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專題練習附答案與解析_第1頁
文言文閱讀專題練習附答案與解析_第2頁
文言文閱讀專題練習附答案與解析_第3頁
文言文閱讀專題練習附答案與解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專題練習(附答案與解析)

【新課標卷地區選做】(2023上·湖南長沙·高三湖南師大附中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傳》曰:“賞疑從與,所以廣恩也;罰疑從去,所以慎刑也。”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四岳曰:“鯀可用。”堯曰:“不可,鯀方命圮族。”既而曰:“試之。”何堯之不聽皋陶之殺人,而從四岳之用鯀也。然則圣人之意,蓋亦可見矣。《書》曰:“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嗚呼!盡之矣。可以賞,可以無賞,賞之過乎仁;可以罰,可以無罰,罰之過乎義。過乎仁,不失為君子;過乎義,則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過也,義不可過也。古者,賞不以爵祿,刑不以刀鋸。賞以爵祿,是賞之道行于爵祿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祿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鋸,是刑之威施于刀鋸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鋸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勝賞,而爵祿不足以勸也;知天下之惡不勝刑,而刀鋸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則舉而歸之于仁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歸于君子長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節選自蘇軾《刑賞忠厚之至論》)材料二:為人臣者陳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專以其事責其功。功當其事,事當其言,則賞;功不當其事,事不當其言,則罰。故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則罰,非罰小功也,罰功不當名也;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亦罰,非不說于大功也,以為不當名也害甚于有大功,故罰。昔者韓昭侯醉而寢,典冠者見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覺寢而說,問左右曰:“誰加衣者。”左右對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與典冠。其罪典衣,以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為越其職也。非不惡寒也,以為侵官之害甚于寒。故明主之畜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陳言而不當。越官則死,不當則罪。守業其官,所言者貞也,則群臣不得朋黨相為矣。(節選自《韓非子·二柄》)1.材料一加粗的部分僅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的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是故疑則舉A而歸之B于仁C以君子長者之道D待天下E使天下相率F而歸于君子長者之道G故H曰忠厚之至也。2.下列對材料中標紅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所以,表示“用來……的”,與《師說》中的“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的“所以”的用法一致。B.“勸”在“爵祿不足以勸”“勸學”“懲惡勸善”“勸君更盡一杯酒”中的意思不完全相同。C.典冠,即掌管國君之冠;其中“典”字與蘇武歸漢后擔任的官職“典屬國”中“典”字用法一致。D.畜,在這里是“養育”的意思,與《齊桓晉文之事》中的“俯不足以畜妻子”中的“畜”字意義完全一致,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堯不聽從皋陶處死犯人的主張,卻聽從四岳任用鯀的建議。蘇軾對堯的這一舉動表示認可,認為其中體現了圣人的心意。B.蘇軾認為,古人獎賞不用爵位和俸祿,刑罰不用刀鋸,是因為用爵位俸祿行賞,用刀鋸作刑具,對一切的勸善罰惡都沒用。C.韓非子主張,臣子如果取得的成績和他的職事相當,并且完成職事的情況和他的話相符合,君主就應該給予他獎賞。D.韓非子用韓昭侯的例子說明,哪怕臣子做了讓君主高興的事,但是如果臣子做的事超越了他的職責范圍,也還是應該受懲罰。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2)守業其官,所言者貞也,則群臣不得朋黨相為矣。5.根據文本推測,如果蘇軾穿越成為韓昭侯的諫臣言官,他一定不會認可韓昭侯的獎懲方案。請結合材料一,給出蘇軾的獎懲方案并說明理由。

【全國卷地區選做】(23—24高三上·寧夏銀川·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齊景公之晉,從平公飲,師曠侍坐。景公問政于師曠曰:“太師將奚以教寡人?”師曠曰:“君必惠民而已。”中坐,酒酣,將出,又復問政于師曠曰:“太師奚以教寡人?”師曠曰:“君必惠民而已矣。”景公出之舍,師曠送之,又問政于師曠。師曠曰:“君必惠民而已矣。”景公歸,思,未醒,而得師曠之所謂。公子尾、公子夏者,景公之二弟也,甚得齊民,家富貴而民說之,擬于公室,此危吾位者也。今謂我惠民者,使我與二弟爭民耶?于是反國,發廩粟以賦眾貧,散府余財以賜孤寡。倉無陳粟,府無余財,宮婦不御者出嫁之,七十受祿米。鬻德惠施于民也,已與二弟爭民。居二年,二弟出走,公子夏逃楚,公子尾走晉。景公與晏子游于少海,登柏寢之臺而還望其國,曰:“美哉!泱泱乎,堂堂乎!后世將孰有此?”晏子對曰:“其田成氏乎!”景公曰:“寡人有此國也,而曰田成氏有之,何也?”晏子對曰:“夫田成氏甚得齊民。其于民也上之請爵祿行諸大臣下之私大斗斛區釜以出貸小斗斛區釜以收之。殺一牛,取一豆肉,余以食士。終歲,布帛取二制焉,余以衣士。故市木之價,不加貴于山;澤之魚鹽龜鱉蠃蚌,不貴于海。君重斂,而田成氏厚施。齊嘗大饑,道旁餓死者不可勝數也,父子相牽而趨田成氏者不聞不生。故秦周之民相與歌之曰:‘謳乎,其已乎!苞乎,其往歸田成子乎!’今田成氏之德而民之歌舞,民德歸之矣。故曰:‘其田成氏乎!’”公泫然出涕曰:“不亦悲乎!寡人有國而田成氏有之。今為之奈何?”晏子對曰:“君何患焉?若君欲奪之,則近賢而遠不肖,治其煩亂,緩其刑罰,振貧窮而恤孤寡,行恩惠而給不足,民將歸君,則雖有十田成氏,其如君何?”(節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上》)1.文中加粗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其于民A也B上之C請爵祿D行諸大臣E下之F私大斗斛區釜以出G貸H小斗斛區釜以收之。2.下列對文中標紅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賦,意為授予、給予。與《赤壁賦》中“橫槊賦詩”的“賦”意思不同。B.豆,古代食器。與《魚我所欲也》中“一簞食,一豆羹”的“豆”意思相同。C.歸,意為歸附。與《短歌行》中“天下歸心”的“歸”意思不同。D.涕,文中指眼淚。與成語“痛哭流涕”的“涕”意思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景公向師曠問政,師曠三次回答的內容一樣,主要是師曠不愿意回答景公提出的問題,因此用這種方法來應付。B.齊景公為了施惠于民,給貧困的人發放糧食,把府庫中多余的財物賜給孤寡,一系列的做法贏得了百姓的擁護。C.齊景公登上柏寢之臺,為國家的雄偉壯觀而感慨,晏子卻給他潑了一盆冷水,晏子說后世田成氏將擁有這個國家,并給出了理由。D.齊景公擔憂自己的國家被田成氏占去,晏子回答他若想奪回需要做親近賢人而疏遠不賢的人等一系列得民心的事情。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家富貴而民說之,擬于公室,此危吾位者也。(2)齊嘗大饑,道旁餓死者不可勝數也,父子相牽而趨田成氏者不聞不生。參考答案【新課標卷地區選做】1.CEG【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所以當有所懷疑時,就用仁愛之心來行事(執行賞罰之事)。用君子長者的寬厚仁慈對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繼回到君子長者的忠厚仁愛之道上來,所以說這就是賞罰忠厚到了極點。“舉而歸”作謂語,“之”作賓語,“于仁”作狀語,故應在C處停頓;“以君子長者之道”作狀語,修飾謂語“待”,“天下”作賓語,故應在E處停頓;“使”作謂語,“天下”既作“使”的賓語,又作“相率而歸于君子長者之道”的主語,故應在G處停頓。

2.D【解析】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和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A.正確。句意:這可以用來推廣恩澤。/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人。“所以”B.正確。“勸”,勉勵;/勉勵;/勉勵;/奉勸。句意:用爵位俸祿不足以勉勵善行。/勉勵學習。/懲戒壞人壞事,獎勵好人好事。/真誠地奉勸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C.正確。“典”,掌管。句意:掌管君主帽子的侍從看見君主受寒了。/掌管與少數民族交往的事務。D.錯誤。“畜”,駕馭統治;/養育。句意:所以英明的君主駕馭管理臣下時。/養育妻子和兒女。故選D。

3.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并篩選信息的能力。B.“對一切的勸善罰惡都沒用”錯,夸大范圍,過于絕對。原文是“古者,賞不以爵祿,刑不以刀鋸。賞以爵祿,是賞之道行于爵祿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祿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鋸,是刑之威施于刀鋸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鋸之所不及也”,可見,蘇軾認為這樣的獎賞只是對部分人有用。故選B。

4.(1)與其錯殺無辜(的人),寧可犯(執法)沒有根據的過失。(2)(每個臣子)都在他的官職內恪守職責,所說的話與所做的事相當,那么群臣就不會結黨營私,胡作非為了。【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不辜”,無辜的人;“失”,犯……的過失;“不經”,不符合經典、沒有根據。(2)“守業”,恪守職責;“貞”,忠實;“朋黨相為”,結黨營私,胡作非為。

5.參考答案一:獎懲方案:不懲罰典衣者,獎賞典冠者。理由:典衣者雖然沒有及時加衣服,但是,并不是做了壞事,所以不懲罰他;典冠者雖然越職,但是做了好事,所以獎賞他。參考答案二:獎懲方案:輕罰典衣者,獎賞典冠者。理由:典衣者沒有及時加衣服,理應受罰,但也不是大錯,所以輕罰;典冠者雖然越權,但做了好事,所以獎賞他。參考答案三:獎懲方案:對典衣者不懲罰,對典冠者也不獎賞。理由:典冠者功過相抵,不獎賞;典衣者也沒有犯重大過失,因此也不懲罰,這樣既不會“過仁”,也不會“過義”。【解析】本題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相關內容的能力。參考答案(1),根據“賞疑從與,所以廣恩也;罰疑從去,所以慎刑也”概括出獎懲方案及理由是:典衣者雖然沒有及時加衣服,但是,并不是做了壞事,所以不懲罰他;典冠者雖然越職,但是做了好事,所以獎賞他。參考答案(2),根據“罪疑惟輕,功疑惟重”概括出獎懲方案及理由是:典衣者沒有及時加衣服,理應受罰,但也不是大錯,所以輕罰;典冠者雖然越權,但做了好事,所以獎賞他。參考答案(3),根據“可以賞,可以無賞,賞之過乎仁;可以罰,可以無罰,罰之過乎義。過乎仁,不失為君子;過乎義,則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過也,義不可過也”概括出獎懲方案及理由是:典冠者功過相抵,不獎賞;典衣者也沒有犯重大過失,因此也不懲罰,這樣既不會“過仁”,也不會“過義”。參考譯文:材料一:《傳》中說:“獎賞時如有可疑者就盡量給獎勵,這可以用來推廣恩澤;處罰時遇有可疑者就盡量免除刑罰,這是為了謹慎地使用刑法。”堯當政時,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要處死一個人。皋陶三次說“當殺”;堯帝卻一連三次說“應當寬恕”。所以天下人都畏懼皋陶執法的堅決,而喜歡帝堯用刑的寬大。四岳說:“鯀可以任用。”堯說:“不可,鯀正違抗命令、毀壞同族之人。”不久,(堯)說“試用一下吧。”為什么堯不聽從皋陶處死犯人的主張,卻聽從四岳任用鯀的建議呢?既然這樣,那么圣人的心意,從這里可以看出來了。《尚書》中說:“罪行輕重有可疑時,寧可從輕處置;功勞大小有疑處時,寧可從重獎賞。與其錯殺無辜(的人),不可犯(執法)沒有根據的過失。”唉!這句話完全表現出忠厚之意。可以賞,也可以不賞時,賞就過于仁慈了;可以罰,也可以不罰時,罰就超出道義的標準了。過于仁慈,還不失為一個君子;超出道義的標準,就流為殘忍的人了。所以,仁慈可以超過,道義的標準是不可超過的。古時候,獎賞不用爵位和俸祿,刑罰不用刀鋸。用爵位、俸祿行賞,這賞賜的辦法只對能得到爵位、俸祿的人起作用,對不能得到爵位和俸祿的人沒有作用。用刀鋸作刑具,這刑罰的威力只對受這種刑的人起作用,對不受這種刑的人沒有作用。先王知道天下的善行是賞不完的,并且用爵位俸祿不足以勉勵善行;知道天下的罪惡是罰不完的,并且用刀鋸不足以來制裁它們。所以當有所懷疑時,就用仁愛之心來行事(執行賞罰之事)。用君子長者的寬厚仁慈對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繼回到君子長者的忠厚仁愛之道上來,所以說這就是賞罰忠厚到了極點。(節選自蘇軾《刑賞忠厚之至論》)材料二:讓做臣子的陳述他的意見,君主便根據他的意見交給他職事,然后專門根據他的職事來責求他的成績。如果取得的成績和他的職事相當,完成職事的情況和他的話相符合,就給予獎賞;如果取得的功績和他的職事不相當,完成職事的情況和他的話不相符合,就加以懲罰。所以群臣之中那些話說大了而功績小的就要懲罰,這不是懲罰他取得的功績小,而是懲罰他取得的功績與他的言論不相當;群臣之中那些話說小了而功績大的也要懲罰,這并不是不喜歡大功,而是認為功績與言論不相當的危害超過了他所取得的大功,所以要懲罰。從前韓昭侯喝醉了酒睡著了,掌管君主帽子的侍從看見君主受寒了,所以把衣服蓋在君主的身上。韓昭侯睡醒后很高興,問身邊的侍從說:“誰給我蓋衣服的?”身邊的侍從回答說:“是掌管帽子的侍從。”韓昭侯因而同時懲處了掌管衣服的侍從和掌管帽子的侍從。他懲處掌管衣服的侍從,是認為他沒有盡到他應盡的職責;他懲處掌管帽子的侍從,是認為他超越了他的職責范圍。韓昭侯并不是不怕著涼,而是認為侵犯他人職權的危害比著涼更厲害。所以英明的君主駕馭管理臣下時,臣下不得超越了職權去立功,也不可以說話與做事不相當。超越了職權就處死,言行不一致就治罪。(每個臣子)都在他的官職內恪守職責,所說的話與所做的事相當,那么群臣就不會結黨營私,胡作非為了。(節選自《韓非子·二柄》)【全國卷地區選做】1.BEH【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他對待民眾,向上請求爵位俸祿賜給大臣,向下私自增大量器出貸糧食,縮小量器來回收。其于民也,上之請爵祿行諸大臣,下之私大斗斛區釜以出貸,小斗斛區釜以收之。“也”是句末語氣助詞,其后斷開,故B處斷開;“上之請爵祿行諸大臣”與“下之……”是并列結構,中間應斷開,故E處斷開;“大斗斛區釜以出貸”與“小斗斛區釜以收之”是并列結構,中間應斷開,故H處斷開。2.C【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授予,給予;吟。句意:發放糧倉的糧食給那些貧困民眾。/面對大江斟酒,橫執長矛吟詩。B.正確。二者都是器具。句意:殺一頭牛,自己只拿一豆肉。/一籃食物,一碗湯。C.錯誤。二者意思相同。都是“歸附、歸向”的意思。句意:還是去投奔田成子!/愿天下的英杰真心歸順于我。D.正確。二者都是“眼淚”的意思。句意:齊景公眼淚汪汪地說。/非常傷心地痛哭,涕淚交加的樣子。3.A【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主要是師曠不愿意回答景公提出的問題,因此用這種方法來應付”錯。師曠三次回答內容一樣,不是敷衍齊景公,而是強調惠民的重要,齊景公當前要做的就是施惠于民。4.(1)他們的私家富貴,民眾又喜歡他們,可以和公室相比,這是危害我君位的事情。(2)齊國曾遇特大荒年,路邊餓死的人不能數清,父子相攜投奔田成子的,沒有聽說不能活下去的。【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說”,痛“悅”,喜悅;“擬”,相比;“此危吾位者也”,判斷句。(2)“饑”,荒年;“勝”,盡;“趨”,投奔。參考譯文:齊景公到晉國去,同晉平公飲酒,師曠陪坐一旁。齊景公向師曠請教如何治理國事,說:“太師要用什么來教導我呢?”師曠說:“君主一定要施惠于民罷了。”飲酒中途,酒興正濃,將要離開之際,景公又向師曠請教如何治理國事,說:“您用什么來教導我?”師曠說:“君主一定要施惠于民罷了。”景公離開宴席去(館舍)住處,師曠送行,景公又向師曠請教如何治理國事。師曠說:“您一定要施惠于民罷了!”景公回到住處(館舍),考慮著這句話,酒還沒有醒,就明白了師曠說話的意思。公子尾、公子夏是齊景公的兩個弟弟,很得齊國民眾的心。他們的私家富貴,民眾又喜歡他們,可以和公室相比,這是危害我君位的事情。現在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