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樹恩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江蘇省徐州市樹恩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江蘇省徐州市樹恩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江蘇省徐州市樹恩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江蘇省徐州市樹恩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級歷史試題(考試時間:75分鐘,分值:100分)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1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第1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第II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測試范圍:中外歷史綱要(下)第1-7課。5.難度系數:0.5。第I卷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根據目前的研究,西亞地區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麥、小麥和豆類作物,南亞、中國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水稻、粟、南瓜、玉米等農作物。據此可知()A.人類文明興起以農耕為基礎B.亞洲地區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C.農業是文明誕生的基本標志D.糧食作物培育推動了社會分工2.研究表明,最初的文明分別出現于北非的尼羅河流域、西亞的兩河流域、南亞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國的黃河和長江流域,以及歐洲巴爾干半島南部和愛琴海地區,由此可以看出()A.北非地區文明發展程度最高B.早期文明大都出現于大江大河流域和交通便利地區C.君主專制是早期文明的共同特點D.古代文明都是各自發展,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小3.古代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其他早期文明也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如中國的甲骨文、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古希臘的字母文字。由此可知()A.兩河流域的文明最先進B.所有民族都有自己創造的文字C.早期文明之間聯系密切D.早期文明具有統一性和多樣性4.公元前6世紀以后印度西北部落入波斯帝國統治下。公元前327年,馬其頓王亞歷山大侵入了印度西北部。公元前1世紀末,一批安息人又侵入印度西北部,建立王朝,實行統治。公元1世紀,月氏人中的貴霜部落建立了貴霜王朝。13世紀后,印度又先后被德里蘇丹國、莫臥兒帝國和英國人先后統治。據此可推知()A.印度文明呈現出多樣性和包容性B.印度社會種姓制度徹底解體C.印度文明抵制了伊斯蘭文明沖擊D.印度文化具有濃厚宗教色彩5.按照希臘人的觀念,即使城邦參加了某個“帝國”,它還是有自己的法律,有自己的議事會、執政官和法庭,它仍是一個獨立的城邦。由此可見,古希臘的城邦()A.常常依附于一個強大的“帝國”B.容易喪失獨立地位而淪為附庸C.具有面積狹小、人口較少的特點D.在政治上具有比較強的獨立性6.根據朝鮮考古發現,在慶州雁鴨池出土了刻有“調露二年”字樣的磚銘,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窯遺址發現了“儀鳳四年皆土”的銘文板瓦,在慶尚南道蔚山郡的川前里“摩崖石刻”周圍發現了“上元二年銘”和“上元四年銘”。這些都是頻繁更替的唐高宗年號。這反映出()A.新羅尚沒有自己的紀年方式B.唐朝與新羅存在文化友好往來C.新羅仿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D.唐朝與新羅形成明確宗藩關系7.《摩奴法典》規定,剎帝利辱罵了婆羅門,要罰款100帕那(銀錢單位)。如果是吠舍辱罵了婆羅門,就要罰款150帕那到200帕那。要是首陀羅辱罵了婆羅門,就要用滾燙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此規定說明了()A.四個種姓的職業世襲B.四個種姓的宗教生活界限分明C.四個種姓的宗教權利不平等D.四個種姓的法律地位不平等8.恩格斯指出:“伊斯蘭教這種宗教是適應于東方人民的,特別是適合于阿拉伯人的,也就是說,一方面適合從事貿易和手工業的市民,另一方面也適合于貝都因游牧民族。”這表明伊斯蘭教()A.緩和了阿拉伯半島復雜的矛盾B.滿足了社會各階層的共同愿望C.順應了社會發展趨勢和要求D.是阿拉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9..中世紀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時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國都要落后,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遺產在那里幾乎滅盡,賴有阿拉伯文版本將其保存,并在中世紀的后期譯成拉丁語等西方語言重新回到歐洲。阿拉伯文化的西傳,促進了文藝復興運動的到來。這表明阿拉伯文化()A.決定了西方思想解放運動的發展B.直接促成了歐洲近代社會的轉型C.在保存和傳播西方文化上影響深遠D.對溝通東西方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10.如下圖,對中古西歐封建制解讀正確的是()A.國王要為小封建主提供保護和土地B.大封建主有權剝奪農民的土地財產C.農民直接向國王繳納地租并服勞役D.國王與大封建主是雙向的權利義務11.11-13世紀,西歐城市興起,西歐的城市如法蘭克福、倫敦、威尼斯、熱那亞、巴黎、佛羅倫薩等都是這一時期興起的。西歐城市興起最偉大的意義是()A.推動了基督教會和等級制度日趨完善B.普遍實現了西歐城市的自治C.為西歐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奠定基礎D.徹底瓦解了西歐的封建制度12.在農業生產中他們培育了對人類有重大貢獻的糧食新品種,如玉米、西紅柿、南瓜、豆子、甘薯、辣椒、可可、香蘭草和煙草等,其中玉米的培植對人類貢獻最大。“他們”是()A.瑪雅人B.阿茲特克人C.印加人D.雅利安人13.歐亞大陸的牛、山羊、大麥等,美洲的玉米、木薯,亞洲的稻谷、甘蔗,經紅海、地中海、印度洋傳入非洲,極大地變革了其農業。撒哈拉沙漠亦非阻隔,而是黃金、奴隸貿易及文化交流的通道,促進了非洲大規模帝國與城邦文明的發展。這說明()A.非洲文明具有獨特性與雜糅性B.文明交往推動非洲歷史發展C.非洲文明為世界作出巨大貢獻D.非洲文明受到地理環境影響14.研究表明,原始班圖人已經進入鐵器時代,他們掌握了鐵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因此,班圖人足跡所至,鐵器也被引入。從材料可以看出()A.班圖人南遷促進了文明的交流B.生產力的發展是班圖人南遷的根本原因C.當時非洲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D.班圖人南遷后建立了疆域廣大的帝國15.如圖是16世紀至19世紀初的某貿易航線圖。據此判斷甲乙航線船只運送的主要物品()A.甲:手工制品乙:貴金屬B.甲:絲綢、瓷器乙:白銀C.甲:貴金屬乙:手工制品D.甲:白銀乙:絲綢、瓷器16.哥倫布航行到古巴附近時,明確向原住民表示:“遠征軍司令來此目的乃尋找黃金。”然而在給西班牙國王的信中,他又說:“這里的一切都應置于其(基督教)統治之下······因為發揚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關于哥倫布遠航的背景和目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對外殖民與傳播宗教并行不悖B.文化侵略的初衷多于經濟掠奪C.宗教改革刺激人們遠洋探險D.工業革命促進開辟海外市場17.《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隸貿易的國家在16世紀時是葡萄牙,17世紀的大部分時間中是荷蘭,18世紀時則是英國。這反映了歐洲殖民活動()A.以綜合國力作為基礎B.與工業革命發展同步C.擁有穩定的殖民秩序D.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18.麥哲倫遠征隊的環球航行歷時三年,耗費巨大人力財力。在遠征隊最初的五艘船中,只有維多利亞號成功地返回了西班牙。維多利亞號帶回來381袋丁香,重52.4噸,維多利亞號帶回來的貨物足以抵消整個航行的花費。該材料可用來說明()A.造船技術取得重大突破B.新航路開辟的經濟動因C.世界各地聯系日益加強D.歐洲海外市場不斷擴大19.西方史學家習慣上把15世紀中期到17世紀中期稱之為“發現的時代”,導致“世界”被發現的根本原因是()A.中國四大發明的傳播和運用B.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展C.天主教的傳播和發展D.人們追求世俗生活的享樂20.下圖顯示了1945年某地區的人口組成比例。從近代歷史發展的角度看,最初造成這種人口比例的西方列強是()A.西班牙、葡萄牙B.西班牙、英國C.葡萄牙、意大利D.葡萄牙、法國第II卷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40分)21.(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529年,廣州重開市舶貿易,澳門成為中國朝廷允許外國商船灣泊的八大海港之一。16世紀中期以來形成了以澳門為中心的三條國際貿易航線(如下表)。航線航線上主要商業活動備注葡萄牙里斯本-印度果阿一澳門葡萄牙人將經過廣州轉運到澳門的中國貨物運返歐洲,如絲、絹、細工木器、漆器和陶器等,又由歐洲運來毛織品、玻璃制品等以白銀為最大宗,1585-1591年,經果阿運到澳門的白銀約90萬兩澳門一日本長崎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東渡日本,將生絲、綢緞等中國貨物運往長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門,運回日本的白銀、土特產等明政府鑒于“倭寇禍烈”,嚴禁中日通商澳門一菲律賓馬尼拉一墨西哥澳門的葡萄牙商人以及華商,將生絲、綢緞等運到馬尼拉,再由西班牙商人將這些貨物和少量菲律賓產品運到拉丁美洲,將拉丁美洲白銀運回歐洲,再運回澳門購買中國的絲貨和其他貨品中國與美洲貿易的最早航線,構成了以中國絲貨和世界各地的白銀為大宗交易的國際海上絲綢大循環--“絲銀之路”(1)根據材料,概括“絲銀之路”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絲銀之路”形成的原因。22.(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6世紀下半葉,日本國內出現統治危機,掌權的圣德太子主持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來加強中央集權,并派遣大量遣唐使出使中國,并向中國送去大量留學生等,全面學習中國先進文化和政治經濟制度。-摘編自《善于模仿的民族-日本》材料二隋唐政治經濟制度與日本大化改新內容之比較項目日本大化改新中國隋唐經濟土地班田收授法均田制賦稅租庸調制租庸調制政治中央設二官八省三省六部制地方設立國、郡、里郡縣制-摘編自《世界古代史資料選編》材料三拜占庭的作用是絕對保守的······命運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創新。它誕生在一個古老的國度,生活在過去的勢力和榮譽的陰影之中,這種勢力和榮譽正是它所試圖維持和恢復的······他們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創造力。-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日本吸收中國大陸先進技藝的主要方式。(2)根據材料二,指出大化改新措施與中國隋唐政策之間的關聯及由此體現的日本民族的特點。(3)根據材料三,指出拜占庭帝國對待文化的態度。(4)綜合以上材料,結合日本和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命運,你能得到什么啟示?23.(14分)地理大發現,將世界逐漸連成一個相互影響的整體。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新航路的開辟,有著深刻的經濟根源和社會根源。由于歐洲各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對鑄造貨幣的黃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業危機促使歐洲人開辟新的航路,因為陸上交通被奧斯曼帝國切斷。材料二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說:“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的活動場所。東印度和中國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材料三即使哥倫布沒有發現美洲大陸,達·伽馬沒有繞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幾十年中,其他人也會這么做。總之,西方社會已達到起飛點,即將起飛;而它一旦起飛,必將掃清海路,不可阻擋地向全球擴張。--(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四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這些田園詩式的過程是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馬克思《資本論》(1)根據材料一指出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材料二中的“革命因素”具體指的是什么?(2)你怎樣理解材料三中“西方社會已經達到起飛點”?你同意材料三中“哥倫布”“達·伽馬”開辟新航路的說法嗎?為什么?(3)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航路開辟對各大洲帶來的影響。參考答案一、選擇題答案1-20:ABDAD、BDCCD、CABAB、AABBA二、非選擇題21、(1)特點:流通商品以絲綢為主;中國在當時世界貿易中居于出超地位;以中國澳門為中心;連接歐、亞、美三大洲;葡萄牙商人主導商路。(2)原因:新航路開辟,全球性海上運輸業的發展,東西方經濟聯系更加緊密;中國開放市舶貿易;中國傳統手工業繁榮,西歐對中國傳統商品的需求增加。22.(1)吸收中國大陸先進技藝的主要方式日本通過派遣遣唐使和留學生前往中國,系統學習隋唐的政治制度、經濟模式、文化技藝,并將其引入國內實施。(2)大化改新與隋唐政策的關聯及日本民族特點關聯:大化改新在經濟上模仿隋唐的均田制(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制;政治上效仿三省六部制(設二官八省)和地方郡縣制(設立國、郡、里)。民族特點:日本民族善于模仿和借鑒外來先進文化,能夠結合本土實際靈活運用,體現出開放性與適應性。(3)拜占庭帝國對待文化的態度拜占庭文化態度保守封閉,以保存和維持傳統為主,缺乏創新活力,沉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