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課件_第1頁
《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課件_第2頁
《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課件_第3頁
《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課件_第4頁
《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育學教程《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

課程名稱:《教育學》課程類別:公共必修課授課學時:54學分:3課程性質:本課程是師范院校和開展教師教育院校的專業(yè)必修課程之一,主要目標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師范生具備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學素養(yǎng),特別是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師范生所必須具備的教育觀念、知識與技能。考核方式:每個專題完成一次作業(yè),占總評成績的40%

取消期中考試,期末進行閉卷考試,占60%課程介紹《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課程內容教師授課時間課時總量第1單元教育觀閆淳冰8節(jié)第2單元學生觀閆淳冰4節(jié)第3單元教師觀閆淳冰6節(jié)第4單元課程觀閆淳冰8節(jié)第5單元評價觀閆淳冰4節(jié)第6單元教學觀閆淳冰16節(jié)第7單元研究觀閆淳冰4節(jié)統(tǒng)籌(機動)教學計劃安排《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1.《學記評注》,高時良編撰,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2.《愛彌兒》,(法)盧梭著,李平漚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大教學論》,(捷克)夸美紐斯著,傅任敢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4.《教育漫話》,(英)約翰·洛克著,徐誠、楊漢麟譯,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5.《給教師的建議》,(蘇)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譯,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6.《教育——財富蘊藏其中》,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推薦閱讀書目《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7.《學會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華師大比較教育研究所譯,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8.《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美)內爾·諾丁斯著,于天龍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9.《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朱慕菊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10.《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個學生的發(fā)展》,鐘啟泉等編,華東師大出版社2001年版11.《當代教育學》,袁振國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2.《教育學基礎》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lián)合編寫,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13.《教育學概論》葉瀾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版14.《教育學》南京師大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版16.《教育學》王道俊、王漢瀾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版15.《教育學》南京師大甘肅人民出版社1998版《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編《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老師的話

教師不是傳授知識的權威而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教師將與學生一起探索。

《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一)報刊1.《中國教育報》2.《中國教師報》3.《教育文摘周報》(二)雜志1.《教育研究》2.《課程?教材?教法》3.《人民教育》4.《教育藝術》5.《教育探索》推薦閱讀的報刊和雜志《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

《美麗的大腳》(中國)

《放牛班的春天》(法國)

《鄉(xiāng)村女教師》(前蘇聯(lián))

《死亡詩社》(美國)

《蒙娜麗莎的微笑》(美國)推薦觀看的電影《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第一節(jié)教育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第二節(jié)教育學的歷史與發(fā)展第三節(jié)教育學的研究方法

第四節(jié)教育學與師范生未來的教育工作

緒論《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1、明確教育學的研究對象;2、了解教育學的任務;3、了解教育學的歷史和發(fā)展趨勢;4、了解教育學的研究方法;5、明確師范生學習教育學的意義。教學目的和要求:《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第一節(jié)教育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

一、教育學的研究對象(什么是教育學?)1.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就是教育問題

2.教育學的定義教育學是認識教育現(xiàn)象,研究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guī)律和指導教育實踐的一門科學《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

(二)教育學的研究對象

1.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就是教育問題

2.教育學的定義教育學是認識教育現(xiàn)象,研究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guī)律和指導教育實踐的一門科學。《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教育現(xiàn)象、教育問題、教育規(guī)律、教育實踐

1.教育現(xiàn)象各種教育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是可以感知、可以認識的各種教育情景、事實、實踐活動等。

2.教育問題各種教育情景、事實、實踐活動積累到一定程度,被人們議論、評說,企圖去分析原因、解決其中的矛盾和疑難時,就產生了教育問題。

3.教育規(guī)律指教育內部諸因素之間、教育與其他事物之間的本質性聯(lián)系,以及教育發(fā)展變化的必然趨勢。

4.教育實踐即具體的教育行為。《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教育現(xiàn)象1、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的教育活動。

家庭教育,也是傳統(tǒng)意義上家庭的一種重要功能。在西方,許多教育著作往往是家庭教育經驗的結晶。在中國,傳統(tǒng)上的“家學”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HomeSchool

當今學校面臨越來越多的問題,人們更為重視家庭教育,一些國家或地區(qū)甚至出現(xiàn)了“家庭學校”(HomeSchool)這種新興的教育方式。(我國童話大王鄭淵潔的HomeSchool,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家庭教育有四個特點(P13)教育內容廣泛全方位的教育教育方法靈活不拘一格的教育教育時間持久從出生持續(xù)到成年教育作用顯著易于得到信任和遵從《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2、學校教育

第一,教育目的明確。

第二,教育組織嚴密。

第三,教育環(huán)境優(yōu)越。

第四,知識密集和科學的優(yōu)勢。

學校教育是指教育者利用學校系統(tǒng),對學習者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學校教育有四個特點:《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

社會教育是學校與家庭以外的社會文化機構和有關的社會團體及其活動對其成員,特別是對青少年所進行的教育。3、

社會教育

第一,教育內容多樣化。

第二,教育對象大眾化。

第三,教育方法多樣化。社會教育有三個特點:《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教育合力”圖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校關系(學)校(社)區(qū)關系家(庭)(社)區(qū)關系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種形態(tài)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圖《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教育現(xiàn)象(舉例)1998年的《世界教育報告》則顯示:在有數(shù)據(jù)可查的171個國家中,義務教育的平均年限為8年,非洲的平均年限已達7.2年,北美、歐洲主要發(fā)達國家的平均年限為10-12年。實行13年義務教育的國家:荷蘭實行12年義務教育的國家:比利時、德國、實行11年義務教育的國家:以色列、英國實行10年義務教育的國家:加拿大、美國、法國等實行9年義務教育的國家:中國大陸、韓國、俄羅斯等《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是指高校在校生總數(shù)與相應年齡段(18~22歲)人口的比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表明了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提供高等教育機會的綜合水平。根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對2002年~2003年度數(shù)據(jù)的130個國家(地區(qū))統(tǒng)計,世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平均為31.3%,國際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的有加拿大、芬蘭、韓國、俄羅斯等,美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更是超過了80%。我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2002年,為15%,2004年達19%,2005年達21%,年達2006年達22%(在學人數(shù)為2500萬人)《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教育問題

為什么我們不辦10年或11、12、13年的義務教育?為什么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還比較低?

教育規(guī)律一個國家教育的發(fā)展水平受其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制約。

《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教育現(xiàn)象舉例:灰色童謠

“讀書苦,讀書累,讀書還要交學費,不如加入黑社會,有的吃,有的穿,還有美女陪著睡!”

“人在教室心在外,讀書不如談戀愛。老師怒問為什么,為了子孫下一代。”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么背上炸藥包?我去炸學校,老師不知道,一拉弦,趕快跑,轟隆一聲,學校炸沒了”

“在我心中,老師最兇,晚上補課到九十點鐘;回到家里,老媽最兇,盯著作業(yè)從不放松;父母不在,老子最兇,拳打腳踢,發(fā)泄一通!”

“現(xiàn)代老師武藝高,個個都會扔飛鏢;教學更是有法寶,不是作業(yè)就是考;班里紀律真是妙,不能說話不能笑;學生膽敢大聲叫,馬上把他父母找。”《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

教育問題

為什么學生對學校生活這么不滿和厭倦?教育規(guī)律教育促進適應并人的全面發(fā)展,不能片面追求升學率。《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

“我衣衣不舍地看著小貓被抱走……”前不久,徐女士在檢查孩子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女兒錯將成語“依依不舍”寫成“衣衣不舍”。可當徐女士指出錯誤時,上小學四年級的女兒立馬反駁道:“街上的廣告牌都這樣寫的,怎么會錯呢?”衣衣不舍`````服裝店鱉無所求`````口服液見伊思遷`````房地產有杯無患`````磁化懷默默無蚊`````驅蚊器咳不容緩`````咳嗽藥碼到成功`````發(fā)動機凈如人意`````去污劑騎樂無窮`````摩托車碼到成功`````發(fā)動機無所胃懼`````胃藥一氣喝成`````可樂隨心所浴`````浴霸飲以為榮`````飲料終身無汗`````空調無讀不丈夫```書店

教育現(xiàn)象舉例:都是亂改成語惹的禍

《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教育現(xiàn)象舉例:“媽媽,我不敢說”

星期天,小明和媽媽一起在菜市里買菜,小明看見一個小偷把手伸進旁邊一位阿姨的口袋想偷阿姨的錢。小明正想上前制止的時候,小明媽媽也發(fā)現(xiàn)了小偷的行為,媽媽趕緊把小明拉到一邊來,及時制止了小明的行為。回到家里,媽媽教育小明說:“小明,你這么小,在街上遇見壞人做壞事千萬不能講,他們會打死你的,千萬要記住啊!”

小明若有所思¨¨¨,在學校,老師教育我們要見義勇為,敢于同壞人壞事作斗爭的呀,為什么媽媽不讓我說?

《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

又一個星期天,小明和媽媽一起乘公共汽車去外婆家,車上人很多,非常擁擠。這時,小明發(fā)現(xiàn)有位叔叔把手伸進了媽媽的手提包,從包里拿走了媽媽的錢包。等那位偷走錢包的叔叔下車后,小明這才告訴媽媽:“媽媽,剛才那位叔叔偷走了你的錢包。”媽媽很氣憤,說“你這孩子,你為什么不早說?”然后用力狠狠地打了小明一記耳光。小明很疑惑地說:“媽媽,你不是說小孩子見到壞人做壞事不能說的嗎¨¨¨”《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

教育問題

為什么學生會學生言行不一?為什么學生會寫錯成語?為什么孩子不敢說真話?

教育規(guī)律

對學生的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學校、家庭和社會要聯(lián)合起來,對學生統(tǒng)一要求、步調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教育現(xiàn)象舉例:“馬加爵事件”和“女版馬加爵事件”

馬加爵事件

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學學生化學院生物技術專業(yè)2000級的馬加爵(23歲)用鈍器將4名男同學殺死者。

女版馬加爵事件

2007年12月19日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經濟系工商管理專業(yè)大二女學生張超(19歲)伙同其男友,將包養(yǎng)她的情人木鴻章殺害,并用DV把分尸(260余塊)的過程全程拍攝了下來。《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兩個悲劇?作為天之驕子,有著大好前程的大學生,他們?yōu)槭裁磿龀鋈绱死淇釤o情和喪心病狂的惡行?

教育規(guī)律

對學生施行的教育應該是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都不能偏廢。

教育問題《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

二、教育學的基本任務(p4-5)

1.發(fā)展教育理論通過發(fā)展、改造和創(chuàng)新教育理論,為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特別是為當前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服務。

2.解釋教育問題為解析教育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提供視角,為科學解決教育問題提供幫助。

3.改造教育實踐為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質量與水平提供思路和理論指導。

4.提高教師素質為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改變“教書匠”的形象,成為“教育家”服務返回《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第二節(jié)教育學的歷史與發(fā)展

一、教育學的萌芽階段(一)萌芽期的時間范圍

1.歐洲:公元前5世紀----公元16世紀

2.我國:公元前6世紀----公元19世紀末(二)萌芽期教育學的特點對教育問題的研究只是對教育經驗的總結或對教育事實的描述,研究問題還不完整,教育學還包含在哲學體系之中,還沒有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哲學體系教育學《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三)萌芽期中西方出現(xiàn)的有關教育的著作

西方昆體良:《雄辯術原理》畢達哥拉斯:《金言》柏拉圖:《理想國》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中國孔子:《論語》

孟子:《孟子》

老子:《老子》

莊子:《莊子》

無名氏《中庸》

朱熹:《四書集注》

王守仁:《傳習錄》

樂正克:《學記》

《雄辯術原理》約寫于公元90年前后,又名《論演說家的教育》。《學記》成書于戰(zhàn)國末期(約公元前328年)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專著

《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

二、教育學的獨立形態(tài)階段

(一)獨立形態(tài)階段的時間范圍公元16世紀----公元19世紀末

(二)教育學獨立的標志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出版了著作《大教學論》。(p7)(三)獨立形態(tài)階段教育學的特點教育學逐步從哲學中分離出來,形成了理論體系,出版了許多出現(xiàn)具有比較完整理論體系的教育著作。

哲學體系教育學夸美紐斯(1592—1670)《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獨立形態(tài)階段教育著作舉例

《普通教育學》(德國)赫爾巴特

《教育漫話》(英國)洛克

《愛彌爾》(法國)盧梭

《林哈德與葛篤德》(瑞士)裴斯泰洛齊

《人的教育》(德國)福祿培爾

《教育論》(英國)斯賓塞赫爾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學》是第一部有科學體系的教育專著。

(p7)赫爾巴特(1776-1841)《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

三、教育學的發(fā)展階段

(一)發(fā)展階段的時間范圍公元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

(二)發(fā)展階段教育學的特點教育學研究引入實證方法和實驗方法,涌現(xiàn)了多種教育流派。(p8-9)

1.實驗教育學(流派)2.文化教育學(流派)3.實用主義教育學(流派)

4.馬克思主義教育學(流派)(p8)

5.批判教育學(流派)《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1.實驗教育學流派(1)代表人物:梅伊曼《實驗教育學綱要》

拉伊《實驗教育學》(2)主要觀點:反對強調思辨的教育學運用實驗心理學研究成果教育實驗三階段:提假設—定計劃—結果運用教育實驗在學校實踐中進行定量研究(3)缺點:過于量化,不能夠涵蓋教育學問題返回《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2文化教育學流派(1)代表人物:狄爾泰:《關于普遍的教育學的可能》

斯普朗格:《教育與文化》;利特:《職業(yè)陶冶、專業(yè)教育、人的陶冶》(2)主要觀點:教育的對象是人,教育過程是歷史文化過程教育應發(fā)揮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教育目的是促進“社會的個體化”,用“陶冶”、“喚醒”方法(3)特點:在反對科學主義、理性主義的基礎上建立;實踐性不足,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忽略教育中的客觀事實。返回《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3實用主義教育學流派(1)代表人物: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

克伯屈《設計教學法》(2)基本觀點:(與傳統(tǒng)教育學相比較)教育即生活,教育過程與生活合一教育即學生個體經驗的不斷增長學校即社會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組織課堂,而非學科知識體系師生關系是以兒童為中心教學應該尊重學生發(fā)展的差異性(3)缺點:忽略系統(tǒng)知識的學習,忽略教師主導作用杜威(1859—1952)返回《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4馬克思主義教育學流派(1)代表人物:我國的楊賢江(1895-1931)著有《新教育大綱》(1930年)

前蘇聯(lián)的凱洛夫(1893-1978)著有《教育學》(1948年)

(2)基本觀點:教育受社會政治經濟等客觀條件的影響教育起源于社會性生產勞動,受制于社會勞動的方式與性質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學生個體全面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過程應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方法論基礎為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3)缺點:容易造成簡單化和機械化凱洛夫(1893-1978)返回《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5批判教育學流派(1)代表人物:鮑爾斯、金蒂斯:《資本主義美國的學校教育》

布厄迪爾:《教育、社會和文化的再生產》

吉魯:《批判教育學、國家與文化斗爭》(2)基本觀點當代資本主義學校教育具有“不公平、不公正”性教育的階級性人們已經喪失對教育階級性的“意識”崇尚對人類意識的“解放”用實踐批判的態(tài)度和方法,重點考察教育生活中的利益關系問題(3)缺點:有“破”無“立”

返回《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四、教育學的發(fā)展走向1.教育學研究的問題急劇擴大2.教育學研究基礎和研究模式的多樣化3.教育學發(fā)生細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學科體系4.教育學研究與教育實踐改革的關系日益密切5.教育學加強了對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學的元理論《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把被運用學科作為理論分析框架分析教育中的形而上學問題的學科:教育哲學教育邏輯學教育倫理學教育美學分析教育中的社會現(xiàn)象的學科:教育社會學教育經濟學教育政治學教育法學教育人類學教育人口學教育生態(tài)學教育文化學分析教育中的個體的“人”的學科:教育生物學教育生理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科學分類框架表(瞿葆奎,唐瑩)p9《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采用被運用學科的方法運用方法直接分析教育活動的學科:教育史學比較教育學教育未來學研究如何運用方法來分析教育活動的學科:教育統(tǒng)計學教育測量學教育評價學教育實驗學教育信息學綜合運用各類學科,解決教育的實際問題分析與其他領域共有的實際問題的學科:教育衛(wèi)生學教育管理學教育規(guī)劃學教育技術學分析教育領域獨有的實際問題的學科:課程論教學論以教育理論為研究對象元教育學教育學史返回《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第三節(jié)教育學的研究方法一、教育觀察法

二、教育實驗法三、教育調查法四、教育文獻法五、行動研究法《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

一、教育觀察法

(一)教育觀察法的含義研究者在比較自然的條件下,通過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學儀器,在一定時間、一定空間內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并描述教育現(xiàn)象的方法。教育觀察法是教師了解學生最常用、最簡便的方法

(二)教育觀察法的作用(p11)(三)教育觀察法的特點

1.直接性2.情感性3.重復性4.目的與計劃性

返回《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

二、教育實驗法(一)教育觀察法的含義教育實驗是指教育研究人員根據(jù)研究目的,選擇研究對象,主動操縱試驗條件,人為地創(chuàng)設或改變教育條件,控制其它因素的作用,觀察、測量試驗對象的變化,揭示教育現(xiàn)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二)教育實驗法的特點(p11-12)

注意:教育實驗的科學化并不等于教育實驗的簡單的量化。

(不同性別的教師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的研究)(三)特別注意為開展好教育實驗,實驗前要做好實驗設計方案。返回《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三、教育調查法

(一)教育調查法的含義教育調查法是調查者通過訪談、問卷、測驗、座談等方式有計劃了解教育活動的歷史現(xiàn)狀與發(fā)展、經驗與問題,經過分析綜合,得出正確結論以指導教育實踐的方法。

(二)教育調查法的特點(p12-13)

(三)教育調查方案的設計

(四)教育調查法的具體方法

1.訪談法2.座談會3.測驗法4.問卷法返回《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四、教育文獻法(一)教育文獻法的含義文獻法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研究文獻活動,全面、正確地了解、掌握所研究的問題,揭示其規(guī)律、屬性的一種方法。

(二)教育文獻法重要意義(p13)

(三)教育文獻法的操作的四個步驟

1.文獻檢索2.文獻收集3.文獻鑒別4.文獻的研究與應用返回《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五、行動研究法

(一)行動研究法的含義研究的參與者基于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與專家合作,將問題發(fā)展成為研究主題,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一種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是最受教育工作者歡迎,運用最為普遍的方法。

(二)行動研究法的主要特征(p14)(三)行動研究法的實施步驟

1.發(fā)現(xiàn)問題2.鑒定問題3.文獻研討4.設立假說

5.擬定計劃6.實施行動7.評價結果

返回《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第四節(jié)教育學與師范生未來的教育工作

(學習教育學的意義)

學習教育學是師范生取得教師資格,成為一名教師所的前提條件。———《大教學論》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

開篇提問:1、很多人很想從事這個職業(yè)(個人偏好)

2、教師在社會上的地位得到重視(社會偏好)

3、就業(yè)壓力大,工作壓力大,認為教師工作在競爭、待遇等方面要好于其他工作(錯誤的看法)

4、…….教師這個職業(yè)這幾年為什么受到廣泛關注?主要表現(xiàn)在:其實上述觀點都不是做好教師工作正確的觀點。《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認識教師職業(yè)屬性的基本路徑

從事教師工作,并把工作做好,一個基本的條件就是要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全面的認識。學習教育學就是從不同方面幫助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者形成這種全面的認識。《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一)學習教育學有助于師范生掌握教育思想和教育規(guī)律,在正確、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下,遵循教育規(guī)律開展教育活動;

例如:

(新課程的理念:“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的問題。)(新課程倡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開展合作探究,要求學生“動起來”這跟以前要求課堂“鴉雀無聲”相去甚遠。)(教書育人的規(guī)律,教師無小事,處處是楷模。工作態(tài)度、衣著打扮的問題。)

當然要審慎對待新觀念

上海市虹口區(qū)幸福四平實驗小學課堂紀律的改革的問題《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二)學習教育學有助于師范生提升教育智慧,促進教育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教師的三個層次(類型):

1.教書匠------(知識、技能型教師)2.能師------(智能型教師)3.名師------(智慧型教師)

案例:(書也可以這樣教:理論聯(lián)系實際)

(舉左右手的故事: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58分變60分的故事:因材施教)

《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

(三)學習教育學有助于師范生塑造專業(yè)精神,形成正確高尚

的職業(yè)觀;教師應具備的三種專業(yè)精神:1.敬業(yè)精神------核心熱愛教育、自覺奉獻2.人文精神熱愛學生、團結合作3.科學精神嚴謹治學、實事求是案例:中小學班主任的“六到”“七到”、“八到”

體罰學生:上課愛說話嘴巴上“封條”、停課去為公司開業(yè)助慶為了提高考試合格率,辭退差生、向學生泄露答案等《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

(四)學習教育學有助于師范生形成專業(yè)人格,

為將來給予學生良好的人格影響打基礎。

教師專業(yè)人格主要包括的兩個方面:

1.良好的性格(p132)(1)、(2)、(3)、(4)、(5)、(6)2.高尚的品德(《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1)依法執(zhí)教(義務教育時間內的職責的官司)(2)愛崗敬業(yè)

(3)熱愛學生

(4)嚴謹治學

(5)團結協(xié)作

(6)尊重家長(諷刺家長“有其父必有其子”)(7)廉潔從教(“不來我的補習班總評就不及格”)(8)為人師表(言行舉止、穿著打扮、待人接物)《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補充內容:學習教育學的原則及主要方法

(一)原則

1、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

2、實行古今中外法,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3、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

4、多方面吸收相關學科的知識。《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二)主要方法1、要特別重視對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2、要注意運用所學的理論去分析和研究各種教育現(xiàn)象;3、要適當閱讀一些有關教育方面的書籍、報刊、雜志;4、要積極參加教育實踐活動。《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一)根據(jù)教育系統(tǒng)賴以運行的場所或空間的不同來分

1.家庭教育:指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的教育活動,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對家庭成員進行的教育。特點是:奠基性、感染性、針對性、長期性、靈活性。

2.學校教育:以學校為單位進行的教育活動,是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特點是:目的性、計劃性、組織性。

3.社會教育:在廣泛的社會生活和生產過程中所進行的教育活動,終身性、廣闊性、多樣性、多變性、復雜性教育的分類《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二)根據(jù)教育內容的性質的不同來分

1.德育:又稱思想品德教育,包括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

2.智育:向學生傳授系統(tǒng)的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發(fā)展學生智力的教育

3.體育:向學生傳授體育和衛(wèi)生的基本知識、技能,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身體和講究衛(wèi)生的習慣,促進學生身體發(fā)育健全,體質增強的教育。

4.美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感受美、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5.勞動技術教育:培養(yǎng)學生勞動觀點,形成勞動習慣,并使學生初步掌握一定勞動技術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三)根據(jù)教育層次的高低不同來分

1.學前教育(托兒所、幼兒園)

2.初等教育(小學)

3.中等教育(初中、高中)

4.高等教育(專科、本科、研究生)返回《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

《關于加強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2000年8月國家教育部

要擁護四項基本原則,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不得有違背四項基本原則和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言行。

要宣傳普及科學知識;不宣揚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說,不參與邪教活動。

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要為人師表,廉潔從教;不強制學生購買教學輔助材料,不向學生推銷商品,不向學生和家長索要財物,不利用職務謀取私利。

《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

要模范遵守社會公德,語言規(guī)范健康,行為舉止文明禮貌;不賭博,不酗酒,言行不違反社會公德。

要努力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正確評價學生;不公開排列學生的考試名次,不單純以學習成績評價學生。

要密切與學生家長的聯(lián)系,堅持進行家訪;不指責、訓斥學生家長。

要關心集體,尊重同事;不做有損集體榮譽和不利同志團結的事。

《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學教程》老教授“先人后己”

1997年12月5日9時45分,陜西省某地發(fā)生4.8級地震。西安市在同一瞬間也感到明顯的震顫。與此同時,在西安市某大學校園四樓的一所教室里,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教授正在給學生講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