,圓筒對6的彈力逐漸增加

D.6到達與圓心。等高處時,尸的大小小于b的重力

9.如圖甲所示,用瓦片做屋頂是我國建筑的特色之一。鋪設瓦片時,屋頂結構可簡化為圖

乙所示,建筑工人將瓦片輕放在兩根相互平行的楝條正中間,若瓦片能靜止在棵條上。已

知楝條間距離為力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瓦片共受到4個力的作用

B.減小檄條的傾斜角度°時,瓦片與楝條間的彈力變小

C.減小模條的傾斜角度6時,瓦片與楝條間的摩擦力變大

D.減小楝條間的距離d時,瓦片可能會下滑

10.甲乙兩質點在同一直線上運動,從/=0時刻起同時出發,甲做勻加速直線運動,xT圖

試卷第4頁,共10頁

像如圖甲所示。乙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整個運動過程的無?V?圖像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

正確的是()

A./=0時刻,甲的速度為2m/s,乙的速度為10m/s

B.甲質點的加速度大小2m/s2為,乙的加速度大小為4m/s2

V29

C.經過2s,甲追上乙

D.經過2.5s,甲追上乙

二、多選題

11.如圖所示“禮讓行人”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某汽車正以54km/h的速度行駛在城市道

路上,在車頭距離“禮讓行人”停車線36m時,駕駛員發現前方有行人通過人行橫道,駕駛

員的反應時間為0-2s,剎車后汽車勻減速滑行,為了停止讓行,汽車不能越過停車線。則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汽車剎車滑行的最大距離為33m

B.汽車剎車的最小加速度為4向$2

C.汽車用于減速滑行的最長時間為4.4s

D.汽車行駛的平均速度不能超過7.6m/s

12.第19屆亞運會女子10米臺跳水比賽,中國選手全紅嬋再現“水花消失術”,震撼奪冠!

如圖甲所示,假設全紅嬋(可視為質點)起跳離開跳板后在一條直線上運動某次從最高點

試卷第5頁,共10頁

到入水后勻減速到最低點的過程示意圖如圖乙所示,最高點至水面高度為2~水面至最低

點高度為瓦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則()

2h

h

A.全紅嬋下落至水面瞬間速度大小為國

B.全紅嬋在水面上、下兩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為1:1

C.全紅嬋在水面上、下兩過程中運動的時間之比為1:2

D.全紅嬋在水面上、下兩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為1:2

13.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三角形斜劈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質量為加的木塊A放在三

角形斜劈B上,現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水平力尸分別推A和B,木塊A和斜劈B均

靜止不動,重力加速度為g。則()

A.斜劈B對木塊A的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地面對斜劈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C.斜劈B對木塊A的支持力一定小于加g

D.地面對斜劈B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g

14.如圖所示,豎直平面內有一圓環,圓心為。,半徑為R,尸0為水平直徑,為傾斜

直徑,尸。與九W間的夾角為氏一條不可伸長的輕繩長為乙兩端分別固定在圓環的

M.N兩點,輕質滑輪連接一個質量為用的重物,放置在輕繩上,不計滑輪與輕繩間的摩

擦。現將圓環從圖示位置繞圓心。順時針緩慢轉過2。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試卷第6頁,共10頁

mgL

A.直徑MN水平時,輕繩的張力大小為2在-4R2

mg

B.圖示位置時,輕繩的張力大小為2sinO

C.輕繩與豎直方向間的夾角逐漸減小

D.圓環從圖示位置順時針緩慢轉過26的過程中,輕繩的張力先增大再減小

三、實驗題

15.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研究小車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時將打點計時器接在

順率為50Hz的交流電源上,得到一條紙帶如圖乙所示。

(1)實驗時必要的措施是o(填正確選項前的字母標號)

A.細線必須與長木板平行

B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

C.小車的質量遠大于鉤碼的質量

D.平衡小車與長木板間的摩擦力

(2)圖乙中B、C、D、E、F、G為依次選取的計數點(每相鄰兩個計數點間還有四個

點未畫出)已知S]=7.08cms2—7.70cms3=8.29cm=8.91cms5=9.05cm

S6=101lcm,則打E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大小為m/s,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m/s2o(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3)如果當時電網中交變電流的頻率是49Hz,而做實驗的同學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

測量值與實際值相比(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試卷第7頁,共10頁

16.用如圖所示的器材和方法可以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律”。在桌面桌上平鋪

固定一張白紙,在桌子邊緣安裝三個不計摩擦的滑輪,其中,滑輪耳,固定在桌子邊,滑

輪B、「3可沿桌邊移動。第一次實驗中,步驟如下:

A.在三根輕繩下掛上一定數量的鉤碼,并使結點。靜止

B.在白紙上描下。點的位置和三根繩子的方向,以。點為起點,作出三拉力(即三條繩

子所掛的重物的重力)的圖示

C.以繞過6、「3繩的兩個力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作出。點為起點的平行四邊形的對角

線,量出對角線的長度

D.檢驗對角線的長度和繞過R繩拉力的圖示的長度是否一樣,方向是否在一條直線上

(1)以下操作有必要的是O

A.必須使用圓形的桌面

B.必須保證/巴°入為直角

C.桌面傾斜不會影響實驗結果

D.必須保證三條繩的結點。位于桌面的幾何中心位置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0

A.改變滑輪L、「3的位置和相應繩上鉤碼的數量進行第二次實驗,繩的結點須保持不動

才行

B.為保證實驗成功,必須使得繩。耳所掛重物的重力最大

C.若將細繩更換成橡皮筋進行實驗不會影響實驗結果

D.作三個拉力圖示的時候可以采用各自不同的標度

(3)某次實驗中,三條繩中拉力構成以下圖形,其中。耳繩和沖繩夾角、°々繩和繩

的夾角均為150°,保持?!├K拉力大小始終不變。當繩沿著順時針緩慢轉動的同時保持

試卷第8頁,共10頁

。點靜不動,該實驗同學作出了平行四邊形,角度標號如圖中所示。我們可以得到外.

F0P3

(用圖中符號表示);在。月繩沿著順時針緩慢轉過90°的過程中,F帙的大小的變化情況

是o

四、解答題

17.如圖所示,/、B、C依次是斜面上的三個點,CM間距為20m,AB=4BC。一個小球以

初速度12m/s從斜面底端。沖上一固定斜面,沿斜面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經過2s,小球第

一次通過/點,又經5s第二次通過C點求:

(1)小球的加速度大小為多少?

(2)2C間的距離是多大?

(3)小球兩次經過B點的時間差是多少?

18.強行超車是道路交通安全的極大隱患之一,如圖是汽車超車過程的示意圖,汽車甲和

貨車分別以10m/s和16m/s的速度在路面上勻速行駛,其中甲車車身長『5,貨車車身

長4=8m,某時貨車在甲車前s=3m處,若此時甲車司機開始迅速加速從貨車左側超車,

加速度大小為2m/s?,假設貨車速度保持不變,不計車輛變道的時間及車輛的寬度,求:

(1)甲車超過貨車之前經過多長時間與貨車的距離達到最大,且求出最大距離;

(2)甲車完成超車至少需要多長時間;

(3)若甲車開始超車時,看到道路正前方的乙車迎面駛來,此時二者車頭相距208m,乙

車速度為12m/s,甲車超車的整個過程中,乙車速度始終保持不變,請通過計算分析,甲

試卷第9頁,共10頁

車能否安全超車;若甲車不能安全超車,則乙車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減速才能使甲車安全

超車。

19.如圖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傾角為30。,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4,

輕繩一端通過兩個滑輪與物塊/相連,另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不計輕繩與滑輪的摩擦及

滑輪的質量。已知物塊/的質量為加,連接物塊/的輕繩與斜面平行,掛上物塊8后,滑

輪兩邊輕繩的夾角為90。,物塊/、8都保持靜止,重力加速度為g,假定最大靜摩擦力等

、旦叵叵

于滑動摩擦力,已知:sin30°=2,cos30°=2,sin45°=2,cos45°=2o

(1)若掛上物塊8后,物塊N恰好不受摩擦力作用,求輕繩的拉力尸扮的大??;

e

(2)若物塊2的質量為3m,求物塊/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為保持物塊/處于靜止狀態,求物塊2的質量范圍。

試卷第10頁,共10頁

參考答案:

1.D

【詳解】A.比賽中的成績是13.2s,指一段時間,是時間間隔,A錯誤;

B.高速攝像判斷哪位運動員率先到達終點時,運動員形狀不可忽略,不能看成質點,B

錯誤;

C.400m比賽中,運動員初末位置基本相同,位移為零,C錯誤;

D.100m比賽時,運動員路程相同,冠軍運動員用時最短,冠軍運動員的平均速率最大,

D正確。

故選D。

2.B

【詳解】甲前進距5為M時,根據位移公式有

12

XAB一%=54%

乙從距2地X2處的C點由靜止出發,根據位移公式有

12

x?=3at?

甲從4到8過程,根據位移公式有

XAB=萬〃)

解得

故選B。

3.D

【詳解】汽車的初速度

v0=21.6km/h=6m/s

汽車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為

X]=v0(4+Z2)=6x(0.6+0.2)m=4.8m

剎車的位移為

%。6?az-

龍,=’一=---m=3.6m

"2a2x5

該ETC通道的長度約為

答案第1頁,共17頁

x=+x2=8.4m

故選D。

4.B

【詳解】A.采用逆向思維,可認為動車反向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有

d——ciF

2

動車從開始經過5號候車線處的旅客到停止運動,有

4d=~at;

解得

t5=2t

故A錯誤;

B.根據

4/=嗎2,

2

可得動車1號車廂頭部經過5號候車線處的旅客時的速度為

4d

%=7

故B正確;

C.動車從開始經過5號候車線處的旅客到停止運動,平均速度為

-4d2d

v=——=——

2tt

故C錯誤;

D.動車從開始經過3號候車線處的旅客到停止運動,有

2d=—atg

可得動車從開始經過3號候車線處的旅客到停止運動經歷的時間為

t3=\[2t

動車1號車廂頭部經過3號候車線處的旅客所用的時間為

At=4-1=-1)

故D錯誤。

故選B。

答案第2頁,共17頁

5.A

【詳解】A.兩物體相遇時速度方向一定相反,由于運動時間相同,相遇后A物體下落過

程速度增加v,則物體落地速度為2v,即A拋出的初速度為2v,根據運動的對稱性,B落

地時速度大小也為2v,A正確;

B.A物體運動時間是B物體運動時間的2倍,B錯誤;

C.由A選項可知,A上升的最大高度與B開始下落時的高度相同,C錯誤;

D.兩物體相遇前后,由于B物體運動時間相等,則兩段距離之比為1:3,則兩物體在空中

同時達到的同一高度處一定在B開始下落時高度的中點上方,D錯誤。

故選Ao

6.D

【詳解】A.因為實線C是一條開口向下的拋物線,則物體C做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先

減小后反向增大,虛線/與實線8平行,則只有時刻與/=4s時刻物體c的速度與B速

度大小相等,且是速度最大的時刻,因此在2s?4s內的某一時刻,物體C的速度不可能大

于物體B的速度,故A錯誤;

B.0?2s內,平均速度則有

_8-4

vc=2而s=2m/s

_8—0/.,

vB=—―m/s=4mzs

故B錯誤;

C.0?4s內,物體B做單向直線運動,路程

%=4m/sx4s=16m

物體C在Z=2s時刻運動發生反向,路程為

sc=8m-4m+8m-4m=8m

則有

As=sB-sc=8m

故c錯誤;

D.物體C先勻減速運動、后反向勻加速運動,加速度大小

a=---m/s2=2m/s2

2

故D正確。

答案第3頁,共17頁

故選D。

7.C

【詳解】A.橋面總質量加,每根鋼桿拉力均為T,由平衡條件可得

12T=mg

解得

7=整

12

故A錯誤;

C.對整體受力分析如圖,由平衡條件可得

2TMesin45°=mg

解得

Tmg_42mg

MC-2sin45。2-

故C正確;

B.對左邊的懸索受力分析如圖所示,由平衡條件可得

TMC

&=心345。=等

故B錯誤;

D.對/點受力分析如圖所示,由平衡條件可得

答案第4頁,共17頁

TAB

1

2mg

tan6=&—

3

由幾何關系可得

BB'=AA'+A'B'tand=(:2+9x-m=5m

3

故D錯誤。

故選C。

8.B

【詳解】A.對小球。施力前,對以人受力分析,組成的矢量三角形如圖甲所示,由正弦

定理有

/“_%g

sin53°sin45°

Tbmbg

sin37°sin45°

桿對服b的彈力方、1等大反向,可得

ma_sin37°_3

mhsin53°4

圖乙

sin。sin53°

答案第5頁,共17頁

sinasin37°

3a+3b=71

sin0a=sinOb

“,二sin37°=3

-sin53°~4

B正確;

C.移動過程對6受力分析,桿對6的彈力片與圓筒對6的彈力外〃間的夾角保持不變,畫

出力的矢量圖如圖乙所示,可以看出移動過程先增大后減小,當方向與豎直方向成45。

角時達到最大,桿對6的彈力片一直增加,小球6到達與圓心。等高處時,月達到最大,

C錯誤;

D.小球b到達與圓心。等高處時,小球“恰好位于圓筒最低點,對小球6受力分析,此

時桿對b的彈力

T;=41mbg

對小球。受力分析,沿圓筒切線方向,有

F=T;cos45°=mhg

D錯誤。

故選B。

9.D

【詳解】A.瓦片受重力,兩側的支持力和兩側摩擦力,共5個力,故A錯誤;

B.減小橡條的傾斜角度夕時,兩彈力的合力等于,唯cos6,瓦片與楝條間的彈力變大,故

B錯誤;

C.瓦片與楝條間的摩擦力等于"?gsind,減小檀條的傾斜角度。時,摩擦力減小,故C錯

誤;

D.根據題圖可知,兩楝條對瓦片的彈力與垂直于楝條方向的夾角為有

答案第6頁,共17頁

2Ncosa=mgcos0

減小楝條間的距離d時,夾角a變小,則瓦片與楝條間的彈力變小,最大靜摩擦力變小,

則瓦片可能會下滑,故D正確。

故選D。

10.C

【詳解】AB.甲質點的位移表達式為

12

x=vot+—att+x0

將(0,-2)、(1,0)、(2,6)代入上式,解得

xQ=-2m

乙質點的位移表達式為

2

v-VQ=-2a2x

將(v2=o時x=i2.5m)、(v2=100時x=0)代入上式,解得

v0=10m/s

AB錯誤;

C.乙質點停止所用時間為

乙質點2.5s的位移為

—a2f0—12.5m

V29

甲質點經過2s的位移為

m=14.5m

x{-x2=14.5m-12.5m=2m=玉)=2m

答案第7頁,共17頁

V29

經過2s,甲追上乙,C正確;

D.經過2.5s,甲質點的位移為

121c廠

%]——12.5in

因為初始距離飛=2m,甲沒追上乙,D錯誤。

故選C。

ll.AC

【詳解】A.汽車剎車前,在0.2s內做勻速運動的位移為

.54一--

xl=

3.6

則汽車剎車滑行的最大距離為

=36m-玉=33m

故A正確;

B.汽車剎車的最小加速度為

54,2

3.6m/s2=3.4m/s2

2X22X33

故B錯誤;

C.汽車用于減速滑行的最長時間為

/=—=4,4S

"n

故C正確;

D.汽車從發現前方有行人通過人行橫道到停下來過程的平均速度不高于以最小加速度剎

車時全程的平均速度

-36

v<-----------m/s?7.8m/s

0.2+4.4

故D錯誤。

故選AC=

12.BD

【詳解】A.全紅嬋從最高點下落至水面的過程中做自由落體運動,則有

v2=2g-2h

答案第8頁,共17頁

解得

v^2y[gh

故A錯誤;

B.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有

全紅嬋從最高點下落至水面過程中的初速度等于其入水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的末速度,全紅

嬋從最高點下落至水面過程中的末速度等于其入水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初速度,則可知兩

個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即平均速度大小之比為1:1,故B正確;

C.由于兩個過程平均速度大小相同,則有

v?/上二2/zv?,下=〃

可得

5=2

A1

故C錯誤;

D.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有

2h=-a±t^h=3a下片

解得

1

。下2

故D正確。

故選BDo

13.AD

【詳解】A.以A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若水平推力下較小,則木塊A有相對斜面下滑的

趨勢,則斜劈B對木塊A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故A正確;

B.以A和B作為整體研究分析,水平方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兩個水平力尸剛好是一

對平衡力,即地面對斜劈B的摩擦力為0,故B錯誤;

C.以A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若水平推力廠恰好合適,斜劈B與木塊A之間無摩擦力,

則受力分析如圖所示

答案第9頁,共17頁

有幾何關系可知,此時斜劈B對木塊A的支持力大于機g,故C錯誤;

D.以A和B作為整體研究分析,豎直方向只受重力G=(〃+")g,以及支持力區,且豎

直方向二力平衡,有穌=G=(M+7〃)g,故口正確。

故選AD?

14.AD

【詳解】AB.左右為同一根繩子,拉力相等,設繩子與豎直方向夾角為并作出輔助線,

如圖所示

由幾何關系可知

ME=2Rcos0

ME=MDsina+DNsina=Lsina

整理得

sma=——2Rcos”n

L

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

2Tcosa=mg

因此

i--m-g-=—mg=—mgL

Ze。,。2卜小0)22在-4R-

當轉到水平位置時,。=0,可得

答案第10頁,共17頁

mgL

T=

2&?-47?2

故A正確,B錯誤;

C.由于c、。均為銳角,由

sin?=—cos^

L

可知,d越小,a越大,當轉到水平位置時,e=°,此時a取得最大值,因此a先增大,

后減小,故C錯誤;

D.由

1=--m-g-=—mg=-mgL

2c°sa2/1一苧os.2〃—夕

可得e越小,繩子拉力越大,因此當°=°時,繩子拉力最大,因此圓環從圖示位置順時針

緩慢轉過2?的過程中,輕繩的張力先增大后減小,故D正確。

故選ADo

15.AB#BA0.900.56偏大

【詳解】(1)為了讓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應使小車受力恒定,故應將細線與木

板保持水平,同時為了打點穩定,應先開電源再放小車,故AB正確;

C.本實驗中只是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故不需要讓小車的質量遠大于鉤碼的質量,只要

能讓小車做勻加速運動即可,故c錯誤;

D.為了讓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應使小車受力恒定,因此只要摩擦力恒定即可,不需

要平衡小車與長木板間的摩擦力,故D錯誤。

故選AB。

(2)[2][3]相鄰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T=0.1s,打E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大小為

xnFS4+S58.91+9.05,,_2,???,

vF=—=----------=-----------------------xlOm/s?0.90m/s

E2T2T2x0.1

根據逐差法,小車的加速度大小

&+S5+S6)-(S|+S2+S3)

a=m/s2x0.56m/s2

9T之

(3)[4]如果當時電網中交變電流的頻率是49Hz,則周期變大,相鄰計數點之間的時間

間隔變大,即實際的時間間隔大于0.1s,但是該同學不知道仍以0.1s計算,造成加速度測

量值比實際值偏大。

答案第11頁,共17頁

]_

QP

FOPy_sina^3_2

16.CCFOBsin"(或其sin")先變小后變大

【詳解】(1)[1]A.本實驗是三根繩都直接拉。點,所以O點的位置可以改變,故A錯誤;

B.需要驗證任意角度情況下均服從平行四邊形定則,故B錯誤;

C.實驗中,若桌面不水平,三個拉力的大小和它們之間的夾角不會改變,因此不會影響

實驗結果,故C正確;

D.只要能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即可,無需要求三條繩的結點。位于桌面的幾何中心位置,

故D錯誤。

故選C。

(2)[2]A.改變滑輪P?、「3的位置和相應繩上鉤碼的數量進行第二次實驗,繩的結點可以

移動,故A錯誤;

B.需要驗證任意角度任意大小的力在合成時均服從平行四邊形定則,很明顯無需使得繩

所掛重物的重力最大,故B錯誤;

C.將細繩更換成橡皮筋只要拉力測量準確很明顯不會影響實驗結果,故C正確;

D.作三個拉力圖示的時候必須采用相同的標度,故D錯誤。

故選C。

(3)[3]由正弦定理可得

FOPi_sing公_2

F

OP2sin/?(或月烤sin/7)

F0P3

[4]在。月繩沿著順時針緩慢轉過90°的過程中,可以看出此目的變化情況是先變小后變大。

2

17.(1)2m/s.(2)3m.(3)4s

【詳解】(1)取沿斜面向上為正方向,從。運動到/過程,有

12

%=即1+/電

解得

a=-2m/s2

答案第12頁,共17頁

小球的加速度大小為2m/s?o

(2)從。開始運動到第二次通過C點,有

12

X0C=%(%+/2)+5叫+12)

解得

xoc=35m

可知

XAC=XOC-XOA=i5m

解得

XBC=~^XAC=3m

(3)從。運動到3過程,有

XOB=V^B+~atB

解得

tBI=4s,tB2~8s

經過8點的時間差為

^t=tB2~tB\=4S

18.(1)3s,12m;(2)8s;(3)不能,Im/s?

【詳解】(1)經過〃時間后,當甲車速度與貨車速度相等,此時甲車與貨車的距離達到最

大,由題意有

%=喔+如

可得

%=3s

該時間內甲車的位移為

121

x單有v^+—atx=10x3m+—x2x3"=39m

該時間內貨車的位移為

x貨底=v4=16x3m=48m

答案第13頁,共17頁

則甲車與貨車的最大距離為

^max=x^—xf?+s—12m

(2)從開始到甲車恰好完成超車所經過的時間為K則有

甲貨

x=1+LX+L2+S

12rr

v甲,+—^=v貨,+Lx+L2+S

代入數據解得

/=8s

故甲車完成超車至少需要8so

(3)/時間內甲車的位移為

漏’=144m

f時間內乙車的位移為

x乙本vt=96m

即有

漏>x>208m

故甲不能安全超出。若乙車以加速度9減速,則乙車的位移最多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