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隨著棉花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伴隨而來的是病蟲害威脅越來越棘手。在種植棉花過程中,需對病蟲害防控工作加以重視。此外,政府相關部門也要加大研發資金的投入力度,最大程度上保障農戶的經濟效益。本文將結合實際詳細探討棉花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要點以及防控對策,希望能為我國棉花種植業的長遠發展提出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關鍵詞:棉花;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棉花種植是博興縣的支柱產業之一,博興縣有著十分悠久的棉花種植歷史。在過去,由于農業基礎較為薄弱,且缺少先進的灌溉技術,棉花屢次遭受病蟲害威脅,給當地棉花種植產業帶來了不小打擊。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先進防控技術被應用于該領域,并且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這離不開種植人員的不懈努力,也離不開政府相關部門的鼎力支持,二者缺一不可。1棉花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要點1.1選擇無病蟲害種子博興縣隸屬于山東省濱州市,地處華東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不高,無霜期將近200天,光照充足,降水分布平均,因此適合大規模發展棉花種植產業。在山東省國民經濟中,棉花產業的占比較大,種植、紡織加工以及衍生產業給農戶帶來了較為可觀的經濟收入。近年來,博興縣正在對傳統的棉花種植模式進行調整,以適應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例如,魯棉研28號、國欣棉3號、冀棉958、魯棉研36號、魯棉研37號、K836、瑞雜816、冀棉169都適合在當地進行大規模種植。上述品種均具備較強的抗病蟲害能力,且符合綠色種植理念。對于優質品種的選擇而言,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并保障經濟效益。棉花種子除了抗病蟲害能力強以外,還應擁有產量高、抗逆性強、抗倒伏、抗旱抗寒等優點。此外,棉農要根據本地氣候、土壤和病蟲害情況進行合理選擇,并采取科學合理的綠色防治措施。選擇優質的棉花品種有以下優勢:首先,不易受到病蟲害的威脅,減少農藥使用量,對于環境保護而言意義重大。其次,可降低防治病蟲害的成本,增加農民收入,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也更加簡單。最后,優化培育適應性強、抗病蟲害能力穩定的棉花品種之后,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也能保證高產、穩產,對于逐步建立本地化病蟲害防控體系十分關鍵。在選種工作完畢后,種子的預處理工作也有助于降低病蟲害威脅。具體操作如下:第一,對于沒有脫絨包衣的棉花種子可進行曬種,在正式播種15至20天前,將其放置在干燥的地面上,鋪開厚度為10至15厘米,晾曬3至5天,每日翻動3至5次,待曬透后即可用來播種。第二,通常情況下,正規廠家的棉花種子大都已進行包衣處理,因此棉農在購買后無需二次處理。對于未進行包衣處理的種子,在其正式脫絨后,使用專業種衣劑進行拌種,每千克兌水30毫升,能起到預防苗期病蟲害的作用,尤其是針對棉蚜、盲蝽蟓等害蟲。購買種子時需從正規廠家處采購,且質量應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凈度接近100%,生產用種純度超過95%,發芽率不低于80%,含水率不超過10%。如果是需單粒精播的品種,則要求發芽率達到85%以上。1.2合理選地對于棉花病蟲害防治工作而言,合理選擇種植地塊也十分重要。棉花具有較強的喜光屬性,因此在種植棉花過程中,應確保種植區域位于向陽面,為棉花的生長發育提供充足的光照,并且要保證四周沒有遮擋物,適宜的生長發育環境是抵抗病蟲害威脅的先決條件。在棉花生長發育過程中,充足的水分以及養分必不可少,土壤肥力充足、透氣性好的砂性土地最適合種植棉花,并且土壤的酸堿度適中,含鹽量越低越好,避免給害蟲留下生存繁殖空間。在選擇土地完畢后,需立即進行整地。在翻耕過程中,每平方千米的土地需施加3噸農家肥、20千克磷肥、5千克鉀肥。耙耢能使棉花的種植地塊更加平整,土壤也變得細碎,有利于棉花的通風和透氣。在正式播種之前,需灌溉充足的水,為后續棉花種子的出苗創造有利條件。通常情況下,澆灌工作應在正式播種前20天左右進行,每平方千米需澆灌90立方米水。如果前一茬種植的是大蒜或者小麥,需立即進行整地。由于深耕后秋季應儲存土壤水分,而春季應減少土壤水分,因此可采用耙壓等措施留存土壤中的水分。在進行翻耕時,翻耕深度需綜合考量土壤質地、土壤結構和能耗等,翻耕深度過淺或過深都會對棉花后期生長造成負面影響。與此同時,及時鋪膜也十分重要,可起到提升土壤溫度的作用,促進棉花生長發育速度的加快。整地要選擇適宜的耕地機械工具,如犁、耕等,進行深耕、翻耕、找平、耙松作業,以此改善土壤條件。此外,棉農要根據本地的實際土壤條件,適當選擇化肥或者有機肥,確保土壤肥力和水分充足。還需根據現實生產需求和種植技術,對操作方式和田間管理措施進行合理規劃,促進田間整備工作效果和效率的提升。通過整地處理,棉花在后續生長發育中所遭受的病蟲害威脅能有效降低,并且便于進行綠色防控[1]。1.3控制種植溫度首先,在棉花種子播種完畢后,由于病蟲害的暴發規律與種植溫度息息相關,因此棉農需對其加以控制??刹捎酶材みM行保溫,促進種子種植溫度得到合理性以及科學性的提升。棉花種子在生長過程中對于外界溫度的感知較為明顯,因而不同的外部溫度也會對生長發育速度造成巨大的影響。生長溫度適中,棉花種子就能旺盛發育。因此,當棉花幼苗生長到一定階段后,應采取合適的手段將其與土壤脫離開來,并根據實際發育狀況科學選擇種植時間,將幼苗栽入田間。在正式進行移栽之前,田間多余的垃圾以及雜草需及時清理干凈,避免因雜草過多而給害蟲留下生存空間,對于病蟲害防控而言具有較為重大的意義。其次,在種植棉花過程中,山東地區最好選在每年的4月份,此時的溫度最為適宜。棉農需時刻關注本地的氣候變化情況,以便于提前做好病蟲害與自然災害的預防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經濟損失。如果選擇在春季種植棉花,最好在氣溫適宜的時候進行播種,切忌氣溫過低時播種,以免土壤溫度不達標而凍死或者凍傷棉花種子,且這種溫度條件下播種的棉花存在先天不足,會出現發芽率低、抗病蟲害能力弱等問題。若遭遇極端天氣,棉農應根據實際狀況適當調整棉花種子的播種時間點。如果到了種植月份此時溫度條件仍然不合適,則可適當地澆灌土地,以確保棉花種植時間不會被耽擱太久。為滿足本地的生產需要,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統一種植,確保棉花的品質不受影響,根據農業相關部門制定統一的種植時間,播種前一天將種子分發到農戶手上,提前做好播種準備,按時播種切忌延誤。最后,植株之間應保持適當的距離,這樣可確保棉花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陽光、水分以及肥料的充足,促進其抵抗力的增強。選擇合適的種植時間有利于提高產量和品質。在播種過程中,農戶應保證沿直線種植,且行間距相等,深度適中,數量平均,避免重播或者漏播問題的出現。在夏季,應選擇播種和施肥共同進行的勞作模式,等到棉花完全進入生長發育期后,將化肥注入到土層10厘米深的位置。種植戶可采用精量穴播的方式,每個穴內播種2粒棉花種子,深3厘米左右,每平方千米播種6000穴左右。如果種植的棉花種子屬于雜交品種,行距應為100厘米,每平方千米播種4500穴左右。使用農用機械收割的棉花地應設置適當的行距,每平方千米播種9000株左右[2]。1.4物理防控技術對于棉花病蟲害的綠色防控而言,物理防治技術因其適用范圍廣受到棉農的青睞。例如,在使用燈光誘殺技術的過程中,可借助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棉鈴蟲、小地老虎、棉盲蝽等,每3平方千米設置一個殺蟲燈,架在離地1.2米處。該防治方式可降低農藥對環境的污染,更加綠色、環保,且無須消耗大量的資金,防治成本較為低廉。物理防控技術具體操作如下:播種距離要恰到好處,使棉花幼苗疏密合適,有利于其生長過程中吸收氧氣和接受光照。根據旱情及時澆水,及時除草。深挖土壤可將蟲卵清除,減少害蟲基數。采用輪作的方式,減少同一塊地的連續種植次數,有助于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和傳播速度。在種植棉花幼苗的土壤上鋪一層細篩,或在土壤上行走,過濾掉蟲卵和蛹等昆蟲,或者在棉花幼苗穗頭處套上塑料袋,避免棉花幼苗螟蟲等蛀蟲的侵擾。1.5化學防控技術如果上述物理防控技術已經無法取得理想效果,棉農需選擇合適的化學防控技術。為符合綠色防控理念,棉農應選擇市面上無公害的農藥。需注意的是,長期使用化學農藥,可能會增強某些病蟲害的抗藥性,并且還會對農產品、空氣、土地造成污染,甚至危及人、畜健康,最終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的損害。為解決上述問題,應盡可能選擇對環境危害小、綠色、環保的化學藥劑。常見的化學藥劑有殺蟲劑、除草劑等,使用化學藥劑時要注意噴灑時間是否合適,避免過早或過晚導致防治病蟲害效果不佳。也可將其他防治技術融入到化學防治技術中一起運用,促進抗病蟲害效果的提升[3]。1.6信息化防控技術現如今,在社會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大背景下,先進的信息化防控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棉花種植領域中,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助力。因此,在應用棉花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過程中,政府相關部門應根據本地條件逐步建立綠色防控技術體系,并加大推廣力度,選擇合適的信息技術與手段,構建監測預警系統,并加大推廣力度,還需將各類常見的病蟲害基本信息導入系統之中,以便于后續在暴發危機時不會手足無措,促進棉花病蟲害防控效果的提升。2常見棉花病蟲害的綠色防控對策2.1立枯病通常情況而言,該病常見于棉花的幼苗生長時期。在正式破土前,棉花幼苗極易感染立枯病,導致種子發生腐爛,且流出黃褐色黏稠液體。在出土后,患病幼苗的莖基會發爛壞死,但是不會立即倒伏。在出現棉花大面積感染立枯病后,應將地塊進行輪作,期限為2至3年,可起到降低病蟲害威脅的作用。與此同時,還應加強田間管理水平,促進抗病能力的增強。如果已經大面積染病,在剛剛發病時,可使用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連續噴灑2至3次,每次間隔10天。或者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灌根,連續使用2至3次,每次間隔10天左右。農戶需立即拔除已經病死的棉花植株,并集中運送到指定地點進行銷毀,將感染源扼殺于萌芽之中。2.2炭疽病在出苗期,棉花容易感染炭疽病,棉鈴期也容易發病。在正式出土之前,感染此病后會出現爛芽的情況,造成田間缺苗。如果在出土后感染,靠近地面的部分會出現紅褐色病斑,極易折斷。在葉子受到損害后,葉緣也會出現橢圓形病斑,之后逐漸擴大,呈現出暗褐色。在發病后,可使用50%多菌靈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霧,每間隔10天噴灑一次。在鈴期發病,可使用70%代森鋅800倍液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連續使用2至3次,每10天噴灑一次即可見效[4]。2.3枯萎病該病的臨床表現較為復雜,有皺縮型、黃色網紋型、黃化型、青枯型及紫紅型五種類型。皺縮型枯萎病多發生棉花幼苗長出5片真葉之后,病株上部葉片發生皺縮、畸形、變厚,葉片不枯死且顏色呈深綠色,并伴隨病株節間縮短,整體矮化。發生枯萎病的田塊應與禾本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的輪作,減少田間病菌積累,同時加強田間管理。發病初期,對于零星病株可及時拔除,集中到田外銷毀,以減少田間病原。棉花收獲后實行清田,就地燒毀。2.4棉蚜蟲該類害蟲常發于棉花出苗期,通常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9月和10月也可能會出現。在棉花進入吐絮期的過程中,棉蚜蟲的數量會呈指數級上升,危害性極大。成蟲以及幼蟲會以棉花葉片為食,吸干汁液。被啃食葉片的背面會出現卷縮,葉表的蜜露會形成油光葉,對光合作用產生遏制作用,導致植株發育不良,葉片狹小,最終造成難以挽回的經濟損失。要想對該種害蟲進行有效防控,需遵循“適時播種”的基本原則,種植時間節點要適宜。在正式播種前做好消毒工作,確保田間無雜草,從源頭處切斷病源。目前,主要有以下兩種防治方法:第一,可使用黃板誘殺遷飛期的害蟲。第二,在發病初期,可使用4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10克或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劑50至80毫升,每隔7天噴灑一次,噴灑2至3次即可見效[5]。2.5棉鈴蟲棉鈴蟲主要發生在棉花蕾鈴期,一年可發生3至4代,3代后成蟲具有抗藥性。主要蛀食棉花的花、葉、蕾、鈴多個部位。成蟲白天隱藏在棉花葉背面,黃昏時開始為害棉花。棉農應在秋季時深耕蟲蛹,或者將害蟲翻入深層悶死。冬前翻耕土地,澆水淹地,減少越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Starter Unit 2 Keep tidy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
- 規范漢字橫畫的研究與探討
- 2024秋七年級數學上冊 第三章 代數式3.2 代數式 1認識代數式教學設計(新版)冀教版
- 《我愛我家:3 家庭生活小幫手》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滬科黔科版
- 2024秋八年級數學上冊 第14章 勾股定理14.1 勾股定理 3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教學設計(新版)華東師大版
- Module 2 Unit 2 Mr Li was a teacher.(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外研版(三起)英語五年級下冊
- 2024年五年級數學下冊 五 方程5.4 解方程(二)教學設計 西師大版
- 5的乘法口訣(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上冊數學西師大版
- Unit 4 What can you do?C Story time(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五年級上冊
- 瑜伽理論知識
- 中班健康《身體上的洞洞》課件
- 2023年廣東珠海農商銀行校園招聘筆試歷年試題(??键c甄選)含答案帶詳解
- 湖北2023年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湖北省分行校園招聘考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詳解
- 人民醫院美容外科臨床技術操作規范2023版
- 人力資源管理(黑龍江聯盟)知到章節答案智慧樹2023年哈爾濱師范大學
- 《是誰覺醒了中國》
- 監理文件審查記錄表
- 2023年關于區財政系統人事教育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 DB51-T 2997-2023四川省水文數據通信傳輸指南
- 日立存儲設備操作維護手冊
- GB/T 700-1988碳素結構鋼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