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第2課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課時作業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第2課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課時作業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第2課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課時作業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第2課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課時作業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第2課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編者選題表學問點題號易中百家爭鳴出現的背景1儒家思想2墨家思想3道家思想4法家思想5綜合6、7一、選擇題1.(2024·山東德州期末)有人認為百家爭鳴“正是(戰國時期)政治混亂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斷反思社會的本質以及人民所應當擔當的角色”。由此可見()A.戰國時期諸子百家起先出現B.諸子百家的主見一樣C.社會變革推動百家爭鳴產生D.諸子都認同民本思想解析:C材料表明促使思想者們不斷反思的緣由是“(戰國時期)政治混亂”,據此可知社會變革推動了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C項正確。春秋時期已經出現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A項錯誤;諸子百家的主見不行能一樣,也不是都認同民本思想,B、D兩項錯誤。2.(2024·江蘇海門期中)孟子主見“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后來又干脆提出了“仁之于父子也,義之于君臣也”的觀點。孟子的這些觀點()A.闡釋了“仁政”思想的基本內容B.使儒學成為秦漢時期治國的指導思想C.強調不分親疏貴賤的儒家仁義觀D.有利于統治者利用仁義觀念鞏固統治解析:D“仁政”的基本內容主要是指寬厚待民,施以恩惠,民貴君輕是仁政學說的核心,材料并未涉及,A項錯誤;秦朝時焚書坑儒,儒學沒有成為秦朝的指導思想,B項錯誤;材料反映了父子君臣親疏貴賤的等級秩序,C項錯誤;據材料“父子有親,君臣有義”“仁之于父子也,義之于君臣也”并結合儒學學問可知,孟子主見父子君臣的秩序和仁義觀念,代表了封建統治者的利益,有利于鞏固封建統治,故D項正確。3.先秦時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勞殿賞,量功而分祿。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边@一思想家是()A.孔子 B.莊子 C.韓非 D.墨子解析:D材料的大意是“以德行來支配職位,按官職從事于職事,按功勞確定賞賜,衡量功勞而安排俸祿。所以官吏沒有恒久不變的富貴,而百姓也不會自始至終貧賤,有才能的人就選用他,沒才能的人就使之居于下位”,這體現了墨子“尚賢”的主見,D項符合題意??鬃又饕娍思簭投Y,不符合材料信息,解除A項;莊子提倡無為,解除B項;韓非主見法治,與材料“以德就列”不符,解除C項。4.(2024·湖南郴州期末)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評價先秦某一思想“對當日政治之狂瀾不能挽救,只能使明達的人退而為隱士”,這一思想應為()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解析:B道家主見無為、“逍遙”的人生看法,強調超脫,推崇“出世”思想。依據“只能使明達的人退而為隱士”可以推斷是道家思想。5.(2024·安徽黃山期末)“愛臣太親,必危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主妾無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是故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敗也……萬物莫如身之至貴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勢之隆也?!毕铝醒哉撝?與該觀點同屬一個學派的是()A.“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B.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行忍也D.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解析:A材料表明加強君主的權力,加強君主專制,體現了法家的思想。A項主見進行社會變革,屬于法家思想;B項是墨子“尚賢”的思想;C項強調禮樂制度,是儒家的思想;D項主見順應自然,是道家的思想。故本題選A項。6.(2024·遼寧大連期末)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各種思想流派紛呈。有的學者對各種思想主見進行整理,將它們分別描述為“全面歸服自然的隱士派”“專制君主的參謀集團”“勞苦大眾的行動幫會”“擁有無限憐憫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學派”。按依次它們分別是()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解析:D結合所學可知,“全面歸服自然的隱士派”指的是主見無為而治、順其自然的道家,“專制君主的參謀集團”指的是主見以法治國加強君主專制的法家,“勞苦大眾的行動幫會”指的是代表小生產者利益的墨家,“擁有無限憐憫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學派”指的是主見仁、禮的儒家,因此正確的依次是道、法、墨、儒,D項符合題意。二、非選擇題7.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諸子百家是在傳統禮樂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各家對待傳統禮樂的看法和改造主見也不盡相同。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周代的禮樂主要流行于士及士以上的貴族階層中,“由士以上,則必以禮樂節之”,其主要功能是明確貴族間的尊卑關系,規范貴族的行為,對于下層人民來說,禮樂是不適用的?!S系宗族政治的禮樂制度,在戰國時代已丟失殆盡。經過變法運動,法律制度普遍建立起來,法律取代了禮樂,成為維護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張豈之主編《中國歷史?先秦卷》材料二單有禮樂,沒有道德作根本,還不夠適合政治上的須要??鬃诱f:“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就是說,沒有仁作為思想基礎,禮樂是空虛的。——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材料三墨子的確對當時統治階層禮樂實踐中所表現的過度奢侈的生活風格大加抨擊?!投Y樂傳統而言,墨子大致是寧取早先之簡樸而舍其后來之繁縟的?!?早期道家)信任文明制度(指禮樂制度)不但不是自然狀態的改進,而是對自然狀態的污染和毀滅,而人類只有在自然狀態中才能找到完全徹底的華蜜與自由?!嘤r《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摸索》請回答:(1)據材料一,概括周代傳統禮樂的主要作用,并指出法家對待傳統禮樂的看法。(2)據材料二,指出孔子更新傳統禮樂的核心主見。(3)據材料三,指出墨家認為傳統禮樂在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改造主見,并概括早期道家突破傳統禮樂的核心主見。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據材料一中“明確貴族間的尊卑關系,規范貴族的行為”得出明確貴族尊卑,規范貴族行為;據材料一中“維系宗族政治的禮樂制度”結合所學分析得出與分封制和宗法制相協作,維系宗族政治秩序。其次小問,據材料一“法律取代了禮樂”得出用法律取代禮樂。第(2)問據材料二“沒有仁作為思想基礎,禮樂是空虛的”結合所學得出把“仁”作為禮樂的道德根本。第(3)問第一小問,據材料三“墨子的確對當時統治階層禮樂實踐中所表現的過度奢侈的生活風格大加抨擊”“舍其后來之繁縟”得出過度奢侈、繁縟。其次小問,據材料三“墨子大致是寧取早先之簡樸”得出回來簡樸。第三小問,據材料三“人類只有在自然狀態中才能找到完全徹底的華蜜與自由”得出回來自然,追尋華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