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全冊教案_第1頁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全冊教案_第2頁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全冊教案_第3頁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全冊教案_第4頁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全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

教學內容

數一數。(教材第2?3頁)

教學目標

1.復習萬以內數的認識和數位順序表,以及萬以內相鄰計數單位間的進率,結合具體情境,

初步感知大數萬與十萬。

2.通過具體的實例,讓學生感受到萬以內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認識,發展

學生的數感,了解大數的價值。

3.經歷運用萬以上的數表示事物的過程,感受大數的意義,發展教感。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體臉合作成功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相鄰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滿十向它的前一位進一。

難點:建立形象的感性認識,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具學具

課件、計數器。

教學過程

II創設情境,旗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跑步嗎?你知道自己1小時大約能跑多少米嗎?

生交流討論。

師: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們的交通工具越來越發達,速度也越來越快,課件出示現代交

通工具的時速。(自行車平均速度是每時1萬米,摩托車平均速度是每時4萬米,汽車平均速度

是每時10萬米,現在的客機平均速度是每時50萬米,磁懸浮列車最快每時達35萬米。)

師:你想說點什么?

生討論各自搜集到的數據。

師:我們已經學會萬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還經常用到這些比萬大的數,今天我

們就來認識這些比較大的數。

板書課題:數一數

【設計意圖:自行車平均速度是每時1萬米,汽車平均速度是每時10萬米,用現代交通工

具的時速,先給學生一個初步的數感,引導學生愉快地展開學習活動。】

修究體驗,經歷過程

1.數一數,認一認。

師:剛才咱們看到汽車平均速度是每時10萬米,十萬是多少呢?誰來說說看?

生:10個―1萬,100個一,千...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十萬到底是多少。

(課件出示:教材第2頁例1圖)

⑴一個一個地數,引導學生說出10個一是十,共有10個;

⑵十個十個地數,引導學生說出10個十是百,共有100個;

(3)一百一百地數,引導學生說出10個一百是一千,共有1000個;

(4)一千一千地數,引導學生說出10個一千是一萬,共有10000個。

師:“萬”也是一個計數單位,它是和千相鄰的計數單位,千位在右起第四位,萬位在右起第

五位。

【設計意圖:讓學生能通過數小正方體,直觀地認識一萬到底有多少。】

2.撥一撥,數一數。

⑴請學生指出計數器上的數位: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

師:拿出你的計數器,看看上面的數位,哪些是你認識的?你能撥出5嗎?再撥上1000呢?你

會讀這個數嗎?

學生根據老師的問題,操作交流。

生展示匯報:5就在個位上撥5個珠子,1000就在千位上撥一個珠子,讀作“一千零五”。

小結:在個位上撥一個珠子表示1個一,在十位上撥一個珠子表示1個十,在百位上撥一個

珠子表示1個百,在千位上撥一個球子表示1個千,在萬位上撥一個珠子表示1個萬。

讀數時讀出每個數位上的數字,以及它的計數單位即可,中間無論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

個零,末尾的。都不讀。

師:同學們能撥出3嗎?再撥上1個一萬呢?你會讀這個數嗎?

生操作交流并展示匯報。

生:在個位上撥3個珠子,然后在萬位上撥一個珠子,讀作“一萬零三”。

師:在這個數的基礎上一個一個地數,你會撥一撥嗎?

師生共同撥一撥,數一數,當撥到9時,注意引導學生應該先把9退后,向前一位進1,即1個

十,然后接著數C

師:在計數器上撥出四萬八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撥,撥到五萬三千。

學生操作交流并展示匯報。

讓學生明確撥到9000時,要把9退后響前一位進1。

師:你能撥出這個數嗎?撥一撥,讀一讀。

學生操作(課件出示:教材第2頁例2圖)。

師:撥出這個數,并在這個數的基礎上一個一個地數著撥,你會撥一撥嗎?

學生自己操作,教師巡視,并作指導。

學生匯報,教師引導,當撥到9時,注意應該先把9退后,向前一位進1。十位也是,9加1后

也要向前一位進1,以此類推百位、千位、萬位,都要向前一位進1。

在撥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明確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百是一千、10個千

是一萬、10個萬是十萬。

學生操作(課件出示:教材第2頁例3圖)。

師:撥出這個數,并在這個數的基礎上,一萬一萬地數著撥,你會撥一撥嗎?

學生操作交流并展示匯報。

讓學生明確,撥到9萬時,要把9退后,向前一位進1,即10個一萬是1個十萬。

【設計意圖:學生在學習并掌握了萬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學習萬以上教的認識時,借

助于課件和計數器的刺激,通過合作學會萬以上數的認識,并認識到數住間的進率。】

3.制作簡單的數位順序表。

師:引導學生自己編出“數位順序表”。

(1)大家回想一下,我們總共學了多少個計數單位?

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能夠解決。

⑵你們能自己動手制作一個“數位順序表”嗎?

給出例子如下,引導學生補充完整:

數位百位十位個位

計數單位

4.通過生活實例感受萬和十萬這樣的大數。

師:你能舉一個生活中你知道的大數的例子嗎?

現在老師請你們看一段錄像,一起來感受一下。看的過程中,注意少年兒童和青少年用鮮

花組成的圖案和字樣。(課件播放新中國成立50周年慶典的畫面,學生認真看。)

師:十萬個人的場面我們看到了,誰來說一F自己的感受?

生:場面太壯觀了……

師: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嗎?

生:人山人海,不計其數……

師:在我們國家就有一個體育場,一次能容得下十萬人,知道是什么地方嗎?

課件出示“鳥巢”圖片:這是第29屆奧運會的主體育場,一次就能客得下十萬人。它的建

成,凝聚著世界頂級建筑設計大師們的智慧,更寄托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學習數學,是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要求。從生活中常見的數據

探究學習,知道了大數的實用性。使學生體驗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課末總結,梳理提升

師:學完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呢?跟大家說說吧!

計數器的認識。

數位: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

計數單位:個、十、百、千、萬;

單位間的進率: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百是一千.10個千是一萬.10個萬

是十萬。

【設計意圖:讓孩子們逐漸學會歸納整理自己的知識體系。】

板書設計

數一數

10個一萬是十萬。

十萬位萬位千位百位十位個位

十萬萬千百十個(一)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1.按規律數數。

⑴996、997、、、、o

⑵2270、2280、、、、、。

(3)56000、57000、、、、。

(考查知識點:掌握數數的方法,明確數位間的進率;能力要求:培養學生推理、分析和知識

遷移的能力。)

B類

2.填空°

(1)331是由()個百,()個十,()個一組成的。

⑵7175是由()個干,()個百,()個十,()個一組成的。

(3)610078是由()個(),()個(),()個(),()個一組成的。

(4)由5個十萬、7個千、3個十和2個一組成的數是()o

(考查知識點:掌握萬以內數的讀寫和組成;能力要求:培養學生推理、分析和知識遷移的能

力。)

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1.(1)99899910001001

(2)22902300231023202330

(3)58000590006000061030

B類:

2.(1)331(2)7175(3)6十萬1萬7+8(4)507032

教材第3頁“練一練”

1.12211343002.略3.一5百5萬

4.⑴一萬里面有100個100張,所以有100個1厘米,即100厘米;十萬里面有10個一萬,

所以有10個100厘米,即1000厘米。

(2)1000厘米=10米,十萬張紙大約與三層樓的高度一樣。

八2科部更大的數論

MO?

教學內容

認識更大的數。(教材第4~5頁)

教學目標

1.在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

和“億”。知道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學會分級。

2.通過具體的實例,讓學生感受到億以內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認識,發展

學生的數感,了解大數的價值。

3.經歷運用萬以上的數表示事物的過程,感受大數的意義,發展數敕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體驗合作成功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相鄰的計數單位間的進率,學會數位的分級。

難點:建立形象的感性認識,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具學具

課件、計數器。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故事,題目叫《青年的財富》,想聽嗎?

生:想!

師:故事中也有數學信息哦,看誰的耳朵靈!

有一個青年總是抱怨自己時運不濟,發不了財,終日愁眉不展。這天,他無意中遇到一個須

發俱白的老人,老人見他愁容滿面,于是問道:“年輕人,你為什么這樣不開心?”

“我不明白,為什么我總是那么窮?”年輕人說。

老人由衷地說:“窮?你很富有啊!”

年輕人問道:“富有?我怎么不知道?這從何說起?”

“假如去掉你一只手,給你10000元,你愿意嗎?”老人問道。

“不愿意!”年輕人肯定地回冬。

“給你100萬讓你馬上變成80歲的老人,你愿意嗎?”

(師:小朋友們,你說年輕人愿意嗎?生:不愿意!)

“用1000萬來換取你的生命,你愿意嗎?”“當然不愿意!”

“這就對了。你已經有超過1000萬的財富了,為什么還哀嘆自己貧窮呢?”老人微笑著說。

年輕人恍然大悟。

師:親愛的同學們,如果現在用1億元換走你的爸■爸■媽媽,你們愿意嗎?1

生:不愿意!

師:是啊!我們的生命和父母是多么珍貴啊,用再多的錢也是換不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

師:故事講完了,你聽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80、10000.100萬、1000萬、1億等。

(師適當表揚:真是個善于傾聽的好孩子!你聽得真仔細!……)

師:100萬、1000萬、1億等都是大數(板書:認識更大的數),這樣的數你還聽到或是看到過

嗎?

學生舉例。

讓學生感受大數(課件出示:教材第4頁例1圖)。

【設計意圖:用故事引發興趣,導入新課的方式新穎。既教育學生要珍惜生命、懂得感恩,

又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新課,自然流揚。1

修究體驗,經歷過程

1.了解十進制計數法。

師:在上節課的學習中,認識萬以內的數時,我們有個好幫手,還記得嗎?(課件出示:教材第4

頁例2圖)

生:計數器。

師:那么“十萬”這個數,在計數器上怎么表示呢?誰來撥一撥?

學生操作,匯報展示。

師:跟隨老師的撥珠一起教好嗎?

(課件動態演示撥珠過程,學生跟隨一萬一萬地數,當數到十萬時……)

師:這是多少個一萬?

生:10個一萬。

師:你能用一個更簡便的方法,在計數器上表示出10個一萬嗎?

生:用一個珠子代表10個珠子。

師:這一珠子在哪個地方?表示多少?

生:在萬位的前一位,這一個珠子代表的是1個十萬。(隨著學生的回答,課件演示其過程)

師:從這個撥珠過程,你能看出萬和十萬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10個一萬是十萬;萬和十萬之間的進率是10。(板書)

師:你能在你的計數器上,找到十萬的位置嗎?

師:請你在計數器上撥出1個十萬。

學生操作計數器。

師:在十萬位上再撥一個珠子是多少?接著再撥一個珠子呢?

學生回答。

師:你還能接著往下數嗎?請同桌兩人用手中的計數器撥一撥,數一數,看看還會有什么新

的發現?把你的發現說一說,寫一寫。

同桌兩人操作計數器,教師巡視。

找一組學生演示撥珠過程,并匯報其發現。

老師跟隨學生的匯報板書。

師:你們發現這些秘密了嗎?我們看著大屏幕,再來一起回憶一下撥珠的過程。

(課件演示:先在計數器的十萬位上撥一個珠子,再撥上9個珠子)1個十萬再加上9個十萬

是幾個十萬?

生:10個十萬。

師:10個十萬是多少?

生:10個十萬是一百萬。

(課件動態演示一百萬產生的過程)

師:同學們看這是幾個一百萬?(課件演示在計數器的百萬位上出現10個珠子)

生:10個一百萬。

師:10個一百萬是多少?

±: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課件動態演示一千萬的形成過程)

師:1個一千萬加上8個一千萬是多少?再加上1個一千萬呢?

跟隨學生的回答,課件動態演示一億的形成過程。

請同學們結合黑板上的板書,看看這些計數單位間有什么關系?

生: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

課件出示十進制計數法的概念。

師:多少個一萬是一百萬?多少個一萬是一千萬?多少個一萬是一億)

請同學們自己完成教材第4頁例2的填空,并匯報交流。

2.感知一億。

(1)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我們在計數器上,已經認識到了億,那么一億有多大呢?咱們再一起

來感受一下。

師:同學們可知道,一般情況下.一個成年人的頭發約有十萬根。

師:10個成年人大約有多少根頭發?100個呢?那么多少個成年人的頭發大約有1億根?

學生邊想象邊回答。

師:同學們看這個大約有500人的會場中(找課件圖片),再有這么多人就是1000人,把這

1000人的頭發合在一起,才大約是一億根。請你想象一下,十萬根頭發有多少。

3.認識計數單位及數位順序表,研究數級的劃分。

師:我們通過在計數器上數數,認識了十萬、百萬、千萬、億,連同我們以前學過的一(個)、

十、百、千、萬,都叫作計數單位C

師:在“億”后面的省略號是什么意思?那你知道比億大的計數單位還有哪些?

生:十億、百億、千億……

師:我們把計數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占的位置,叫數位。它是和計數單位

一一對應的。個占的位置是個位,萬占的位置是萬位,那么十萬對應的教位是什么?億呢?

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

師:這是一個不完整的數位順序表,你能把它填完整嗎?請你獨立完成,然后與同桌交流。

學生展示。

師:看看我們學過的計數單位,從小到大說一說。再把數位順序記一記。

生邊說邊記。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從右邊起,萬位是第幾位?第幾位是億位?與萬位相鄰的兩個

數位分別是什么?

學生跟隨回答。

師:為了便于讀數、寫數,請你仔細觀察數位順序表中的數位名稱,能不能給它們分分級?

請小組合作、討論,試一試,分一分n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分級,教師巡視,然后學生匯報交流。

生1:我們是這樣分級的,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是一級,十萬位、百萬位、千萬

位是1一級,億位、十億位、百億位、千億位是'一級。

生2:我們是這樣分級的,個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一級,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

位是一級,億位、十億位、百億位、千億位是一級。

教師總結:大家都根據自己的見解和習慣,把數位進行了分級。經過人們的長期使用和驗

證,按照我國的計數習慣,我們一般是按照第二個同學的分法來分級的。從個位起,每四個數位

為一級,個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一級,叫個級,表示多少個一。

你會接著往下說嗎?(課件出示:教材第4頁例3圖)

【設計意圖:對于“計數單位,、“數位”的概念,采用直接講授的方法。對于“數級”

的知識,應讓學生牢固掌握。但是不應該把現成的結論、法則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

小組討論,自己去發現、去體會,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達到對這些知識的理解。】

課末總結,梳理提升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1:我知道了有很多的計數單位和數位。

生2:我會分級了。

生3:我知道了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師:同學們,大致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要邊學邊用,在應用

中不斷鞏固。

【設計意圖:這節課中最難的是學生對大數實際意義的理解。因為它不像10以內、100

以內的數看得見、數得清、摸得著。所以教師應提供大量的現實的素材,讓學生通過數一數、

猜一猜、想一想.,撥一撥等數形能合的方法,和助學生充分感受“十萬”和“億”有多大;在

大量的現實背景下,培養了學生的數感,建立了“十萬、百萬、千萬、億”的概念,把抽象的知

識轉化為形象的、可觸摸的知識,為學生的學習搭建了很好的平臺。】

板書設計

認識更大的數

%...........................°?1

70脩

千才1M4

>10004

,1MM*

-104

-104-

4C.............................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1.判斷。(對的在括號里畫“”,錯的畫“X”)

⑴從右邊起,第九位是千萬位。()

⑵萬、十萬、百萬、千萬是計數單位。()

(3)十萬里有10個千。()

(考查知識點:掌握數位順序表中的數位及其計數單位;能力要求:加深對大數的認識。)

B類

2.填空。

⑴千萬位的右邊一位是(),左邊一位是()o

⑵10個十萬是(),1億里有10個()0

(3)2091837是一個()位數最高位在()位,9在()位上,表示();2在()位

上,表示()o

(考查知識點:掌握數位順序表中的數位及其計數單位;能力要求: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的

能力,加深對大數的認識。)

?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1.⑴X(2)⑶X

B類:

2.⑴百萬位億位⑵一百萬一千萬

⑶七百萬萬9個萬百萬2個百萬

教材第5頁“練一練”

1.三百萬五百萬九百萬一千萬四億五億七億十億

2.略3.(1)100400005(2)6030603

4.2345678是由2個百萬、3個十萬、4個萬、5個千、6個百、7個十和8個一組成的。

課時

教學內容

人口普查。(教材第6?7頁)

教學目標

1.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以及按數級讀數的方法。能按數級正確地讀出和寫出億以內

的數。

2.通過具體的實例讓學生感受到億以內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根據已有的經驗探索大數

的讀法和寫法,提高學生的讀數和寫數能力。

3.能自覺與同伴交流,體驗合作成功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能按數級正確地讀出和寫出億以內的數。

難點:每級末尾、中間有0的數的讀法和寫法。

教具學具

課件、計數器。

教學過程

I創設情境,旗趣導入III

師:同學們,知道我們班有多少人嗎?

生:45人。(板書)

師:知道我們年級有多少人嗎?

生:207人。(板書)

師:知道我們學校有多少人嗎?

生:1600人。(板書)

師:你是怎么讀的?

生:……

引導學生回憶萬以內數的讀法:讀出每個數位上的數字和它的計數單位即可,末尾的0不

用讀。

師:2010年,我國進行了第六次人口大普查,你知道全國有多少人嗎?

出示教材第6頁情境圖。

師:哪位同學能讀給大家聽聽?

師:遇到什么問題了?為了解決大家的問題,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大數的讀法和寫法”°

【設計意圖:在現實的情境中,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學習大數的興趣,為下面的

學習做好準備。】

修究體驗,經歷過程

師:大家試著讀一讀這幾個數c(板書)

450000207000016000000

師:哪個小組來試試,第一個數怎么讀?

生1:四十萬五萬。

生2:四十五萬°

師:你們是根據什么讀的?你喜歡哪種讀法?為什么?

生:……

師:根據上節課的學習,剛才這些數都在哪一級?表示多少?

現在把這些數放在萬級,又表示多少呢?

引導學生明確:同一個數在個級時表示多少“個”,在萬級時表示多少“萬”,學生用讀個

級數的規則來讀萬級數,但要在后面加讀一個“萬”字。

師:哪個小組能試試第二個數和第三個數?

學生讀V

小結:萬級數的讀法和個級數的讀法的聯系和區別。

相同點:萬級數先按個級數的讀法來讀。

不同點:萬級數要在后面加讀一個“萬”字。

(課件出示:教材第6頁上面三個城市的人口圖)

師:大家試一試,讀出這幾個數,

生小組內交流讀法,并匯報。

師:含有個級和萬級的教,先讀哪一級?怎樣讀萬級的數?在什么位置的“0”不讀?在什么位

置的“0”應該讀?讀幾個0?

引導學生總結出億以內數的讀法法則:從數的右邊開始,每四位一級,先讀萬級,再讀個級。

用讀個級數的規則來讀萬級數,但要在后面加讀一個“萬”字。每一級末尾的零不讀,中間不

管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師:你能讀出全國的人口總數嗎?(課件出示:教材第6頁例1圖)

學生小組內交流讀法,并匯報C

億級的讀法同萬級一樣,按個圾的規則來讀億級數,但要在后面加讀一個“億”字。

(課件出示:教材第6頁下面三個城市的人口圖)

師:你能讀一讀給出的第一個數嗎?

指名學生讀。

師:在他讀的過程中,你發現這個數有幾個教級?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找出讀數時的關鍵字“萬”或者“億”,表示這個數有萬級的數或者億級的數。

師:你能寫出來嗎?(課件出示:教材第6頁例2圖)

學生嘗試寫一寫,教師巡視點撥。

學生交流,指名匯報。

引導學生在找到數級的層礎上,按照萬以內數的寫法,對照數級和數位的順序,填寫在相

應的數位下面。

生:第一個數的億級上是1,萬級上是0430,萬級的千萬位和萬位上是0,個級上是3132。所

以這個數是104303132。

師:大家試著寫出第二個數和第三個數。

學生嘗試寫一寫,教師巡視點撥。

學生交流,指名匯報。

提問:含有個級、萬級和億級的數,先寫哪一級?怎樣寫?

一個數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這個數位怎樣寫?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出億以內數的寫法:

A.先寫億級,再寫萬級,最后寫個級。

B.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Oo

【設計意圖:在動手操作、觀察實踐活動中,使學生認識大數的讀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

交流,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課末總結,梳理提升

師:學完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呢?跟大家說說吧!(完善課題)

學生討論是怎樣讀數和寫數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知識點的同時,教會學生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

能力。】

板書設計

人口普查

大數的讀法和寫法

452071600

45000C'207000016000000

讀法法則:從數的右邊開始,每四位一級,先讀萬級,再讀個級。用讀人級數的規則來讀萬級

數,但要在后面加讀一個“萬”字。每一級末尾的零不讀,中間不管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寫法法則:

A.先寫億級,再寫萬級,最后寫個級。

B.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1.讀下面每組數。

34和3400003004和30040000

340和34000003040和30400000

2.寫出下面各數。

三十萬四千六十七萬零三百二十

一千零四萬三千五百萬零三百七十

(考查知識點:掌握大數的讀法和寫法;能力要求:提高學生的讀數和寫數能力。)

B類

3.判斷。(對的在括號里畫“”,錯的畫“X”)

⑴4080500讀作:四百八十萬零五千。()

⑵3706000這個數中所有的“0”都不讀出來。()

(3)40506000這個數中有一個0要讀出來。()

(考查知識點:掌握大數的讀法和寫法;能力要求:提高學生的讀數和寫數能力。)

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1.三十四和三十四萬三千零四和三千零四萬

三百四十和三百四十萬三千零四十和三千零四十萬

2.304000670320

1004000035000370

B類:

3.(1)X⑵(3)

教材第7頁“練一練”

1.⑴三千三百四十九萬六千一百一十一萬(2)28690000198740000

2.96720000九千六百七十二萬60800070六千零八十萬零七十

12000000080一百二十億零八十400900四十萬零九百連線略

3.略

a4國土防至亂

MO?

教學內容

國土面積。(教材第8-9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比較方以上數的大小,體驗比較數的大小方法的多樣性;結合具體情境用

“萬”或“億”為單位表示大數,體會用“萬”或“億”做單位表示較大數的簡潔性。

2.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小組交流,合作探索,體臉比較方法的多樣化,培養合作意識和創

新能力。

3.培養學生比較、分析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比較大數的大小,會用“萬”或“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難點:比較數的大小方法的多樣性,改寫整萬、整億的數。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我國有30多個省市自治區和直轄市,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地區的面積情況。

(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情境圖)

師:你從中獲得哪些數學信息?通過這些數據,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生1:哪個地區面積比較大?

生2:哪個地區面積比較小?

【設計意圖:針對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課外的地理知識導入,激發

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一步探究的欲望。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問題

意識。】

□探究體驗,經歷過程III

1.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1)比較大小,探索方法。

篩選有價值的問題:將四川省、西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面積從大到小排列,說

一說你是怎么比較的。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師:要想知道哪個地區的面積最大或最小,就需要進行比較,請在小組內說一說你的方法。

(2)班內交流,體會方法。

師:誰愿意把你們組想到的方法,說給大家聽一聽?

學生可能提出的方法有:

生1:比較幾個數的大小時,可以先看一看他們分別是幾位數,位數不一樣,位數多的那個數

就大,位數少的那個數就小。

生2:1660000與1230000位數淚同,再比較他們的最高位上的數,哪個大,那個數就大;最高

位一樣,比較下一位,哪個數位上的數大,那個數就大。

(3)優化方法。

師:你認為哪種方法最簡便,使用起來最快捷?

(4)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我們在進行比較時,就可以用同學們研究的既快捷又簡便的方法。先看一看這些數分別

是幾位數,位數多的那個數就大,位數少的那個數小;如果位數相同,就從最高位開始比較,最高

位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第一位相同就看下一位,直到比較出大小為止。

⑸根據這個方法,大家把圖中5個地區的面積,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學生自主完成,小組內交流,并匯報結果。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比較大數的大小時,經歷思考、合作學習和互相傾聽的全過程。在

已有知識經臉的基礎上,理解和掌握大數的比較方法。】

2.把整萬、整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

(1)出示新震的面積和我國的人口情況。

請同學們寫一寫,觀察數據,交流方法。

師:仔細觀察這兩個數據,有什么特點?在寫的過程中,你有何體會?那么有沒有寫起來簡便、

讀起來快捷,并且不改變原數大小的寫法呢?和同桌說一說,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1:用漢字代替阿拉伯數字。

師:以“萬”或“億”為單位,表示新藕的面積和我國的人口總數,小組交流說一說,怎樣改

寫呢?

生1:整萬數的末尾至少有4個0,那就去掉從末尾數起的4個0,再添上一個“萬”字。

生2:整億數的末尾至少有8個0,就去掉從末尾數起的8個0,加上一個“億”字。

⑵全班交流。

師:哪位同學愿意說一說你們研究出來的方法?

教師板書:1660000平方千米=166萬平方千米,1400000000人=14億人

(3)對比觀察。

師:比較兩組數,你發現了什么?

生1:左邊的數寫起來比較麻煩,0寫得多,數0的個數時容易數錯。右邊的數,寫起來簡單,

不易數錯。的個數。

師:在將整萬或整億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時,應該怎樣改寫?

教師總結:整萬的數,萬位后面有4個0,把4個0去掉,加上一個“萬”字即可。

整億的數,億位后面有8個0,把8個。去掉,加上一個“億”字即可。

【設計意圖:學生在交流、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獲得了展示自己的機會,體臉了成功的喜

悅。】

課末總結,梳理提升

師:學完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呢?跟大家說說吧!

學生討論。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感受到數

學與現實的聯系,學好、用好數學是十分必要的。】

板書設計

國土面積

大數的比較和改寫

1660000>1230000>4900001660000=166萬

位數不同:位數多(大)位數少(小)1400000000=14億

位數相同:從高位開始比較方便快捷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1.比較數的大小。

120000和1000004500000000和5400000000

2.輕松過關。

⑴目前我國人口最多的省是河南,截止到2012年底,河南總人口數約100000000人,把這個

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是O

⑵胡夫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它大約由2300000塊石塊砌成,把這個教改

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是O

(考查知識點:掌握數的讀寫以及大數的改寫方法,會比較大數的大小;能力要求:培養學生

比較、分析的能力。)

B類

3.寫出下面各數,并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

十二萬三百零五萬四千零六億

(考查知識點:掌握數的讀寫以及大數的改寫方法,會比較大數的大,J、;能力要求:培養學生

比較、分析的能力。)

?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1.120000>1000004500000000<5400000000

2.1億230萬

B類:

3.120000=12萬3050000=305萬400600000000=4006億

教材第9頁“練一練”

1.標數略。790萬<850萬<960萬<1000萬

2.1259300讀作:一百二十五萬九千三百2307200讀作:二百三十萬七千二百

2635200讀作:二百六十三萬五千二百256500讀作:二十五萬六千五百

256500<1259300<2307200<2635200

3.20500000=2050萬8000000=800萬120000=12萬

4.143844111482297302

5.略

近儕數論

課時

教學內容

近似數。(教材第10-11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近似數的意義,通過學生熟悉的事物,來認識求近似數的實用性,會用

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2.讓學生在積累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的方法,通

過小組交流、合作探索,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有成功體臉,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體會數學

的魅力。

重點難點■■■

重點: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難點:掌握近似數的判斷方法C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國慶60周年閱兵活動的報道[課件出示:教材第10頁情境圖前半部分的信息)。

師:請大家讀一讀這一段文字,找到里面的數學信息。

學生讀一讀,并匯報里面的信息:60周年,60響禮炮,1840年,169步,169年。

師:同學們,你們說這些數字準確嗎?

老師這兒還有一組數據,請同學們讀一讀(課件出示:教材第10頁情境圖后半部分的信息)。

師:誰愿意站起來交流一下,你都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近66分鐘,56個方陣,約20萬人,近2萬平方米。(板書)

師:讀了這些信息,你發現了什么?

師:“近”“約”字,它在這里表示什么意思?

生:……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新知做準備0]

修究體驗,經歷過程

1.理解近似數的意義。

師:生活中有些數不需要精確地表示出來,用近似數表示更方便。

師:56是準確數,其他三個數前面都有一個“近”或者“約”字,表示它們不是準確的數,

是近似數。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用到,對比下面這兩句話,理解“約”的意思:

我校有學生1300名。

我們學校有學生約1300名。

師:你能從日常生活中,找到近似數嗎?

小結: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數量,有時不需要準確地表示出來,或無法準確地表示出來,我們

就用一個“差不多”的數來表示。這個數在數學上,我們就叫它為“近似數”。

2.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師:同學們了解了近似數的意義,怎樣才算“差不多”?如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呢?

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的實際面積是18000平方米,但報道中稱“近2萬平方米”,

這里的“2萬”是如何得到的?

出示數軸圖(課件出示:教材第10頁例2數軸)。

師:在數軸上觀察18000更接近幾萬?

引導學生理解“更接近”的意義。得出18000史接近2萬,即180co=2萬。“?”是約

等號,讀作“約等于”。

在數學中,我們用“二”表示準確數,近似數則用來表示。

師:參加國慶閱兵的精確人數是233482人,在數軸上找到這個數的大概位置,說一說:“約

20萬人”這個數是怎樣得到的?

出示數軸圖(課件出示:教材第10頁例3數軸)。

學生交流匯報:在數軸上觀察233482位于20萬和30萬之間,更接近“20萬”。

師:用同樣的方法,大家試著判斷下面的數大約是多少萬。

?11030大約是多少萬?

11030^10000=1萬

為什么前面是“Q",而后面則是“二”呢?

②11030=1萬,12030呢?說說你的看法?12031呢?14800呢?

再換個試試!18234?

師:為什么18234的近似數,不是1萬而是2萬呢?你怎么知道它更接近2萬?主要看哪一位?

通過觀察比較㈤導學生發現才要是“千位”匕的數起作用,決定著這個數更接近幾萬.

師:這種求近似數的方法,叫作“四舍五入”法。當千位上的數小于5時,把它和右面的數

舍去,全改寫成0,我們叫作“四舍”。而等于或大于5時,先向它的前一位進1,再把它和右面

的數舍去,全改寫成0,這種方法我們叫作“五入”。

師:178680000精確到億位是多少?要看哪一位呢?你能試著做一做嗎?

學生小組交流,并匯報。

師小結:四舍五入到哪一位,要看它的下一位,小于5時,就把它和右面的數舍去,全改寫成

0;大于或等于5時,向它的前一位進一,再把它和右面的數舍去,全改寫成0。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發現,歸納總結。提高學生分析、推

理和概括的能力。】

課末總結,梳理提升

師:學完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呢?跟大家說說吧!

學生討論。

師小結:……

【設計意圖:不僅關注了本課的知識重點,而且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臉,有效地激勵了學

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板書設計

近似數

準確數:60周年,60響,169步,1840年,169年,56個方陣

近似數:近66分鐘,約20萬,近2萬

18000%2萬11030%13000=1萬12030~10000=1萬12Q31g10000二1萬

14800^10000=1萬18234=20000=2萬178680000~200000000=2億

四舍五入:如果尾數的最高位數字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數去掉。如果尾數的最高位數字

是5或比5大,就把尾數舍去并且向它的前一位進“1”o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1.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數,求它們的近似數。

679371548217388264

2.《小學生數學辭典》有694頁,接近()頁。

3.本校參加假日活動的約有()人,實際有1128人。

(考查知識點:理解近似數的意義,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能力要求:豐富學生的估計策略。)

B類

4.省略5497十位后面的尾數,約等于();

省略5497最高位后面的尾數,約等于()。

5.省略3口78最高位后面的尾數約等于3000,□可能是();

省略3口78最高位后面的尾數約等于4000,□可能是()<>

6.匚1匚|2=300,最大是口匚|2,最小是口匚^。

(考查知識點:理解近似數的意義,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能力要求: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

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參考答案?

""""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1.(1)67^7093~90715~700482~5001738~20008264^8000

2.7003.1000

B類:

4.550050005.0-45~96.342252

教材第11頁“練一練”

1.準確數:190,56近似數:3萬,7308萬,40萬

2.標數略。2200米3.2302萬1億

四舍五人到十位四舍五人到百位四舍五人到千位四舍五人到萬位

2576325760258(X)260003()(XX)

2995729960300003000030000

3()16830170302003000030000

5.略

匕6〃結繩計如說起4

課時

教學內容

從結繩計數說起。(教材第1273頁)

教學目標

i.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是在實踐過程中產生的,了解計數方法的演算過程,體會其中包含的

數學思想。

2.經歷計數方法的演變過程,體會數學一一對應、化繁為簡的思想,

3.感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習知識的熱

情,滲透數學的文化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舉。

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讀懂教材中呈現的材料,介紹記數的演變過程。

系日常生活,感受數學知識一一對應與化繁為簡的思想。

教具學具■■■

課件、學生準備的資料。

教學過程

I創設情境,破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遠古時代的人們,是用什么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