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高中語文第一單元第2課故都的秋學(xué)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頁
2024-2025高中語文第一單元第2課故都的秋學(xué)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頁
2024-2025高中語文第一單元第2課故都的秋學(xué)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頁
2024-2025高中語文第一單元第2課故都的秋學(xué)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頁
2024-2025高中語文第一單元第2課故都的秋學(xué)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PAGE12第2課故都的秋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有的描寫秋天的肅殺和凄涼,有的刻畫秋天的絢麗多彩。郁達夫則描寫秋的“清、靜、悲、涼”,他的秋充溢在小院中那座低矮的破屋內(nèi)外,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蟬的每一聲殘鳴中,在秋雨的每一個雨點中,在秋棗的每一絲微黃里,也在那故都閑人充溢了京腔的互答聲中。心中有秋,筆下才有秋。郁達夫先生讓我們“品嘗”了一回老北平的大碗茶,齒頰留芳,清爽宜人;又仿佛是聽完了一曲字正腔圓的京劇清唱,余音繞梁,不絕如縷。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中國現(xiàn)代聞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1913年留學(xué)日本,深受近代歐洲、日本各種社會思潮和文藝作品的熏陶。1921年,與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發(fā)起并成立了“創(chuàng)建社”。1930年他參加發(fā)起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簡稱“左聯(lián)”。抗戰(zhàn)爆發(fā)后,他主動宣揚抗日。后流亡到蘇門答臘,仍堅持抗日斗爭,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憲兵隱私殺害。1952年被中心人民政府追認為“為民族解放殉難的烈士”。主要作品:小說《沉淪》《春風(fēng)沉醉的晚上》《薄奠》《遲桂花》《出奔》《她是一個弱女子》等。20世紀30年頭,中國社會連年戰(zhàn)亂,民生凋敝,讀書人也衣食無安,居無定所。為了謀生,郁達夫輾轉(zhuǎn)千里,顛沛流離,飽受人生的愁苦與哀痛。由于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逼等緣由,郁達夫從1933年4月由上海遷居杭州,居住近三年。在這段時間里,他思想苦悶,創(chuàng)作枯竭,過的是一種閑散安適的生活,花很多時間到處游山玩水,但在確定程度上也是為了排遣現(xiàn)實帶給他的苦悶和離群索居導(dǎo)致的孤獨。在游山玩水的過程中,他寫了很多游記,這是他在這段時期創(chuàng)作的主要收獲,也為我國現(xiàn)代游記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1934年7月,郁達夫“不遠千里”從杭州經(jīng)青島去北平,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并寫下了這篇美麗的散文《故都的秋》。1.創(chuàng)建社“五四”新文學(xué)革命時期形成的一個文學(xué)社團,1921年7月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員有郭沫若、郁達夫、田漢、成仿吾等。他們的作品側(cè)重表現(xiàn)自我,較少客觀描寫,往往帶有深厚的主觀抒情色調(diào),從一起先就流露出顯明的浪漫主義傾向。1925年以后,主動提倡“革命文學(xué)”,對革命運動具有重要的指導(dǎo)意義。2.一葉知秋《淮南子·說山》:“見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唐庚《文錄》:“唐人有詩云:‘山僧不解數(shù)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一葉知秋”比方由微小的跡象看出形勢的變更,由現(xiàn)象或部分推知本質(zhì)或全部。3.陶然亭位于北京城南,是清代名亭,現(xiàn)為中國的四大歷史名亭(紹興的蘭亭、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長沙的愛晚亭)之一。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監(jiān)理黑窯廠,他在慈善庵西部構(gòu)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詩“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為亭命名。這座小亭頗受文人墨客的青睞,變成了文人墨客“紅塵中清凈世界也”,在這個文人雅集的地方,有林則徐、翁同龢所寫的對聯(lián),還留下了很多詩文,秋瑾、龔自珍等人都曾在陶然亭上留詩。陶然亭也曾經(jīng)是早期革命者高君宇與石評梅愛情的見證者,兩人后來合葬于此,“冰雪情意”流傳至今。4.秋士出自《淮南子·繆稱訓(xùn)》:“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秋天的時候,男子會覺得繁華落盡,滿目蕭瑟,有些英雄末路的傷感。常與“春女”(春天的時候,女子往往會因為看到落花而感到紅顏易老,時間飛逝傷感)陪伴相出。也指遲暮不遇之士。1.識記字音混沌dùn嘶叫sī一椽chuán鱸魚lú平仄zè頹廢tuí潭柘寺zhè廿四橋niàn2.近義詞辨析(1)十足·實足相同點兩者都表示足,但“足”的程度不同不同點十足:指達到頂點,非常足夠,多用于抽象概念。實足:是事實上足夠、的確足夠的意思,指足數(shù),強調(diào)數(shù)量符合要求。語境運用①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在陜西省體育中心進行適應(yīng)場地訓(xùn)練。隊中有9名剛剛加冕亞冠冠軍的廣州恒大淘寶隊球員,主教練里皮信念地表示,“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贏球,兩場競賽全勝取6分”。②這個店已有10年的經(jīng)營歷史了。店主誠信,商品質(zhì)優(yōu),重量,童叟無欺,深得顧客的信任。(2)頹廢·頹敗相同點兩者都有衰敗、消沉之意不同點頹廢:指意志消沉、精神萎靡。頹敗:指衰落、腐敗。語境運用①荒蕪的景象讓人們大為震驚。②愛心是一輪炫耀在初春的太陽,使精神的人看到人生的美妙。答案(1)①十足②實足(2)①頹敗②頹廢3.成語辨析推斷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運用的正誤。(1)視頻接訪能達到與傳統(tǒng)的當(dāng)面接訪一樣的溝通效果,涉訴信訪的群眾不須要不遠千里來京上訪,而是干脆在地方法院做個預(yù)約就能見到最高法院法官的面。()說明:(2)一葉知秋,透過當(dāng)前經(jīng)濟生活中的點滴變更,我們可以感受到進入新常態(tài)的中國經(jīng)濟正在發(fā)生從量到質(zhì)的轉(zhuǎn)變。()說明:(3)越來越多有“閑錢”的人不再滿意于把錢存入銀行賺取利息這種投資方式,起先涉足股票、期貨類高風(fēng)險投資。然而在面對漲跌輸贏的時候,有的人卻沉迷其中不能自已,致使血本無歸。()說明:(4)近兩年,我國獨創(chuàng)專利申請和授權(quán)的數(shù)量快速增長,專利申請質(zhì)量蒸蒸日上,這表明我國專利申請結(jié)構(gòu)進一步優(yōu)化,自主創(chuàng)新實力進一步增加。()說明:答案(1)ד不遠千里”形容不怕路途遙遠。依據(jù)前文“不須要”,可知用錯語境。(2)√“一葉知秋”望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的來臨,比方發(fā)覺一點兒預(yù)兆就料到事物發(fā)展的趨向。(3)ד不能自已”指不能限制自己的心情或行為。應(yīng)改用“不能自拔”。(4)ד蒸蒸日上”形容事業(yè)每天向上發(fā)展,非常興盛。對象誤用。家鄉(xiāng)的沉淪耿立曾看到過一幅照片:一個農(nóng)夫在家鄉(xiāng)新建成的樓房前呆坐,他的膚色是久在風(fēng)雨暴曬下才有的醬色。我心中涌起莫名的風(fēng)雨飄絮的黍離之情,只覺得無邊的鄉(xiāng)村在沉淪,或者說在一點點坍塌。鄉(xiāng)土的中國,家鄉(xiāng)的中國,真的轉(zhuǎn)換這么快?一夜之間,土地里不再種出莊稼,而是種出了成片的高樓。“農(nóng)夫上樓”,就如鐮刀割下了谷子,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務(wù),而是一個精神的事務(wù)。有人說這世界消逝的方式不是一聲巨響,而是一聲哽咽。谷穗遇到鐮刀是哽咽,大樹遭受斧頭是哽咽,而家鄉(xiāng)田園風(fēng)光的消逝更是哽咽。有一個成語叫背井離鄉(xiāng),“背”是背離,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寧愿理解“背”為背負,一個背負著家鄉(xiāng)井水的人是有底氣的,無論走到哪里都有家鄉(xiāng)井水的滋潤,有家鄉(xiāng)做依靠。記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問我,你的眼睛為何這樣亮?我說那是家鄉(xiāng)的水井!又問,你的頭上隱隱像有什么東西,那是什么呢?或許,是我醉酒的原因,我回答:那是家鄉(xiāng)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應(yīng)答,他有點黯然,然后醉了。他說,我沒有家鄉(xiāng)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嗚嗚大哭起來。家鄉(xiāng)是一個人的血地。臺灣把家鄉(xiāng)叫作原鄉(xiāng),作家鐘離和說“原鄉(xiāng)人的血,只有回到原鄉(xiāng),他的血才能停止沸騰”,真是透到了骨髓,徹骨徹膚。家鄉(xiāng)是一種容器,家鄉(xiāng)是保藏我們童年哭聲的地方,一石一礎(chǔ),一草一葉,井欄樹冠,那都是我們的見證,那里勾留了我們的年輪,涂抹了黃昏時我們讀書的影子,還有那塞滿草的窗子。當(dāng)我們夜晚背誦課文的時候,常仰著脖頸望著星空,像是背誦著夜。現(xiàn)在那里的夜還是那樣純凈么?沒有一絲陰翳,沒有污染,沒有毀容?一個人不能沒有靈魂。曾記得一個臺灣老兵的故事。他把裝著家鄉(xiāng)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丟了,他的魂魄也隨之丟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樣的醫(yī)術(shù)也療救不了他這種思鄉(xiāng)之痛。他的事傳播開來,人們憐憫他,一個探討生翻找資料,在試驗室里為老兵配制了他家鄉(xiāng)的土。土里特殊多放了一點鹽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這土地上流過的汗水。但細心的老兵呢?他看出了黃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說,家鄉(xiāng)的土,是不行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聲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煙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這些怎能夠配制出來?老兵最終說,這一瓶配出的黃土里面缺一樣最要緊的東西:當(dāng)時,母親把土攤在白紙上,戴好老花鏡看過、揀過,弄得干干凈凈,兩滴眼淚落在土里,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卻沒有!老兵帶著那瓶家鄉(xiāng)的泥土走過七個省,最終越過臺灣海峽。我不知道這個老兵最終的歸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靈魂得以還鄉(xiāng),在那被毀容整容后的家鄉(xiāng),他能找得到魂牽夢繞的歸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樹下苦苦遙望的母親么?我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幾株明代的柿子樹,經(jīng)驗了400年的滄桑啊!幾年前被連根移走了。我回老家為母親上墳,看到移走古樹后留下的大大的樹坑,如枯干的淚眼,無助無望。我童年留戀的柿子樹,那曾蔭庇過多少代家鄉(xiāng)子孫的老樹啊!沒有家鄉(xiāng)的人,沒有根基,沒有身世。“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是千年前的陶潛在時空外呼喊如今乏累的心靈么?其實對沉淪的家鄉(xiāng)來講,連荒蕪也不配,只是一片鋼筋水泥的兇惡。我看不見靈魂的歸路,我只隱隱聽見靈魂的哽咽!(選自耿立的同名散文,有刪改)[鑒賞點評]文章的標題“家鄉(xiāng)的沉淪”為貫串全文的線索。脈絡(luò)清晰,突出了中國廣闊農(nóng)村的田園風(fēng)貌正在被毀壞,寄寓對家鄉(xiāng)沉淪的悲憤之情;文中有意曲解成語“背景離鄉(xiāng)”的含義,強調(diào)了家鄉(xiāng)在游子心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一、思維建構(gòu)請把方框中的空缺處補充完整。答案eq\o(□,\s\up3(01))秋槐落蕊eq\o(□,\s\up3(02))秋蟬殘聲二、內(nèi)容把握本文采納eq\o(□,\s\up3(01))的手法,贊美了eq\o(□,\s\up3(02)),表達了作者eq\o(□,\s\up3(03))的感情,流露出了作者深遠的憂思和孤獨感。答案eq\o(□,\s\up3(01))以情馭景(情景交融)eq\o(□,\s\up3(02))故都的自然風(fēng)物eq\o(□,\s\up3(03))憧憬、眷戀故都之秋1.文章第1段具有的作用。答案開宗明義、提綱挈領(lǐng),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調(diào)2.為了突出故都的秋的“、、”的特點,作者主要從哪些角度選取了哪些平常景物進行了描寫?有何作用?我的答案:答案(1)清靜悲涼(2)作者主要從秋聲、秋色和秋味三方面(角度)來細致入微地綻開描寫。①秋聲(靜):青天下馴鴿的飛聲、掃帚聲、衰弱的蟬聲、風(fēng)雨聲、人聲,到處透著寧靜與落寞。②秋色(清):碧空、藍朵、青布、淡綠微黃,都是冷色調(diào)。作者調(diào)繪出一幅冷色的畫面。③秋味(悲涼):疏疏落落、落寞、衰弱、涼風(fēng)、微嘆、清秋,到處流露出悲涼、悲傷。(3)作者從聲、色、味的角度全面而有層次地呈現(xiàn)了故都的秋的特色,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如品其韻,如入其境。3.作者主要用哪些聲音來表現(xiàn)故都的秋聲?寫這么多聲音,是不是人聲鼎沸、喧鬧非凡呢?為什么?我的答案:答案(1)鴿飛聲、蟬聲、風(fēng)雨聲、問答聲。(2)不是,作者是以動(聲)襯靜,以聲音反襯了故都的寧靜,在秋天的故都,在那無際的碧天下,連小蟲的鳴叫、掃帚這樣的微小的聲音都能聽得清清晰楚,正是為了反襯故都的寧靜。4.文章是怎樣將自然的“客觀色調(diào)”——故都的秋色,與作家內(nèi)心的“主觀色調(diào)”——個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試舉例說明。我的答案:答案比如第3段,作者對自然風(fēng)物稍加點染,就把它自然地再現(xiàn)出來,碧綠寬闊的天空,做了畫的背景;地面上,爬著藍色的牽牛花;天地之間,間或出現(xiàn)一兩只白色或瓦灰色的馴鴿,點綴在一大片的空白中,顯得疏密得體,濃淡適宜。坐在院子里的人,手捧濃茶,舉頭望碧空,俯首看牽牛,耳邊時常傳來馴鴿的飛聲。這樣的畫面靜中有動,繪聲繪色,自然界的“客觀色調(diào)”與故都之秋的質(zhì)樸美和原始美完全融合在畫面之中。但是,畫面又籠上了一層作家內(nèi)心的主觀感情色調(diào)。“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在破壁腰中,靜對著”“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而且認為牽牛花是“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可見作家內(nèi)心的孤獨、冷靜與淡淡的悲涼。畫面中的底色都是青藍灰白等“冷色”,“馴鴿的飛聲”反襯出秋晨的寧靜。由此可見,這段文字能將自然界的“客觀色調(diào)”——故都秋色,與作家內(nèi)心的“主觀色調(diào)”——個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情”與“景”達到完備的交融與統(tǒng)一。5.關(guān)于本文的感情基調(diào),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本文是頌秋的,但也有人認為是悲秋的。你是怎樣認為的?說說你的理由。我的答案:答案作者愛秋,頌秋。本文是用深厚的憂思和落寞的悲涼來頌秋的。開頭就有:“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在文章的結(jié)尾還有:“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情愿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故都的秋可寫的東西很多,但作者既沒有綻開寫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更沒有涉及香山的紅葉,昆明湖的池水;而是選取了故都的平常景物來描寫。作者為什么不去描寫北平秋天的那些聞名的風(fēng)景?我的觀點:答案觀點一:我覺得這是由作家的思想感情來確定的,他追求“清”“靜”,并覆蓋著淡淡的“悲涼”,那些聞名的風(fēng)景都是游人云集,喧鬧非凡的,那里的景色難以表達作者的這種思想感情。觀點二:我覺得這些平常的景物才更能表現(xiàn)作者的憂思和潛意識里的落寞之感。北平那些聞名的風(fēng)景,雖富有秋的特色,卻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吟詠常用的題材,不易道出新意來。觀點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雖然人們對故都的平常景物很熟識且早就習(xí)以為常,但是卻往往忽視了它們的特殊意味。作者把它們挖掘出來,集中起來,使人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北平濃烈的秋“味”。『讀寫實力』反襯手法的運用郁達夫在《故都的秋》一文中除了干脆描寫故都的“秋”外,還著意以南方的“秋”為參照,對比反襯出故都秋的濃度與特色。如第2、5、6、13段,將南北的秋姿、秋色、秋味、秋意進行對比,或以正襯反,或以反顯正,或確定中見出否定,或否定中加強確定,抑此揚彼,表明北國之秋勝于南國之秋,表達作者對故都的酷愛。反襯,是行文時為了突出某一重要人物或事物,將相反或相對立的人、事、景放在一起比照的一種寫作構(gòu)思方法。它與正襯不同。正襯是烘云托月,是用同類或相近的人、事、景來襯托。而反襯則是用相反或?qū)α⒌娜恕⑹隆⒕皝肀日铡_\用反襯法構(gòu)思,可以形成顯明的反差,使主體得到強調(diào)與突出。運用反襯法來寫人物,可使人物形象更加顯明突出。運用反襯手法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1.景物反襯即在表情達意時,有意將感情與景物的差距拉大,或以美妙的景物來寫哀情,或以凄涼的景物來寫快樂。《荷塘月色》中有這樣一句: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寫平常無月怕人的小路,反襯出今夜月光的宜人,反襯出作者今夜淡淡的喜悅之情。2.人物比照反襯作品中要塑造人物形象,除了采納正面描寫外,還可以描摹對立面的人物來反襯出主子公。《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中有這樣一句話: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以及叱咤風(fēng)云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以官宦、風(fēng)云人物的講話沒有留下深刻印象來反襯出梁任公先生此番演講之精妙,留給人們印象之深刻。3.內(nèi)外比照外,指外表;內(nèi),指內(nèi)心品質(zhì)。在寫主要人物自身時,也常運用到反襯手法。初中課文《藤野先生》一文,有對藤野先生的外表介紹:據(jù)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遺忘帶領(lǐng)結(jié);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有一回上火車去,致使管車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車里的客人大家當(dāng)心些。如此一個外表顯得邋遢寒酸的人,對治學(xué)卻極其嚴謹。原來我的講義已經(jīng)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很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外表之卑微,不修邊幅,卻更加反襯出藤野先生精神之宏大!『針對練筆』運用反襯手法,描寫一個助人為樂的人物形象,150字左右。答:答案正午的陽光,是點燃的火,炙烤著大地。沒有一絲風(fēng),世界像被裝在升騰著熱氣的蒸籠里,悶得喘不過氣來,熱得讓人發(fā)慌。在一條人來人往的道路上,有一位身體胖胖的老婦人跌倒在路上,過往的行人自顧自來往,并不多看。這時,一位只有十三四歲的小姑娘,衣衫被汗水浸透,稚嫩的臉看上去沒有太多的社會閱歷,看到烈日下掙扎的老人,稍作遲疑,她跑了過去,當(dāng)心地將老奶奶扶了起來。『直擊高考』(2014·天津高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棗香醉人洪麗麗上午接到爺爺?shù)碾娫挘f給我釀了一罐醉棗,讓我抽空回老家一趟。爺爺每年都會在棗子成熟的季節(jié),親自選擇出一顆顆飽滿、紅潤的大棗,蘸上白酒,密封在玻璃瓶中。瓶口用稀稀的黃泥土封住。靜置兩三個月后,待棗香、酒香融為一體,合為一物,才有了今日爺爺釀的醉棗。八十歲的爺爺和八十二歲的奶奶住在離小城六十公里外的鄉(xiāng)下老家,固執(zhí)而孤獨地堅守著三間土坯房和一個種著七棵老棗樹的大院子。奶奶告知我,棗樹是她嫁給爺爺?shù)牡谌煊H自種下的,到現(xiàn)在已有六十個年頭了。坐小城的公交車到村口已經(jīng)是中午十二點多了。雪后的鄉(xiāng)村,色調(diào)單調(diào)得很,全部矮小的植物都被覆蓋在白絨毯似的大雪之下。寧靜的村莊,呈現(xiàn)出一片荒蕪的景色。汽車沒停穩(wěn)前,模模糊糊地看到偌大的村口只有棗樹下佇立著一個人。下車一瞧,原來是奶奶。她正倚靠著一棵曲曲折折、疙疙瘩瘩的老棗樹,張望著從遠處駛來的汽車。呼呼的北風(fēng),照舊是那樣寒冷、刺骨,時常地吹拂起她額前幾縷花白的頭發(fā),但樹下的她卻像雕塑般紋絲不動,只有頭上那頂棗紅色的絨線帽在瑟瑟地抖著。奶奶的個子好像又矮了一些,童年印象中的她是個大高個,干活利落,走路飛速。我總要仰著小腦袋看她,一溜小跑地跟在她的后面。只是恍惚間,奶奶竟變成了眼前的模樣:個子矮了,佝僂著身子,走路也有些不穩(wěn)了。“不是打電話不叫你來接我嗎?”我慌張上前攙住她的胳膊,把她全身的重量都攬在自己身上。“爺爺?shù)臍夤苎子址噶藛幔俊蔽覇枴!皼]犯,別擔(dān)憂,我們壯實著呢!”奶奶一向報喜不報憂。走進院子,七棵老棗樹揮動著光禿禿的樹枝,像久違的老摯友般無聲地迎接著我。這七棵老棗樹保藏著我單純而快樂的童年時間……“奶奶,今年的棗結(jié)這么多啊!”八歲扎著兩根羊角辮的我,蹲在九歲哥哥的后面,一邊和奶奶說笑著,一邊用兩只小手胡亂地劃拉著地下被爺爺打落的棗子。爺爺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揮動著手中長長的打棗竿。一陣疾風(fēng)暴雨,紅通通、圓滾滾的棗子紛紛落下。我和哥哥大呼小叫著,瘋跑著,打賭誰先找到今年最大、最紅的棗子。五歲的小妹最為醇厚了,兩只胖嘟嘟的小手時常地撿起兩顆小棗,放進奶奶的大棗筐里,乖巧、懂事的模樣,引逗得爺爺和奶奶哈哈大笑。時間如箭,一晃二十幾年過去了。“奶奶,那棵棗樹怎么歪成這樣了呢?”我問奶奶。奶奶摩挲著干枯的樹干說:“唉,這棵棗樹也老了!”記憶中這棵棗樹結(jié)的棗子,即便是剛剛點紅,味道也是酸甜酸甜的,最為解渴、解饞。雖說是棵棗樹,它的意義于我來說卻是朝夕相處、不離不棄的童年玩伴。春天,頑皮地在它疙疙瘩瘩的身上攀來爬去;夏天,撐一個木床,在它綠色庇護傘下納涼;秋天,肆意摘取它的果實;冬天,又把全部積雪堆在它的腳下。它和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構(gòu)成了我童年美妙圖畫中最不行或缺的記憶。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爺爺為這個大家庭日夜操勞著,棗樹發(fā)芽、開花、結(jié)出最大最紅的棗子;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滿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棗樹的樹皮翹起甚至起先一塊塊地脫落;一年又一年,爺爺健壯的身體日漸衰弱,棗樹的果實也越來越少。時間,飛逝的時間,殘酷的時間,把全部一切都變更了。爺爺、奶奶和棗樹,卻靜默承受住了!家中,爺爺正在燒火,鍋臺旁擺著早已包好的兩簾餃子。“怎么又包餃子?不怕累著?”我嗔怪奶奶。“不累,你不是愛吃菜餡的嗎?我和你爺爺常包!”灶下燒火的照舊是爺爺,搶也搶不過他。他總怕我不會燒這種大灶。爺爺呼呼嚕嚕的氣管和吱吱啦啦的風(fēng)箱一唱一和的,聽得我一陣陣的揪心。“讓你們搬到城里就聽話吧,你們這么大歲數(shù)了,還住在老家土坯房里,會叫人笑話我們不孝順的!”我又起先勸奶奶。“這房子咋了?不能住人?你們不都是在這房子中誕生的嗎?”耳背的爺爺明顯是聽到了我的話,像吵架似的嚷嚷著,固執(zhí)的表情完全是一個三歲小孩子的模樣,令我好氣又好笑。“不就圖你們有個根,有個老家嗎?”奶奶邊往鍋中下餃子邊說。我正用勺子攪著下到鍋中的餃子,聽到這兒鼻子一酸。吃飯時,按例,爺爺、奶奶一個勁兒地勸我多吃。“別夾了,我都吃飽了,現(xiàn)在都流行減肥,哪有像你們孫女這么胖的!”我夸張地比畫著。“咱可不減,把胃都減壞了!”他幾乎是對著我吼了。我要走了,爺爺讓我捎上那一罐醉棗。“這七棵棗樹真是老了,今年才結(jié)了半筐棗子!”我聽到了他喉嚨里發(fā)出兩聲似有似無的嘆息聲,很輕很輕,卻只好裝作沒有聽見,低頭快步地走出家門。還是奶奶送我到村口馬路上等車。患氣管炎的爺爺不常出門,無論是誰回老家,總是奶奶送出屋門、院子,始終送到村口。一個沒有老家的人是沒有根的。爺爺和奶奶就像這院中七棵老棗樹的根,鐵鑄石雕的根,矗立不倒的根。他們用生命培育出的兒女像極了一顆顆晶瑩透亮的紅棗,所以不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