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培訓課件_第1頁
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培訓課件_第2頁
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培訓課件_第3頁
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培訓課件_第4頁
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培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主要內容簡介歷史作用灸術艾灸的器具艾灸的分類艾灸與美容艾灸與豐胸艾灸與減肥艾灸與養生常見病的艾灸治療禁忌注意事項2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一、什么是養生?養生:生:生命、生存、生長、生活等;養:保養、調養、培養、補養、護養。養生就是根據生命發展的規律,采取能夠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手段,所進行的保健活動。養生方法:飲食養生、四時養生、運動養生、精神養生、體質養生、起居養生、藥物養生、針刺養生、灸法養生、推拿養生、撥罐養生、刮痧養生、足療養生等等。3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二、什么是艾灸療法?定義:艾灸是利用艾絨在體表穴位上的燒灼,借助灸火的溫和熱力和藥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種外治法。4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二、灸法簡介灸:針灸:用針刺和艾灸刺激人體的某些特定部位(穴位),通過經絡的傳導來調整體內陰陽、氣血、臟腑機能的紊亂,使機體重新達到協調和相對平衡的狀態。針是一種用機械刺激,灸是一種用溫度刺激,二者所應用的理論和具體是實踐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一般把二者并稱為針灸療法。《說文解字》灸,灼也,從火音久。刺以石針曰砭,灼以艾火曰灸。《靈樞》: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醫學入門》: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扁鵲心書》:“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三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余年壽矣”5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二、灸法簡介公元514年,針灸學首先傳到朝鮮;公元550年,我國的灸法由朝鮮傳入日本。古代日本民間應用灸療預防保健、延年益壽一直是作為一年中的一件大事來行使,一般人中,普遍施行養生灸。流行“勿與不灸足三里之人行旅”,“風門之穴人人灸”等諺語日本,無論男女,一生中都必須灸治4次:十七、八歲時灸風門,預防感冒,古代日本人認為感冒是萬病之首;二十四、五歲,灸三陰交,意在增強生殖能力;三、四十歲,灸足三里,可以促進脾胃功能、防止疾病、增加壽命;老年,為防止視力衰退,灸足三里及曲池,灸曲池使眼睛明亮,牙齒堅固。日本民間提倡嬰兒期灸身柱,即嬰兒出生后不久,用小麥粒大的艾炷灸身柱穴,3壯左右,連續灸三日至十數日不等,可以促進健康發育。韓國基本每家醫院都有一個“灸房”。韓國電視劇。6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二、灸法原料灸用原料:艾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氣味芳香,易燃,用作灸料。《名醫別錄》“艾味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本草綱目》“艾葉能灸百病”。干燥,搗制后除雜質,成純凈細軟艾絨,曬干貯藏,以備用。7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二、灸法工具灸用工具——艾炷和艾條艾炷:艾絨搓捏成圓錐形,大小不一。艾條:清艾條、藥艾條。其他:生姜、大蒜、鹽等。8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艾灸的器具艾條、艾絨、間隔灸需要的物質溫灸器灸、艾灸盒灸:臨床常用的有中華經絡灸棒、隨身灸、火龍罐灸、艾灸盒(一孔、二孔、三孔)。施灸時,將艾絨,或加摻藥物,裝入溫灸器的小筒。點燃后,將溫灸器之蓋扣好,即可置于俞穴火應灸部位,進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膚紅潤為度。五行懸磁灸療罐:艾灸結合五行磁療9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三、灸的分類及操作常用灸法艾炷灸艾條灸其它灸法:溫針灸溫灸器灸直接灸間接灸瘢痕灸(化膿灸)無瘢痕灸(非化膿灸)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附子餅灸溫和灸雀啄灸懸起灸雷火神針灸實按灸太乙神針灸燈草灸、天灸(藥物發泡灸法)10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艾灸的分類--直接灸1、直接灸是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11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艾灸的分類--間接灸2、間接灸:用藥物將艾炷與皮膚隔開,進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間隔灸、隔蒜灸、隔鹽灸、隔附子餅灸等。12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艾灸的分類--艾條灸艾條灸:艾條于穴位或病變部位上施灸者即艾條灸療法,操作常分溫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13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艾灸的分類--泥灸設計原理泥灸是古老蠟灸療法及溫敷療法相結合的一種延伸產品,其涵義是熱灼和熨燙。因其形狀如泥,固名泥灸。以中醫的經絡、臟腑、陰陽、五行、骨骼解剖理論為依據,采用火山礦物泥結合三十多中名貴中草藥調配而成。效果結合點穴、按摩、刮痧、拔罐、針灸、艾灸等療法為一體;灸泥產生的能量相當于遠紅外線,在熱力的作用下快速滲透到人體的深部,從而達到溫通經絡、凈血排毒、祛風散寒、活血化瘀、扶正驅邪,有效改善骨骼、關節、臟腑、乳腺、婦科等問題,特別是針對風濕、風寒、各種痛癥等效果顯著。14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泥灸三大作用1、借熱助陽:即借助熱力,溫壯陽氣。2、開門驅邪:特殊穿透力的藥物以最短的距離直達病灶,開啟經絡之外門,給賊邪以出路。3、以熱引熱: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迅速將致病物排出體外。15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泥灸使用后效果反應1、溫熱而舒適——正常反應,經絡淤堵不嚴重2、先是涼慢慢變熱——體內寒氣往外排3、皮膚又紅又干——體質燥熱4、癢——有風邪排出5、刺痛——有熱癥(炎癥)6、水珠(水氣)——濕氣7、灼熱——體質比較燥熱8、濕疹——濕毒9、水泡——濕熱10、痘——燥熱16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泥灸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使用方法使用前放微波爐用中高火加熱2--5分鐘,待溫度適合人體直接涂抹皮膚上加蓋保鮮膜,敷15-30分鐘,使用后再放微波爐加熱3分鐘進行消毒。注意事項1、微波爐加熱時請打開盒蓋;2、使用過程中謹防燙傷;3、皮膚有化膿或出血部位禁用;4、有過敏體質者慎用;5、皮膚發紅、發紫、發黑乃正常排毒現象;6、五高人群慎用。17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灸醫堂艾灸療法灸醫堂的艾灸原理:1、氣血“遇溫則行,遇寒則凝”2、氣血不足、運行不暢容易衰老生病。3、女性寒性體質形成原因:A、露臍裝,B、喜歡吹空調,C、喜歡吃冰凍的食物,4、寒性體質的癥狀:A、畏寒肢冷B、手腳冰涼C、痛經D、脾胃虛弱等亞健康狀況。灸醫堂18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灸醫堂御泥系列產品功效及作用原理:1、蠟灸療法以及溫敷療法相結合,有熱灼和熨燙的共同效果。2、全部選用名貴中草藥:藏紅花、雪蓮花、透骨草、伸筋草等3、具有很強柔韌性,可隨意貼敷身體的任何部位,療效好,見效快,具有活血、抗炎、祛風除濕的多重功效,能迅速打通人體經絡,將人體內的風寒濕邪逼出體外,達到快速治愈頑疾的目的;4、安全、對皮膚無任何副作用,標本兼治。5、中藥直接穿透導入人體病灶部位,安全高效祛除體內的風、寒、濕、熱、毒,達到有病治病,無病防身的目的19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艾灸的分類—五行粉灸五行粉灸的特色根據中草藥的五行特性、五行相生相克、草本歸經的原理配置而成。采集于不同方位和季節,有效調整五臟、五官、五體、五志、五氣。功效:融合點穴、按摩、刮痧、拔罐、針灸、艾灸等療法的作用。排出六淫邪氣,對頸椎、肩周、腰椎、關節、婦科、乳腺等問題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五行粉的藥診1、溫刺而不舒服——體內有炎癥2、不溫熱——體內寒氣重3、皮膚干——體內多有燥邪4、流毒水——體內濕氣重5、皮膚癢——體內有風邪6、小紅疹、水泡——體內有濕熱、濕毒20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灸醫堂五行懸磁灸療罐特點:1、獲得國家三十九個專利2、有乒乓球性能,耐摔3、采用航空材質、耐高溫4、無污染、無公害、可重復使用5、艾灸結合磁療,正負NS極磁石,凈化血液,提高人的正能量,排出人的負能量6、容易操作,方便攜帶,可隨意調節溫度21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灸醫堂十三味草藥艾柱療法特點:1、根據人體自我調節機理配伍所需成分2、嚴格按照中藥的君臣佐使配伍3、特制的五行灸療罐,安全不易灼傷,操作時間穩定,溫度隨意調節,靈活性好,隨意固定,攜帶方便。4、多年陳艾5、有煙,保留艾草的實際治療成分22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灸醫堂十三味草藥艾柱療法功效:肝元素艾柱:養肝、解肝毒、針對肝火旺額頭長痘痘、月經血塊、血瘀、增生、抗衰老、肝斑等肺元素艾柱:針對呼吸系統、臉頰痘痘、炎癥、止咳等心元素艾柱:針對氣血不足、補血、心律不齊、心慌失眠多夢等腎元素艾柱:補元氣、去黃氣、補水、保胎、色斑、卵巢、腎虛等脾元素艾柱:去濕氣、抗過敏、健脾、胃痛、纖體減肥等23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灸醫堂十三味草藥艾柱療法十大功效:1、理氣血2、通十二經絡3、透諸經治百病4、暖子宮:針對宮寒5、入三陰:脾經、肝經、腎經6、回垂絕之陽:快速調動人體陽氣,延長壽命。7、提高血液的含氧量,激活血紅蛋白和免疫細胞24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8、除寒濕:寒濕進入表皮,手掌紅白相間;進入脂肪,要么很瘦,要么虛胖,很難增肥減肥;進入肌肉,肌肉會僵硬;進入經絡,會出現關節炎、結節;進入骨骼,導致關節變形;進入骨髓精髓,會病入膏肓。9、溫中開郁:灸檀中穴,心胸開闊,心情愉快。10、調經安胎:針對月經不規律進行調節,痛經灸十七椎穴,安胎是針對胎位不正,灸小腳趾上的至陰穴或十七椎穴。25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四、艾灸的作用清代吳儀洛著《本草從新》中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26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四、艾灸的作用

一、溫經通絡、活血散瘀;二、行氣活血、消火化淤;三、溫中活里、強臟壯腑;四、溫肌散寒、疏風解表;五、平衡陰陽、保健防病;六、溫陰補虛、回陽固脫。27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一、溫經散寒《素問·異法方宜論篇》載:“臟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治療臟腑虛寒證及實寒證如寒凝血滯、經絡痹阻所引起的寒濕痹痛、痛經、經閉、胃脘痛、寒疝、腹痛、泄瀉、痢疾等。28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二、回陽救逆凡氣虛下陷或陽氣欲脫之危證,皆可用灸法,以扶助虛脫之陽氣。臨床常用于治療亡陽虛脫證和中氣不足、陽氣下陷而引起的遺尿、脫肛、崩漏、帶下、久泄、久痢、痰飲等。《扁鵲心書》記載:“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29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三、消腫散結灸能使氣機通暢,營衛調和,故瘀結自散。常用于治療氣血凝滯之疾,如乳癰(急性乳腺炎)初起、頸淋巴結核、癭瘤等疾病。

百草之王氣味芳香火力溫和北方艾葉又以蘄州為優。李時珍稱艾葉“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30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

四、保健強身

無病施灸,可以激發人體的正氣,增強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長壽不衰。可調理亞健康狀態。典故:九十歲采花大盜免疫調節《醫說·針灸》說:“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扁鵲心書·須識扶陽》說:“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也。”31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艾灸的作用一:艾灸可改進眼袋、黑眼圈、眼瞼下垂、皺紋、推遲眼部的松懈老化表象,使眼部康復光彩。二:艾灸可抑制功用亢進,也能使闌珊的機能振奮而趨向生理的平衡狀況。三:艾灸可加快肌膚的血液循環,使老化細胞代謝,新細胞再生加強,淡化色斑,削減皺紋,使膚色光潤,推遲變老。四:艾灸可疏通經絡、和諧齷齪、平衡陰陽、調整生理機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強身健體。五:艾灸可經過經絡調整人體生理功用,推進推陳出新,增強血液循環,調整內分泌,行進機體免疫力和防病。六:能夠廣泛用于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疾病。七:從中醫來說,特別對風寒濕痹、脾胃虛證、氣滯堆集、上盛下虛、厥逆脫證、外感表證、咳嗽痰喘等疾病有較好效果。32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五、艾灸的灸術溫和灸將艾卷燃著一端,在所選定之穴位上空薰灸。先反復測度距離,至病人感覺局部溫熱舒適而不灼燙,即

固定不動(一般距皮

膚約3厘米),以施灸

部位出現紅暈為度。33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艾灸的灸術雀啄灸將艾條燃著的一端在施灸部位上作一上一下、忽近忽遠的一種灸法,形如雀啄。本法熱感較強,應避免灼傷皮膚。34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艾灸的灸術熨熱灸又稱回旋灸。將艾條點燃端先在選定的穴區或患部熏灸測試,至局部有灼熱感時,即在此距離作平行往復回旋施灸,以局部潮紅為度。35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其他艾灸的灸術黃蠟灸液態灸火龍灸五行粉36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六、常見病與艾灸頸椎病的艾灸療法【臨床表現】:呈慢性發病,多數患者漸漸感到肩、臂、手的疼痛、麻木,頭痛頭暈,頸不僵硬,甚至握力減弱,肌肉萎縮,也可出現下肢無力或二便失常。頸肩或上肢活動功能受限,病變棘突及患側肩胛內上角常有壓痛,可捫及條索狀硬結。【灸法一】取穴:頸夾脊、風池穴操作手法:采用溫灸器灸法,每穴灸3~5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灸法二】取穴:頸夾脊、風池、肩井大椎、啊是穴。37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常見病與艾灸肩周炎的艾灸療法【臨床表現】:起病緩慢,多數無外傷。表現為關節疼痛,可放射到手,可引起肌肉痙攣,晚間疼痛加重,穿脫上衣時疼痛加劇,肌肉無力,肩關節活動受限。1、肩周炎,全稱為肩關節周圍炎,發病年齡大多40歲以上,女性發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見于體力勞動者。2、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左側多于右側,亦可兩側先后發病。多為中、老年患病。逐漸出現肩部某一處痛,與動作、姿勢有明顯關系。【灸法】取穴:肩部疼痛點(也就是啊是穴)配穴:肩髎、肩髁、肩貞、臂臑穴。38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常見病與艾灸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表現】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癥性疾病,以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為主要臨床表現,屬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該病好發于手、腕、足等小關節,反復發作。早期有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極易致殘。【灸法】取穴:大杼、曲池、血海、大椎至腰俞段。配穴:血沉快:隔俞、陽陵泉急性期:至陽、靈臺、督脈上壓痛點肩關節痛:肩禺、肩寥;肘關節痛:曲池、手三里、少海;腕關節痛:陽池、合谷、外關;髖關節痛:環跳、風市39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常見病與艾灸少女痛經的原因原因一:由于子宮內膜分泌的前列腺素分泌量過多,使子宮肌纖維發生強烈的痙攣性收縮。原因二:子宮內膜整塊脫落、子宮頸口狹窄:原因三:內分泌紊亂原因四:精神緊張年輕女性痛經的原因a、子宮頸管狹窄:主要是月經外流受阻,引起痛經;b、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發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應異常,造成子宮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經;c、子宮位置異常:若婦女子宮位置極度后屈或前屈,可影響經血通暢而導致痛經。中年女性痛經的原因:主要包括子宮肌瘤、盆腔炎、附件炎、子宮內膜炎40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常見病與艾灸艾灸選穴:關元、氣海、血海、太沖、

足三里、曲池、曲骨、八髎穴等選穴原則:主要是按照疼痛的性質和原因選擇治療時間:一般在月經來前一周開始最為有效,或者在疼痛時做臨時治療41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常見病與艾灸艾灸治胃痛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線臍上4寸處)、足三里穴。方法:選準穴位后,點燃藥用艾條,在中脘穴、一側足三里穴上各懸灸10分鐘,以穴位上皮膚潮紅色為度。胃痛可立即緩解。使用時要注意力集中,艾火與皮膚的距離,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熱度為佳。注意不可灼傷皮膚。說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痙攣趨于弛緩,胃蠕動強者趨于減弱;又能使胃蠕動弱者立即增強,胃不蠕動者開始蠕動。因此,除胃潰瘍出血、穿孔等重癥,應及時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療外,其他不論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現代醫學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及胃神經官能癥等,若以胃脘疼痛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時止痛。42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功效】:艾灸美容是通過疏通身體經絡,排除身體邪氣,改善臟腑功能等中醫養生手法從內養外的美容方法。艾灸美容是從治本的角度去改善身體,氣血通暢了,五臟沒病了,精神也好了,自然皮膚紅潤美白。

1、通過艾灸,可加速皮膚的血液循環,增進細胞代謝機率,新細胞再生加強,淡化色斑,減少皺紋,使膚色紅潤白嫩,延緩衰老。

2、通過艾灸,能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瞼下垂現象,減輕眼部皺紋,延緩眼部的松弛老化,使眼部恢復光彩。七、艾灸與美容的關系43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美容—艾灸療法【臨床表現】:當肌膚和身體內存在太多雜質,就好像一池死水,即使加入很多清水,它依然是渾濁的,了無生氣的。對于不夠通透的肌膚而言,只有將肌膚中、身體內的毒素清除干凈,才能白得健康,白得無暇透明、無光澤。無論春夏秋冬季,炎熱季節紫外線照射依然強烈,秋冬季干燥,水分蒸發較快,皮膚容易出現干燥和缺水。皮脂腺分泌逐漸減少,使皮膚表面缺乏滋潤而顯得粗糙無華;皮膚新陳代謝變得較緩慢,肌膚對外界的抵抗力下降,對損傷的修復能力差。因此,增加皮膚的濕度、維持角質層的正常含水量,是肌膚保養的重點。44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灸法】取穴:關元、歸來、足三里、太沖、腎俞、命門、肝俞。操作方法:可用艾條溫和灸,每穴灸10~15分鐘,每日1次,連續灸20次;或用溫灸器灸,把溫灸盒置于腹部和背部穴位上施灸30分鐘,背部和腹部穴位交替使用,每日灸1次,連續灸20次;還可以用隔姜灸,取棗核大的艾炷施灸,每穴灸3~5壯,隔日灸1次,連續灸20次,也可用隔附子餅灸,取棗核大的艾炷施灸,每穴灸5~7壯,隔日灸1次,連續灸20次。45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常用艾灸美容穴位足三里:關元穴氣海穴腎俞穴膏育俞穴風門穴三陰交臍療風池穴大椎穴涌泉穴46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灸足三里【灸法】:用溫和灸每

次10-15分鐘,灸至局部

有溫熱感出現紅暈為度,

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47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灸關元穴

【灸法】:采用艾灶無疤痕灸或艾條溫和灸,藥物(附子餅)敷灸,每次每穴5壯或15-20分鐘,灸至小腹溫暖舒適,局部皮膚紅暈發熱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意孕婦忌用。

【灸法】:常采用艾灶灸、艾條溫和灸。灸法同關元。48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灸腎俞穴腎俞穴為足太陽膀脫經之背俞穴,具有補腎益精強健腰背,聰耳明目,壯骨健身,溫陽散寒等強壯作用。灸之能調整腎;功能,促進腎上腺皮質功能,調整膀脫張力,興奮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主治腎虛腰痛,精少早哀,諸虛百才員等。對腎虛腰痛、遺精、陽瘓、早泄、遺尿、哮喘等有防治作用。【中醫好輕松艾灸療法】【灸法】:可選用艾灶無戒痕灸,艾條溫和灸、灸法同足三里。49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美容穴位圖50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八、艾灸與豐胸【臨床表現】:多見乳房發育不良或乳房在分娩后萎縮;體重驟減后體形消瘦、乳房萎縮;青春期前乳腺組織病變導致乳房發育不良;單純乳腺切除或行改良根治保留胸大肌的早期乳房癌術后;乳房形態不良與

身體整體形態不相稱者;兩側乳房大小不對稱、輕度下垂或乳頭凹陷等。很多女性并不清楚自己的尺寸,如果文胸尺寸過小,容易造成胸部邊緣的脂肪被擠向體側,同時背部的脂肪也很容易受到壓迫。這樣的穿著會很辛苦,而乳房中部的脂肪也會受到文胸上緣的擠壓,逐漸向體側轉移。51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灸法】取穴:關元、肝腧、鷹窗、膻中穴、乳根穴、天溪穴操作手法:使用單孔艾灸盒作用在穴位上,或直接手持艾條懸灸,艾灸時間:每穴位15-20分鐘/次,每天一次。52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功效】:刺激腦下垂體,增加女性荷爾蒙的分泌,引發子宮收縮,催產素增加,產生乳腺發育所必須的雌性激素,加強腺體吸收女性荷爾蒙,達到乳房脂肪組織復活再生,使乳房脂肪積累增厚,實現增大、豐滿、堅挺的效果。也可促進神經反射作用,改善腦垂體的分泌。53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九、艾灸與減肥【臨床表現】:身體胖瘦取決于體內脂肪細胞的數目和脂肪細胞內脂質含量的多少,成年后開始肥胖的人多數是細胞肥大而數目無明顯增加。遺傳、內分泌功能紊亂、營養過剩,運動減少和錯誤的飲食方式是造成身體肥胖的主要原因。單純性肥胖一般是指除了前兩種因素以外的肥胖,大多數肥胖者屬于此類。一般女性脂肪占體重的22%左右,多分布在乳房、腹部、臀部和大腿54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十、艾灸與減肥【灸法】取穴:大椎、腰陽關、

中脘、關元

居髎操作手法:使用好輕松艾灸器或艾絨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時間:15-30分鐘/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功效】:艾灸刺激穴位,調整全身經絡氣血、臟腑功能的平衡,促進胃腸蠕動、減少脂肪的吸收、增加其排泄、達到瘦身功效。并調整機體的陰陽平衡,對內分泌失調而出現的各種癥狀,均有平衡作用,是女性的常用穴,對月經不調、帶下、不孕、遺精、陽痿等有效。55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艾灸與養生1小兒小兒的生理特點及保健灸法小兒的生理特點與成人有著明顯差異,不但機體各器官的形態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變化,而且機體各器官功能也都未完善。歷代中醫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另一方面小兒正值成長期,生機蓬勃,發育迅速,故稱小兒為純陽之體。呼吸系統:常灸風門、身柱、肺俞、大椎等穴。每次選2穴,每穴灸2~10min,隔日灸1次。消化系統:常灸天樞、脾俞、足三里、中脘等,57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艾灸與養生2、青壯年人青壯年人的生理特點及保健灸法青壯年時期正是機體發育成熟、筋骨堅強、氣血旺盛、精力充沛階段,但現實生活中,也會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養,而發生女子月經不調、男子陽痿、不育等癥。另有一些人因工作操勞、思慮過度、不知攝養,以致肝腎虧損、過早衰老。常灸腎俞,可促進生殖功能;常灸三陰交、血海等穴,可調攝月經;常灸足三里可預防消化系統疾病,防止衰老,增強體質。58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艾灸與養生3老年人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及保健灸法到了壯年與老年的臨界年齡期,臟腑功能逐漸減退,趨向衰老,抗御外邪的能力也明顯減弱。所以老年人更應注意無病早防,有病早治。59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艾灸與養生老年人常用養生灸法穴位:常灸足三里可以預防中風,是最好的保健方法。還應同時兼灸曲池,以防止視力衰退。氣海為諸氣之海,有益氣固精、補益腎陽作用,為全身強壯穴之一。肺俞、風門、大椎常灸之,也有益強身防病作用。灸三陰交、腎俞、關元可防治泌尿生殖系統疾病。60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9種實用艾灸養生方法①補中益氣艾灸養生方施灸方穴百會、中脘、氣海、足三里、三陰交、太淵。方穴功用益氣行血、通經活絡、補中益氣、升陽舉陷、健脾和胃、溫中散寒、脾腎雙補、化水利濕、調和營衛。方穴主治可作為一切亞健康艾灸養生保健的基礎施灸方穴,還可治療氣虛血瘀之中風、胃脘痛、腹脹、腹瀉、氣短、乏力、腰腿無力、浮腫等癥。61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9種實用艾灸養生方法②五臟俱補艾灸養生方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方穴功用補五臟、調氣血、安神定志、通經活絡。方穴主治為背部膀胱經穴位,可用于強身健體、防治亞健康、體質衰弱。還可治療心悸氣短、腰酸乏力、中風后遺癥及一切虛勞損傷。62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9種實用艾灸養生方法③獨灸關元養生方施灸方穴關元。方穴功用補元益氣、溫腎健脾、補腎固脫、回陽救逆、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補腎納氣、溫陽利水、補血調經、溫暖下元、補虛瀉實、延年保健。方穴主治可用于陽痿早泄、夢遺滑精、遺尿癃閉、小便頻數、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帶下、產后出血等婦科常見病,腹脹腹痛、腹瀉痢疾、脫肛便秘等胃腸系統疾病,中風及一切虛勞損傷。關元還是人體重要補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陰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63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9種實用艾灸養生方法④呼吸系統艾灸養生方:風門、身柱、肺俞、足三里。⑤心血管系統艾灸養生方:高血壓:風門、曲池、足三里、陽陵泉。冠心病:身柱、郄門、三陰交,也可以灸膻中穴。⑥消化系統艾灸養生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陽陵泉。⑦神經系統艾灸養生方:大椎、身柱、腎俞、足三里64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9種實用艾灸養生方法⑧泌尿生殖系統艾灸養生方:腎俞、關元、三陰交、足三里。⑨一般強壯艾灸養生方:此法自古盛行。作為平常健康灸,可取足三里、中脘、關元,或單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施行健身灸法,一次十數分鐘時間多不過30分鐘,既無多大痛苦,又經濟節約。長期堅持施灸,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增進健康,其效果絕對不亞于服用膏方,是值得大力推廣的保健方法。65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禁忌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2.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睪丸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3.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忌灸。4.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5.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66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注意事項(1)凡屬實熱證或陰虛發熱、邪熱內熾等證,如高熱、高血壓危象、肺結核晚期、大量咯血、嘔吐、嚴重貧血、急性傳染性疾病、皮膚癰疽療癤并有發熱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療法。(2)器質性心臟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癥,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3)顏面部、頸部及大血管走行的體表區域、粘膜附近,均不得施灸。67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4)施灸前要與患者講清灸治的方法及療程,尤其是瘢痕灸,一定要取得患者的同意與合作。瘢痕灸后,局部要保持清潔,必要時要貼敷料,每天換藥1次,直至結痂為止。在施灸前,要將所選穴位用溫水或酒精棉球擦洗干凈,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膚適當溫度,防止受涼,影響療效。(5)灸治過程中,要注意防止艾火灼傷皮膚。尤其幼兒患者。如有起泡時,可用酒精消毒后,用毫針將水泡挑破,再涂上龍膽紫即可。(6)偶有灸后身體不適者,如身熱感、頭昏、煩躁等,可令患者適當活動身體,飲少量溫開水,或針刺合谷、后溪等穴位,可使癥狀迅速緩解。(7)施灸時注意安全使用火種,防止燒壞衣服、被褥等物。68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海峰大師感謝你的聆聽69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主要內容簡介歷史作用灸術艾灸的器具艾灸的分類艾灸與美容艾灸與豐胸艾灸與減肥艾灸與養生常見病的艾灸治療禁忌注意事項71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一、什么是養生?養生:生:生命、生存、生長、生活等;養:保養、調養、培養、補養、護養。養生就是根據生命發展的規律,采取能夠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手段,所進行的保健活動。養生方法:飲食養生、四時養生、運動養生、精神養生、體質養生、起居養生、藥物養生、針刺養生、灸法養生、推拿養生、撥罐養生、刮痧養生、足療養生等等。72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二、什么是艾灸療法?定義:艾灸是利用艾絨在體表穴位上的燒灼,借助灸火的溫和熱力和藥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種外治法。73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二、灸法簡介灸:針灸:用針刺和艾灸刺激人體的某些特定部位(穴位),通過經絡的傳導來調整體內陰陽、氣血、臟腑機能的紊亂,使機體重新達到協調和相對平衡的狀態。針是一種用機械刺激,灸是一種用溫度刺激,二者所應用的理論和具體是實踐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一般把二者并稱為針灸療法。《說文解字》灸,灼也,從火音久。刺以石針曰砭,灼以艾火曰灸。《靈樞》: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醫學入門》: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扁鵲心書》:“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三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余年壽矣”74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二、灸法簡介公元514年,針灸學首先傳到朝鮮;公元550年,我國的灸法由朝鮮傳入日本。古代日本民間應用灸療預防保健、延年益壽一直是作為一年中的一件大事來行使,一般人中,普遍施行養生灸。流行“勿與不灸足三里之人行旅”,“風門之穴人人灸”等諺語日本,無論男女,一生中都必須灸治4次:十七、八歲時灸風門,預防感冒,古代日本人認為感冒是萬病之首;二十四、五歲,灸三陰交,意在增強生殖能力;三、四十歲,灸足三里,可以促進脾胃功能、防止疾病、增加壽命;老年,為防止視力衰退,灸足三里及曲池,灸曲池使眼睛明亮,牙齒堅固。日本民間提倡嬰兒期灸身柱,即嬰兒出生后不久,用小麥粒大的艾炷灸身柱穴,3壯左右,連續灸三日至十數日不等,可以促進健康發育。韓國基本每家醫院都有一個“灸房”。韓國電視劇。75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二、灸法原料灸用原料:艾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氣味芳香,易燃,用作灸料。《名醫別錄》“艾味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本草綱目》“艾葉能灸百病”。干燥,搗制后除雜質,成純凈細軟艾絨,曬干貯藏,以備用。76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二、灸法工具灸用工具——艾炷和艾條艾炷:艾絨搓捏成圓錐形,大小不一。艾條:清艾條、藥艾條。其他:生姜、大蒜、鹽等。77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艾灸的器具艾條、艾絨、間隔灸需要的物質溫灸器灸、艾灸盒灸:臨床常用的有中華經絡灸棒、隨身灸、火龍罐灸、艾灸盒(一孔、二孔、三孔)。施灸時,將艾絨,或加摻藥物,裝入溫灸器的小筒。點燃后,將溫灸器之蓋扣好,即可置于俞穴火應灸部位,進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膚紅潤為度。五行懸磁灸療罐:艾灸結合五行磁療78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三、灸的分類及操作常用灸法艾炷灸艾條灸其它灸法:溫針灸溫灸器灸直接灸間接灸瘢痕灸(化膿灸)無瘢痕灸(非化膿灸)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附子餅灸溫和灸雀啄灸懸起灸雷火神針灸實按灸太乙神針灸燈草灸、天灸(藥物發泡灸法)79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艾灸的分類--直接灸1、直接灸是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80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艾灸的分類--間接灸2、間接灸:用藥物將艾炷與皮膚隔開,進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間隔灸、隔蒜灸、隔鹽灸、隔附子餅灸等。81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艾灸的分類--艾條灸艾條灸:艾條于穴位或病變部位上施灸者即艾條灸療法,操作常分溫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82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艾灸的分類--泥灸設計原理泥灸是古老蠟灸療法及溫敷療法相結合的一種延伸產品,其涵義是熱灼和熨燙。因其形狀如泥,固名泥灸。以中醫的經絡、臟腑、陰陽、五行、骨骼解剖理論為依據,采用火山礦物泥結合三十多中名貴中草藥調配而成。效果結合點穴、按摩、刮痧、拔罐、針灸、艾灸等療法為一體;灸泥產生的能量相當于遠紅外線,在熱力的作用下快速滲透到人體的深部,從而達到溫通經絡、凈血排毒、祛風散寒、活血化瘀、扶正驅邪,有效改善骨骼、關節、臟腑、乳腺、婦科等問題,特別是針對風濕、風寒、各種痛癥等效果顯著。83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泥灸三大作用1、借熱助陽:即借助熱力,溫壯陽氣。2、開門驅邪:特殊穿透力的藥物以最短的距離直達病灶,開啟經絡之外門,給賊邪以出路。3、以熱引熱: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迅速將致病物排出體外。84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泥灸使用后效果反應1、溫熱而舒適——正常反應,經絡淤堵不嚴重2、先是涼慢慢變熱——體內寒氣往外排3、皮膚又紅又干——體質燥熱4、癢——有風邪排出5、刺痛——有熱癥(炎癥)6、水珠(水氣)——濕氣7、灼熱——體質比較燥熱8、濕疹——濕毒9、水泡——濕熱10、痘——燥熱85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泥灸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使用方法使用前放微波爐用中高火加熱2--5分鐘,待溫度適合人體直接涂抹皮膚上加蓋保鮮膜,敷15-30分鐘,使用后再放微波爐加熱3分鐘進行消毒。注意事項1、微波爐加熱時請打開盒蓋;2、使用過程中謹防燙傷;3、皮膚有化膿或出血部位禁用;4、有過敏體質者慎用;5、皮膚發紅、發紫、發黑乃正常排毒現象;6、五高人群慎用。86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灸醫堂艾灸療法灸醫堂的艾灸原理:1、氣血“遇溫則行,遇寒則凝”2、氣血不足、運行不暢容易衰老生病。3、女性寒性體質形成原因:A、露臍裝,B、喜歡吹空調,C、喜歡吃冰凍的食物,4、寒性體質的癥狀:A、畏寒肢冷B、手腳冰涼C、痛經D、脾胃虛弱等亞健康狀況。灸醫堂87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灸醫堂御泥系列產品功效及作用原理:1、蠟灸療法以及溫敷療法相結合,有熱灼和熨燙的共同效果。2、全部選用名貴中草藥:藏紅花、雪蓮花、透骨草、伸筋草等3、具有很強柔韌性,可隨意貼敷身體的任何部位,療效好,見效快,具有活血、抗炎、祛風除濕的多重功效,能迅速打通人體經絡,將人體內的風寒濕邪逼出體外,達到快速治愈頑疾的目的;4、安全、對皮膚無任何副作用,標本兼治。5、中藥直接穿透導入人體病灶部位,安全高效祛除體內的風、寒、濕、熱、毒,達到有病治病,無病防身的目的88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艾灸的分類—五行粉灸五行粉灸的特色根據中草藥的五行特性、五行相生相克、草本歸經的原理配置而成。采集于不同方位和季節,有效調整五臟、五官、五體、五志、五氣。功效:融合點穴、按摩、刮痧、拔罐、針灸、艾灸等療法的作用。排出六淫邪氣,對頸椎、肩周、腰椎、關節、婦科、乳腺等問題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五行粉的藥診1、溫刺而不舒服——體內有炎癥2、不溫熱——體內寒氣重3、皮膚干——體內多有燥邪4、流毒水——體內濕氣重5、皮膚癢——體內有風邪6、小紅疹、水泡——體內有濕熱、濕毒89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灸醫堂五行懸磁灸療罐特點:1、獲得國家三十九個專利2、有乒乓球性能,耐摔3、采用航空材質、耐高溫4、無污染、無公害、可重復使用5、艾灸結合磁療,正負NS極磁石,凈化血液,提高人的正能量,排出人的負能量6、容易操作,方便攜帶,可隨意調節溫度90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灸醫堂十三味草藥艾柱療法特點:1、根據人體自我調節機理配伍所需成分2、嚴格按照中藥的君臣佐使配伍3、特制的五行灸療罐,安全不易灼傷,操作時間穩定,溫度隨意調節,靈活性好,隨意固定,攜帶方便。4、多年陳艾5、有煙,保留艾草的實際治療成分91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灸醫堂十三味草藥艾柱療法功效:肝元素艾柱:養肝、解肝毒、針對肝火旺額頭長痘痘、月經血塊、血瘀、增生、抗衰老、肝斑等肺元素艾柱:針對呼吸系統、臉頰痘痘、炎癥、止咳等心元素艾柱:針對氣血不足、補血、心律不齊、心慌失眠多夢等腎元素艾柱:補元氣、去黃氣、補水、保胎、色斑、卵巢、腎虛等脾元素艾柱:去濕氣、抗過敏、健脾、胃痛、纖體減肥等92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灸醫堂十三味草藥艾柱療法十大功效:1、理氣血2、通十二經絡3、透諸經治百病4、暖子宮:針對宮寒5、入三陰:脾經、肝經、腎經6、回垂絕之陽:快速調動人體陽氣,延長壽命。7、提高血液的含氧量,激活血紅蛋白和免疫細胞93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8、除寒濕:寒濕進入表皮,手掌紅白相間;進入脂肪,要么很瘦,要么虛胖,很難增肥減肥;進入肌肉,肌肉會僵硬;進入經絡,會出現關節炎、結節;進入骨骼,導致關節變形;進入骨髓精髓,會病入膏肓。9、溫中開郁:灸檀中穴,心胸開闊,心情愉快。10、調經安胎:針對月經不規律進行調節,痛經灸十七椎穴,安胎是針對胎位不正,灸小腳趾上的至陰穴或十七椎穴。94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四、艾灸的作用清代吳儀洛著《本草從新》中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95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四、艾灸的作用

一、溫經通絡、活血散瘀;二、行氣活血、消火化淤;三、溫中活里、強臟壯腑;四、溫肌散寒、疏風解表;五、平衡陰陽、保健防病;六、溫陰補虛、回陽固脫。96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一、溫經散寒《素問·異法方宜論篇》載:“臟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治療臟腑虛寒證及實寒證如寒凝血滯、經絡痹阻所引起的寒濕痹痛、痛經、經閉、胃脘痛、寒疝、腹痛、泄瀉、痢疾等。97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二、回陽救逆凡氣虛下陷或陽氣欲脫之危證,皆可用灸法,以扶助虛脫之陽氣。臨床常用于治療亡陽虛脫證和中氣不足、陽氣下陷而引起的遺尿、脫肛、崩漏、帶下、久泄、久痢、痰飲等。《扁鵲心書》記載:“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98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三、消腫散結灸能使氣機通暢,營衛調和,故瘀結自散。常用于治療氣血凝滯之疾,如乳癰(急性乳腺炎)初起、頸淋巴結核、癭瘤等疾病。

百草之王氣味芳香火力溫和北方艾葉又以蘄州為優。李時珍稱艾葉“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99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

四、保健強身

無病施灸,可以激發人體的正氣,增強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長壽不衰。可調理亞健康狀態。典故:九十歲采花大盜免疫調節《醫說·針灸》說:“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扁鵲心書·須識扶陽》說:“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也。”100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艾灸的作用一:艾灸可改進眼袋、黑眼圈、眼瞼下垂、皺紋、推遲眼部的松懈老化表象,使眼部康復光彩。二:艾灸可抑制功用亢進,也能使闌珊的機能振奮而趨向生理的平衡狀況。三:艾灸可加快肌膚的血液循環,使老化細胞代謝,新細胞再生加強,淡化色斑,削減皺紋,使膚色光潤,推遲變老。四:艾灸可疏通經絡、和諧齷齪、平衡陰陽、調整生理機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強身健體。五:艾灸可經過經絡調整人體生理功用,推進推陳出新,增強血液循環,調整內分泌,行進機體免疫力和防病。六:能夠廣泛用于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疾病。七:從中醫來說,特別對風寒濕痹、脾胃虛證、氣滯堆集、上盛下虛、厥逆脫證、外感表證、咳嗽痰喘等疾病有較好效果。101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五、艾灸的灸術溫和灸將艾卷燃著一端,在所選定之穴位上空薰灸。先反復測度距離,至病人感覺局部溫熱舒適而不灼燙,即

固定不動(一般距皮

膚約3厘米),以施灸

部位出現紅暈為度。102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艾灸的灸術雀啄灸將艾條燃著的一端在施灸部位上作一上一下、忽近忽遠的一種灸法,形如雀啄。本法熱感較強,應避免灼傷皮膚。103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艾灸的灸術熨熱灸又稱回旋灸。將艾條點燃端先在選定的穴區或患部熏灸測試,至局部有灼熱感時,即在此距離作平行往復回旋施灸,以局部潮紅為度。104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其他艾灸的灸術黃蠟灸液態灸火龍灸五行粉105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六、常見病與艾灸頸椎病的艾灸療法【臨床表現】:呈慢性發病,多數患者漸漸感到肩、臂、手的疼痛、麻木,頭痛頭暈,頸不僵硬,甚至握力減弱,肌肉萎縮,也可出現下肢無力或二便失常。頸肩或上肢活動功能受限,病變棘突及患側肩胛內上角常有壓痛,可捫及條索狀硬結。【灸法一】取穴:頸夾脊、風池穴操作手法:采用溫灸器灸法,每穴灸3~5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灸法二】取穴:頸夾脊、風池、肩井大椎、啊是穴。106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常見病與艾灸肩周炎的艾灸療法【臨床表現】:起病緩慢,多數無外傷。表現為關節疼痛,可放射到手,可引起肌肉痙攣,晚間疼痛加重,穿脫上衣時疼痛加劇,肌肉無力,肩關節活動受限。1、肩周炎,全稱為肩關節周圍炎,發病年齡大多40歲以上,女性發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見于體力勞動者。2、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左側多于右側,亦可兩側先后發病。多為中、老年患病。逐漸出現肩部某一處痛,與動作、姿勢有明顯關系。【灸法】取穴:肩部疼痛點(也就是啊是穴)配穴:肩髎、肩髁、肩貞、臂臑穴。107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常見病與艾灸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表現】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癥性疾病,以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為主要臨床表現,屬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該病好發于手、腕、足等小關節,反復發作。早期有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極易致殘。【灸法】取穴:大杼、曲池、血海、大椎至腰俞段。配穴:血沉快:隔俞、陽陵泉急性期:至陽、靈臺、督脈上壓痛點肩關節痛:肩禺、肩寥;肘關節痛:曲池、手三里、少海;腕關節痛:陽池、合谷、外關;髖關節痛:環跳、風市108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常見病與艾灸少女痛經的原因原因一:由于子宮內膜分泌的前列腺素分泌量過多,使子宮肌纖維發生強烈的痙攣性收縮。原因二:子宮內膜整塊脫落、子宮頸口狹窄:原因三:內分泌紊亂原因四:精神緊張年輕女性痛經的原因a、子宮頸管狹窄:主要是月經外流受阻,引起痛經;b、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發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應異常,造成子宮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經;c、子宮位置異常:若婦女子宮位置極度后屈或前屈,可影響經血通暢而導致痛經。中年女性痛經的原因:主要包括子宮肌瘤、盆腔炎、附件炎、子宮內膜炎109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常見病與艾灸艾灸選穴:關元、氣海、血海、太沖、

足三里、曲池、曲骨、八髎穴等選穴原則:主要是按照疼痛的性質和原因選擇治療時間:一般在月經來前一周開始最為有效,或者在疼痛時做臨時治療110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常見病與艾灸艾灸治胃痛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線臍上4寸處)、足三里穴。方法:選準穴位后,點燃藥用艾條,在中脘穴、一側足三里穴上各懸灸10分鐘,以穴位上皮膚潮紅色為度。胃痛可立即緩解。使用時要注意力集中,艾火與皮膚的距離,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熱度為佳。注意不可灼傷皮膚。說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痙攣趨于弛緩,胃蠕動強者趨于減弱;又能使胃蠕動弱者立即增強,胃不蠕動者開始蠕動。因此,除胃潰瘍出血、穿孔等重癥,應及時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療外,其他不論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現代醫學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及胃神經官能癥等,若以胃脘疼痛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時止痛。111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功效】:艾灸美容是通過疏通身體經絡,排除身體邪氣,改善臟腑功能等中醫養生手法從內養外的美容方法。艾灸美容是從治本的角度去改善身體,氣血通暢了,五臟沒病了,精神也好了,自然皮膚紅潤美白。

1、通過艾灸,可加速皮膚的血液循環,增進細胞代謝機率,新細胞再生加強,淡化色斑,減少皺紋,使膚色紅潤白嫩,延緩衰老。

2、通過艾灸,能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瞼下垂現象,減輕眼部皺紋,延緩眼部的松弛老化,使眼部恢復光彩。七、艾灸與美容的關系112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美容—艾灸療法【臨床表現】:當肌膚和身體內存在太多雜質,就好像一池死水,即使加入很多清水,它依然是渾濁的,了無生氣的。對于不夠通透的肌膚而言,只有將肌膚中、身體內的毒素清除干凈,才能白得健康,白得無暇透明、無光澤。無論春夏秋冬季,炎熱季節紫外線照射依然強烈,秋冬季干燥,水分蒸發較快,皮膚容易出現干燥和缺水。皮脂腺分泌逐漸減少,使皮膚表面缺乏滋潤而顯得粗糙無華;皮膚新陳代謝變得較緩慢,肌膚對外界的抵抗力下降,對損傷的修復能力差。因此,增加皮膚的濕度、維持角質層的正常含水量,是肌膚保養的重點。113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灸法】取穴:關元、歸來、足三里、太沖、腎俞、命門、肝俞。操作方法:可用艾條溫和灸,每穴灸10~15分鐘,每日1次,連續灸20次;或用溫灸器灸,把溫灸盒置于腹部和背部穴位上施灸30分鐘,背部和腹部穴位交替使用,每日灸1次,連續灸20次;還可以用隔姜灸,取棗核大的艾炷施灸,每穴灸3~5壯,隔日灸1次,連續灸20次,也可用隔附子餅灸,取棗核大的艾炷施灸,每穴灸5~7壯,隔日灸1次,連續灸20次。114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常用艾灸美容穴位足三里:關元穴氣海穴腎俞穴膏育俞穴風門穴三陰交臍療風池穴大椎穴涌泉穴115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灸足三里【灸法】:用溫和灸每

次10-15分鐘,灸至局部

有溫熱感出現紅暈為度,

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116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灸關元穴

【灸法】:采用艾灶無疤痕灸或艾條溫和灸,藥物(附子餅)敷灸,每次每穴5壯或15-20分鐘,灸至小腹溫暖舒適,局部皮膚紅暈發熱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意孕婦忌用。

【灸法】:常采用艾灶灸、艾條溫和灸。灸法同關元。117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灸腎俞穴腎俞穴為足太陽膀脫經之背俞穴,具有補腎益精強健腰背,聰耳明目,壯骨健身,溫陽散寒等強壯作用。灸之能調整腎;功能,促進腎上腺皮質功能,調整膀脫張力,興奮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主治腎虛腰痛,精少早哀,諸虛百才員等。對腎虛腰痛、遺精、陽瘓、早泄、遺尿、哮喘等有防治作用。【中醫好輕松艾灸療法】【灸法】:可選用艾灶無戒痕灸,艾條溫和灸、灸法同足三里。118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美容穴位圖119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八、艾灸與豐胸【臨床表現】:多見乳房發育不良或乳房在分娩后萎縮;體重驟減后體形消瘦、乳房萎縮;青春期前乳腺組織病變導致乳房發育不良;單純乳腺切除或行改良根治保留胸大肌的早期乳房癌術后;乳房形態不良與

身體整體形態不相稱者;兩側乳房大小不對稱、輕度下垂或乳頭凹陷等。很多女性并不清楚自己的尺寸,如果文胸尺寸過小,容易造成胸部邊緣的脂肪被擠向體側,同時背部的脂肪也很容易受到壓迫。這樣的穿著會很辛苦,而乳房中部的脂肪也會受到文胸上緣的擠壓,逐漸向體側轉移。120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灸法】取穴:關元、肝腧、鷹窗、膻中穴、乳根穴、天溪穴操作手法:使用單孔艾灸盒作用在穴位上,或直接手持艾條懸灸,艾灸時間:每穴位15-20分鐘/次,每天一次。121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功效】:刺激腦下垂體,增加女性荷爾蒙的分泌,引發子宮收縮,催產素增加,產生乳腺發育所必須的雌性激素,加強腺體吸收女性荷爾蒙,達到乳房脂肪組織復活再生,使乳房脂肪積累增厚,實現增大、豐滿、堅挺的效果。也可促進神經反射作用,改善腦垂體的分泌。122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九、艾灸與減肥【臨床表現】:身體胖瘦取決于體內脂肪細胞的數目和脂肪細胞內脂質含量的多少,成年后開始肥胖的人多數是細胞肥大而數目無明顯增加。遺傳、內分泌功能紊亂、營養過剩,運動減少和錯誤的飲食方式是造成身體肥胖的主要原因。單純性肥胖一般是指除了前兩種因素以外的肥胖,大多數肥胖者屬于此類。一般女性脂肪占體重的22%左右,多分布在乳房、腹部、臀部和大腿123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十、艾灸與減肥【灸法】取穴:大椎、腰陽關、

中脘、關元

居髎操作手法:使用好輕松艾灸器或艾絨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時間:15-30分鐘/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功效】:艾灸刺激穴位,調整全身經絡氣血、臟腑功能的平衡,促進胃腸蠕動、減少脂肪的吸收、增加其排泄、達到瘦身功效。并調整機體的陰陽平衡,對內分泌失調而出現的各種癥狀,均有平衡作用,是女性的常用穴,對月經不調、帶下、不孕、遺精、陽痿等有效。124艾灸與養生知識講座艾灸與養生1小兒小兒的生理特點及保健灸法小兒的生理特點與成人有著明顯差異,不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