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基礎知識單選題100道及答案_第1頁
生態學基礎知識單選題100道及答案_第2頁
生態學基礎知識單選題100道及答案_第3頁
生態學基礎知識單選題100道及答案_第4頁
生態學基礎知識單選題100道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態學基礎知識單選題100道及答案1.以下哪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通常屬于生產者?A.蚯蚓B.蘑菇C.綠色植物D.兔子答案:C。解析:生產者是能利用簡單的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的自養生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合成有機物,屬于生產者;蚯蚓是分解者,蘑菇是真菌屬于分解者,兔子是消費者。2.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特點是?A.單向流動,逐級遞增B.雙向流動,逐級遞減C.單向流動,逐級遞減D.循環流動,保持不變答案:C。解析:能量在生態系統中沿著食物鏈單向流動,并且在傳遞過程中由于各營養級生物的呼吸作用等會消耗能量,所以是逐級遞減的。3.下列哪一項不屬于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A.陽光B.空氣C.食物鏈D.分解者答案:C。解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如陽光、空氣)、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食物鏈是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營養關系,不屬于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4.草原生態系統中,數量最多的生物一般是?A.狼B.羊C.草D.兔子答案:C。解析: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處于第一營養級,能量最多,數量也最多。草是草原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所以數量最多。5.下列哪種現象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A.大樹底下好乘涼B.千里之堤,毀于蟻穴C.仙人掌的葉變成刺狀D.蚯蚓疏松土壤答案:C。解析: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的環境中,葉變成刺狀可以減少水分的散失,這是生物對干旱環境的適應;大樹底下好乘涼、蚯蚓疏松土壤、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都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影響。6.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應包括?A.食物鏈和食物網B.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D.陽光、空氣、水等答案:C。解析:生態系統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等。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營養關系。7.在生態系統中,能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的是?A.生產者B.消費者C.分解者D.陽光答案:C。解析:分解者能將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歸還到無機環境中,促進物質循環;生產者主要是制造有機物,消費者主要是攝取有機物,陽光是非生物因素。8.下列哪一組生物之間的關系屬于競爭關系?A.狼和羊B.蛔蟲和人C.水稻和雜草D.蜜蜂和花答案:C。解析:競爭關系是指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爭奪資源和空間等。水稻和雜草都需要陽光、水分、無機鹽等,它們之間存在競爭關系;狼和羊是捕食關系,蛔蟲和人是寄生關系,蜜蜂和花是互利共生關系。9.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是指?A.各種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中的循環B.各種化合物在不同生態系統之間的循環C.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D.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不同生態系統之間的循環答案:C。解析: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是指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化學元素,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過程。10.下列哪項措施不利于保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A.控制對生態系統的干擾程度B.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能量投入C.掠奪式開發自然資源D.保護生物多樣性答案:C。解析:掠奪式開發自然資源會破壞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降低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控制對生態系統的干擾程度、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實施相應的物質和能量投入、保護生物多樣性都有利于保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11.池塘生態系統中,屬于消費者的是?A.水草B.螺螄C.細菌D.陽光答案:B。解析:螺螄以水草等為食,屬于消費者;水草是生產者,細菌是分解者,陽光是非生物因素。12.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的說法,錯誤的是?A.信息傳遞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B.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是單向進行的C.信息傳遞有利于生物種群的繁衍D.信息傳遞可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答案:B。解析: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往往是雙向的,它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有利于生物種群的繁衍、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13.熱帶雨林生態系統與草原生態系統相比,其自我調節能力?A.較弱B.較強C.一樣強D.無法比較答案:B。解析: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生物種類繁多,營養結構復雜,自我調節能力較強;草原生態系統生物種類相對較少,營養結構較簡單,自我調節能力較弱。14.下列哪一種情況可能導致生態平衡失調?A.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增強B.生物多樣性增加C.外來物種的入侵D.適度的人類活動答案:C。解析:外來物種入侵可能會因為缺乏天敵等原因大量繁殖,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增強、生物多樣性增加有利于生態平衡,適度的人類活動也不會導致生態平衡失調。15.在一個由草、兔、狐組成的食物鏈中,若消滅了全部的狐,兔的數量會?A.緩慢上升B.迅速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D.保持相對穩定答案:C。解析:消滅全部狐后,兔因缺少天敵數量會先上升,但隨著兔數量的增加,草的數量會減少,兔又會因食物不足數量下降。16.下列生態系統中,自動調節能力最小的是?A.森林生態系統B.草原生態系統C.農田生態系統D.海洋生態系統答案:C。解析:農田生態系統生物種類單一,營養結構簡單,自動調節能力最小;森林生態系統生物種類繁多,自動調節能力最強,草原生態系統和海洋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也較強。17.生態系統中碳元素主要以什么形式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循環?A.二氧化碳B.碳酸鹽C.含碳有機物D.一氧化碳答案:A。解析:碳元素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循環,在生物群落內部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傳遞。18.下列哪種生物的數量金字塔可能會倒置?A.草原生態系統中的草、羊、狼B.池塘生態系統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動物、魚C.森林生態系統中的樹、昆蟲、鳥D.農田生態系統中的農作物、害蟲、青蛙答案:C。解析:在森林生態系統中,一棵樹可以生活著很多昆蟲,昆蟲又被鳥捕食,昆蟲數量可能多于樹,所以其數量金字塔可能倒置;其他選項中一般都是生產者數量最多,數量金字塔不會倒置。19.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敘述,錯誤的是?A.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呈負相關B.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是指生態系統具有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C.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與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無關D.人類活動可以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答案:C。解析: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越強,抵抗力穩定性越高,恢復力穩定性越低,二者呈負相關;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是指其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人類活動如破壞植被、污染環境等會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所以C選項錯誤。20.下列哪項不屬于生態系統的信息類型?A.物理信息B.化學信息C.行為信息D.遺傳信息答案:D。解析:生態系統的信息類型包括物理信息(如光、聲等)、化學信息(如氣味等)、行為信息(如蜜蜂跳舞等),遺傳信息不屬于生態系統的信息類型。21.以下哪種動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分解者?A.禿鷲B.貓頭鷹C.老鷹D.蝙蝠答案:A。解析:禿鷲主要以動物尸體為食,能將尸體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屬于分解者;貓頭鷹、老鷹、蝙蝠主要以其他動物為食,屬于消費者。22.生態系統中,營養級越高的生物,其所含的能量?A.越多B.越少C.不變D.先多后少答案:B。解析:由于能量在生態系統中單向流動且逐級遞減,所以營養級越高的生物,所含能量越少。23.下列哪種情況有利于提高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A.減少生物種類B.增加生物種類C.破壞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D.降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答案:B。解析: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越強,抵抗力穩定性越高;減少生物種類、破壞營養結構、降低自我調節能力都會降低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24.下列哪一項屬于生態系統的物理信息?A.昆蟲釋放的性外激素B.蜜蜂的舞蹈C.鳥類的鳴叫聲D.植物分泌的化學物質答案:C。解析:鳥類的鳴叫聲屬于物理信息中的聲信息;昆蟲釋放的性外激素、植物分泌的化學物質屬于化學信息,蜜蜂的舞蹈屬于行為信息。25.一個生態系統中,初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去向不包括?A.呼吸作用消耗B.被分解者利用C.流入下一營養級D.未被利用的能量答案:D。解析:初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消耗、被分解者利用、流入下一營養級;未被利用的能量不屬于初級消費者同化能量的去向。26.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敘述,正確的是?A.物質循環只在生物群落內部進行B.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是相互獨立的過程C.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D.物質循環的物質是指各種化合物答案:C。解析:物質循環是指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具有全球性;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過程;物質循環的物質是指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27.下列哪種生物與豆科植物形成共生關系?A.根瘤菌B.酵母菌C.乳酸菌D.霉菌答案:A。解析:根瘤菌能與豆科植物形成共生關系,根瘤菌固定空氣中的氮氣,為豆科植物提供含氮養料,豆科植物為根瘤菌提供有機物;酵母菌可用于發酵,乳酸菌可用于制作酸奶等,霉菌可用于釀造等,它們與豆科植物沒有共生關系。28.下列生態系統中,最容易受到破壞的是?A.沙漠生態系統B.濕地生態系統C.森林生態系統D.海洋生態系統答案:A。解析:沙漠生態系統生物種類稀少,營養結構簡單,自我調節能力弱,最容易受到破壞;濕地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生物種類相對較多,自我調節能力較強,相對不容易受到破壞。29.生態系統中,消費者的作用是?A.制造有機物B.分解有機物C.促進物質循環D.提供能量答案:C。解析:消費者通過攝取食物,將有機物轉化為自身物質,并通過呼吸作用等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促進了物質循環;生產者制造有機物,分解者分解有機物,能量主要由生產者固定太陽能提供。30.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食物鏈的說法,錯誤的是?A.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B.食物鏈中不包括分解者C.食物鏈的營養級一般不超過5個D.食物鏈是能量循環的渠道答案:D。解析: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分解者不參與食物鏈的構成,由于能量在傳遞過程中逐級遞減,食物鏈的營養級一般不超過5個;能量是單向流動的,不是循環的,食物鏈是能量流動的渠道。31.以下哪種植物是水生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A.蘆葦B.仙人掌C.玉米D.蒲公英答案:A。解析:蘆葦生活在水中,是水生生態系統的生產者;仙人掌生活在干旱沙漠地區,玉米和蒲公英是陸生植物。32.生態系統中能量傳遞效率一般為?A.5%-10%B.10%-20%C.20%-30%D.30%-40%答案:B。解析:生態系統中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的傳遞效率一般為10%-20%。33.下列哪種情況會導致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降低?A.生物種類增加B.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復雜C.遭到嚴重破壞D.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增強答案:C。解析: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后,其恢復力穩定性會降低;生物種類增加、營養結構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增強會提高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34.下列哪項屬于生態系統的化學信息?A.鳥鳴聲B.螢火蟲發光C.植物的花香D.蜜蜂的舞蹈答案:C。解析:植物的花香是通過化學物質傳遞信息,屬于化學信息;鳥鳴聲屬于物理信息中的聲信息,螢火蟲發光屬于物理信息中的光信息,蜜蜂的舞蹈屬于行為信息。35.在一個生態系統中,若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為10000kJ,則初級消費者最多可獲得的能量為?A.1000kJB.2000kJC.3000kJD.4000kJ答案:B。解析:能量傳遞效率一般為10%-20%,初級消費者最多可獲得生產者固定能量的20%,即10000×20%=2000kJ。36.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的說法,錯誤的是?A.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B.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大于直接價值C.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禁止開發和利用生物資源D.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措施答案:C。解析:保護生物多樣性并不是禁止開發和利用生物資源,而是要合理開發和利用;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其間接價值(如生態功能)大于直接價值,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措施。37.下列哪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次級消費者?A.蝗蟲B.青蛙C.草D.老鷹答案:B。解析:蝗蟲以草為食,屬于初級消費者;青蛙以蝗蟲等初級消費者為食,屬于次級消費者;草是生產者,老鷹屬于三級或更高營養級的消費者。38.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主要取決于?A.生產者的數量B.消費者的數量C.分解者的數量D.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答案:D。解析: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越強,所以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主要取決于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39.下列哪項措施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A.過度捕撈海洋魚類B.大量砍伐森林C.建立瀕危物種的種子庫D.引入外來物種答案:C。解析:建立瀕危物種的種子庫可以保護瀕危物種的基因,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過度捕撈海洋魚類、大量砍伐森林會破壞生物的生存環境,不利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引入外來物種可能會導致生物入侵,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40.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正確的是?A.物質是能量的載體,能量是物質循環的動力B.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是完全獨立的過程C.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方向是相反的D.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范圍不同答案:A。解析:物質是能量的載體,能量是物質循環的動力,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質循環是全球性的,能量流動是單向的,它們的范圍相同但方向一致。41.以下哪種生態系統的氣候條件最干燥?A.森林生態系統B.草原生態系統C.荒漠生態系統D.濕地生態系統答案:C。解析:荒漠生態系統降水稀少,氣候干燥;森林生態系統氣候濕潤,草原生態系統降水相對較少但比荒漠多,濕地生態系統水分充足。42.生態系統中,處于第二營養級的生物通常是?A.生產者B.初級消費者C.次級消費者D.三級消費者答案:B。解析:生產者處于第一營養級,初級消費者以生產者為食,處于第二營養級43.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穩定性與營養結構復雜程度的關系曲線中,正確的是(橫坐標表示營養結構復雜程度,縱坐標表示穩定性)?A.先上升后下降的曲線B.單調上升的曲線C.單調下降的曲線D.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線答案:B。解析: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越強,抵抗力穩定性越高,所以隨著營養結構復雜程度增加,穩定性單調上升。44.下列哪種生物之間的關系屬于寄生關系?A.大豆與根瘤菌B.噬菌體與細菌C.牛與羊D.水稻與稗草答案:B。解析:噬菌體寄生在細菌體內,獲取營養并繁殖,屬于寄生關系;大豆與根瘤菌是共生關系,牛與羊、水稻與稗草是競爭關系。45.在生態系統的碳循環中,能使二氧化碳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群落的生理過程是?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化能合成作用D.B和C答案:D。解析: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使二氧化碳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群落;呼吸作用是將有機物分解產生二氧化碳釋放到無機環境。46.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應用的說法,錯誤的是?A.利用昆蟲的性外激素誘捕或警示有害動物,降低害蟲的種群密度B.延長光照時間,提高家禽產蛋率C.模擬動物的集群信息吸引鳥類捕食害蟲D.用聲波驅趕田鼠對莊稼的破壞,這不屬于信息傳遞的應用答案:D。解析:用聲波驅趕田鼠,聲波屬于物理信息,這是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利用昆蟲性外激素誘捕害蟲、延長光照提高家禽產蛋率、模擬動物集群信息吸引鳥類捕食害蟲都體現了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47.一個生態系統中,某種群的數量變化如下圖所示(橫坐標為時間,縱坐標為種群數量),該種群的增長方式是?A.“J”型增長B.“S”型增長C.指數增長D.無規律增長答案:B。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種群數量先增長,后趨于穩定,符合“S”型增長曲線的特點;“J”型增長和指數增長是種群在理想條件下的增長方式,種群數量持續增長無上限。48.下列哪一項不是森林生態系統的特點?A.動植物種類繁多B.營養結構復雜C.自動調節能力弱D.能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答案:C。解析:森林生態系統動植物種類繁多,營養結構復雜,自動調節能力強,能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所以C選項不是森林生態系統的特點。49.生態系統中,分解者的作用不包括?A.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B.促進物質循環C.為生產者提供能量D.參與生態系統的物質轉化答案:C。解析:分解者能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促進物質循環和參與生態系統的物質轉化,但不能為生產者提供能量,生產者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能。50.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食物鏈和食物網的說法,正確的是?A.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B.食物網中一種生物只屬于一個營養級C.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生物都是消費者D.食物鏈和食物網越簡單,生態系統越穩定答案:A。解析: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食物網中一種生物可能屬于不同的營養級;食物鏈和食物網中包括生產者和消費者;食物鏈和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越穩定。51.以下哪種動物在生態系統中主要屬于三級消費者?A.蛇B.兔子C.老鼠D.蝗蟲答案:A。解析:蝗蟲以植物為食,屬于初級消費者;兔子、老鼠也以植物為食,屬于初級消費者;蛇以鼠等初級消費者為食,若鼠吃昆蟲,昆蟲吃植物,那么蛇就屬于三級消費者。52.生態系統中能量金字塔的形狀是?A.正金字塔形B.倒金字塔形C.不規則形狀D.矩形答案:A。解析:由于能量在生態系統中單向流動且逐級遞減,所以能量金字塔是正金字塔形,即營養級越低,所含能量越多。53.下列哪種情況會降低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A.增加生物種類B.減少外來干擾C.破壞生態系統的植被D.提高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答案:C。解析:破壞生態系統的植被會使生物種類減少,營養結構變簡單,從而降低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增加生物種類、減少外來干擾、提高自我調節能力都會提高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54.下列哪項屬于生態系統的行為信息?A.植物分泌的抗生素B.鳥類的求偶炫耀C.昆蟲的性外激素D.蝙蝠發出的超聲波答案:B。解析:鳥類的求偶炫耀是通過行為來傳遞信息,屬于行為信息;植物分泌的抗生素、昆蟲的性外激素屬于化學信息,蝙蝠發出的超聲波屬于物理信息。55.在一個封閉的池塘生態系統中,若生產者固定的能量為a,消費者同化的能量為b,分解者分解的能量為c,則a、b、c之間的關系是?A.a=b+cB.a>b+cC.a<b+cD.無法確定答案:B。解析:生產者固定的能量一部分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流入消費者,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所以生產者固定的能量a大于消費者同化的能量b和分解者分解的能量c之和。56.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說法,錯誤的是?A.易地保護是對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B.建立自然保護區屬于就地保護C.保護生物多樣性要協調好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D.對瀕危物種進行特殊保護和管理答案:A。解析:就地保護是對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屬于就地保護;保護生物多樣性要協調好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對瀕危物種要進行特殊保護和管理。所以A選項錯誤。57.下列哪種生態系統的生物量最大?A.海洋生態系統B.草原生態系統C.森林生態系統D.農田生態系統答案:C。解析:森林生態系統中植物種類豐富,生長旺盛,生物量最大;海洋生態系統生物種類多但分布分散,草原生態系統和農田生態系統生物量相對森林生態系統較小。58.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的作用不包括?A.維持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B.促進生物的生長發育C.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D.有利于生物種群的繁衍答案:B。解析:信息傳遞能維持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有利于生物種群的繁衍,但一般不直接促進生物的生長發育。59.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敘述,錯誤的是?A.物質循環是全球性的B.能量流動是單向的、逐級遞減的C.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都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進行的D.物質循環和能量循環是同時進行的答案:D。解析: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能量流動是單向的、逐級遞減的,二者都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進行;物質是循環的,但能量是單向流動不循環的。所以D選項錯誤。60.下列哪種生物與真菌形成地衣這種共生體?A.藻類B.細菌C.病毒D.原生動物答案:A。解析:地衣是藻類和真菌形成的共生體,藻類進行光合作用為真菌提供有機物,真菌為藻類提供水和無機鹽等。61.以下哪種生態系統受人類活動影響最大?A.海洋生態系統B.森林生態系統C.農田生態系統D.草原生態系統答案:C。解析:農田生態系統是人工建立的生態系統,其生物種類單一,需要人類不斷地進行播種、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蟲等活動來維持,受人類活動影響最大;海洋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相對受人類活動直接影響較小。62.生態系統中,某一營養級生物同化的能量不能用于?A.呼吸作用消耗B.生長、發育和繁殖C.流向下一營養級D.從環境中吸收物質答案:D。解析:某一營養級生物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長、發育和繁殖,還有一部分流向下一營養級;從環境中吸收物質不需要消耗該營養級同化的能量。63.下列哪種情況會使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增強?A.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后又恢復簡單的結構B.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復雜C.生物種類增多D.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提高答案:A。解析: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后又恢復簡單的結構,其恢復力穩定性會增強;生態系統營養結構復雜、生物種類增多、自我調節能力提高會提高抵抗力穩定性,一般恢復力穩定性會降低。64.下列哪項屬于生態系統的物理信息中的光信息?A.螢火蟲發光B.昆蟲的嗡嗡聲C.植物分泌的化學物質D.鳥類的求偶舞蹈答案:A。解析:螢火蟲發光屬于物理信息中的光信息;昆蟲的嗡嗡聲屬于物理信息中的聲信息,植物分泌的化學物質屬于化學信息,鳥類的求偶舞蹈屬于行為信息。65.在一個生態系統中,若第二營養級的生物同化的能量為1000kJ,則第三營養級的生物最多可獲得的能量為?A.100kJB.200kJC.300kJD.400kJ答案:B。解析:能量傳遞效率一般為10%-20%,第三營養級生物最多可獲得第二營養級生物同化能量的20%,即1000×20%=200kJ。66.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價值的說法,錯誤的是?A.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包括食用、藥用、工業原料等B.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主要是指生態功能C.生物多樣性的潛在價值是指目前尚不清楚的價值D.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小于直接價值答案:D。解析: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如生態功能)往往大于直接價值;其直接價值包括食用、藥用、工業原料等,潛在價值是目前尚不清楚的價值。所以D選項錯誤。67.下列哪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初級消費者?A.狼B.羊C.蛇D.鷹答案:B。解析:羊以植物為食,屬于初級消費者;狼、蛇、鷹以其他動物為食,屬于次級或更高營養級的消費者。68.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越復雜,其?A.自我調節能力越弱B.抵抗力穩定性越低C.恢復力穩定性越高D.抵抗力穩定性越高答案:D。解析: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越強,抵抗力穩定性越高,恢復力穩定性越低。69.下列哪項措施不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A.建立自然保護區B.引入外來物種以增加生物種類C.加強立法、執法和宣傳教育D.對瀕危物種進行遷地保護答案:B。解析:引入外來物種可能會因為缺乏天敵等原因大量繁殖,導致生物入侵,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不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建立自然保護區、加強立法執法和宣傳教育、對瀕危物種進行遷地保護都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70.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聯系,說法正確的是?A.能量流動是物質循環的載體B.物質循環是能量流動的動力C.先進行物質循環,后進行能量流動D.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答案:D。解析:物質是能量的載體,能量是物質循環的動力,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二者同時進行。71.以下哪種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最豐富?A.苔原生態系統B.農田生態系統C.熱帶雨林生態系統D.沙漠生態系統答案:C。解析:熱帶雨林生態系統氣候溫暖濕潤,光照充足,為生物提供了豐富的生存環境,生物種類最豐富;苔原生態系統氣候寒冷,生物種類較少;農田生態系統生物種類單一;沙漠生態系統干旱少雨,生物種類也不多。72.生態系統中,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的傳遞效率一般是?A.5%-10%B.10%-20%C.20%-30%D.30%-40%答案:B。解析:生態系統中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的傳遞效率一般為10%-20%。73.下列哪種情況會使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降低?A.生物種類增加B.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變簡單C.自我調節能力增強D.減少外來干擾答案:B。解析: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變簡單,自我調節能力減弱,抵抗力穩定性降低;生物種類增加、自我調節能力增強、減少外來干擾都會提高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74.下列哪項屬于生態系統的化學信息?A.蝙蝠的回聲定位B.植物分泌的生長素C.鳥類的鳴叫D.蜜蜂的舞蹈答案:B。解析:植物分泌的生長素屬于化學信息;蝙蝠的回聲定位、鳥類的鳴叫屬于物理信息,蜜蜂的舞蹈屬于行為信息。75.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固定的能量為10000kJ,若能量傳遞效率按20%計算,第三營養級可獲得的能量為?A.200kJB.400kJC.600kJD.800kJ答案:B。解析: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能量傳遞效率為20%,第二營養級同化能量為10000×20%=2000kJ,第二營養級到第三營養級能量傳遞效率為20%,則第三營養級可獲得能量為2000×20%=400kJ。76.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措施,說法正確的是?A.禁止一切對生物資源的開發和利用B.建立自然保護區是唯一的保護措施C.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是重要措施之一D.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基因多樣性答案:C。解析:保護生物多樣性不是禁止對生物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而是要合理開發和利用;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措施但不是唯一措施;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措施之一;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所以C選項正確。77.下列哪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分解者?A.蚯蚓B.青蛙C.兔子D.老鷹答案:A。解析:蚯蚓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機物,屬于分解者;青蛙、兔子、老鷹屬于消費者。78.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主要取決于?A.生產者的數量B.消費者的數量C.分解者的數量D.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答案:D。解析: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越強,所以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主要取決于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79.下列哪項措施有利于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A.大量捕殺消費者B.減少生物種類C.控制對生態系統的干擾程度D.破壞生態系統的植被答案:C。解析:控制對生態系統的干擾程度,能讓生態系統在相對穩定的狀態下發展,有利于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大量捕殺消費者、減少生物種類、破壞生態系統的植被都會降低生態系統的穩定性。80.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的說法,正確的是?A.信息傳遞只在生物與生物之間進行B.信息傳遞對生物個體的生存沒有影響C.信息傳遞可以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D.信息傳遞的方向是單向的答案:C。解析:信息傳遞可以在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進行;信息傳遞對生物個體的生存和繁衍有重要影響;信息傳遞可以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其方向往往是雙向的。所以C選項正確。81.以下哪種生態系統的水源涵養能力最強?A.城市生態系統B.濕地生態系統C.荒漠生態系統D.農田生態系統答案:B。解析:濕地生態系統具有蓄水調洪、涵養水源等功能,其水源涵養能力最強;城市生態系統主要是人類活動的區域,水源涵養能力弱;荒漠生態系統干旱少水,幾乎沒有水源涵養能力;農田生態系統主要用于農業生產,水源涵養能力相對較弱。82.生態系統中,某一營養級生物的能量除了呼吸消耗和流向下一營養級外,還有一部分?A.被分解者利用B.用于生長和繁殖后又全部積累在體內C.以熱能形式散失到大氣中D.用于自身運動和體溫維持答案:A。解析:某一營養級生物的能量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營養級和被分解者利用;用于生長和繁殖的能量不會全部積累在體內,有部分也會被分解者分解等;以熱能形式散失到大氣中是呼吸作用消耗能量的一種表現;自身運動和體溫維持消耗的能量屬于呼吸作用消耗的范疇。83.下列哪種生物之間的關系屬于互利共生?A.噬菌體和細菌B.根瘤菌和豆科植物C.狼和羊D.水稻和稗草答案:B。解析:根瘤菌與豆科植物相互依存,根瘤菌固氮為植物提供氮素,植物為根瘤菌提供有機物,屬于互利共生關系;噬菌體和細菌是寄生關系,狼和羊是捕食關系,水稻和稗草是競爭關系。84.在生態系統的碳循環中,二氧化碳從生物群落進入無機環境的主要途徑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化能合成作用D.分解作用答案:B。解析:呼吸作用是生物將有機物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釋放到無機環境的過程,是二氧化碳從生物群落進入無機環境的主要途徑;光合作用是將二氧化碳從無機環境固定到生物群落,化能合成作用也是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分解作用主要是分解者將有機物分解,但呼吸作用更廣泛地存在于各類生物中,是主要途徑。85.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錯誤的是?A.利用音響設備發出的信號吸引鳥類捕食害蟲屬于生物防治B.利用昆蟲信息素誘捕或警示有害動物,降低害蟲種群密度C.延長光照時間,不能提高家禽的產蛋率D.模擬動物的集群信息吸引傳粉動物,提高果樹的傳粉效率答案:C。解析:延長光照時間可以刺激家禽的生殖系統,提高家禽的產蛋率;利用音響設備發出信號吸引鳥類捕食害蟲屬于生物防治,利用昆蟲信息素誘捕害蟲、模擬動物集群信息吸引傳粉動物提高果樹傳粉效率都是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86.一個種群在有限環境中增長,其增長曲線呈“S”型,當種群數量達到K值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種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種群的增長速率為零C.種群數量保持相對穩定D.種群數量將持續增加答案:D。解析:當種群數量達到K值時,種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長速率為零,種群數量保持相對穩定,不會持續增加。87.下列哪一項不是濕地生態系統的功能?A.凈化水質B.調節氣候C.提供大量木材D.蓄洪抗旱答案:C。解析:濕地生態系統具有凈化水質、調節氣候、蓄洪抗旱等功能,提供大量木材是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88.生態系統中,分解者分解作用的意義不包括?A.釋放能量供分解者自身利用B.促進物質循環C.為生產者提供無機物D.使能量在生態系統中循環利用答案:D。解析:能量在生態系統中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不能循環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能釋放能量供自身利用,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促進物質循環,為生產者提供無機物。89.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敘述,正確的是?A.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所有生物都能進行光合作用B.食物鏈和食物網越簡單,生態系統越穩定C.食物鏈中營養級越高的生物,其數量一定越少D.食物網中一種生物可能處于不同的營養級答案:D。解析:食物鏈和食物網中只有生產者能進行光合作用;食物鏈和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越穩定;一般情況下營養級越高數量越少,但也有特殊情況,如樹和昆蟲;食物網中一種生物可能捕食多種生物,也可能被多種生物捕食,所以可能處于不同的營養級。90.以下哪種動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頂級消費者?A.狐貍B.老虎C.兔子D.青蛙答案:B。解析:頂級消費者是指在食物鏈中處于最高營養級的消費者,老虎通常處于食物鏈頂端,屬于頂級消費者;狐貍一般不是頂級消費者,兔子是初級消費者,青蛙是次級消費者。91.生態系統中能量金字塔的底層是?A.生產者B.初級消費者C.次級消費者D.分解者答案:A。解析:能量金字塔反映了生態系統中能量在各營養級的分布情況,生產者固定太陽能,是能量的最初來源,位于能量金字塔的底層。92.下列哪種情況會提高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A.生態系統受到輕度干擾后能快速恢復結構和功能B.生態系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