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 《論語》十二章_第1頁
第5課 《論語》十二章_第2頁
第5課 《論語》十二章_第3頁
第5課 《論語》十二章_第4頁
第5課 《論語》十二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擊此處添加副標題匯報人:第二單元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任務群目錄01過基礎

教材必備知識精練02過能力

學科關鍵能力構建第5課《論語》十二章過基礎教材必備知識精練01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BA.《詩》可以興,可以觀

興:激發人的感情B.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C.文勝質則史

史:虛飾,浮夸D.君子喻于義

喻:知曉,明白【解析】

敏:勤勉。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含義。(1)而

①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_____②見不賢而內自省也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而不仁,如禮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______連詞,表并列。連詞,表順承,就。連詞,表假設,如果。連詞,表順承,才。(2)其

①請問其目

______________②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詞,它的。副詞,表推測,大概,也許。(3)以

①仁以為己任____________②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____________介詞,把。介詞,用。(4)者

①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_②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詞,……的人。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5)何

①人而不仁,如禮何__________________②小子何莫學夫《詩》____________________疑問代詞,怎樣。疑問代詞,為什么。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異義詞,并解釋其在句中的意思。(1)文質彬彬,然后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譬如平地_________________(3)小子何莫學夫《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質彬彬

文質兼備、配合適當的樣子。平地

填平洼地。小子

老師對學生的稱呼。(1)克己復禮為仁________判斷句【解析】

“為”表判斷。(2)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____________定語后置句【解析】

即“有可以終身行之之一言乎”。(3)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____________狀語后置句【解析】

即“君子于義喻,小人于利喻”。4.指出下列句子屬于何種文言句式。(4)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_狀語后置句【解析】

即“于事敏而于言慎”。(5)止,吾止也________判斷句【解析】

“也”表判斷。BA.《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成,至戰國前期成書。B.《論語》以敘事體為主,語錄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C.《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D.“四書”和《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合稱“四書五經”。【解析】

《論語》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5.下列有關《論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青年擔當著國家社會興盛的重責,應當以《論語·泰伯》中曾子所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2)《論語·八佾》中,孔子用反問語氣強調人要有仁愛之心,否則遵守禮儀也沒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3)《論語·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話最能體現孔子對真理、信仰等迫切而熱烈的追求。(4)《增廣賢文》有言“知己知彼,將心比心”,此語與《論語·衛靈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所講的道理相似。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人而不仁如禮何朝聞道夕死可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論語·里仁》中,反映“君子”和“小人”不同的價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6)《論語·雍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很好地闡釋了“文”和“質”的關系:質樸超過文采就會粗野鄙俗,文采超過質樸就會虛飾、浮夸。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7)在《論語·顏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說的是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贊許你有仁德。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論語》通篇看起來都在講修齊治平的義理,但并不會讓人覺得艱深晦澀。相反,它能讓人常讀常新,翻開的時候有時總是會發現一些細節的微妙之處,究其原因,是因為其文本具有一種文學性特質。文學性與情緒情感、表達手法、場景氛圍、氣韻節奏①______________,因為這種文學性,楊絳先生在《〈論語〉趣》一文中說:“‘四書’我最喜歡《論語》,因為最有趣。讀《論語》,讀的是一句一句話,看見的卻是一個一個人。”

從文辭的表達特征來講,同為儒家經典,《論語》與《中庸》和《大學》相比,傳遞出的是更加平實溫暖的生活氣息。如開篇《學而》中,“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涉及學習、交友、日常交往,講的都來自百姓的日常生活場景和生活體驗,是起居行事、②______________,同時又是安身立命、政通人和,讀來親和愜意,明白通暢,從容不迫,令人頓生③____________之感。正所謂“圣人語常而不語怪……語人而不語神”。7.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流暢準確。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答案】

它能讓人常讀常新,翻開的時候總是會發現一些細節的微妙之處,這是因為其文本具有一種文學性特質。【解析】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共有兩處語病:一是不合邏輯,“有時”與“總是”不能連用,可刪去“有時”;二是“究其原因,是因為……”句式雜糅,可將“究其原因,”改為“這”。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答案】

①息息相關

②待人接物③如沐春風【解析】

第①空,語境強調“文學性與情緒情感、表達手法、場景氛圍、氣韻節奏相關聯”,可填“息息相關”之類的成語。息息相關:呼吸相關聯,形容關系密切。第②空,語境是說《論語》講的都來自百姓的日常生活場景和生活體驗,故可填“待人接物”之類的成語。待人接物:跟人相處。第③空,語境強調的是讀《論語》的感受,可填“如沐春風”之類的成語。如沐春風: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風里,形容受到良師的教誨、熏陶。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楊絳先生閱讀《論語》的事例,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答案】

①運用楊絳先生閱讀《論語》的事例,證明了《論語》具有文學性特質的觀點。②舉楊絳先生的例子,并引用她的話,既能豐富語段的內容,又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解析】

文段前面說“因為這種文學性”,后面就舉了楊絳先生閱讀《論語》的事例,可見,其證明了《論語》具有文學性特質的觀點。楊絳先生是大家,舉她的例子,并引用她的話,具有代表性,既能豐富語段的內容,又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題。孔子的哲學核心是“仁”。在《論語》中,“仁”以不同的面目,在不同的背景下出現了無數次。這些閃爍不定的面容并不是因為孔子的“仁”沒有“一以貫之”的主旨,其恰恰說明了“仁”內涵的豐富。樊遲問“仁”,孔子答曰“愛人”;顏回問“仁”,孔子答曰“克己”;曾子概括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朱熹解釋說,盡自己的力量去辦事叫忠,推己及人叫恕。“仁”的內涵里,主要的兩方面就是“忠”和“恕”。有了這個“忠”,就會有足夠的自我約束;有了這個“恕”,就會有足夠的對別人的寬容。當然,孔子的“仁”,不僅僅是指一個人應當具有的人格境界,而且還指一個社會應當具有的政治理念,是公理,是正義。因而,在非常時刻應當“殺身以成仁”,而絕不能“求生以害仁”。他自己的一生,倡導“仁”,實踐“仁”,修自身為“仁”,又要改造政治理念為“仁”。10.下列選項中,不符合文中孔子的哲學核心“仁”的內涵的一項是

(

)

DA.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D.載舟覆舟,所宜深慎。【解析】

A項,意思是對自己要嚴格周全,對待別人要寬厚簡單。符合文中“仁”“克己”“愛人”的內涵。B項,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強加給對方。符合文中“仁”推己及人的內涵。C項,意思是自己要站穩,也要讓別人站穩;自己要通達,也要讓別人通達。符合文中“仁”推己及人的內涵。D項,意思是人民能擁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統治,這是應當深切戒慎的。講的是百姓的重要性,與“仁”無關。11.下列選項中,和文中“一以貫之”所加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CA.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拿來主義》)B.鳳嬌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給那個“北京話”的,每次都是她提著籃子去找他。(《哦,香雪》)C.在《詩經》里就有“如鳥斯革,如翚斯飛”的句子來歌頌像翼舒展的屋頂和出檐。(《中國建筑的特征》)D.這個15歲考入中科大無線電專業的少年,開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探界者”鐘揚》)【解析】

“一以貫之”的引號標示引用。A項,標示反語、諷刺;B項,標示特定稱謂;C項,標示引用;D項,標示特殊含義。第5課《論語》十二章過能力學科關鍵能力構建0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材料一:桓公問管子曰:“治而不亂,明而不蔽,若何?”管子對曰:“明分任職,則治而不亂,明而不蔽矣。”公曰:“請問富國奈何?”管子對曰:“力地而動于時,則國必富矣。”公又問曰:“吾欲行廣仁大義,以利天下,奚為而可?”管子對曰;“誅暴禁非存亡繼絕而赦無罪則仁廣而義大矣。”公曰:“請問戰勝之器?”管子對曰:“選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來天下之良工,則有戰勝之器矣。”公曰:“攻取之數何如?”管子對曰:“毀其備,散其積,奪之食,則無固城矣。”公曰:“然則取之若何?”管子對曰:“假而禮之,厚而勿欺,則天下之士至矣。”公曰:“致天下之精材若何?”管子對曰:“五而六之,九而十之,不可為數。”公曰:“來工若何?”管子對曰:“三倍,不遠千里。”桓公曰:“吾已知戰勝之器、攻取之數矣。請問行軍襲邑,舉錯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管子對曰:“用貨,察圖。”公曰:“野戰必勝若何?”管子對曰:“以奇。”桓公問治民于管子,管子對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憂之以德,勿懼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寡人睹其善也,何為其寡也?”管仲對曰:“夫寡,非有國者之患也。昔者天子中立,地方千里,四言者該焉,何為其寡也?夫牧民不知其疾則民疾,不憂以德則民多怨,懼之以罪則民多詐,止之以力則往者不反。故圣王之牧民也,不在其多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對曰:“質信極忠,嚴以有禮,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請聞其說。”管仲對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懷之;嚴也者,民畏之;禮也者,民美之。語曰:澤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堅中外正,嚴也;質信以讓,禮也。”(節選自《管子·小問》)

材料二: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為政》)1.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標號涂黑。誅暴A禁非B存亡C繼絕D而赦E無罪F則仁G廣而義H大矣【答案】

BDF【解析】

“誅暴禁非”“存亡繼絕”,句式對稱,句意相關,各自單獨成句,B、D兩處斷開;“而赦無罪”,動賓結構,句意完整,F處斷開。2.下列對材料一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BA.數,文中指策略,與《六國論》中“則勝負之數”的“數”意思不同。B.假,文中指嘉美,與《勸學》中“善假于物也”的“假”意思相同。C.厚,文中指厚待,與《庖丁解牛》中“則刀刃者無厚”的“厚”意思不同。D.牧,文中指治理,與《諫太宗十思疏》中“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的“牧”意思不同。【解析】

“善假于物也”的“假”,意為借。A項,“則勝負之數”的“數”指天數,命運。C項,“則刀刃者無厚”的“厚”指厚度。D項,“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的“牧”指養。CA.桓公問如何治而不亂,明而不蔽,管仲認為應明確責任來安排官職;桓公問如何富國,管仲回答要努力耕種,順應農時。B.桓公詢問戰勝敵人的武器,管仲認為應選豪杰、聚良器、招巧匠;針對如何攻取敵人,管仲提出燒毀裝備、奪取糧食等具體措施。C.桓公苦于百姓太少,管仲不但指出齊國百姓少的原因,而且提出了“信、忠、嚴、禮”的主張,并希望桓公能“慎而行之”。D.管仲在回答桓公問題時,順水推舟,循循而入,依理展開,既展示了國相的才能,又不乏辯士的風采。3.下列對材料一有關內容的概述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解析】

“管仲不但指出齊國百姓少的原因”錯。“夫牧民不知……往者不反”并不是針對齊國而言的。4.把材料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吾欲行廣仁大義,以利天下,奚為而可?【答案】

我想要施行大仁大義,使天下人獲利,怎么做才可以呢?(關鍵詞:“行”“利”“奚”)(2)昔者天子中立,地方千里,四言者該焉,何為其寡也?【答案】

以前天子立于中央,土地方圓千里,只要上述四條具備了,怎么會怕百姓少呢?(關鍵詞:“地方”“該”“寡”)5.管子和孔子“為政”都強調“德”,但目的有所不同,請結合材料分析。【答案】

①管子強調德,是為了治理百姓,減少百姓的怨恨;②孔子強調德,是要求君王加強自身修養,做道德榜樣,使民心歸順。【解析】

由材料一“不憂以德則民多怨”“禮也者,民美之”可知,管子強調德,是為了治理百姓,減少百姓的怨恨;由材料二“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可知,孔子強調德,是要求君王加強自身修養,做道德榜樣,使民心歸順。參考譯文材料一:

桓公問管仲說:“治而不亂,明察而不受蒙蔽,怎樣才能做到呢?”管仲回答說:“明確責任來安排官職,就可以做到治而不亂,明察而不受蒙蔽了。”桓公說:“請問怎樣才能使國家富裕起來?”管仲回答說:“努力耕種而順應農時,國家就一定能富裕。”桓公又問說:“我想要施行大仁大義,使天下人獲利,怎么做才可以呢?”管仲回答說:“誅滅兇暴,禁止惡行,使亡國復存,使絕嗣得續,并赦免無辜的人,那就是大仁大義了。”桓公說:“請問如何解決勝敵的武器問題?”管仲回答說:“選取天下的才能出眾之人,收集天下的優良材料,招請(來)天下的技藝高超之人,就有勝敵的武器了。”桓公說:“攻取敵人的策略是怎樣的?”管仲回答說:“摧毀他們的設備,消散他們的積蓄,奪取他們的糧食,就沒有堅固的城池了。”桓公說:“那么如何選取豪杰之士呢?”管仲回答說:“嘉美并且以禮招待他,厚待而不欺騙他,那么天下的豪杰之士就來了。”桓公說:“怎樣收集天下的精材呢?”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