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學課程教學大綱_第1頁
材料化學課程教學大綱_第2頁
材料化學課程教學大綱_第3頁
材料化學課程教學大綱_第4頁
材料化學課程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化學化工學院

材料化學專業課程教學大綱

化學化工學院材料化學系編制

2010年

目錄

1.《有機化學》課程教學大綱............................................3

2.《有機化學實驗》課程教學大綱.......................................18

3.《物理化學H》課程教學大綱.........................................21

4.《物理化學II實驗》課程教學大綱.....................................38

5.《化工原理》課程教學大綱..........................................43

6.《化工原理實驗》課程教學大綱.......................................56

7.《材料物理》課程教學大綱...........................................59

8.《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課程教學大綱.................................67

9.《結構化學》課程教學大綱...........................................72

10.《材料化學》課程教學大綱.........................................81

11.《高分子化學》課程教學大綱........................................89

12.《高分子化學實驗I》課程教學大綱...................................97

13.《高分子物理》課程教學大綱.......................................103

14.《高分子物理實驗》課程教學大綱...................................110

15.《高聚物合成工藝學》課程教學大綱.................................112

16.《復合材料導論》課程教學大綱.....................................122

17.《功能材料》課程教學大綱.........................................127

18.《材料結構與性能表征》課程教學大綱...............................134

19.《材料現代測試方法》課程教學大綱.................................142

20.《專業綜合實驗》課程教學大綱.....................................147

21.《專業英語》課程教學大綱.........................................149

22.《環境化學》課程教學大綱.........................................153

23.《綠色化學基礎》課程教學大綱.....................................161

24.《聚合反應工程》課程教學大綱.....................................164

25.《高分子合金》課程教學大綱.......................................169

26.《天然與生物高分子材料》課程教學大綱.............................175

27.《生物醫用材料.》課程教學大綱.....................................180

28.《納米復合材料?》課程教學大綱.....................................190

29.《陶瓷材料》課程教學大綱.........................................194

30.《涂料與膠粘劑基礎》課程教學大綱.................................198

31.《表面與界面》課程教學大綱.......................................204

32.《材料加工技術》課程教學大綱.....................................208

33.《材料科學實驗A》課程教學大綱....................................213

34.《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課程教學大綱...............................217

35.《學科前沿》課程教學大綱.........................................222

36.《化工技術經濟》課程教學大綱.....................................224

37.《文獻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教學大綱...........................231

《有機化學》課程教學大綱

一、課程基本信息

課程代碼:

課程名稱:有機化學

英文名稱:organicchemistry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學時:72

學分:4

適用對象:化學與化工學院各專業

考核方式:考試(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

先修課程: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二、課程簡介

中文簡介:

有機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來源、組成、結構、合成方法、性能、應用以及有

關理論的一門化學基礎課。是以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等學科基礎課為基礎,并為有機

化學實驗、生物化學、天然產物化學、天然高分子化學、精細有機合成及實驗、有機

結構分析、波譜分析和生物有機化學等其它學科基礎課以及精細化學品化學、化妝品

學、食品添加劑和環境化學等專業課打基礎。

英文簡介:

Organicchemistryisachemistrybasicsubjectinwhichcarboncompoundsare

researchedontheirsources>constitutes>constructions>reactionandproperties>synthesis

anduses。Inorganicchemistryandanalyticalchemistryarethebasicsofthe

subject.Organicchemistryservesasabaseofsomemajorbaseandmajorcoursessuchas

biochemisty、synthesisoffinechemicals、organicstructuralanalysis、organic

spectrometry、bio-organicchemistry、naturalproductchemistry、naturalpolymers

chemistry>chemistryoffinechemicals>environmentalchemistryetCo

三、課程性質與教學目的

有機化學是化學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也是應用化學專業的一門必修專業基礎

課。本課程旨在使學生掌握有機化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分

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各類重要有機化合物的

命名、物理性質、主要化學反應和制備方法;初步掌握各類重要有機化合物結構與性

質的關系以及典型反應歷程;掌握各種異構現象,了解反應中的立體化學;了解重要

天然產物的基本知識。

四、教學內容及要求

第一章緒論

(―)目的與要求

1.明確本章的知識點有:有機化學與有機化合物;共價鍵和分子結構;

有機反應的活性中間體;有機反應的酸和堿;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2.了解有機化合物的定義、特性和研究程序,有機化學發展簡史,有機

化學的任務和作用。在無機化學的基礎上進一步熟悉價鍵理論、雜化軌道理論、

分子軌道理論、共價鍵的鍵參數共價鍵的斷裂方式和Lewis酸堿理論。

3.掌握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之間的內在聯系。熟悉有機化合物的分

類,有機反應的類型和有機反應的活性中間體的結構。

(-)教學內容

第一節

1.主要內容:有機化學發展簡史,有機化合物的特性和研究程序,有機

化學的任務和作用。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有機化學與機化合物的定義、特性和研究程序。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明確學習有機化學的目的,并對有機化學課

程的性質及特征有一個簡單的了解。

第一節

1.主要內容: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在無機化學的基礎上進一步熟悉價鍵理論、雜化

軌道理論、共價鍵的鍵參數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在掌握了共價鍵理論的基礎上,熟悉有機化

合物典型的三維立體結構、平面結構和線形結構形成特點。并建立清晰的形象

思維能力。了解結構與性質的辨證關系。

第三節

1.主要內容:有機反應中共價鍵的斷裂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共價鍵的斷裂的類型;碳自由基、碳正離子和碳

負離子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掌握碳自由基、碳正離子和碳負離子的立體

結構及影響其穩定性的因素。

第四節

1.主要內容:有機反應的酸和堿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路易斯酸堿理論。路易斯酸和路易斯堿的定義。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熟練指出化合物屬于路易斯酸還是路易斯堿

(三)課后練習

pl8:1—2;1—3;1—6o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多媒體加簡單的模型;

通過例題和課堂練習題進行課堂討論;

給出論文題目查閱文獻(1.查閱有關書籍和文獻,了解有機化學的發展史

和趨勢。2.對某一著名有機化學家的生平作簡介)進行調查研究。

第二章飽和燃

(一)目的與要求

1.明確本章的知識點:烷燒的命名;分子結構、結構異構和構象異構;

烷煌的物理性質;烷煌的化學反應。環烷蜂的分類和命名;單環烷慌的分子結

構和同分異構;單環烷運的物理性質和化學反應。

2.掌握烷蜂系統命名。熟悉烷蜂的分子結構、結構特點和結構異構。初

步掌握構象的定義、表示方法、乙烷和丁烷及其相關化合物的代表性構象和穩

定構象。掌握鹵代反應及自由基取代反應歷程。掌握環烷蜂的分類和單環、雙

環烷煌的命名。熟悉單環烷燒的分子結構。掌握單環烷煌的結構異構、順反異

構及命名。掌握環己烷椅式和船式兩種代表性構象的表示方法,環己烷和取代

環己烷的穩定構象及優勢構象。掌握環烷燒小環的催化加氫、加溟、加溟化氫

等反應及環丙烷衍生物開環反應的區域選擇性。

3.了解轉動能壘、旋轉角、扭轉張力和非鍵張力的概念;理解烷烽的物

理性質及其與結構的關系。了解鍵的離解能、燃燒熱、生成熱和平均鍵能的概

念及與有機物穩定性的關系。了解張力學說。了解其它環烷煌的構象。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

1.主要內容:鏈烷煌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鏈烷煌IUPAC命名法;構造異構;構象異構;自

由基型取代反應機理。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掌握烷燒系統命名。熟悉烷妙的分子的立體

結構、結構特點和結構異構。通過對自由基型取代反應機理的掌握,能夠正確

寫出烷煌鹵代反應的主產物。

第二節

1.主要內容:環烷燒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單環烷蜂和雙環烷蜂IUPAC命名法;環烷燒的順

反異構;環己烷和取代環己烷的穩定構象。環烷妙小環的催化加氫、加溟、加

濱化氫等反應及環丙烷衍生物開環反應的區域選擇性。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掌握環烷燒系統命名。熟練書寫環己烷和取

代環己烷的穩定構象。正確判斷出環烷燒小環開環反應的主產物。

(三)課后練習

p41:2-2,2-3,2-7,2-9,2-10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多媒體加板書

引導學生課前預習

一講三練(精講教學內容加例題、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

第三章對映異構

(一)目的與要求

1.明確本章的知識點:旋光活性與手征性;基團的“次序規則”;含手性

碳原子的鏈狀化合物的旋光異構現象;碳環化合物的旋光異構現象;旋光異構

體的性質。

2.初步掌握手性分子、手性碳原子、對映異構體、非對映異構體、外消

旋體、內消旋體等含義。掌握旋光異構體相對構型和絕對構型的表示方法和命

名。

3.了解偏振光、旋光性物質和比旋光度。了解旋光異構體的性質。

(-)教學內容

第一節

1.主要內容:對映異構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對映異構現象;手性;手性分子;旋光活性;旋

光度;比旋光度。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熟練判斷出手性分子和非手性分子;掌握手

性分子與旋光活性的關系。

第二節

1.主要內容:含一個手性碳原子的對映異構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手性碳原子;含一個手性碳原子的對映異構體構

型的表示方法及其命名;外消旋體;基團的“次序規則”;旋光異構體的性質。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熟練運用Fischer投影式表示對映異構體構

型;并用相對命名和絕對命名法標注構型。

第二TJ

1.主要內容:含兩個手性碳原子的對映異構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相同手性碳原子;不同手性碳原子;含兩個手性

碳原子的旋光異構體構型的表示方法及其命名;非對映異構體;內消旋體。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熟練運用Fischer投影式表示對映異構體構

型;并用相對命名和絕對命名法標注構型。

第四節

1.主要內容:單環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2.基本知識點:單環化合物手性分子的的結構特點、判別、表達方式。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熟練掌握單環化合物手性分子的的結構特點、

判別、表達方式。

(三)課后練習

p58:3-3,3-4,3-8,3-11,3-12.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多媒體加板書

引導學生課前預習

一講三練(精講教學內容加例題、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

第四章不飽和嫌

(一)目的與要求

1.明確本章的知識點:烯煌的結構,異構和命名;物理性質;化學反應;

親電加成反應歷程。快煌的結構、異構和物理性質;快烽的反應;二烯煌的結

構和特性;電子離域和共瓏體系。

2.掌握烯姓的分子結構,結構特點,構造異構,順反異構和命名。掌握

烯煌的催化加氫反應,與鹵素、鹵化氫、硫酸、水和次濱酸等親電試劑的加成

反應、反應歷程、區域選擇性和立體化學,烯烽的溟化氫自由基加成、烯煌a-H

的自由基鹵代反應和硼氫化反應,氧化反應。熟悉碳正離子的結構和穩定性。

掌握煥煌的分子結構,結構特點,異構和命名。掌握煥燒的催化加氫。與鹵素、

鹵化氫、水等親電試劑的親電加成反應,硼氫化反應,酸性和金屬狹化物的生

成及氧化反應。熟悉共朝二烯煌的結構,掌握共鈍二烯燃的加成反應及反應歷

程,掌握Diels-Alder反應。了解氫化熱,速率控制和熱力學控制的概念。理

解共朝效應的定義、特點和表示方法。熟悉聚合反應。

3.理解誘導效應的定義,特點和表示方法;了解煥煌的物理性質。了解

煥燒的親電核加成反應。了解氫化熱,速率控制和熱力學控制的概念。理解共

軻效應的定義、特點和表示方法。了解聚合反應。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

1.主要內容:單烯燃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碳碳雙鍵的形成和特點;順、反異構體;物理性

質的一?般規律;烯煌的催化加氫反應;與鹵素、鹵化氫、硫酸、水和次溪酸、

硼氫化反應試劑的加成反應、馬氏規則、反馬氏規則、離子型親電加成反應歷

程、區域選擇性和立體化學。烯烽的浪化氫自由基加成、烯煌a-H的自由基鹵

代反應;氧化反應。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掌握烯煌的構造異構和順、反異構體系統命

名法。熟練應用上述反應合成有關重要的有機化合物、鑒別烯燒、測定烯煌的

結構。進一步加深理解結構與性質的辨證關系。

第二節

1.主要內容:塊煌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煥燒的官能團,結構特征;軌道雜化對電負性的、

鍵長的影響;Lindlar催化劑;烯醇式。與鹵素、鹵化氫、水等親電試劑的親

電加成反應,硼氫化反應,酸性和金屬快化物的生成及氧化反應。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掌握煥煌的系統命名法。熟練應用上述反應

合成有關重要的有機化合物;掌握重要的鑒別快燒、測定快燒的結構的方法。

第A-A-一-----TRT-

1.主要內容:快燒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快煌的官能團,結構特征;軌道雜化對電負性的、

鍵長的影響;Lindlar催化劑;烯醇式。與鹵素、鹵化氫、水等親電試劑的親

電加成反應,硼氫化反應,酸性和金屬狹化物的生成及氧化反應。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掌握煥煌的系統命名法。熟練應用上述反應

合成有關重要的有機化合物;掌握重要的鑒別快煌、測定快煌的結構的方法。

第三節

1.主要內容:共鈍二烯燃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二烯蜂的分類和命名;電子離域;共朝效應;共

輛二烯的1,4-加成反應,Diels-Aider反應。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掌握二烯姓的分類和命名。熟練應用上述反

應合成有關重要的有機化合物。

(三)課后練習

p98:4-1.(5)⑺⑻(10)(11)(12),4-5,4-6,4-7,4-8,4-11.(1)(3),4-15,4-18.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多媒體加板書

引導學生課前預習

一講三練(精講教學內容加例題、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

第五章芳煌

(一)目的與要求

1.明確本章的知識點:芳香燒的異構和命名;苯和常見稠環芳煌的結構;

苯及同系物的物理性質和化學反應;苯環上取代反應的歷程和定位效應;多環

芳煌的反應。休克爾規則。

2.:掌握苯及衍生物的異構和命名,熟悉苯和常見稠環芳煌的的分子結構。

掌握苯及其同系物苯環上的鹵化、硝化、磺化和Friedel-Crafts反應等親電取代

反應及反應歷程,熟悉苯環上取代反應的定位效應及其應用。掌握苯環側鏈的

氧化和取代反應。熟悉蔡的取代、加成和氧化反應。

3.了解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質。理解Hiickel規則和芳香性的判斷。

(二)教學內容

A-A-T士

第一節

主要內容:掌握芳香煌的分類和命名。

第一節

主要內容:掌握苯的結構和芳香性;苯的穩定性的原因。

第二節

主要內容:了解單環芳煌的物理性質

第四節

1.主要內容:單環芳煌的化學性質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親電取代反應的定義、反應機理;鹵化、硝化、

磺化和Friedel-Crafts反應等親電取代反應;定位效應,吸電子基、給電子基、

鄰對位定位基、間位定位基,多元取代苯的定位規律;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利用芳香親電取代反應制備各種芳香化合物。

第五節

1.主要內容:稠環芳煌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蔡的取代、加成和氧化反應;秦的取代反應定位

規律。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利用芳香親電取代反應制備各種芳香化合物。

第五節

主要內容:Hiickel規則和芳香性的判斷

(三)課后練習

作業:5-2、(1)(2)(3)(4),5-4,5-6、⑴選一、⑵選一,5-7、(2),5-9。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多媒體加板書

引導學生課前預習

一講三練(精講教學內容加例題、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

第七章鹵代煌

(-)目的與要求

1.明確本章的知識點:鹵代烷的命名,分子結構和物理性質;一鹵代烷

的反應;親核取代反應歷程;鹵代烯煌和鹵代芳煌;有機金屬化合物。

2.掌握鹵代烷的命名和分子結構。掌握鹵代烷的物理性質及變化規律。

掌握一鹵代烷親核取代反應及其應用,SN1、SN2反應歷程,影響親核取代反

應因素和立體化學;掌握一鹵代烷消去反應及其應用;掌握一鹵代烷與金屬的

反應及Grignard試劑。熟悉鹵代烯煌的分類、結構與結構與反應活性的關系。

熟悉鹵代芳煌的分類、結構與反應活性以及親核取代反應。熟悉鹵代煌與金屬

的反應。熟悉有機金屬化合物及其應用。

3.了解常見的多鹵代煌。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

鹵代煌的分類和命名

第二節

鹵代堤的結構

第三節

鹵代烽的物理性質

第四節

鹵代煌的化學性質

第五節

鹵代烯煌和鹵代芳煌的結構,反應活性與結構的關系。

第五節

鹵代煌與金屬的反應

(三)課后練習

作業:7-3,7-4:(1)(3)(5),7-6:(6)(7)(8)(9)(10),7-7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多媒體加板書

引導學生課前預習

一講三練(精講教學內容加例題、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

第八章醇酚醛

(-)目的與要求

1.明確本章的知識點:醇的結構、分類和命名、物理性質;一元醇的反

應;酚的命名,結構和物理性質;一元酚的反應。酸的命名、結構和物理性質;

酸的反應;環酸;含硫化合物。

2.掌握醇的結構和命名。熟悉氫鍵對物理性質的影響,掌握一元醇的反

應:醇的酸性,與氫鹵酸、鹵化磷和氯化亞碉的反應,分子內、分子間脫水反

應,酯化、氧化和去氫。掌握親核取代反應歷程及影響因素,分子內脫水的消

除反應歷程、區域選擇性和重排。掌握鄰二叔醇的重排反應、鄰位二醇與高碘

酸的反應。熟悉酚的結構和命名,掌握一元酚的化學反應:酸性、結構對酸性

的影響、與三氯化鐵的顯色反應和苯環的取代反應。掌握酸的命名和結構,掌

握酸的反應:堿性,酸鍵的斷裂,烯丙基芳基酸的Claisen重排,自動氧化。

掌握環氧乙烷與酸、堿、氨和Grignard試劑的反應。

3.了解多元醇的物理性質。了解醇酚酸的物理性質。了解四氫吠喃和二

氧六環制備和用途。了解冠酸的命名、制法和性質。了解硫醇、硫酸、亞碉和

碉的結構和性質。

(-)教學內容

第一下

醇的結構、分類和命名

第一下

醇的物理性質

第二大

醇的化學性質

第四節

硫醇簡介

第五節

酚的結構和命名

第六節

酚的物理性質

第七節

酚的化學性質:酚羥基的反應、芳環上的親電取代反應、酚的氧化和還原。

第八節

酸的結構、分類和命名

第九節

酸的物理性質

第十節

酸的化學性質

第H—節

環氧乙烷的結構和性質

四氫吠喃、二氧六環和冠微簡介

第十二節

硫酸簡介

(三)課后練習

作業:8-1,8-3:⑵⑶⑷⑻,8-4:(5)除外,8-5:(1)(4),8-8□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多媒體加板書

引導學生課前預習

一講三練(精講教學內容加例題、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

第九章醛和酮

(一)目的與要求

1.明確本章的知識點:醛酮的命名、結構和物理性質;醛酮的化學反應;

a,快不飽和醛酮;二鍛基化合物;醍。

2.熟悉醛酮的結構分類和命名。掌握醛酮的親核加成反應:與含碳、含

氧、含硫和含氮親核試劑的加成反應,與維蒂希加成反應;掌握親核加成反應

歷程;掌握醛酮的酮式一烯醇式互變平衡、鹵化、羥醛縮合、碘仿反應;掌握

醛酮的還原和氧化:醛酮的氧化反應和Cannizzaro反應,催化加氫,NaBH4、

LiAlH4還原法,金屬還原法,Clemenson還原法,Wolff-Kishner-黃鳴龍還原

法;掌握a,0-不飽和醛酮的結構和反應:親核1,4-加成,親核1,2-加成,親

電1,4-加成和親電3,4-力口成和Micael反應;熟悉0-二酮的反應。

3.了解珀金反應和曼尼希反應;了解乙二醛和a-二酮的制備和用途;了

解乙烯酮作為酰基化試劑的反應;了解酣的加成、還原反應和醍的制法。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

醛酮的結構分類和命名

第二節

醛酮的物理性質

第三節

醛酮的化學性質

第四節

a,B-不飽和醛酮的結構和反應:親電加成、親核加成

乙烯簡介

第五節

二城基化合物

第六節

酶類化合物簡介

(三)課后練習

作業:9-1:(1)(2)(3)(8)(9),9-3:(1)(2):A.B,9-6,9-8,9-11:(1)(3),9-13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多媒體加板書

引導學生課前預習

一講三練(精講教學內容加例題、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

第十章竣酸和取代酸

(一)目的與要求

1.明確本章的知識點:竣酸的命名、結構和物理性質;竣酸的酸性和化

學反應。取代酸。

2.掌握竣酸的命名和結構,熟悉其物理性質。掌握一元竣酸的酸性、結

構對酸性的影響和酸性的應用,生成竣酸衍生物的反應,脫竣反應,a-H的反

應,還原反應。熟悉二元竣酸的熱分解反應,乙二酸的氧化反應。取代酸:掌

握a-鹵代酸、羥基酸、默基酸的制備和性質;熟悉a-氨基酸的分類、命名和

構型,掌握其反應:兩性和等電點,消除反應,黃三酮反應,與亞硝酸的反應。

3.了解氨基酸的來源和制法。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

竣酸的結構分類和命名

第二節

竣酸的物理性質

第三節

竣酸的化學性質

第四節

取代酸:鹵代酸、埃基酸、羥基酸和氨基酸

(三)課后練習

作業:10-1:(1)(3)(4),10-2,10-5:(1),10-6:(1)(3)(5),10-7:(2)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多媒體加板書

引導學生課前預習

一講三練(精講教學內容加例題、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

第十一章較酸衍生物

(-)目的與要求

1.明確本章的知識點:竣酸衍生物的命名、結構和物理性質;竣酸衍生

物的反應;B-二談基化合物;脂類;碳酸衍生物。

2.掌握竣酸衍生物的命名和結構,熟悉其物理性質。掌握竣酸衍生物的

反應:水解,醇解,氨解,與Grignard試劑的反應,還原反應,酯縮合反應,

酰胺的酸堿性和脫水反應,酰胺的Hoffmann降級反應與亞硝酸的反應。掌握

快二獄基化合物的結構特性,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法和丙二酸二乙酯合成法

及其應用。熟悉油脂、磷脂、蠟的基本組成和結構。

3.了解油脂的性質。了解碳酸衍生物的結構,了解胭的化學性質。

(-)教學內容

第一下

竣酸衍生物的結構分類和命名

第一節

段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質

第二千

竣酸衍生物的化學性質

第四節

供二談基化合物的結構特性和應用

(三)課后練習

作業:11-1:(1)(3)(4),11-2,11-3:⑴⑸⑹,11-5:(1),11-6:⑴①;⑵①;

⑶①,11-7:⑴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多媒體加板書

引導學生課前預習

一?講三練(精講教學內容加例題、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

第十二章有機含氮化合物

(-)目的與要求

1.明確本章的知識點:胺的命名、結構和物理性質;胺的反應;季鐵鹽

和季錢堿,重氮化合物;芳香族重氮鹽;偶氮化合物;月青類化合物。

2.掌握胺的命名和結構。熟悉胺的物理性質。掌握胺的反應:堿性,睡

基化,酰基化,與亞硝酸的反應,氧化和芳環的取代反應。掌握季錢堿的制法

和Hoffmann消除反應。掌握芳香族重氮鹽的制法和反應:取代反應和偶聯反

應。

3.了解懵的結構、分類、命名和性質。

(-)教學內容

第一節

胺的結構分類和命名

第二節

胺的物理性質

第三節

胺的化學性質

第四節

季錢鹽和季鐵堿簡介

第五節

重氮及偶氮化合物

第六節

睛類化合物

(三)課后練習

作業:12-1:(1)(2)(3)(6)(9),12-4:(1)(2)(3),12-5:(1)(2),12-9:(1)(2),12-11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多媒體加板書

引導學生課前預習

一講三練(精講教學內容加例題、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

第十三章雜環化合物

(一)目的與要求

1.明確本章的知識點:雜環化合物的分類、命名和結構;五元雜環化合

物;六元雜環化合物。

2.熟悉雜環化合物的分類和音譯法命名,掌握毗咯、吠喃、嚷吩和毗碇

的結構,掌握其反應:親電取代反應,還原反應,毗咯的酸性。掌握毗嗟的反

應:堿性、親電取代反應、還原反應和側鏈的氧化反應。

3.了解毗咯、吠喃、曝吩和毗嗟的物理性質;了解叫I跺的反應,喳琳和

異喳琳的反應及合成。了解喀咤、噂吟的衍生物。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

雜環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

第二節

單雜環化合物的分類和芳香性

第三節

五元單雜環化合物的化學性質

第四節

六元單雜環化合物的化學性質

(三)課后練習

作業:13-1:⑵⑶⑹⑻⑼,13-5:(1)(2),13-6:⑵⑸⑹⑺⑩,13-8:(5)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多媒體加板書

引導學生課前預習

一講三練(精講教學內容加例題、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

第十四章碳水化合物

(一)目的與要求

1.明確本章的知識點:單糖;低聚糖;多糖。

2.初步掌握單糖的開鏈式結構,構型,變旋現象,環狀結構和構象。熟

悉單糖的反應:異構化與氧化,還原,成豚和成甘。掌握葡萄糖、甘露糖、果

糖、核糖及2-脫氧核糖的結構。

3.了解單糖、低聚糖、多糖的物理性質;了解麥芽糖、纖維二糖、乳糖、

蔗糖、淀粉和纖維素的組成和結構。

(-)教學內容

第一下

單糖

第一節

二糖

第二千

多糖

(三)課后練習

作業:14-3,14-4:⑴⑵⑶⑷,14-5,14-6,14-7,14-8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多媒體加板書

引導學生課前預習

一講三練(精講教學內容加例題、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

第十五章蛋白質和核酸

(--)目的與要求

1.明確本章的知識點:多肽;蛋白質;核酸。

2.掌握簡單多肽的命名、結構和性質。掌握蛋白質的性質:兩性和等電

點,膠體性質,沉淀與變性,水解反應和顯色反應。

3.了解蛋白質的一級結構和空間結構,了解核酸的組成和結構。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

肽的結構和命名

第二節

蛋白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

第三節

核酸的組成和結構

第三節

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的組成和結構簡介

(三)課后練習

作業:15-1:⑴⑶,15-2,15-5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多媒體加板書

引導學生課前預習

一講三練(精講教學內容加例題、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

五、各教學環節學時分配

教學環節

講習討小

其他教

教學時數題論實驗

學環節

課課課計

課程內容

第一章3

第二章5

第三章4

第四章8

第五章6

第六章0

第七章6

第八章6

第九章6

第十章6

第H-一章6

第十二章6

第十三章4

第十四章4

第十五章2

合計72

六、推薦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源

推薦使用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陳宏博主編的高等學校理工規劃教材.國家

精品課程教材《有機化學》(第二版)。

主要參考書目:

1.宋光泉等.新編有機化學(第一版).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2.邢其毅等.基礎有機化學(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高鴻賓等.有機化學(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胡宏紋.有機化學(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七、其他說明

大綱修訂人:王新愛修訂日期:2009.12.04

大綱審定人:周新華審定日期:2009.12.05

《有機化學實驗》課程教學大綱

一、課程基本信息

課程代碼:090200

課程名稱:有機化學實驗

英文名稱:OrganicChemistryExperiment

課程類別:公共必修課

學時:36

學分:1.0

適用對象:應用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化工工藝和材料化學等本科專業

考核方式:考試與平時成績相結合;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百分50%

先修課程:有機化學

二、課程簡介

本課程為應用化學、高分子材料和化工工藝專業本科生必修的重要基礎實驗課程

之一,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重要環節。其主要教學內容包括實驗常識講

授、操作理論講授、基本操作訓練、分離純化實驗、有機合成實驗、化合物性質實

驗和設計實驗等。本課程的基本任務是:①訓練學生進行有機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

能;②實踐、驗證并加深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③培養學生駕馭實驗、設計和創新實

驗的能力;④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團隊精神。

三、課程性質與教學目的

有機化學實驗是有機化學學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目的是訓

練學生掌握有機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和技能,熟悉某些主要合成反應的操作方法和步

驟,通過實驗獲得必要的感性知識以驗證和鞏固所學的有機化學講課內容,培養學生

獨立工作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的科學態度,良好的實驗室工作作風和習慣。

四、教學內容及要求

實驗一實驗室基本知識及熔點的測定

(-)學習要求

1.掌握毛細管法測定熔點的要領;顯微熔點測定儀的使用方法,并對兩

種方法進行比較。

2.了解實驗室基本知識。

(二)教學內容

1.實驗課的目的、要求、重要性和學生應有的學習態度

2.實驗的預習、記錄和實驗報告

3.有機化學實驗室規則、安全知識及衛生要求

4.有機化學實驗儀器的名稱、清洗。

5.以液體石蠟或甘油為浴液及顯微熔點測定儀測定苯甲酸、乙酰苯胺及

未知樣的熔點。

實驗二常壓蒸儲操作和沸點的測定

(一)學習要求

掌握常壓蒸儲原理、沸點概念,常量和微量沸點測定法的儀器裝置及實驗

要領、溫度計校正概念。

(-)教學內容

對實驗室購進的粗乙醇經蒸儲提純回收,通過沸點測定鑒定其純度,同時

用微量法測定未知物的沸點。

實驗三水蒸氣蒸儲

(一)學習要求

掌握水蒸汽蒸儲原理、裝置、回流分水裝置的使用。

(-)教學內容

學生自備新鮮桔皮、柚皮或橙皮,經水蒸氣蒸馀提取香精油。

實驗四綜合性實驗:天然產物的分離與提純

(-)學習要求

綜合應用萃取、回流、蒸儲、升華等各種分離提純方法,完成1個天然產

物的分離與提純。

(-)教學內容

實驗室提供基本實驗用品(茶葉、花生、辣椒等),由學生自己選定實驗

過程和實驗條件,并對實驗過程加以論證,寫出實驗報告。

實驗五環己烯的制備:(脫水反應)

(一)學習要求

掌握分儲、分液漏斗的使用、干燥和蒸儲等基本操作。

(-)教學內容

以環己醇為原料,磷酸為催化劑脫水制備環己烯并對其進行純化。

實驗六廠溟丁烷的制備:(取代反應)

(-)學習要求

掌握帶有有害氣體吸收裝置的回流操作和液體有機化合物的洗滌、干燥、

蒸儲操作。

(-)教學內容

以正丁醇、濃硫酸和溟化鈉為反應原料制備正溟丁烷。

實驗七阿斯匹林的合成:(乙酰化反應)

(-)學習要求

掌握固體有機物的過濾(常壓、減壓)、洗滌、干燥等操作。

(-)教學內容

以水楊酸為原料進行合成,用酸堿中和法提純有機酸,產品用三氯化鐵溶

液檢驗純度。

實驗八重氮鹽的制備及其反應:(重氮化反應)

(-)學習要求

重氮化反應條件的控制及重氮鹽的特征反應。

(二)教學內容

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合成及驗證重氮鹽的主要化學性質。

實驗九乙酸乙酯的合成:(酯化反應)(考試)

(-)考試要求

考察學生對液體有機化合物的洗滌、干燥、蒸鐳、分液等基本操作的掌握

情況

(二)考試內容

以無水乙醇、濃硫酸和冰醋酸為反應原料制備乙酸乙酯,并對粗產品進行

分離純化。

五、學時分配表

實驗實驗每組

序號實驗項目名稱時數人數

1實驗室基本知識及熔點的測定41

2常壓蒸儲操作和沸點的測定42

3水蒸氣蒸儲32

4天然產物的分離與提純(綜合實驗)42

5環己烯的制備42

61-溟丁烷的制備42

7阿斯匹林的合成41

8重氮鹽的制備及其反應31

9乙酸乙酯的合成(考試)61

合計36

六、推薦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源

使用教材:

1.《有機化學實驗》高占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參考教材:

1.《有機化學實驗》(第二版),周科衍、呂俊民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有機化學實驗》奚關根趙長宏趙中德編著。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3.《通用化學實驗技術》宋光泉主編。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七、其他說明

大綱修訂人:蔣旭紅修訂日期:2009.08.09

大綱審定人:周新華審定日期:2009.09.10

《物理化學n》課程教學大綱

一、課程基本信息

課程代碼:090190

課程名稱:物理化學II

英文名稱:PhysicalChemistryII

課程類別:學科基礎必修課

學時:化學工程與工藝90學時,應用化學、高分子材料、材料化學72學時

學分:5.0

適用對象: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高分子材料、材料化學

考核方式:考試,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

先修課程:高等數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

二、課程簡介

中文簡介:物理化學是從研究化學現象和物理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入手來探求化

學運動中具有普遍性的基本規律的一門學科。物理化學是化學及相關專業本科生的一

門主干基礎課,它對于學生科學思維、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內容包括熱力學第一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化學平衡和表面現象、相平衡、化學動

力學等。

英文簡介:PhysicalchemistryisanimportantbranchofChemistry.Itreflectsthe

basicrulesofchemicalchangesthroughrevealingtherelationshipsbetweenthechemical

andphysicalphenomena.Physicalchemistryisamajorcourseforundergraduatestudents

specializedinchemistryandrelatedsubject.Besidesthescientificprinciples,thecourse

cantrainthestudentsmanysidesofabilities,suchaslogicthought,theelevationof

integrateddiathesisandsoon.Importantareasofitincludechemicalthermodynamics,

chemicalkinetics,electrochemistry,surfaceandsolidstatechemistry.

三、課程性質與教學目的

《物理化學》是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高分子化學、材料化學等專業的必

修基礎課。本課程的目的是從研究化學現象和物理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入手來探求化

學運動中具有普遍性的基本規律,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物理化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學目的:(1)學生能系統地掌握物理化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加深對自

然現象本質的認識,這些知識和原理不僅是化學的理論基礎,也是其它與化學有關的

技術科學的發展基礎;(2)學生學會物理化學的科學思維方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

研究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獲取知識并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內容及要求

第0章物理化學概論

(一)目的與要求

1.了解物理化學的主要內容和研究方法。

(-)教學內容

1.主要內容

物理化學課程的基本內容,物理化學的研究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

化學熱力學,化學動力學,界面化學,宏觀方法,微觀方法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

了解物理化學的主要內容

(三)課后練習

物理化學的研究方法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1.突出重點,把教師講授與課堂討論相結合。

2.精講多練,把現代教育技術(ppt課件或CAI課件)與傳統黑板板述

相結合。

第1章化學熱力學基礎

(一)目的與要求

1.理解下列熱力學基本概念:平衡狀態,狀態函數,可逆過程

2.掌握熱力學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敘述及其數學表達式。理解熱力

學能、烙、嫡、亥姆霍茲函數、吉布斯函數、標準生成焰、標準生成吉布斯函

數、標準嫡、熱容、相變焰、蒸汽壓的定義,并掌握相關計算和應用

3.理解推導熱力學公式的演繹方法。理解熱力學基本方程。理解麥克斯

韋關系式

4.掌握嫡增原理及平衡數據的一般準則

5.理解偏摩爾量及化學勢的概念

(二)教學內容

第I節熱力學基本概念、熱、功

1.主要內容

系統和環境,系統的宏觀性質,均相系統和非均相系統,系統的狀態、狀

態函數和熱力學平衡態,物質的聚集態及狀態方程,系統狀態的變化過程,熱、

功,體積功的計算,準靜態過程,可逆過程,可逆過程的體積功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

敞開系統,封閉系統,隔離系統,熱力學平衡態,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定

溫過程,定壓過程,定容過程,絕熱過程,對抗恒定外壓過程,自由膨脹過程,

循環過程,相變化過程,化學變化過程與反應進度,系統狀態變化的途徑與狀

態函數法,熱,功,體積功,可逆過程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

掌握熱力學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狀態函數的特點,掌握可逆過程的特點,

掌握體積功及可逆過程體積功的計算。

第II節熱力學第一定律

1.主要內容

熱力學能、熱力學第一定律,定容熱、定壓熱及焰,熱力學第一定律在單

純p、V、T變化過程中的應用,熱力學第一定律在相變化過程中的應用,熱

力學第一定律在化學變化過程中的應用,節流過程、焦-湯效應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

熱力學能(U)、熱力學第一定律的文字敘述和數學表達式,定容熱(QV)、

定壓熱(Qp)及燔(H),熱容C(T),摩爾熱容Cm(T),熱力學第一定律

在單純p、V、T變化過程中的應用,熱力學第一定律在相變化過程中的應用,

熱力學第一定律在化學變化過程中的應用,絕熱節流過程、焦-湯效應UJ-T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

明確熱力學能(U)和焰(H)都是狀態函數,熱(Q)和功(W)都是與

過程相聯系的物理量;掌握熱力學第一定律的表達式;并能熟練地計算理想氣

體在等溫、等壓、等容、絕熱及相變化過程中的△!;、△H、Q及W;理解第

一定律與蓋斯定律的關系,熟悉蓋斯定律的應用,掌握運用生成熱、燃燒熱計

算化學反應熱的方法。

第HI節熱力學第二定律

1.主要內容

熱轉化為功的限度、卡諾循環,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經典表述,瑞、熱力學

第二定律的數學表達式,系統嫡變的計算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

熱機效率n,卡諾循環,卡諾定理,宏觀過程的不可逆性,熱力學第二定

律的經典表述(克勞休斯說法和開爾文說法),嫡的定義,克勞休斯定理,嫡

增原理,嫡判據,環境嫡變的計算,系統嫡變的計算(單純p、V、T變化過

程和相變化過程嫡變的計算)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

理解自發過程、卡諾循環、卡諾定理;掌握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和

數學表達式;理解嫡的定義;掌握端增原理、嫡判據;掌握物質在P、V、T

變化及相變化中嫡變的計算。

第IV節熱力學第三定律

1.主要內容

熱力學第三定律的經典表述和數學表達式,化學反應嫡變的計算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

完美晶體,熱力學第三定律的經典表述和數學表達式,規定摩爾嫡和標準

摩爾嫡,化學反應嫡變,熠是系統無序度的量度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

了解熱力學第三定律,規定嫡、標準嫡,理解標準摩爾反應嫡定義及計算。

第V節亥姆霍茨函數、吉布斯函數

1.主要內容

亥姆霍茨函數、亥姆霍茨函數判據,吉布斯函數、吉布斯函數判據,p、

V、T變化及相變化過程AA、AG的計算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

亥姆霍茨函數、亥姆霍茨函數判據,吉布斯函數、吉布斯函數判據,p、

V、T變化及相變化過程AA、AG的計算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

理解亥姆霍茨函數、吉布斯函數定義;掌握亥姆霍茨函數判據、吉布斯函

數判據;掌握物質在p、V、T變化、相變化中亥姆霍茨函數、吉布斯函數的

計算及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應用。

第VI節熱力學函數的基本關系式

1.主要內容

熱力學基本方程,麥克斯韋關系式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

熱力學基本方程,吉布斯-亥姆霍茨方程,麥克斯韋關系式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

掌握熱力學基本方程和麥克斯韋關系式。

第VD節多組分系統熱力學

1.主要內容

混合物、溶液及其組成標度,偏摩爾量,化學勢

2.基本概念和知識點

混合物、溶液,混合物的組成標度、溶液中溶質B的組成標度,偏摩爾

量的定義,不同組分同一偏摩爾量之間的關系,化學勢的定義,物質平衡判據

3.問題與應用(能力要求)

理解偏摩爾量及化學勢的概念;掌握物質平衡判據。

(三)課后練習

課后思考題、是非題、選擇題、填空題,計算題1-4、1-5、1-9、1-22、1-24、

1-27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1.突出重點,把教師講授與課堂討論相結合。

2.精講多練,把現代教育技術(ppt課件或CAI課件)與傳統黑板板述

相結合。

第2章相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