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專項題庫(詩詞與成語、典故解析與運用試題)_第1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專項題庫(詩詞與成語、典故解析與運用試題)_第2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專項題庫(詩詞與成語、典故解析與運用試題)_第3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專項題庫(詩詞與成語、典故解析與運用試題)_第4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專項題庫(詩詞與成語、典故解析與運用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專項題庫(詩詞與成語、典故解析與運用試題)考試時間:______分鐘總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詩詞與成語要求:下列各題,各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請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入題后的括號內。1.()《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作品,詩中“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A.欣賞自然美景B.追求更高的理想C.暢游天下山河D.賞賜下屬的美酒2.()下列關于“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描寫了春天長安城的美景B.表達了詩人春風得意的喜悅C.詩人騎馬疾馳,感受春天的氣息D.這句詩與“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意境相同3.()下列關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描寫了詩人攀登泰山的壯志B.表達了詩人志向遠大的抱負C.詩人站在泰山的頂峰,俯瞰群山D.這句詩與“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意境相同4.()下列關于“春江水暖鴨先知,花開富貴一時新”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描寫了春天的美景B.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贊美C.詩人贊美春天帶來的美好D.這句詩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意境相同5.()下列關于“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首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描寫了詩人思念遠方的親友B.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C.詩人把酒問天,抒發感慨D.這句詞與“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意境相同6.()下列關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描寫了詩人對英雄氣概的贊美B.表達了詩人忠誠于國家的信念C.詩人以自己的生命捍衛國家的尊嚴D.這句詩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意境相同7.()下列關于“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描寫了山間空曠無人的景象B.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喜愛C.詩人描繪了一幅荒涼的山景D.這句詩與“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意境相同8.()下列關于“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描寫了夜晚的自然景象B.表達了詩人對鄉村生活的贊美C.詩人通過夜晚景象表達對生活的感悟D.這句詩與“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意境相同9.()下列關于“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描寫了詩人思念家鄉的情感B.表達了詩人對親人的眷戀C.詩人因身處異鄉而倍感孤獨D.這句詩與“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意境相同10.()下列關于“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描寫了春天的江水與大海相連B.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C.詩人描繪了一幅壯觀的江海景象D.這句詩與“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意境相同二、典故解析與運用要求:下列各題,各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請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入題后的括號內。1.()下列關于“臥薪嘗膽”這個成語的解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終于滅掉了吳國B.成語比喻人刻苦自勵,立志雪恥C.“臥薪嘗膽”是越王勾踐為了復仇而采取的措施D.這個成語與“破釜沉舟”有相似的含義2.()下列關于“完璧歸趙”這個成語的解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成語出自《史記·趙世家》,比喻原物完好無損地歸還給本人B.趙武靈王為了感謝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無損地歸還給他C.這個成語與“守株待兔”有相似的含義D.“完璧歸趙”這個成語在歷史上發生過真實的事件3.()下列關于“破釜沉舟”這個成語的解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比喻下定決心,義無反顧B.項羽在烏江之戰中破釜沉舟,決心與敵人血戰到底C.這個成語與“臥薪嘗膽”有相似的含義D.“破釜沉舟”這個成語在歷史上發生過真實的事件4.()下列關于“指鹿為馬”這個成語的解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成語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比喻顛倒黑白,混淆是非B.秦始皇時期,趙高指鹿為馬,試圖混淆視聽C.這個成語與“畫龍點睛”有相似的含義D.“指鹿為馬”這個成語在歷史上發生過真實的事件5.()下列關于“投筆從戎”這個成語的解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成語出自《后漢書·班超傳》,比喻文人棄文從武B.班超為了報效國家,毅然投筆從戎,成為一代名將C.這個成語與“退避三舍”有相似的含義D.“投筆從戎”這個成語在歷史上發生過真實的事件6.()下列關于“畫龍點睛”這個成語的解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成語出自《新唐書·韓愈傳》,比喻作文或說話時用一兩個字使全文生動有力B.韓愈在寫文章時,常常運用畫龍點睛的技巧C.這個成語與“指鹿為馬”有相似的含義D.“畫龍點睛”這個成語在歷史上發生過真實的事件7.()下列關于“退避三舍”這個成語的解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比喻退讓,避讓B.齊桓公在與楚國的戰爭中,為了避讓楚軍,主動退讓三舍C.這個成語與“投筆從戎”有相似的含義D.“退避三舍”這個成語在歷史上發生過真實的事件8.()下列關于“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解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成語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比喻主動向人道歉,承認錯誤B.淮陰侯韓信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主動負荊請罪C.這個成語與“退避三舍”有相似的含義D.“負荊請罪”這個成語在歷史上發生過真實的事件9.()下列關于“三顧茅廬”這個成語的解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成語出自《三國演義》,比喻真心誠意,不厭其煩地邀請某人B.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三次到茅廬邀請C.這個成語與“負荊請罪”有相似的含義D.“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在歷史上發生過真實的事件10.()下列關于“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的解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成語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比喻只憑書本知識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B.孫子在戰場上,憑借豐富的兵法知識,取得了勝利C.這個成語與“三顧茅廬”有相似的含義D.“紙上談兵”這個成語在歷史上發生過真實的事件四、詩詞名句默寫要求:請將下列詩句補充完整。1.《登鸛雀樓》中“白日依山盡,______”。2.《靜夜思》中“床前明月光,______”。3.《春曉》中“______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4.《望廬山瀑布》中“飛流直下三千尺,______”。5.《將進酒》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______”。6.《離騷》中“______之華,可周旋兮”。7.《江雪》中“千山鳥飛絕,______”。8.《登高》中“______無限好,只是近黃昏”。9.《夜泊牛渚懷古》中“______古來垂釣者,獨有釣翁歸去來”。10.《赤壁賦》中“______之舞,何翩翩之可懷”。五、詩詞情感理解要求:根據下列詩句,分析詩人的情感。1.《登高》中“______,無邊落木蕭蕭下”。2.《江城子·密州出獵》中“______,會挽雕弓如滿月”。3.《浪淘沙·北戴河》中“______,海日生殘夜”。4.《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______,把酒問青天”。5.《長恨歌》中“______,天長地久有時盡”。6.《靜夜思》中“______,舉頭望明月”。7.《登鸛雀樓》中“______,更上一層樓”。8.《江雪》中“______,孤舟蓑笠翁”。9.《望廬山瀑布》中“______,飛流直下三千尺”。10.《赤壁賦》中“______,人生如夢”。六、詩詞意象分析要求:分析下列詩句中的意象。1.《登高》中“______,晴空一鶴排云上”。2.《江城子·密州出獵》中“______,馬作的盧飛快”。3.《浪淘沙·北戴河》中“______,潮平兩岸闊”。4.《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______,把酒話桑麻”。5.《長恨歌》中“______,花鈿委地無人收”。6.《靜夜思》中“______,床前明月光”。7.《登鸛雀樓》中“______,欲窮千里目”。8.《江雪》中“______,孤舟蓑笠翁”。9.《望廬山瀑布》中“______,飛流直下三千尺”。10.《赤壁賦》中“______,人生如夢”。本次試卷答案如下:一、詩詞與成語1.B解析: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表達了詩人攀登高峰,追求更高理想的決心。2.D解析:詩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描繪了詩人春風得意的喜悅,與“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意境不同。3.D解析: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達了詩人攀登泰山的壯志,與“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意境不同。4.D解析:詩句“春江水暖鴨先知,花開富貴一時新”贊美了春天帶來的美好,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意境不同。5.C解析:詩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表達了詩人思念遠方的親友,與“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意境不同。6.D解析: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達了詩人忠誠于國家的信念,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意境不同。7.D解析: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描繪了山間空曠無人的景象,與“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意境不同。8.D解析: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描繪了夜晚的自然景象,與“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意境不同。9.C解析: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的情感,與“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意境不同。10.C解析:詩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描繪了春天的江水與大海相連,與“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意境不同。二、典故解析與運用1.C解析:成語“臥薪嘗膽”比喻人刻苦自勵,立志雪恥,與越王勾踐為了復仇而采取的措施相關。2.B解析:成語“完璧歸趙”出自《史記·趙世家》,比喻原物完好無損地歸還給本人,與趙武靈王為了感謝藺相如將和氏璧歸還給他相關。3.B解析:成語“破釜沉舟”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比喻下定決心,義無反顧,與項羽在烏江之戰中破釜沉舟的決心相關。4.C解析:成語“指鹿為馬”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比喻顛倒黑白,混淆是非,與趙高指鹿為馬試圖混淆視聽相關。5.A解析:成語“投筆從戎”出自《后漢書·班超傳》,比喻文人棄文從武,與班超為了報效國家,毅然投筆從戎,成為一代名將相關。6.C解析:成語“畫龍點睛”出自《新唐書·韓愈傳》,比喻作文或說話時用一兩個字使全文生動有力,與韓愈在寫文章時,常常運用畫龍點睛的技巧相關。7.B解析:成語“退避三舍”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比喻退讓,避讓,與齊桓公在與楚國的戰爭中,為了避讓楚軍,主動退讓三舍相關。8.A解析:成語“負荊請罪”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比喻主動向人道歉,承認錯誤,與淮陰侯韓信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主動負荊請罪相關。9.A解析:成語“三顧茅廬”出自《三國演義》,比喻真心誠意,不厭其煩地邀請某人,與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三次到茅廬邀請相關。10.A解析:成語“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比喻只憑書本知識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與孫子在戰場上,憑借豐富的兵法知識,取得了勝利相關。四、詩詞名句默寫1.黃河入海流2.疑是地上霜3.夜來風雨聲4.疑是銀河落九天5.浪淘盡,千古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