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機車制動系統檢修與維護》課件 項目四任務六熟悉CAB型制動系統制動試驗_第1頁
《電力機車制動系統檢修與維護》課件 項目四任務六熟悉CAB型制動系統制動試驗_第2頁
《電力機車制動系統檢修與維護》課件 項目四任務六熟悉CAB型制動系統制動試驗_第3頁
《電力機車制動系統檢修與維護》課件 項目四任務六熟悉CAB型制動系統制動試驗_第4頁
《電力機車制動系統檢修與維護》課件 項目四任務六熟悉CAB型制動系統制動試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項目四CAB型制動系統檢查及試驗任務六

熟悉CAB型制動系統制動試驗任務導入

02能力目標

01知識目標

03素養目標1.掌握CR200J型動車組制動系統列車試驗方法;2.掌握CR200J型動車組制動系統單機(單車)試驗方法1.會動集動車組列車試驗操作;2.會動集動車組動力車、控制車單機試驗操作;3.會動集動車組拖車和控制車試驗操作。1.具備虛心學習、持續提升、戒驕戒躁的職業素質;2.培育學生忠于職守、執標達標、安全至上的職業品質。

本任務分為動集動車組列車試驗方法、動集動車組動力車單機試驗、控制車制動系統單機試驗方法、拖車和控制車單車試驗方法等部分。

動車組供電后,制動系統上電,應無故障報警。操縱端制動系統為本務投入模式,非操縱端制動系統為補機模式;施加停放制動,操縱端自動制動手柄(以下簡稱為大閘)和單獨制動手柄(以下簡稱為小閘)均置于運轉位,確認操縱端列車管、均衡風缸充至600kPa定壓,制動缸緩解至0kPa。(一)全部試驗D1修時實施,須在動集動車組兩端分別進行試驗。根據操縱端為動力車或控制車,選擇試驗項點。操縱端為動力車時,各項點均實施試驗;操縱端為控制車時,“動力車單獨緩解試驗”項點不實施試驗。一、列車試驗緊急制動及動力車單獨緩解試驗一、列車試驗(1)緊急制動試驗

在操縱端投入車列電空,通過司機室顯示屏確認尾部一位動力車(控制車)列車管充風至定壓后,操縱端大閘置緊急位,動集動車組須發生緊急制動作用,列車管壓力為0kPa,操縱端動力車制動缸壓力為450±20kPa。(2)動力車單獨緩解試驗操縱動力車小閘在運轉位實施單緩,動力車制動缸緩解至0kPa;復位小閘后,制動缸壓力恢復為450±20kPa。一、列車試驗1.操縱端大閘置運轉位,動集動車組緩解,通過司機室顯示屏確認尾部一位動力車(控制車)列車管充風至定壓。2.在操縱端司機室顯示屏上設置制動系統為單機模式,大閘置初制動位,均衡風缸減壓50kPa后,保壓1min,列車管漏泄不大于20kPa。3.試驗完成后,操縱端大閘置運轉位,通過操縱端司機室顯示屏設置制動系統為本務投入模式。漏泄試驗一、列車試驗(1)感度(制動)試驗在操縱端切除車列電空,通過操縱端司機室顯示屏確認尾部一位動力車(控制車)列車管充風至定壓,大閘置初制動位(減壓50kPa),動集動車組須發生制動作用。空氣制動試驗及動力車單獨緩解試驗(2)持續保壓試驗感度(制動)試驗完成后,持續保壓3~5min,前2min內,拖車(控制車)不得發生自然緩解;在持續保壓時間段內,列車管每分鐘漏泄量不得大于20kPa。一、列車試驗動力車單獨緩解試驗持續保壓試驗完成后,操縱動力車小閘實施單緩,動力車制動缸壓力下降至0kPa;復位小閘,動力車制動缸壓力維持0kPa感度(緩解)試驗

操縱端大閘置運轉位,動集動車組須在1min內緩解完畢

在操縱端投入車列電空。尾部一位動力車(控制車)列車管充風至定壓后,操縱端大閘減壓100kPa,通過司機室顯示屏確認尾部一位動力車(控制車)制動作用正常,保壓1min,列車管漏泄不大于20kPa(具備列車管自動補風功能的不進行保壓試驗)。操縱端大閘置運轉位,通過司機室顯示屏確認尾部一位動力車(控制車)緩解作用正常,列車管充風至定壓。二、簡略實驗二、簡略實驗

在操縱端投入車列電空。尾部一位動力車(控制車)列車管充風至定壓后,操縱端大閘減壓100kPa,通過司機室顯示屏確認尾部一位動力車(控制車)制動作用正常,保壓1min,列車管漏泄不大于20kPa(具備列車管自動補風功能的不進行保壓試驗)。

內容

操縱端大閘置運轉位,通過司機室顯示屏確認尾部一位動力車(控制車)緩解作用正常,列車管充風至定壓。二、簡略實驗

在操縱端投入車列電空。尾部一位動力車(控制車)列車管充風至定壓后,操縱端大閘減壓100kPa,通過司機室顯示屏確認尾部一位動力車(控制車)制動作用正常,保壓1min,列車管漏泄不大于20kPa(具備列車管自動補風功能的不進行保壓試驗)。操縱端大閘置運轉位,通過司機室顯示屏確認尾部一位動力車(控制車)緩解作用正常,列車管充風至定壓。

內容三、重聯解編試驗空氣制動試驗

在操縱端切除車列電空,尾部一位動力車(控制車)列車管充風至定壓后,操縱端大閘置初制動位(減壓50kPa),通過司機室顯示屏確認尾部一位動力車(控制車)制動作用正常,保壓1min,列車管漏泄量不大于20kPa,動集動車組不得發生自然緩解。

操縱端大閘置運轉位充風,通過司機室顯示屏確認尾部一位動力車(控制車)緩解作用正常,動集動車組在1min內緩解完畢。車列電空制動試驗

在操縱端投入車列電空,尾部一位動力車(控制車)列車管充風至定壓后,操縱端大閘置全制動位(減壓170kPa),通過司機室顯示屏確認尾部一位動力車(控制車)制動作用正常,動集動車組不得發生緊急制動。

操縱端大閘置運轉位,通過司機室顯示屏確認尾部一位動力車(控制車)緩解作用正常,列車管充風至定壓。四、專項全部試驗專項漏泄試驗

尾部一位動力車(控制車)總風管壓力達到850kPa以上后,斷開操縱端空壓機控制開關,2min后在操縱端司機室顯示屏上設置制動系統為單機模式,大閘置初制動位,均衡風缸減壓50kPa后,保壓1min,總風管漏泄不大于10kPa,列車管漏泄不大于20kPa。試驗完成后,操縱端大閘置運轉位,在操縱端司機室顯示屏上設置制動系統為本務投入模式。專項持續保壓試驗

感度(制動)試驗完成后,持續保壓5min,前2min內,拖車(控制車)不得發生自然緩解;5min內,列車管及拖車(控制車)副風缸每分鐘漏泄量均不得大于20kPa。

內容D2修時實施,須在動集動車組兩端分別進行試驗

將“漏泄試驗”項點加強為“專項漏泄試驗”項點,將“持續保壓試驗”項點加強為“專項持續保壓試驗”項點;其余試驗項點按(一)執行。

實施停放制動緩解、施加試驗和停放制動安全環路試驗時,須在兩端分別進行試驗。1.停放制動緩解、施加試驗

確認停放制動處于施加狀態,列車管充至定壓,總風壓力不低于700kPa。動力車為操縱端時,大閘置初制動位(減壓50kPa),小閘在運轉位實施單緩后,緩解停放制動,通過司機室顯示屏、停放緩解指示燈、停放制動指示器確認全列停放制動的緩解狀態一致(直車體動集動車組只確認動力車);施加停放制動,通過司機室顯示屏、停放制動指示燈、停放制動指示器確認全列停放制動的制動狀態一致(直車體動集動車組只確認動力車)。

控制車為操縱端時,大閘置初制動位(減壓50kPa),緩解停放制動,通過司機室顯示屏、停放緩解指示燈確認全列停放制動的緩解狀態一致(直車體動集動車組只確認動力車);施加停放制動,通過司機室顯示屏、停放制動指示燈確認全列停放制動的制動狀態一致(直車體動集動車組只確認動力車)。五、停放制動試驗五、停放制動試驗確認停放制動處于施加狀態,列車管充至定壓,總風壓力不低于700kPa。(1)停放制動安全環路試驗(鼓形車體動集動車組)在操縱端將大閘置初制動位(減壓50kPa),緩解停放制動,在編組中任一車通過雙脈沖電磁閥施加停放制動,確認停放制動安全環路報警。將報警車停放制動安全環路旁路開關置隔離位,確認停放制動安全環路報警消除。試驗完成后,恢復報警車停放制動安全環路旁路開關置運行位,動集動車組施加停放制動。2.專項停放制動試驗五、停放制動試驗①動力車試驗

大閘置初制動位(減壓50kPa),小閘在運轉位實施單緩后緩解停放制動,將動力車停放制動隔離塞門置隔離位(斷位),動力車停放制動指示器應顯示為施加狀態;拉動動力車各停放制動裝置緩解拉桿,確認各停放制動夾鉗單元正常緩解。將動力車停放制動隔離塞門置正常位(通位),現車確認各停放制動夾鉗單元處于緩解狀態。停放制動手動緩解試驗僅在動力車端實施五、停放制動試驗

小閘置全制動位,大閘置運轉位,緩解停放制動,將拖車(控制車)各車停放制動隔離塞門置隔離位(斷位),各車停放制動指示器應顯示為施加狀態;取下各車任一側停放制動手動緩解裝置拉桿處的彈性插銷,拉動手動緩解拉桿,確認停放制動夾鉗單元正常緩解。將拖車(控制車)停放制動隔離塞門置正常位(通位),現車確認停放制動夾鉗單元處于緩解狀態。操作結束后,將彈性插銷復位。

動力車試驗、拖車(控制車)試驗全部完成后,在操縱端施加停放制動。拖車(控制車)試驗(2)列車管氣密性試驗

總風缸充至額定壓力后,關閉總風缸出口塞門,停止主空壓機工作,待壓力穩定后,測試5min內的壓力下降值,下降值不應超過20kPa。(1)總風缸氣密性試驗

設置制動系統為單機模式,大閘置初制動位,列車管壓力維持在定壓,保壓5min,列車管漏泄不大于10kPa。六、單機(單車)試驗(一)動力車單機試驗

1.氣密性和風源系統試驗六、單機(單車)試驗

在各種壓縮空氣設備壓力達到規定值但不工作的情況下,主空壓機在總風壓力調節器控制下停止工作,測試總風缸在20min內的壓力值,不應低于750kPa。整車氣密性試驗

關閉主空壓機,排盡動力車總風缸內壓縮空氣后,關閉總風缸出口塞門,啟動主空壓機,記錄總風缸壓力從0kPa升至主空壓機自動停機的時間。

總風缸在壓力差范圍內的升壓時間應小于計算的理論升壓時間。主空壓機供風能力試驗(5)輔助空壓機供風能力試驗試驗時降下受電弓,排盡動力車總風缸和升弓風缸的壓縮空氣,啟動輔助空壓機,記錄升弓風缸壓力從0kPa升至額定值(或輔助空壓機自動停機)的時間,應小于計算的理論升壓時間。(6)總風壓力調節器試驗主空壓機處于正常運轉狀態,利用總風管連接塞門的開關使總風泄漏,記錄主空壓機啟動和停止的總風壓力。壓力調節器的閉合壓力為(750±20)kPa,斷開壓力為(900±20)kPa。(7)總風安全閥工作特性試驗主空壓機處于“強泵”狀態,記錄總風安全閥動作時總風壓力變化。總風安全閥的動作壓力為(950±20)kPa,總風壓力應下降并能連續排風,安全閥關閉壓力不應低于850kPa。六、單機(單車)試驗六、單機(單車)試驗(1)自檢功能試驗

通過司機室制動顯示屏運行“單機自檢”功能,不應報出模塊異常或其他故障。(2)性能試驗

大閘和小閘置運轉位后,各手柄按照下述試驗要求進行操縱。

制動系統靜態性能試驗

制動系統上電,確認總風缸壓力不低于750kPa,制動機狀態正常;設置制動系統為本務投入模式,均衡風缸壓力設為定壓600kPa,投入車列電空制動;小閘保持在制動區;按規定做好防溜。大閘置運轉位充風至定壓。自動制動試驗序號試驗項目試驗方法評定標準1大閘運轉位大閘置運轉位,記錄ER、BP和BC的壓力變化。ER壓力=(600±5)kPa;BP壓力=(600±10)kPa;BP壓力=ER實測壓力±10kPa;BC壓力=0kPa。2大閘初制動大閘置初制動位,待壓力穩定后大閘置運轉位,記錄ER、BP和BC的壓力變化。1.大閘置初制動時,壓力穩定后:BP壓力減壓(50±5)kPa,并保持在ER實測壓力±10kPa內;BC壓力=(100±15)kPa。2.大閘置運轉位,ER和BP壓力恢復至定壓、BC壓力緩解到0kPa。3大閘減壓100kPa大閘置制動區,使均衡風缸減壓約100kPa,待壓力穩定后大閘置運轉位,記錄ER、BP和BC的壓力變化。1.大閘減壓100kPa時,壓力穩定后:記錄ER、BP、BC壓力。2.大閘回運轉位,ER和BP壓力恢復至定壓、BC壓力緩解到0kPa。4大閘減壓140kPa大閘置制動區,使均衡風缸減壓約140kPa,待壓力穩定后大閘置運轉位,記錄ER、BP和BC的壓力變化。1.大閘減壓140kPa時,壓力穩定后:記錄ER、BP、BC壓力。2.大閘置運轉位,ER和BP壓力恢復至定壓、BC壓力緩解到0kPa。六、單機(單車)試驗——5大閘全制動大閘置全制動位,待壓力穩定后大閘置運轉位,記錄ER、BP和BC的壓力變化。1.大閘置全制動時:ER壓力在(6~8)s內減壓170kPa,最終減壓(170~190)kPa;BP減壓量不低于170kPa;BP壓力=ER實測壓力±10kPa;BC壓力上升至400kPa的時間為(7~9.5)s,最終增至(420±15)kPa。2.大閘置運轉位,ER和BP壓力恢復至定壓,BC壓力由最高壓力下降到40kPa的時間小于8.5s、并緩解到0kPa。6階段制動和階段緩解在運轉位和全制動位間,使用大閘實施階段制動和階段緩解,記錄ER、BP和BC的壓力變化。

階段制動和階段緩解時每一個狀態下的ER、BP和BC壓力均應穩定;最終大閘置運轉位,ER和BP壓力恢復至定壓、BC壓力緩解到0kPa。7大閘置抑制位大閘置抑制動位,待壓力穩定后大閘置運轉位,記錄ER、BP和BC的壓力變化。1.大閘置抑制位時:ER最終減壓(170~190)kPa;BP減壓量不低于170kPa;BP壓力=ER實測壓力±10kPa;BC壓力為(420±15)kPa。2.大閘回運轉位,ER和BP壓力恢復至定壓、BC壓力緩解到0kPa。8大閘置重聯位大閘置重聯位,待壓力穩定后大閘置運轉位,記錄ER、BP和BC的壓力變化。1.大閘置重聯位時:ER壓力以常用速度降低到0(沒有緊急制動發生);BP壓力小于100kPa;BC壓力=(450±20)kPa。2.大閘置運轉位,ER和BP壓力恢復至定壓、BC壓力緩解到0kPa。9大閘緊急制動大閘置緊急位,待壓力穩定后大閘置運轉位,記錄ER、BP和BC的壓力變化。1.大閘置緊急制動位時,動力車實施緊急制動;ER壓力減壓至0kPa;BP壓力在3s內降至0kPa;BC壓力在(3~7)s內達到400kPa,最終達到(450±20)kPa。2.60s后大閘置運轉位,ER和BP壓力恢復至定壓、BP壓力由0kPa至580kPa的時間小于11s,BC壓力緩解到0kPa。六、單機(單車)試驗——自動制動試驗序號試驗項目試驗方法評定標準1小閘全制動小閘置全制動位、待壓力穩定后將小閘置運轉位,記錄BC的壓力變化。1.小閘置全制動位時:BC壓力在(2~4)s內升至285kPa,并最終達到(300±15)kPa。2.小閘置運轉位:BC壓力在(3~5)s內由300kPa下降到40kPa,并最終緩解到0kPa。2小閘階段制動和階段緩解小閘實施階段制動和階段緩解,小閘置運轉位,記錄BC的壓力變化。1.階段制動和階段緩解時每一個狀態下的BC壓力均應穩定。2.閘置運轉位時:BC壓力緩解到0kPa。六、單機(單車)試驗——單獨制動試驗六、單機(單車)試驗——大閘與小閘的匹配試驗大閘常用制動與小閘匹配試驗

BC壓力緩解到0kPa。大閘與小閘均置運轉位,然后小閘置全制動位、大閘置常用全制動位,小閘在全制動位上側推進行單獨緩解,再松開小閘使其復位,最后將大閘與小閘均回到運轉位;大閘施加常用全制動,小閘在運轉位上側推進行單獨緩解,再松開小閘使其復位。

記錄試驗過程中均衡風缸、列車管、制動缸的壓力變化。側推小閘應能單獨緩解大閘實施的常用制動至小閘位置所對應的壓力,松開小閘后制動缸壓力不恢復。

序號試驗項目試驗方法評定標準1緊急制動按鈕按下緊急制動按鈕,記錄BP和BC的壓力變化。實施緊急制動;BP壓力迅速減至0kPa;BC壓力=(450±20)kPa;BC壓力由零升至400kPa的時間在(3~7)s。2緊急制動閥啟動緊急制動閥,記錄BP和BC的壓力變化。實施緊急制動;BP壓力迅速減至0kPa;BC壓力=(450±20)kPa。3監控裝置常用懲罰制動監控裝置發出常用懲罰制動指令,記錄ER、BP和BC的壓力變化。實施常用懲罰制動;減80kPa模式:BP減壓(80±10)kPa;減130kPa模式:BP減壓(130±10)kPa;減壓170kPa模式:BP減壓不低于170kPa;BC壓力為(420±20)kPa。六、單機(單車)試驗——

各種工況緊急制動和懲罰制動試驗

4監控裝置緊急懲罰制動監控裝置發出緊急懲罰制動指令,記錄BP和BC的壓力變化。實施緊急制動、動力切除;BP壓力迅速減至0kPa;BC壓力=(450±20)kPa。5制動機失電懲罰制動制動機電源失電,記錄ER、BP和BC的壓力變化。實施懲罰制動;ER壓力以常用速度降低到0(沒有緊急制動發生);BP壓力小于100kPa;BC壓力=(450±20)kPa。6無人警惕懲罰制動使警惕時間超時,記錄ER、BP和BC的壓力變化。實施懲罰制動;ER減壓(170~190)kPa;BP減壓量不低于170kPa;BC壓力=(420±20)kPa。六、單機(單車)試驗——各種工況緊急制動和懲罰制動試驗

繼電器

工況運轉位常用制動保壓充氣緩解緊急制動制動繼電器失電得電失電失電得電緩解繼電器失電失電失電得電失電保壓繼電器失電失電得電失電失電緊急繼電器失電失電失電失電得電六、單機(單車)試驗——電空性能試驗⑥列車管補風試驗(一次緩解時不進行補風試驗)

將大閘手柄置于初制動位,待壓力穩定后,小心使列車管漏泄,觀察1min,記錄制動管壓力的變化。在補風模式時,列車管的補風能力應滿足要求。⑦制動重聯試驗

本項試驗在定壓600kPa時進行,動力車僅作為被試車。被試動力車(設置為補機模式)與陪試車聯掛好后,連接車間管路,并打開車間管路折角塞門,通過操作陪試車大閘,可進行被試動力車的制動與緩解操作,其制動與緩解作用與被試動力車保持一致。六、單機(單車)試驗

六、單機(單車)試驗無火回送試驗

設置陪試機車/動力車為本務機車,被試動力車設置為“無火回送”狀態。

在陪試機車/動力車上,實施緊急制動和常用全制動,此時處于無火回送狀態的被試動力車制動缸最高壓力(200~250)kPa,緩解功能正常。⑨斷鉤保護試驗

制動系統充風至定壓后,迅速打開車端列車管折角塞門排空列車管壓力,此時被試車應:(1)切斷列車管補風,緊急放風閥打開;(2)列車管壓力迅速下降到0kPa;(3)制動缸壓力上升至(450±20)kPa;(4)制動屏上出現動力切除提示;(5)制動屏上顯示緊急制動信息。⑩空氣備用制動試驗

切換到空氣后備制動狀態,操縱后備制動閥控制列車管的減壓與充風,被試車制動缸的制動與緩解正常。

后備制動閥手柄置制動位時,后備均衡風缸600kPa降至430kPa的時間應為6~8s。六、單機(單車)試驗

?防滑器性能試驗

大閘置緊急制動位,按下防滑主機上“診斷”按鈕,開始執行自檢,防滑器自檢功能應正常,防滑閥充排風及各單元制動器動作正常。?停放制動功能檢查

通過停放制動按鈕對停放制動進行施加和緩解,檢查停放制動功能是否正常。?撒砂功能檢查

通過司機腳踏板進行撒砂,檢查撒砂功能及方向是否正常。?制動缸切除功能檢查

通過制動缸切除截門1、切除截門2分別切除2個轉向架的制動力,檢查該功能是否正常。六、單機(單車)試驗

(二)控制車單機試驗1.氣密性和風源系統試驗(1)總風缸氣密性試驗總風缸充至額定壓力后,關閉總風缸出口塞門,關閉外接風源,待壓力穩定后,測試5min內的壓力下降值,下降值不應超過20kPa。(2)列車管氣密性試驗設置制動系統為單機模式,大閘置初制動位,列車管壓力維持在定壓,保壓5min,列車管漏泄不大于10kPa/min,均衡風缸漏泄不大于10kPa。(3)整車氣密性試驗開放制動系統、廁所等所有用風裝置,總風缸壓力充至最大工作壓力,待壓力穩定后記錄5min內總風壓力下降值。整車壓縮空氣系統總風壓力下降值應小于30kPa/5min。六、單機(單車)試驗

2.制動系統靜態性能試驗制動系統上電,確認總風缸壓力不低于750kPa,制動機狀態正常;設置制動系統為本務投入模式,均衡風缸壓力設為定壓600kPa,投入車列電空制動;按規定做好防溜。大閘置運轉位充風至定壓。(1)自檢功能試驗通過制動司機室顯示屏運行“自檢”功能,不應報出模塊異常或其他故障。(2)性能試驗六、單機(單車)試驗序號試驗項目試驗方法評定標準1大閘運轉位大閘置運轉位,記錄ER、BP和BC的壓力變化。ER壓力=(600±5)kPa;BP壓力=(600±10)kPa;BP壓力=ER實測壓力±10kPa;BC壓力=0kPa。2大閘初制動大閘置初制動位,待壓力穩定后大閘置回運轉位,記錄ER和BP的壓力變化。大閘置初制動時:BP壓力減壓(50±5)kPa,并保持在ER實測壓力±10kPa內;大閘回運轉位時,ER和BP壓力恢復至定壓、BC壓力緩解到0kPa。3大閘減壓100kPa大閘置制動區,使均衡風缸減壓約100kPa,待壓力穩定后大閘置回運轉位,記錄ER和BP的壓力變化。大閘減壓100kPa時:壓力穩定后記錄ER、BP壓力。大閘回運轉位后緩解,ER和BP壓力恢復至定壓、BC壓力緩解到0kPa。4大閘減壓140kPa大閘置制動區,使均衡風缸減壓約140kPa,待壓力穩定后大閘置回運轉位,記錄ER和BP的壓力變化。大閘減壓140kPa時:壓力穩定后記錄ER、BP壓力。大閘回運轉位后緩解,ER和BP壓力恢復至定壓、BC壓力緩解到0kPa。5大閘全制動大閘置全制動位,待壓力穩定后大閘置回運轉位,記錄ER和BP的壓力變化。大閘置全制動時:ER壓力在(6~8)s內減壓170kPa,最終減壓(170~190)kPa;BP減壓量不低于170kPa;BP壓力=ER實測壓力±10kPa;大閘回運轉位時緩解,ER和BP壓力恢復至定壓,BC壓力緩解到0kPa。六、單機(單車)試驗

6階段制動和階段緩解在運轉位和全制動位間,使用大閘實施階段制動和階段緩解,記錄ER和BP的壓力變化。階段制動和階段緩解時每一個狀態下的ER和BP壓力均應穩定。7大閘置抑制位大閘置抑制動位,待壓力穩定后大閘置回運轉位,記錄ER和BP的壓力變化。大閘置抑制位時:ER最終減壓(170~190)kPa;BP減壓量不低于170kPa;BP壓力=ER實測壓力±10kPa;大閘回運轉位時ER和BP壓力恢復至定壓、BC壓力緩解到0kPa。8大閘置重聯位大閘置重聯位,待壓力穩定后大閘置回運轉位,記錄ER和BP的壓力變化。大閘置重聯位時:ER壓力以常用速度降低到0(沒有緊急制動發生);BP壓力小于100kPa;大閘回運轉位時,ER和BP壓力恢復至定壓、BC壓力緩解到0kPa。9大閘緊急制動大閘置緊急位,待壓力穩定后大閘置回運轉位,記錄ER和BP的壓力變化。大閘置緊急制動位時,控制車實施緊急制動;ER壓力減壓至0kPa;BP壓力在3s內降至0kPa;60s后大閘回運轉位,ER和BP壓力恢復至定壓、BP壓力由0升至580kPa的時間小于11s,BC壓力緩解到0kPa。六、單機(單車)試驗序號試驗項目試驗方法評定標準1緊急制動按鈕按下緊急制動按鈕,記錄BP的壓力變化。實施緊急制動、動力切除;BP壓力迅速減至0kPa;2緊急制動閥下拉緊急制動閥,記錄BP的壓力變化。實施緊急制動、動力切除;BP壓力迅速減至0kPa;3監控裝置常用懲罰制動監控裝置發出常用懲罰制動指令,記錄ER和BP的壓力變化。實施常用懲罰制動;減80kPa模式:BP減壓(80±10)kPa;減130kPa模式:BP減壓(130±10)kPa;減壓170kPa模式:BP減壓不低于170kPa。4監控裝置緊急懲罰制動監控裝置發出緊急懲罰制動指令,記錄BP的壓力變化。實施緊急制動、動力切除;BP壓力迅速減至0kPa。5制動機失電懲罰制動制動機電源失電,記錄ER和BP的壓力變化。實施懲罰制動;ER壓力以常用速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