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魯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_第1頁
2024-2025學年魯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_第2頁
2024-2025學年魯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_第3頁
2024-2025學年魯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_第4頁
2024-2025學年魯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卷

(魯科版)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

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

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4.測試范圍:第一~二章(魯科版2024八年級上冊)。

5.難度系數:0.7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

求。

1.探究“物體吸收太陽能的能力與什么有關”時,小明認為它可能與物體的顏色有關。就“小明認為它可能

與物體的顏色有關”這一環節而言,屬于科學探究的哪一個環節()

A.猜想假設B.設計實驗C.進行實驗D.分析論證

【答案】A

【解析】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有:提出問題一猜想與假設一制定計劃(或設計方案)一進行實驗一收

集證據一解釋與結論一反思與評價一拓展與遷移。對照探究實驗的幾個要素知道,“小明認為它可能與

物體的顏色有關”這屬于做出猜想,因此是猜想假設環節,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有這樣的一位科學家,他在研究亞里士多德落體觀點的過程中,巧妙設計了斜面實驗,從邏輯上質疑

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被后人譽為經典力學和實驗物理學的先驅。這位科學家是()

A.愛因斯坦B.牛頓C.伽利略D.楊振寧

【答案】C

【解析】A.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故A不符合題意;

B.牛頓在伽利略的基礎上總結出力學牛頓三大定律,故B不符合題意;

C.伽利略,通過實驗改進了力學研究方法,是最早提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物理學家,巧

妙設計了斜面實驗,被后人譽為經典力學和實驗物理學的先驅,牛頓在伽利略的基礎上總結出力學牛

頓三大定律。故C符合題意;

1

D.楊振寧與李政道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的理論。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o

3.2024年6月2日6時23分,嫦娥6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如圖所示。此時,相對于嫦娥6號靜

止的是()

A.月球南極B.地球南極C.太陽D.中國空間站

【答案】A

【解析】嫦娥6號相對于地球南極、太陽、中國空間站有位置的變化,所以以地球南極、太陽、中國

空間站為參照物,嫦娥6號是運動的;嫦娥6號相對于月球南極沒有位置的變化,故以月球南極為參

照物嫦娥6號是靜止的。故BCD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

故選Ao

4.中式筷子的標準長度是多少?有文化的說法是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

與動物有本質的不同。由此推斷我們國家所用的長度單位“一寸”對應的長度大約是()

【答案】B

【解析】由生活常識可知,人的手掌長度約為18cm,筷子的長度比人的手掌長一點,約為25cm,因

此“七寸六分”最接近于25cm,貝U“一寸”的長度為

25。九+7.6?3.3cm

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5.下列過程中,經歷的時間差不多為1秒的是()

A.人的眼睛眨一下的時間B.人呼吸一次的時間

C.人的心臟跳動一次的時間D.人行走5米路程所需的時間

2

【答案】C

【解析】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約為0.6秒,故A不符合題意;

B.人正常呼吸一次,大約用時3s左右,故B不符合題意;

C.人體心臟一分鐘跳動60~100次,因此跳動一次大約需要1s左右,故C符合題意;

D.人的步行速度約為lm/s,因此行走5m所需的時間約5s,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6.關于誤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測量時多估讀幾位可以減小誤差B.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

C.采用恰當的方法,可以避免誤差D.測量儀器越精密,測量錯誤越少

【答案】B

【解析】A.測量時,有且只能有一位估讀值,多估讀幾位沒有意義,也并不能減小誤差,故A錯

誤;

B.誤差不能避免,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有效減小誤差,故B正確;

C.測量活動中,錯誤是可以避免的,而誤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錯誤;

D.使用精密的測量工具可以減小誤差,但不能避免誤差,故D錯誤。

故選Bo

7.調節手機播放音量,是控制聲音的()

A.響度B.音調C.音色D.頻率

【答案】A

【解析】音調指聲音的高低,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和特色,按音量鍵可以改

變聲音的大小,即改變聲音的響度,而不是音調,也不是音色。

故選Ao

8.如圖所示聲波的波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件抨-斯洲-/N一廠、一八一一

''tl'tj!1IL

卜一廠H卜-4刊

甲乙丙丁

A.甲、乙的音調和響度相同

B.甲、丙的音調和響度相同

C.乙、丁的音調和響度相同

3

D.甲、丁的音色和響度相同

【答案】A

【解析】甲、乙、丙圖振幅相同,則響度相同,甲、乙、丁波的疏密相同,則頻率相同,即音調相

同,甲、丙、丁波形相同,則音色相同,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o

9.下列各項中,不屬于超聲波應用的是()

A.利用聲吶監測潛艇的位置B.監測核爆炸

C.用B超檢查身體D.聲波碎石機粉碎人體內的結石

【答案】B

【解析】A.由于超聲波的方向性好、穿透力強、在水中傳播距離遠等特點,所以人們利用超聲波制成

了聲吶來檢測潛艇的位置,聲吶使用時發出的是超聲波,故A不符合題意;

B.監測核爆炸主要使用次聲波。次聲波在地表至100公里高度間的聲道內可以傳播很遠的距離,通過

檢測次聲波可以探測核爆炸,故B符合題意;

C.B超就是利用了超聲波能向一定方向傳播,而且可以穿透物體,如果碰到障礙,就會產生回聲,不

相同的障礙物就會產生不相同的回聲,人們通過儀器將這種回聲收集并顯示在屏幕上,可以用來了解

物體的內部結構,利用了回聲定位,故C不符合題意;

D.利用超聲波除去人體內的結石,是利用了超聲波能夠傳遞能量,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0.下列情景中的聲音屬于噪聲的是()

A.上課時,老師大聲講話B.上課時,有的同學小聲說話

C.音樂廳里演奏的交響樂D.舞臺上口技演員正模仿的鳥鳴聲

【答案】B

【解析】A.上課時,老師大聲講話,是讓同學們聽清楚些,不是噪聲,故A不符合題意;

B.上課時,有的同學小聲說話,影響其他同學學習,屬于噪聲,故B符合題意;

C.音樂廳里演奏的交響樂屬于樂音,是觀眾要聽的聲音,不屬于噪聲,故C不符合題意;

D.舞臺上口技演員正模仿的鳥鳴聲屬于樂音,是觀眾要聽的聲音,不屬于噪聲,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

兩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選對且不全給2分,有錯選的不給分。

11.甲、乙兩物體,同時從同一地點沿直線向東運動,它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4

)

A.2~4s內,乙處于靜止狀態B.0~4s內,乙的平均速度為4m/s

C.4s時,甲、乙兩物體的速度相等D.前2s內,以乙為參照物甲向東運動

【答案】BCD

【解析】A.由圖像可知,甲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說明甲通過的路程與其時間成正比,即甲保持勻

速直線運動;前2s,乙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所以做勻速直線運動;2s后乙的位置沒有變化,所以處

于靜止狀態,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0~4s乙運動的路程是8m,時間是4s,平均速度為

s78m八,

v7=—=—=2m/s

t乙4s

故B錯誤,符合題意;

C.4s時甲是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乙是靜止狀態,速度不同,故C錯誤,符合題意;

D.前2s內,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甲乙都向東勻速運動,以乙為參照物,甲向西運動,故D錯

誤,符合題意。

故選BCD。

12.甲、乙兩車在平直的路上由西向東運動,用相機在前后不同時刻拍到的照片如圖所示。在這段過程

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先拍后拍

A.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向西運動

B.以乙車為參照物,房子向東運動

C.甲車的速度一直都比乙車的速度大

D.甲車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車的平均速度

【答案】AD

5

【解析】A.由圖可知,甲乙都向東運動,相同時間內甲車的運動的路程大于乙車的路程,以甲車為

參照物,乙車向西運動,故A正確;

B.乙車向東運動,以乙車為參照物,房子相對于車之間的因此距離變大,因此房子向西運動,故B

錯誤;

CD.甲、乙兩車在平直的路上從西向東運動,相同時間內,甲車運動的距離大于乙車運動的距離,由

v=±可知,甲車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車的平均速度;但不能說明甲車每時每刻的速度都比乙車快,故D

t

正確,C錯誤。

故選AD?

13.在班級開展的“小小音樂會”活動上,兩個自制的小樂器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如圖甲是“水瓶琴”,它是

由8個相同的玻璃瓶組成,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細調節水的高度,敲擊他們會發出不同的聲

音。如圖乙為“音調可變的哨子”,在筷子上擁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個“活塞”,用水蘸濕棉花后插

入兩端開口的塑料管中,抽拉活塞,也會發出不同的聲音,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nnnAn

nJHnn

BDUuu

甲乙

A.如圖甲,敲擊水瓶琴時,是瓶內空氣柱振動發聲

B.如圖甲,用相同大小的力敲擊水瓶琴時,最右邊的水瓶發出聲音的音調最低

C.如圖乙,吹哨子時,是塑料管振動發聲

D.如圖乙,吹哨子時,向上推活塞,發出的聲音音調變高

【答案】BD

【解析】A.敲擊水瓶琴時,是瓶子和水振動發聲,故A錯誤;

B.用相同大小的力敲擊水瓶琴時,振幅相同,最右邊的水瓶裝水最多,振動最慢,發出聲音的音調

最低,故B正確;

CD.吹哨子時,空氣柱振動發聲,向上推活塞,空氣柱變短,振動變快,發出的聲音音調變高,故C

錯誤,D正確。

故選BD。

14.噪聲是一種環境污染,對人的危害也很大。下列減弱噪聲的措施中,屬于在噪聲的傳播過程中控制噪

聲的是()

6

A.公路兩旁安裝隔音墻B.在學校或住宅區種植花草樹木

C.在學校附近機動車禁止鳴笛D.在高噪聲環境中要戴隔音耳罩

【答案】AB

【解析】A.公路兩旁安裝隔音墻,屬于在噪聲的傳播過程中控制噪聲,故A符合題意;

B.在學校或住宅區種植花草樹木,屬于在噪聲的傳播過程中控制噪聲,故B符合題意;

C.在學校附近機動車禁止鳴笛,屬于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C不符合題意;

D.在高噪聲環境中要戴隔音耳罩,屬于在人耳處于減弱噪聲,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B。

三、填空題:本題共4小題,共14分。

15.古人的八百里加急快到什么程度?安祿山在范陽起兵暴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

里,6日以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音訊。如圖的驛馬日夜兼程,但每隔20里要更換一匹驛馬,一晝夜

能行駛540里(1里=0.5km),平均速度為km/h,合m/s。如圖。若采用飛鴿傳書會更快,

鴿子的飛行速度在70千米每小時到110千米每小時。考慮到休息和覓食,若鴿子的遠距離飛行平均

速度約為60千米每小時,則飛行三千里,則大約需要h?

【答案】11.253.12525

【解析】口]⑵驛馬一晝夜能行駛540里=270km,平均速度為

v=—=27°^1n=11.25km/h=3.125m/s

t24h

[3]信鴿飛行三千里,大約需要

1500km_

----------=25h

60km/h

16.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均向西勻速行駛,兩車的3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可知:甲車的速度為

m/s;在U0時,甲車在乙車前方m處,在乙車追上甲車前,以乙車為參照物,則甲車向運

動。

7

【答案】15200東

【解析】口]由圖可知,甲車在前10s運動的距離為

s=350m-200m=150m

則甲車的速度為

空巴=15m/s

v=-

10s

[2]由圖可知,在仁0時,甲車在乙車前方200m處。

[3]由圖可知,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由于甲、乙兩輛汽車都向西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以乙車

為參照物,甲車向東運動。

17.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

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尾舟習俗。敲鼓越用力,鼓聲越響,這是通過改變聲源振動的

來改變聲音的響度,運動員聽到的鼓聲是通過傳入人耳的,以運動員為參照物,龍舟是—的。

某賽隊在500m直道比賽中共用時lmin40s,則龍舟的平均速度是m/So

【答案】振幅空氣靜止5

【解析】(1)口][2]敲鼓越用力,鼓皮的振幅越大,鼓聲越響,這是通過改變聲源的振幅來改變聲音的

響度,運動員聽到的鼓聲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

(2)[3]以運動員為參照物,龍舟與運動員之間的位置沒有改變,是靜止的。

(3)[4]某賽隊在s=500m直道比賽中共用時

t=lmin40s=100s

龍舟的平均速度

S500m0.

v=—-------=5m/s

100s

18.(1)在馬路旁設有噪聲監測裝置,如圖1所示,該裝置此時測得的噪聲為35分貝,這數據反映的是聲

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音色”)特性。圖2是馬路上常見的禁止鳴笛的標志,該措施是從.

(選填“聲源處”“傳播過程中”“人耳處”)減弱噪聲。

(2)如圖3所示為倒車雷達,倒車雷達是利用(選填“超聲波”“次聲波”)來工作的;司機聽到

8

急促的報警聲,知道距離障礙物太近,說明聲能傳遞

【答案】⑴響度聲源處(2)超聲波信息

【解析】(1)⑴如圖1所示,噪聲監測裝置檢測的是聲音的響度。

[2]聲音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人耳處減弱,禁止鳴笛是防止噪聲產生,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2)口]倒車雷達是利用超聲波工作的。

[2]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司機聽到急促的報警聲,知道距離障礙物太近,說明聲能傳遞信息。

四、實驗題:本題共2小題,共13分。

19.小夢在“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讓小車從帶刻度的斜面上

某一位置由靜止下滑,圖中的圓圈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字分別表示“小時:

分:秒”)。

(1)該實驗的原理是—;

(2)由圖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

(3)實驗中應使斜面的坡度較—(選填“大”或“小”),目的是:增大小車運動時間,減小誤差;

(4)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

度VAC偏—(選填“大”或“小”);

(5)請根據圖中信息回答:VAB—m/s,VBC—m/s,VAC—___m/s;

(6)計算出小車的平均速度,發現小車全程做—(填“變速”或“勻速”)運動。

【答案】⑴",(2)1⑶小(4)大(5)0.20.50.3⑹變速

【解析】(1)實驗中需要測量路程和時間,根據丫=£得到速度,實驗原理是v=£。

tt

(2)根據圖示可知,刻度尺上一小格距離表示1cm

9

因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lcm?

(3)斜面坡度越大,小車沿斜面向下加速運動越快,過某點的時間會越短,計時會越困難,所以為

使計時方便,斜面坡度應較小。

(4)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計時晚了,所計時間偏小,用公式"=£算出AC段的平均

t

速度偏大。

(5)川⑵[3]小車通過AB、BC和AC段的路程為

SAB=4.00dm=0.400m

SBC=5.00dm=0.500m

SAC=9.00dm=0.900m

小車通過A3、BC和AC段的時間

tAB=15:35:22-15:35:20=2s

tBc=15:35:23-15:35:22=Is

tAC=15:35:23-15:35:20=3s

小車通過AB、BC、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AB=SAB/fAB=0.400m/2s=0.200m/s

VBC=SBC/?BC=0.500m/ls=0.500m/s

VALSAc/tAuOgOOm/3s=0.300m/s

(6)因為

VBC>VAB

所以小車在運動過程中做變速運動。

20.如圖所示是“探究聲音的產生”的實驗裝置。

(1)如圖甲所示,將系在細線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用小錘敲擊音叉的時候,既聽到音叉發出的聲

音,又觀察到乒乓球被。通過這個實驗可以初步得出的結論是:聲音是由物體的

產生的。

10

(2)乒乓球在實驗中起到使音叉振動的作用,這種研究方法叫做o

(3)若將圖甲裝置右側再放一個音叉組成圖乙的裝置,并由宇航員帶到月球表面做實驗,敲擊右側

的音叉時,會看到乒乓球不動,這說明聲音不能在________中傳播。

【答案】彈起振動放大(或明顯)轉換法(或放大法)真空

【解析】(1)[1]在圖甲所示的實驗中,當用小錘敲擊音叉時,音叉會振動并發出聲音,同時,由于音

叉的振動,系在細線上的乒乓球會被彈起。

[2]這個現象直觀地展示了聲音與物體振動之間的關系,即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因此,可以初

步得出的結論是: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3]乒乓球在實驗中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將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或明顯),使其

變得肉眼可見,這樣就可以更加清晰地觀察到音叉的振動情況,從而得出聲音產生的結論。

⑷這種通過放大微小現象來進行研究的方法,在科學研究中被稱為轉換法或放大法。

(3)[5]在月球上做這個實驗,左邊的音叉不會振動發聲,小球就不會彈起,處于靜止不動,所以這

表明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五、計算題:本題共2小題,共23分。

21.如圖是解放軍某艦進行實彈演習時發射火箭彈的場景,發射后經過4s擊中目標,同時看到爆炸的火

光,而在發射后經過了9s才聽到爆炸聲,已知聲速340m/s,不計光的傳播時間,試求:

(1)該艦距爆炸目標有多遠?

(2)火箭彈飛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1)1700m;(2)425m/s

【解析】解:(1)由題知,火箭彈到擊中目標的時間為4s,所以火箭彈爆炸發出到聲音傳到該艦的時

力=9s-4s=5s

由V=—可得該艦與目標的距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