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25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含解析人民版_第1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25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含解析人民版_第2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25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含解析人民版_第3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25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含解析人民版_第4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25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含解析人民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課后限時集訓(二十五)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時間:40分鐘分值:85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1933年,考古學家黃文弼在新疆羅布泊漢代烽燧遺址考古的日記中寫道:(該紙出土時)麻質、白色,四周不完整;質甚粗糙,不勻凈,紙面尚存麻筋。同時出土者還有西漢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之木簡。這一記述()A.挑戰了蔡倫改進造紙術的論斷B.因未得學界公證而有失真之處C.可作為造紙術始于西漢的證據D.說明紙作為書寫材料已經出現C[由材料信息可知,黃文弼考古發覺表明,雖然當時的紙質地比較粗糙,但可以說明西漢時期已經有了造紙術,故選C項;造紙術的出現與改進不是一個概念,解除A項;未得學界公證的未必就有失真之處,解除B項;黃文弼這一記載表明西漢時已經有了紙,但是否是書寫材料,由材料信息不得而知,解除D項。]2.“五代唐明宗長興二年,宰相馮道、李愚,請令判國子監田敏,校正九經,刻板印賣,朝廷從之。……因是天下書籍遂廣。”據此記載可知,當時()A.雕刻印刷技術才起先運用B.官府已經駕馭活字印刷技術C.文化傳播僅依靠手抄書籍D.雕版印刷術推動了文化發展D[雕版印刷術的獨創是在隋唐時期,不符合材料中的五代,故A項錯誤;活字印刷術的獨創是在北宋時期,不符合材料中的時間五代,故B項錯誤;材料中“刻板印賣”說明當時已經有了雕版印刷技術,文化傳播不是僅僅依靠手抄,故C項錯誤;“刻板印賣,朝廷從之?!蚴翘煜聲鞆V”說明雕版印刷術推動了文化發展,故D項正確。]3.(2024·山東煙臺一模)下表為不同史籍關于扁鵲望診的歷史敘述,據此推斷()敘述出處公元前7世紀初,扁鵲望診蔡桓公《韓非子·喻老》公元前5世紀初,扁鵲為趙簡子診斷病情《史記·扁鵲傳》公元前4世紀末,扁鵲曾試圖用石具除去在位的秦武主臉部的疾病《戰國策·雜策》A.歷史文獻關于扁鵲的記載真實可信B.對同一歷史人物會有不同的歷史相識C.對扁鵲的歷史敘述有神化成分D.歷史闡釋和歷史敘述必需保持一樣B[從材料來看,對于扁鵲為誰診病,什么時間診病,歷史記載上存在肯定的差異性,而且對扁鵲診病狀況的敘述也有所偏差,因此本題選擇B項。]4.當代英國聞名學者李約瑟做出如下結論:“倘如沒有中國古代科技的優越貢獻,我們西方文明的整個過程,將不行能實現。試問若無火藥、紙、印刷術和羅盤,我們將無法想象,如何能殲滅歐洲的封建主義,而產生資本主義?!辈牧险J為四大獨創()A.是西歐社會轉型的確定性力氣B.變更了西歐社會發展的趨勢C.在西歐才起先發揮其應有價值D.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最大貢獻A[材料“若無火藥、紙、印刷術和羅盤……如何能殲滅歐洲的封建主義,而產生資本主義”說明中國的四大獨創對于歐洲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型起到了確定性作用,故A項正確;四大獨創推動了西歐社會的轉型,但無法變更其發展趨勢,B項解除;C項說法與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主要論述的是四大獨創對歐洲社會轉型的貢獻,D項解除。]5.詩詞歌賦既是歷史文人墨客詠懷、記游、言志的文學表現形式,也往往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歷史內容。下列文句,與商業經濟無干脆關聯的是()A.“經游(營)天下遍,卻到長安城”(《估客樂》)B.“苛峨大舶映云日,賈客千家萬戶室”(《廣州歌》)C.“九市開場,貨別隧分”(《西都賦》)D.“貝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賦》)D[依據“經游(營)天下遍”可知與商業經濟有關,故解除A項;依據“賈客”可知與商業有關,故解除B項;依據“貨別隧分”可知與商業有關,故解除C項;“貝錦斐成,濯色江波”贊譽的是蜀錦,無法證明與商業經濟有關,故選D項。]6.宋代的各種說唱藝術、話本小說、戲曲、語錄等文藝形式的發展擴大了通俗文學的勢力范圍,初步呈現出雅俗共存的局面。連宋朝皇帝都情愿聽“話說趙宋某年”的話本小說。對此現象的合理解讀是()A.市民階層擴大推動世俗文化的發展B.君主好惡確定文學藝術的發展方向C.通俗文學興起沖擊了封建等級觀念D.文言文體受到嚴峻沖擊并起先衰落A[宋代由于市民階層的擴大,文學藝術呈現世俗化趨勢,材料中“各種說唱藝術、話本小說、戲曲、語錄等文藝形式的發展擴大了通俗文學的勢力范圍”正是這一現象的反映,故A項正確;宋代文學的世俗化與皇帝沒有干脆關系,故B項錯誤;封建等級觀念受到理學影響,根深蒂固,通俗文學沖擊不了這種觀念,故C項錯誤;此時仍舊實行文言文體,故D項錯誤。]7.曹雪芹在《紅樓夢》開篇中寫道:“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這里的“荒唐言”反映出()A.封建社會將為新的社會制度所取代B.《紅樓夢》極大地沖擊了統治秩序C.《紅樓夢》與當時的主流思想不符D.封建倫理道德在當時已無主動影響C[《紅樓夢》揭示出封建社會必定崩潰的歷史趨勢,但沒有反映出它將為哪一種社會制度所取代,解除A項;B項表述過于夸大,解除;之所以說“荒唐言”,是因為《紅樓夢》的反封建性,這說明其主旨與當時的主流思想不符,故選C項;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在當時仍存在著很大的主動作用,比如維護社會的穩定等,解除D項。]8.中心電視臺大型文博探究節目《國家寶藏》于2024年12月3日開播。第一期節目中的石鼓是由北京故宮博物院選送的“中華第一古物”,學術界基本認同“石鼓乃秦物”,石鼓文是中國現存最早、文字最多的石刻文字,從字體看應當屬于()A.小篆到大篆的過渡 B.大篆到隸書的過渡C.小篆到隸書的過渡 D.大篆到小篆的過渡D[圖片中的字體是篆書,依據材料“石鼓乃秦物”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秦朝時期小篆是全國通行的字體,圖片顯示的字體正是大篆到小篆的過渡時期,故D項正確;A項說法明顯與材料主旨相反,解除;材料中的文字與隸書平衡對稱、整齊安定的字形特點明顯不符,故B、C兩項錯誤。]9.初唐,歐陽詢、唐太宗等人從技法上廓清書法的結構與用筆之理,將風骨之美與嚴密的技法緊密糅為一體,“旨在將精致的形式與雄闊的氣概相結合——既要有深刻的藝術性又要體現儒家倫理道德規范的審美思想出現了”。這表明唐代書法的突出特點是()A.重視法度 B.尚意C.追求神韻 D.重情A[由材料“從技法上廓清書法的結構與用筆之理,將風骨之美與嚴密的技法緊密糅為一體”可知,唐代書法探討技法、重視法度,A項正確。由材料“既要有深刻的藝術性又要體現儒家倫理道德規范的審美思想出現了”可知,唐代書法追求的是藝術性和儒家倫理道德的結合,故解除B、C、D三項。]10.學術界公認中國山水畫所蘊含的獨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畫中體現得最為純粹、充分,這種“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國山水畫區分于西方風景畫的根本所在。這表明中國傳統繪畫的一個突出特點是()A.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B.意在筆先,以形寫神C.筆意奔放,體勢連綿 D.真景實現,返璞歸真B[材料“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中的“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即為作者內心的感悟。“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就是指藝術創作來源于作者對大自然的感悟。藝術家對自然的感悟即指“意在筆先,以形寫神”,B項正確;A項是文人畫的特點,這與材料信息不符,解除;C項是草書的特點,D項是寫實繪畫的特點,均可解除。]11.元曲名家馬致遠寫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劇,其主要傾向多是宣揚浮生若夢、富貴功名不足憑,要人們在山林隱逸和尋仙訪道中獲得解脫與自由。這反映出()A.當時多民族文化的融合B.元代文人內心沖突和苦悶C.元曲題材廣泛雅俗共賞D.元代市民階層的消遣須要B[材料中的“宣揚浮生若夢、富貴功名不足憑”這一信息反映了元代文人對功名富貴的不屑,希望通過隱逸山林和尋仙問道來擺脫現實中的苦痛,因此B項的說法與材料主旨一樣,D項解除。材料沒有體現出文化的融合、題材廣泛,故A、C兩項解除。]12.元代雜劇是在前代戲曲藝術宋雜劇和金院本的基礎上,融合了各種表演藝術形式而成的一種完整的戲劇藝術,并在唐宋以來話本、詞曲、講唱文學的基礎上創建出了成熟文學劇本。與傳統詩詞歌賦相比,元代雜劇的突出特點是()A.流傳范圍廣 B.反映社會生活C.富于欣賞性 D.體現文化融合C[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元雜劇作為舞臺藝術,相較于詩詞歌賦更具有欣賞性,C項正確;A、B兩項在材料中體現不出,解除;材料信息表明的是元雜劇相比前代融合了多種表演藝術形式,相對完整和成熟,但并未體現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合,故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勒魯瓦·古爾亨說:“人們可以接受一種比他們以前所用的語言更簡潔的語言,可以接受一種較不發達的宗教,可是除非由于斗爭而短暫倒退,他們絕不會從用犁倒退到用鍬?!辈粌H如此,在傳播整套思想體系方面,好像存在著某種“先天的”不行能性,因為思想體系無疑要受到各種獨特的種族特征的限制,可是這些思想體系的點滴片段還是有可能傳播的。古代地中海區域的歐洲人除了獨創瘦腿轉磨外,他們貢獻出的唯一有價值的機械技術是高轉筒車,即后來阿拉伯各地普遍運用的“薩吉雅”??墒侵袊说莫殑摼投嗔?,這些獨創在公元1世紀到18世紀期間先后傳到了歐洲和其他地區。——摘編自[英]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材料二“我們應當留意到這些獨創的力氣、功效和結果,但它們遠不如三大獨創那么惹人注目:這三大獨創古人并不知道,它們是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因為這三大獨創變更了整個世界面貌和狀態。”英國哲學家、科學家弗蘭西斯·培根這一論斷的重大意義在于:他富有洞察力地選擇的三大獨創都起源于中國。然而,這三大獨創對中國并沒什么作用,相反,卻在西方產生了爆炸性的影響。中國的文明根深蒂固,中國的帝國組織滲透甚廣,絕不想允許這些獨創破壞傳統的制度與習俗。——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古代中西方科技溝通的特點。(10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指出三大獨創在中國和西方產生的不同影響及其啟示。(15分)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一文字“思想體系的點滴片段還是有可能傳播的”“中國人的獨創……在公元1世紀到18世紀期間先后傳到了歐洲和其他地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作答即可。第(2)問,“不同影響”依據材料二文字“中國……絕不想允許這些獨創破壞傳統的制度與習俗”“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變更了整個世界面貌和狀態”“在西方產生了爆炸性的影響”并結合所學學問從政治、經濟、思想等角度概括作答即可;“啟示”依據所學學問從科技作用的發揮與社會環境、社會發展的關系等角度概括作答即可。答案:(1)特點:溝通傳播片段化,缺少科學理論和思想體系傳播;溝通具有雙向性,以中國科技西傳為主;缺乏干脆溝通,阿拉伯人起了中介的作用。(10分)(2)影響:中國:未能破壞傳統制度與習俗,沒有引發社會轉型,強化君主專制統治。西方:促進民族國家的建立,促進社會轉型;促進歐洲思想解放(宗教改革、文藝復興),推動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形成(新航路開拓)。啟示:科技作用的發揮與社會環境緊密相關;科技能夠加速社會發展,也有可能阻礙社會進步。(15分)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們應當視察各種獨創的威力、效能與后果,最顯著的例子便是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這三種獨創都曾變更了整個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狀態!第一種在學問傳播的文獻方面,其次種在斗爭上,第三種在航海上,并且隨著這些獨創的應用又引起了多數的變遷。由此看來,世界上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教派,沒有一個星宿,比這三種獨創對于人類發生過更大的力氣與影響了!——弗朗西斯·培根依據材料,就“技術獨創與人類文明進步”的關系,自擬論題,并結合中國古代科技獨創的史實加以論述。(要求:明確寫出論題,史論結合,層次清晰)(12分)解析:本題屬于開放型試題,首先依據材料信息從“技術獨創推動了人類文明進步”的角度提煉論題,論述可以結合技術獨創對于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作用來綻開。以火藥的獨創為例,從獨創的時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