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天津專用2024高考歷史二輪復習專題提升訓練2古代中國的經濟_第1頁
新課標天津專用2024高考歷史二輪復習專題提升訓練2古代中國的經濟_第2頁
新課標天津專用2024高考歷史二輪復習專題提升訓練2古代中國的經濟_第3頁
新課標天津專用2024高考歷史二輪復習專題提升訓練2古代中國的經濟_第4頁
新課標天津專用2024高考歷史二輪復習專題提升訓練2古代中國的經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專題提升訓練2古代中國的經濟專題提升訓練第4頁

一、選擇題1.(2024天津耀華中學期中)《莊子》中載:“深其耕而熟耰(平整土地)之,其禾繁以滋,予終年厭饗?!薄秴问洗呵铩芬噍d:“凡農之道,厚(候)之為寶。”這表明戰國時期()A.耕作方式仍是刀耕火種 B.小農經濟已經形成C.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現 D.精耕細作農業的發展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深其耕而熟耰之”“厚(候)之為寶”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這表明戰國時期農業生產重視精耕細作,故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刀耕火種的問題,故A項錯誤;小農經濟的特點是男耕女織、自給自足,而題干材料沒有體現這些特點,故B項錯誤;題干材料也沒有反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問題,故C項錯誤。2.戰國時期,諸侯國先后推行“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給卿大夫貴族,而是干脆安排給農夫和奴隸耕種,或賞給有軍功的貴族。這一制度有利于()A.推廣精耕細作 B.推動社會轉型C.抑制土地兼并 D.變更地租形式答案:B解析:題干材料闡述了授田制下諸侯國將土地干脆安排給軍功貴族、農夫和奴隸,變更了分封制和井田制下各諸侯國土地層層分封給各級貴族,由貴族組織奴隸在井田上勞作,先公田后私田的傳統,加強了君主權力,減弱了貴族的權力,有利于軍功地主和自耕農的形成,推動了社會的轉型,故B項正確。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3.(2024河北衡水聯考)下表是西漢時期先后推行的經濟政策(部分)內容時期戰亂中流亡者各歸本土,復原其故爵、田宅,因饑餓自賣為奴婢者一律釋放為庶人漢高祖開放山林川澤供百姓樵采,并一度廢除過關用“傳”(官方所發過關通行證)的制度漢文帝鹽官負責組織生產,然后將產品統一收購買賣,未經鹽官組織而私煮鹽者有罪漢武帝由表格信息可知,西漢時期()A.經濟政策不利于增加中心財政收入B.重農抑商政策影響了經濟正常發展C.商業政策有很強的適應性和包涵性D.經濟政策的著眼點發生了重大變更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學問和表格中漢高祖、漢文帝時期的經濟政策,可知當時政府制定經濟政策的著眼點是復原經濟,而漢武帝時期的經濟政策是加強對經濟的限制,著眼點是充溢國庫,打擊商業資本,故D項正確。漢武帝推行的經濟政策有利于增加中心財政收入,故解除A項;表格中漢文帝時期實行的經濟措施并沒有抑商,故解除B項;表格中的商業政策無法體現很強的適應性和包涵性,故解除C項。4.漢武帝時期的鹽鐵專賣政策在東漢初期一度廢止,從南宋到明清,主持鹽鐵專賣政策的桑弘羊等人在道德上徹底名聲掃地,但其政策思想被悄然繼承。這一現象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重農抑商政策與商業環境寬松的沖突B.商品經濟的發展對自然經濟的沖擊C.儒家經濟理念與政府經濟集權的沖突D.中心集權制度進一步強化答案:C解析:漢武帝時期的鹽鐵專賣政策導致商業環境驚慌,故A項錯誤;漢武帝時期的鹽鐵專賣政策抑制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故B項錯誤;漢武帝時期的鹽鐵專賣政策體現出政府經濟集權,這與儒家的重義輕利思想是相沖突的,故C項正確;D項只體現出漢武帝時期的鹽鐵專賣政策,沒有反映出“主持鹽鐵專賣政策的桑弘羊”名聲掃地,故D項錯誤。5.(2024天津耀華中學期末)《史記·貨殖列傳》中指出,對于農、工、商、虞(從事山林水澤行業的人),政府應“善者因之,其次利導之,其次訓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材料表明司馬遷()A.認為政府應同等對待農、工、商、虞B.主見運用法律手段來限制商業行為C.主見國家應當對經濟適度干預D.確定了追求財寶是人類的自然本性答案:C解析:司馬遷認為,對于商業發展問題,政府最好是少加干預,順其自然;其次是因勢利導;再次是教化規勸;然后是出面干脆管理干預;最差的是干脆與他人爭利。由此可知選C項。6.(2024廣東肇慶模擬)漢武帝時在全國重要冶鐵業產區設鐵官管理鐵的冶煉、鑄造和貿易,49處中今山東占了12處,大多集中于黃河流域。唐朝全國鐵礦產地118處,江南、劍南二道有51處,占43.2%。這反映出()A.政府對冶鐵業的管理 B.經濟重心南移趨勢C.全國礦產分布不均衡 D.唐朝冶鐵業發展較快答案:B解析:題干材料反映的是漢朝和唐朝冶鐵業的地點分布,不能體現政府對冶鐵業的詳細管理狀況,故A項錯誤;依據材料中漢武帝時全國重要冶鐵業產區49處中今山東占了12處,大多集中于黃河流域,而唐朝全國鐵礦產地118處,江南、劍南二道有51處,可知南方的冶鐵業發展有超過北方的勢頭,這反映了經濟重心南移的趨勢,故B項正確;全國礦產分布不均衡,體現不出材料中漢朝和唐朝南北方礦產地分布的特點,故C項錯誤;材料僅反映了唐朝鐵礦產地的分布,不能體現唐朝冶鐵業發展較快,故D項錯誤。7.據史載,唐朝后期皖南山地的祁門一帶,“千里之內,業于茶者七、八”。四川九隴人張守珪,在仙君山有茶園,“每歲召采茶人力百余人,男女傭工者雜處園中”。這說明當時()A.茶葉種植成為主要的農事活動B.茶葉生產形成了專業化的產區C.農業的耕作方式發生巨大變更D.雇傭關系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答案:B解析:題干材料只反映出皖南山地的祁門一帶及仙君山兩地的茶葉種植狀況,沒有體現出茶葉種植在農業中的地位,故A項錯誤;兩地從事茶葉種植的人較多,“業于茶者七、八”“召采茶人力百余人”,說明兩地茶葉生產走向專業化,故B項正確;唐朝農業的耕作方式仍舊是鐵犁牛耕,沒有發生巨大變更,故C項錯誤;雇傭關系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與史實不符,故D項錯誤。8.1027年,宋仁宗下詔:“江、淮、兩浙、荊湖、福建、廣南州軍……自今后,客戶起移,更不取主子憑由,須每田(年)收田畢日,商議去住,各取穩便。”據此可知當時()A.勞動力的商品化趨勢日益明顯B.租佃制下人身依附關系有所松弛C.統治者實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D.租佃關系在北宋居主導地位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自今后,客戶起移,更不取主子憑由”,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客戶與主子的關系,沒有體現勞動力商品化趨勢明顯,故A項錯誤;依據材料“自今后,客戶起移,更不取主子憑由,須每田(年)收田畢日,商議去住,各取穩便”,可知材料體現了客戶與主子在收田結束時進行協商,這反映出租佃制下人身依附關系有所松弛,故B項正確;題干材料不能體現出統治者抑制土地兼并,故C項錯誤;在北宋,租佃制形式是僅次于自耕農形式的重要經營方式,但不是居于主導地位,故D項錯誤。9.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創立“交子務”,改原有交子為官辦,以36萬貫鐵錢為打算金,定期發行。宋徽宗時,改交子為“錢引”,大量發行,但不備本金。這一變更()A.推動了古代貨幣形態的根本變革B.促進了宋朝商品經濟的健康發展C.導致了北宋經濟發展環境的惡化D.突破了我國傳統經濟觀念的束縛答案:C解析:題干材料中由“以36萬貫鐵錢為打算金,定期發行”到“大量發行,但不備本金”的變更導致紙幣大量發行,通貨膨脹,從而破壞了北宋經濟發展的環境,故C項正確,B項錯誤;A項說法錯誤,解除;古代中國始終奉行重農抑商政策,故D項錯誤。10.元朝王禎《農書》中早有記載一些大型高效農具,明清時期反而罕見,有的地方甚至退回到人耕階段。這反映了明清時期()A.斗爭對農業經濟的破壞 B.人口增長制約農業發展C.國家經濟結構逐步轉型 D.高產作物的種植與推廣答案:B解析:題干材料所述現象的出現在于明清時期人口的迅猛增加,導致勞動力過剩,因此一些地區退回到人耕階段,由此可以得出明清時期的人口增長不利于農業技術的發展,故B項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斗爭的破壞作用,解除A項;明清時期,經濟結構沒有發生明顯的變更和轉型,解除C項;高產農作物的引進,不會導致人們放棄生產工具而用人耕,解除D項。11.(2024廣東汕頭二模)宋元以前,我國江北、江南廣袤地區農夫既種田又養蠶,并按規定上繳谷物和布帛等產品給國家。明朝中期以后,杭州、嘉興、湖州和珠江三角洲一帶很多農夫專事蠶桑,而其他很多地區“婦女無工于蠶事”。這一變更發生的背景是,明朝中后期()A.政府調整了賦稅繳納方式 B.環境氣候發生猛烈變更C.南方已成為全國經濟重心 D.海上絲綢之路逐步興起答案:A解析:宋元以前,國家征收賦稅主要是谷物和布帛,到了明朝中后期,一些地區的農夫專事蠶桑,而有些地區的婦女不從事蠶桑生產,事實上體現出賦稅的轉變,即明朝實行一條鞭法,規定賦稅一律征銀,這推動了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促進了手工業的生產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故選A項。B項說法錯誤;C、D兩項均不符合題意。12.世情小說《金瓶梅》假托宋朝,反映的卻是16世紀北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廣袤畫面,它擺脫了英雄與神怪的傳統題材,轉而描寫市井生活的悲歡離合,世態炎涼;其市民語言潑辣生動,對平常生活描寫細致,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產生上述變更的主要緣由是()A.傳統小說題材寫作走向沒落B.手工業、商業旺盛,市民階層擴大C.封建專制統治空前加強的文化反映D.明末清初思想活躍局面出現的結果答案:B解析:題干強調了《金瓶梅》藝術風格的變更,突出了對市民生活的描寫,故B項正確;《金瓶梅》是世情小說,但并不能據此推斷其他小說流派的沒落,故A項錯誤;封建專制統治和思想活躍是世情小說產生的客觀背景,但不是主要緣由,故C、D兩項錯誤。二、非選擇題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宋朝的商品經濟代表了中國在19世紀前的最高發展水平?!袊?—13世紀的經濟發展的確也推動了當時社會和文化的發展。當時出現的社會類型蘊含了很多現代都市文明的特點并且始終持續到19世紀,故我們不妨稱之為前現代社會。——費正清《中國:傳統與變遷》材料二每當人們在中國的文獻中查看任何一種詳細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覺它的主焦點就在宋朝,不管在應用科學方面或在純粹科學方面都是如此?!袊目萍及l展到宋朝,已呈巔峰狀態?!猍英]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宋朝的商品經濟代表了中國在19世紀前的最高發展水平”的觀點?說明理由。(2)依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說明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參考答案:(1)觀點一:同意。理由:宋朝城市經濟大大超過前代,城市經濟功能大大增加;集鎮、夜市、海外貿易興盛;明清時期雖然有所進步,但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商品經濟總體不如宋朝。(答出三點即可)觀點二:不同意。理由:明清時期都市文明大大超過宋朝,商業市鎮興起;貨幣經濟占據主導地位;商業發達,商幫興起;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答出三點即可)(2)說明:商品經濟旺盛;科技發達;文化高度發達;對人類文明具有重要貢獻。(答出四點即可)14.學習歷史,不僅要廣泛閱讀,更要感悟才智,融會貫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587年“并無大事可敘”。學者黃仁宇卻從今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會,寫成《萬歷十五年》。該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時年24歲的萬歷皇帝。他一方面依靠內閣,另一方面又以司禮監太監加以牽制,后來創建了近30年不上朝的專制主義君主制史上的“荒誕奇跡”;已經去世5年的內閣首輔張居正。他生前雖然守住了內閣只是皇帝處理國政的助理機構、不能正式統率六部百司的底線,卻把內閣政治演繹得繪聲繪色;在這年去世的名將戚繼光。他曾在浙閩粵沿海大敗倭寇,保衛了東南海防;在內地已勝利定居4年多的西方傳教士利瑪竇。他從歐洲動身,經過澳門(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活躍于廣東一帶?!獡度f歷十五年》編寫材料二玉米、番薯等“種出西土”,在不少地方起先種植?!獡顣r珍《本草綱目》、徐光啟《農政全書》等(1)閱讀材料一,聯系所學學問,簡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態,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緣由。(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試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經濟領域(含農業、手工業、商業等)日益凸顯出來的新氣象和政府實行的老政策。(3)充分利用材料供應的信息,以日本、西歐(葡萄牙)為切入點,簡要敘述明朝中后期中外關系的基本內容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