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岳麓版單元測評: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3_第1頁
高一歷史岳麓版單元測評: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3_第2頁
高一歷史岳麓版單元測評: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3_第3頁
高一歷史岳麓版單元測評: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3_第4頁
高一歷史岳麓版單元測評: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本章測評一、選擇題我國古代農業技術的進步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請回答1~2題.1。右圖中的農具最早出現在()A。西漢 B。曹魏 C.隋唐 D。唐朝解析:圖中農具為曲轅犁,最早出現在唐朝。答案:D2.促使原始定居的主要因素是()A.原始農業的發展B。掌握建造房屋與制陶的技術C.飼養家畜家禽D.營造公共墓地解析:根據人類的經濟活動是一切活動的基礎可知A為最主要因素。答案:A3。“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材料所反映的生產方式屬于()A。農民集體勞動 B。小農經濟C。封建莊園經濟 D。個體農業經濟解析:材料所描述的是井田制,反映的是西周時期農民集體勞動的生產方式。答案:A4.“農夫早出暮入,耕稼樹藝,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婦人夙興夜寐,紡績積妊,多治麻絲葛緒捆布,此其分事也”。這種生產方式形成于()A。商周時期 B.春秋時期 C。秦漢時期 D。魏晉時期解析:材料所描述的是小農經濟,這種經濟形態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答案:B5.“吳民生齒最繁,家杼軸而戶纂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相依為命久矣”。這種生產關系最早出現在()A.黃河流域 B.山東地區 C.四川地區 D。江南地區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這種生產關系最早出現在商品經濟發達的江南地區.答案:D均田制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請回答6~7題。6.唐朝實行均田制的必要前提是()A。北魏以來沿用此制 B。國家統一、社會安定C.國家掌握一定土地 D.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解析:均田制是封建土地國有制,是國家將掌握的土地分配給農民.由此可見,國家掌握一定數量的土地是均田制實行的前提條件.答案:C7.北宋史學家說:“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眾,官無閑田,不復給授,故田制為空久。”上述言論()A.指出均田制被破壞是必然的B.沒有正確指出均田制被破壞的根源C.客觀地說明了均田制被破壞的原因D。反映了唐朝社會經濟的繁榮和發展解析:均田制被破壞是土地兼并的結果,而非人口增長造成的。答案:B江南經濟的發展是封建社會中后期社會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請回答8~10題。8.導致江南經濟發展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A。社會環境穩定 B。自然條件優越C。北方人口南遷 D。水利設施完備解析:中原人口的南遷,不但為南方地區補充了大量勞動力,而且也帶去了較為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從而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答案:C9。“(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這段材料可能出現在()A。商周時期 B.春秋戰國時期C。秦漢時期 D.東晉南朝時期解析: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區的開發,這種局面出現在東晉南朝時期.答案:D10.“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說的是()A。北宋時期江浙地區商品經濟繁榮B。北宋立國后主要依靠東南的財富力量C。中唐以后南方農業進入了全面開發期D.南宋政權重視農業生產,江南經濟超過北方解析:南宋時,南方的社會經濟日益發達,江浙地區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稻米產量在全國占重要地位,時諺稱“蘇湖熟,天下足"。答案:D中國古代手工業技術精湛,長期領先世界。請回答11~13題。11。從工商食官到官營手工業主導地位的喪失,這段歷史應在()A。西周到明朝 B。商周到宋元C.秦朝到清朝 D。漢朝到元朝解析:西周時期,手工業由官府統一經營管理。明代官營手工業喪失了古代手工業的主導地位。答案:A12.下列關于我國使用和冶煉鐵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我國是世界上首先鑄鐵的國家B。春秋時期人們發明了冶煉生鐵技術C。南北朝時發明了先進的灌鋼法D。明朝開始用焦炭冶鐵解析:南宋末年,我國開始用焦炭冶鐵。答案:D13.唐宋時期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物資是()A。絲綢 B。茶葉 C。瓷器 D.紙張解析:從唐代起,陶瓷開始大量出口。瓷器取代絲綢成為中華文明新的象征。答案:C在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基礎上,我國古代商業得到了發展.請回答14~16題。14.下列對春秋戰國時期商業發展狀況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B。私商逐漸成為商人的主體C.貨幣發達,走向統一D。隨著商業的繁榮形成許多都會解析: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紛鑄幣,貨幣形態各異。答案:C15.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到北宋進入一個新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指()A.商業活動不再嚴格限制在“市”里B。由政治中心向經濟中心轉變C。出現了一批工商業城市D。城市向南方發展解析:城市坊和市的界限逐漸被打破是北宋商業繁榮的突出特征。答案:A16。下圖為宋代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印記,其上部文字為:“濟南劉家功夫針鋪”;中部文字為“認門前白兔兒為記”;下部文字為“收買上等鋼條,造功夫細針,不誤宅院使用,轉賣興販,別有加饒,請記白”。從該“印記”中能夠獲取的準確歷史信息是()A。宋代開始生產鋼針B。宋代出現中國最早的商標、廣告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購、生產加工和批發販賣為一體的經營方式D。宋代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解析:本題解題關鍵是把握時間界定——宋代及題干材料所反映的收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經營方式。但材料中沒有反映出資本主義雇傭關系已存在,所以不能說明已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單憑這幅圖片的信息也不能說明宋代開始生產鋼針和出現中國最早的商標、廣告。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只有C項符合題干要求.答案:C重農抑商是我國封建社會傳統的經濟政策.請回答17~18題。17.商鞅變法推行“重農抑商”政策,造成的后果和影響主要是()A。鞏固了封建小農經濟B.增強了統一戰爭的物質力量C。根除了土地兼并現象D。打擊了奴隸主貴族勢力解析:商鞅變法推行“重農抑商”政策,促進了秦國經濟的發展,為其統一全國奠定了物質基礎。答案:B18。明清重農抑商政策最主要的影響是()A。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繁榮B。增強了明清時期的國力C.喪失了發展經濟的最好機遇D.導致了科學技術的落后解析:明清時期是我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發展的時期,重農抑商政策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答案:C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經濟發達的江南地區,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請回答19~20題。19.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基本條件有()①生產技術的積累②市場的擴大③貨幣轉化為資本④勞動力成為商品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就是兩種極不相同的商品所有者互相對立和發生接觸。答案:B20.明代中后期,蘇州紡織業中產生資本主義萌芽的最主要依據是()A。蘇州地區商品經濟發達B.出現頗具規模的“機房”C.出現控制手工業者的包買商D。出現“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雇傭關系解析:資本主義萌芽的典型特征是“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答案:D二、非選擇題2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雍正帝說)我國家休養生息,數十年來,戶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數,非率天下農民竭力耕耘,兼收倍獲,欲家室盈寧,必不可得……朕觀四民(指士、農、工、商)之業,士之外,農為最貴。凡士工商賈,皆賴食于農,以故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爭尚結巧,必將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光緒《大清會典事例》材料二清代沿襲明制設置的鈔關大有增加,計共設戶關26個,工關5個……清代稅關對商船戶繳稅亦極為苛重,全國又缺乏統一稅率,以致各關稅吏敢于巧立名目,動輒以商人違反規定為由,沒收財貨。……李人龍奏稱,關稅害商,有單書之弊、盤貨之弊、關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這樣的苛稅下,“商賈望見關津,如赴湯蹈火之苦”!—-彭雨新主編《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史》材料三(乾隆時人說)近日富商巨賈,挾其重資,多買田地,或數百頃。——李文治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請回答:(1)從材料一看,雍正帝對待農業與工商業的基本態度是什么?他的根據是什么?(2)材料二和材料三揭示了哪些社會現象?這些現象對社會經濟發展會產生什么影響?解析:(1)依據材料一的信息回答,特別注意分清雍正帝的主要觀點和理由。(2)依據材料二、三歸納揭示的社會現象,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些現象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參考答案:(1)以農業為本,工商業為末,主張重本抑末。他認為,農業為四民提供糧食,所以是本業;在人多地少的情況下,更需要驅民歸農,才能民富國安,工商業不能生產糧食,且與農業爭勞力。(2)現象:清政府廣設鈔關,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對商人苛征重稅;大量資本投向土地。影響:影響了農產品和手工業品的流通;影響了商業資本的積累;加劇了土地兼并;不利于手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進一步發展;對農業發展也是不利的.22。閱讀下列三幅圖:圖一明《南都繁會圖》 圖二清《盛世滋生圖》圖三鴉片戰爭前清朝的周邊形勢結合所學知識,以《發展與危機》為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短文寫作要體現上面三幅圖片創設的情景。解析:圖一、圖二主要反映了明清鼎盛時期社會經濟的繁榮;圖三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