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徽省六安市木廠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
語文開學考試試卷
一'基礎知識(共45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酣(h^n)暢木訥(na)執拗(niu)慰籍(jie)
B.百期(ge)饗(guan)巾分馨(nie)兜號(mou)
C.ft(zeng)惡胸月審(pu)悵(chang)惘暖暖(ai)
D.律耳(lu)摩(liao)廓訕辿(shan)熾(chi)熱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碾壓/輾轉保姆/永保青春堤堰/偃旗息鼓
B.推諉/枯萎炕頭/引吭高歌漿洗/獎掖提拔
C.佼美/矯健瓦菲/雨雪霏霏贍養/高瞻遠矚
D.欺侮/誨暗苔辭/怡然自得沉淪/天倫敘樂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戀愛,受到村霸的破壞,他們會爭取到美滿—嗎?
②第二天天不明就一往區上走,走到半路,遠遠看見大黑、三個民兵已都回來了,還來了區上
一個助理員、一個交通員。
③二諸葛見老婆都不信自己的陰陽,也就不好意思再到別人跟前—他那一套了。
A.因緣起程施展B.姻緣啟程施展
C.因緣啟程賣弄D.姻緣起程賣弄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種草藥能治療高血壓病,而對人體又沒有任何副作用,它的原理多見于各種醫學書刊,臨
床使用又屢試不寒,你還有什么可懷疑的?
B.最近幾年,俄羅斯杜布納核研究所可謂是修淡等營,國家撥給的預算實際上只能到位一半,
研究所只能向各種基金組織申請研究補助。
C.作為學生和語文知識之間的一座橋梁,中學語文教師如果能夠充分運用興趣原理,提高教學
的趣味性,必然可以收到事半物值的效果。
D.《水滸傳》英譯《在河邊發生的故事》,《西游記》譯為《猴》,《紅樓夢》俄譯《紅色閣樓里的
夢》,韻味全失,中國讀者簡直不可理喻。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一些平臺正通過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提升整個農產品供應鏈的效率,用戶不但能享受到
更低價格和更新鮮的農產品,還能促進農民增收以及通過再投資改善生產。
B.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自覺承擔起調動各種文化力量,科技力量和市場力量,為中華民族
的偉大復興、為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為中國價值更受世人尊重而砥礪前行。
C.近期,公安部聯合主要媒體網站持續推出反詐騙系列報道,不斷加強社會宣傳,擴大宣傳精
準性,構建立足社區、覆蓋全社會的宣傳體系,掀起全社會共同反詐騙的熱潮。
D.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應該抓好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力度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制定吸引人才,留
住人才的政策措施,鼓勵大學生、城市在職科技人員,退休人員積極參與。
6.按要求作答。
(1)小浦春節請書法社老師為學校大門寫了一副對聯,以下鬟竹含的一項是()
A.上聯:龍騰九天萬物生下聯:鳳舞盛世群英會
B.上聯:龍歲生輝照杏林下聯:春風化雨潤桃李
C.上聯:龍歲書聲傳四海下聯:新年筆韻繪千山
D.上聯:龍行春霖滋沃土下聯:師長矢志育新苗
(2)將下列編號的句子依次填入語段空白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上海能夠成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最重要的一個方面,與上海在近代中國的歷史進程和地位密
不可分,上海是中國近代最早開放的城市,,從而使上海成為中國共產黨
誕生地,成為歷史的必然。
①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各種條件
②始終是東西方聯結的橋梁和紐帶
③開放伴隨著上海作為現代都市的形成
④得風氣之先和地利之便
A.④②①③B.③④①②C.③②④①D.④①②③
7.下列詩句所用修辭手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大弦嘈嘈如急雨
A.古來萬事東流水B.天臺四萬八千丈
C.主人下馬客在船D.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8.下列對詞語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客指外來的人,與“主”相對,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鄉的人。《諫逐客書》里特指在秦國做
官的其他諸侯國的人。
B.“私門”與“公室”相對。所謂“公室”是君主帝王之家。因此,《諫逐客書》里的“私門”是平民百
姓之家。
c.丹青:因為我國古代繪畫常用朱紅色和青色兩種顏色,丹青成為繪畫藝術的代稱,后也可指
代史冊、史籍。
D.黔首:戰國時期和秦代對百姓的稱謂。當時平民用黑巾裹頭,稱為“黔首”,后來成了平民的
代稱。
9.下列字音標注有誤的一項是()
A.瓠(hu)括(pou)口號然(xiao)鬻(yd)
B.轂(gu)蜒埴(shdnzhi)戶牖(ybu)矜(jm)
C.不龜手(jUn)就(guang)濟僻(pinpi)泮(p&n)
D.贅(zhui)強行者(qiang)累土(16i)幾成(ji)
10.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下列黑體字的詞的用法和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其未非易謀B.我村之成而實五石
C.復眾人之所過D.常于幾成而畋之
1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現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臣之辛芾,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B.內外多置小門墻,住住而是
C.余稍為修覃,使不上漏
D.或取諸怦地,悟言一室之內
1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與“常幺身翼蔽沛公”中的“以"根回的一項是()
A.噠其無禮于晉B.焉用亡鄭以陪鄰B.
C.使工以藥淬之D.料大王士卒足幺當項王乎
13.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合于《桑林》之舞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③技經肯繁之未嘗
④良庖歲更刀,割也
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不相同
C.①③不相同②④相同D.①③不相同②④不相同
1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迷花倚石忽已眠瞑:昏暗木直中繩中:中間
B.港清沙白鳥飛回渚:水中的小塊陸地。無邊落木翦帚下蕭:草木搖落的聲音。
C.失回來之煙霞向來:原來我欲學之夢吳越因:因為
D.但為君故但:只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寄存:收藏,保存
15.下列句子按句式分類,正確的一組是()
①則思知足以自戒
②居域中之大
③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
④至于怨誹之多
⑤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
⑥慮壅蔽
⑦所操之術多異故也
⑧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A.①④/②⑦/③⑧/⑤⑥B.①⑤/②⑦/③④/⑥⑧
C.①⑤/②④/③⑧/⑥/⑦D.①④/②⑦/③⑧/⑤⑥
16.下列對古詩詞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①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②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③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④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A.①處詩人點明自己個性與既往人生道路的沖突,清高孤傲的詩人看破官場后,執意離去,并
宣泄了詩人對官場黑暗的不滿和絕望。
B.②處寫兩種生活之間的過渡。前兩句寫為官時的心情,連用兩個相似的比喻,句式對仗,強
化了厭倦舊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緒。
C.③處從遠景轉到近景,猶如電影的鏡頭般慢慢拉開,將一座充滿農家風味的茅舍融化到深遠
的背景之中,令人胸襟開闊、心曠神怡。
D.④處以寫景同開頭相呼應,同時又是點題之筆,又以“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兩句收結,
全詩向往田園的主旨也得到了升華。
二'共20分,每小題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許多動物都具有群居習性,鳥、昆蟲、魚、鯨魚乃至生活在陸地上的哺乳動物,它們活動時總
是集結而出,覓食時一般成群結隊。動物聚居在一起,是因為它們的基因從群居生活中得到的好處
多,而為之付出的代價少。鬣狗成群獵食時能夠捕捉到比它們單獨活動時大得多的野獸,盡管要分
食,但對每一個自私的個體來說還是劃算的。兩條魚一起在水中游時,如果一條游在另一條的后
面,同時保持一定的傾斜度,那么后面的那條魚就可以從前面的那條魚所激起的湍流中獲得流體動
力方面的好處。鳥類在飛翔時組成V字形的原因可能也在于此。由于飛在最前頭的那只鳥處于不利
地位,因此可能是它們在輪流擔任這個不是出于自愿的領航員。這是一種延遲的相互利他行為。
群居生活帶來的好處可能有很多與避免被捕食者吃掉有關。讓我們從一個簡單的“模式”講起。模
式盡管是抽象的,卻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客觀世界。設想有一群某一物種的動物正受到一只捕食者的
追捕,最靠近捕食者的那只動物往往最先受到攻擊。對于捕食者來說,這種策略是合理的,因為這
樣可以節省精力。但對被捕食的動物而言,這種策略卻使這群爭相逃命的動物都力圖避免處于最靠
近捕食者的位置。這群動物如果老遠就發現了捕食者,只要逃走就行了。即使捕食者突然出現,每
只動物還是能夠見機行事,盡量避免處于最接近捕食者的位置。我們可以想象,每一只被追捕的動
物周圍都有一個危險區,從這個危險區里的任何一點到這只動物的距離都短于從該點到其他任何一
只動物的距離。如果一群被追逐的動物在移動時形成一個規則的幾何圖形,彼此之間有一定的間
隔,那么每一只動物(除非它正好處在邊緣上)的危險區大體上是個六邊形。如果捕食者正好潛伏
在個體A的六邊形危險區內,個體A就有被吃掉的可能。處于獸群邊緣上的個體特別容易受到攻
擊,因為它的危險區不是一個小小的六邊形,而是有一個開口端,開口端外的廣闊地域都是它的危
險地帶。
一個頭腦清醒的個體顯然會盡量縮小自己的危險區,它會盡力避免處于獸群的邊緣位置。如果
發覺自己已處于邊緣位置,它就會立即采取行動,向中心地區移動。不幸的是,邊緣上總得有
“人”,但就每一個個體而言,這個“人”最好不是它!因此,一群動物在前進時,處于邊緣的個體會不
停地往中心移動。如果這群動物原來是松散的,那么這種向群體中心移動的傾向很快就會使它們擠
成一團。這樣,集群迅速形成,而且會變得越來越稠密。
在實際生活中,這種聚攏傾向顯然受到各種阻力的限制,不然的話,這些動物免不了要亂成一
團。但這個模式還是很有意思的,因為它說明了即使是一些極其簡單的假說也可以得出動物傾向于
聚攏的結論。“自私的獸群”這個模式本身并不容許存在合作性的相互作用,這里沒有任何利他行
為,有的只是每個個體為了私利而利用其他個體的情況。但在實際生活中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個體
似乎積極地為保護群體里的伙伴免遭捕食者的襲擊而做出努力。
說到這里,我不禁想起鳥類的警叫聲。這種警叫聲使其他個體聞聲而逃,確實起到了警告的作
用。乍看起來,這種行為似乎是利他性的,因為它的效果是把捕食者的注意力引到報警者身上。鳥
類的這種警叫聲似乎具有某種理想的物理特性:捕食者往往難以發現叫聲來自何方。在自然界里,
這種警叫聲的形成肯定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這意味著很多個體因為它們的警叫聲而丟掉性命。因
此,發出警叫聲似乎總是有危險的。自私基因的理論必須證明,發出警叫聲具有一種令人信服的優
點,足以抵消隨之而來的危險。
我的第一個想法是凱維理論。凱維的意思是“當心”。這個理論適用于采取偽裝策略的鳥類,這種
鳥在面臨危險時會一動不動地伏在矮樹叢里。假設有一群這樣的鳥在田野里覓食,這時一只老鷹從
遠處飛來。老鷹因為還沒有瞥見鳥群,所以沒有徑直飛過來,但以它銳利的目光可能會隨時發現鳥
群。如果鳥群中的一只小鳥首先發現了老鷹,而其他的鳥都還沒有發現,那么這只小鳥可以馬上躲
在草叢中,但這樣做對它并無好處,因為它的伙伴還在周圍活動,既醒目,又喧鬧。它們當中的任
何一只都可能會引起老鷹的注意,那時整個鳥群都要陷入危險的境地。從自私的動機出發,這只發
現老鷹的小鳥會立即對它的伙伴發出警叫聲,讓它們馬上安靜下來,以減少它們無意中把老鷹引到
它自己附近的可能。對這只小鳥而言,這是最好的策略。
我的另一個想法是“絕對不要脫離隊伍”理論。這個理論適用于某些鳥類,它們看見捕食者靠近時
會馬上飛走,也許飛到樹上。假設一群正在覓食的鳥中有一只鳥首先發現了捕食者,它可以自己飛
走,并不警告它的伙伴。但如果是這樣的話,它這種脫離隊伍的行為可能就是一種自殺性的策略。
第一個飛離地面的個體免不了暫時地擴大了自己的危險區。生活在鳥群這一集體中總會有一些重要
的有利條件,不論這些有利條件是什么,第一個飛出鳥群的小鳥至少要部分地喪失這些有利條件。
這只小鳥如果不擅離隊伍,或許可以若無其事地繼續進行活動。但這樣做的風險畢竟太大,因為無
遮無攔,它很容易遭受襲擊。在樹上到底安全得多。飛到樹上確實是上策,但務必要使伙伴們采取
一致的行動。只有這樣,它才不致成為一只脫離鳥群的孤單的小鳥,從而喪失集體為它提供的有利
條件。
(摘編自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
17.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受基因影響,許多動物選擇聚居在一起,但基因的自私性讓每個個體都出于私利行事,不能
給群體帶來有利的影響。
B.捕食者在追捕一群動物時大多會先攻擊最靠近自己的那一只,這樣做可以節省精力,所以靠
近邊緣的動物比較危險。
C.動物的聚攏傾向來自它們自私的動機,即每一個個體都試圖把自己擠到群體中間,以達到縮
小自身危險區的目的。
D.凱維理論適用于采取偽裝策略的鳥類,它們當中先發現老鷹的鳥不會先躲起來,而是發出警
叫聲以讓鳥群保持安靜。
1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在談到動物有群居習性時,列舉了天上、地上、水中等不同領域的動物,這說明動物群
居現象是普遍存在的。
B.作者運用一個抽象的“模式”來解釋動物具有自私的基因,有假設的成分,所以在闡述時用“可
能,,“往往’,等加以限制。
C.被捕食者發現捕食者后,為了不被捕捉,會想辦法遠離捕食者,會采用盡量縮小自己的危險
區或擠入群體中兩種策略。
D.鳥類發現捕食者后,有的采取偽裝策略,有的讓同伴和自己一起飛到樹上,雖然方式不同,
但本質上都是為了保護自己。
19.下列選項中,能說明動物可以從群居生活中得到更多好處的一項是()
A.在繁殖季節,黃翅飛蝗泥峰會尋找黃翅飛蝗,并在其身上產卵。
B.生活在南極洲上的帝企鵝會在惡劣天氣里緊緊地擠在一起。
C.母獅子在產崽之前會離開獅群,找一處遠離獅群的安全地方生產。
D.藤壺寄生在鯨魚身上,以獲取充足的食物和相對穩定的生活狀態。
20.根據材料內容,下列選項對這幅圖的解讀不正確的一項是()
A.捕食者1處于動物a的危險區內,捕食者2處于動物b的危險區外。
B.動物a被吃掉的可能性要大于動物b,因為動物a的危險區內有捕食者。
C.若捕食者位于兩只動物危險區的交界處,那它們都有可能最先受到攻擊。
D.動物a和動物b所在的群體受到追捕時,它們的危險區會一直保持著類似六邊形的樣子。
21.請結合材料內容,簡要概述材料的主要觀點及其帶給我們的啟示。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雖有良藥,茍不當于病,不逮下品;雖有賢才,茍不適于用,不逮庸流。梁麗可以沖城,而不
可以窒穴。釐牛不可以逮鼠;騏驥不可以守閭。千金之劍,以之析薪,則不如斧。三代之鼎,以之
墾田,則不如相。當其時,當其事,則凡材亦奏神奇之效。
故世不患無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適用也。
無兵不足深慮,無餉不足痛哭,獨舉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義恐后、忠憤耿耿者,不可亟
得;或僅得之,而又屈居卑下,往往抑郁不伸,以挫、以去、以死。而貪饕出縮者,果驥首而上
騰,而富貴、而名譽、而老健不死,此其可為浩嘆者也。天下無現成之人才,亦無生知之卓識,大
抵皆由勉強磨煉而出耳。《淮南子》曰:“功可強成,名可強立。”董子曰:“強勉學問,則聞見博;
強勉行道,則德日進。”《中庸》所謂“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即勉勵功夫也。今世人皆思見用于
世,而乏才用之具。誠能考信于載籍,問途于已經,苦思以求其通,躬行以試其效,勉之又勉,則
識可漸通,才亦漸立。才識足以濟世,何患世莫己知哉?
(選自曾國藩《挺經》,有刪改)
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士不知恥,為國之大恥。歷覽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進
之年,而恥已存者寡矣。臣節之盛,掃地久矣。非由他,由于無以作朝廷之氣故也。
何以作之氣?曰:以教之恥為先。賈誼諫漢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馬彼將犬馬自為也如
遇官徒彼將官徒自為也。”茲訓,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誠也。
農工之人、肩荷背負之子則無恥,則辱其身而已;富而無恥者,辱其家而已;士無恥,則名之
日辱國;卿大夫無恥,名之曰辱社稷。由庶人貴而為士,由士貴而為小官,為大官,則由始辱其身
家,以延及于辱社稷也。
作書、賦詩者,稍讀書,莫知大義,以為茍安其位一日,則一日榮。疾病歸田里,又以科名長
其子孫,志愿畢矣。且愿其子孫世世以退縮為老成,國事我家何知焉?嗟乎哉!如是而封疆萬萬之
一有緩急,則紛紛鳩燕逝而已,伏棟下求俱壓焉者鮮矣。
(選自《龔自珍全集》,有刪改)
22.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逮下品逮:及,達到B.以之析薪析:劈開
C.才識足以濟世濟:拯救D.皆圣哲之危言危:危險
2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勉之又勉,則識可漸通②今者項莊拔劍舞
B.①而恥已存者寡矣②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C.①以教之恥為先②以亂易整,不武。
D.①富而無恥者,辱其家而已②吾其還也
24.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A.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馬/彼將犬馬自為/也如遇官/徒彼將官/徒自為也
B.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馬/彼將犬馬自為也/如遇官/徒彼將官/徒自為也
C.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馬/彼將犬馬自為/也如遇官徒/彼將官徒自為也
D.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馬/彼將犬馬自為也/如遇官徒/彼將官徒自為也
25.下列六句分編為四組,全都表現“士不知恥”的一組是()
①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
②如遇官徒,彼將官徒自為也
③何以作之氣?曰:以教之恥為先
④作書、賦詩者,稍讀書,莫知大義,以為茍安其位一日,則一日榮
⑤且愿其子孫世世以退縮為老成,國事我家何知焉
⑥封疆萬萬之一有緩急,則紛紛鳩燕逝而己
A.①④⑥B.④⑤⑥C.②③⑤D.①②③
26.下列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曾國藩認為,世界上不是沒有人才,而是要知人善任,將人才用到最合適的位置,發揮他的
長處。
B.龔自珍開篇指出,一個國家最大的恥辱就是士人不懂得廉恥,而在當時,這樣的人很多。
C.龔自珍指出,國家一旦有事,不要指望那些追求車馬、賣弄花言巧語卻又身居要職的官員們
挺身而出。
D.曾國藩引用《淮南子》,意在強調功業、名聲都可通過強權手段去獲得。
2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故世不患無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適用也。
②求一攘利不先、赴義恐后、忠憤耿耿者,不可亟得。
③非由他,由于無以作朝廷之氣故也。
28.兩則選文中,曾國藩針對如何成才,龔自珍側重成為怎樣的人才,分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請
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概括。
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材料一: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
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
若樗播數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
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
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節選自姚鼐《登泰山記》
材料二:
遼東朱孝純子潁知泰安府之二年,墻內既治無事,作樓于居室之東,日晴雪之樓。
又一年,余自京師來游泰山,偕子潁登其上。思昔子潁西在巴蜀,以軍興使云南永昌,后又逾
美諾之巖,入小金川之阻,冰雪所西,師旅所屯,往來常數千里。今年賊起泰安鄰郡子潁最先造大
府幕為出方略親戰臨清城下。巨炮越頭上,手射斃賊首一人,率士入城,遂定余孽,余誠偉其氣。
然方其出入險難之地,履鋒鎘之所交,忠謀勇氣,誼不顧己,固不知復有燕游之樂。及事定時夷,
口不言功伐,蕭條登眺,澹若無為。此所挾持,蓋過人益遠矣。
余弩怯無狀,又方以疾退,浮覽山川景物,以消其沉憂。與子潁仰瞻巨岳,指古明堂之墟,秦
漢以來登封之故跡,東望汶源西流,放乎河濟之間,蒼莽之野,南對徂彳來,新甫,思有隱君子處其
中者之或來出。慨然者久之,又相視而笑。
余之來也,大風雪數日,崖谷皆滿。霽日照臨,光暉騰映,是樓之名,若獨為余今日道也。然
則樓之記,非余而孰宜為?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作樓始成。三十九年十二月,桐城姚鼐記。
(姚鼐《晴雪樓記》,有刪改)
29.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亭東自足下皆云漫其遠古刻盡漫失
B.皆不及往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固不知復有燕游之樂固一世之雄也
D.此所挾持挾飛仙以遨游
3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
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今年賊起泰安A鄰郡B子潁C最先造D大府幕E為出方略F親戰G臨清城下。
3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知府朱孝純子穎,子穎是朱孝純的字,此處是“官職加姓名加字”的稱謂方式。
B.戊申晦,是采用天干地支紀日法;“是月丁未”“壬戌之秋”采用同樣的紀日法。
C.登封,即登山封禪,此處指泰、漢以來的帝王登上泰山舉行祭祀天地的典禮。
D.乾隆,清高宗的年號,“元嘉草草”中“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
3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篇文章都是姚鼐于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到泰安游玩時,與友人朱孝純同登泰山、晴雪樓后
所記;兩文所記風雪應為同一場風雪。
B.在姚鼐心中,朱孝純遠超常人,他在戰時忠心多謀,勇武豪氣,堅守道義不顧安危;在諸事
安定之后,卻不言自身功績,安然自若。
C.姚鼐自稱“弩怯無狀”,又因疾病辭官,心中深深憂慮。但與友人仰瞻大山,追尋舊跡、放眼
遠眺后,自己終于憂慮全無,豁達自適。
D.姚鼐與友人游玩時經歷數日風雪后恰逢雪霽初晴,他認為“晴雪樓”之名正巧訴說呈現了眼中
之景,自己非常適合為晴雪樓寫篇記。
3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及課文中的重要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手射斃賊首一人,率士入城,遂定余孽,余誠偉其氣。
②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
③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師說》)
34.兩則材料的寫作側重點有何不同?請簡要說明。
三'共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文學類閱讀-單文本
井岡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
帕男
《菜根譚》里說:“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無所畏懼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
一時,畏史官于后世。”淺顯地說敬就是敬重,畏就是恐懼和害怕。有誰敢說來井岡山是為了旅游
的,至少我不敢。
在我的意念里,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到井岡山一游。此次學習,可謂是“命”,我當然不信命,可冥
冥之中卻在暗示自己。
但,,井岡山,,三個字一直縈繞在了我的心里,30年揮之不去。
首先讀的是袁鷹的《井岡山的翠竹》,開篇第一句至今仍記得:“井岡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
難忘的是毛竹。”接著又有這樣的一段描寫:“從遠處看,郁郁蒼蒼,重重疊疊,望不到頭。到近處
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當年山頭的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不
久,卻也亭亭玉立,別有一番神采。”
家鄉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岡山的并無二致,對竹子的交情可謂深遠,甚至可以說惺惺相惜,
和生活的旅伴一樣。
但井岡山的竹子不再是竹子,是鐵骨錚錚的偉大戰士,是屹立不倒的一種精神。
亦如袁鷹所寫:“井岡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到井岡山,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子。
漫山遍野且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盡頭。
其形高挺,接天摩日,葉葉交疊,尾尾相銜,連陽光都難潑進來一點,小澗清流,霧氣氤氯,
這氣場,突然令我肅然起敬。在竹林中穿行,我居然未敢觸碰一棵竹子,腦海里老裝著袁鷹的那段
文字:“用它搭過帳篷;用它做過梭鏢;用它當罐盛過水,當碗蒸過飯;用它做過扁擔和吹火筒;在
黃洋界和八面山上,還用它擺過三十里竹釘陣,使多少白匪魂飛魄散,鬼哭狼嚎。
我不忍更不敢觸碰他們,不忍的是怕這些竹子就是當年紅軍戰士的化身,就該讓他們靜靜地站
在那里,不染塵埃;不敢是怕驚擾了他們早已安靜的靈魂。
竹子是“節”與“潔”的象征。
誰不知道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綠,而且“未出土時先有節,及凌云處尚
虛心”,這種君子之風,不正是我們景仰的。故而鄭板橋大為贊賞:“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
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此刻,我還想起了宋人蘇軾的詩:“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
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可見竹子的高潔備受文人青睞。
在參觀完小井紅軍醫院,我們來到了離醫院不遠的烈士墓憑吊。就在繞紀念碑行告別禮時,我
看到路旁的樹林里有一塊伏臥在地的小石碑,上刻有“魂歸井岡--老紅軍戰士曾志”以及生卒年,
不了解曾志的人定以為這與小井烈士墓相鄰,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樹葬墓是鄉下過世的某位老人。
實際上她也真的把自己當成井岡山普普通通的老戰士,這與鄉下普通的老人何異?可曾志畢竟
是大名鼎鼎名副其實的中國革命老人。
據說有“瀟湘美女”之稱的曾志,1911年4月4日生于湖南省宜章縣一個清貧的知識分子家庭。
1923年考入衡陽省立第三女子師范學校,1926年8月考入湖南衡陽農民運動講習所,同年10月加
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4月上井岡山,任紅四軍后方總醫院黨總支書記,紅四軍組織科干事,紅四
軍前委工農運動委員會民運股股長、婦女組組長。她參加過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建國后,任
廣州市委書記、中組部副部長等職。
曾志是從槍林彈雨、炮火硝煙、敵特追捕、白色恐怖中走過來的人,不可不謂是九死一生,她
的意志卻堅如磐石。
在培訓班互動課時,我又聽了曾志在井岡山的孫子石金龍講他奶奶曾志和全家人的事情,更讓
我高山仰止。原來我所不知道的,在1928年年底,曾志產下了一名男嬰,但迫于戰爭形勢,她不得
不將剛出生不久的孩子托給了當時留守井岡山王佐部隊一個叫石禮保的副連長代為撫養,這名男嬰
也就是石金龍的父親石來發。丟下孩子,曾志就隨著部隊,告別了井岡山。
新中國成立后,曾志多次托人到井岡山尋找孩子。直到1952年,身居廣州市委書記的曾志才終
于得以母子相見。別以為兒子找到當市委書記的母親,就再也不用當農民了。可是曾志把石來發留
在身邊住了一段時間后,就讓他重新回到井岡山當農民,直到老死井岡山。
我在房間里,面對毛主席“重上井岡山”的匾牌,嘗試朗讀袁鷹《井岡山的翠竹》中的一小段:
“毛竹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不向殘暴低頭,不向敵人彎腰;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
竹鞭,還有深埋地下的竹根。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顯露著無限生機的,依然是那一望無際
的翠竹。”頓時,我的心里豁然明亮,此次來井岡山,不是宿命,而是必須。
記得哲學家薩特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個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
星辰,一個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
來井岡山,除了敬畏你還敢生什么奢想?
(文章有刪改)
35.下列對作品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家鄉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岡山的并無二致”,這表明作者認同了井岡山的竹子,但這兩地
的竹子給作者的感受并不一樣。
B.文中引用鄭板橋和蘇軾的詩文名句,突顯了竹子的“節”與“潔”,彰顯了井岡山紅軍戰士為革命
奉獻犧牲的高潔品德。
C.“就讓他(石來發)重新回到井岡山當農民,直到老死井岡山。”這表現曾志雖位高權重卻大
公無私。
D.”此次學習,可謂是,命,”與下文“不是宿命,而是必須”的表述,前后矛盾,表現作者對井岡山
既敬且畏的糾結心理。
36.下列對作品藝術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引述《菜根譚》中的句子,既引出“敬畏”一詞,起到點題的作用,又明確了“敬畏”的
含意,為下文做鋪墊。
B.文章寫井岡山的竹子,既摹其形,又現其神,從兩個方面表現井岡山的竹子帶給作者的心靈
震撼。
C.“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樹葬墓是鄉下過世的某位老人”,此句用擬人的手法,寫革命老人曾志魂
歸故里。
D.文章以“我的行蹤”為線索,具體敘述了“我”在井岡山學習的經歷,抒寫了“我”對井岡山獨到的
感受,形散而神不散。
37.文章由井岡山的竹子轉向對“曾志”的描述,這樣寫有何用意?簡述。
38.“井岡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作者以此為題有何意蘊?
四、共14分)
39.,謠諉謂余以善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漢自中平黃巾之亂,天下震擾,士大夫莫不擇所從,以為全身遠害之計,然非豪杰不能也。荀
豉少時,以潁川四戰之地,勸父老亟避之,鄉人多懷土不能去。或獨率宗族往冀州,袁紹待以上賓
之禮。或度紹終不能定大業,去而從曹操。其鄉人留者,多為賊所殺。
袁紹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獨往荊州,劉表以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從本初①,避爭地
也。昏世之主,不可黑賣近,久而不去,讒慝將興。”遂南之武陵,其留者多為表所害。
曹操牧兗州,陳留太守張邈與之親友,郡士高柔獨以為邈必乘間為變,率鄉人欲避之。眾皆以
曹、張相親,不然其言。柔舉家適河北,邈果叛操。
郭嘉初見袁紹,謂其謀臣辛評等曰:“智者審于量主。袁公多端寡要,好謀無決,難與共濟大
難,吾將更舉以求主,子事去乎?”評等曰:“袁氏今最強,去將何之?”嘉不復言,遂去依曹操。操
召見,與論天下事。出曰:“真吾主也。”
杜襲、趙儼、繁欽避亂荊州,欽數見奇于表,襲日:“所以俱來者,欲全身以待時耳,子若見能
不已,非吾徒也。”及天子都許,儼曰:“曹鎮東必能濟華夏,吾知歸矣。”遂詣操。
河間刑顓在無終,聞操定冀州,謂田疇曰:“聞曹公法令嚴,民厭亂矣,亂極則平。請以身先。”
遂裝還鄉里。疇曰:“顓,天民之先覺者也。”
孫策定丹陽,呂范請暫領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眾,豈宜復屈小職!"范日:“今舍本土而托
將軍者,欲濟世務也。譬猶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敗,此亦范計,非但將軍也。”策從之。
周瑜聞策聲問②,便推結分好,及策卒權立,瑜謂權可與共成大業,遂專心、服事焉。諸葛亮在襄陽劉
表不能起一見劉備事之不疑。
此諸人識見如是,安得困于亂世哉!
(選自《容齋隨筆》,有改動)
【注】①本初:袁紹,字本初。②聲問:名聲,名望;"問''同''聞
4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
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諸葛亮在A襄陽B劉表C不能D起E一見F劉備G事之H不疑
4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盍,文中是“何不”之意,與《齊桓晉文之事》中“則盍反其本矣”中的“盍”意思相同。
B.見,文中是“看見”之意,與《勸學》中“不如登高之博見也”中的“見”意思相同。
C.徒,文中是“同類人”之意,與《孔雀東南飛》中“徒留無所施”的“徒”意思不同。
D.委心,文中是“傾己全心”之意,與《歸去來兮辭》中"曷不委心任去留”的“委心”意思不同。
4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朝中平年間黃巾之亂后,天下動蕩不寧,士大夫都在選擇自己將要跟隨的對象,以此保全
自己。
B.郭嘉有遠見,他初見袁紹,就覺得袁紹是一個喜好謀劃卻不善決斷的人,于是勸說辛評離開
袁紹。
C.刑顓在無終的時候,評價曹操法令嚴明,想要去投靠他;在田疇看來,刑顓是個先知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應試技巧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影響機制的深入研究試題及答案
- 廣西桂林陽朔中學2020屆高考仿真卷數學試卷含解析《含高考15套》
- 項目策略執行的試題及答案
- 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信貸風險識別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專業人士應試求勝心態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注冊會計師備考期間重點知識和重難點突破方法試題及答案
- 勞動課題申報書
-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本年度(2025)小學一年級數學部編版摸底考試(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科研課題申報書
- 公差疊加計算表
- 血栓彈力圖在ICU應用
- MT 491-1995煤礦防爆蓄電池電機車通用技術條件
- GB 38900-2020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
- 五年級科學上冊21《精確時間的步伐》優秀課件1大象版
- 小兒外科常見疾病課件
- 項目功能需求調研表通用模板
- DB13T 1563-2012 淡水池塘標準化改造技術規范
- 語料庫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課件
- 最新國際貿易術語培訓
- 2021年高考真題--化學(江蘇卷)(附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