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節能與綠色建筑10.1設計主要依據10.1.1標準、規范1、《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設計標準》(DBJ50-052-2020);2、《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20213、《建筑環境通用規范》GB55016-20214、《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5、《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2016);6、《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7、《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50033-2013;8、《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9、《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2010;10、《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11、《建筑與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范》GB55019-202112、《建筑外窗氣密性、水密、抗風壓性能檢測方法》GB/T7016-2019;13、《屋面工程技術規范》GB50345-2012;14、《種植屋面工程技術規程》JGJ155-2013;15、《倒置式屋面工程技術規程》JGJ230-201016、《裝配式隔墻應用技術標準》DBJ50/T-337-201917、《增強型水泥基泡沫保溫隔聲板建筑地面工程應用技術標準》DBJ50/T-330-201918、《砌體結構通用規范》GB55007-202119、《增強型改性發泡水泥保溫板建筑保溫系統應用技術標準》DBJ50/T-185-201920、《蒸壓加氣混凝土精確砌塊自承重墻體工程應用技術規程》DBJ50/T-240-201621、《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應用技術規程》DBJ50-055-201622、《內隔墻-輕質條板(一)》10J113-123、《建筑節能(綠色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DBJ50-255-202224、《高性能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CECS207:2006;25、《建筑給水排水與節水通用規范》GB55020-202126、《室外給水設計標準》GB50013-201827、《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21;28、《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GB50555-2010;29、《節水型衛生潔具》GB/T31436-2015;30、《節水型產品通用技術條件》GB/T18870-2011;31、《三相配電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20052-202032、《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GB51348-201933、《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200934、《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1335、《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范》JGJ/T163-2008;36、《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GB51348-2019;37、《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201238、《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39、《建筑與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規范》GB55030-202240、《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2241、《建筑輕質條板隔墻技術規程》JGJ/T157-201442、《民用建筑通用規范》GB55031-202243、《裝配式建筑蒸壓加氣混凝土板圍護系統》19CJ85-1.44、《纖維增強改性發泡水泥保溫板建筑保溫系統建筑構造》DJBT-091-17J0510.1.2政策文件1、《關于貫徹執行新版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規范的通知》渝建〔2021〕11號2、關于發布《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的通知渝建標〔2020〕23號3、《重慶市建設領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術通告(2019年版)》4、《民用建筑底層地面、架空樓板和地下室外墻保溫隔熱工程應用技術要點》渝建發〔2013〕101號5、《關于加強民用建筑保溫隔熱工程防火安全管理的通知》渝建發〔2012〕74號6、《關于進一步加強建筑保溫隔熱材料應用管理的通知》渝建發〔2013〕44號7、《關于進一步加強墻體自保溫技術體系推廣應用的通知》渝建〔2018〕502號8、《關于推進綠色建筑高品質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渝建發〔2019〕23號9、《關于執行綠色建筑相關地方標準有關事項的通知》渝建綠建〔2020〕16號10、《填充墻砌體自保溫系統應用技術要點(修訂)》渝建綠建〔2021〕7號11、《關于做好2023年全市綠色建筑與節能工作的通知》渝建綠建〔2023〕3號12、《關于發布重慶建筑門窗幕墻熱工參數目錄制定(修訂)技術細則》及《重慶市建筑門窗幕墻熱工參數目錄(2023版)的通知》渝建綠建〔2023〕9號13、《關于進一步明確我市綠色建筑與節能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渝建綠建〔2022〕12號14、《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做好<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局部修訂條文執行有關事項的通知》渝建綠建[2024]8號文。15、與本項目設計有關的國家和地方其它現行法規、規范、規程、標準10.1.3巖土工程勘察報告1、《巖土工程勘察報告》10.2設計概況本項目位于重慶市長壽區。長壽區桃花溪中學項目位于重慶市長壽區,項目西鄰杏林路,南鄰錦繡路,距西北向長壽北站1.2公里,周邊道路交通條件良好,通過滬渝高速、菩提大道等道路可實現建設場地與周邊的快速通達。擴建項目(高中部)總占地面積37077.49平方米(約55.62畝),辦學規模30個班,總建筑面積23086.69平方米,包含教學樓、綜合樓、宿舍、運動館、食堂、門衛室、地下車庫等建筑單體。項目名稱中學擴建項目(高中部)項目所在地項目業主方建筑性質公共建筑建筑面積(地上/地下)22287.49/3706.43最大建筑高度(地上/地下)22.65/0m最大建筑層數(地上/地下)6F/-1F建筑總用地面積289932.83總建筑面積25993.92是否綠色建筑是綠色等級二星備注項目執行《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2021、《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設計標準》DBJ50-052-2020標準中的相關節能設計要求,綠色建筑按照《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設計標準》DBJ50-052-2020二星級要求執行。其中宿舍執行基本級要求。表1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設計概況表綠色建筑部分(二星級)項目名稱中學擴建項目(高中部)建設地點建筑總建筑面積(m2)25993.92建筑用地面積(m2)37077.49容積率0.60建筑地下建筑面積(m2)3706.43建筑密度(%)16.19%綠地率(%)35.05海綿城市√是£否年徑流總量控制率(%)75%透水鋪裝比例(%)52%滿足自然采光的建筑面積比(%)辦公室等空間達標比例≥75%;普通教室空間達標比例為100%建筑總能耗(kWh/a)詳各棟能耗計算書新型熱泵空調供冷供熱總能耗(kWh/a)-新型熱泵空調比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萬kWh/a)3建筑用電量(萬kWh/a)77可再生能源產生發電比例(%)3.9%用水總量(m3/a)91587非傳統水量(m3/a)1200建筑生活熱水量(m3/a)0非傳統水源利用率(%)1.3可再生能源熱水量(m3/a)0可再生能源產生的熱水比例(%)0%子項名稱建筑高度(m)/層數(F)建筑面積(m2)綠色建筑等級1#/2#/5#/6#樓25993.92□基本級□一星級R二星級□三星級4#宿舍R基本級□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3#/7#僅執行節能部分。配套車庫—不執行圍護結構熱工性能規定,與主體建筑共同執行《標準》的要求。不適用條文說明無天窗設計,4.2.10不適用;無集中空調設計,8.1.1、8.1.3、8.1.4、8.1.5、8.2.13、8.2.14不適用;本項目未采用蒸氣壓縮循環冷水(熱泵)機組,8.2.1不適用;本項目未采用電冷熱源空調系統,8.2.4不適用;本項目無吸收式冷水機組,8.2.10不適用;本項目未采用鍋爐,8.2.9不適用;本項目未采用空氣源熱泵機組,8.2.11不適用;本項目未采用地源熱泵系統,8.3.6,8.3.10不適用;本項目未設置公用浴室,6.3.7不適用。需在后續設計中完善的達標條文內容景觀專項設計落實:項目場地內設置非機動車停車位,數量應不低于機動車停車位數量的5%。并設置防雨、遮陽、防盜措施,配建非機動車充電設施[4.3.6]項目鋪設透水鋪裝面積比例應占硬質鋪裝面積的50%以上。透水鋪裝材料的透水系數k≥1.0*10-2cm/s,抗壓強度≥Cc40,其他技術指標執行重慶市工程建設標準《建筑室外透水鋪裝設計標準DBJ50/T-247-2016》的要求。[9.2.3]景觀綠化植物配置應選擇不低于總植物數量70%的鄉土植物,且采用復層綠化方式;各樓棟屋面綠化面積不應小于屋面可綠化面積的50%(單棟計算)。[9.2.1]景觀灌溉采用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措施,并設置土壤濕度感應和雨天自動關閉裝置。[9.2.5]活動場地喬木遮陰面積應達到活動場地面積的10%以上;[9.2.4]場地設置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垃圾桶分為四類;室外吸煙點設置合理;[9.1.3][9.2.9]景觀夜景照明設計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室外照明干擾光限制規范》GB/T35626和現行行業標準《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范》JGJ/T163的規定關于光污染的限制的相關要求。[9.2.7]場地內步行和自行車道照明標準值應不低于現行行業標準《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CJJ45的有關規定。[9.2.8]門窗深化設計落實:(1)項目所有門窗的可開啟比例(面積)應滿足各樓棟節能專篇中七、自然通風面積中的各項設計要求,且應符合《重慶市建設領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術的通告》(2019版)要求。玻璃厚度及安全性均應滿足《建筑玻璃應用技術規程》JGJ113-2015的規定,且玻璃厚度不小于6mm。[4.2.25][4.3.8]3)標識專項設計落實:(1)項目場地和建筑內外的標識標牌設計應滿足本圖中七、標識系統設計的各項設計要求。[4.3.18][9.2.9]4)裝配式設計落實(1)非砌筑隔墻設計、預制裝配式樓板設計,分板、大樣設計等深化。[3.0.4]10.3建筑專業10.3.1建筑群的總體規劃在減輕熱島方面的考慮項目建筑群的總體規劃充分考慮減輕熱島效應,建筑的主朝向為南北朝向,總平面設計考慮避開冬季主導風向,夏季有利于自然通風,過渡季節典型條件下建筑前后風壓差大于0.5Pa,通過立面合理開啟扇,過渡季降低空調的使用。室外風場分布計算詳綠建計算書。場地景觀綠化布置時充分考慮重慶的主導風向進行處理,以期在場地形成風道效應,在夏季充分散熱,降低熱島效應。10.3.1建筑節能設計說明建筑類型的分類依據《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2021標準規定,本項目1#/2#/5#/6#樓屬于甲類公共建筑、3/7#為乙類公共建筑、4#為居住建筑,執行《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2021和《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設計標準》DBJ50-052-2020、《居住建筑節能65%(綠色建筑)設計標準》DBJ50-071-2020標準中的相關節能設計要求。10.3.1.2建筑設計(1)各功能房間外窗(含透光門)及透光幕墻有效通風換氣面積與房間外墻面積比、窗地比:項目大部分各主要功能房間外窗及透光幕墻的有效通風換氣面積不小于該房間外墻面積的10%;不滿足時設置機械通風系統,且機械通風換氣次數達到2次/h。(2)甲類公共建筑外窗(含透光幕墻)玻璃可見光透射比為0.6,符合標準要求。(3)西向立面窗墻面積比遮陽設計/東西南向立面外遮陽設置項目中,6#樓西向立面窗墻面積比大于0.3。經計算,6#西向外遮陽系數為0.73,項目各樓棟東南西四個立面造型多采用水平出挑和垂直出挑自遮陽構件,充分考慮各朝向遮陽設置問題。滿足標準《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2021中3.1.15(1)條要求。具體詳各樓棟單體圖。(4)屋頂透光部分面積比及活動遮陽措施設置本項目裙房屋面未設置屋頂天窗,滿足設計要求。(5)空調器(機組)室外機布置情況,空調器(機組)室外機置于凹槽的深度及凹槽的寬度,空調機位支撐結構。本項目空調考慮采用多聯式空調系統和房間空調器。多聯式空調系統設備主機置于屋頂,房間空調器外機設置于窗口下的空調機位中,臨近外窗,便于安裝、清洗和維護,空調機位未布置在凹槽內。(6)種植屋面設計本項目屋面設置不低于屋面可綠化面積50%比例的屋面綠化(單棟計算)。屋頂綠化面積均按正投影方式計算,屋頂綠化面積及比例如下表。屋面綠化構造級其他要求執行《種植屋面工程技術規范》JGJ55、《種植屋面技術規程》DBJ/T50-067等標準的相關規定。5#樓為輕質屋面,不宜設置屋面綠化,采用設置地栽墻面綠化,墻面綠化長度為50m,占樓棟周長25%。具體實施詳景觀二次深化設計。樓棟綠化面積(m2)比例1#3650%2#21850%6#140050%5#墻面綠化50m25%(7)建筑物的外墻采用自保溫系統時,自保溫填充墻及熱橋保溫隔熱構造。項目外墻砌體為250mm厚蒸壓加氣混凝土精確砌塊426~525(B05級,外墻灰縫≤3mm),混凝土熱橋部位保溫材料采用40mm厚增強型改性發泡水泥保溫板(A型)。樓梯間等空間的自然通風設計項目在滿足防火要求的情況下,樓梯間、走廊、電梯間的外窗均采用可開啟的外窗。10.3.1.3圍護結構熱工設計(1)非透明圍護結構材料熱工設計及參數非透明圍護結構材料參數表圍護結構部位主要節能材料設計厚度mm干密度kg/m3燃燒性能等級其他送檢要求(2)透明圍護結構材料熱工設計及參數透明圍護結構材料參數表穿條式隔熱鋁合金多腔型材(隔熱條高度≥30mm)6高透光雙銀Low-E+12A+6透明0.372.200.600.462.800.62(3)建筑外門設計及參數建筑外門材料參數表窗框型材規格玻璃品種規格氣密性等級抗風壓性能部位外門節能外門//2.47/6463所有部位(4)建筑防結露設計的措施(5)公共建筑大廳全玻璃幕墻非中空玻璃與統一立面透光面積的面積比及對應的計權傳熱系數10.3.1.4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判定表3.10.3-1權衡判斷計算結果表樓棟參照建筑限值(kWh/m2)設計建筑指標計算值kWh/m2)11.2710.4110.3.1.5安全設計(構造與防火安全)1、保溫材料燃燒性能等級、外墻上門窗的耐火完整性、與基層墻體,裝飾層之間有空腔的外墻保溫系統防火封堵措施保溫材料燃燒性能等級:2)外墻上門窗的耐火完整性:3)外墻保溫系統防火封堵措施:外墻保溫系統與基層墻體、裝飾層之間的空腔,應在每層樓板處采取防火分隔與封堵措施。2、各保溫系統實施要求3、各保溫系統加強網類型及設置要求(普通部位與特殊部位的抗裂、防沖擊加強措施)序號項目性能指標試驗方法1單位面積質量(g/m2)>160GB/T9914.32耐堿拉伸斷裂強力(經向、緯向)(N/50mm)≥1000GB/T7689.53耐堿斷裂強力保留率(經向、緯向)(%)≥75GB/T201024、各保溫系統保溫材料的錨固要求5、防火隔離帶構造及粘貼(方式、面積)、錨固要求,加強網設置要求外墻保溫系統托架設置要求,托架的材料、規格與錨固要求1)熱橋保溫材料與填充墻砌塊墻體的連接界面應完整且齊平;2)托架應滿足以下規定:(1)金屬托架采用熱鍍鋅角鋼、鋁合金或不銹鋼金屬托架、托架材料厚度不小于1.2mm,寬度與保溫層厚度相同。(2)金屬托架應采用錨栓與混凝土主體結構固定,錨栓直徑不應小于8mm,錨栓抗拉承載力標準值不應小于0.8kN。(3)通長托架的每組錨栓數量不應少于3個,間距不應大于500mm;分散托架數量的每組錨栓數量不應少于2個。金屬托架的材質或表面處理應滿足防腐要求。(4)自建筑首層勒腳部位開始第一排熱橋保溫材料底部應設置通長托架;沿房屋豎向高度宜每層設置通長托架,應每隔一層設置通長托架,若當層未設置通長托架時,當層第一排每塊熱橋保溫材料底部應設置分散托架。項目外墻托架設置要求,應嚴格遵循相關技術規程及構造圖集的要求,且同時滿足《填充墻砌體自保溫系統應用技術要點》中關于金屬托架設置的相關要求。7、外墻保溫系統分格縫設置要求,填縫與密封材料類型8.外墻保溫系統變形縫設置要求,填縫與密封材料類型變形縫位置宜設在分格縫處。變形縫處應填充填充A級不燃材料,填塞深度大干縫寬的3倍,但不宜超過250mm。變形縫蓋縫板宜采用鋁板或不銹鋼板。8、建筑碳排放的強度要求及對應所采取的技術措施本項目采用本地材料、綠色建材、高效率空調設備、節能燈具、場地綠化等節能降碳技術,降低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強度,滿足《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2021標準2.0.3條要求,碳排放計算結果具體詳綠建計算書。12、太陽能系統的形式、安裝規模、裝機容量及布置位置、對應所采取的安全、牢固、耐久措施1)本工程設置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采用分散發電自發自用的原則。在各樓棟屋頂安裝太陽能光伏組件,可安裝建筑面積約300平方米,接入容量45kWp,年發電量約計4.5萬kWh。具體詳二次深化設計。2)太陽能系統設計符合《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5.2節相關規定。建筑物上安裝太陽能系統不得降低相鄰建筑的日照標準,應與建筑主體結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具體詳相關專業設計圖紙。13、專項論證相關說明。1)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時的論證內容與論證結論;本項目沒有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2)建筑高度超過150m或單棟建筑地上建筑面積大于20萬m2時的論證內容與論證結論。本項目建筑高度沒有超過150m。3)其他論證內容與論證結論無
10.3.2綠色建筑設計說明10.3.2.1節地與場地規劃選址(1)場地的選址、場地安全情況、場地污染源與措施1)場地位置:長壽區桃花溪中學項目位于重慶市長壽區,項目西鄰杏林路,南鄰錦繡路,距西北向長壽北站1.2公里,周邊道路交通條件良好,通過滬渝高速、菩提大道等道路可實現建設場地與周邊的快速通達。2)場地的安全性:場地內地形為丘陵地貌,整體走勢北高南低,無不良地質現象,無不利的埋藏物;適宜建設。項目的污染源及危險源情況、相關治理措施場:地內及附近無含重金屬及有毒有害物質土壤,無電磁輻射危害,無火、爆、有毒物質等危險源;場地沒有洪澇災害,沒有泥石流、以及地裂縫等抗震危險地段。根據2004年國家核工業航測遙感公司測氡公司繪制的全國1955~2001年全國航測鈾含量數據,重慶地區屬于土壤氡低、中背景區(低背景區≤5000Bq/m3,中背景區≤5000~9000Bq/m3),其土壤氡濃度最高為≤9000Bq/m3,不會產生氡污染。根據《綠色建筑檢測技術標準》CSUS/GBC05-2014第4.2.1及條文說明,當地土壤氡濃度測定結果平均值不大于10000Bq/m3/時及綠色建筑所在城市區域土壤中氡濃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測定結果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標準》GB50325的要求,可不進行場地土壤氡濃度現場測試。滿足《建筑環境通用規范》GB55016-2021第5.2節內容。3)場地內外需要保護的資源及措施:項目建設用地區域及周邊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生態功能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世界遺產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敏感保護目標。4)場地內外污染源及防治措施:項目污染物排放嚴格遵守國家規定的相關污染物排放標準。擬建項目產生的主要污染物為污水、廢氣、噪聲,所采用的防治措施(設施)運行安全、技術成熟、質量可靠、經濟合理。防治主要從施工階段和運營階段實施。①施工階段A.施工期施工選用低噪聲設備,合理布局高噪聲設備,嚴禁夜間施工擾民,與特殊情況確需夜間施工的,需做好臨時減緩措施,經批準后施工B.施工期間,主要來自施工人員和現場管理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及少量施工運輸車輛、場地沖洗、建筑物的沖洗、打磨產生的廢水;運營期排放的廢水主要為生活污水,在場地內設置化糞池,接納本工程污水C.施工期間產生的建筑垃圾及其他廢棄物,應嚴格按照規定堆放或轉運至相應地點。②運營階段A.加強營運期環境噪聲的控制,水泵房、發電機房、風機房應設在建筑物地下室,采取隔音、消聲、減振等降噪措施。生活垃圾要分類收集并集中收集運送到市政部門統一要求的處理設施。B.地下車庫和設備用房產生的廢氣和余熱需通過機械通風排至室外;柴油發電機的儲油間設獨立的通風系統,風機采用防爆型軸流通風機;各個公用衛生間均設置機械排風裝置,集中排放濁氣。C.擬建項目建成后的生活工作產生的生活垃圾袋裝化集中收集,做到日產日清,交環衛部門統一處置;生化污泥:委托環衛部門定期清掏處置。(2)總圖與豎向1)地勢地貌現狀:本工程施工期對場地生態的影響主要源于施工占壓、開挖等施工活動及施工人員進駐對植被的破壞,工程建設對當地陸生植物的影響小。隨著項目建成后綠地系統的建設,通過植草和種植當地常見的易成活、常綠樹種,將重新建立起人工植被系統,并達到新的生態平衡。2)生態恢復:在建設項目階段,采用生態恢復的措施,保證項目場地內綠地率達到規劃設計指標要求,且綠化植物采用鄉土植物,鄉土植物的比例大于70%,項目場地內采用喬木、灌木、草皮等復層綠化的措施,嚴格控制草皮面積所占的比例低于10%,保證生物的多樣性。3)總平面設計:總平面設計考慮避開冬季主導風向,夏季有利于自然通風,過渡季節典型條件下建筑前后風壓差大于0.5Pa。4)場地豎向設計:考慮建筑布局最大程度消化高差,多坡地少堡坎,減少挖方量。整個場地采用平坡式為主,結合局部擋墻的處理形式。綠地內雨水自然滲透,未滲透的以及地表雨水通過雨水口、管溝等雨水管網收集就近排至市政雨水管線。(3)場地交通1)公共交通情況:項目500米范圍內有公交站點3個,公交線路5條。2)機動車停車位及充電車位設計:項目配建車位100個,地下停車57個,節約集約用地,停車空間不擠占行人活動空間。其中地面停車位43個,占地面積約534㎡,占總用地面積比例約為1.4%<8%,滿足標準要求。項目一次建成充電設施的停車位比例不低于30%,且項目按照不低于停車位比例50%預留配電設備安裝條件,具體詳電氣設計。3)非機動車停車位設計:項目非機動車停車面積不低于20㎡,占機車停車數量的20%>5%,并配建了遮陽、防雨、安全防盜措施和非機動車充電措施,滿足標準要求。具體設計與實施詳景觀專項設計。4)無障礙設計:合理組織垂直交通系統。采用人車分流的設計原則。建筑、停車場(庫)、室外場地、公共綠地、城市道路相互之間應設置連貫的無障礙步行系統。項目設有無障礙汽車的數量占總機動車停車位數量比例不低于2%,滿足《建筑與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范》和《無障礙設計規范》的規定,場地無障礙設計范圍及措施如下表所示。場地類別實施范圍實施部位設計要求執行情況公共建筑無障礙設計范圍內的公共建筑的建筑基地車行道與人行通道有高差處在人行通道的路口及人行橫道的兩端應設緣石坡道是主要人行通道有高差和臺階處設置輪椅坡道或無障礙電梯是停車場應按規范要求設置無障礙停車位是10.3.2.2建筑物理環境設計(1)建筑布局與室外風環境設計:本項目總平面設計考慮避開冬季主導風向,夏季有利于自然通風,過渡季節典型條件下建筑前后風壓差大于0.5Pa。通過場地風環境模擬,本項目冬季工況下建筑物人行區風速小于5m/s,無風速超限區域,且室外風速放大系數不大于2。建筑迎風面與背風面表面風壓差不超過5Pa,場地風環境設計滿足標準要求。(2)建筑日照:建筑的總體規劃和總平面設計有利于冬季日照,項目建筑規劃布局滿足日照標準,且不降低周邊建筑的日照標準。項目無日照要求房間。(3)玻璃幕墻的室外光污染防治:本項目充分考慮室外光污染防治,幕墻可見光反射率<0.2。(4)室內光環境設計:項目采用采光性能良好的透明玻璃,可見光透射比達到0.60,顏色透射指數不低于80,保證了良好的采光。本項目為教育建筑,普通教室的采光系數平均值達標面積比為100%,采光均勻度大于0.5,辦公室、會議室、閱覽室等主要功能房間的采光系數平均值達標面積不低于75%,各樓棟采光結果詳見綠建計算書。項目辦公室、會議室、教室等長時間工作或停留的空間,室內各表面反射比符合以下要求:頂棚0.6-0.9,墻面0.3-0.8,地面0.1-0.5,且設置防止直接眩光的內遮陽簾。裝飾裝修設計應符合上述要求。(5)室內風環境設計:1)自然通風設計:項目公共建筑各樓棟的主要功能房間中90%以上的房間外窗可開啟面積(含陽臺門面積)與外窗所在房間地板軸線面積比均大于4%,滿足室內自然通風換氣次數至少達到2次/h的要求,且建筑內通過鄰接房間進行自然通風的內區房間,其通風開口面積均大于該房間地板軸線面積的8%,且不小于2.3㎡。滿足室內自然通風換氣次數至少達到2次/小時的要求,基本滿足熱舒適要求。2)機械通風設計:項目公共建筑各樓棟大部分各主要功能房間外窗及透光幕墻的有效通風換氣面積不小于該房間外墻面積的10%;不滿足時設置機械通風系統,且機械通風換氣次數達到2次/h。3)建筑中庭空間的自然通風設計:本項目中庭考慮通過自然通風降溫,在進深較大的部位充分利用熱壓通風原理,考慮在中庭上部的側面設置開啟扇,充分利用自然通風,以改善中庭內部的熱環境。(6)建筑熱環境設計:項目采用通風、遮陽、滲透與蒸發、綠地與綠化等熱環境措施,保障室外熱環境質量。本項目為公共建筑,規劃用地范圍內無居住,無需進行住區熱環境設計。(7)建筑聲環境設計:1)環境聲環境:根據《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和《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關于印發重慶市主城區聲環境功能區劃分方案的通知》的規定,本項目靠近道路一側緊鄰4a聲功能區;項目內部噪聲滿足2類聲功能區要求。項目對緊靠道路側的房間窗戶安裝雙層玻璃,加強綠化帶的建設,種植高大喬木,合理配置灌木等措施,以減少交通噪聲的影響。聲環境功能區晝間夜間2類60504a類7055注:建設單位應依據《建筑環境通用規范》GB55016-2021中2.1.2條的要求,結合場地周邊場地周邊實際情況,對建筑所處位置的環境噪聲、環境振動進行調查與測定。3)房間噪聲設計:A.建筑外部噪聲源傳播至主要功能房間室內噪聲限值滿足下表規定,具體詳節能(綠色建筑)分析報告與計算書中《室內背景噪聲計算報告》。建筑物外部噪聲源傳播至主要功能房間室內噪聲限值房間使用功能噪聲限值(等效聲級LAeq,TdB)晝間夜間睡眠(宿舍)≤45≤35教學、辦公、會議≤45B.建筑內部設備傳播至主要功能房間室內噪聲限值滿足下表規定。建筑物內部設備傳播至主要功能房間室內噪聲限值房間使用功能噪聲限值(等效聲級LAeq,TdB)教學、辦公、會議≤45人員密集公共空間≤55C.室內Z振級限值滿足下表規定。主要功能房間室內Z振級限值房間使用功能Z振級VLZ(dB)日常生活≤784)構件空氣聲隔聲設計:主要功能房間的外墻、隔墻和樓板、門窗的隔聲性能優于《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規范中低限要求。外墻、隔墻、樓板等隔聲性能設計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設計標準見下表:構件、房間名稱低限值設計要求辦公建筑辦公建筑、會議室與普通房間之間的隔墻和樓板計權隔聲量+粉紅噪聲頻譜修正量45門20辦公建筑、會議室與產生造影房間之間的隔墻和樓板計權隔聲量+交通噪聲頻譜修正量45外墻45交通干線的辦公室、會議室外窗30普通外窗25辦公建筑、會議室與普通房間之間的隔墻和樓板計權標準化聲壓級差+粉紅噪聲頻譜修正量45辦公建筑、會議室與產生噪聲房間之間的隔墻和樓板計權標準化聲壓級差+交通噪聲頻譜修正量455)構件撞擊聲隔聲設計:A.項目的樓板撞擊聲隔聲標準滿足《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和高標準要求的平均值。構件名稱撞擊聲隔聲單值評價量(dB)低限要求低限要求和高標準要求的平均值計權規范化撞擊聲壓級Ln,w(實驗室測量)計權規范化撞擊聲壓級L‘n,w(現場測量)計權規范化撞擊聲壓級Ln,w(實驗室測量)計權規范化撞擊聲壓級L‘n,w(現場測量)辦公室、會議室頂部樓板,教室之間的樓板——<70≤70項目主要功能房間的隔聲樓板采用20mm的水泥基泡沫混凝土隔聲板材,根據材料標準5.4.2要求該樓板隔聲系統的隔聲性能要求撞擊聲隔聲滿足≤65dB。因此該樓板隔聲系統滿足《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中的要求的各類功能房間樓板的低限要求高5DB。6)專項聲學設計:本項目報告廳等應在施工圖設計時進行專項聲學設計。7)結構噪聲防治設計:本項目建筑服務設備、設施均采用了隔振、隔聲處理。管線穿過有隔聲要求的墻或樓板時,采取了密閉隔聲措施。施工驗收階段,建筑服務設備、設施結構噪聲測試結果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環境通用規范》2.3節的規定,滿足現行國家標準《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22337限值的要求。(8)室內空氣質量:本項目為教育建筑,室內污染物濃度應滿足《建筑環境通用規范》GB55016-2021中一類要求;且應滿足《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22降低20%限值要求。項目建成后組織室內空氣質量檢測時,應以兩者要求限值中更嚴格的為準。部分主要參數要求詳見表1,表2,其他參數詳見《建筑環境通用規范》GB55016-2021和《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22的相關規定。表1室內污染物濃度限值指標表《建筑環境通用規范》GB55016-2021污染物單位一類(醫院、教室、幼兒園、老年照料場所/宿舍)二類(除一類外的其他公共建筑)氨NH3mg/m3≤0.15≤0.20甲醛HCHOmg/m3≤0.07≤0.08苯C6H6mg/m3≤0.06≤0.09甲苯mg/m3≤0.15≤0.20二甲苯mg/m3≤0.20≤0.20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mg/m3≤0.45≤0.50氡222RnBq/m3≤150≤150表2室內污染物濃度限值指標表《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22污染物單位標準值降低20%備注氨NH3mg/m3≤0.20≤0.161小時均值甲醛HCHOmg/m3≤0.08≤0.0641小時均值苯C6H6mg/m3≤0.03≤0.0241小時均值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mg/m3≤0.60≤0.488小時均值氡222RnBq/m3≤300≤240年平均值10.3.2.3建筑材料與構造(1)綠色建材:本項目使用了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建筑砌塊,保溫板材,門窗等綠色建材,綠色建材應用等級不應低于二星級,使用情況如下表所示。根據重建技中心〔2022〕46號文的《重慶市民用建筑工程綠色建材應用比例核算技術細則(試行)》的相關規定計算,本項目綠色建材應用比例為60%,按單棟計算。評估指標計量單位應用比例要求實際應用比例實際核算分值綠色建材標識等級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主體與圍護結構S1預制構件m3PS1a≥80%100%40不低于二星級鋼結構房屋用鋼構件tPS1b≥80%——現代木結構用材m3PS1c≥80%——砌體材料m3PS1d≥80%100%保溫系統材料m3PS1e≥80%100%預拌混凝土m3PS1f≥80%100%預拌砂漿m3PS1g≥80%100%混凝土外加劑減水劑tPS1h≥80%——建筑門窗及配件m2PS1i≥80%——建筑幕墻m2PS1j≥80%100%建筑節能玻璃m2PS1k≥80%100%建筑遮陽產品m2PS1l≥80%——門窗幕墻用型材m3PS1m≥80%——石材m2PS1n≥80%——集成墻面m2PS1o≥80%——建筑密封膠kgPS1p≥80%——防水卷材m2PS1q≥80%100%防水涂料m2PS1r≥80%100%其他——PS2s≥80%——裝飾裝修S2————————0——機電安裝S3——————————室外工程S4————————綠色建材應用比例P=[(S1+S2+S3+S4)/(100-S5)]*100%61.53%注: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可結合項目用材實際情況對上表中綠色建材種類及比例進行調整,但應確保綠色建材二星級比例不低于60%。施工驗收階段,應按照重建技中心〔2022〕46號文的《重慶市民用建筑工程綠色建材應用比例核算技術細則(試行)》的要求提交《綠色建材應用比例核算報告》,該報告由建設單位核算,也可委托綠色建材評價機構進行核算,并確保綠色建材綠色建材標識等級不低于二星級,且綠色建材應用比例均不低于60%。(2)建筑裝飾性構件:本項目建筑立面造型要素簡約。無其他裝飾性構件。(3)土建裝修一體化設計:項目所有區域采用土建裝修一體化設計,土建設計和裝修設計統一協調,在土建設計時考慮裝修設計需求,事先進行孔洞預留和裝修面層固定件的預埋,避免在裝修時對已有建筑構件打鑿、穿孔。(4)建筑產業化技術措施:本項目各樓棟均采用非砌筑內隔墻和預制裝配式樓板,滿足“應用盡用”的原則。具體詳建筑和結構設計。(5)防水防潮設計:本項目建筑防水層、防潮層設置均符合下列規定:衛生間、浴室、廚房、陽臺等樓地面設置防水層;衛生間、浴室墻面1.8m標高以下設置防水層;衛生間、浴室、廚房、陽臺等墻面、頂棚設置防潮措施;接觸土壤的首層地面設置防潮層或防水層;項目未設置低溫熱水地板輻射供暖系統。具體詳見建筑設計總說明。(6)主體結構材料和裝飾裝修的污染物釋放量要求:主體結構材料和裝飾裝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質含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建材放射性核素限量》GB18580~18588、《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標準》GB50325、《室內裝飾裝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釋放限量》GB18580、《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溶劑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質限量》GB18581、《室內裝飾裝修材料內墻涂料中有害物質限量》GB18582-2008、《室內裝飾裝修材料膠粘劑中有害物質限量》GB18583、《室內裝飾裝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質限量》GB18586、《室內裝飾裝修材料地毯、地毯襯墊及地毯膠粘劑有害物質釋放限量》GB18587等的規定。裝飾裝修設計應滿足上述要求。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材料污染物限量,應滿足《建筑環境通用規范》GB55016-2021第5.3節相關規定;1)建筑工程所使用的砂、石、磚、實心砌塊、水泥、混凝土、混凝土預制構件等無機非金屬建筑主體材料,其放射性限量應符合《建筑環境通用規范》GB55016-2021表5.3.1規定。2)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劑,氨的釋放量不應大0.10%,氨釋放量測定方法應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執行。3)建筑工程所使用的石材、建筑衛生陶瓷、石膏制品、無機粉狀粘結材料等無機非金屬裝飾裝修材料,其放射性限董應分類符合《建筑環境通用規范》GB55016-2021表5.3.3規定。4)室內裝飾裝修中所使用的木地板及其他木質材料,嚴禁采用瀝青、煤焦油類防腐、防潮處理劑。5)室內裝飾裝修時,嚴禁使用苯、工業苯、石油苯、重質苯及混苯等含苯稀釋劑和溶劑。(7)建筑垃圾再生產品應用要求:本項目為政府投資項目,路面鋪裝材料中,采用透水磚材料,滿足使用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產品替代用量不少于30%的要求。透水磚產品滿足《透水路面磚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再生骨料地面磚和透水磚》CJ/T400等規定。10.3.2.4建筑設備(1)項目電梯配置包括普通客梯,無障礙電梯。(2)電梯采取群控、變頻調速、轎內誤指令取消功能,自動扶梯、自動人行步道的具備空載時暫停、低速運轉或變頻感應啟動的功能。(3)設備機房內貼敷吸聲材料,室外散熱器周邊種植綠化以消聲。制冷機組、水泵等震動設備均設置彈性減震基礎,通風機、空調機組、冷水機組、熱水機組等振動設備基礎均設置橡膠或彈簧減振器。各部位詳細消聲設計詳見建筑設計和給排水、暖通、電氣設計圖紙。10.3.2.5安全維護措施(1)走廊、疏散通道等通行空間滿足建筑防火規范的要求。(2)外遮陽、空調室外設施等外部設施與主體結構一起設計并施工,空調機位為結構混凝土澆筑,和主體結構連接。(3)場地內的人行道、廣場等硬質鋪裝應保障人員通行的安全,且地面鋪裝面積應防滑;臺階、人行坡道的鋪裝面積應采取防滑措施。或者出入口及平臺、公共走廊、電梯門廳、廚房、浴室、衛生間等設置防滑措施,防滑等級不低于現行行業標準《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術規程》JGJ/T331規定的Bd、BW級;建筑室內外活動場所采用防滑地面,防滑等級達到現行行業標準《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術規程》JGJ/T331規定的Ad、Aw級;建筑坡道、樓梯踏步防滑等級達到現行行業標準《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術規程》JGJ/T331規定的Ad、Aw級或按水平地面等級提高一級,并采用防滑條等防滑構造技術措施。具體詳裝飾裝修專項設計。10.3.2.6標識系統(1)安全防護警示和引導標識設計情況,出入口、車庫和樓層禁煙標識設計情況:建筑內外應設置與環境相協調、便于識別和使用的標識系統,并符合下列規定:1)應設置安全防護的警示和引導標識系統;2)建筑室內和建筑主入口設置禁煙標識,建筑主出入口至室外吸煙區的導向標識完整、定位標識醒目,吸煙區設置吸煙有害健康的警示標識;3)車庫應有停車場指示牌、禁鳴、禁停、限速、限高、車輛進出口、人行出入口、各樓棟車庫出入口指標牌;應設置停車區位標志及車位號牌,應在每層出入口的顯著部位設置標明樓層和行駛方向的標志;應在出入口設置車輛管理規定牌和管理員監督欄;4)無障礙標志應納入城市環境或建筑內部的引導標志系統,清楚地指明無障礙設施的走向及位置。5)車庫設置標識標牌設計參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標識系統技術規范》GB/T51223的規定,車庫內標識系統符合《車庫建筑設計規范》JGJ100-2015、《公共建筑標識系統技術規范》GBT51223-2017中的相關規定,標識清晰,指引清楚。具體詳標識專項設計。10.3.2.7景觀設計(1)項目綠化方式與植物配置:本項目綠地包括實土綠地和架空綠地,綠地與公共人行交通有步道聯系并全部向社會公眾開放。主要采用的重慶本地的鄉土植物,比例達到70%以上。采用復層綠化方式,常綠樹與落葉樹1:1比例進行配置,架空層的覆土深度為0.3-1.5m。景觀專項設計應滿足上述要求。(2)屋面綠化/墻面綠化設置情況:本項目屋面設置不低于屋面可綠化面積50%比例的屋面綠化(單棟計算)。屋頂綠化面積均按正投影方式計算,屋頂綠化面積及比例如下表。屋面綠化構造級其他要求執行《種植屋面工程技術規范》JGJ55、《種植屋面技術規程》DBJ/T50-067等標準的相關規定。10.3.2.8場地景觀資源及生態修復(1)應合理保護古樹、名樹、大樹及具有地域代表性的鄉土植物,在建設工程中確需改造場地內的地形、地貌、水體、植被時,應在工程結束后及時采取生態復原措施,減少對原場地的破壞;(2)本項目總平面設計表達了對原有地形地貌改變,避免了深挖高填,保證了土石方工程量總量合理。10.3.2.9低影響開發設施場地雨水徑流控制措施:項目通過設置屋面綠化,透水鋪裝,雨水花園等低影響開發設施滿足《重慶市海綿城市規劃與設計導則》的相關要求,及項目用地規劃許可證要求,即控制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低于75%,污染物控制率不低于52%。具體詳海綿城市專項設計。(2)透水鋪裝設置:透水混凝土及透水地磚用于健身步道、室外停車場、室外健身場地及景觀步道等。其中透水鋪裝面積為7662.3m2,占硬質鋪裝面積比例57%,滿足透水鋪裝比例大于硬質鋪裝面積50%的技術要求。確保達到渝建【2014】221號文、《編制技術規定》的景觀設計深度。具體實施詳見景觀設計施工圖。10.3.2.10緩解熱島措施(1)室外活動場地遮陰設計:紅線范圍內處于建筑陰影區外的戶外活動場地面積約為13000㎡(含步道、庭院、廣場、游憩場和非機動車停車場),通過連廊和喬木遮陰面積比例達到10%以上,面積約為140㎡,遮陰面積比為11%,不低于10%,有效降低熱島效應,滿足設計要求。具體遮蔭計算方式和實施詳見后期景觀專項設計。10.3.2.11生活垃圾分類設置(1)分類垃圾收集箱設計:主要道路及公共場所應設置垃圾分類收集箱;垃圾分類收集箱應防雨、密閉、整潔、美觀和分色。采用耐腐蝕材料制作,符合《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CJJ27的規定。景觀專項設計應滿足上述要求。(2)垃圾轉運通道設計:垃圾轉運通道與儲存空間應設置有效清洗設施,垃圾轉運場地地面采用耐磨、防滑、防滲、易清潔材料。景觀專項設計應滿足上述要求。10.3.2.12室外吸煙點布置(1)項目室外吸煙點設置合理,原離建筑主入口,可開啟窗,新風口等位置8m以上,且原離活動場地。場地有明顯的標識系統指引室外吸煙點位置。室外吸煙點設計和景觀融合,配置了垃圾桶等設施。景觀專項設計應滿足上述要求。10.3.2.13綠色建筑對應的施工要求及運營要求(1)對綠色施工技術管理要求:1)加強設計文件中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重點內容的專業會審,施工前進行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內容進行專項技術交底,施工過程中建筑專業應與結構、給排水、暖通和電氣專業緊密配合;2)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在進行施工前應建立健全綠色施工管理體系和管理制度,編制符合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及重慶市綠色施工相關標準的要求的綠色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專項方案;3)綠色建筑施工時材料相關性能指標必須滿足本設計文件以及有關規范、規定的要求。不得采用國家、重慶市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對于限制使用類的建筑材料,需要嚴格執行材料限定使用的范圍和部位;優先采用工業化建筑體系或者工業化部品;4)施工單位需制定施工現場環境保護計劃和室內空氣品質管理計劃,施工單位需做好現場環境保護措施取證工作,如相應記錄表及照片;采購材料需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環境通用規范》GB55016-2021中的有關規定,需做好室內空氣質量管理措施取證工作,如相應記錄表及照片;5)綠色建筑的施工除滿足上述要求外,還應符合國家和重慶市的有關施工、驗收規程的要求。(2)對綠色運營管理的技術要求:1)建設單位應建立并實施節能、節水、節材、綠化管理制度,制定節能、節水、節材、綠化的操作規程;2)運營過程中不得擅自改變建筑用途,不得擅自降低本設計文件和相關規范、規定明確的各種參數標準;3)建筑設備及材料(如遮陽措施、門窗幕墻、透水地面、地面材料)等應定期檢查、維護與保養,相關的標識標牌應清晰可見,環境綠化采用無公害病蟲害防治技術,有效避免對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的損害;4)建筑材料和設備應在合理使用年限范圍內使用,定期對綠色建筑有關的指標,如:室內外聲環境、光環境、風環境、熱環境以及可能出現的污染源等進行監控,對出現異常的設備或場所需及時修正或整改,對于涉及安全問題,應立即停止使用;5)運營過程中如遇裝飾、裝修等應避免破壞已有的建筑構件和設施。10.3.2.14專項論證相關說明(1)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時的論證內容與論證結論;本項目沒有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2)建筑高度超過150m或單棟建筑地上建筑面積大于20萬m2時的論證內容與論證結論。本項目建筑高度沒有超過150m。(3)其他論證內容與論證結論無
10.4結構專業10.4.1節地與場地規劃選址(1)場地選址:(1)場地的選址、場地安全情況、場地污染源與措施1)場地的安全性:場地內地形為丘陵地貌,整體走勢北高南低,無不良地質現象,無不利的埋藏物;適宜建設。項目的污染源及危險源情況、相關治理措施場:地內及附近無含重金屬及有毒有害物質土壤,無電磁輻射危害,無火、爆、有毒物質等危險源;場地沒有洪澇災害,沒有泥石流、以及地裂縫等抗震危險地段。根據2004年國家核工業航測遙感公司測氡公司繪制的全國1955~2001年全國航測鈾含量數據,重慶地區屬于土壤氡低、中背景區(低背景區≤5000Bq/m3,中背景區≤5000~9000Bq/m3),其土壤氡濃度最高為≤9000Bq/m3,不會產生氡污染。根據《綠色建筑檢測技術標準》CSUS/GBC05-2014第4.2.1及條文說明,當地土壤氡濃度測定結果平均值不大于10000Bq/m3/時及綠色建筑所在城市區域土壤中氡濃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測定結果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標準》GB50325的要求,可不進行場地土壤氡濃度現場測試。滿足《建筑環境通用規范》GB55016-2021第5.2節內容。3)場地內外需要保護的資源及措施:項目建設用地區域及周邊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生態功能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世界遺產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敏感保護目標。4)場地內外污染源及防治措施:項目污染物排放嚴格遵守國家規定的相關污染物排放標準。擬建項目產生的主要污染物為污水、廢氣、噪聲,所采用的防治措施(設施)運行安全、技術成熟、質量可靠、經濟合理。防治主要從施工階段和運營階段實施。①施工階段A.施工期施工選用低噪聲設備,合理布局高噪聲設備,嚴禁夜間施工擾民,與特殊情況確需夜間施工的,需做好臨時減緩措施,經批準后施工B.施工期間,主要來自施工人員和現場管理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及少量施工運輸車輛、場地沖洗、建筑物的沖洗、打磨產生的廢水;運營期排放的廢水主要為生活污水,在場地內設置化糞池,接納本工程污水C.施工期間產生的建筑垃圾及其他廢棄物,應嚴格按照規定堆放或轉運至相應地點。②運營階段A.加強營運期環境噪聲的控制,水泵房、發電機房、風機房應設在建筑物地下室,采取隔音、消聲、減振等降噪措施。生活垃圾要分類收集并集中收集運送到市政部門統一要求的處理設施。B.地下車庫和設備用房產生的廢氣和余熱需通過機械通風排至室外;柴油發電機的儲油間設獨立的通風系統,風機采用防爆型軸流通風機;各個公用衛生間均設置機械排風裝置,集中排放濁氣。C.擬建項目建成后的生活工作產生的生活垃圾袋裝化集中收集,做到日產日清,交環衛部門統一處置;生化污泥:委托環衛部門定期清掏處置。10.4.2建筑形體規則性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中3.4節,本項目為形體不規則。10.4.3結構體系及構件優化根據受力特性和初步設計優化結果采用結構傳力合理、經濟的結構體系及結構構件。10.4.4結構抗震性能設計主體結構采用抗震性能設計,關鍵構件的性能目標達到中震不屈服以上。10.4.5建筑幕墻體系的變形協調詳項目幕墻深化設計。10.4.6建筑結構高強材料的應用(1)混凝土結構項目主受力鋼筋梁、板、柱、剪力墻、基礎鋼筋的強度等級為400MPa級的熱軋帶肋鋼筋,不低于400MPa級鋼筋的用量占受力普通鋼筋總量的比例不低于85%10.4.5高耐久性建筑結構材料的應用(1)混凝土結構:本工程的墻、柱、地下室頂板、側壁以及屋面板等部位采用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其用量占混凝土總量的比例高于50%。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應按《混凝土耐久性檢驗評定標準》JGJ/T193的要求進行檢測,抗硫酸鹽侵蝕等級KS90,抗氯離子滲透性能、抗碳化性能及抗早期開裂性能均達Ⅲ級。(2)鋼結構:鋼構件采用耐候結構鋼或耐候型防腐涂料,防銹和防腐蝕采用的涂料、鋼材表面的除銹等級以及防腐蝕對鋼結構的構造要求等,符合《建筑鋼結構防腐蝕技術規程》(JGJ/T251-2011)的規定。10.4.6預拌混凝土的應用本項目混凝土采用預拌混凝土。10.4.7工廠化預制生產的建筑構、配件的應用采用預制裝配樓板,預制樓梯等預制構件,預制裝配式樓板的應用遵循“應用盡用”原則,具體詳裝配式設計。10.4.8預拌砂漿類型、強度等級項目砂漿采用預拌砂漿,強度等級詳結構設計說明。10.4.9結構自防水本項目地下室外墻、車庫、屋面位置的混凝土結構部位采用結構自防水設計。防水混凝土抗滲等級(具體抗滲等級詳基礎施工圖)如下表所示;部位或構件地下室底板地下室外墻地下室頂蓋屋蓋水池、水箱等衛生間防滲等級P8P8P8P6P8-10.4.10本地化建材應用本項目優先采用本地建筑材料,500km以內生產的建筑材料重量占材料總重量比例達到60%以上。10.4.11綠色建材的等級、種類、應用部位及比例。本項目使用了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建筑砌塊,保溫板材,門窗等綠色建材,綠色建材應用等級不應低于二星級,使用情況如下表所示。根據重建技中心〔2022〕46號文的《重慶市民用建筑工程綠色建材應用比例核算技術細則(試行)》的相關規定計算,本項目綠色建材應用比例為60%,按單棟計算。評估指標計量單位應用比例要求實際應用比例實際核算分值綠色建材標識等級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主體與圍護結構S1預制構件m3PS1a≥80%100%40不低于二星級鋼結構房屋用鋼構件tPS1b≥80%——現代木結構用材m3PS1c≥80%——砌體材料m3PS1d≥80%100%保溫系統材料m3PS1e≥80%100%預拌混凝土m3PS1f≥80%100%預拌砂漿m3PS1g≥80%100%混凝土外加劑減水劑tPS1h≥80%——建筑門窗及配件m2PS1i≥80%——建筑幕墻m2PS1j≥80%100%建筑節能玻璃m2PS1k≥80%100%建筑遮陽產品m2PS1l≥80%——門窗幕墻用型材m3PS1m≥80%——石材m2PS1n≥80%——集成墻面m2PS1o≥80%——建筑密封膠kgPS1p≥80%——防水卷材m2PS1q≥80%100%防水涂料m2PS1r≥80%100%其他——PS2s≥80%——裝飾裝修S2————————0——機電安裝S3——————————室外工程S4————————綠色建材應用比例P=[(S1+S2+S3+S4)/(100-S5)]*100%61.53%注: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可結合實際情況對上表中綠色建材種類及比例進行調整,但應確保綠色建材二星級比例不低于60%。施工驗收階段,應按照重建技中心〔2022〕46號文的《重慶市民用建筑工程綠色建材應用比例核算技術細則(試行)》的要求提交《綠色建材應用比例核算報告》,該報告由建設單位核算,也可委托綠色建材評價機構進行核算,并確保綠色建材綠色建材標識等級不低于二星級,且綠色建材應用比例均不低于60%。10.4.12BIM技術應用項目設計階段采用BIM技術。
10.5電氣專業10.5.1設計依據1.《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設計標準》DBJ50-052-20202.《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3.重慶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DBJ50/T-066-20204.《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20215.《三相配電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20052-20206.《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7.《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GB51348-20198.《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20099.《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1310.《消防設施通用規范》GB55036-202211.《建筑環境通用規范》GB55016-20211212.《建筑電氣與智能化通用規范》GB55024-202213.關于推進綠色建筑高品質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渝建發【2019】23號)14.關于發布《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的通知》渝建標〔2020〕23號15.《關于執行綠色建筑相關地方標準有關事項的通知》(渝建綠建〔2020〕16號)26.《重慶市建設領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術通告》(2019)17.《全市關于加快建設充換電基礎設施工作方案》(渝經信規范〔2022〕9號)18.本項目《巖土工程勘察報告》19.與本項目設計有關的國家和地方其它現行法規、規范、規程、標準10.5.2供配電系統(1)本項目作為新建項目,根據顧客與供電局前期協議,從同一個110kV變電站的不同母線段引來兩路獨立10kV專用線路DY1和DY2,且不應同時受到損壞。外線電源由市政10kV電纜溝穿管埋地引入新建10kV開閉所。(3)備用電源:備用電源:按供電區域設置2臺風冷式自啟動柴油發電機組,供電電壓為0.38/0.22kV,機組自帶控制屏。(4)變壓器:變壓器采用SCB14NX2節能型干式變壓器,設強制風冷系統,接線為D,Yn11,帶保護外罩和溫控器,保護外罩防護等級不低于IP2X。電力變壓器能效等級不應低于《電力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20052中規定的2級。(5)無功補償措施:無功功率補償以低壓靜電電容器在各變電所低壓側集中自動補償為主,補償后的變壓器低壓側功率因數達0.95以上。熒光燈、氣體放電燈要求就地補償,補償后的功率因數為0.9以上。(6)諧波抑制措施1、設計盡量做到三相負荷平衡;2、在變電所設置集中有源濾波柜。3、選用低諧波產品(如:低諧波電子鎮流器)或設備自帶濾波器(如:變頻器等均選用帶濾波裝置型);4、選用D,yn11接線型變壓器;5、無功自動補償裝置中配相應比例的電抗器以避免諧振和限制電容器回路中的諧波電流,保護電容器。6、在各區域充電樁總配電箱設置就地有源濾波裝置,治理諧波并改善電壓波形畸變,提高電源質量。(7)線纜選擇根據DBJ50/T-164-2021《民用建筑電線電纜防火設計標準》條5.2.4,本工程選擇的電力電纜、通信電纜和光纜應滿足如下條件:燃燒性能B1級及以上、產煙毒性t0級、燃燒滴落物/微粒d0級。消防配電線路中的消防控制室、消防電梯、消防水泵滿足火災時持續運行時間不低于750度、120min的要求,其它消防設備滿足火災時持續運行時間不低于750度、90min的要求。柴油發電機出線母線槽應滿足火災時持續運行時間不低于950度、180min的要求。1、高壓線纜選用WDUZBN-YJY-B1-8.7/15kV銅芯交聯聚乙烯絕緣聚烯烴護套無鹵低煙B類阻燃耐火B1級燃燒性能電力電纜,滿足火災時持續運行時間不低于750度、90min的要求。2、低壓線纜根據DBJ50/T-164-2021《民用建筑電線電纜防火設計規范》第4.0.1條,本工程教學樓、食堂、宿舍等的任一層建筑面積大于1000m2,電線電纜按一級使用場所選取。低壓線纜選型詳見下表:使用部位一級場所線纜型號線纜名稱10kV進線電纜WDUZBN22-YJY-B1-8.7/15kV型號供參考,由供電部門確定10kV開關柜至至各變壓器WDUZBN-YJY-B1-8.7/15kV銅芯交聯聚乙烯絕緣、聚烯烴護套低煙無鹵低毒B類阻燃耐火B1級燃燒性能中壓電力電纜發電機出線耐火型母線槽低煙低毒耐火型B1級燃燒性能封閉銅母線槽(IP65)消防負荷消防控制室、消防電梯、消防水泵干線WDUZBNS-YJY-B1-0.6/1kV銅芯交聯聚乙烯絕緣、聚烯烴護套低煙無鹵低毒B類阻燃耐火B1級燃燒性能電力電纜其他干線及支干線WDUZBN-YJY-B1-0.6/1kV銅芯交聯聚乙烯絕緣、聚烯烴護套低煙無鹵低毒B類阻燃耐火B1級燃燒性能電力電纜末端支線WDUZBN-YJY-B1-0.6/1kV銅芯交聯聚乙烯絕緣、聚烯烴護套低煙無鹵低毒B類阻燃耐火B1級燃燒性能電力電纜WDUZBN-BYJ-B1-750V銅芯聚乙烯絕緣低煙無鹵低毒B類阻燃耐火B1級燃燒性能電線非非消防負荷干線及支干線WDUZB-YJY-B1-0.6/1kV銅芯交聯聚乙烯絕緣、聚烯烴護套低煙無鹵低毒B類阻燃B1級燃燒性能電力電纜支線WDUZB-BYJ-B1-450/750V銅芯聚乙烯絕緣低煙無鹵低毒B類阻燃B1級燃燒性能電線使用部位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線纜型號線纜名稱DC24V電源線WDUZBN-BYJ-B1-750V銅芯聚乙烯絕緣低煙無鹵低毒B類阻燃耐火B1級燃燒性能電線聯動控制線WDUZBN-KYJY-B1銅芯聚乙烯絕緣聚烯烴護套低煙無鹵低毒B類阻燃耐火B1級燃燒性能控制電纜二總線、消防電話線、消防廣播線、RS-485通訊二總線、氣體滅火直啟線、防火門監控總線WDUZBN-RYS-B1-銅芯聚烯烴絕緣絞型低煙無鹵低毒B類阻燃B1級燃燒性能連接用軟電線3、線路敷設方式室內敷設室外敷設WDUZBN-YJY-B1-8.7/15kV沿封閉槽式防火型電纜橋架敷設穿CPVC高壓電力電纜護套管敷設封閉母線沿金屬支架吊裝或沿墻敷設WDUZBN-YJY-B1-0.6/1kVWDUZB-YJY-B1-0.6/1kV1.變電所、柴油發電機房:電纜溝內明敷;2.電氣設備間、電井內:沿金屬電纜支架明敷;3.吊頂或架空地板內明敷:除礦物絕緣電纜外,其余線纜應穿刷防火涂料的鋼管或金屬線槽敷設;4.其余場所:沿電纜橋架敷設。穿UPVC電力電纜護套管排管敷設WDUZBN-BYJ-B1-750V暗敷:穿鋼管暗敷于不燃燒體結構內,且保護層厚度應≥30mm;明敷:1.穿刷防火涂料的鋼管或封閉書金屬線槽敷設;2.由頂板接線盒至燈具的線路、報警系統設備接線盒引至探測器底座盒的線路、消防聯動模塊引至控制設備的線路等,均應穿金屬軟管并外涂防火涂料。WDUZB-BYJ-B1-450/750V暗敷:穿阻燃中型塑料導管;明敷:1.有可燃物的悶頂或架空地板內穿刷防火涂料的鋼管或封閉式金屬線槽敷設;2.其余場所穿阻燃半硬聚氯乙烯管、開孔托盤式電纜橋架或線槽橋架;WDUZBN-KYJY-B1穿刷防火涂料的鋼管或封閉式金屬線槽明敷;穿梅花管排管敷設WDUZBN-RYS-B1暗敷:穿鋼管暗敷于不燃燒體結構內,且保護層厚度應≥30mm;明敷:穿刷防火涂料的鋼管或封閉式金屬線槽敷設;10.5.3照明(1)照度標準本項目主要房間和場所的照度標準、照明功率密度等設計參數均應滿足《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T50034、《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和《建筑環境通用規范》GB55016相關條文的要求,且不得大于規范要求的功率密度的目標值。設計參數如下:房間或場所參考平面及其高度功率密度(W/m2)規范照度(Lx)UGRU。Ra辦公室0.75m水平面<6.5300190.780會議室0.75m水平面<6.5300190.780閱覽室課桌面<6.5300190.780普通教室課桌面<6.5300190.780實驗教室實驗桌面<6.5300190.780多媒體教室0.75m水平面<6.5300190.780美術教室桌面<9.5500190.780計算機教室0.75m水平面<9.5500190.780電子閱覽室0.75m水平面<9.5500190.780教室黑板黑板面--500*--0.880活動室0.75m水平面<4.5200190.780學生宿舍0.75m水平面<3.5150220.680室內游泳池水面--200----80室內足球場地面--30035--80走廊、流動區域、樓梯間地面<2.5100220.680門廳地面<4.5200--0.680電梯前廳地面<3.5150--0.680廁所、盥洗室地面<3.5150--0.680消防控制室0.75m水平面9.5500190.680網絡機房0.75m水平面9.5500190.680變電所0.75m水平面<4.5200--0.680柴油發電機房0.75m水平面<4.5200--0.680水泵房地面<2.5100--0.680風機房地面<2.5100--0.680一般庫房地面<2.5100--0.680停車庫(車道)地面<1.950--0.680停車庫(車位)地面<1.430--0.680疏散照明、備用照明的照度詳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章節。2、燈具效率及初始光效值不低于如下:5W~25W的LED燈具的諧波電流限值(25W以上LED燈具應符合GB17625.1規定)諧波要求諧波電流與基波頻率下輸入電流之比(%)諧波要求諧波電流與基波頻率下輸入電流之比(%)THD≤707次諧波≤302次諧波≤59次諧波≤203次諧波≤3511次諧波≤205次諧波≤25n次諧波(13≤n≤39)--LED燈具的啟動沖擊電流限值功率范圍P(W)啟動沖擊電流峰值啟動峰值電流與額定電流比持續時間(ms)P<75≤40--<175≤P<200≤65--200≤P<400--≤40<5400≤P<800--≤30P≥800--≤15非定向LED燈的初始光效值不低于如下(lm/W)額定相關色溫2700K/3000K3500K/4000K/5000K燈具初始效能值8595注:當燈具一般顯色指數Ra不低于90時,燈具初始效能值可降低10lm/W。
定向LED燈的初始光效值不低于如下(lm/W)額定相關色溫2700K/3000K3500K/4000K/5000KPAR16/PAR208085PAR30/PAR388590LED筒燈的燈具初始效能值(lm/W)額定相關色溫2700K/3000K3500K/4000K/5000K燈具出光口形式格柵保護罩格柵保護罩≤5W75808085>5W85909095LED平板燈的燈具初始效能值(lm/W)額定相關色溫2700K/3000K3500K/4000K/5000K燈具初始效能值95105LED高天棚燈的燈具初始效能值(lm/W)額定相關色溫3000K3500K4000K/5000K燈具初始效能值9095100LED草坪燈、LED臺階燈的燈具初始效能值(lm/W)額定相關色溫3000K3500K4000K/5000K燈具初始效能值607080直管形熒光燈燈具的效率不低于如下值(%)燈具出光口形式開敞式保護罩格柵透明棱鏡燈具效率75705565緊湊型熒光燈筒燈的燈具初始效率不低于如下值(%)燈具出光口形式開敞式保護罩格柵燈具效率555045小功率金屬鹵化物筒燈的燈具初始效率不低于如下值(%)燈具出光口形式開敞式保護罩格柵燈具效率605550高強度氣體放電燈的燈具初始效率不低于如下值(%)燈具出光口形式開敞式格柵或透光罩燈具效率7560(2)光源、燈具選型1、有天然采光的場所,其照明應根據采光狀況和建筑使用條件采取分區、分組、按照度或按時段調節的節能控制措施。2、光源及燈具:光源應根據使用場所光色、啟動時間、電磁干擾等要求進行選擇,并應選用相應的顯色指示。主要采用LED燈等節能型光源,且不應采用普通照明燈,有裝修要求的場所視裝修要求而定,但其照度應符合相關要求。景觀照明為LED燈、金屬鹵化物燈或其他節能型燈具。用于應急照明的光源采用能快速點亮的光源。熒光燈應配電子鎮流器,對頻閃效應有限制的場合應采用高頻電子鎮流器,采用的鎮流器應符合該產品的國家能效標準。3、LED燈具功率因數不應低于0.9,熒光燈功率因數不應低于0.9,高強氣體放電燈功率因數不應低于0.85。照明產品的能效水平應高于能效限定值或能效等級3級的要求。4、LED燈的初始光通量不應低于額定光通量的90%,且不應高于額定光通量的120%;其工作3000h的光通量維持率不應小于96%,6000h的光通量維持率不應小于92%。5、一般照明的照度均勻度不應小于0.6,光源顏色的色表特征宜為中間色,其相關色溫宜為3300K~4000K。人工照明光源的色表特征宜與建筑色彩相適應。長時間視覺作業的場所,照度均勻度不應低于0.7,統一眩光值UGR不應高于19。6、長時間工作或停留的房間或場所,照明光源的顏色特性應符合下列規定:同類產品的色容差不應大于5SDM。一般顯色指示Ra不應低于80。特殊選擇指數R9不應小于0。7、對辨色要求高的場所,照明光源的一般顯色指數(Ra)不應低于90。8、青少年長時間學習或活動的場所應選用無危險類(RG0)燈具。其他人員長時間工作或停留的場所應選用無危險類(RG0)或1類危險(RG1)燈具或滿足燈具標記的視看距離要求的2類危險(RG2)的燈具。9、各場所選用光源和燈具的閃變指數(PstLM)不應大于1。青少年長時間學習或活動的場所選用光源和燈具的頻閃效應可視度(SVM)不應大于1.0。10、對辨色要求高的場所,照明光源的一般顯色指數(Ra)不應低于90。11、對光敏感及特別敏感的展品或藏品的存放區域,使用光源的紫外線相對含量應小于20μW/1m。對光特別敏感的展品展廳的照度不應大于50lx,年曝光量不應大于50klx·h;對光敏感的展品展廳的照度不應大于150lx,年曝光量不應大于360klx·h。12、燈具選擇應滿足場所環境的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存在爆炸性危險的場所采用的燈具應有防爆保護措施;有潔凈度要求的場所應采用潔凈燈具,并應滿足潔凈場所的有關規定;有腐蝕性氣體的場所采用的燈具應滿足防腐蝕要求。13、裝飾用燈具需與裝修設計及甲方商定,功能性燈具如:熒光燈、出口標志燈、疏散指示燈需有國家主管部門的檢測報告。達到設計和規范要求的方可投入使用。14、照明配電終端回路應設短路保護、過負荷保護和接地故障保護。室外照明配電終端回路還應增設剩余電流動作保護。15、室外和潮濕場所燈具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55,埋地燈具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67。16、當正常照明燈具安裝高度在2.5m及以下,且燈具采用交流低壓供電時,應設置剩余電流動作保護。17、安裝在人員密集場所的吊裝燈具玻璃罩,應采取防止玻璃破碎向下濺落的措施。(3)夜景照明設計室外景觀照明和建筑外立面燈飾照明設計由專業公司完成。本設計預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屆廣東省湛江市高三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
- 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煙臺一中2025屆高三生物試題綜合試卷(15)生物試題含解析
- 上海立達學院《中醫健康理念》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市南開區2025年數學五年級第二學期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答案
- 宜興市2024-2025學年數學五下期末復習檢測模擬試題含答案
- 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工程經濟與橋梁工程造價》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2024-2025學年數學三下期末調研試題含解析
- 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重點達標名校2025屆高中畢業班期末摸底統一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物聯網信息安全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某品牌咖啡營銷策劃與廣告策略
- 新教科版小學1-6年級科學需做實驗目錄
- 工程材料概論精品課件
- 抖音開店品牌授權模板
- 《中醫基礎理論》病機_PPT課件
- Xxx水閘技術管理實施細則
- 醫院醫務科科長崗位競聘答辯PPT模板
- API-682密封系統-中英文對照版
- 層框架結構設計計算書(全手算附圖)
-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與想象力
- 住院患者探視登記表
- 工程網絡計劃技術概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