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下水資源一數一源一標準體系建設需求序號具體技術(參數)要求1(一)主要任務為了全面且深入地掌握地下水的相關情況,更好地服務于水文地質調查評價以及地下水演化研究等工作,相關部門精心規劃并開展了一系列針對省級地下水監測工作的重要舉措。首先,針對已經建成的208個省級地下水監測點,要全面、細致地開展運行維護工作,全力保障監測井始終處于正常運行的狀態。這一工作涉及多個方面,專業技術人員將定期對監測點的各類設備設施進行檢查與保養,例如對監測傳感器的精準度、數據采集傳輸的穩定性進行嚴格檢測和維護,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對于可能出現故障的部件及時進行更換,同時加強對周邊環境的巡查,避免因環境變化等因素對監測井造成不良影響,從而為后續的地下水監測工作提供堅實的基礎支持。其次,從這208個監測點中精心抽取78個具有代表性的監測井進行深入的取樣監測工作,旨在詳細掌握地下水的水質變化情況,進而精準把握地下水的動態特征。在取樣過程中,嚴格按照科學、規范的流程操作,確保所采集水樣的質量和代表性。這些水樣將被送往專業的實驗室,運用先進的檢測設備和技術方法,對水中的多種化學成分、微生物含量等各項指標進行全面分析。通過長期的連續監測數據和多維度分析,科研人員能夠深入了解地下水水質在不同時間、不同區域的動態變化規律,為準確把握地下水的演化趨勢提供有力支撐,而這些詳實可靠的數據也將為水文地質調查評價和地下水演化研究筑牢根基。此外,為進一步提升地下水站網的整體性能和布局合理性,還將對一批舊井實施全面的洗井和井臺改造工程。在洗井作業方面,根據舊井的實際狀況采用合適的洗井技術和工藝,徹底清除井內的沉淀物、雜質等,恢復井壁的透水性和井內水體的優良水質,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代表性。同時,針對井臺進行全面改造,從結構和外觀上優化升級,使其不僅能夠更好地滿足設備安裝和日常維護的需求,還兼顧一定的美觀性和安全性。通過以上各項工作舉措的系統推進和協同實施,有望顯著提升省級地下水監測網絡的運行質量和效率,為水文地質調查評價和地下水演化研究提供更為豐富、全面和可靠的基礎數據,為地下水資源的科學管理與保護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開展珠三角及周邊典型地區水資源綜合調查與“四水四定”研究,系統研究總結,形成1套典型地區水資源與水循環綜合調查數據集,1套典型地區水資源區劃產品,1份政策建議,1份綜合調查研究成果報告。開展XX半島地下水示范區水均衡研究,完善XX半島地下水均衡試驗場建設,在2024年建設的原示范區上增加蒸發量監測,繼續開展抽水試驗8組,示范區水文地質補充調查,開展水均衡分析,確定各分項水資源量,為示范區推廣應用及科學研究提供基礎。開展“十四五”地下水基礎調查成果總結與提升,開展“十五五”地下水基礎調查方案前期研究,科學識別“十五五”地下水基礎調查的關鍵問題與技術需求,設計針對性強、操作性高的實施方案,推動地下水調查工作的系統化與高效化。2(二)具體工作內容1.野外調查與試驗(1)監測站點運行維護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地下水資源狀況,切實保障地下水資源的質量與安全,需開展一系列系統且全面的工作。一方面,要著重加強對208個省級地下水監測點的運行維護工作。這些監測點作為地下水監測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地下水監測工作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部門應組建專業且經驗豐富的技術團隊,定期對這些監測點進行全面細致的巡檢。巡檢內容包括檢查監測設備是否正常運行、數據傳輸是否穩定可靠,對設備進行定期的清潔保養、校準和維修等工作,確保每一項設備都能精準無誤地進行數據采集工作,為后續的地下水監測提供堅實穩定的基礎。另一方面,針對78個省級權屬專門監測井,要深入開展水質變化情況的監測工作。采用先進的水質分析技術和高精度的檢測設備,對地下水中的多項指標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例如酸堿度、重金屬含量、微生物指標等。這不僅要實現對水質變化情況的實時掌握,還要建立長期的數據積累體系,通過多維度的數據比對和分析,深入了解地下水在不同時間、不同區域以及不同環境條件下的水質變化規律,從而精準把握地下水的動態特征。而這一切工作的重要意義在于為地下水資源評價和地下水污染監控提供有力的支撐。在地下水資源評價中,基于這些監測所獲取的準確、全面的數據,能夠科學地評估地下水資源儲量的增減趨勢、開發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續性等。同時,通過對水質變化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可以及時、有效地對地下水污染情況進行監控,預警污染風險,為及時采取污染防控措施、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理方案提供依據,切實維護地下水生態環境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編制地下水監測年鑒、水情通報、工作年報等年度綜合成果。(2)監測站點洗井和井臺改造對8個省級地下水監測點進行標準化改造和高程測量。對6個省級地下水監測點進行洗井和抽水試驗。(3)珠三角及周邊典型區水循環調查(編測)開展珠三角及周邊典型區1:250000水循環調查(編測),面積約1378km2,采用地面調查、衛星遙感技術、GIS技術、多因素綜合評價法等多技術方法。開展水循環與水資源綜合調查和多要素集成分析,全面掌握珠三角及周邊典型地區水資源總體狀況與水循環特點。(4)XX半島地下水示范區水均衡試驗為了進一步提升對XX半島地下水均衡狀況的認識和理解,推動地下水資源的科學管理和合理利用,我們計劃進一步完善XX半島地下水均衡試驗場的建設工作。具體而言,將充分利用2024年已建設的原示范區這一重要基礎平臺。在該示范區內,有針對性地開展蒸發量監測工作。蒸發量作為地下水動態變化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對其進行精準、長期的監測至關重要。我們將采用先進的氣象觀測設備和專業的水分監測儀器,在示范區內不同位置、不同地表覆蓋類型區域設置多個監測站點,形成一個覆蓋全面、布局合理的監測網絡。同時,建立完善的數據采集和傳輸系統,確保實時、準確地獲取蒸發量相關數據,并通過數據分析模型,深入研究蒸發量與地下水埋深、氣象條件、土地利用等多種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為地下水均衡分析提供關鍵基礎數據。此外,繼續開展抽水試驗。根據試驗場地的實際情況和研究需求,計劃在原示范區內精心設置8組抽水試驗。每一組抽水試驗都將嚴格遵循科學、規范的試驗流程和技術要求。從試驗前期的方案設計、設備選型與安裝調試,到試驗過程中的嚴格操作控制、數據實時監測與記錄,再到試驗結束后的數據整理、分析與評估,各個環節都要做到嚴謹細致、有條不紊。通過這8組抽水試驗,我們旨在系統地探究地下水的補給、徑流和排泄規律,獲取地下水的滲透系數、導水系數等重要水文地質參數,為準確評估地下水資源量和模擬地下水水流運動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在示范區內開展全面深入的水文地質補充調查。調查內容涵蓋地質構造、地層巖性、含水層分布與特征、地下水的補給、徑流與排泄條件等各個方面。采用多種調查手段相結合的方式,包括地質測繪、物探勘測、水樣采集與分析等,力求獲取詳實、準確的水文地質基礎資料。在此基礎上,對示范區內各分項水資源量進行科學、合理的確定。綜合考慮地表水與地下水的相互轉化、不同含水層之間的水量交換等因素,運用先進的水文水資源模型和計算方法,精確計算各分項水資源的數量和分布情況,為制定切實可行的水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規劃提供科學依據。在此基礎上,開展地下水均衡綜合研究。作為XX半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地下水均衡狀況對整個半島的水資源格局具有重要影響。綜合研究將充分整合蒸發量監測、抽水試驗以及水文地質補充調查所獲取的各類數據和成果,運用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和技術手段,對地下水的來源、運移、轉化以及與周邊環境的相互作用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通過建立綜合性的地下水均衡模型,模擬分析不同時空尺度下地下水均衡狀態的變化趨勢,預測未來可能出現的水資源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應對策略和合理可行的水資源管理建議,為整個XX半島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科學指導和決策支撐。2.綜合研究(1)珠三角及周邊典型地區水資源綜合調查與“四水四定”研究基于珠三角及周邊典型區水循環調查(修測)成果、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現有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特點,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四水四定”相關需求分析,開展水資源區劃研究,研究不同地區、不同空間尺度國土空間規劃中的“四水四定”內涵與控制性指標,研究形成可支撐國土空間規劃的水資源區劃產品,包括1套典型地區水資源與水循環綜合調查數據集,1套典型地區水資源區劃產品,1份政策建議,1份綜合調查研究成果報告。(2)XX半島地下水示范區水均衡研究基于XX半島地下水示范區水均衡試驗,通過對示范區氣象水文以及地下水動態長期持續觀察獲取的降雨量、蒸發量、地下水水位水溫水質等數據,結合水文地質參數,對示范區內地表水與淺、中、深層地下水的水資源均衡進行定量分析,開展地下水數值模擬,全面、系統地研究地下水系統的動態變化過程,研究地下水示范區水均衡變化規律。(3)“十四五”地下水基礎調查成果提升和“十五五”地下水基礎調查方案前期研究對“十四五”地下水基礎調查成果進行總結凝練與提升,開展“十五五”地下水基礎調查方案前期研究,科學識別“十五五”地下水基礎調查的關鍵問題與技術需求,設計針對性強、操作性高的實施方案,推動地下水調查工作的系統化與高效化。表3包組2具體工作量序號工作內容明細單位數量1野外調查與試驗省級設備的監測站點維護套2082專門監測井水質采樣與測試個783井臺標準化改造和高程測量點84省級地下水監測站點淤堵清洗點65水循環與水資源綜合調查(1:250000)km213786蒸發量監測項17抽水試驗組88綜合研究珠三角及周邊典型地區水資源綜合調查與“四水四定”研究項19XX半島地下水示范區水均衡研究項110“十四五”地下水基礎調查成果提升和“十五五”地下水基礎調查方案前期研究項13(三)技術要求1.監測站點運行維護技術要求對208個省級地下水監測點進行運行維護,包括開展地下水水位水文監測數據傳輸檢查208組,監測站點輔助設施巡查208個,檢測設備校核(每個站點每年至少2次)416點次,監測井井深測量208個,監測站點輔助設施養護維修208個。2.樣品的采集與測試每組樣品測試項目包括37項常規指標。37項常規指標包括:測試指標為色(鉑鈷色度單位)、嗅和味、渾濁度/NTU、肉眼可見物、pH、總硬度(以CaCO3計)/(mg/L)、溶解性總固體/(mg/L)、硫酸鹽/(mg/L)、氯化物/(mg/L)、鐵/(mg/L)、錳/(mg/L)、銅/(mg/L)、鋅/(mg/L)、鋁/(mg/L)、揮發性酚類(以苯酚計)/(mg/L)、陰離子表面活性劑/(mg/L)、耗氧量(CODMn法,以O2計)/(mg/L)、氨氮(以N計)/(mg/L)、硫化物/(mg/L)、鈉/(mg/L)、亞硝酸鹽/(mg/L)、硝酸鹽/(mg/L)、氰化物/(mg/L)、氟化物/(mg/L)、碘化物/(mg/L)、汞/(mg/L)、砷/(mg/L)、硒/(mg/L)、鎘/(mg/L)、鉻(六價)/(mg/L)、鉛/(mg/L)、鉀/(mg/L)、鈣/(mg/L)、鎂/(mg/L)、重碳酸根/(mg/L)、碳酸根/(mg/L)、游離二氧化碳/(mg/L)。測試質量控制要求:①無機測試項目質量控制要求符合《地質礦產實驗室測試質量管理規范》DZ/T0130,根據化學平衡原理和經驗方法或公式校核分析結果的正確性。陰陽離子平衡、陽離子(鉀、鈉、鎂、鈣、銨根等)物質的量濃度之和與陰離子(碳酸根、重碳酸根、氣離子、硫酸根、硝酸根等)物質的量濃度之和的接近程度,保證95%的樣品陰陽離子平衡都能控制在5%以內。②在開展地下水樣品檢測前兩周上報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檢測計劃。根據樣品分析時間和檢測任務量,向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提出申請,領取質量監控考核樣品,將質量監控考核樣品與日常檢測樣品同時檢測,質量監控考核樣品完成檢測后,提交質量監控考核樣品檢測結果至“全國地下水樣品測試質量監控專家系統”。3.井臺標準化改造和高程測量技術要求(1)相關技術標準《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164-2020)《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24)《地下水監測井建設規范》(DZ/T0270-2014)《地下水監測工程技術標準》(GB/T51040-2023)《水文基本術語和符號標準》(GB/T50095-2014)《城市地下水動態觀測規程》(CJJ76-2012)《機井技術規范》(GB/T50625-2010)《地下水監測站建設技術規范》(SL360-2006)《地下水監測規范》(SL183-2005)《地下水監測網運行維護規范》(DZ/T0307-2023)《地下水污染地質調查評價規范》(DD2008-01)《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樣品分析質量控制技術要求》(DD2014-15)《水文基礎設施建設及技術裝備標準》(SL/T276-2022)《地下水動態監測規程》(DZ/T0133-1994)《水文地質術語》(GB/T14157-2023)《地質環境監測標志》(DZ/T0309-2017)《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20)《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8-2009)《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314-2016)(2)各施工環節技術要求①輔助設施建設井口保護裝置本項目井口保護裝置要求簡單、牢固、實用,具有防盜與方便管理功能,包括一個鋼筋混凝土基座和厚鋼板制成的儀器保護箱。井管高出地面部分修筑水泥基座作為井臺。井臺設計為圓柱體混凝土臺,高度根據井管高出地面情況,一般不低于0.3~0.5m。基座采用C30鋼筋混凝土和Φ8mm縱筋在圓筒型模具澆筑,直徑500mm,高800mm,地面以上400-500mm,地面以下300~400mm,澆筑時地面需要下挖到規定深度并夯實,前提是水井回填妥當不至于后期沉降后井臺失效。上述尺寸與設計尺寸不符的根據現場條件選用,以穩固、美觀為基本原則。將儀器保護筒體腳架植入水泥基座中,要求筒體盡量水平、周正,拭去底盤上殘留的混凝土,保持底盤清潔。儀器保護筒體高300~400mm,直徑350~450mm,鋼板厚度不小于6mm,箱內設有掛鉤或托盤;箱蓋鑲嵌一個厚度8mm的尼龍板,可保障信號發射,箱蓋上還設計了一個牢固的鎖固裝置,使用專門工具才能打開保護裝置。待水泥基座凝固定型后,將保護裝置固定。儀器保護箱結構有統一設計圖。為保障地下水監測設施安全運行和監測數據穩定傳輸,針對普通機械井鎖易被破解,井內監測設備存在安全隱患,開鎖權限不易監管等問題,本項目監測站點配備智能井鎖保護裝置。標識牌標識牌的主要作用是標示地下水監測站點,起到保護與宣傳作用。本項目所有監測站點的標識牌規格要統一,材料應防風蝕雨蝕,大小應與保護箱相適應,鉚固于保護箱外。標識牌樣式參考《地質環境監測標志》(DZ/T0309-2017)。②高程測量與坐標測量高程與坐標初測應在監測井施工完成一個月以后進行,測量及成果均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統。可采用GPS測量和水準測量方式,測量條件較好的地區,優先選用GPS測量。GPS測量精度應達到《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314-2009)中D級以上精度要求;水準測量標準應達到《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8-2009)中四等水準測量精度要求。根據工期要求,需保證本項工作9月30日前完成。4.洗井技術要求根據井孔結構與井管材料、含水層特征確定洗井方法。在同一井中,宜采用多種方法聯合洗井。對于水量大或較大的監測井采用活塞-空壓機聯合洗井;對于水量中等的監測井采用活塞-空壓機-潛水泵聯合洗井;對于水量小的監測井采用活塞-空壓機-注水-潛水泵聯合洗井。在出水量較大及沉沒比滿足要求的監測井中,采用活塞-空壓機聯合洗井,直至水清砂凈。在水量小及較小的監測井中,在活塞-空壓機聯合洗井過程中,根據監測井的深度合理控制風量,使之既能清孔又不斷流。對于水量小或較小的監測井,在活塞-空壓機聯合洗井后,立即下入潛水泵進行抽水洗井,必要時進行注水洗井。對于水量較小的監測井,采用活塞-空壓機-注水-潛水泵聯合洗井效果更好。洗井結束后對洗井效果進行檢驗,抽水1h后出水含砂量體積比不大于1/20000,在24h的不間斷洗井過程中,出水含砂量趨于穩定,則洗井合格。不合格要繼續洗井,直到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步工作。洗井臺班數不低于6個。根據工期要求,需保證本項工作9月30日前完成。5.抽水試驗技術要求在進行抽水試驗時,所選用的具體方法并非固定不變,而是需要緊密結合實際的試驗目的以及所處的具體條件來綜合確定。這是因為不同的試驗目的往往對試驗結果的側重點有著不同的要求,例如,若試驗目的是為了探究某一特定區域的地下水資源儲量,那么所采用的抽水試驗方法就需要側重于獲取關于地下水位變化、水量補給等相關方面的準確數據;而若試驗目的是為了評估某一地下水開采方案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那么在抽水試驗過程中就需要著重關注抽水活動對周邊地下水水位、水質以及地面沉降等方面的影響情況。同時,具體的試驗條件,如地質構造、地層巖性、水文地質條件等,也會對抽水試驗方法的選取產生重要影響。例如,在復雜地質條件下,可能需要采用更為精細和特殊的抽水試驗方法,以確保能夠準確獲取所需的試驗數據。而關于抽水試驗的具體技術要求,則需要嚴格按照《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范》(GB50027-2001)中的有關規定來執行。該規范作為供水水文地質勘察領域的權威性標準文件,對抽水試驗的各個環節都做出了詳細且明確的規定。從抽水試驗前的準備工作,包括試驗場地的選擇、抽水設備的選型與調試等,到抽水試驗過程中的操作規范,如抽水速率的控制、觀測數據的記錄頻率和精度要求等,再到抽水試驗后的數據分析與處理方法,都提供了科學、嚴謹的指導。在實際開展抽水試驗工作時,相關人員必須認真研讀并嚴格遵循該規范的各項規定,確保抽水試驗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可靠性,從而為后續的水文地質研究和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等工作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持和科學依據。(1)單孔抽水試驗:抽水試驗在單個監測井中進行,主要取得含水層監測井出水量與水位下降關系資料,計算含水層的滲透系數和該監測井的影響半徑,確定含水層富水性等。根據監測井情況,進行1~3個落程,并盡設備能力做一次大降深,其值可接近井內的設計動水位。三次降深穩定流抽水,穩定時間為8、16、24h。(2)多孔抽水試驗:是指帶有觀測孔的主孔抽水試驗,根據監測井情況,一般進行2~3個落程,每個落程穩定延續時間一般8~24h,以最遠的觀測孔穩定4h為宜,可較為準確地測定含水層不同方向上的滲透系數、影響半徑大小,在抽水影響范圍內,對已有民井或開采井進行同時觀測,可判斷地下水下降漏斗的形態及其擴展情況,確定承壓含水層與淺層孔隙水和地表水之間的水力聯系等。技術要求:A、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次數應根據試驗目的確定,一般進行三個落程。其中最大下降值可接近孔內的設計動水位,其余次下降值宜分別為最大下降值的1/3和2/3。各次下降的水泵吸水管口的安裝深度應相同。B、抽水試驗的穩定標準,應符合在抽水穩定延續時間內,抽水孔出水量和動水位與時間關系曲線只在一定的范圍內波動,且沒有持續上升或下降的趨勢。用水泵抽水時,水位允許波動范圍不大于3~5cm;用空氣壓縮機抽水時,水位波動范圍不超過10~15cm,出水量波動范圍不超過正常水量的10%;當用深井泵抽水時,水位波動范圍不超過10cm,出水量波動范圍不大于正常出水量的5%;帶觀測孔的抽水試驗,應以最遠的觀測孔水位波動不超過2~3cm為穩定。C、抽水試驗的穩定延續時間:卵石、圓礫和粗砂含水層為8h;中砂、細砂和粉砂含水層為16h;基巖含水層(帶)為24h。D、靜止水位觀測:每小時測定一次,三次所測數字相同或四小時內水位相差不超過2cm,即為靜止水位。E、抽水試驗時,動水位和出水量觀測的時間,宜在抽水開始后的第5、10、15、20、25、30分鐘各測一次,以后每隔30分鐘或60分鐘觀測一次;水溫、氣溫觀測的時間,宜每隔2~4h同步測量一次。F、恢復水位觀測:抽水試驗結束或中途因故停泵應立即進行恢復水位觀測。觀測時間間距一般為1、3、5、10、15、30分鐘觀測一次,以后每隔30分鐘觀測一次,直至完全恢復。G.水位的觀測,在同一試驗中要采用同一方法和工具。抽水孔及觀測孔的水位測量數值要求精確到mm。H.出水量的測量,采用堰箱或孔板流量計時,水位測量讀數要求精確到0.5mm;采用容積法時,量桶充滿水所需的時間不宜少于15秒,讀數要求精確到0.1秒;采用水表時,讀數精確到0.1m3。I.抽水試驗過程要做好各種記錄,結束后要及時整理各種記錄資料,編制抽水試驗綜合成果圖表及試驗小結。在進行抽水試驗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高度重視并做好全面且細致的各種記錄工作。從抽水試驗的前期準備工作開始,就應當詳細記錄相關設備的選型、安裝調試情況,包括抽水設備的型號、規格、性能參數,以及安裝位置、深度等具體信息;同時,還要記錄試驗場地的地質條件,如地層結構、巖性特征、地下水位初始狀況等基礎數據。當抽水試驗正式開始后,記錄工作更是容不得絲毫馬虎。要實時記錄抽水過程中的各項關鍵參數,包括抽水流量、水位變化情況等。對于抽水流量的記錄,需精確到具體的數值以及測量的時間間隔,確保數據的連續性和準確性;而水位變化的記錄則要詳細到不同時刻的水位高度,同時關注水位變化的速率和趨勢。此外,還需記錄試驗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如氣溫、氣壓、降水等情況,因為這些因素可能會對抽水試驗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除了上述基本數據外,還應當記錄在抽水過程中出現的任何異常情況及處理措施。例如,是否出現設備故障、漏水現象等,針對這些問題所采取的應急措施以及后續的處理結果等都要進行如實記錄,以便后續分析和總結經驗教訓。當抽水試驗結束后,及時整理各種記錄資料就成為了確保試驗成果質量的關鍵步驟。要對所有記錄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全面梳理,檢查是否存在遺漏、錯誤或不清晰的地方。對于存在疑問的數據,要進行認真的核對和復查,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在整理完記錄資料后,需要編制抽水試驗綜合成果圖表及試驗小結。編制綜合成果圖表時,要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數據進行分類、匯總和分析,通過圖表的形式直觀地展示抽水試驗的各項成果。例如,可以繪制水位變化曲線圖,清晰地反映出抽水過程中水位隨時間的變化趨勢;繪制抽水流量與水位降深關系圖,以便分析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還可以制作相關的數據表格,匯總各項試驗參數和計算結果,使試驗數據更加清晰明了。而試驗小結則是對整個抽水試驗過程的全面總結和評價。在試驗小結中,要詳細闡述抽水試驗的目的、方法、過程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對試驗數據的分析結果進行深入討論,探討地下水的水文地質特征和運動規律;同時,還要對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進行分析和反思,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措施;最后,對本次抽水試驗的意義和價值進行總結,為今后類似的水文地質研究和地下水開發利用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6.蒸發量監測技術要求蒸發量監測的內容主要包括水面蒸發量的觀測,通常使用蒸發器進行測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老舊電梯井道施工方案
- 四川大學《染整助劑化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惠州學院《微型計算機技術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理工大學《文學寫作》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小學教室租賃合同
- 霍尼韋爾SM系統
- 2025至2031年中國卷式結束保護帶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pe管道拉管施工方案
- 2025至2031年中國二硫化硒洗液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鈑金切割機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外國新聞傳播史 課件 陳力丹 第0-7章 緒論、英國新聞傳播史-美國新聞傳播史
- 精密超精密加工
- 高考重點英語單詞高頻詞匯
- 10月自考現代語言學(00830)試題及答案解析與評分標準
- 農村急救體系建設
- 倉庫搬運工安全操作培訓課程
- 廣東省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實施細則(2023年修訂版)
- 梯子的安全使用課件
- 《非稅收入征收管理》課件
- 老年人的口腔知識講座
- 西格列汀二甲雙胍緩釋片-藥品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