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A卷
選擇題(共20小題)
1.(2024秋?大理市期末)《漢謨拉比法典》第78條規定:“倘居住房屋之自由民以全年之租金交與房主,
而房主于未滿期前令房客遷出,則房主……應喪失房客與彼之銀。”此規定()
A.打擊了貿易欺詐行為B.維護了奴隸主的利益
C.體現了租賃契約精神D.確保了市場秩序穩定
2.(2024秋?甘肅期末)公元前5千紀上半期,埃及出現了農業聚落,逐漸采用農耕生產方式。之后,上
埃及社會快速發展,階級分化急速推進,進而很快建立起國家。據此可得出的結論為()
A.古埃及人率先掌握農耕方式
B.地理環境差異影響生產關系
C.農業發展是國家創建的條件
D.農業進步推動了國家的統一
3.(2024?山西模擬)《吉爾伽美什》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一部史詩,詩中敘述到,神乖張殘暴且任意妄
為,人類難以反抗,生與死只在他們一念之間。接著烏特那庇什提姆借睡眠考驗摧毀了吉爾伽美什對自
身身體稟賦的自信,展現人類自身的缺陷。由此可見,該史詩()
A.凸顯了民眾對生活和生命的態度
B.表達了人們對自然力的敬畏之情
C.蘊含著一定公平和正義的價值觀
D.體現了區域間文明的交流和碰撞
4.(2023秋?豐城市校級期末)阿拉伯帝國早期的地理學著作,多為道路指南。9-14世紀,帝國出現了
蘇萊曼、白圖泰等大批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學家。歐洲通過學習他們的地理學著作,逐步了解和熟悉了
亞洲及東非地區。這根源于阿拉伯帝國()
A.推動東西文化的交流B,地跨三洲的遼闊疆域
C.境內多元文明的交融D.較為發達的轉運貿易
5.(2024秋?望城區校級期末)美國歷史學家邁克爾?哈特在他所著的《歷史上百位影響最大的人物及其排
列順序》中說:“我選擇穆罕默德作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最有影響的人物……但他確實是歷史上在宗教
和世俗兩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唯一人物。”下列有關穆罕默德的史實不能論證邁克爾?哈特的理由的
是()
A.創立伊斯蘭教
B.在麥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
C.在麥加城傳教
D.建立起統一的阿拉伯帝國
6.(2024秋?香坊區校級月考)公元前18世紀,西亞地區的一部法典嚴格規定附著兵役的田地、椰棗園和
宅不得買賣(特殊者除外)、交換,只能父子相繼,妻女無繼承權;伊爾庫公民兵在為國家服役期間失
蹤或被俘,應歸還和保障其田、椰棗園和宅的所有權。這一規定()
A.維護了封建社會的統治秩序
B.強化了波斯帝國君主專制
C.意在保障國家統治基礎穩定
D.推動了阿拉伯帝國的擴張
7.(2024?新蔡縣校級開學)14世紀二三十年代馬里帝國發展到高峰,它是黃金和鹽的主要供應國,為“舊
世界”供應了一半的黃金。過去,歐洲人繪制的西非地圖只有象群,到1339年出版的一份地圖上,則
標明了馬里帝國的名稱和位置。這說明馬里的強盛()
A.加速了歐洲對非洲的殖民進程
B.壟斷了全部的東西方傳統貿易
C.利于豐富人們的世界地理知識
D.改變了歐洲國家對西非的認識
8.(2024?蘿北縣校級開學)伊斯蘭教是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創立的,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其與佛
教、基督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以下國家主要宗教是伊斯蘭教的是()
①阿拉伯帝國
②奧斯曼帝國
③莫斯科公國
④拜占庭帝國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2024秋?杭州月考)古代各個文明基本獨立發展,表現出多元特征。下列關于古代文明表述不正確的
是()
A.①地區早在5000年前就栽培了小麥、粟
B.②地區有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詩
C.③地區培育出甜高粱、棉花等重要農作物
D.④地區人民計算時采用20進制
10.(2024秋?岳麓區月考)有學者據出土文書研究發現,伊朗地區在1世紀前后釋放了大量奴隸,貴族通
過各種方式占有土地,大地產普遍采用投產經營的方式,土地分類分塊由他人世襲耕種。由此可知,該
地區()
A.雇傭剝削有衰退趨勢B.社會矛盾較為尖銳
C.希臘化促進農業生產D.生產關系有所發展
11.(2023秋?贛州期末)12世紀的歐洲社會,思想和文化領域有了一些新變化。不少教士受君主委托著
書立說,大力宣揚國王功德和高貴出身。隨著羅馬法的復興,出現了新的法學和政治觀念:認為君主權
力的正當性來自法理,而不是來自宗教性的儀式一一也就是說,來自血緣而非教會。歐洲當時的這些變
化()
A.根植于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B.順應了世俗權力強化的要求
C.表明俗權大于教權局面形成
D.宣告了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
12.(2024?眉山模擬)有學生向蘇格拉底表示在公民大會上講話有些膽怯,蘇格拉底教訓他道:”在最有
智慧的人面前你沒有感到慚愧,在最強有力的人面前你也沒有感到害怕,而在最愚昧無知、最微不足道
的人面前你倒害羞得說不出話來了!”這反映出,蘇格拉底()
A.強調公民權利平等B.主張公民言論自由
C.對民主政治的反思D.贊賞雅典直接民主
13.(2024?泰安模擬)在中世紀西歐,通常情況下,每個領主在自己的領地范圍內,都擁有一個或數個莊
園,如“在英格蘭,有的封地是由三到四個莊園,或者三個或四個村莊的土地形成的”。每個等級的領
主,在其各自的領地(莊園)范圍內,均擁有絕對的支配權。這表明,當時西歐()
A.封建王權較為軟弱B.地方領主地位上升
C.莊園經濟自給自足D.封君封臣制度解體
14.(2023秋?紅河縣期末)如圖是中世紀西歐的繪畫作品,其中人物從左至右是僧侶、騎士和農民,代表
了當時西歐社會最主要的三個階層。下列有關這三個階層及相關現象表述正確的是()
①基督教會對于中世紀西歐社會的各方面均有巨大影響
②僧侶是祈禱的人,騎士是作戰的人,農民是勞作的人
③中古西歐莊園的勞動者主要是農奴和自由農民
④僧侶和騎士階層在社會中居于統治階級的地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5.(2024?德州模擬)法國史學家布洛赫指出,中世紀西歐的國王在實施國政時需王國議事會商議,但在
這樣的商議中,“國王僅僅是去尋求他的主要臣屬和個人的封臣的建議……而這條準則如何被嚴格運用,
則取決于力量的平衡”。他意在說明國王與封臣的關系()
A.具有不對等性B.保持著平衡狀態
C.極其容易破裂D.已失去社會約束
16.(2024秋?武漢月考)1115年,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明確授予以教授羅馬法而名震四方的博洛尼亞大學
師生特權,并保護其人身安全與遷徙自由。后來各國國王紛紛效仿,大學在13、14世紀迅速壯大。這
說明中世紀大學是()
A.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B.培養法律人才的主要基地
C.王權教權爭取的重要對象
D.保存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
17.(2024春?運城期末)如圖所示是印加人的“飛毛腿”信使。他們在貫穿全國的兩條大道上,借助沿途
驛站接力傳送,以接力的方式用最快速度把口信傳遞至目的地。這種驛傳系統()
A.促進了浮動園地經濟發展
B.擴大了帝國的統治區域
C.有助于提升社會治理能力
D.細化了國家政區的劃分
18.(2024?湖南三模)12世紀,日本莊園領主階層和武士的商品交換,主要依賴京都、奈良、鐮倉等都市
市場,而領主、名主以下的農民階層和手工業者等非農民階層的商品交換,則主要依賴莊園內的商人舉
行的定期集市。這表明當時日本()
A.中央集權體制開始瓦解
B.商品經濟水平低下
C.莊園領主實力得到增強
D.武士階層迅速崛起
19.(2024春?中牟縣期末)學者弗朗茲?博厄斯曾寫道:”人類的歷史證明,一個社會集團,其文化的進步
往往取決于它是否有機會吸取鄰近社會集團的經驗。”下列各項中的文明發展都能很好地詮釋這一觀點
的是()
A.羅馬帝國、阿茲特克
B.阿拉伯帝國、古代日本
C.馬里王國、瑪雅文明
D.拜占庭帝國、印加帝國
20.(2024春?東城區校級期末)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創造了燦爛的文明,下列文明成果屬于美洲的是()
①《一千零一夜》②阿拉克特人③瑪雅文字④《查士丁尼:
的陶制印模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二.材料題(共2小題)
21.(2024春?瓊山區校級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阿拉伯人是亞洲大陸西南端阿拉伯半島上的游牧民族,以伊斯蘭教為精神紐帶逐漸發展壯大。
他們借助宗教大旗,拿著《古蘭經》進行“圣戰”,建立了橫跨四個古代農耕文明區域的阿拉伯帝國。
因而在伊斯蘭文明創造過程中大部分阿拉伯人逐漸農耕化,但也有部分人仍以游牧為生計。在伊斯蘭社
會中,以哈里發為首的貴族最為高貴;非阿拉伯裔的穆斯林,地位比阿拉伯人低;未改信伊斯蘭教的異
教徒,往往被強迫和誘導改變宗教信仰。
一—摘編自劉景華《中古世界興起的主要文明及特征》
材料二伊斯蘭文明是中世紀穆斯林各族在吸收融匯東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礎上為人類創造的精神和物
質財富。當中世紀的歐洲還在黑暗之時,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各族高舉知識和學術火炬,通過持續百年之
久的翻譯運動,完整地保存了古希臘羅馬的文化典籍,成為歐洲近代的指路明燈。他們把印度的數字和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傳到歐洲,并從西班牙的科爾多瓦到孟加拉的戈爾,修建了諸多堪稱世界最優美的一
流建筑物,一度在世界建筑史上獨領風騷。止匕外,醫學家拉齊斯的《醫學集成》,在12至17世紀長達
500年的時間里,始終是歐洲各大學的醫學教科書。
——摘編自王鐵錚(伊斯蘭文明的興起及其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古時期伊斯蘭文明的特征。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古時期伊斯蘭文明的貢獻。
22.(2023春?高州市期末)文明的傳承與互鑒
材料一作為第一個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波斯為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交
通的便利,幣制的統一等都是促進交流的有利條件。更重要的是,波斯統治者……盡量不以殘暴的方式
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寬容大度的姿態,這種政策有效地保護了古代文明的許多優秀成就,使得許
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賴的國家和政體之后,還能將其精神遺產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
材料二當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時,西歐正處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時代”,古典文明這時已大半不為人所
知,只有教會還保留著一些有關亞里士多德的知識。阿拉伯人讀了大量的古典哲學、文學作品,并在學
習過程中把它們翻譯成為阿拉伯文,特別是翻譯了許多中世紀西歐幾乎無人通曉的希臘文著作,另外阿
拉伯人也創造出了自己的文化,這些在后來都陸續傳回西歐,使西歐的基督教文明從落后中逐漸蘇醒過
來。
——以上均摘編自馬克在主編《世界文明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簡析波斯帝國推動不同地區民族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影
響。
(2)根據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國在文明傳承中所發揮的作用;結合所學知識,舉兩例說明阿拉伯帝
國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
第二章A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題號1234567891011
答案CCADDCDAADB
題號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CADACCBBB
一.選擇題(共20小題)
1.(2024秋?大理市期末)《漢謨拉比法典》第78條規定:“倘居住房屋之自由民以全年之租金交與房主,
而房主于未滿期前令房客遷出,則房主……應喪失房客與彼之銀。”此規定()
A.打擊了貿易欺詐行為B.維護了奴隸主的利益
C.體現了租賃契約精神D.確保了市場秩序穩定
【分析】本題考查了古巴比倫文明,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法典對房主于未滿期前令房客遷出的行為進行懲罰,這打擊了社會上的失信行為,體現了租賃
契約精神,C項正確;房主的行為不屬于貿易欺詐行為,排除A項;自由民既包括貴族也包括平民,
因而不能說明維護了奴隸主的利益,排除B項;此規定打擊了社會上的失信行為,有利于市場秩序穩
定,但“確保了”表述過于絕對,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閱讀材料分析材料和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是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
和所學知識進行作答。
2.(2024秋?甘肅期末)公元前5千紀上半期,埃及出現了農業聚落,逐漸采用農耕生產方式。之后,上
埃及社會快速發展,階級分化急速推進,進而很快建立起國家。據此可得出的結論為()
A.古埃及人率先掌握農耕方式
B.地理環境差異影響生產關系
C.農業發展是國家創建的條件
D.農業進步推動了國家的統一
【分析】本題考查了古埃及文明,需要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A.材料僅提及埃及一地農業出現的時間,未與其他地區對比,不能得出率先掌握農耕方式,故
A項錯誤;
B.材料未提及埃及的地理環境,不能看出地理環境對生產關系的影響,故B項錯誤;
C.據材料“公元前5千紀上半期,埃及出現了農業聚落,逐漸采用農耕生產方式。之后,上埃及社會快
速發展,階級分化急速推進,進而很快建立起國家。”可知,農業的產生發展推動古代埃及早期國家形
成,故C項正確;
D.材料講國家建立,而非國家統一,故D項錯誤。
故選:Co
【點評】本題以古埃及文明為切入點,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2024?山西模擬)《吉爾伽美什》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一部史詩,詩中敘述到,神乖張殘暴且任意妄
為,人類難以反抗,生與死只在他們一念之間。接著烏特那庇什提姆借睡眠考驗摧毀了吉爾伽美什對自
身身體稟賦的自信,展現人類自身的缺陷。由此可見,該史詩()
A.凸顯了民眾對生活和生命的態度
B.表達了人們對自然力的敬畏之情
C.蘊含著一定公平和正義的價值觀
D.體現了區域間文明的交流和碰撞
【分析】本題考查了西亞文明,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材料為《吉爾伽美什》的相關內容,該史詩中述及人類的生死問題,也展現了人類自身的缺陷,
這凸顯了民眾對生活和生命的態度,A項正確;
材料所述并非人們對自然力的敬畏之情,B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項;
材料沒有體現公平和正義的價值觀,排除C項;
沒有涉及區域間文明的交流和碰撞,排除D項。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了西亞文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4.(2023秋?豐城市校級期末)阿拉伯帝國早期的地理學著作,多為道路指南。9-14世紀,帝國出現了
蘇萊曼、白圖泰等大批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學家。歐洲通過學習他們的地理學著作,逐步了解和熟悉了
亞洲及東非地區。這根源于阿拉伯帝國()
A.推動東西文化的交流B.地跨三洲的遼闊疆域
C.境內多元文明的交融D.較為發達的轉運貿易
【分析】本題考查阿拉伯帝國的興起,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根據材料可知,由于阿拉伯帝國轉運貿易較為發達,因此阿拉伯商人對東西方地理信息掌握比
較詳細,以便指導他們的長途販運貿易,D項正確;
阿拉伯人地理學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A項屬于影響,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
阿拉伯帝國地理學發達的根本原因是較為發達的轉運貿易,B項不屬于根本原因,排除B項;
多元文明的交融與地理學的發展無關,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阿拉伯帝國的興起,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5.(2024秋?望城區校級期末)美國歷史學家邁克爾?哈特在他所著的《歷史上百位影響最大的人物及其排
列順序》中說:“我選擇穆罕默德作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最有影響的人物……但他確實是歷史上在宗教
和世俗兩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唯一人物。”下列有關穆罕默德的史實不能論證邁克爾?哈特的理由的
是()
A.創立伊斯蘭教
B.在麥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
C.在麥加城傳教
D.建立起統一的阿拉伯帝國
【分析】本題考查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帝國。解答本題,考生需要熟知與穆罕默德有關的歷史史實。
【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最初在麥加城傳教,后來在麥地那建立政教合
一的國家。所以,A、B、C三項說法均正確,不合題意。
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繼承者哈里發繼續擴張,建立起統一的地跨歐、亞、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國,因此,
D項不是穆罕默德的成就,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通過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帝國來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調動與運用知識的能力。
6.(2024秋?香坊區校級月考)公元前18世紀,西亞地區的一部法典嚴格規定附著兵役的田地、椰棗園和
宅不得買賣(特殊者除外)、交換,只能父子相繼,妻女無繼承權;伊爾庫公民兵在為國家服役期間失
蹤或被俘,應歸還和保障其田、椰棗園和宅的所有權。這一規定()
A.維護了封建社會的統治秩序
B.強化了波斯帝國君主專制
C.意在保障國家統治基礎穩定
D.推動了阿拉伯帝國的擴張
【分析】本題考查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據材料可知,材料所述的古代西亞地區,國家將土地給一部分人耕種,換取這些人服兵役,法
律嚴格規定附著兵役的田地、椰棗園和宅不得買賣交換,只能父子相繼,在為國家服役期間失蹤或被俘,
應歸還和保障其田、椰棗園和宅的所有權。這樣的規定保障公民兵及其男性后代對田宅的所有權,使得
附著在田宅上的兵役也能有穩定的承擔者,穩定了經濟,也保障了兵源,意在保障國家統治基礎穩定,
C項正確;
結合材料”公元前18世紀”可知,此時西亞仍處于奴隸社會,排除A項;
公元前6世紀波斯帝國興起于伊朗高原,時間不符,排除B項;
阿拉伯帝國興起于公元7世紀,時間不符,排除D項。
故選:Co
【點評】本題考查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2024?新蔡縣校級開學)14世紀二三十年代馬里帝國發展到高峰,它是黃金和鹽的主要供應國,為“舊
世界”供應了一半的黃金。過去,歐洲人繪制的西非地圖只有象群,到1339年出版的一份地圖上,則
標明了馬里帝國的名稱和位置。這說明馬里的強盛()
A.加速了歐洲對非洲的殖民進程
B.壟斷了全部的東西方傳統貿易
C.利于豐富人們的世界地理知識
D.改變了歐洲國家對西非的認識
【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古代的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解題關鍵信息是“它是黃金和鹽的主要供應國”
“西非地圖只有象群"''標明了馬里帝國的名稱和位置
【解答】A.歐洲殖民非洲是在新航路開辟后,排除;
B.馬里帝國并未壟斷全部的東西方傳統貿易,表述錯誤,排除;
C.新航路的開辟豐富了人們的世界地理知識。材料并不是強調馬里帝國與人們地理知識豐富的關系,排
除;
D.根據材料信息“它是黃金和鹽的主要供應國”“西非地圖只有象群”“標明了馬里帝國的名稱和位置”
可知,馬里的富庶及對外貿易的開展,使得歐洲人改變了以往對西非只有象群的認識,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古代的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
8.(2024?蘿北縣校級開學)伊斯蘭教是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創立的,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其與佛
教、基督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以下國家主要宗教是伊斯蘭教的是()
①阿拉伯帝國
②奧斯曼帝國
③莫斯科公國
④拜占庭帝國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分析】本題考查了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帝國興起,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
【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伊斯蘭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與佛教、基督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阿
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主要宗教是伊斯蘭教,①②符合題意,A項正確;
莫斯科公國和拜占庭帝國的主要宗教是東正教,③④不符合題意,排除BCD項。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了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帝國興起,考查學生根據材料進行分析解答的能力。
9.(2024秋?杭州月考)古代各個文明基本獨立發展,表現出多元特征。下列關于古代文明表述不正確的
是()
A.①地區早在5000年前就栽培了小麥、粟
B.②地區有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詩
C.③地區培育出甜高粱、棉花等重要農作物
D.④地區人民計算時采用20進制
【分析】本題考查了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
【解答】根據材料可知,圖中①是中國,中國最早培育了粟和水稻,并非小麥,小麥發源于西亞,①錯
誤,A項符號題意,A項正確;
②是西亞地區,有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詩,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
③是古印度地區培育出甜高粱、棉花等重要農作物,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
④是中美洲瑪雅文明,該地區人民計算時采用20進制,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了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考查學生根據材料進行分析解答的能力。
10.(2024秋?岳麓區月考)有學者據出土文書研究發現,伊朗地區在1世紀前后釋放了大量奴隸,貴族通
過各種方式占有土地,大地產普遍采用投產經營的方式,土地分類分塊由他人世襲耕種。由此可知,該
地區()
A.雇傭剝削有衰退趨勢B.社會矛盾較為尖銳
C.希臘化促進農業生產D.生產關系有所發展
【分析】本題考查了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
【解答】根據材料可知,1世紀前后的伊朗地區在土地制度方面表現出了一定的特色。貴族通過各種方
式占有土地,并采用投產經營的方式來管理這些土地。土地被分類分塊,由他人世襲耕種,這反映了當
時社會經濟結構的復雜性和農業生產方式的多樣性,說明該地區農業生產關系有所發展,D項正確;
材料無法得出雇傭剝削呈現出衰退的趨勢,表述有誤,排除A項;
大地產普遍采用投產經營的方式,土地分類分塊由他人世襲耕種,這有助于緩和社會矛盾,排除B項;
“希臘化時期”一般指馬其頓亞歷山大征服后的北非、西亞和希臘世界,包括他去世后建立的三個王朝,
時間從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110年。“希臘化促進農業生產”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考查學生根據材料進行分析解答的能力。
11.(2023秋?贛州期末)12世紀的歐洲社會,思想和文化領域有了一些新變化。不少教士受君主委托著
書立說,大力宣揚國王功德和高貴出身。隨著羅馬法的復興,出現了新的法學和政治觀念:認為君主權
力的正當性來自法理,而不是來自宗教性的儀式一一也就是說,來自血緣而非教會。歐洲當時的這些變
化()
A.根植于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B.順應了世俗權力強化的要求
C.表明俗權大于教權局面形成
D.宣告了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中世紀歐洲,要求學生結合中世紀歐洲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
【解答】根據材料“大力宣揚國王功德和高貴出身”“認為君主權力的正當性來自法理,而不是來自宗
教性的儀式一一也就是說,來自血緣而非教會”可知,這些做法會強化王權,順應了世俗權力強化的要
求,B正確;
歐洲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時間是14、15世紀,排除A;
12世紀教權仍在俗權之上,排除C;
12世紀封君封臣制度還沒有瓦解,排除D。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中世紀歐洲,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2.(2024?眉山模擬)有學生向蘇格拉底表示在公民大會上講話有些膽怯,蘇格拉底教訓他道:”在最有
智慧的人面前你沒有感到慚愧,在最強有力的人面前你也沒有感到害怕,而在最愚昧無知、最微不足道
的人面前你倒害羞得說不出話來了!”這反映出,蘇格拉底()
A.強調公民權利平等B.主張公民言論自由
C.對民主政治的反思D.贊賞雅典直接民主
【分析】本題考查了蘇格拉底,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蘇格拉底認為,公民大會中的普通平民是“最愚昧無知、最微不足道的人”,因此不應該感到
害怕。蘇格拉底借批評學生,表達出對雅典公民素質低下的批評,本質上是對直接民主弊端的反思,C
項正確;公民權利平等是指有同等的參政權,而這恰恰是蘇格拉底所批評的,排除A項;B項與材料
主旨無關,排除B項;蘇格拉底對雅典直接民主實際上是不認同的,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3.(2024?泰安模擬)在中世紀西歐,通常情況下,每個領主在自己的領地范圍內,都擁有一個或數個莊
園,如“在英格蘭,有的封地是由三到四個莊園,或者三個或四個村莊的土地形成的”。每個等級的領
主,在其各自的領地(莊園)范圍內,均擁有絕對的支配權。這表明,當時西歐()
A.封建王權較為軟弱B.地方領主地位上升
C.莊園經濟自給自足D.封君封臣制度解體
【分析】本題考查中世紀的歐洲,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中世紀的西歐,莊園(村莊)是主要的基層單位,“在英格蘭,有的封
地是由三到四個莊園”“每個領主,在其各自的領地范圍內,均有絕對的支配權”。說明西歐領主勢力強
大,這就造成了王權較為較弱,A項正確;
材料無法體現地方領主地位上升,排除B項;
莊園經濟自給自足表述正確,但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
封君封臣制度解體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中世紀的歐洲,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4.(2023秋?紅河縣期末)如圖是中世紀西歐的繪畫作品,其中人物從左至右是僧侶、騎士和農民,代表
了當時西歐社會最主要的三個階層。下列有關這三個階層及相關現象表述正確的是(
①基督教會對于中世紀西歐社會的各方面均有巨大影響
②僧侶是祈禱的人,騎士是作戰的人,農民是勞作的人
③中古西歐莊園的勞動者主要是農奴和自由農民
④僧侶和騎士階層在社會中居于統治階級的地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文藝復興,要求學生結合文藝復興的特征及影響來分析。
【解答】依據材料“中世紀西歐的繪畫作品,其中人物從左至右是僧侶、騎士和農民,代表了當時西歐
社會最主要的三個階層”,結合所學可知,精神上基督教會占據著主導地位;僧侶是祈禱的人,騎士是
作戰的人,農民是勞作的人;中古西歐莊園的勞動者主要是農奴和自由農民;僧侶和騎士階層在社會中
居于統治階級的地位,①②③④D項正確;
①②③④中的表述均正確,排除AB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文藝復興,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5.(2024?德州模擬)法國史學家布洛赫指出,中世紀西歐的國王在實施國政時需王國議事會商議,但在
這樣的商議中,“國王僅僅是去尋求他的主要臣屬和個人的封臣的建議……而這條準則如何被嚴格運用,
則取決于力量的平衡”。他意在說明國王與封臣的關系()
A.具有不對等性B.保持著平衡狀態
C.極其容易破裂D.已失去社會約束
【分析】本題考查西歐封建社會莊園及封君封臣制度,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結論:中世紀西歐國王實施國政時根據自身力量來確定是否與王國議
事會商議,說明國王與封臣的關系具有不對等性,A項正確;
國王與封臣的關系與自身力量有關,并不是保持著平衡狀態,排除B項;
極其容易破裂表述過于夸張,排除C項;
中世紀時國王與封臣的關系并未失去社會約束,排除D項。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西歐封建社會莊園及封君封臣制度,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的能力。
16.(2024秋?武漢月考)1115年,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明確授予以教授羅馬法而名震四方的博洛尼亞大學
師生特權,并保護其人身安全與遷徙自由。后來各國國王紛紛效仿,大學在13、14世紀迅速壯大。這
說明中世紀大學是()
A.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B.培養法律人才的主要基地
C.王權教權爭取的重要對象
D.保存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
【分析】本題考查了中世紀的大學教育,需要學生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中世紀西歐的相關知識作出回答。
【解答】A.材料沒有提及商品經濟對于大學發展的影響,故A項錯誤;
B.材料沒有體現學生在大學接受法律專業的進修,無法得出“培養法律人才的主要基地”的結論,故B
項錯誤;
C.根據所學知識“1115年,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明確授予以教授羅馬法而名震四方的博洛尼亞大學師生特
權,并保護其人身安全與遷徙自由。后來各國國王紛紛效仿,大學在13、14世紀迅速壯大。”可知,在
中世紀,大學成為了王權和教權爭奪影響力的重要場所,皇帝和教會領袖都認識到了大學對于培養未來
的政治家、法官和行政官員的重要性,因此他們通過賦予特權來吸引和保護這些學術機構,故C項正
確;
D.材料主旨是“王權與教權對大學的爭取”,而“保存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與材料主旨不符,故D項
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以中世紀的大學教育為切入點,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
能力。
17.(2024春?運城期末)如圖所示是印加人的“飛毛腿”信使。他們在貫穿全國的兩條大道上,借助沿途
驛站接力傳送,以接力的方式用最快速度把口信傳遞至目的地。這種驛傳系統()
A.促進了浮動園地經濟發展
B.擴大了帝國的統治區域
C.有助于提升社會治理能力
D.細化了國家政區的劃分
【分析】本題考查瑪雅文化、阿茲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考查學生分析材料信息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
題的能力。
【解答】根據材料“他們在貫穿全國的兩條大道上,借助沿途驛站接力傳送,以接力的方式用最快速度
把口信傳遞至目的地”可知,印加驛傳體系相對完善,有利于政令的上傳下達,提升社會治理能力,C
項正確;
浮動園地屬于阿茲特克的成就,排除A項;
驛傳系統只是有利于傳遞政府的命令和情報,并不能擴大帝國的統治區域,排除B項;
印加帝國將全國劃分為四大政區,按照人口多少設置各級官員,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
故選:Co
【點評】本題考查瑪雅文化、阿茲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考查學生分析材料信息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
題的能力。
18.(2024?湖南三模)12世紀,日本莊園領主階層和武士的商品交換,主要依賴京都、奈良、鐮倉等都市
市場,而領主、名主以下的農民階層和手工業者等非農民階層的商品交換,則主要依賴莊園內的商人舉
行的定期集市。這表明當時日本()
A.中央集權體制開始瓦解
B.商品經濟水平低下
C.莊園領主實力得到增強
D.武士階層迅速崛起
【分析】本題考查古代朝鮮和日本,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由材料可知,12世紀,日本莊園領主和武士只能在都市進行商品交換,而農民和手工業者只
能依賴莊園,這反映了商品經濟水平落后,B項正確;
10世紀日本的中央集權體制瓦解,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排除A項;
在市場上進行貿易并不能壯大莊園領主的實力,排除C項;
根據材料信息,無法判定武士階層崛起,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古代朝鮮和日本,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9.(2024春?中牟縣期末)學者弗朗茲?博厄斯曾寫道:”人類的歷史證明,一個社會集團,其文化的進步
往往取決于它是否有機會吸取鄰近社會集團的經驗。”下列各項中的文明發展都能很好地詮釋這一觀點
的是()
A.羅馬帝國、阿茲特克
B.阿拉伯帝國、古代日本
C.馬里王國、瑪雅文明
D.拜占庭帝國、印加帝國
【分析】本題考查了亞洲文明,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材料概況可知:材料表明人類的歷史證明,一個社會集團,其文化的進步往往取決于它是
否有機會吸取鄰近社會集團的經驗,也就是是否吸收了比較先進的文明從而促進了本國的發展,結合所
學知識,可知阿拉伯帝國地理位置優越吸收了東西方先進的文明,促進了阿拉伯帝國的繁榮發展,古代
日本向中國學習,促進了社會變革和社會轉型,B項正確;
阿茲特克文明在美洲,發展基本獨立,排除A項;
瑪雅文明位于美洲,發展基本獨立,排除C項;
印加帝國位于美洲,發展基本獨立,排除D項。
故選:Bo
【點評】本題考查了亞洲文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0.(2024春?東城區校級期末)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創造了燦爛的文明,下列文明成果屬于美洲的是()
①《一千零一夜》②阿茲克特人③瑪雅文字④《查士丁尼丫
的陶制印模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美洲文化,要求學生結合美洲文化的特征及影響來分析。
【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明的成果,①錯誤;
阿茲特克帝國,是存在于在14世紀-16世紀的墨西哥國家,②正確;
瑪雅文明,是分布于現今墨西哥東南部、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和伯利茲國家的雨林文明,③
正確;
《查士丁尼法典》是歐洲的文明成果,④錯誤,綜上,B正確,排除ACD。
故選:B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美洲文化,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二.材料題(共2小題)
21.(2024春?瓊山區校級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阿拉伯人是亞洲大陸西南端阿拉伯半島上的游牧民族,以伊斯蘭教為精神紐帶逐漸發展壯大。
他們借助宗教大旗,拿著《古蘭經》進行“圣戰”,建立了橫跨四個古代農耕文明區域的阿拉伯帝國。
因而在伊斯蘭文明創造過程中大部分阿拉伯人逐漸農耕化,但也有部分人仍以游牧為生計。在伊斯蘭社
會中,以哈里發為首的貴族最為高貴;非阿拉伯裔的穆斯林,地位比阿拉伯人低;未改信伊斯蘭教的異
教徒,往往被強迫和誘導改變宗教信仰。
——摘編自劉景華《中古世界興起的主要文明及特征》
材料二伊斯蘭文明是中世紀穆斯林各族在吸收融匯東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礎上為人類創造的精神和物
質財富。當中世紀的歐洲還在黑暗之時,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各族高舉知識和學術火炬,通過持續百年之
久的翻譯運動,完整地保存了古希臘羅馬的文化典籍,成為歐洲近代的指路明燈。他們把印度的數字和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傳到歐洲,并從西班牙的科爾多瓦到孟加拉的戈爾,修建了諸多堪稱世界最優美的一
流建筑物,一度在世界建筑史上獨領風騷。止匕外,醫學家拉齊斯的《醫學集成》,在12至17世紀長達
500年的時間里,始終是歐洲各大學的醫學教科書。
——摘編自王鐵錚(伊斯蘭文明的興起及其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古時期伊斯蘭文明的特征。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古時期伊斯蘭文明的貢獻。
【分析】(1)本題考查中古時期伊斯蘭文明,要結合中古時期伊斯蘭文明的特征來解答。
(2)本題考查中古時期伊斯蘭文明,要結合中古時期伊斯蘭文明的影響來解答。
【解答】(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時期的亞洲。根據材料一“以伊斯蘭教為精神紐帶
逐漸發展壯大”可知,以單一宗教為核心;根據材料一“因而在伊斯蘭文明創造過程中大部分阿拉伯人
逐漸農耕化,但也有部分人仍以游牧為生計”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相結合;根據材
料一“他們借助宗教大旗,拿著《古蘭經》進行‘圣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屬于征服者文明;根據
材料一“以哈里發為首的貴族最為高貴;非阿拉伯裔的穆斯林,地位比阿拉伯人低;未改信伊斯蘭教的
異教徒,往往被強迫和誘導改變宗教信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等級色彩明顯。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CISPR PAS 38:2025 EN Industrial,scientific and medical equipment – Radio-frequency disturbance characteristics – Requirements for radio beam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RB-WPT
- 【正版授權】 IEC 62899-302-6:2025 EN Printed electronics - Part 302-6: Equipment - Inkjet - First drop measurement
- 2025年中小學體育教師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信息系統項目管理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全國中學生英語寫作比賽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海洋科學與技術課程試題及答案
- 一級期末測試題及答案
- 公司合同提前解除協議書
- 環衛綠化大隊長述職述廉述學報告
- 淘寶創業案例分享
- 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一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卷(含答案)
- 2025鋅產品購銷合同范本
- 足浴店員工涉黃合同協議
- 2023年1月浙江高考英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濟南版中考生物知識點考點復習提綱
- 2025-2030中國葉黃素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發展研究報告
- 非全日制勞動合同協議
- 企業交通安全宣傳教學課件
- 一例COPD急性加重期護理個案課件
- 2025-2030再生膠產業規劃專項研究報告
- 2025年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趣味數學競賽試卷(附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