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太空一日》同步測試卷及答案_第1頁
統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太空一日》同步測試卷及答案_第2頁
統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太空一日》同步測試卷及答案_第3頁
統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太空一日》同步測試卷及答案_第4頁
統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太空一日》同步測試卷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統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太空一日》同步測試卷及答案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整體感知第一部分(1-17):“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寫火箭發射升空時“我”的復雜感受。第二部分(18-29):“我看到了什么”——寫作者在太空中看到祖國的感受以及對戰友、親人的惦念,并強調在太空中看不到長城。第三部分(29-39):“神秘的敲擊聲”——寫“我”克服“本末倒置”這一錯覺的經歷及“我”在飛船內聽到神秘的敲擊聲。第四部分(40-67):“歸途如此驚心動魄”——寫飛船返回地面的復雜過程及作者由緊張到放心的心路歷程。(二)重點分析1.“神舟五號”飛船升空時,“我”的心理有哪些變化?寫這些變化有什么作用?2.試分析15段運用的描寫方式及其作用。3.為什么要寫在飛船上看不到長城?寫這表現了楊利偉的什么精神品質?4.文章結尾有什么特點?有什么表達效果?5.你認為“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及返回對我國有怎樣的重大的意義?(三)文章主旨本文通過敘述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飛船在“太空一日”的經歷,表現了作者沉著果斷、不怕犧牲、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品質,說明了航天員工作的危險性、艱巨性,抒發了作者熱愛航天事業、熱愛祖國的感情及勝利歸來的自豪之情。(四)寫作特色1.按照時間和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來敘述。《太空一日》記敘了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從火箭升空到飛船落地全過程,全文從整體上按照時間順序敘述,內容真實,扣人心弦。2.大量運用心理描寫。《太空一日》寫的是人類探索太空的故事,作者注意突出重點,細致描寫,運用大量的心理描寫來寫當時內心的感受,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便于讀者有更切實的感受。(五)例題精講1.填空是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年月日北京時間9時他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協會第27屆年會在北京閉幕,楊利偉被授予獎。2.閱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1)說說小標題的作用

(2)第一部分——“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①在這一部分中出現了什么意外?

②這種共振是正常現象嗎?這種現象后來解決了嗎?

③這一部分中表現了楊利偉什么精神?

(3)第二部分——“我看到了什么”①楊利偉在太空看到了什么?

②楊利偉在太空沒看到的是什么?為什么看不到?

(4)第三部分——神秘的敲擊聲①當飛船剛剛進入軌道,會出現什么錯覺?

②這種錯覺對楊利偉來說感受怎么樣?他是靠什么來克服的?

(5)第四部分——“歸途如此驚心動魄”①歸途中讓我緊張以致驚慌的原因是什么?

②舷窗玻璃出現裂縫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兩邊沒有同時出現裂紋呢?

③“飛船停住了。此時是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楊利偉為什么要強調飛船停住的時間?3.歸納主題本文通過,表現了的精神。4.請你從文中找出細節描寫的句子,讀一讀,體會細節描寫的好處。

課堂練習(一)現代文閱讀太空一日(片段)①作為首飛的航天員,出了一些小難題,其他突發的、原因不明的、沒有預案的情況還有許多。②比如,當飛船剛剛進入軌道,處于失重狀態時,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員都會產生一種“本末倒置”的錯覺。這種錯覺很難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卻感覺腦袋沖下。如果不消除這種倒懸的錯覺,就會覺得自己一直在倒著飛,很難受,嚴重時還可能誘發空間運動病,影響任務的完成。③……我在太空還遇到另外一個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況,那就是時不時出現的敲擊聲。④這個聲音是突然出現的,并不一直響,而是一陣一陣的,不管白天還是黑夜,毫無規律,說不準什么時候就響幾聲。既不是外面傳進來的聲音,也不是飛船里面的聲音,仿佛誰在外面敲飛船的船體。很難準確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當當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頭錘子敲鐵桶,咚……咚咚……咚…⑤鑒于飛船的運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沒有向地面報告這一情況。但自己還是很緊張,因為第一次飛行,生怕哪里出了問題。每當響聲傳來的時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邊聽邊看,試圖找出響聲所在,卻沒能發現什么。⑥回到地面后,人們對這個神秘的聲音做過許多猜測。技術人員想弄清它到底來自哪里,就用各種辦法模擬它,拿著錄音讓我一次又一次聽,我卻總是覺得不像。對航天員的最基本要求是嚴謹,不是當時的聲音,我就不能簽字,所以就讓我反復聽,斷斷續續聽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現在也沒有確認,那個神秘的聲音也沒有在我耳邊準確地再現過。⑥在“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飛行時,這個聲音又出現了,但我告訴航天員:“出現這個聲音別害怕,是正常現象。”1.請給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項是(

)①中國航天普通紀念幣正面主景圖案為國徽圖案。②下方刊年號“2015”。③背面主景圖案為神舟九號近軌對接航天器圖案。④其上方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A.①③④②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③①②④2.請給選文寫一個小標題。3.選文寫了哪些突發事件?作者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太空一日(節選)楊利偉①9時整,火箭尾部發出巨大的轟鳴聲,數百噸高能燃料開始燃燒,八臺發動機同時噴出熾熱的火焰,高溫高速的氣體,幾秒鐘就把發射臺下的上千噸水化為蒸氣。②火箭起飛了。③我全身用力,肌肉緊張,整個人收縮得像一塊鐵。④開始時飛船緩慢地升起,非常平穩,甚至比電梯還要平穩。我感到壓力遠不像訓練時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覺釋然,全身緊繃的肌肉也漸漸放松下來。⑤“逃逸塔分離”“助推器分離”……⑥火箭逐漸加速,我感到壓力在不斷增強。因為這種負荷我在訓練時承受過,變化幅度甚至比訓練時還小些,所以我身體的感受還挺好,覺得沒啥問題。⑦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時,火箭和飛船開始急劇抖動,產生共振。這讓我感到非常痛苦。⑧人體對10赫茲以下的低頻振動非常敏感,它會引起人的內臟共振。而這時不單單是低頻振動的問題,而且這個新的振動疊加在一個大約6G的負荷上。這種疊加太可怕了,我從來沒有進行過這種訓練。⑨意外出現了。共振以曲線的形式變化著,痛苦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幾乎無法承受,覺得自己快不行了。⑩當時,我的頭腦還非常清醒,以為飛船起飛時就是這樣的。其實,起飛階段發生共振并非正常現象。?那種共振持續26秒鐘后,慢慢減輕。我從極度難受的狀態中解脫出來,一切不適都不見了,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輕松和舒服,如釋千鈞重負,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覺得這個過程很耐人尋味。但在痛苦的極點,就在剛才短短一剎那,我真的以為自己要犧牲了。?飛行回來后我詳細描述了這種難受的過程。經過分析研究,工作人員認為,飛船共振主要來自火箭的振動。隨后他們改進技術工藝,解決了這個問題。在“神舟六號”飛行時,情況有了很大改善,在后來的航天飛行中再也沒出現過。聶海勝說:“我們乘坐的火箭、飛船都非常舒適,幾乎感覺不到振動。”?在空中度過那難以承受的26秒鐘時,不僅我感覺特別漫長,地面的工作人員也陷入空前的緊張中。因為通過大屏幕,飛船傳回來的畫面是定格的,我整個人一動不動,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擔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后來,整流罩打開,外面的光線透過舷窗一下子照射進來,陽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這一下,指揮大廳有人大聲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偉還活著!”所有的人都鼓掌歡呼起來。?這時我第一次向地面報告飛船狀態:“‘神舟五號’報告,整流罩打開正常!”?當我返回地球觀看這段錄像時,我激動得說不出任何話來。4.從火箭起飛到整流罩打開,飛船出現了哪些狀況?楊利偉的身體和心理經歷了哪些變化?請根據上文內容填寫下表。升空過程飛船的狀況身體反應心理感受火箭起飛緩慢地升起,非常平穩(1)心里稍覺釋然逃逸塔分離,助推器分離逐漸加速壓力不斷增強,身體感受還挺好覺得沒啥問題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時火箭和飛船產生共振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無法承受(2)整流罩打開(3)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陽光很刺眼5.分析下列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作用。(1)我全身用力,肌肉緊張,整個人收縮得像一塊鐵。(2)共振以曲線的形式變化著,痛苦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6.楊利偉有哪些優秀品質?請簡要概括。7.結合文中情境,分析下面的語句蘊含著怎樣的情感。就這一下,指揮大廳有人大聲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偉還活著!”所有的人都鼓掌歡呼起來。(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①作為首飛的航天員,除了一些小難題,其他突發的、原因不明的、沒有預案的情況還會遇上許多。②比如,當飛船剛剛進入軌道,處于失重狀態時,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員都會產生一種“本末倒置”的錯覺。這種錯覺令人難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卻感覺腦袋沖下。如果不消除這種倒懸的錯覺,就會覺得自己一直在倒著飛,很難受,嚴重時還可能誘發空間運動病,影響任務完成。③在地面時沒人提到這種情況,即使有人知道,訓練也無法模擬。估計在我之前遨游太空的國外航天員會有類似體驗,但他們從未對我說起過。④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完全靠意志克服這種錯覺。想象自己在地面訓練的情景,眼睛閉著猛想,不停地想,以給身體一個適應過程。幾十分鐘后,我終于調整過來。⑤“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升空后,航天員都產生過這種錯覺,但他們已有心理準備,因為我跟他們仔細說過。而且,飛船艙體也經過改進,內壁上下刷著不同的顏色,天花板是白色的,地板是褐色的,這樣便于幫助航天員迅速調整感覺。⑥我在太空還遇到一個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況,那就是時不時出現敲擊聲。⑦這個聲音是突然出現的,并不一直響,而是一陣一陣的,不管白天黑夜,毫無規律,說不準什么時候就響幾聲。既不是外面傳進來的聲音,也不是飛船里面的聲音,仿佛誰在外面敲飛船的船體。很難準確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當當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頭錘子敲鐵桶,咚……咚咚……咚……⑧鑒于飛船的運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沒有向地面報告這一情況。但自己還是很緊張,因為第一次飛行,生怕哪里出了問題。每當響聲傳來的時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邊聽邊看,試圖找出響聲所在,卻未能發現什么。⑨回到地面后,人們對這個神秘的聲音做過許多猜測。技術人員想弄清它到底來自哪里,就用各種辦法模擬它,拿著錄音讓我一次又一次地聽,我卻總是覺得不像。對航天員最基本的要求是嚴謹,不是當時的聲音,我就不能簽字,所以就讓我反復聽,斷斷續續聽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現在也沒有確認,那個神秘的聲音也沒有在我耳邊準確地再現過。⑩在“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飛行時,這個聲音又出現了,但我告訴航天員:“出現這個聲音別害怕,是正常現象。”(節選自《太空一日》)12.聯系全文和選文,選出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一項(

)A.“但他們已有心理準備,因為我跟他們仔細說過。”“仔細”一詞修飾“說過”,寫出了“我”做事的細致、認真。B.選文反映出作者具有“頑強的毅力,實事求是、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大公無私”的高貴品質。C.產生錯覺時,作者只能完全靠意志克服這種錯覺。D.聽到敲擊聲時,鑒于飛船的運行一直很正常,作者第一時間向地面報告這一情況。13.選文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14.楊利偉在太空中遇到一個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況,那就是“時不時出現的敲擊聲”,你發揮想象猜測一下或者根據你了解的科學知識假設一下,這“敲擊聲”來自哪里?課后作業【材料一】①意外出現了。共振以曲線形式變化著,痛苦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幾乎難以承受,覺得自己快不行了。②當時,我的腦子非常清醒,以為飛船起飛時就是這樣的。其實,起飛階段發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現象。③那種共振持續26秒后,慢慢減輕。我從極度難受的狀態解脫出來,一切不適都不見了,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輕松和舒服,如釋千斤重負,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覺得這個過程很耐人尋味。但在痛苦的極點,就在剛才短短一剎那,我真的以為自己要犧牲了。(選自楊利偉《太空一日》)【材料二】①從2003年我國航天員第一次進入太空,到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這些年我國航天給人的驚喜和振奮不斷。②實際上,從各類科普我們知道,太空充滿了誘惑,也危險重重。航天員時刻面臨各種挑戰,如履薄冰,僅僅是身體健康方面,由于環境轉換、重力影響、身體自我保護調整等因素影響,身體要承受很多考驗和變化,從頭到腳,從外到里,從輕到重都有。(選自“中國日報網”)【材料三】①后來,航行組中的另外兩名地航員在事故中受傷,不久相繼去世,從那以后,在“落日六號”上,只剩下她一個人了。②現在,“落日六號”內部已完全處于失重狀態,飛船已下沉到6300公里深處,那里是地球的最深處,她是第一個到達地心的人。③她在地心的世界是那個活動范圍不到10立方米的悶熱的控制艙。飛船上有一個中微子傳感眼鏡,這個裝置使她同地面世界多少保持著一些感性的聯系。但這種如同生命線的聯系不能長時間延續下去,飛船里中微子通信設備的能量最后耗盡,這種聯系在兩個月前就中斷了,具體時間是在我從草原返回航天中心的途中。④那個沒有日出的細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⑤“落日六號”的中子材料外殼足以抵抗地心的巨大壓力,而飛船上的生命循環系統還可以運行50至80年,她將在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過自己的余生。⑥我聽到了她同地面最后通信的錄音,這時來自地心的中微子波束已很弱,她的聲音時斷時續,但這聲音很平靜。⑦“……今后,我會按照研究計劃努力工作的。將來,也許會有地心飛船找到“落日六號”并同它對接,但愿那時我留下的資料會有用。請你們放心,我現在已適應這里,不再覺得狹窄和封閉了,整個世界都圍著我呀,我閉上眼睛就能看見上面的大草原,還可以清楚地看見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選自劉慈欣《帶上她的眼睛》)【材料四】2015年劉慈欣《三體》、2016年郝景芳《北京折疊》先后斬獲“科幻界諾貝爾文學獎”之稱的而果獎,中國科幻文學站在了世界科幻文學舞臺的聚光燈下。這有利于講好中國故事并助力科普科幻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科幻作品的一大特征是引發觀眾的好奇心,使其無形中愛上科學。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人類進步的源泉,也是學習研究的一大動力。善用優秀科幻作品,可以從源頭激發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幫助其樹立科學理想、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啟迪科學想象,培養好奇心、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激發青少年的家國情懷,培育他們為中國夢團結奮斗的雄心壯志。(選自《中國教育報》2023年2月9日)15.概括【材料一】中楊利偉的心理變化過程。16.結合【材料一】【材料二】,談談航天員為什么被稱為“航天英雄”?17.《帶上她的眼睛》是作者根據自己的同名小說改寫的。【材料三】中畫線句原句是這樣的“還可以清楚地看見每一朵我起了名字的小花呢。再見。”你覺得原句好,還是改寫以后的句子好?簡述理由。18.愛因斯坦對科幻小說持否定態度,他認為科幻小說會毀了科學。你是否贊同愛因斯坦的觀點?根據上述四則材料,闡述理由。參考答案(一)整體感知第一部分(1-17):“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寫火箭發射升空時“我”的復雜感受。第二部分(18-29):“我看到了什么”——寫作者在太空中看到祖國的感受以及對戰友、親人的惦念,并強調在太空中看不到長城。第三部分(29-39):“神秘的敲擊聲”——寫“我”克服“本末倒置”這一錯覺的經歷及“我”在飛船內聽到神秘的敲擊聲。第四部分(40-67):“歸途如此驚心動魄”——寫飛船返回地面的復雜過程及作者由緊張到放心的心路歷程。(二)重點分析1.“神舟五號”飛船升空時,“我”的心理有哪些變化?寫這些變化有什么作用?“我”的心理感受有如下變化:緊張——稍覺釋然——非常痛苦——無法承受,覺得快不行了——從難受的狀態中解脫出來,感到從未有過的輕松和舒服。寫這些,真實再現了作者在飛船中的感受,說明航天員工作的危險,表現了作者無所畏懼、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2.試分析15段運用的描寫方式及其作用。就這一下,指揮大廳有人大聲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偉還活著!”所有的人都鼓掌歡呼起來。這一段屬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大聲喊”“鼓掌歡呼”是動作描寫,表現大家看到“我”安然無恙時的激動、興奮之情,以及戰友之間的深厚情誼。簡短的語言描寫,真實地再現了楊利偉脫險后人們如釋重負的心情。3.為什么要寫在飛船上看不到長城?寫這表現了楊利偉的什么精神品質?楊利偉通過“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神舟七號”的航天員在太空中都沒看到長城的事實,證明“航天員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長城”這一傳說是不真實的。楊利偉特別強調這一點,表現了他重視實踐、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精神。4.文章結尾有什么特點?有什么表達效果?結尾運用了以聲寫靜的手法,敘述了飛船內的寂靜及“我”的期待,敘述了地面人員尋找飛船的情景,字里行間流露出勝利的自豪感、如釋重負的輕松感。5.你認為“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及返回對我國有怎樣的重大的意義?“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和勝利返回,標志著我國成為俄、美兩國之后第三個進入太空的國家。這是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及綜合國力強大的象征,是我們偉大的祖國日益強大的標志,是中國人民對世界做出的巨大貢獻,也是我國將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更多努力的強大基礎。(三)文章主旨本文通過敘述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飛船在“太空一日”的經歷,表現了作者沉著果斷、不怕犧牲、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品質,說明了航天員工作的危險性、艱巨性,抒發了作者熱愛航天事業、熱愛祖國的感情及勝利歸來的自豪之情。(四)寫作特色1.按照時間和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來敘述。《太空一日》記敘了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從火箭升空到飛船落地全過程,全文從整體上按照時間順序敘述,內容真實,扣人心弦。2.大量運用心理描寫。《太空一日》寫的是人類探索太空的故事,作者注意突出重點,細致描寫,運用大量的心理描寫來寫當時內心的感受,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便于讀者有更切實的感受。(五)例題精講1.填空是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年月日北京時間9時他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協會第27屆年會在北京閉幕,楊利偉被授予獎。2.閱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1)說說小標題的作用

(2)第一部分——“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①在這一部分中出現了什么意外?

②這種共振是正常現象嗎?這種現象后來解決了嗎?

③這一部分中表現了楊利偉什么精神?

(3)第二部分——“我看到了什么”①楊利偉在太空看到了什么?

②楊利偉在太空沒看到的是什么?為什么看不到?

參考答案:1.楊利偉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列昂諾夫獎。2.(1)讓讀者在通讀全文前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一個概括性的了解;層次清楚,結構鮮明。設置懸念,吸引讀者。(2)①“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時,火箭和飛船開始急劇抖動,產生了共振。這讓我感到非常痛苦。”“共振以曲線形式變化著,痛苦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幾乎難以承受,覺得自己快不行了。”②并非正常現象。“飛船的共振主要來自火箭的振動。隨后他們改進技術工藝,解決了這個問題。在“神舟六號”飛行時,情況有了很大改善;在后來的航天飛行中再沒有出現過。”③為祖國航天事業勇于犧牲的精神。(3)①地球只是一段弧;準確判斷各大洲和各個國家的方位;中國上空仔細辨別大概到哪個省了,正從哪個地區的上空飛過,祖國的各個省份我大都看到了。我們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脈邊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則呈現一片紅暈。類似棉絮狀的物體從舷窗外飄過,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蓋。②長城;因為“在太空,實際上看不到任何單體的人工建筑,我詢問過國際上的很多航天員,沒有誰能拿出確鑿的證據說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時也只是淡淡的紅色。”(4)第三部分——神秘的敲擊聲①當飛船剛剛進入軌道,會出現什么錯覺?

②這種錯覺對楊利偉來說感受怎么樣?他是靠什么來克服的?

(5)第四部分——“歸途如此驚心動魄”①歸途中讓我緊張以致驚慌的原因是什么?

②舷窗玻璃出現裂縫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兩邊沒有同時出現裂紋呢?

③“飛船停住了。此時是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楊利偉為什么要強調飛船停住的時間?3.歸納主題本文通過,表現了的精神。4.請你從文中找出細節描寫的句子,讀一讀,體會細節描寫的好處。

參考答案:(4)①飛船剛剛進入軌道,處于失重狀態時,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員都會產生一種“本末倒置”的錯覺。②這種錯覺很難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卻感覺腦袋沖下。如果不消除這種倒懸的錯覺,就會覺得自己一直在倒著飛,很難受。沒別的辦法,只有完全靠意志力克服這種錯覺。想像自己在地面訓練的情景,眼睛閉著猛想,不停地想,給身體一個適應過程。幾十分鐘后,我終于調整過來了。(5)第四部分——歸途如此驚心動魄①“右邊的舷窗開始出現裂紋。窗外燒得跟煉鋼爐一樣,玻璃窗開始出現裂紋,那種紋路就跟強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種小碎紋一樣,這種細細的碎紋,眼看著越來越多……說不恐懼那是假話,你想啊,外邊可是1600—1800℃的超高溫度。”“看到舷窗玻璃開始出現裂縫,我緊張了……”②飛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層防燒涂層,是這個涂層燒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出現問題;因為兩邊用了不同的材料。③表明飛船安全著落,“神舟五號”出征成功歸來,表現了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臨危不懼,沉著鎮定。3.本文通過楊利偉敘述自己在太空一日所見所感的過程,表現了我國宇航員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臨危不懼、沉著鎮定、勇于犧牲的精神。4.如:后來,整流罩打開,外面的光線透過舷窗一下子照射進來,陽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在太空中,我還看到類似棉絮狀的物體從舷窗外飄過,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蓋,聽不到什么聲音,也感覺不到這些東西的任何撞擊。這是一個劇烈的動作。能聽到“砰”的一聲,非常響,164分貝。我在里邊感覺被狠狠地一拽,瞬間過載很大,對身體的沖擊也非常厲害。接下來是一連串的快速動作。引導傘出來后,緊跟著把減速傘頁帶出來,減速傘讓飛船減速下落,16秒之后再把主傘帶出來。這些細節描寫一方面表現了太空的神秘,激發讀者對太空的向往之情,另一方面表現了楊利偉為祖國航天事業勇于犧牲、臨危不懼、沉著鎮定的精神。課堂練習(一)現代文閱讀太空一日(片段)①作為首飛的航天員,出了一些小難題,其他突發的、原因不明的、沒有預案的情況還有許多。②比如,當飛船剛剛進入軌道,處于失重狀態時,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員都會產生一種“本末倒置”的錯覺。這種錯覺很難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卻感覺腦袋沖下。如果不消除這種倒懸的錯覺,就會覺得自己一直在倒著飛,很難受,嚴重時還可能誘發空間運動病,影響任務的完成。③……我在太空還遇到另外一個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況,那就是時不時出現的敲擊聲。④這個聲音是突然出現的,并不一直響,而是一陣一陣的,不管白天還是黑夜,毫無規律,說不準什么時候就響幾聲。既不是外面傳進來的聲音,也不是飛船里面的聲音,仿佛誰在外面敲飛船的船體。很難準確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當當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頭錘子敲鐵桶,咚……咚咚……咚…⑤鑒于飛船的運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沒有向地面報告這一情況。但自己還是很緊張,因為第一次飛行,生怕哪里出了問題。每當響聲傳來的時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邊聽邊看,試圖找出響聲所在,卻沒能發現什么。⑥回到地面后,人們對這個神秘的聲音做過許多猜測。技術人員想弄清它到底來自哪里,就用各種辦法模擬它,拿著錄音讓我一次又一次聽,我卻總是覺得不像。對航天員的最基本要求是嚴謹,不是當時的聲音,我就不能簽字,所以就讓我反復聽,斷斷續續聽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現在也沒有確認,那個神秘的聲音也沒有在我耳邊準確地再現過。⑥在“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飛行時,這個聲音又出現了,但我告訴航天員:“出現這個聲音別害怕,是正常現象。”1.請給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項是(

)①中國航天普通紀念幣正面主景圖案為國徽圖案。②下方刊年號“2015”。③背面主景圖案為神舟九號近軌對接航天器圖案。④其上方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A.①③④②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③①②④2.請給選文寫一個小標題。3.選文寫了哪些突發事件?作者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答案】1.B2.突發事件(小難題,或神秘的敲擊聲)3.突發事件:“本末倒置”的錯覺和敲擊聲;當時的心情:產生“本末倒置”的錯覺心理很難受;有“敲擊聲”心理很緊張【解析】1.本題考查銜接排序。先確定首句,①句明確提到中國航天普通紀念幣正面主景圖案為國徽圖案,符合一般介紹順序從正面開始,所以①句為首句。接著按照空間順序,介紹正面主景圖案后介紹其上方和下方,所以④句“其上方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在①句后,②句“下方刊年號‘2015’”在④句后;③句介紹背面主景圖案,應在正面介紹完之后,所以排在最后。因此排序為:①④②③;故選B。2.本題考查擬寫標題。結合①段“作為首飛的航天員,出了一些小難題,其他突發的、原因不明的、沒有預案的情況還有許多”、⑥段“回到地面后,人們對這個神秘的聲音做過許多猜測。技術人員想弄清它到底來自哪里,就用各種辦法模擬它,拿著錄音讓我一次又一次聽,我卻總是覺得不像。對航天員的最基本要求是嚴謹,不是當時的聲音,我就不能簽字,所以就讓我反復聽,斷斷續續聽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現在也沒有確認,那個神秘的聲音也沒有在我耳邊準確地再現過”可知,選段主要講述首飛的航天員遇到許多突發情況,其中回到地面后對飛行中出現的神秘聲音猜測不斷,技術人員反復模擬讓航天員確認,但直到現在也未確認該神秘聲音的來源。據此可得:突發事件(小難題,或神秘的敲擊聲)。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概括。一問,結合②段“比如,當飛船剛剛進入軌道,處于失重狀態時,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員都會產生一種‘本末倒置’的錯覺”、③段“……我在太空還遇到另外一個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況,那就是時不時出現的敲擊聲”可知,突發事件為:“本末倒置”的錯覺和敲擊聲;二問,結合②段“這種錯覺很難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卻感覺腦袋沖下。如果不消除這種倒懸的錯覺,就會覺得自己一直在倒著飛,很難受,嚴重時還可能誘發空間運動病,影響任務的完成”、⑤段“鑒于飛船的運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沒有向地面報告這一情況。但自己還是很緊張,因為第一次飛行,生怕哪里出了問題”可知,當時的心情為:產生“本末倒置”的錯覺心理很難受;有“敲擊聲”心理很緊張(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太空一日(節選)楊利偉①9時整,火箭尾部發出巨大的轟鳴聲,數百噸高能燃料開始燃燒,八臺發動機同時噴出熾熱的火焰,高溫高速的氣體,幾秒鐘就把發射臺下的上千噸水化為蒸氣。②火箭起飛了。③我全身用力,肌肉緊張,整個人收縮得像一塊鐵。④開始時飛船緩慢地升起,非常平穩,甚至比電梯還要平穩。我感到壓力遠不像訓練時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覺釋然,全身緊繃的肌肉也漸漸放松下來。⑤“逃逸塔分離”“助推器分離”……⑥火箭逐漸加速,我感到壓力在不斷增強。因為這種負荷我在訓練時承受過,變化幅度甚至比訓練時還小些,所以我身體的感受還挺好,覺得沒啥問題。⑦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時,火箭和飛船開始急劇抖動,產生共振。這讓我感到非常痛苦。⑧人體對10赫茲以下的低頻振動非常敏感,它會引起人的內臟共振。而這時不單單是低頻振動的問題,而且這個新的振動疊加在一個大約6G的負荷上。這種疊加太可怕了,我從來沒有進行過這種訓練。⑨意外出現了。共振以曲線的形式變化著,痛苦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幾乎無法承受,覺得自己快不行了。⑩當時,我的頭腦還非常清醒,以為飛船起飛時就是這樣的。其實,起飛階段發生共振并非正常現象。?那種共振持續26秒鐘后,慢慢減輕。我從極度難受的狀態中解脫出來,一切不適都不見了,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輕松和舒服,如釋千鈞重負,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覺得這個過程很耐人尋味。但在痛苦的極點,就在剛才短短一剎那,我真的以為自己要犧牲了。?飛行回來后我詳細描述了這種難受的過程。經過分析研究,工作人員認為,飛船共振主要來自火箭的振動。隨后他們改進技術工藝,解決了這個問題。在“神舟六號”飛行時,情況有了很大改善,在后來的航天飛行中再也沒出現過。聶海勝說:“我們乘坐的火箭、飛船都非常舒適,幾乎感覺不到振動。”?在空中度過那難以承受的26秒鐘時,不僅我感覺特別漫長,地面的工作人員也陷入空前的緊張中。因為通過大屏幕,飛船傳回來的畫面是定格的,我整個人一動不動,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擔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后來,整流罩打開,外面的光線透過舷窗一下子照射進來,陽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這一下,指揮大廳有人大聲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偉還活著!”所有的人都鼓掌歡呼起來。?這時我第一次向地面報告飛船狀態:“‘神舟五號’報告,整流罩打開正常!”?當我返回地球觀看這段錄像時,我激動得說不出任何話來。4.從火箭起飛到整流罩打開,飛船出現了哪些狀況?楊利偉的身體和心理經歷了哪些變化?請根據上文內容填寫下表。升空過程飛船的狀況身體反應心理感受火箭起飛緩慢地升起,非常平穩(1)心里稍覺釋然逃逸塔分離,助推器分離逐漸加速壓力不斷增強,身體感受還挺好覺得沒啥問題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時火箭和飛船產生共振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無法承受(2)整流罩打開(3)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陽光很刺眼5.分析下列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作用。(1)我全身用力,肌肉緊張,整個人收縮得像一塊鐵。(2)共振以曲線的形式變化著,痛苦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6.楊利偉有哪些優秀品質?請簡要概括。7.結合文中情境,分析下面的語句蘊含著怎樣的情感。就這一下,指揮大廳有人大聲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偉還活著!”所有的人都鼓掌歡呼起來。【答案】4.緊繃的肌肉漸漸放松下來覺得自己快不行了外面的光線透過舷窗照射進船艙5.(1)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我”肌肉緊張的身體比作鐵,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當時緊張的反應。(2)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共振帶來的痛苦之強烈。6.英勇無畏,敢于探索,不怕犧牲,求實嚴謹,無私奉獻,沉著穩重,堅毅拼搏,一絲不茍,有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答出三種即可)7.楊利偉熬過艱難的26秒共振階段,指揮大廳里的人們情不自禁地爆發出喊聲與掌聲,由衷地表達了對楊利偉置生命安危于度外的犧牲精神的敬佩,對楊利偉勇敢擺脫了死亡威脅表示祝賀。【解析】4.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和概括。第①空:結合第④段語句“開始時飛船緩慢地升起,非常平穩,甚至比電梯還要平穩。我感到壓力遠不像訓練時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覺釋然,全身緊繃的肌肉也漸漸放松下來”可概括為:緊繃的肌肉漸漸放松下來;第②空:結合第⑦段“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時,火箭和飛船開始急劇抖動,產生共振。這讓我感到非常痛苦”,第⑨段“意外出現了。共振以曲線的形式變化著,痛苦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幾乎無法承受,覺得自己快不行了”可概括為:覺得自己快不行了;第③空:結合?段語句“后來,整流罩打開,外面的光線透過舷窗一下子照射進來,陽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可概括為:外面的光線透過舷窗照射進船艙。5.本題考查賞析語句。(1)“我全身用力,肌肉緊張,整個人收縮得像一塊鐵”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我”肌肉緊張的身體比作鐵,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肌肉緊縮時的狀態,說明我內心十分緊張。(2)“痛苦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運用了夸張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因共振而帶來的痛苦感覺越來越強烈,不能承受。6.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概括。根據第⑦段“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時,火箭和飛船開始急劇抖動,產生共振。這讓我感到非常痛苦”和第⑨段“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幾乎無法承受,覺得自己快不行了”可知,在如此極端痛苦和危險的情況下,楊利偉沒有放棄,堅持完成任務,展現出英勇無畏的品質。第⑩段“當時,我的頭腦還非常清醒,以為飛船起飛時就是這樣的。其實,起飛階段發生共振并非正常現象”可知,即使面臨生死考驗,他依然保持著清醒的頭腦,足見其勇敢堅毅。根據第?段“在空中度過那難以承受的26秒鐘時,不僅我感覺特別漫長,地面的工作人員也陷入空前的緊張中。因為通過大屏幕,飛船傳回來的畫面是定格的,我整個人一動不動,眼睛也不眨”可知,在極度緊張的時刻,楊利偉能夠保持鎮定,一動不動,體現了他的沉著穩重;第?段“后來,整流罩打開,外面的光線透過舷窗一下子照射進來,陽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可知,在經歷了漫長的緊張時刻后,他依然能在合適的時候做出自然的反應,而不是慌亂失措。根據第?段“飛行回來后我詳細描述了這種難受的過程。經過分析研究,工作人員認為,飛船共振主要來自火箭的振動。隨后他們改進技術工藝,解決了這個問題”可知,楊利偉認真地將自己的經歷詳細反饋給工作人員,為后續航天技術的改進提供了寶貴的依據,體現了他對科學的嚴謹態度。根據第⑨段“意外出現了。共振以曲線的形式變化著,痛苦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幾乎無法承受,覺得自己快不行了”可知,盡管痛苦至極,但他沒有放棄,堅持著挺過了艱難的時刻,展現出堅毅拼搏的精神。根據第?段“那種共振持續26秒鐘后,慢慢減輕。我從極度難受的狀態中解脫出來,一切不適都不見了,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輕松和舒服,如釋千鈞重負,如同一次重生”可知,在這26秒的痛苦過程中,他頑強地堅持下來,體現了堅毅拼搏的品質。根據第?段“這時我第一次向地面報告飛船狀態:‘神舟五號’報告,整流罩打開正常’”可知,在關鍵時刻,他一絲不茍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準確地向地面報告飛船狀態。7.本題考查理解語句。結合文中?段“在空中度過那難以承受的26秒鐘時,不僅我感覺特別漫長,地面的工作人員也陷入空前的緊張中。因為通過大屏幕,飛船傳回來的畫面是定格的,我整個人一動不動,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擔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可知當楊利偉一動不動的時候,地面上的人們都十分擔心、著急,生怕出什么意外,結合“快看啊,他眨眼了,利偉還活著”可知,楊利偉熬過艱難的26秒共振階段,還活著,這對人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個舉動。“所有的人都鼓掌歡呼起來”表達了對楊利偉置犧牲于不顧的精神的敬佩,楊利偉勇敢戰勝了死亡的威脅,我們成功了。故這句話表達了對他的敬佩和贊美,也替他感到開心和表示祝賀。(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①作為首飛的航天員,除了一些小難題,其他突發的、原因不明的、沒有預案的情況還會遇上許多。②比如,當飛船剛剛進入軌道,處于失重狀態時,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員都會產生一種“本末倒置”的錯覺。這種錯覺令人難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卻感覺腦袋沖下。如果不消除這種倒懸的錯覺,就會覺得自己一直在倒著飛,很難受,嚴重時還可能誘發空間運動病,影響任務完成。③在地面時沒人提到這種情況,即使有人知道,訓練也無法模擬。估計在我之前遨游太空的國外航天員會有類似體驗,但他們從未對我說起過。④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完全靠意志克服這種錯覺。想象自己在地面訓練的情景,眼睛閉著猛想,不停地想,以給身體一個適應過程。幾十分鐘后,我終于調整過來。⑤“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升空后,航天員都產生過這種錯覺,但他們已有心理準備,因為我跟他們仔細說過。而且,飛船艙體也經過改進,內壁上下刷著不同的顏色,天花板是白色的,地板是褐色的,這樣便于幫助航天員迅速調整感覺。⑥我在太空還遇到一個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況,那就是時不時出現敲擊聲。⑦這個聲音是突然出現的,并不一直響,而是一陣一陣的,不管白天黑夜,毫無規律,說不準什么時候就響幾聲。既不是外面傳進來的聲音,也不是飛船里面的聲音,仿佛誰在外面敲飛船的船體。很難準確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當當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頭錘子敲鐵桶,咚……咚咚……咚……⑧鑒于飛船的運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沒有向地面報告這一情況。但自己還是很緊張,因為第一次飛行,生怕哪里出了問題。每當響聲傳來的時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邊聽邊看,試圖找出響聲所在,卻未能發現什么。⑨回到地面后,人們對這個神秘的聲音做過許多猜測。技術人員想弄清它到底來自哪里,就用各種辦法模擬它,拿著錄音讓我一次又一次地聽,我卻總是覺得不像。對航天員最基本的要求是嚴謹,不是當時的聲音,我就不能簽字,所以就讓我反復聽,斷斷續續聽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現在也沒有確認,那個神秘的聲音也沒有在我耳邊準確地再現過。⑩在“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飛行時,這個聲音又出現了,但我告訴航天員:“出現這個聲音別害怕,是正常現象。”(節選自《太空一日》)12.聯系全文和選文,選出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一項(

)A.“但他們已有心理準備,因為我跟他們仔細說過。”“仔細”一詞修飾“說過”,寫出了“我”做事的細致、認真。B.選文反映出作者具有“頑強的毅力,實事求是、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大公無私”的高貴品質。C.產生錯覺時,作者只能完全靠意志克服這種錯覺。D.聽到敲擊聲時,鑒于飛船的運行一直很正常,作者第一時間向地面報告這一情況。13.選文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14.楊利偉在太空中遇到一個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況,那就是“時不時出現的敲擊聲”,你發揮想象猜測一下或者根據你了解的科學知識假設一下,這“敲擊聲”來自哪里?【答案】12.D13.內容上:簡要交代要寫作的內容——突發事件或神秘的敲擊聲。結構上:總領下文。14.示例1:外星人的敲門聲。在浩瀚的宇宙中,人類一定不是孤單的,會有許多鄰居以各種方式各種狀態存在著,甚至在某個特殊的時刻他們就會走近我們。示例2:飛行時出現的敲擊聲,可能是由于飛船在地面時有壓力,到達真空無壓力的太空環境后,結構上發生變化從而產生一些聲音,或者是因為飛船內物品在上天前都是有大氣壓封到里面,在太空中因為泄壓導致一些聲音發出。【解析】12.考查內容理解。D.根據⑧段“鑒于飛船的運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沒有向地面報告這一情況”可知,選項“作者第一時間向地面報告這一情況”表述錯誤;故選D。13.考查句段作用。從內容上看,這個句子主要交代了“其他突發的、原因不明的、沒有預案的情況還有許多”,從而引出下文兩個突發的情況。從結構上看,是整個選段內容的總起段,引出下文。14.考查根據文章內容合理想象。結合⑦段“既不是外面傳進來的聲音,也不是飛船里面的聲音,仿佛誰在外面敲飛船的船體”,“而更像是用一把木頭錘子敲鐵桶,咚……咚咚……咚……”,展開合理想象,可能是外星人的敲門聲或是可能是到達真空無壓力的太空環境后結構上發生變化從而產生一些聲音等。示例:我認為這“敲擊聲”是外太空中的塵埃與飛船輕微碰撞發出的聲音,因為浩瀚的宇宙中存在不計其數的隕石、塵埃、太空垃圾等,與太空塵埃相互摩擦發出“敲擊聲”很有可能。課后作業【材料一】①意外出現了。共振以曲線形式變化著,痛苦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幾乎難以承受,覺得自己快不行了。②當時,我的腦子非常清醒,以為飛船起飛時就是這樣的。其實,起飛階段發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現象。③那種共振持續26秒后,慢慢減輕。我從極度難受的狀態解脫出來,一切不適都不見了,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輕松和舒服,如釋千斤重負,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覺得這個過程很耐人尋味。但在痛苦的極點,就在剛才短短一剎那,我真的以為自己要犧牲了。(選自楊利偉《太空一日》)【材料二】①從2003年我國航天員第一次進入太空,到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這些年我國航天給人的驚喜和振奮不斷。②實際上,從各類科普我們知道,太空充滿了誘惑,也危險重重。航天員時刻面臨各種挑戰,如履薄冰,僅僅是身體健康方面,由于環境轉換、重力影響、身體自我保護調整等因素影響,身體要承受很多考驗和變化,從頭到腳,從外到里,從輕到重都有。(選自“中國日報網”)【材料三】①后來,航行組中的另外兩名地航員在事故中受傷,不久相繼去世,從那以后,在“落日六號”上,只剩下她一個人了。②現在,“落日六號”內部已完全處于失重狀態,飛船已下沉到6300公里深處,那里是地球的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