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中語文5:大自然的語言(簡案)_第1頁
2025年初中語文5:大自然的語言(簡案)_第2頁
2025年初中語文5:大自然的語言(簡案)_第3頁
2025年初中語文5:大自然的語言(簡案)_第4頁
2025年初中語文5:大自然的語言(簡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5大自然的語言◎文化自信:了解物候知識和物候學的研究在農業生產上的重要意義,激發觀察大自然的興趣。(重點)◎語言運用:理解課后“讀讀寫寫”詞語,能根據特定場景正確運用。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思維能力:梳理課文,把握文章思路,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篩選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闡述的事理。(重點、難點)◎審美創造:體會事理說明文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難點)第1課時一、導入新課飄逸的春柳,芬芳的夏荷,激情的秋楓,傲岸的冬梅,四季之景如詩如畫,各具風韻。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這些也是物候現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由我國氣象學家、地理學家竺可楨先生寫的一篇有關物候學知識的文章——《大自然的語言》。二、教學開展1.目標任務一:搜集資料,掃清障礙。◎字詞積累。自由朗讀,結合課后的“讀讀寫寫”掌握“孕育”“銷聲匿跡”“草長鶯飛”等重點字詞。可參見《創優作業·背記手冊》本課字詞部分。◎作者簡介竺可楨(1890—1974),浙江上虞(yú)人,氣象學家、地理學家。中國近代氣象事業創始人之一,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變遷以及物候學和自然科學史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代表作有《氣象學》《物候學》等,有《竺可楨全集》。◎背景鏈接本文是根據《科學大眾》1963年第1期竺可楨的《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一文改寫而成的。作者寫作此文的目的是普及物候知識,幫助困難時期的農業生產,提高農作物產量。◎文體知識事理說明文解釋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內部的規律的說明文,叫事理說明文。事理說明文與事物說明文的區別: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說明對象抽象事理具體事物說明內容抽象事理的成因、關系、原理等具體事物的形狀、構造、性質、特點等說明目的使讀者明白某個事理“為什么是這樣”使讀者了解、認識某個或某類事物常用說明順序首要遵循的順序是邏輯順序通常采用時間順序或空間順序,有時也會采用邏輯順序2.目標任務二:初讀課文,篩選信息。◎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之為物候;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的科學,叫物候學。◎物候觀測對農業生產有什么重要意義?物候觀測的數據反映氣溫、濕度等氣候條件的綜合,也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可以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上。◎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緯度、經度、高下的差異和古今的差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