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項鏈》定稿_第1頁
莫泊桑《項鏈》定稿_第2頁
莫泊桑《項鏈》定稿_第3頁
莫泊桑《項鏈》定稿_第4頁
莫泊桑《項鏈》定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莫泊桑《項鏈》定稿?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理解小說的情節結構,梳理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分析瑪蒂爾德這一人物形象,體會其性格特點及變化。掌握小說通過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塑造人物的方法。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閱讀文本,培養學生自主分析、概括的能力。組織小組討論,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小說主題,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學習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加深對作品的理解。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認識虛榮的危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體會作者對小人物命運的關注和同情,培養人文關懷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分析瑪蒂爾德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發展變化。把握小說的主題,探討虛榮給人帶來的影響。學習小說通過多種描寫方法塑造人物的寫作技巧。2.教學難點深入理解小說結尾的"意外"及其藝術效果。引導學生從小說中汲取教訓,反思現實生活中的虛榮現象,樹立正確價值觀。

三、教學方法1.講授法:講解小說的背景知識、重點字詞、語法結構等,幫助學生掃除閱讀障礙,搭建知識框架。2.問題引導法:提出一系列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如"瑪蒂爾德為什么會丟失項鏈?""她的性格發生了怎樣的轉變?"等,引導學生思考,深入理解文本。3.小組合作探究法: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圍繞小說的主題、人物形象、寫作手法等展開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4.比較閱讀法:將《項鏈》與其他同類型小說進行比較,分析其異同點,拓寬學生的文學視野,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5分鐘)1.展示一些關于時尚珠寶的圖片,提問學生:"看到這些華麗的珠寶,你們會聯想到什么?"引導學生自由發言,引出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可能因追求而產生的行為。2.講述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女孩,她非常羨慕別人的漂亮衣服和珠寶首飾。有一天,她終于有機會參加一個重要的聚會,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加出眾,她精心打扮,借了一條昂貴的項鏈。在聚會上,她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然而,聚會結束后,她卻發現項鏈不見了......這個女孩接下來會怎么做呢?她的生活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由此導入莫泊桑的《項鏈》。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3分鐘)1.簡要介紹作者莫泊桑:莫泊桑是19世紀后半葉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與俄國作家契訶夫和美國作家歐·亨利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他的作品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擅長從平凡瑣碎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代表作有《項鏈》《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2.介紹小說的創作背景:《項鏈》創作于1884年,當時的法國社會崇尚虛榮,追求物質享受之風盛行。小資產階級婦女普遍存在著艷羨豪華、愛慕虛榮的心理,這種社會風氣在莫泊桑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0分鐘)1.學生默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初步了解小說的故事情節。2.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小說的主人公是誰?故事圍繞主人公展開了哪些主要情節?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個情節的主要內容。3.學生發言后,教師總結:主人公:瑪蒂爾德主要情節:序幕:瑪蒂爾德的夢想與現實(第17自然段)開端:借項鏈參加舞會(第818自然段)發展:丟失項鏈(第1927自然段)高潮:賠項鏈(第2847自然段)結局:得知項鏈是假的(第4851自然段)尾聲:十年后的相見(第5257自然段)

(四)精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15分鐘)1.分析瑪蒂爾德的形象特點外貌與心理描寫相結合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描寫瑪蒂爾德外貌的句子,如"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運的差錯,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里。她沒有陪嫁的資產,也沒有什么法子讓一個有錢的體面人認識她、了解她、愛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個小書記結了婚。"從這里可以看出她天生麗質卻出身低微,為下文她對生活的不滿和追求虛榮埋下伏筆。讓學生找出描寫她心理活動的句子,如"她覺得她生來就是為著過高雅和奢華的生活,因此她不斷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傖,墻壁的黯淡,家具的破舊,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惱。這些東西,在別的跟她一樣地位的婦人,也許不會掛在心上,然而她卻因此痛苦,因此傷心。"通過這些心理描寫,生動地展現了瑪蒂爾德愛慕虛榮、渴望改變現狀的心理。性格特點總結:愛慕虛榮、不切實際、充滿幻想小組討論:瑪蒂爾德的愛慕虛榮在文中還有哪些具體表現?小組代表發言后,教師總結:她會因為沒有漂亮衣服而懊惱,為沒有珠寶首飾而哭泣;參加舞會時,她刻意裝扮自己,希望成為眾人焦點;借項鏈時,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那條昂貴而華麗的項鏈,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她的愛慕虛榮。2.分析瑪蒂爾德性格的轉變引導學生閱讀"賠項鏈"及"得知項鏈是假的"相關情節,思考:瑪蒂爾德在丟失項鏈后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總結:丟失項鏈前,瑪蒂爾德愛慕虛榮、追求享受;丟失項鏈后,她經歷了十年的艱辛生活,變得堅強、勤勞、樸實。如文中描寫她"她懂得家里的一切粗笨活兒和廚房里的討厭的雜事了。她刷洗杯盤碗碟,在那油膩的盆沿上和鍋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她用肥皂洗襯衣,洗抹布,晾在繩子上。每天早晨,她把垃圾從樓上提到街上,再把水從樓下提到樓上,走上一層樓,就站住喘氣。她穿得像一個窮苦的女人,胳膊上挎著籃子,到水果店里,雜貨店里,肉鋪里,爭價錢,受嘲罵,一個銅子一個銅子地節省她那艱難的錢。"這些描寫展現了她在生活的重壓下逐漸轉變的性格。思考:是什么導致了瑪蒂爾德性格的轉變?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是生活的磨難和挫折使她不得不面對現實,在艱辛的勞動中逐漸丟掉了虛榮,變得堅強起來。

(五)探究小說主題(10分鐘)1.小組討論:小說通過瑪蒂爾德的故事想要表達怎樣的主題?小組討論后,每組選派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結果。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總結主題:對愛慕虛榮的批判:小說通過瑪蒂爾德因虛榮而遭受的十年苦難,揭示了虛榮的危害,告誡人們要腳踏實地,不要被虛榮所蒙蔽。對小人物命運的關注:瑪蒂爾德是一個小資產階級婦女,她的命運反映了當時社會中小人物的無奈與掙扎,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同情。生活的無常與偶然:項鏈的丟失看似偶然,卻改變了瑪蒂爾德的一生,揭示了生活中充滿了意外和不確定性。2.聯系現實生活,談談你對小說主題的理解和感悟。學生自由發言,分享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所見到的虛榮現象,以及從小說中得到的啟示。

(六)分析小說的寫作特色(10分鐘)1.心理描寫找出文中多處瑪蒂爾德的心理描寫句子,如前面提到的"她覺得她生來就是為著過高雅和奢華的生活,因此她不斷地感到痛苦。"分析其作用:細膩地展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使讀者能夠深入了解瑪蒂爾德的性格特點和情感變化,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讓學生仿照文中的心理描寫,描寫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物在某種情境下的心理活動。2.細節描寫找出文中的細節描寫,如"她跳起來,摟住朋友的脖子,狂熱地親她,接著就帶著這件寶物跑了。""她雙手拿著那項鏈發抖。她把項鏈繞著脖子掛在她那長長的高領上,站在鏡前對著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分析這些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和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總結:這些細節描寫生動地表現了瑪蒂爾德對項鏈的喜愛和渴望,以及她得到項鏈后的興奮之情,同時也為下文丟失項鏈和賠項鏈的情節做了鋪墊。3.結尾的藝術效果引導學生閱讀小說結尾,思考:結尾有什么特點?這樣的結尾有什么作用?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結尾具有"歐·亨利式"的意外結局。作用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給讀者帶來強烈的震撼,同時也深化了小說的主題,讓讀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無常和命運的捉弄。

(七)課堂小結(5分鐘)1.請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包括小說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主題和寫作特色等。2.教師總結:本節課我們一起走進了莫泊桑的《項鏈》,通過分析瑪蒂爾德的人物形象,探討了小說的主題,領略了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希望同學們能從中學到一些寫作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從瑪蒂爾德的故事中吸取教訓,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要被虛榮所左右。

(八)布置作業(5分鐘)1.以"讀《項鏈》有感"為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讀后感,要求結合自己對小說主題的理解,聯系實際生活。2.假設瑪蒂爾德沒有丟失項鏈,她的生活會是怎樣的?請發揮想象,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五、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項鏈》這篇小說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