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文言文閱讀之句子翻譯題提升訓練(譯準虛詞、句式)_第1頁
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文言文閱讀之句子翻譯題提升訓練(譯準虛詞、句式)_第2頁
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文言文閱讀之句子翻譯題提升訓練(譯準虛詞、句式)_第3頁
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文言文閱讀之句子翻譯題提升訓練(譯準虛詞、句式)_第4頁
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文言文閱讀之句子翻譯題提升訓練(譯準虛詞、句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訓練題型側重:“以”“因”“乃”“其”高頻虛詞特殊句式高頻虛詞[示例]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8分)陳軫對曰:“臣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蓖踉唬骸昂我玻俊睂υ唬骸胺蚯厮灾赝跽?,以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國?且先絕齊,后責地,必受欺于張儀。是西生秦患,北絕齊交,則兩國兵必至矣。”楚王不聽,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絕齊。張儀反,秦使人使齊,齊、秦之交陰合。楚因使一將軍受地于秦。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笔拐叻磮蟪酰醮笈?,欲興師伐秦。陳軫曰:“伐秦,非計也。王不如因而賂之一名都,與之伐齊,是我亡于秦而取償于齊也。”楚王不聽,遂舉兵伐秦。(節選自《戰國策·秦策二》)(1)楚王不聽,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备哳l虛詞:其(副詞,表命令語氣,還是)、以(連詞,表順承)譯文:楚王不聽陳軫的勸告,說:“我的事已經辦妥當了!您還是閉口不要再說了,就等著我的好事吧。”(2)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备哳l虛詞:乃(副詞,才)譯文:張儀知道楚國與齊國斷了交,于是出來接見使者說:“從某地到某地,縱橫六里?!眳⒖甲g文:陳軫回答說:“依我看商於的土地不可能得到,而且禍患還必定會到來。”楚王說:“為什么呢?”陳軫回答說:“秦國之所以重視大王,是因為大王有齊國這個盟國。如今土地還沒得到卻先和齊國絕交,這樣我們楚國就會陷于孤立,秦國又怎么會看重一個孤立的國家呢?況且我們先和齊國絕交,然后再向秦國索要土地,就必定遭受張儀的欺騙。這樣一來,西面惹出秦國的禍患,北面和齊國斷絕邦交,那么秦、齊兩國的軍隊必定到來。”楚王不聽陳軫的勸告,說:“我的事已經辦妥當了!您還是閉口不要再說了,就等著我的好事吧?!背跖扇巳バ寂c齊國絕交。張儀返回秦國后,秦國派人出使齊國,齊、秦兩國的盟約暗中締結。楚國隨即派一名將軍去秦國接受土地。張儀知道楚國與齊國斷了交,于是出來接見使者說:“從某地到某地,縱橫六里。”楚國使者回國報告楚王,楚王大怒,想發兵討伐秦國。陳軫說:“討伐秦國,不是個好辦法。大王不如趁機送給秦國一個大都邑,和秦國討伐齊國,這樣我們從秦國那里失去的卻可以從齊國那里得到補償?!背醪宦犼愝F的意見,于是發兵討伐秦國?!娟P鍵點撥】1.以翻譯時,首先要弄清它在句中是作動詞、介詞還是連詞,如是前兩種,刪去后會影響語意表達;如是后者,刪去后則影響不大。作連詞,翻譯可以虛化,但作介詞絕不可虛化。尤其是表示工具方式的“用、拿”與表示憑借的“憑借”,以及表提賓作用的“把”,三者容易混淆,這時可用代入法,即把它們的義項分別代入句中,看哪一個通順,合乎文意。2.乃翻譯中最容易混淆的是“于是”與“才”兩個義項,“于是”指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才”是有一定范圍的限制,只有前面的要求滿足了或達到了,后面的動作才會發生。如第(2)題句子中的“乃”就是“才”的意思。3.因在翻譯中,“因”更多的是一種虛詞義,如譯作“于是”“通過”“根據”“趁著”等,如果一時不能確定譯作哪一種,則可用代入法加以比較確定。4.其在翻譯中,“其”字有兩種用法要辨析。第一種是第三人稱代詞,但有時活用為第一人稱代詞“自己的”“我的”,如“失其所與,不知”中的“其”,就是活用,辨析的方法只有結合語境,弄清它的指代對象。第二種是語氣副詞,表示推測語氣的“大概”、表示反問語氣的“難道”及表示婉商語氣的“還是”,如第(1)題句子中的“其”字。三者如何區分呢?一看位置,二看語意。表示推測、反問的,一般放在句首,全句為問號;表示婉商的,一般放在主謂之間。再者,表示推測還是反問要看語意:表反問的,全句是用反問句形式表示肯定意思,而表推測的則不能?!緦c通關】1.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8分)貞觀初,太宗從容謂侍臣曰:“周武平紂之亂,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國。其得天下不殊,祚運長短若此之相懸也?”尚書右仆射蕭瑀進曰:“紂為無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諸侯不期而會。周室微,六國無罪,秦氏專任智力,蠶食諸侯。平定雖同,人情則異?!碧谠唬骸安蝗?,周既克殷,務弘仁義;秦既得志,專行詐力。非但取之有異,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茲乎!”貞觀二年,太宗謂黃門侍郎王珪曰:“隋開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饑乏。是時倉庫盈溢,竟不許賑給,乃令百姓逐糧。隋文不憐百姓而惜倉庫,比至末年,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煬帝恃此富饒,所以奢華無道,遂致滅亡。凡理國者,務積于人,不在盈其倉庫。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與足?’但使倉庫可備兇年,此外何煩儲蓄!后嗣若賢,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積倉庫,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1)周武平紂之亂,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國。高頻虛詞:以(副詞,才)、因(介詞,趁機,趁著)譯文:周武王平定了商紂王之亂,取得了天下;秦始皇乘周王室的衰微,就吞并了六國。(2)是時倉庫盈溢,竟不許賑給,乃令百姓逐糧。高頻虛詞:乃(副詞,竟然、反而)譯文:當時國家糧倉貯存甚豐,可是朝廷竟不肯用糧食拯濟災民,下令讓老百姓自己想辦法。參考譯文:貞觀初年(627),唐太宗從容地對身邊的大臣們說:“周武王平定了商紂王之亂,取得了天下;秦始皇乘周王室的衰微,就吞并了六國。他們取得天下沒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國運長短如此懸殊呢?”尚書右仆射蕭瑀回答說:“商紂王暴虐無道,天下的人都痛恨他,所以八百諸侯不約而同地來與周武王會師討伐紂王。周朝雖然衰微,六國無罪,秦國完全是倚仗智詐暴力,像蠶吃桑葉一樣逐漸吞并諸侯的。雖然同是平定天下,人們對待他們的態度卻不一樣?!碧铺谡f:“這樣的說法不對,周滅殷以后,努力推行仁義;秦國達到目的以后,卻一味地施行欺詐和暴力,它們不僅在取得天下的方式上有差別,而且守護天下的方式也不相同。國運之所以有長有短,道理大概就在這里吧!”貞觀二年(628),唐太宗對黃門侍郎王珪說:“隋朝開皇十四年遇到大旱,百姓大多忍饑挨餓。當時國家糧倉貯存甚豐,可是朝廷竟不肯用糧食拯濟災民,下令讓老百姓自己想辦法。隋文帝不愛惜百姓卻吝惜糧食,到了隋朝末年,糧倉貯存的糧食,足夠五六十年之需。隋煬帝繼承父業,依仗國家富庶,所以揮霍無度,極盡奢侈之能事,終于國破家亡。對于國君,首要的任務在于含養民生,不在于充實糧倉。古人說:‘老百姓不富足,國君又怎么能夠富足呢?’只要倉庫的貯備足以對付災年,貯存再多糧食又有什么用呢!國君的后代如果賢明,他自然可以保住江山,如果他昏庸,即使糧食滿倉,也只是助長他奢侈浪費的習氣而已,這是國家危亡的原因?!?.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8分)邊光范,字子儀,并州陽曲人。性謙退和雅,有吏材。長興四年,改太常丞。丁內艱。晉天福二年,拜太府少卿。上書曰:“臣聞唐太宗有言:‘朕居深宮之中,視聽不能及遠,所委者惟都督、刺史?!瘎t知此官實系治亂,必須得人。今則刺史或因緣世祿,或貢奉家財,或微立軍功,或但循官序。實恐撫民無術,御吏無方,以此牧民,而民受其賜鮮矣。望選能吏以蘇民瘼,用致升平?!弊嗳耄糁胁怀?。晉少帝即位,拜右諫議大夫,權知開封府事,遷給事中。時與契丹失歡,河朔連兵,命光范出使修好。少帝以光范藩邸舊僚,待遇優厚。乾德五年,兼橋道使,朝廷遣使督治道,常六七輩,一使所調發民皆數百人,吏緣為奸,多私取民課,所發不充數,而道益不修。光范計其工,以州卒代民,官給器用,役不淹久,人以無擾。詔書褒美。(節選自《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傳第二十一》,有刪改)(1)實恐撫民無術,御吏無方,以此牧民,而民受其賜鮮矣。高頻虛詞:以(介詞,用)、其(代詞,他們的)譯文:實在害怕(他們)治理百姓沒有辦法,管理下級官員沒有策略,用這些人來管理百姓,那么百姓受到他們的好處就少了。(2)光范計其工,以州卒代民,官給器用,役不淹久,人以無擾。高頻虛詞:其(代詞,代修路)、以(①介詞,用;②連詞,表因果)譯文:邊光范計算修路的工值,用州卒代替征調民工,官府提供工具,修道路的工作就不會長久,不打擾百姓的耕作。參考譯文:邊光范,字子儀,是并州陽曲人。生性謙讓、溫和、文雅,有才干。長興四年,改做太常丞。遭母喪。晉天福二年,邊光范拜太府少卿。上書說:“我聽說唐太宗有句話:‘我住在深宮之中,看不到也聽不到遠處,所依靠的就是都督、刺史?!@就知道這些地方長官實在是關系到國家的太平和動亂,特別需要選擇得力的人?,F在的刺史有的因為世代享有爵祿做官,有的因為貢奉家財做官,有的因為剛剛建立小的軍功做官,有的只是遵循官吏的等級做官。實在害怕(他們)治理百姓沒有辦法,管理下級官員沒有策略,用這些人來管理百姓,那么百姓受到他們的好處就少了。希望選擇有能力的官吏來減少人民的疾苦,從而天下太平?!弊嗾鄢噬虾?,皇帝把奏章留在宮禁中不交議也不批復。晉少帝即位,邊光范拜為右諫議大夫,掌管開封府,(并很快)遷任給事中。那時后晉與契丹關系破裂,河朔地區連年戰爭,命令邊光范出使修復關系。晉少帝因為邊光范是自己做藩王時的舊臣,給予邊光范的待遇優厚。乾德五年,邊光范兼任橋道使,朝廷派遣專人負責各州治路,每年達六七次之多,每一任到地方后都要調發數百人,有些官吏因此干些不法勾當,大多隨意征收賦稅,中飽私囊,發的錢財物資不夠數,道路也不修。邊光范計算修路的工值,用州卒代替征調民工,官府提供工具,修道路的工作就不會長久,不打擾百姓的耕作。宋太祖聞聽后,下詔書夸獎邊光范。譯準特殊句式【典例示范】[示例]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8分)劉秀至郾、定陵,悉發諸營兵。諸將貪惜財物,欲分兵守之。秀曰:“今若破敵,珍寶萬倍,大功可成;如為所敗,首領無余,何財物之有!”秀與諸營俱進,自將步騎千余為前鋒,去大軍四五里而陳。尋、邑[注]亦遣兵數千合戰,秀奔之,斬首數十級。諸將喜曰:“劉將軍平生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且復居前,請助將軍!”秀復進,尋、邑兵卻,諸部共乘之,斬首數百、千級。連勝,遂前,諸將膽氣益壯,無不一當百,秀乃與敢死者三千人從城西水上沖其中堅。尋、邑陣亂,漢兵乘銳崩之,遂殺王尋。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勢,震呼動天地。莽兵大潰,走者相騰踐,伏尸百余里。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士卒赴水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士卒奔走,各還其郡。于是海內豪杰翕然響應,皆殺其牧守,自稱將軍。旬月之間,遍于天下。(節選自《資治通鑒·卷第三十九》)[注]尋、邑:指王尋、王邑,王莽的部將。(1)如為所敗,首領無余,何財物之有!特殊句式:“如為所敗”,被動句;“何財物之有”,賓語前置句。譯文:如果被敵人打敗,頭都被殺掉了,還有什么財物!(2)虎豹皆股戰,士卒赴水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特殊句式:“士卒赴水溺死者以萬數”,定語后置句。譯文:虎豹都嚇得腿發抖,跳入水中溺死的士兵上萬,河水因此不能流動。參考譯文:劉秀到了郾、定陵等地,調發各營的全部軍隊。將領們貪惜財物,想要分出一部分士兵留守。劉秀說:“現在如果打垮敵人,有萬倍的珍寶,大功可成;如果被敵人打敗,頭都被殺掉了,還有什么財物!”劉秀和各營部隊一同出發,親自帶領步兵和騎兵一千多人為先頭部隊,在距離王莽大軍四五里遠的地方擺開陣勢。王尋、王邑也派幾千人來交戰,劉秀帶兵沖了過去,斬了幾十人首級。將領們高興地說:“劉將軍平時看到弱小的敵軍都膽怯,現在見到強敵反而英勇,太奇怪了!還是我們在前面吧,請讓我們協助將軍!”劉秀又向前進兵,王尋、王邑的部隊退卻,漢軍各部一同追逐過去,斬了數百上千個首級。漢軍接連獲勝,繼續進兵,將領們膽氣更壯,沒有一個不是以一當百,劉秀就和敢于犧牲的三千人從城西水岸邊攻擊王莽軍的主要營壘。王尋、王邑所部陣亂,漢軍乘機擊潰敵軍,終于殺了王尋。昆陽城中的漢軍也擊鼓大喊而沖殺出來,里應外合,呼聲震天動地。王莽的軍隊大亂,逃跑者互相踐踏,倒在地上的尸體遍布一百多里。適值迅雷、大風,屋瓦全都被風刮得亂飛,大雨好似從天上倒灌下來,水暴漲,虎豹都嚇得腿發抖,跳入水中溺死的士兵上萬,河水因此不能流動。王莽軍的士兵逃跑后,各自回到自己的故鄉。于是海內豪杰一致響應,都殺掉當地的州郡長官,自稱將軍。一個月之內,這種形勢遍布天下?!娟P鍵點撥】翻譯句子中的文言句式,關鍵在于辨識。事實上,只要能準確辨識,就能精準翻譯。1.抓住標志如判斷句,標志有“……者,……也”“乃”“皆”“非”等;被動句,標志有“為……所……”“為所”“見”“于”等,如第(1)題句子中的“為所”;倒裝句,標志有介詞結構、否定副詞、“之”“是”等,如第(1)題句子中的“之”(賓語前置標志)。2.用好“一詞訣”判斷特殊句式,只需找到謂語動詞。因為謂語動詞是明確句子成分的突破口,只有找到謂語才能找到主語和賓語,進而找到定狀補這些修飾成分。判斷句,就是謂語為“是”的句子。被動句,動作的發出者和承受者位置互換,找不到謂語動詞,怎么判斷哪個是發出者,哪個是承受者?省略句,更是要先明確句子的主干成分,才能看出少了哪一成分。賓語前置和狀語后置都跟謂語有直接關系。定語后置與賓語有關系,但是賓語要怎么判定,還得找謂語。[注意]①判斷句和固定句式的區別。②補出省略的成分,如句首的主語、介詞的賓語等。③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的“是”一般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④并不是所有帶“被”字的句子都為被動句,如“聞妻言,如被冰雪”“被發行吟澤畔”等?!緦c通關】1.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8分)齊晉相與戰。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卻而去,不自快。謂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歸乎?”路之人曰:“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為不可以歸?”去行,心猶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無孫,當其馬前,曰:“今者戰,亡戟得矛,可以歸乎?”叔無孫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豈亢責也哉?”平阿之余子曰:“嘻!”還反戰。趨,尚及之。遂戰而死。叔無孫曰:“吾聞之,君子濟人于患,必離其難?!奔豺尪鴱闹?,亦死而不反。令此將眾,亦必不北矣。令此處人主之旁,亦必死義矣。今死矣而無大功,其任小也。(節選自《呂氏春秋·離俗》)(1)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為不可以歸?特殊句式:“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判斷句;“何為不可以歸”,賓語前置句。譯文: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丟失兵器又撿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2)叔無孫曰:“吾聞之,君子濟人于患,必離其難。”疾驅而從之,亦死而不反。令此將眾,亦必不北矣。特殊句式:“君子濟人于患”,狀語后置句。譯文:叔無孫說:“據我所知,君子在患難中救人,必須同甘共苦?!?于是)跟隨他快跑回去參與戰斗,到死也沒逃走。要是讓他(叔無孫)領兵,肯定不會打敗仗的。參考譯文:齊國和晉國互相征戰。平阿(地名)的余子(官名)丟失了戟撿到只矛,退下戰場離去,心里不痛快。問路上的陌生人說:“丟失了戟撿到只矛,可以回家嗎?”陌路人說:“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丟失兵器又撿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他往回家的路上走著,心里還是不痛快,碰到高唐(地名)的孤(官名)叔無孫,就擋在他的馬前,說:“今天打仗,丟失了戟撿到只矛,可以回家嗎?”叔無孫說:“矛不是戟,戟不是矛,丟失了戟撿到只矛,它們難道可以相抵嗎?”平阿的余子說:“是??!”反身回去參戰。一路奔跑,才趕上了戰斗。于是戰死了。叔無孫說:“據我所知,君子在患難中救人,必須同甘共苦?!?于是)跟隨他快跑回去參與戰斗,到死也沒逃走。要是讓他(叔無孫)領兵,肯定不會打敗仗的。讓他成為國王的侍衛,也必然是為義而死。這次的死卻沒有什么大的功績,是因為他的官職(權力)小啊。2.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8分)許將字沖元,福州閩人。舉進士第一。神宗召對,除集賢校理、同知禮院,編修中書條例。契丹以兵二十萬壓代州境,遣使請代地,歲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將。將入對曰:“臣備位侍從,朝廷大議不容不知。萬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則傷國體?!彼烀鼘⒃剺忻茉洪單臅?。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棟聚觀,曰:“看南朝狀元?!奔耙奚?,將先破的。契丹使蕭禧館客,禧果以代州為問,將隨問隨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顧和好體重,吾且往大國分畫矣。”將曰:“此事,申飭邊臣豈不可,何以使為?”禧慚不能對。歸報,神宗善之。紹圣初,入為吏部尚書,章惇為相,與蔡卞同肆羅織,貶謫元祐諸臣,奏發司馬光墓。哲宗以問將。對曰:“發人之墓,非盛德事?!?節選自《宋史·許將傳》)(1)將曰:“此事,申飭邊臣豈不可,何以使為?”禧慚不能對。特殊句式:“何以使為”,固定句式。譯文:許將說:“這件事情,命令守邊的大臣去做還不行嗎?為何還要出使呢?”蕭禧羞愧不能回答。(2)章惇為相,與蔡卞同肆羅織,貶謫元祐諸臣,奏發司馬光墓。哲宗以問將。特殊句式:“哲宗以(之)問將”,省略句。譯文:章惇擔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羅織罪名,貶謫元祐時的大臣,上奏開挖司馬光的墓。哲宗以這件事問許將。參考譯文:許將字沖元,福州閩縣人??贾羞M士第一名。神宗召他入對,任集賢校理、同知禮院,編修中書條例。契丹以二十萬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歲聘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許將去。許將入朝對答說:“我在侍從的職位,朝廷的重要決定不能不知道。萬一契丹談到代州的事情,不對他們駁斥,就會傷害國家大體?!庇谑敲钤S將到樞密院查閱文書。等到了契丹境內,當地住的人騎在房梁上聚眾觀看,說道:“看看南朝的狀元?!钡鹊骄毩暽浼?,許將先射中。契丹派蕭禧做陪客,蕭禧果然拿代州來提問,許將隨問隨答。蕭禧又說:“界線沒有定下來,以和好為重,我將到貴國去進行劃分。”許將說:“這件事情,命令守邊的大臣去做還不行嗎?為何還要出使呢?”蕭禧羞愧不能回答?;貋韴蟾?,神宗稱贊他。紹圣初年,許將入朝任吏部尚書,章惇擔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羅織罪名,貶謫元祐時的大臣,上奏開挖司馬光的墓。哲宗以這件事問許將。許將回答說:“挖別人的墓,不是盛德的人所做的事。”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蘇代為燕說齊,未見齊王,先說淳于髡曰:“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愿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之賈?!畼纺诉€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薄钊酥^齊閔王曰:“燕之攻齊也,欲以復振故地也。燕兵在晉而不進,則是兵弱而計疑也。王何不令蘇子將而應燕乎?夫以蘇子之賢,將而應弱燕,燕破必矣。燕破則趙不敢不聽,是王破燕而服趙也?!遍h王曰:“善。”乃謂蘇子曰:“燕兵在晉,今寡人發兵應之,愿子為寡人為之將。”對曰:“臣之于兵,何足以當之,王其改舉。王使臣也,是敗王之兵,而以臣遺燕也。戰不勝,不可振也?!蓖踉唬骸靶?,寡人知子矣。”(選自《戰國策·燕策二》)(1)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愿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2)王使臣也,是敗王之兵,而以臣遺燕也。戰不勝,不可振也。答案:(1)可是接連三天站在集市上,也沒有人來過問,想請先生您繞著我的馬看一下,離開時再回頭看一眼。(得分點:“比”,接連;“三旦”,三天;“還”同“環”,環繞;“去”,離開;“顧”,回頭看)(2)大王派臣下為將,這會使大王的軍隊遭到失敗,也會把臣下交給燕國,打不贏,就不能挽救敗局了。(得分點:“使”,派遣;“是”,這;“敗”,使動用法,使……失??;“遺”,交給;“振”,挽救)參考譯文:蘇代為燕國去游說齊國,沒有見齊威王之前,先對淳于髡說:“有一個賣駿馬的人,接連三天守候在市場里,也無人知道那些馬是駿馬。賣馬人去見伯樂說:‘我有駿馬,想要賣掉它們??墒墙舆B三天站在集市上,也沒有人來過問,想請先生您繞著我的馬看一下,離開時再回頭看一眼。我愿意奉送一天的價錢。’伯樂于是(果真)繞著馬看,離開的時候又回頭看,結果一天里馬的身價暴漲了十倍。”……蘇代讓人對齊閔王說:“燕國進攻齊國,想收復以往的失地?,F在燕軍在晉地停滯不前,這是由于兵力弱小猶疑不決。大王為什么不派蘇代率兵抗擊燕軍呢?憑蘇代的才能,率兵抗擊弱小的燕軍,一定能攻破燕國。燕國被攻破,那么趙國就不敢不聽命,這樣大王既攻破了燕國,又制服了趙國?!饼R閔王說:“好?!本蛯μK代說:“燕軍打到了晉地,現在寡人發兵抗擊它,希望您替寡人做軍隊的大將?!碧K代回答說:“臣下對指揮軍隊的事不通,哪里配得上抗擊燕軍,大王還是改任別人吧。大王派臣下為將,這會使大王的軍隊遭到失敗,也會把臣下交給燕國,打不贏,就不能挽救敗局了?!饼R王說:“您去吧,寡人了解您?!?.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上遂待(戈)謙如初,命百官毋以謙為戒,已而召謙為副都御史。時有中官采木四川擾民者,召謙諭曰:“爾素清直,其為朕窮治之,勿懷疑畏?!毕乃脑拢兄磷阅暇┱?,言徐淮、山東民多乏食,而有司催科方急。上命楊士奇草詔蠲恤,士奇言:“不可不令戶部、工部與聞?!鄙显唬骸肮眯熘?,救民如拯溺,不可須臾緩。有司慮國用不足,必持不決?!币蛎泄俳o筆札,士奇就西角門草詔。上覽畢,即遣使赍行。顧士奇曰:“卿今可語部臣,朕悉免之矣。”左右或言宜有分別,庶不濫恩。上曰:“恤民寧過厚,為天下主,可與民較錙銖耶!”時近臣有進言太平之政者,楊士奇進曰:“流徙未歸,瘡痍未復,遠近猶有艱食之民,須休養數年,庶幾人得其所?!?節選自《明史紀事本末·仁宣致治》)(1)爾素清直,其為朕窮治之,勿懷疑畏。(2)恤民寧過厚,為天下主,可與民較錙銖耶!答案:(1)你一向清廉正直,一定要替我徹底查辦這件事,不要懷有疑慮害怕的想法。(得分點:“素”,一向;“其”,一定;“窮”,徹底)(2)安撫百姓寧可過多一些,作為天下之君,怎么可以跟百姓斤斤計較呢!(得分點:“恤”,安撫;“寧”,寧可;“較錙銖”,斤斤計較)參考譯文:于是皇上仍像當初那樣對待戈謙,并要求百官不要把戈謙作為警戒,不久皇帝召見戈謙,任命他為副都御史。當時有在四川采集木材騷擾百姓的太監,皇帝召見戈謙并告誡說:“你一向清廉正直,一定要替我徹底查辦這件事,不要懷有疑慮害怕的想法?!毕乃脑?,有人從南京來,說徐淮、山東的百姓很多沒有飯吃,但有關方面仍急著催交賦稅?;实圩寳钍科娌輸M免除賦稅、賑濟饑民的詔書,楊士奇說:“這件事不能不讓戶部和工部知道。”皇帝說:“稍后再說吧,拯救百姓如同拯救落水的人,不能有片刻的耽擱。有關官員擔心國家開支不夠用,一定會猶豫不決?!庇谑亲屘O提供紙筆,楊士奇在西角門草擬詔書?;实劭催^后,當即派遣使者帶著詔書出發。這時皇帝對楊士奇說:“你現在可以告訴戶部、工部的官員,我把有關的賦稅全免掉了。”有皇帝侍從說免除賦稅應該有所區分,以免濫施恩德。皇帝說:“安撫百姓寧可過多一些,作為天下之君,怎么可以跟百姓斤斤計較呢!”當時有身邊侍臣進言,認為現在堪稱太平盛世,楊士奇進諫說:“現在還有流亡的人未能回歸家園,有遭受災害的地方尚未恢復,遠近各地仍然有生活艱難的百姓,應該再休養生息若干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