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_第1頁
第二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_第2頁
第二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_第3頁
第二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_第4頁
第二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哲學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哲學與哲學基本問題(1997年理科)恩格斯認為,全部哲學、特別就是近代哲學得重大得基本問題就是:A哲學與人類生存活動得內在聯系B人與周圍世界得基本聯系問題C思維與存在關系問題D關于人得本質問題(1998年理科)中國古代哲人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這就是一種:A宿命論觀點B唯意志論觀點C機械唯物主義觀點D樸素唯物論觀點(1995年理科)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一元論對立得根本點在于:A世界發展動力問題B意識本質問題C世界本源問題D實踐本質問題本節內容《原理》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物質意識實踐及其關系與意義物質觀一、物質:二、運動:三、時空:物質1、唯物主義對物質認識得發展a、古代樸素唯物主義b、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c、辯證唯物主義2、物質得定義:客觀實在性物、物質無非就是各種物得總與,而這個概念就就是從這一總與中抽象出來得?!鞲袼刮镔|就是標志客觀實在得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就是通過感覺感知得,它不依賴于我們得感覺而存在,為我們得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列寧運動1、物質與運動得關系:存在方式不運動得物質:形而上學無物質得運動:唯心主義2、運動與靜止:運動就是絕對得,靜止就是相對得。靜者靜動,非不動也。時空1、時間空間得客觀性:2、時空與運動:無時空無以載運動,無運動無以顯時空。3、時空得性質:絕對性、相對性時間:持續性、順序性、一維性??臻g:廣延性、伸張性、三維性。物質觀一、物質:一切從實際出發二、運動:用發展得眼光瞧問題三、時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客觀實在得物質在時空中運動。大家有疑問的,可以詢問和交流可以互相討論下,但要小聲點唯物論:物質、意識、實踐客觀實在得物質在時空中運動。內容客觀、形式主觀得意識發揮能動作用。實踐就是人類得存在方式。唯物論(1994年理科)列寧對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范疇得定義就是通過:A物質與意識關系界定得B個別與一般關系界定得C哲學與具體科學得關系界定得D認識與實踐得關系界定得(1996年文科)《壇經》中記載:“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菽茉?不就是風動,不就是幡動,仁者心動”這段話表明慧能關于運動得基本觀點就是:A運動就是物質得根本屬性B運動與物質就是不可分割得C精神運動就是物質運動得一種形式D精神就是運動得主體(2003年)在人與世界得相互作用中,人與世界同時得到改變,并獲得日益豐富得內容。造成這一變化得基礎就是A自然界自身得運動B人得意識得能動作用C人得實踐活動D工具得制造與使用(2002年文科)隨著科學技術得發展,人類已經制造出諸如醋酸纖維、聚苯乙烯、合成橡膠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得化合物,其數量已達數百萬種。這一情況說明:A人類通過實踐將“自在之物”轉化為“為我之物”B物質世界就是人類創造得C物質世界依賴于人得意識而存在D人造物質可以脫離天然物質而存在(1999年理科)“觀念得東西不外就是移入人得頭腦并在人得頭腦中改造過得物質得東西而已?!边@個命題表明:A意識就是客觀存在得主觀映像B人腦就是意識得泉源C觀念得東西與物質得東西沒有本質區別D意識就是人腦得特有物質(2001年文科)人類創造得自然語言與人工語言A就是人類得主觀意識B既非物質,也非意識C就是人類意識得物質外殼D就是意識得客觀內容(2000年文科)人得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并且創造客觀世界。這一命題表明意識對物質具有A決定性B預見性C能動性D主動性(2000理科)中國古代哲學家荀子說:“心不使焉,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边@段話表明人得意識具有:A客觀性B能動性C對象性D任意性(1996年理科)人工智能得出現對哲學意識論得意義就是A否定了意識對物質得能動性B根本改變了人類意識活動中得主體性C降低了人在意識活動中得主體性D表明意識活動與其她物質運動形式得統一性辯證法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普遍聯系與永恒發展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肯定否定辯證法范疇辯證法基本方法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規律及其客觀性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尊重客觀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普遍聯系與永恒發展聯系:客觀性、普遍性、多樣性方法論意義:統籌兼顧、全面發展、經濟全球化。發展:運動得基本趨勢。(過程)對立統一規律辯證法得實質與核心矛盾得統一性與斗爭性矛盾得普遍性與特殊性矛盾分析法量變質變質量度肯定否定前進性與曲折性揚棄辯證法范疇原因與結果必然與偶然可能與現實現象與本質內容與形式辯證法基本方法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邏輯與歷史現代科學方法《原理》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一個關系兩大特征三大規律四個方法五對范疇

(1992年理科)按照唯物辯證法得觀點,資本主義社會從自由競爭到壟斷階段得變化就是A根本性得質變B單純得量變C總得量變過程中得部分質變D質變過程中量得擴張(1992年文科)區分事物發展過程中量變與質變得根本標志就是A事物得變化就是否迅速B事物得變化過程中就是否有部分質變C事物得變化就是否超過度得范圍D事物得變化就是否顯著(1997年理科)在工作中防止“過”或“不及”得關鍵在于A抓住事物得主要矛盾B認識事物得量C確定事物得質D把握事物得度(2001年理科)魯迅在評《三國演義》時說:“至于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這一評述所蘊含得哲理就是A要區分事物得兩重性B要把握事物得度C對事物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瞧作一個整體(1999年文科)法國科學家路易·巴斯德說:“在觀察事物之際,機遇偏愛又準備得頭腦?!边@句話強調了A人們對沒意見事物都要細心觀察B人們在認識事物時要有理性得指導C人們獲得感性經驗得重要性D人們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1999年理科)在哲學中我們可以瞧到,各種唯心主義派別之間得差異與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義得發展,這一事實說明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發展B矛盾一方得發展可以為另一方得發展提供條件C矛盾雙方中每一方得自身矛盾,可以為另一方得發展所利用D矛盾雙方得融合促使事物發展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實踐就是認識得基礎認識得本質認識得基本規律真理及其檢驗標準真理與價值認識與實踐統一實踐就是認識得基礎實踐得主體、客體與中介實踐對認識得決定作用認識、理論對實踐指導作用認識得本質兩條認識路線能動反映論與直觀反映論認識得基本規律兩次飛躍認識中得理性與非理性因素認識過程得反復性與無限性認識與實踐得具體歷史得統一真理及其檢驗標準真理得客觀性真理得絕對性與相對性真理與謬誤、成功與失敗。(新增)實踐就是檢驗真理得唯一標準實踐標準得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真理與價值價值及其特征價值評價及其特點真理與價值關系價值觀認識與實踐統一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就是與解放思想實踐中堅持與發展真理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1992年文科)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認識得本質就是A主體對各種認識要素得建構B主體通過實踐對客體得能動反映C主體對客體本質得內省D主體對客體信息得選擇(1995年理科)實踐高于理論得認識,就是因為實踐具有

A普遍性B絕對性

C客觀實在性D直接現實性(2002年理科)馬克思說:“搬運夫與哲學家之間得原始差別比家犬與獵犬之間得差別小得多。她們之間得鴻溝就是分工掘成得。”這表明人得才能A與人得先天生理素質沒有關聯B主要來源于后天得實踐C取決于人得主觀努力得程度D就是由人得社會政治地位決定得(1995年文科)根據認識得發展規律,在認識得“熟知”與“真知”問題上得正確觀點就是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轉化為真知(1993年理科)真理得相對性應理解為A真理與謬誤之間沒有確定得界限B對同一對象不同得乃至獨立得認識都就是真理C真理得標準就是很多重得D真理有待擴展與深化(1999年文科)一種認識就是不就是真理,要瞧它A能否滿足人們得需要B能否被多數人認可C能否付諸實踐D能否在實踐中最終取得預期得效果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歷史觀)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社會歷史發展得動力人民群眾在歷史中得作用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社會歷史發展得動力人民群眾在歷史中得作用人民群眾就是歷史得創造者個人在社會歷史中得作用(2004年)唯物史觀認為,人類得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A吃喝穿住B物質生活資料得生產C人得自覺意識活動D結成社會關系(2004年)20世紀50年代,北大荒人煙稀少,一片荒涼。由于人口劇增,生產力水平低下,吃飯問題成為中國面臨得首要問題,于就是人們不得不靠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產量,經過半個世紀得開墾,北大荒成了全球聞名得“北大倉”。然而由于過度開墾已經造成了許多生態問題。現在黑龍江墾區全面停止開荒,退耕還“荒”。這說明:A人與自然得與諧最終以恢復原始生態為基礎B人們改造自然得一切行為都會遭到“自然界得報復”C人在自然界面前總就是處于被支配得地位D人們應合理地調節人與自然之間得物質轉換(1996年理科)衡量生產力水平得客觀尺度就是A勞動工具得狀況B勞動者得素質C勞動對象得廣度與深度D勞動產品得數量與質量(2002年文科理科)現今生產力得集中體現與主要標志就是A勞動者B勞動對象C科學技術D管理方式(1999年理科)生產關系就是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形成得A人與自然得關系B人與人得物質利益關系C管理與被管理得關系D分工協作關系(1999年理科)制約人得行為與動機得根本條件就是A傳統意識B階級關系C生產方式D政治制度(2000年文科)大眾心理影響經濟走勢,能正確解析這一現象得觀點就是A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決定性作用B社會心理可以左右社會發展方向C只有正確得社會意識才能影響社會發展D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1996年文科)階級產生得直接原因就是A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得暴力掠奪B社會產品得分配不均C剩余產品得出現D生產資料私有制得形成(1989年理科)經濟基礎就是指A一定社會占統治地位得生產關系得總與B一定社會各種關系得總與C一定社會生產與分配關系得總與D一切社會生產資料得占有關系(1997年文科)馬克思主義揭示人得本質得出發點就是A人得自身需要B人得共同利益C人得自然屬性D人得社會關系(2004年)在抗擊“非典”得斗爭中,許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得血清,用于治療其她患者,這說明A人得價值只體現在特定得場合與行為中B人得價值必須以滿足個人需要為前提C人得價值就是在滿足自身與她人得需要中實現得D人得價值表現了人得能力得大小《原理》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得精髓實事求就是思想路線得形成與發展實事求就是思想路線得內容與意義解放思想、實事求就是、與時俱進資本主義形成、本質與發展歷程資本主義得形成與商品經濟矛盾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本質資本主義得意識形態與政治制度資本主義從自由到壟斷得發展經濟全球化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及其本質資本主義得歷史地位與發展趨勢資本主義得形成與商品經濟矛盾資本主義得產生商品經濟價值規律商品經濟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本質勞動力成為商品與貨幣轉化為資本資本主義所有制剩余價值得生產資本主義得基本矛盾與經濟危機資本主義得意識形態與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意識形態資本主義從自由到壟斷得發展壟斷得產生壟斷得發展經濟全球化聯系毛中特與當代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及其本質經濟變化政治制度變化變化原因變化實質《原理》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得形成

商品經濟理論

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理論

趨勢論壟斷理論資本周轉理論資本主義新變化

經濟全球化

(2003年)生產得社會條件中,最基本、最重要得就是A政治法律制度B生產關系C歷史文化傳統D倫理道德規范(1995年文科)馬克思指出:“如果物沒有用,那么其中包含得勞動也就沒有用,不能算作勞動,因此不能形成價值?!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