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之經典好題單元練(十五)——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閱卷人一、選擇題得分1.(2023八上·陽西期末)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進行了如下改革:革除了“大人”“老爺”等稱謂,廢止跪拜禮,規定民間普通人互稱“先生”或“君”,這體現了中華民國()A.鼓勵個性解放 B.提倡女子教育C.提倡平等觀念 D.保護人民財產【答案】C【知識點】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2.(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單元達標卷)五四運動至國民大革命前,“不買洋貨,不讀日本報紙,不登日本廣告”為國人所認可,《新聞報》宣揚“提倡國貨,責在吾儕”;南洋兄弟煙草公司還推出了“大長城”與“大愛國”兩款新式香煙。這些現象()A.使工業布局更加合理 B.有助于民族工業發展C.催生了實業救國思潮 D.加速了全面抗戰的爆發【答案】B【知識點】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不買洋貨,不讀日本報紙,不登日本廣告”“提倡國貨,責在吾儕”“‘大長城’與‘大愛國’兩款新式香煙”可知反映的是提倡國貨運動,有助于民族工業發展,B項正確;
近代中國民族工業布局不合理,因此這里“更加合理”說法錯誤,排除A項;
19世紀末已經產生實業救國的思潮,與題干“五四運動至國民大革命前”不符,排除C項;
全面抗戰爆發始于1937年的七七事變,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考查學生分析材料信息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3.(2024八上·越秀期末)觀察下列兩幅圖片,這反映了中國近代社會()A.新式交通工具較為普遍 B.仍處于封建社會時期C.生活面貌的變化不平衡 D.已實現了經濟近代化【答案】C【知識點】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根據圖片,結合所學可知,民國時期的上海已經變成了大都市,但農村依然很落后,這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是不平衡的,大中城市的變化大于廣大鄉鎮的變化,C正確;兩個圖片的對比,沒有體現新式交通工具的普遍推廣,A錯誤;
中華民國的建立,推翻了君主專制,上海的變化也表明,“仍處于封建社會時期”這一表述不準確,B錯誤;
農村老照片反映出當時的中國遠遠沒有實現經濟近代化,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點是近代中國社會變遷。解題方法:分析兩幅圖片信息再結合近代社會變遷比對選項即可得出答案。4.(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單元質量監測(B))1913年中國紡紗業共有紗錠65萬枚,到1919年增為118萬枚。在1896至1912年的17年間,民族資本開設面粉廠47家,1913至1921年的9年間設立105家。為這一時期民族工業迅速發展提供良機的是()A.洋務運動蓬勃開展 B.政局穩定國家統一C.南京國民政府鼓勵 D.歐洲列強忙于一戰【答案】D【知識點】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民族工業獲得了迅速發展的良機,出現了“短暫的春天”。為這一時期民族工業迅速發展提供良機的是歐洲列強忙于一戰。D符合題意;
洋務運動發生在19世紀60-90年代,排除A;
為這一時期民族工業迅速發展提供良機的是歐洲列強忙于一戰,不是政局穩定國家統一,排除B;
1927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5.(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單元達標卷)20世紀20年代,西式交際舞作為一種流行的新式娛樂,受到越來越多都市女性的喜愛,特別是一些上流社會的年輕女眷時常會組織一些交際舞會,或者到舞廳跳舞。這反映了近代中國()A.男尊女卑思想已不存在 B.國人普遍接受西式生活C.社會盲目崇拜西方文明 D.婦女社會地位逐步提高【答案】D【知識點】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20世紀20年代的時間點與越來越多的女性參與西式交際舞這一史實可知,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國人在社會生活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多的婦女走向社會,社會地位有所提高,D項正確;
男尊女卑思想已不存在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
國人普遍接受西式生活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
C項違背事實,材料反映的是人們開始接受西式的社會習俗,并不是盲目崇拜,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近代生活的變遷和社會習俗的變化的知識。考查了學生材料分析的能力。6.(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單元達標卷)1896年梁啟超等奏呈《請推廣學校折》;1898年清政府創辦京師大學堂;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以上舉措()A.促進了新聞事業的發展 B.增強了維新派的實力C.推動了近代教育的發展 D.改變了社會生活習俗【答案】C【知識點】中國近代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1896年梁啟超等奏呈《請推廣學校折》;1898年清政府創辦京師大學堂;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及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晚清時期推動教育近代化的措施,推動了近代教育的發展。故C符合題意,C項正確;
題干中的措施推動了近代教育的發展,與新聞事業的發展無關,排除A項;
題干中的措施推動了近代教育的發展,與增強維新派實力無關,排除B項;
題干中的措施推動了近代教育的發展,與改變社會生活習俗無關,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中的措施推動了近代教育的發展。7.(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單元達標卷)歌曲《黃河大合唱》由冼星海作曲,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首演,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國抗日戰爭時起到鼓舞作用。這一作品主要體現了中國人民()A.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 B.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C.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 D.勤勞勇敢的奮斗精神【答案】A【知識點】中國近代文學藝術成就【解析】【分析】根據材料《黃河大合唱》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黃河大合唱》歌曲明確體現了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勇敢、頑強和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以及為保衛國家、抵抗侵略而進行的斗爭,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是科學家精神具有的豐富內涵,排除B項;
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是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的時代精神,排除C項;
勤勞勇敢的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體現,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謳歌光明、鞭撻黑暗的文學藝術家,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8.20世紀30~40年代初期,著名畫作《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在全國傳播;優秀歌曲《畢業歌》《黃河大合唱》等在全國傳唱:“國人愛國,請用國貨”“挽回利權,振我中華”等成為商業廣告炙手可熱的用語。這些()A.反映商業和文藝空前發展和繁榮B.表明實業救國開始成為主流C.說明廣告策劃和營銷有新的創意D.凸顯了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答案】D【知識點】中國近代文學藝術成就【解析】【分析】根據題干“20世紀30~40年代初期,《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畢業歌》《黃河大合唱》”“國人愛國,請用國貨”“挽回利權,振我中華”,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20世紀30~40年代初期,日本侵略不斷深入,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最主要矛盾,故選D項。
根據題干可知,材料主要體現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時代強音,沒有反映商業和文藝空前發展和繁榮,排除A項。
根據所學可知,19世紀末,實業救國思潮興起,不符合題干時間,排除B項。
根據題干可知,材料主要體現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時代強音,沒有說明廣告策劃和營銷有新的創意,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發展。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抗日救亡運動的相關歷史知識。9.(2022八上·佛山月考)鴉片戰爭后,中國教育進入大變革時代。中國教育近代化開始起步的標志是()A.興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B.諭令停止科舉考試,科舉制至此壽終正寢C.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D.通令興辦學堂,頒布學堂章程,統一學制【答案】A【知識點】中國近代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中,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興起。為了洋務的需要,洋務派還興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設立翻譯館,翻譯外國科技書籍;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等。這標志著中國教育近代化開始起步。故A符合題意;
諭令停止科舉考試,科舉制至此壽終正寢是1905年,排除B項;
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是1898年戊戌變法的內容,排除C項;
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舉考試,存在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至此壽終正寢。清政府還通令興辦學堂,頒布各級學堂章程,統一全國學制。中國近代新式教育逐漸發展起來。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力,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近代教育的認識。10.(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單元達標卷)“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出自1935年影片《風云兒女》的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后被定為國歌。歌曲反映的時代主題與下列口號一致的是()A.“打倒列強,除軍閥” B.“打土豪,分田地”C.“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D.“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答案】C【知識點】中國近代文學藝術成就【解析】【分析】根據材料“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出自1935年影片《風云兒女》的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后被定為國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歌曲反映的時代主題是: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號召人民團結一心抗日戰爭。《義勇軍進行曲》的詞作者和曲作者分別是田漢和聶耳。抗日戰爭中體現了中國的抗戰精神,那就是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C項符合題意,C項正確;
“打倒列強,除軍閥”是北伐戰爭時期歌曲,排除A項;
“打土豪,分田地”是土地革命時期的歌曲,排除B項;
“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體現的則是人民解放戰爭的時代特征,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謳歌光明、鞭撻黑暗的文學、藝術家的相關史實。11.(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單元質量監測(A))20世紀初創作的《自由結婚紀念歌》歌詞中寫道:“世事新,男女平等;文明國,自由結婚樂。”這體現了近代社會()A.新舊并呈,多元發展 B.崇洋逐新,舍棄傳統C.生產生活,方式變化 D.思想解放,習俗變遷【答案】D【知識點】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根據題干“20世紀初創作的《自由結婚紀念歌》歌詞中寫道:‘世事新,男女平等;文明國,自由結婚樂’”結合所學可知,歌詞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國傳統習俗與生活方式發生變化,某些西方人性思想觀念開始被人們接受。D符合題意;
新舊并呈,多元發展與題意無關,排除A;
崇洋逐新,舍棄傳統題干中未體現,排除B;
生產生活,方式變化題干中未涉及,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遷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遷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2.(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單元質量監測(A))竹枝詞有“以詩補史”的特別功效。《上海洋場竹枝詞》有詩云:“近來女伴多天足,絕少弓鞋一捻紅;衣裳時鬟影時樣,短鬢籠紗窄袖裝。”上述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發展實業救國的熱潮興起 B.民國政府頒布移風易俗的法令C.輿論迫使清政府革除陋習 D.民眾的審美觀念已經全盤西化【答案】B【知識點】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根據題干“近來女伴多天足,絕少弓鞋一捻紅;衣裳時鬟影時樣,短鬢籠紗窄袖裝”并結合所學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頒布了剪辨、易服和勸禁纏足等革除社會陋俗的法令,強令男子剪掉辮子,勸禁女子纏足等。B符合題意;
題干材料反映的是社會現象,與實業救國無關,排除A;
題干現象出現于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已經滅亡,排除C;
題干材料不能說明民眾的審美觀念已經全盤西化,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遷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遷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3.(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單元質量監測(A))1915年,民族資本家榮宗敬在上海開建申新紗廠。在開工后的三年里,紗廠的棉紗產量從3584件增加到9811件,棉布產量從2.9萬匹增加到12.8萬匹,贏利從2.06萬元增加到22.2萬元,3年增長10余倍。這一時期,申新紗廠得到迅速發展的原因有()①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②一戰期間,西方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③五四運動時期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等愛國斗爭的推動④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為其創造了有利條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A【知識點】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各種實業團體紛紛涌現,人們競相投資設廠,海外華僑也歸國創業,掀起了發展實業的熱潮。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民族工業獲得了迅速發展的良機,出現了“短暫的春天”。①②正確,A符合題意;
五四運動發生在1919年,抗日戰爭開始于1931年,③④錯誤,排除BC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4.(2024八上·印江期末)下列思維導圖中空白處應填入的主題是()A.中國近代軍事發展 B.中國近代政治制度C.中國近代民族工業 D.中國近代科技發展【答案】C【知識點】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解析】【分析】根據材料“比較落后、行業發展不平衡、地區不平衡”“出現萌芽、短暫春天、凋謝萎縮”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主要講述的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C正確;
中國近代軍事發展出現停滯,這與材料“行業發展不平衡”不符合,A錯誤;
材料主旨講述的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沒有材料印證“中國近代政治制度發展不平衡”,B錯誤;
“中國近代科技發展”與“短暫春天、凋謝萎縮”不符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不利于中國科技的發展,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點是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解題方法:結合所學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進行對比即可得出答案。15.(2024八上·太湖期末)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在夾縫中頑強掙扎。其獲得發展良機、出現“短暫的春天”是在()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答案】B【知識點】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16.(2024八上·香洲期末)下圖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情況的示意圖。由此可知,我國近代民族工業()A.發展進程曲折 B.資金投入不足C.地區分布不平衡 D.部門比例不協調【答案】D【知識點】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圖示,1869年和1913年重工業占比分別為8%和13%,輕工業占比分別為92%和%87,說明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是輕重工業比例嚴重失衡,D項正確;
題干中沒有體現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過程,所以不能體現發展進程曲折,排除A項;
題干中沒有給出投入資金的數據,所以不能體現資金投入不中,排除B項;
題干中沒有給出某地區發展的數據,所以不能體現地區分布不平衡,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近代民族工業的認識。17.(2020八上·黃島期末)下表是20世紀初中國近代教育發展狀況。對表中中國近代教育迅猛發展合理的解釋是()時間(年)新式學堂總數(所)學生總數(人)1902357871006740190659117逾160萬1912822722933870A.鴉片戰爭的失敗刺激了民眾覺醒B.廢除科舉制有利于近代教育發展C.戊戌變法成功實現近代教育轉型D.民主與科學思想在中國廣泛傳播【答案】B【知識點】中國近代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根據表格可知,從1902年到1912年,我國新式學堂總數和學生總數均呈現增長趨勢,尤其是1906年到1912年,呈現出大幅度增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05月2月,張之洞奏請停止科舉制,普遍興辦學校。清政府迫于形勢,建立起三個學程的新式教育體制,并于1905年宣布廢除科舉制度。科舉制的廢除,新式教育的出現,有利于教育的發展和進步,有利于社會的發展,是教育界乃至社會歷史的一次飛躍。因此,題干表中中國近代教育迅猛發展合理的解釋是廢除科舉制有利于近代教育發展,故選B項;
題干沒有涉及鴉片戰爭的失敗刺激了民眾覺醒、戊戌變法成功實現近代教育轉型和民主與科學思想在中國廣泛傳播,排除AC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近代教育發展的有關知識。試題較為簡單,緊扣題干中的“時間”,結合所學運用排除法很易得出正確答案。18.(2020八上·義安期末)從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到張謇的“實業救國”;從詹天佑的“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閣的“國家多難,軍人當馬革裹尸,以死報國”這是仁人志士發出的時代最強音。這個時代的特征是()A.國家統一,民族團結 B.國家分裂,民族融合C.百年屈辱,民族抗爭 D.曲折前進,民族復興【答案】C【知識點】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林則徐禁煙運動;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張謇興辦實業【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生的分析能力,林則徐代表的是鴉片戰爭,修麟閣代表的是抗日戰爭,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歷時一百多年,既是百年屈辱史,又是民族抗爭史。題文反映的是民族的抗爭,故選C。19.(2015八上·麥積期末)1898年,作為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清政府在北京設立了一所新式學堂“廣育人才,講求實務”。這所新式學堂是()A.萬木草堂 B.京師大學堂 C.清華大學 D.復旦大學【答案】B【知識點】中國近代文學藝術成就【解析】【分析】1898年6月,清光緒帝下《明定國是詔》,正式宣布變法,詔書中強調:“京師大學堂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于是由梁啟超起草了一份《京師大學堂章程》,規定大學堂的辦學方針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西并用,觀其會道。”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在1898年到1912年間所使用的名稱。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的最高教育行政機關。京師大學堂具有重要的意義,并受到舉國關注,但由于清廷的腐敗,政府并沒有對大學堂給予充分的投入。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它既是全國最高學府,又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所以答案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京師大學堂的相關知識。20.(2021八上·高州期末)20世紀初,清政府統一全國學制,“仍以忠君和尊孔為先……大幅度增加西方教育中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內容”。當時中國教育()A.開始出現新式學校 B.呈現出新舊并存特點C.掀起尊孔復古思潮 D.舉起民主、科學旗幟【答案】B【知識點】中國近代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解析】【分析】A.開始出現新式學校,不符合題意;
B.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20世紀初,中國的教育,以忠君和尊孔為先,又大幅增加西方教育內容,這說明當時的中國教育呈現出新舊并存特點,故選項B符合題意;
C.掀起尊孔復古思潮,不符合題意;
D.舉起民主、科學旗幟,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緊貼題干信息進行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閱卷人二、材料分析題得分21.(2023八上·徐聞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1919年中國注冊工廠數量——《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材料二:1920年,中國工農業和交通運輸業的總產值中,新式產業只占7.84%,而傳統產業占92.16%。其中新式工業(包括礦冶)的總產值為9.89億元,人均只有2.22元;新式交通運輸業總產值約為6.1億元,人均只有1.37元。——許滌新、吳承明主編《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材料三:1929年之后,中國進口激增,而出口卻大大減少……1936年,外國資本控制了中國生鐵產量的95%,鋼產量的83%,機器采煤量的60%,發電量的55%。在紡織工業中,外國資本占有紗錠數的46%和織布機數的56%。——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綱要》(1)根據材料一,歸納1919年中國注冊工廠的分布特點。(2)根據材料二,歸納中國近代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歷史原因有哪些?(3)材料三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中國工業發展面臨怎樣的嚴峻局勢?(4)綜合以上三則材料,談談你對中國近代工業的認識。【答案】(1)特點: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內地省份注冊工廠少。(2)問題:新式產業占比少,人均產值低。原因:小農經濟解體緩慢;缺乏工業基礎和核心技術;帝國主義的政治經濟侵略;人們思想觀念沒有充分解放。(3)外國商品和資本大量涌入,控制中國經濟命脈,民族工業遭受嚴重打擊。(4)中國近代工業體系不健全,布局不合理;缺乏技術積累和資金支持,缺乏穩定的社會環境;深受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壓制,發展艱難曲折。(言之有理即可)【知識點】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根據材料一“1919年中國注冊工廠數量”可知,1919年中國注冊工廠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內地省份注冊工廠少。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當年所開辦的中國工廠面臨的機遇有:民族資本主義處于發展的上升趨勢,國內市場有所擴大;地方政府鼓勵興辦實業;群眾愛國運動有利國貨銷售。當年所開辦的中國工廠面臨的挑戰有: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北洋軍閥割據混戰,政局不穩定。
(2)本題考查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問題。根據材料二“1920年,中國工農業和交通運輸業的總產值中,新式產業只占7.84%,而傳統產業占92.16%。其中新式工業(包括礦冶)的總產值為9.89億元,人均只有2.22元;新式交通運輸業總產值約為6.1億元,人均只有1.37元。”可知,中國近代新式產業占比少,人均產值低。據所學知識可知,小農經濟解體緩慢、缺乏工業基礎和核心技術、帝國主義的政治經濟侵略、人們思想觀念沒有充分解放是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歷史原因。
(3)本題考查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根據材料三“1929年之后,中國進口激增,而出口卻大大減少……1936年,外國資本控制了中國生鐵產量的95%,鋼產量的83%,機器采煤量的60,發電量的55%。在紡織工業中,外國資本占有紗錠數的46%和織布機數的56%。”可知,材料三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中國工業發展面臨外國商品和資本大量涌入,控制中國經濟命脈,民族工業遭受嚴重打擊的嚴峻局勢。
(4)本題考查對中國近代工業化的認識。本題是開放型題目,考查的是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如:綜合以上三則材料可知,中國近代工業體系不健全,布局不合理;缺乏技術積累和資金支持,缺乏穩定的社會環境;深受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壓制,發展艱難曲折。
故答案為:
(1)特點: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內地省份注冊工廠少。
(2)問題:新式產業占比少,人均產值低。原因:小農經濟解體緩慢;缺乏工業基礎和核心技術;帝國主義的政治經濟侵略;人們思想觀念沒有充分解放。
(3)外國商品和資本大量涌入,控制中國經濟命脈,民族工業遭受嚴重打擊。
(4)中國近代工業體系不健全,布局不合理;缺乏技術積累和資金支持,缺乏穩定的社會環境;深受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壓制,發展艱難曲折。(言之有理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的相關信息。難度較大,熟練掌握基礎知識,能夠將材料和所學知識相結合,分析、歸納材料信息,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方可作答。22.(2023八上·雙流期末)中國報刊業起源于近代,對社會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新華日報》創刊后是輿論宣傳的重要陣地。木刻版畫創刊題詞張諤作劉春安刻《為鞏固團結而努力》1939年堅持長期抗戰,爭取最后勝利。——周恩來發動全民的力量,從鐵血之中建立新的中國。——郭沫若(時任國民政府三廳廳長)鼓動全面抗戰,爭取最后勝利。——孫蔚如(抗日名將)材料二1938年10月,周恩來在武漢淪陷前夕來到報社,口授25日社論,題為《告別武漢父老》,鄭重宣告:“我們只是暫時離開武漢,我們一定要回來的,武漢終究要回到中國人民的手中。”——據楊琳《周恩來與〈新華日報〉》材料三中國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沒有享受過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敵人的侵略,一面不斷內戰……我們對于戰后和平的期望,就像饑餓的人等飯吃那樣的急迫……我們反對內戰,不管用什么法律來解釋,我們還是要反對,如果內戰,全中國人民都要遭受無窮的損害……——1945年8月《新華日報》讀者來信材料四《新華日報》是中共在國民黨統治區唯一公開發行的機關報,在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高度評價《新華日報》在打退國民黨第二次反共高潮中的表現,稱贊其“同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后作戰一樣,抵得上黨的一個方面軍。”——據蔡斐、湯程桑《論抗戰時期新華日報館圖書出版工作的歷史意義》(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一時期全民族的共同訴求是什么。列舉兩例不同群體為這一使命所作的努力。(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武漢會戰后,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音樂理論基礎知識
- 2025年專升本藝術概論模擬試卷:藝術科技融合的未來展望試題
- 2025年小學英語畢業考試模擬卷:語音語調訓練互動學習反饋
- 2025年醫保知識測試題庫:異地就醫結算政策與案例分析試題
- 2025年婚姻家庭咨詢師職業技能鑒定婚姻家庭關系試題卷
- 2025年一建機電工程法規題庫:機電工程管理與實務考試備考資料大全
- 2025年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教育活動設計題教育創新思維與答案解析試卷
- 2025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康復護理學專項護理專業英語專項專項專項專項輔導試卷
- 槽罐運輸合同范本
- 共享房屋合同范本
- 《森馬服飾公司營運能力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數據圖表論文】》11000字
- 外墻真石漆采購合同
- 2025年扎賚諾爾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兒童科普教育:2025年《肥皂泡》
- 員工黃賭毒法制培訓
- 2025年廣西現代物流集團限公司校園招聘60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度跨境電商平臺公司合伙人股權分配與運營管理協議3篇
- 《線束制造工藝》課件
- 門診醫保管理制度培訓
- 酒店物業租賃合同樣本3篇
- 我國網絡安全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