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說明-電動汽車安全帶安全性能試驗方法_第1頁
編制說明-電動汽車安全帶安全性能試驗方法_第2頁
編制說明-電動汽車安全帶安全性能試驗方法_第3頁
編制說明-電動汽車安全帶安全性能試驗方法_第4頁
編制說明-電動汽車安全帶安全性能試驗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電動汽車安全帶安全性能試驗方法》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一、任務來源由于現代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和消費者對汽車安全性能日益增長的關注,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不斷擴大,電動汽車安全帶的安全性能已成為消費者選擇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安全帶作為汽車被動安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電動汽車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在全球范圍內,每年因交通事故導致的傷亡人數居高不下,其中未系安全帶的乘客所占比例顯著。因此,提高安全帶的普及率和安全性,對于減少交通事故傷亡、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電動汽車領域,由于電池等高壓部件的存在,對安全帶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電動汽車中,安全帶不僅需要具備傳統的束縛功能,還需要在碰撞發生時能夠有效保護乘客免受高壓電擊等二次傷害。這就要求安全帶在設計和制造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一系列技術標準和規范。例如,安全帶材料的選擇、結構的優化、智能調節系統的集成等方面都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和技術攻關。電動汽車安全帶技術要求的提出,是基于汽車工業發展、消費者安全需求以及科技進步等多方面因素的考慮。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和市場的不斷拓展,電動汽車安全帶技術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目前,關于電動汽車安全帶技術要求的相關國家標準有GB18384-2020《電動汽車安全要求》。該國家標準廣泛涵蓋了整車電氣安全、電池系統熱失控報警、防水要求等多個方面,相關規定間接影響了電動汽車安全帶的設計與測試標準。相比之下,《電動汽車安全帶技術要求》團體標準則更加專注于電動汽車安全帶的性能規范,明確包含了靜態強度、動態性能等關鍵技術指標,并緊密結合行業最新數據進行了詳盡規范。同時,該團體標準還積極采用了最新的實驗方法,以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在國家標準層面,目前暫時缺乏對電動汽車安全帶技術要求的專門標準化文件,這一領域尚處于標準空白點。因此,急需立項制定相關標準,以填補這一空白點,推動電動汽車安全帶技術的市場化發展,為消費者的安全出行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制定《電動汽車安全帶安全性能試驗方法》團體標準,具有如下意義:一、完善標準提升質量通過制定統一的安全帶技術標準,可以確保市場上所有電動汽車的安全帶都達到一定的安全性能要求,從而保障乘客在行駛過程中的安全。標準化的實施可推動廠家對安全帶進行持續改進和優化,進一步提升其質量和可靠性。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2在電動汽車產業中,通過統一標準,可以促進廠家之間的公平競爭,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同時,標準化還可以提高整個產業的效率和效益,為電動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有助于推動整個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三、促進技術創新與標準化應用通過制定標準,可以引導廠家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術研發和創新,推動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的應用。同時,標準化的實施還可以為技術創新提供有力的保障,確保新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四、提升企業競爭力在電動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標準化還可以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生產成本,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通過遵循統一的標準,企業可以生產出質量更高、性能更穩定的產品,從而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認可。二、起草單位所作工作1、起草單位本標準由澳帕曼織帶(昆山)有限公司提出,由中國技術市場協會歸口。本標準由澳帕曼織帶(昆山)有限公司、河北鳳展織帶有限公司、蕪湖金安世騰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浙江松原汽車安全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沈陽金杯錦恒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共同起草。2、主要起草單位及其所作工作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及工作職責見表1。表1主要起草單位及工作職責起草人工作職責澳帕曼織帶(昆山)有限公司、河北鳳展織帶有限公司項目主編單位主編人員,負責標準制定的統籌規劃與安排,標準內容和試驗方案編制與確定,標準水平的把握及標準編制運行的組織協調。人員中包括了安全帶行業資深專業人員,安全帶行業管理人員蕪湖金安世騰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浙江松原汽車安全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沈陽金杯錦恒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實際生產單位、負責匯報企業安全帶生產數據、試驗方法,參與標準編制。三、標準的編制原則標準起草小組在編制標準過程中,以國家、行業現有的標準為制訂基礎,結合我國目前的安全帶行業現狀,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及相關要求編制。四、標準編制過程4.1立項階段2024年11月16日,中國技術市場協會正式批準《電動汽車安全帶安全性能試驗方法》立項。34.2起草階段4.2.1成立標準制定工作組,根據《電動汽車安全帶安全性能試驗方法》編制需要,澳帕曼織帶(昆山)有限公司、河北鳳展織帶有限公司、蕪湖金安世騰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浙江松原汽車安全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沈陽金杯錦恒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等機構相關專家成立標準制定工作組。4.2.2形成標準草案:根據工作計劃及分工安排,在系統參考、學習已有標準及研究的基礎上,標準制定工作組完成《電動汽車安全帶安全性能試驗方法》各部分內容,并于2024年11月30日匯總形成標準草案。4.2.32025年3月24日,通過騰訊會議線上召開了《電動汽車安全帶安全性能試驗方法》團體標準討論會,與會代表30余人參加會議。會上,標準編制組就該標準立項背景和標準框架分別進行了介紹。與會專家和代表就標準名稱、框架結構、定義、范圍、技術指標、試驗方法等內容進行了深入討論。明確了該標準編制工作方向,并提出了一系列標準內容的完善措施和修改意見、建議。在討論會結束后標準編制工作組根據與會專家及參會代表的意見和建議,對標準稿進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標準征求意見稿和編制說明。4.3征求意見階段2025年3月27日,本標準由中國技術市場協會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面向社會進行公開征求意見,同時由編制工作組向相關單位進行定向征求意見。五、標準主要內容根據生產企業澳帕曼織帶(昆山)有限公司、河北鳳展織帶有限公司、蕪湖金安世騰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浙江松原汽車安全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沈陽金杯錦恒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等單位的產品數據得到以下主要技術內容:本文件規定了電動汽車安全帶安全試驗準備、試驗方法。本文件適用于電動汽車安全帶安全性能試驗。2規范性引用文件3術語和定義4試驗準備4.1試驗條件試驗條件應符合下列要求:a)溫度20±5)℃;b)濕度:不應大于65%RH。4.2樣帶制備取長度為1m的樣帶在試驗條件下至少保存24h,處理后試件應存放在干燥的密封容器內直至試驗開始。5試驗方法5.1抗拉載荷4試驗應按下列步驟執行:a)樣帶應取兩條樣帶進行試驗;b)每條樣帶應夾在拉力試驗機夾具之間,加載速度為100mm/min,試驗開始時,夾具間試樣的自由長度應為200mm~240mm;c)繼續增加載荷值,直至樣帶拉斷,記錄拉斷載荷值;d)如果樣帶發生滑動或斷裂發生在距夾具10mm以內,試驗視為無效,應重新對另一試樣進行試驗。5.2伸長率在拉伸載荷達到196N狀態下,在試樣中間部位向兩端各100mm處標明初始點,測定拉伸載荷為11100N時兩初始點間的距離L。樣帶伸長率(e)按式(1)計算:式中:L——11100N拉伸載荷時兩個初始點間的距離,單位為毫米(mm)。5.3耐高溫性試驗應按下列步驟執行:a)抗拉載荷應在樣帶從150℃高溫箱中取出后5min內測試。每條樣帶應夾在拉力試驗機夾具之間;b)加載速度為100mm/min,加載至樣帶斷裂,記錄拉斷載荷值。5.4耐濕熱性試驗應按下列步驟執行:a)樣帶應完全浸泡在溫度(20±5)℃且已加入少量濕潤劑的蒸餾水中保存3h;b)抗拉載荷應在樣帶從蒸餾水中取出后10min內測量。每條樣帶應夾在拉力試驗機夾具之間,加載速度為100mm/min,加載至樣帶拉斷,記錄拉斷載荷值。5.5耐磨性5.5.1試驗步驟a)裝置的結構應符合圖1的要求,使用表面洛氏硬度為97~101的不銹鋼,棱邊圓角半徑為(0.5±0.1)mm,兩面間距為(6.35±0.03)mm,表面為冷拉狀態。配重的質量為(2.3±0.05)kg;六角棒材料應符合GB/T1220的要求;b)兩件試樣按圖1所示安裝,樣帶的一端加配重,另一端繞過六角棒與擺輪連接。擺輪以30±1次/min的頻率往復擺動,使樣帶在六角棒的兩上棱邊往復摩擦2500次,摩擦行程為(330±30)mm,已使用過的六角棒邊不得再次使用;c)將經摩擦試驗后的樣帶,以磨損部位作為夾緊間距,并按本文件的規定進行抗拉強度試驗;d)六角棒盡可能使用一次,若ab,cd.ef處使用過,試驗應更換一個新六角棒;5e)在六角棒上樣帶的試驗位置:ab-cd-ef,a,b,c,d,e,f位置是棒的棱點。六角棒棱點示意圖見圖2。圖1裝置示意圖圖2六角棒棱角示意圖5.6燃燒特性客車安全帶燃燒特性試驗應按GB38262的規定執行,商用、乘用車輛應按GB8410的規定執行。65.7禁用物質5.7.1禁用物質試驗應按GB/T30512的規定執行。耐磨性經10,000次摩擦循環后,表面無破損,斷裂強度保留率應大于90%。5.8耐高低溫性能5.8.1高溫試驗80℃環境下保持4h,功能正常。5.8.2低溫試驗-30℃環境下保持4h,功能正常。六、標準水平分析6.1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程度經查,暫無相同類型的國際標準與國外標準,故沒有相應的國際標準、國外標準可采用。6.2與國際標準及國外標準水平對比本標準達到國內先進水平。6.3與現有標準及制定中的標準協調配套情況本標準的制定與現有的標準及制定中的標準協調配套,無重復交叉現象。6.4設計國內外專利及處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