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說明-新能源汽車電子后視鏡技術要求_第1頁
編制說明-新能源汽車電子后視鏡技術要求_第2頁
編制說明-新能源汽車電子后視鏡技術要求_第3頁
編制說明-新能源汽車電子后視鏡技術要求_第4頁
編制說明-新能源汽車電子后視鏡技術要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能源汽車電子后視鏡技術要求》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一、任務來源隨著全球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問題的加劇,新能源汽車憑借環保、節能的優勢,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趨勢。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不僅降低了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還促進了智能化、電氣化技術的創新。在這一背景下,電子后視鏡作為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步受到行業關注,并推動了相關技術的發展。電子后視鏡采用攝像頭采集車輛后方影像,并通過車內顯示屏呈現給駕駛員。相比傳統后視鏡,它具備視野更廣、減少盲區、夜間和惡劣天氣下成像更清晰等優勢。此外,新能源汽車的空氣動力學設計要求降低風阻,電子后視鏡的緊湊結構有助于優化整車外觀和能效,進一步契合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需求。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進步為電子后視鏡的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持。一方面,電池續航能力的提升確保了電子后視鏡的穩定運行,避免因電量不足影響使用;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普遍搭載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如盲點監測、車道保持和自動泊車等,電子后視鏡可與其深度融合,提高駕駛安全性。例如,當有車輛進入盲區時,系統可在顯示屏上高亮提示甚至發出警報,增強駕駛員的感知能力。同時,消費者對汽車安全性的需求不斷提高,也推動了電子后視鏡的廣泛應用。其具備智能圖像處理功能,如自動調整亮度、對比度,并在雨雪、大霧等復雜環境下增強特定區域的成像效果,大幅提升駕駛安全性。綜合來看,電子后視鏡憑借其智能化和安全性能的優勢,正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目前,新能源汽車電子后視鏡相關的國家標準暫時處于空白,針對新能源汽車電子后視鏡的安全性能、環境適應性、電磁兼容性要求等,急需立項《新能源汽車電子后視鏡技術要求》該標準,新能源汽車電子后視鏡處于標準空白點,填補標準空白點,為新能源汽車用驅動電機殼體設定統一的技術要求,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制定《新能源汽車電子后視鏡技術要求》團體標準,具有如下重要意義:一、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團體標準的制定將為新能源汽車行業提供明確的技術指導和規范,推動企業在電子后視鏡技術上的創新。不僅有助于提升新能源汽車的性能和安全性,還能促進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通過標準的引導,企業將更加注重研發投入,加速新技術的轉化應用,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二、提高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能電子后視鏡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響到行車安全。團體標準的制定將對電子后視鏡的圖像顯示、防眩目、防水防塵、抗干擾等性能提出明確要求,確保其在各種復雜環境下的穩定性2和可靠性。這將有助于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提高新能源汽車的整體安全性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適的駕駛體驗。。三、促進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接受度團體標準的制定有助于規范市場秩序,提高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電子后視鏡技術的信任度。明確的技術要求和質量標準將使消費者更容易了解和比較不同品牌和型號的新能源汽車,從而增強其購買信心。隨著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認可度的提高,市場接受度也將隨之提升,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應用。四、降低企業研發和生產成本團體標準的制定為新能源汽車電子后視鏡提供統一技術依據,減少企業重復投入。企業可依據標準精準研發,避免資源浪費。標準化生產流程與質量控制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市場競爭力。五、加強行業監管與質量控制團體標準的制定為新能源汽車電子后視鏡的監管和質量控制提供依據,便于政府和行業協會開展抽檢和評估,確保企業符合技術要求。標準有助于規范市場秩序,打擊假冒偽劣,保護消費者權益,同時促使企業加強質量管理,提升產品質量,保障行業健康發展。二、起草單位所作工作1、起草單位本標準由常州星宇車燈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由中國技術市場協會歸口。本標準由常州星宇車燈股份有限公司、廈門盈趣汽車電子有限公司、佛吉亞歌樂電子(廈門)有限公司、重慶君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東莞市宇瞳玖洲光學有限公司、廣州優創電子有限公司、廣盛百匯科技有限公司、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寧波路特斯機器人有限公司共同起草。2、主要起草單位及其所作工作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及工作職責見表1。表1主要起草單位及工作職責起草人工作職責常州星宇車燈股份有限公司、廈門盈趣汽車電子有限公司項目主編單位主編人員,負責標準制定的統籌規劃與安排,標準內容和試驗方案編制與確定,標準水平的把握及標準編制運行的組織協調。人員中包括了新能源汽車行業資深專業人員,新能源汽車行業管理人員佛吉亞歌樂電子(廈門)有限公司、重慶君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東莞市宇瞳玖洲光學有限公司、廣州優創電子有限公司、廣盛百匯科技有限公司、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寧波路特斯機器人有限公司實際生產單位、負責匯報企業生產數據、試驗方法,參與標準編制。三、標準的編制原則3標準起草小組在編制標準過程中,以國家、行業現有的標準為制訂基礎,結合我國目前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現狀,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及相關要求編制。四、標準編制過程4.1立項階段2024年12月31日,中國技術市場協會正式批準《新能源汽車電子后視鏡技術要求》立項。4.2起草階段4.2.1成立標準制定工作組,根據《新能源汽車電子后視鏡技術要求》編制需要,常州星宇車燈股份有限公司、廈門盈趣汽車電子有限公司、佛吉亞歌樂電子(廈門)有限公司、重慶君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東莞市宇瞳玖洲光學有限公司、廣州優創電子有限公司、廣盛百匯科技有限公司、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寧波路特斯機器人有限公司等機構相關專家成立標準制定工作組。4.2.2形成標準草案:根據工作計劃及分工安排,在系統參考、學習已有標準及研究的基礎上,標準制定工作組完成《新能源汽車電子后視鏡技術要求》各部分內容,并于2025年1月18日匯總形成標準草4.2.32025年3月6日,通過騰訊會議線上召開了《新能源汽車電子后視鏡技術要求》團體標準討論會,與會代表30余人參加會議。會上,標準編制組就該標準立項背景和標準框架分別進行了介紹。與會專家和代表就標準名稱、框架結構、定義、范圍、技術指標、試驗方法等內容進行了深入討論。明確了該標準編制工作方向,并提出了一系列標準內容的完善措施和修改意見、建議。在討論會結束后標準編制工作組根據與會專家及參會代表的意見和建議,對標準稿進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標準征求意見稿和編制說明。4.3征求意見階段2025年3月27日,本標準由中國技術市場協會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面向社會進行公開征求意見,同時由編制工作組向相關單位進行定向征求意見。五、標準主要內容根據生產企業常州星宇車燈股份有限公司、廈門盈趣汽車電子有限公司、佛吉亞歌樂電子(廈門)有限公司、重慶君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東莞市宇瞳玖洲光學有限公司、廣州優創電子有限公司、廣盛百匯科技有限公司、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寧波路特斯機器人有限公司等單位的產品數據得到以下主要技術內容:本文件規定了新能源汽車電子后視鏡(以下簡稱“電子后視鏡”)的縮略語和符號、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本文件適用于Ⅰ類、Ⅱ類、Ⅲ類新能源汽車上安裝的電子后視鏡。2規范性引用文件GB/T5465.2電氣設備用圖形符號第2部分:圖形符號GB15084機動車輛間接視野裝置性能和安裝要求GB/T30512汽車禁用物質要求3術語和定義43.1電子后視鏡electronicrear-viewmirror通過攝像機與監視器組成的系統來獲取規定視野的間接視野裝置,其包含了高清攝像頭、數字視覺處理系統、安全系統、液晶顯示器等電子設備,以電子圖像的形式為駕駛員提供車輛后方及側方的視野信息,替代傳統的光學后視鏡。3.2亮度比luminancecontrast通過對照物體和與其緊靠的背景明暗比,將物體從其背景或環境中區分開來。3.3色坐標colorcoordinate即顏色坐標,色坐標精確表示顏色,可根據色坐標在色度圖上確定一個對應的顏色點。3.4反射率reflectance光線到達屏幕后,被反射的比例。反射光比例越高,反射率越大。3.5色彩還原colorrendition攝像設備對標準顏色塊成像的結果,通過矩陣運算或者查找表映射的方式,還原為標準顏色的過程。3.6動態范圍dynamicrange攝像設備能夠記錄的從最黑到最白之間的最大灰階范圍。3.7安裝在車輛內部的視鏡,用于觀察車輛正后方的視野。3.8Ⅱ類視鏡classⅡmirror安裝在車輛外部的視鏡,用于觀察車輛后方、側方或前方的視野。3.9Ⅲ類視鏡classⅢmirror安裝在車輛外部的視鏡,用于觀察車輛后方、側方或前方的視野。4一般要求5技術要求5.1外觀外觀應符合下列要求:a)產品的外形、安裝尺寸和標志應符合產品圖樣的規定。b)產品外觀應整潔,表面不應有凹痕、劃痕、裂縫、變形、毛刺等缺陷,表面涂層不應起泡、龜裂、脫落,金屬件不應有銹蝕及其它機械損傷,灌注物不應外溢。c)說明產品功能的文字和圖形符號標志應正確、清晰、端正、牢固,圖形應符合GB/T5465.2的規定。5.2響應時間在室溫(22±5)℃的條件下,設備在掃描、呈現和重置到初始位置的全部過程用時不得超過200ms。55.3視野范圍視場角應符合表5規定。表1視場角要求HFOVVFOV5.4圖像處理功能5.4.1放大倍數長寬比在規定的視野內,放大倍數長寬比應符合如下規定:5.4.2清晰度MTF50應符合表4的要求。表2清晰度像素解像力/(LW/PH)常規720P6000.7F4508000.7F6000.7F7000.7F7500.7F800注:系統圖像采集單元應在原始分辨率輸出下,測試圖像清晰度。注:對于視場角度大于90°的電子后視鏡,需使用反畸變圖卡,校正邊緣視場圖像畸變。5.4.3深度深度應符合表5要求。表3深度6≥100%注:不同物距下測試攝像頭解像力相比對焦物距會有所下降,深度為下降后的清晰度與物距關系。5.4.4幾何畸變在規定的最小視野內的最大變形,相對線性或針孔投影應不大于20%。。5.4.5色彩還原a)色彩坐標(相對于色度圖):1)紅色坐標值范圍不得超出[0°,44.8°];2)綠色坐標值范圍不得超出[96.6°,179.9°];3)藍色坐標值范圍不得超出[209.9°,302.2°];4)黃色坐標值范圍不得超出[44.8°,96.6°];b)色距:為了保持與白色區分的能力,把距白色的距離定義為品Ri≧0.02,式中,Ri是各色標相對于白色(i=白色)的色距(i=紅色、綠色、藍色、黃色)。c)產品的顯示器色坐標:1)白色:X=0.31±0.05,Y=0.33±0.05;注:接近自然日光。注:對于車輛信號燈顏色顯示,琥珀色燈應被辨識為琥珀色,藍色燈被辨識為藍色,紅色燈被辨識為紅5.4.6灰階呈現CMS應有充分的灰階呈現,CMS應顯示的色調范圍為視鏡上至少8個可分辨的不同灰色色調。5.4.7飽和度DVR在飽和度測試中,在D65光源下拍攝24色彩測試圖卡,使用圖像分析工具進行分析,飽和度應介于110%~140%。5.4.8偽影操作員手冊應告知可能存在的偽影及其導致的視野和物體部分遮擋。5.4.9漏光漏光導致視野和物體的部分遮擋,漏光不得超過影像最大亮度值的50%。5.4.10光暈和鏡頭眩光光暈和鏡頭眩光導致視野和物體的部分遮擋,光暈和鏡頭眩光的偽影不應超過覆蓋所顯示影像的25%。5.4.11顏色噪聲在夜間條件下應減少顏色噪聲。5.4.12色差應減少色差。75.5系統功能5.5.1電子后視鏡與光學后視鏡模式切換電子后視鏡應能實現電子后視鏡模式和光學后視鏡模式的切換。若系統失效,應能自動或手動切換到光學后視鏡模式。5.5.2自動防眩目后方跟隨車輛的遠光燈照射在車內后視鏡上時,產品應能夠實現自動或手動防眩目功能。5.5.3幀率系統的實時預覽畫面幀率應大于30fps。5.5.4閃爍率設備上電和使用過程過不應出現顯示器和圖像的閃爍。5.5.5最大記錄間隔時間DVR應能自動分段記錄和存儲車輛行駛時前方視野中的視頻流數據,相鄰兩段視頻流之間最大記錄間隔時間應不大于0.04s。5.5.6事件觸發當車輛發生碰撞事件時,DVR應具有以下功能:a)帶有g-sensor的設備能觸發事件錄像;b)車廠有定義碰撞信號的,設備能觸發事件錄像;c)支持錄制事件觸發時間點前1s和觸發后2s的一段錄像。5.5.7固件升級DVR應支持TF卡進行固件升級,可選Wi-Fi或以太網升級方式。5.5.8斷電保護DVR應具備斷電時的短時供電能力,在外部供電斷電情況下仍保持持續錄像不小于5s并完成數據保存,避免數據丟失。5.5.9監視器影像顯像時間在室溫(22±5)℃下,監視器的影像顯像時間應小于55ms。5.5.10系統就緒時間電子后視鏡上電啟動到顯示器顯示預覽圖像的時間小于7s。為了減小耗電量,在車輛臨時停車時CMS可以暫停運行,但系統必須能夠在不超過1s的時間內完全恢復其功能。5.5.11系統延遲C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