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6課 隋唐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解析版)_第1頁
2025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6課 隋唐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解析版)_第2頁
2025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6課 隋唐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解析版)_第3頁
2025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6課 隋唐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解析版)_第4頁
2025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6課 隋唐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6課隋唐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模塊導航------?學習目標?-----

模塊一思維導圖串知識1.了解隋唐時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和概況。

模塊二基礎知識全梳理(吃透教材)2.認識遣隋使和遣唐使的歷史意義,及其對日本社會的影響。

模塊三核心考點精準練3.理解鑒真東渡對中日佛教和文化交流的貢獻。

4.掌握新羅與唐朝交往的主要形式及其對新羅文化的影響。

5.認識玄奘西行的重要性和對佛教文化發展的貢獻。

6.了解隋唐時期中國與東羅馬帝國、大食的交往,及其對世界

文化發展的推動作用。

模塊一思維導圖串知識

背景:隋唐時期,中日兩國交流頻繁,日本為了學習唐朝的先進

文化,開始派遣使節團來華。

概況:日本先后派遣了“遣隋使"和"遣唐使”,使節團中包括

留學生和留學僧,他們在中國學習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知

識。

過程:唐朝時期,日本共派出了多次遣唐使,規模和次數都超過

了遣隋使,其中著名的有阿倍仲麻呂(晁衡),他在唐朝擔任官

職,并與中國文人建立了深厚友誼。

結果:遣唐使回國后,日本仿效唐朝的律令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

革,如大化改新,推動了日本社會的進步。

作用影響:遣唐使的活動對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產生

了深遠的影響,促進了日本社會的文明開化。

背景:佛教在唐朝與日本的交流中占據重要地位,日本希望引進

正宗的佛教文化和戒律。

概況:唐朝高僧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歷經六次東渡,最終成功

到達日本。

過程:鑒真在日本傳授佛法,建立了唐招提寺,并傳播了唐朝的

二、鑒真東渡

醫學、藝術、建筑等技術。

結果:鑒真的東渡極大地推動了日本佛教的發展,并對日本的文

化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

作用影響:鑒真的貢獻促進了中日文化的交流,對日本的文化發

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背景:新羅是朝鮮半島上的國家,在隋唐時期與中國的交流十分

密切。

概況:新羅派遣使臣和留學生到唐朝學習,同時進行貿易活動,

加強了兩國之間的聯系。

過程:新羅仿效唐朝的制度和文字,引入了中國的文化和技術,

三、百羅的交往

如印刷術、陶瓷工藝等。

結果:新羅的文化受到了唐朝的深刻影響,尤其是在文學、藝

術、宗教等方面。

作用影響:這些交流促進了新羅的政治制度改革、經濟發展和文

化繁榮,加強了新羅與中國的友好關系。

背景:唐朝與印度(天竺)之間的佛教文化交流十分活躍,玄奘

為了求取真經,決心西行。

概況:玄奘歷經艱險,穿越絲綢之路,最終到達印度,并在那爛

陀寺學習佛法。

過程:玄奘在印度成為著名的佛學大師,參加了多次辯論大會,

四、玄奘西行

獲得了極高的聲譽。

結果: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翻譯佛經,推動了佛教在中

國的傳播和發展。

作用影響:玄奘的西行豐富了中國的佛教文化,對后世的佛教研

究和文化交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背景:隋唐時期,中國與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帝

國(大食)之間的交流日益熠多。

概況:東羅馬帝國和大食派遣使臣來華,帶來了異國的文化和技

術,如玻璃器皿、香料等。

過程:東羅馬帝國曾進貢珍稀動物,如獅子,而大食則成為中西

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傳播了伊斯蘭文化。

結果:這些交流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互鑒,中國的四大發明也通

過這些渠道傳到了西方。

作用影響:這些交往推動了世界文化的發展,加強了東西方世界

的聯系和理解。

模塊二基礎知識全梳理

第6課隋唐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敦煌榆林窟里有一幅唐僧取經圖。圖中身披袈裟、

雙手合十的是唐僧。唐僧的原型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

唐朝高僧玄奘。這幅壁畫描述的就是唐僧師徒取經回

國的故事。你是否知道玄奘西行的路線?隋唐時期中

外交流中還有哪些代表人物呢?

敦煌榆林窟第3窟《玄奘取經》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

背景:隋唐時期,中日兩國交流頻繁,日本為了學習唐朝的先進文化,開始派遣使節團來華。

概況:日本先后派遣了“遣隋使”和“遣唐使”,使節團中包括留學生和留學僧,他們在中國學習政治、經濟、

文化等各方面知識。

過程:唐朝時期,日本共派出了多次遣唐使,規模和次數都超過了遣隋使,其中著名的有阿倍仲麻呂(晁

衡),他在唐朝擔任官職,并與中國文人建立了深厚友誼。

結果:遣唐使回國后,日本仿效唐朝的律令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大化改新,推動了日本社會的進步。

作用影響:遣唐使的活動對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促進了日本社會的文明開

化。

相關史事

遣唐使將中國的很多風俗習慣傳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陽)節、七月初七的七夕節、

七月十五的中元節、九月初九的重陽節等。有些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相關史事

隋唐時期,設鴻臚寺專門主持接待周邊地區各族首領和外國賓客。鴻臚寺須分辨來者和朝

貢使團的等級高低,統計參加招待宴會的人數。朝貢使奉獻的貢物品,都先送到鴻臚寺估價,

再根據估價確定回賜的物品。鴻寺還負責臣屬于唐的各族政權首領承襲爵位、冊封等事務。

二、鑒真東渡

背景:傀教在唐朝與日本的交流中占據重要地位,日本希望引進正宗的佛教文化和戒律。

概況:唐朝高僧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歷經六次東渡,最終成功到達日本。

鑒真東渡日本,前后用了12年,隨行的有36人獻出生命。鑒

真雖失明,但百折不撓,到日本時已是66歲高齡。他在日本

10年,極受尊敬和愛戴。763年,鑒真卒于唐招提寺。今天,

鑒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內的鑒真塑像,被日本政府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內的鑒真像定為一級國寶。

鑒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

舍己為人傳道義,唐風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過程:鑒真在日本傳授佛法,建立了唐招提寺,并傳播了唐朝的醫學、藝術、建筑等技術。

結果:鑒真的東渡極大地推動了日本佛教的發展,并對日本的文化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

作用影響:鑒真的貢獻促進了中日文化的交流,對日本的文化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王

聲^

無和良也末;度本左加安-.

加.

九力也W太IT力^

li直*

散.

人,才〉6*衣$力、>x世yt

川比仁知之檄以^-

7天?

為川

定到比《二止

1-V夕-

仁x.

奈.

<”

0?>LA1》二'y

攵十K

寸生.k.冰

留不奴部

由保

子八7

4女

?毛

一A

不K)>K.心-t<-7I=3tl2L

金q典

忠禮部禰吝世衣v也i3

才不一

大標5利S

至必才a-e率

晶和

陣S氣毛保乃止忠己乎

公爾

乃不、

軍i-LC./

6ii士

三、與新羅的交往

背景:新羅是朝鯉半島上的國家,在隋唐時期與中國的交流十分密切。

概況:新羅派遣使臣和留學生到唐朝學習,同時進行貿易活動,加強了兩國之間的聯系。

l弘

a,

iFr

,"?/

。2"唐朝詩文、典籍等大量傳播到朝鮮。新羅人崔致遠12歲入唐求學,

?"W?

上m2

+歲考中進士。后來他在唐朝做官,寫下大量詩文。他的文集《桂

花18

傅T

??*

?

沖JS

__s_vJJ苑筆耕》,流傳至今。

《桂苑筆耕》書影

過程:新羅仿效唐朝的制度和文字,引入了中國的文化和技術,如印刷術、陶瓷工藝等。

結果:新羅的文化受到了唐朝的深刻影響,尤其是在文學、藝術、宗教等方面。

作用影響:這些交流促進了新羅的政治制度改革、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加強了新羅與中國的友好關系。

文化派遣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

貿易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

制度新羅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舉制選拔官吏

科技新羅引入了中國的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

朝鮮半島的音樂傳入中國,不僅在唐朝宮廷演出,

音樂

而且廣泛流行于民間

四、玄奘西行

背景:唐朝與印度(天竺)之間的佛教文化交流十分活躍,玄奘為了求取真經,決心西行。

知識拓展

在玄奘西行之前,國人稱印度為天竺。此外,印度還有“身毒"“賢豆'’等叫法。玄奘在求法

時發現這些稱呼都不準確,認為譯為“印度”比較合適。他回國后,這一譯法逐漸流行,沿用至

今。

概況:玄奘歷經艱險,穿越絲綢之路,最終到達印度,并在那爛陀寺學習佛法。

過程:玄奘在印度成為著名的佛學大師,參加了多次辯論大會,獲得了極高的聲譽。

結果: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翻譯佛經,推動了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

作用影響:玄奘的西行豐富了中國的佛教文化,對后世的佛教研究和文化交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玄奘的貢獻

(1)取經、游學、譯經,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2)根據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記載

了他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是研

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

【問題思考】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都經歷了千辛萬苦,他們是如何面對重重困難的?

?鑒真東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難重重,但他百折不撓,矢志不渝終于成功。

?玄奘西行路途遙遠,他不畏艱險,歷盡磨難,為追求真理,堅忍不拔意志堅定。

五、與東羅馬帝國、大食的交往

背景:隋唐時期,中國與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大食)之間的交流日益增多。

概況:東羅馬帝國和大食派遣使臣來華,帶來了異國的文化和技術,如玻璃器皿、香料等。

過程:東羅馬帝國曾進貢珍稀動物,如獅子,而大食則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傳播了伊斯蘭文化。

結果:這些交流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互鑒,中國的四大雋明也通過這些渠道傳到了西方。

作用影響:這些交往推動了世界文化的發展,加強了東西方世界的聯系和理解。

【問題思考】唐朝對外文化交流發展的原因有哪些?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政治政局安定

經濟經濟繁榮

政策實行較為開放、兼容并蓄的對外政策

交通陸路和海陸交通比較發達

文化文化先進,對各國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

啟示:大力發展經濟,堅持對外開放,多向先進文化學習等。

課后活動

1.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這些文物反映出唐朝時期中外交流的什么狀況?

大食人俑東羅馬金幣黑人俑

說明唐朝與阿拉伯地區、歐洲和非洲都有交往,反映了唐朝時期中外交流的繁榮與多樣性。

2.日本文字“平假名”“片假名”的創制與漢字有直接關系。請查找相關材料,加以說明。

最初,日本的書面語言依賴于從中國引進的漢字。然而,漢字的繁復和與日語語法的不一致性,使得

日本人在使用過程中逐漸發展出了簡化形式的文字。

平假名源自草書體的漢字,是對漢字進行高度簡化和流暢書寫的結果。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日本奈良時

代(8世紀)到平安時代(9~12世紀)。在平安時代,平假名被廣泛用于女性的文學創作,因此也被稱為

“女手”。平假名相比于當時的其他書寫系統更為簡潔易讀,因此受到女性作家的青睞,尤其是像紫式部

和清少納言這樣的大作家,常用它來書寫日常生活與文學作品。隨著時間的推移,平假名逐漸成為表音文

字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于書寫日常用語、助詞、詞尾變化等。

片假名與平假名幾乎同時期產生。與平假名不同,片假名源于漢字的一部分,通常是從漢字的偏旁或

部首中截取一部分,用作發音標記。片假名從僧侶在學習經典漢籍時的注音標記演變而來,最初的用途非

常狹窄,主要在宗教和學術領域中用于標注難以理解的漢字的讀音。隨著時間的推移,片假名的使用范圍

擴大,特別是在外來語的書寫、擬聲擬態詞、科學術語以及某些專有名詞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片假名的出

現,極大地豐富了日語的書寫體系,使得日語能夠更靈活地表達外來文化和概念。

日本文字中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創制與漢字有直接關系,這兩種假名系統的出現和發展,不

僅豐富了日語的書寫體系,還促進了日本與漢字文化圈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

一、單選題

1.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評價道:“在到過印度的許多中國人中,玄奘法師無疑是最偉大的一個,他是中印

文化合作的象征”。以下內容符合這一評價的是()

A.玄奘敢于對前人的譯作提出批判

B.玄奘歷經艱險,百折不撓,前往印度求取佛經

C.玄奘在翻譯佛經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D.玄奘在印度學佛的同時傳播了中國文化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玄奘西行的影響。根據題干的最后一句“中印文化合作的象征”,說明了玄奘在學習他國文

化的同時還傳播了中國文化。

2.以下示意圖中①處應為()

西漢東漢唐代元代

A.班超出使西域B.文成公主入藏C.鑒真東渡日本D.戚繼光抗倭

【答案】C

【解析】據示意圖“張騫通西域”等信息可知,它們都是屬于對外交往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唐朝與

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響的人物是鑒真。754年,鑒真東渡日本傳授佛經,傳播中國先進文化,為中日

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C項正確;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排除A項;唐朝時期,文成公主入藏

屬于民族交往的內容,排除B項;戚繼光抗倭發生在明朝,排除D項。故選C項。

3.小組合作是學習歷史學科一種切實有效的方法。某合作小組在探究我國古代一項政策時,搜集到下列資

料,該小組探究主題應該是()

?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國

?鑒真東渡日本,對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貢獻

?新羅派遣使節和留學生到唐進行經濟文化交流

?玄奘西行天竺,回國后根據其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

貴文獻

A.對外關系B.社會風貌C.經濟繁榮D.民族關系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唐朝的對外關系。材料信息“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國”以及“新羅派遣使節和留學生到

唐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反映的是外國和唐朝交往的情況,鑒真東渡日本以及玄奘西行天竺是唐朝與外國交往

的情形,這反映了唐朝的對外關系。故選A。

4.七年級(1)班負責學校本月文化長廊的黑板報設計,他們選定的主題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擬定了如

下四個標題,請你幫他們指出哪一項是不恰當的()

A.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成親B.鑒真東渡宣揚中國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經D.日本派遣唐使來華

【答案】A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四個選項中B、C、D三項都屬于唐代中外交往的史實,只有A選項“文成公

主與松贊干布成親”屬于唐代民族交往的史實。

5.如表列出了部分外國人在唐朝任官情況,這一材料可以用來研究唐朝()

國家日本新羅印度波斯

姓名晁衡崔致遠瞿曇羅駱元光

官職秘書監翰林學士太史節度使

A.發達的商業貿易B.兼容并包的風氣C.和睦的民族關系D.等級森嚴的社會

【答案】B

【解析】依據表格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唐朝時期有部分外國人在唐朝任官,如日本人、新羅人、印度人、

波斯人等,說明了外國人受到比較平等的對待,外國文化受到尊重與接納等。由此可知,這體現了唐朝實

行開放政策或兼容并包的對外政策,所以這一材料可以用來研究唐朝兼容并包的風氣,B項符合題意;而

ACD三項在表格中未體現,排除。故選:Bo

6.唐朝時,陸上絲綢之路達到鼎盛,東起長安,經中亞,可以通往今天印度等許多國家。海路可到達今天

日本、波斯灣等地。唐朝允許外商長期在中國居住、任官,長安、洛陽聚集了各國使節、商人。這些反映

出唐朝()

A.開明的民族政策B.中外交往的繁盛C.多彩的文學藝術D.政治制度的完備

【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唐朝時,陸上絲綢之路達到鼎盛”“唐朝允許外商長期在中國居住、任官,長安、洛陽聚

集了各國使節、商人”,這些反映出唐朝中外交往的繁盛,B項正確;題干強調對外政策,沒涉及唐朝民族

政策、多彩的文學藝術,政治制度的完備,排除ACD項。故選B項。

7.“東瀛有多遠?芒履難丈量。袈裟作舟帆,袈裟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渡眾生……”這是中央電視

臺播放的一部有關唐朝高僧的電視劇片尾曲。請你判斷這部電視劇的主題是()

A.玄奘西行天竺B.鑒真東渡日本C.張騫出使西域D.甘英出使大秦

【答案】B

【解析】題干給出的“東瀛”是日本,據此可知這個高僧是鑒真,電視劇主題應該是鑒真東渡日本。唐玄宗時

高僧鑒真歷經六次東渡,才到達日本。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傳播唐朝文化。

8.李慶新在《海上絲綢之路》中寫到:“唐朝與海外發生官方關系的國家和地區有70余個”。由此可見,唐

代對外交往比較活躍。出現這一局面的原因是()

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②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

③經濟繁榮、文化輝煌④對外交通發達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原因是唐朝富強、繁榮、

先進,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經濟繁榮、文化輝煌,

對外交通發達,所以四個選項都符合題意。故選D。

9.如圖為中國郵政發行的紀念玄奘的特種郵票。若為此圖填寫介紹文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西游天竺,譯介佛經B.治宏貞觀,政啟開元

C.東渡日本,弘揚佛法D.平定叛亂,開疆拓土

【答案】A

【解析】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萬里,所歷“百有三十八國“,帶回大小乘佛教經律論共五百二

十夾,六百五十七部。歸國后受唐太宗召見,住長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從貞觀十九年開始,約二

十年間,主要從事譯經事業,先后譯出大小乘經論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中主要有《大般若經》

《解深密經》《大菩薩藏經》《瑜伽師地論》《大毗婆沙論》《成唯識論》《俱舍論》等。他還曾把《老

子》和《大乘起信論》譯為梵文,傳入印度;將入印路途見聞口述并由其弟子整理成《大唐西域記》十二

卷。由此可見,若為此圖填寫介紹文字,正確的是西游天竺,譯介佛經,故A項正確。BCD錯誤。B與武

則天有關;C與鑒真東渡日本有關,D不符合題目。故選:Ao

10.文化的滲透和影響是在不知不覺中實現的,正像春雨潤物細無聲。說到唐朝外交,我們不自覺地就會

跳出一個詞:開放。對于開放,人們的印象往往是文化的輸人,可是對唐代而言卻是憑著開放,在不知不

覺中形成了一個影響深遠的唐文化圈。下列與唐文化圈形成無關的是()

A.冊封少數民族首領B.玄奘西行

C.遣唐使、鑒真東渡D.新羅留學生來到長安

【答案】A

【解析】冊封少數民族首領屬于民族內部關系,與對外開放無關,故A符合題意。結合所學可知,玄奘西

行、遣唐使、鑒真東渡、新羅留學生來到長安,都屬于唐朝的對外開放,都與唐文化圈的形成有關,故BCD

不符合題意。故選A。

11.“遣唐使來華”“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充分體現了唐朝對外文化交流的特點是()

A.高度繁榮、共享太平B.對外開放、雙向交流

C.世界領先、求同存異D.源遠流長、澤被東西

【答案】B

【解析】唐朝經濟繁榮,對外交往頻繁。玄奘西游,求取佛經,促進了中國佛教文化的發展;鑒真東渡日

本,宣揚佛法,對日本的經濟、文化影響很大。唐朝時期,中外文化相互影響,對外開放,雙向交流。故

選:Bo

12.下側是7-8世紀兩位歷史人物的活動路線圖。圖中史實反映的主題是()

洋陽?,’會:

廬陵g

A.文明交流互鑒B.民族關系和睦C.海外貿易繁榮D.邊疆管理加強

【答案】A

【解析】依據題干圖片和所學知識可知,圖片中反映的事件是玄奘西行和日本向中國派“遣唐使”,玄奘口述,

由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他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是研究

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建

筑技術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兩件事共同反映了文明交流互鑒這一主題,A

項正確;題干沒有涉及民族關系,無關海外貿易,也沒有體現邊疆管理,排除BCD項。故選A項。

13.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見聞回憶錄,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亞等地區歷史、佛教的典籍,它是()

A.《唐本草》B.《大唐西域記》C.《西游記》D.《齊民要術》

【答案】B

【解析】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貞觀初年(唐太宗時),他從長安出發,

歷經艱險,前往天竺,在那爛陀寺游學,成為著名的佛學大師。貞觀后期,攜帶大量佛經回國。他專心翻

譯佛經,還以親身見聞寫成《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

要典籍。

14.唐朝時,蔬菜品種日益豐富,開始出現原產于地中海的苜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國(今尼泊爾)的菠

菜等。這一情況透露出唐朝()

A.農業生產發達B.對外交流繁榮C.經濟重心南移D.民族關系融洽

【答案】B

【解析】唐朝時,經濟發達,對外開放,同周邊國家經濟文化交流頻繁,這在客觀上促進了我國經濟文化

的發展,有很多農作物品種傳入中國,如題目中的原產于地中海的葛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國(今尼泊爾)

的菠菜等。

15.唐朝時,承擔著溝通中外往來,傳播文化使命的有()

①張騫②玄奘③鑒真④鄭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B

【解析】依據題干“唐朝”“中外往來”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玄奘西游天竺,促進了天竺和唐朝的文化

往來,鑒真六次東渡日本,把唐朝文化帶到日本,促進了中日的文化交流,②③符合題意;張騫是西漢時

期的人物,①不符合題意;鄭和是明朝時期的人物,④不符合題意,排除含有①④的ACD。故選:B。

16.下列關于唐與新羅的關系,說法錯誤的是()

A.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

B.新羅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

C.唐朝時,朝鮮半島的音樂傳入中國

D.唐朝派遣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新羅學習其文化

【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唐朝時,中國國力強盛,文化發達,遠遠勝于

新羅,因此唐朝派遣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新羅學習其文化不符合史實,說法錯誤。

17.唐代中上層人士的墓葬中,陪葬駱駝俑的現象蔚然成風。許多陶駱駝背上馱著絲綢,馭手幾乎都是表

情各異的胡人,做工精美異常。由此可見,唐代()

A.社會貧富差距懸殊B.對外交流影響社會習俗

C.民間手工業很發達D.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

【答案】D

【解析】依據材料“許多陶駱駝背上馱著絲綢,馭手幾乎都是表情各異的胡人,做工精美異常”可以看出唐代

陪葬的駱駝俑體現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的特點,說明唐代的絲綢、陶瓷業在對外貿易中的地位,故D

項正確。

18.唐朝盛世之際,是當時亞洲乃至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面對許多國家派遣使臣前往的情景,唐朝政府

的態度是()

A.對外來文明兼收并蓄,同時也輸出自己的先進文化

B.一律迎接到長安城,封官受爵

C.在甄別的基礎上,歡迎周邊的國家

D.強化管轄,設立專門的居住區域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唐朝的對外態度。唐朝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對外來文明采取寬容態度,也輸出自己的

文化。A項符合題意。

19.唐朝中外交往出現了盛況空前的局面,出現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唐朝國家統一,社會安定B.唐朝經濟文化世界領先

C.唐朝對外政策開放開明D.唐朝對外交通發達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唐朝中外交往出現了盛況空前的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唐朝經濟文化

世界領先。故選擇B項。其他三項都不是唐朝中外交往出現盛況空前局面的根本原因,均可排除。

二、材料解析題

2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得到上層統治階級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會上傳播開來。佛教的傳

入,豐富了中國文化,在社會、思想、文學以及建筑、雕刻、繪畫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唐朝時期,為

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派遣使節到中國。他們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法藝

術、建筑藝術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材料二:

河南洛陽Fl馬寺H本的和同開球

(1)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國和其他地區文明交流的特點。

(2)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請舉一例說明古代中國與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鑒。

【答案】【小題1】以和平交流為主,交流范圍廣,交流內容豐富,體現出雙向交流,相互影響的特點。

【小題2】唐代玄奘西游天竺,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為中國的佛教文化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鑒真東

渡日本促進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對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業發展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

21.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大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須達。

——《日本書紀》

(1)中國唐朝時期,日本派遣了大批使者來中國。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判斷,這些使者來中國的目的是

什么?

材料二1300多年前,天竺的戒日王舉行了盛大的佛學辯論會,擔任主講的是一位來自唐朝的佛學大師。

(2)材料二中提到的佛學大師是誰?他何時西行天竺?我們能從他身上學到哪些優秀品質?

材料三政治穩定、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唐帝國,與亞洲、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唐朝在世界

上享有很高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

(3)從唐朝頻繁的對外交往中,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

【答案】(1)學習中國先進文化。

(2)玄奘;貞觀初年(唐太宗統治時期);堅持不懈,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