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精神 建國75周年黨課團課課件_第1頁
絲路精神 建國75周年黨課團課課件_第2頁
絲路精神 建國75周年黨課團課課件_第3頁
絲路精神 建國75周年黨課團課課件_第4頁
絲路精神 建國75周年黨課團課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絲路精神主講:XXX目錄1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淀2絲路精神深刻的科學內涵和價值功能3彰顯全球治理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4契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價值前言2021年9月29日,黨中央批準了中央宣傳部梳理的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總結出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中的46種精神,其中就有絲路精神。這些精神,集中彰顯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長期以來形成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彰顯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斗精神。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淀精神是什么1偉大的事業孕育著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引領偉大的事業。精神屬于哲學范疇,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精神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來源于實踐,又引領實踐。精神是發揮引領作用的,但同時精神力量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精神是一種世界觀、價值觀,也是一種方法論,是一種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意識、理論,一種內生的動力。絲路精神是什么2絲路精神就是絲綢之路精神,也是我們今天說的“一帶一路”精神。“一帶一路”是簡稱,“一帶”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重要演講時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一路”指的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時首次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絲路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以及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的偉大精神財富,體現的是人類文明寶庫中的中國智慧。什么是絲路精神?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就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淀3絲路精神不僅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精神內核,也被納入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實際上是中國夢和世界夢對接的一個橋梁,彰顯的是人類共同利益,凝聚的是人類共同價值,也正在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引領。絲路精神實際上是從歷史深處走來的,以古絲綢之路開拓及生生不息的發展為載體,跨越時空,連接中外,推動著各文明之間的相互交流交融,是人類文明多樣性的結晶。如今,絲路精神以“一帶一路”建設為載體,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精神引領,又被賦予了嶄新的時代內涵、豐富的時代價值,正在迸發出勃勃生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淀3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前,中國就有連通川、滇、緬、印的“蜀身毒道”,是中國與古印度最早的流通古道,最遠曾拓展到歐洲的古希臘、古羅馬。古代中國最著名的對外交流是張騫出使西域。張騫帶回了很多西域特產,如苜蓿、芝麻、葡萄等,也帶去了挖井的技術。此外,古代中國與其他文明的交往渠道還有唐竺古道、茶馬古道等,近代中國與外國的交往渠道也有滇緬公路、中印公路以及其他多條歐亞大陸橋。陸上絲綢之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淀3海上絲綢之路在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在膠東半島開辟了“循海岸水行”,直通遼東半島、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直至東南亞。最有名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港口就是徐聞港和合浦港:徐聞港有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稱,是古老的華夏與東南亞、南亞以及歐洲的交往起點;合浦港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始發港之一,當時的印度、東南亞商人會帶來瑪瑙、琥珀等珍奇物品,再把絲制品、珍珠、陶器再運出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淀3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本質是通過貿易往來推動文化政治交流,在古代彰顯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輝煌燦爛,在今天也順應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絲綢之路的興起,正是沿線國家和諧的民族關系、融洽的政治氛圍的結果,體現的是“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的美好景象,成為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發展的源頭動力之一。絲綢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各文明交流交融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對外交往的標志,是世界歷史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貢獻之一。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中國是一個優秀的國度,燦爛的文化使我們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影響力,與各文明的交流使中華文化源源不斷發展、生生不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淀3和合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絲路精神的重要內涵之一,那就是崇尚王道、反對霸道、內圣外王,所表達的也是一種合作之道、文明之道。絲路精神還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大特點,同時也是絲路精神的重要內涵,那就是巨大的包容性。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傳承至今,就是因為巨大的包容性,比如中國古代“儒釋道”三教的發展傳承,就是這一巨大包容性的體現。2014年,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的成功,使這一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也說明了世界對絲路文化、絲路精神的認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淀3和合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絲路精神的重要內涵之一,那就是崇尚王道、反對霸道、內圣外王,所表達的也是一種合作之道、文明之道。絲路精神還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大特點,同時也是絲路精神的重要內涵,那就是巨大的包容性。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傳承至今,就是因為巨大的包容性,比如中國古代“儒釋道”三教的發展傳承,就是這一巨大包容性的體現。2014年,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的成功,使這一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也說明了世界對絲路文化、絲路精神的認可。絲路精神深刻的科學內涵和價值功能和平合作是絲路精神的歷史基因1習近平主席指出古絲綢之路,和時興,戰時衰。“一帶一路”建設離不開和平安寧的環境。我們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伙伴關系。各國應該尊重彼此主權、尊嚴、領土完整,尊重彼此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習近平主席指出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國漢代,一支從長安出發的和平使團,開始打通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鑿空之旅”,這就是著名的張騫出使西域。中國唐宋元時期,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同步發展,中國、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環、馬可·波羅、伊本·白圖泰都在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留下了歷史印記。15世紀初的明代,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七次遠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話。這些開拓事業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使用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一代又一代“絲路人”架起了東西方合作的紐帶、和平的橋梁。開放包容是絲路精神的本質屬性2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我國成為一百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習近平主席指出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后。對一個國家而言,開放如同破繭成蝶,雖會經歷一時陣痛,但將換來新生。“一帶一路”建設要以開放為導向,解決經濟增長和平衡問題。我們要打造開放型合作平臺,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同創造有利于開放發展的環境,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投資規則體系,促進生產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我們歡迎各國結合自身國情,積極發展開放型經濟,參與全球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攜手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互學互鑒是絲路精神的主要路徑3習近平主席指出古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通商易貨之道,更是一條知識交流之路。沿著古絲綢之路,中國將絲綢、瓷器、漆器、鐵器傳到西方,也為中國帶來了胡椒、亞麻、香料、葡萄、石榴。沿著古絲綢之路,佛教、伊斯蘭教及阿拉伯的天文、歷法、醫藥傳入中國,中國的四大發明、養蠶技術也由此傳向世界。更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識交流帶來了觀念創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國發揚光大,在東南亞得到傳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國,受到歐洲萊布尼茨、伏爾泰等思想家的推崇。這是交流的魅力、互鑒的成果。絲路精神促進各文明之間的相互交流,有助于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文明沒有優劣之分,每一種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生存的土壤,凝聚著每一個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是人類文明的瑰寶,包含著人類發展進步所依賴的精神理念。互學互鑒指的正是文明之間通過交流交融相互學習,更加適應現代化發展,最終實現互利共贏。“一帶一路”為世界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也為人類文明的進步、開放提供了“一把金鑰匙”。互利共贏是絲路精神的價值取向4“一帶一路”是一條發展之路、幸福之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就要抓住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共同發展、互利共贏,最終實現經濟的大融合、發展的大聯動和成果的大共享。長期以來,發展中國家一直面臨著發展的瓶頸甚至困境,資金和技術短缺是制約發展的重要問題。實際上,發展的問題主要是發展中國家不發展,發達國家也很難發展的問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就是要推動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發展。習近平主席指出古絲綢之路見證了陸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的盛況,也見證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數”的繁華。在這條大動脈上,資金、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商品、資源、成果等實現共享。阿拉木圖、撒馬爾罕、長安等重鎮和蘇爾港、廣州等良港興旺發達,羅馬、安息、貴霜等古國欣欣向榮,中國漢唐迎來盛世。古絲綢之路創造了地區大發展大繁榮。互利共贏是絲路精神的價值取向4“一帶一路”是一條發展之路、幸福之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就要抓住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共同發展、互利共贏,最終實現經濟的大融合、發展的大聯動和成果的大共享。長期以來,發展中國家一直面臨著發展的瓶頸甚至困境,資金和技術短缺是制約發展的重要問題。實際上,發展的問題主要是發展中國家不發展,發達國家也很難發展的問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就是要推動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發展。習近平主席指出古絲綢之路見證了陸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的盛況,也見證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數”的繁華。在這條大動脈上,資金、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商品、資源、成果等實現共享。阿拉木圖、撒馬爾罕、長安等重鎮和蘇爾港、廣州等良港興旺發達,羅馬、安息、貴霜等古國欣欣向榮,中國漢唐迎來盛世。古絲綢之路創造了地區大發展大繁榮。彰顯全球治理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體現了絲路精神的科學內涵·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這一提法毫不為過,因為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政黨,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信條就是人類解放理論。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所以從中國共產黨成立開始甚至是成立之前,中國共產黨人就具有天下情懷。1918年,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在湖南成立了新民學會,宗旨是“改造中國與世界”。1922年,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其中最高綱領的表述為: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這一表述,就是將從全人類利益出發,為實現各國人民的共同福祉建設美好世界,作為自己的偉大使命。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原則1共商共建共享原則,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和合文化,同時也借鑒了數百年來西方成功崛起的一些成功經驗,揚棄了西方幾十年來的一些稱霸世界導致的弊端,吸取了西方發展的教訓。共商,就是中國和沿線國家共商“一帶一路”建設合作大計,從沿線國家包括中國的具體國情出發,從相互尊重的原則出發,尋找利益共同點,形成共識,制定共同發展的合作思路。共建,就是沿線國家共同打造合作平臺,利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垂直分工與經濟互補的優勢,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共享,就是共享發展機遇。習近平主席多次講到,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順風車”,一起實現共同發展。計利當計天下利的正確義利觀2計利當計天下利的正確義利觀,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表現,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計利當計天下利的正確義利觀,既是公平正義的義利觀,也是互利共贏的發展觀,摒棄的是“非得益即受損”“非合作即對抗”的零和游戲,反對的是唯利是圖而無所不用其極、贏者通吃,是走在時代前頭的。計利當計天下利,是一種共同發展的新型義利觀,不是完全為了自己發展,而是實現本國利益的同時兼顧其他國家利益。突破了“中心—外圍”格局3一般來說,今天的國際經濟舊秩序不合理之處就在于工業革命以來形成的中心外圍格局,發達國家處于世界分工的中心,發展中國家處于外圍,也就是說發達國家生產先進工業品,發展中國家提供原料和市場,形成發達國家剝削發展中國家的“中心—外圍”格局。“中心—外圍”理論是阿根廷經濟學家、發展中國家的理論代表普雷維什提出來的。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一帶一路”就是要突破“中心—外圍”格局,構建一個國際經濟合作新平臺,打造一個沿線國家互利共贏的產業鏈和價值鏈體系。順應時代潮流,尊崇開放綠色廉潔的三大理念4開放絲路精神的科學內涵超越了地緣政治的舊觀念、舊思維,堅決不搞封閉的小圈子,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主張以“一帶一路”建設為載體,構建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順風車’”。綠色“一帶一路”是生態文明之路,以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尊崇自然,以實現綠色發展為前提。綠色是“一帶一路”的綠色,不僅僅是中國一國的綠色。廉潔廉潔是絲路精神的核心價值,更是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的基礎。2017年,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中指出,要加強國際反腐合作,讓“一帶一路”成為廉潔之路。契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價值解決時代之問的中國答案·百年變局、世紀疫情,以及地緣政治博弈等,使我們的世界面臨諸多問題。對此,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了“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時代之問,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解決這一時代之問的中國答案。世界面臨“四大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怎樣破解這些赤字?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后,習近平主席又提出的兩大倡議:一是在出席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二是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絲路精神是中國負責任世界大國擔當的集中體現1在上世紀開始,我們就明確提出了要做負責任的世界大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我們真誠呼吁,世界各國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在絲路精神的引領下,我們建立了絲路基金,發起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銀行,并在世紀疫情中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積極推進構建健康絲路,為整個世界做出了影響巨大深遠的貢獻。絲路精神體現了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2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中指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與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是一致的,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吻合,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共產黨天下觀的集中體現。絲路精神體現的是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伙伴精神3中國奉行的是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維護世界和平、多邊主義,促進共同發展,始終堅持國家不論大小、貧富、強弱一律平等,各國主權領土都應該得到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都由各國人民選擇,每個國家都要尊重其他國家的合理安全關切。“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是以絲路精神為引領的,而絲路精神所表達的正是以平等為基礎、以開放為導向、以合作為動力、以共享為目標的全球發展觀和治理觀,以及“獨行快,眾行遠”的合作思路。如今,中國已同181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同11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關系。絲路精神為構建絲路新秩序提供價值導向和規范引領4絲路新秩序指的是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構建公正、公平、合理、共享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以及和平合作、政治互信的國際政治新秩序。絲路新秩序并不尋求顛覆現有的國際規范和國際組織兩方面的國際秩序。中國既是現有國際秩序的創建者,也是維護者。世界上很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都希望國際秩序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與時俱進,更符合人類共同利益。現有的國際秩序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和空白,需要改革、完善。絲路精神在彌補國際秩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上海合作組織銀行聯合體,提倡“計利當計天下利”“獨行快,眾行遠”“互利共贏”,召開世界互聯網大會等。絲路精神體現了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2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中指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與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是一致的,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吻合,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共產黨天下觀的集中體現。解決時代之問的中國答案·百年變局、世紀疫情,以及地緣政治博弈等,使我們的世界面臨諸多問題。對此,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了“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時代之問,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解決這一時代之問的中國答案。世界面臨“四大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怎樣破解這些赤字?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后,習近平主席又提出的兩大倡議:一是在出席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二是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淀3和合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絲路精神的重要內涵之一,那就是崇尚王道、反對霸道、內圣外王,所表達的也是一種合作之道、文明之道。絲路精神還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大特點,同時也是絲路精神的重要內涵,那就是巨大的包容性。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傳承至今,就是因為巨大的包容性,比如中國古代“儒釋道”三教的發展傳承,就是這一巨大包容性的體現。2014年,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的成功,使這一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