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文學小說作家人物介紹_第1頁
蕭紅文學小說作家人物介紹_第2頁
蕭紅文學小說作家人物介紹_第3頁
蕭紅文學小說作家人物介紹_第4頁
蕭紅文學小說作家人物介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當代文學作家名人介紹PPTWRITERINTRODUCTIONPPT蕭紅演講人:XXX時間:20XX.XX人物評價CONTENTSHARING04.創作特點CARDINALPRINCIPLE03.主要作品PRINCIPLEINDIVIDUAL02.作家簡介ABOUTTHEAUTHOR01.目CONTENTS錄ABOUTTHEAUTHOR作者簡介PART01作家簡介ABOUTTHEAUTHOR01.蕭紅,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祖籍山東省聊城市莘縣董杜莊鎮梁丕營村,中國近現代女作家,被譽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乳名榮華,本名張秀環,后改名為張廼瑩(一說為:張迺瑩)。筆名蕭紅、悄吟、玲玲、田娣等。1911年,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32年,結識蕭軍。1933年,以悄吟為筆名發表第一篇小說《棄兒》。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創作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發表長篇小說《馬伯樂》、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病逝于香港,年僅31歲。蕭紅作家簡介ABOUTTHEAUTHOR01.1911年(宣統三年)6月1日(農歷五月初五),蕭紅生于黑龍江省呼蘭縣(現哈爾濱市呼蘭區)城內龍王廟路南的張家大院。1916年(民國五年),外祖父將蕭紅本名改為張廼瑩。1919年(民國八年),生母姜玉蘭感染霍亂病故。父親張廷舉續娶梁亞蘭,即蕭紅繼母。1920年(民國九年),入呼蘭縣乙種農業學校(俗稱龍王廟小學,現為蕭紅小學)女生班讀初小。1924年(民國十三年),入北關初高兩級小學校女生部讀高小。后轉入呼蘭縣第一女子初高兩級小學校。早年經歷作家簡介ABOUTTHEAUTHOR01.文學創作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3月,參加中共黨員金劍嘯組織的賑災畫展,展出兩幅粉筆畫。4月,以悄吟為筆名發表小說《棄兒》,是蕭紅最早發表的文學作品。隨后發表諸多作品,踏上文學征程。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7月,與蕭軍、白朗、舒群等人在抗日演出團體“星星劇團”中擔任演員,以實際行動支持抗日,由于引起敵偽特務機關注意,劇團于公演前解散。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10月,在舒群等人的幫助下,蕭紅、蕭軍合著的小說散文集《跋涉》自費在哈爾濱出版。蕭紅署名悄吟,蕭軍署名三郎。《跋涉》的出版,在東北引起了很大轟動,受到讀者的廣泛好評,也為蕭紅繼續從事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作家簡介ABOUTTHEAUTHOR01.1941年(民國三十年)4月,美國進步作家史沫特萊回國途經香港,特意到九龍看望病中的蕭紅。后來蕭紅聽從史沫特萊的建議到瑪麗醫院做全面檢查,發現患有肺結核。10月,蕭紅住院打空氣針治療。11月底,因受醫院冷遇,蕭紅返回九龍家中養病。1941年(民國三十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九龍陷于炮火,柳亞子先生應蕭紅之約,到九龍樂道蕭紅住處去探望她。次日,端木蕻良和青年作家駱賓基護送蕭紅從九龍轉移到香港,住進思豪酒店。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1月12日,日軍占領香港。蕭紅病情加重,被送進香港跑馬地養和醫院,因庸醫誤診為喉瘤而錯動喉管,手術致使蕭紅不能飲食,身體衰弱。1月18日,端木蕻良和駱賓基將蕭紅轉入瑪麗醫院。次日,蕭紅精神漸復,在紙上寫下“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因病去世ABOUTTHEAUTHOR主要作品PART02主要作品PRINCIPLEINDIVIDUAL02.中篇小說1934年9月9日《生死場》長篇小說1940年12月20日《呼蘭河傳》1941年《馬伯樂(第一部)》1941年《馬伯樂(第二部)》劇本1938年3月初《突擊》1940年7月《民族魂魯迅》書信1936年10月24日《海外的悲悼》(致蕭軍)1939年3月14日《離亂中的作家書簡》(致許廣平)主要作品PRINCIPLEINDIVIDUAL02.短篇小說1933年8月6日《兩個青蛙》1933年8月27日《啞老人》1933年9月20日《葉子》1933年11月15日《渺茫中》不詳(1933年7月18日首刊)《腿上的繃帶》不詳(1933年8月4日首刊)《太太與西瓜》1934年3月8日《患難中》1934年3月8日《出嫁》不詳(1934年夏首刊)《進城》不詳(1934年首刊)《去年今日》1936年5月6日《馬房之夜》1936年9月4日《家族以外的人》1936年9月初《紅的果園》1936年(1936年9月20日首刊)《王四的故事》不詳(1936年10月1日首刊)《牛車上》不詳(1936年11月16日首刊)《亞麗》不詳(1937年5月10日首刊)《兩朋友》1938年8月6日《黃河》主要作品PRINCIPLEINDIVIDUAL02.創作時間作品名稱作品體裁1932年春《可紀念的楓葉》詩歌1932年春《靜》1932年春《偶然想起》1932年春《栽花》1932年春《春曲》(六首)1932年7月30日《幻覺》不祥(1933年8月13日首刊)《八月天》1937年6月20日《一粒土泥》主要作品PRINCIPLEINDIVIDUAL02.散文集1933年10月《跋涉》1935年3月至5月間《商市街》1936年《橋》1940年6月初版《蕭紅散文》ABOUTTHEAUTHOR創作特點PART03創作特點CARDINALPRINCIPLE03.VS文體特征蕭紅的小說具有鮮明的文體特征,創造出場景性的小說結構。系列散文《商市街》在發表時曾遭到“看不明白”的議論,因為蕭紅使用了不少小說的技巧,這樣的寫作形式在20世紀30年代異常新穎,從文體上看,它更接近小說,不過它又是“不折不扣的生活記錄”(蕭軍《商市街·讀后記》)。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從《商市街》、《生死場》到《呼蘭河傳》,蕭紅打破了傳統小說單一的敘事模式,創造了一種介于小說、散文和詩之間的邊緣文體,并以其獨特的超常規語言、自傳式敘事方法、非情節化的結構及詩化風格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蕭紅體”小說文體風格。文體特征2

這種小說文體的發展道路就是中國現代小說的散文化,從一個方面實現了文學史的銜接、承續,在審美意識上溝通了現代文學與傳統文學。更準確地說,是把傳統文學中高雅的部分——詩和散文,與現代文學中已經代替了詩而成為主體的部分——小說,實現了新的對接。正是這一對接造就了現代文學中最具生命力的內容。蕭紅以自己悲劇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體驗,觀照她所熟悉的鄉土社會的生命形態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國民性弱點,抒寫著人的悲劇、女性的悲劇和普泛的人類生命的悲劇,從而使其小說獲得一種濃烈而深沉的悲劇意蘊和獨特而豐厚的文化內涵

創作特點CARDINALPRINCIPLE03.語言特點蕭紅的小說有超常規的文體語言,詩化、直率而自然。蕭紅的創作多有自敘傳的色彩,她并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維循規蹈矩地寫作,而是以一種極自然的陌生語言去描寫她所熟悉的一切。蕭紅對語言的超常規運用,既表現為新鮮、生疏,同時又表現為直率、自然。蕭紅語言的直率首先表現在她率性而言,以她特有的童心觀照世界時對這個詩意世界不加雕飾的語言描繪。這種超常規語言的運用在蕭紅后期的創作中越來越成熟。《牛車上》中的三月春陽、《后花園》中的六月鮮花、《小城三月》中的初春原野等,都是一個個兒童眼中的世界,自然而成,人物風景并不受舊的形式束縛。同時,這種直率的語言又表現出自然的特點,她寫的人物是從生活里提煉出來的、活生生的,不管是悲是喜都能使讀者產生共鳴。因為直率,不用偽飾、矯情,就更顯得自然質樸,直率和自然這兩種特性自然成為一體。這種語言沒有著意雕琢的痕跡,自然而然,蘊含著一種稚拙渾樸的美、一種獨特而醇厚的情調,從而成為“蕭紅體”小說敘述風格的重要特征。創作特點CARDINALPRINCIPLE03.思想特質蕭紅認為作家的首要任務是“對著人類的愚昧”,她認為作家是超階級的,作家應該為人類而寫作。即便是在抗戰救亡時期,她也拒絕使小說直通民族主義或愛國主義的宏大主題。蕭紅的創作擺脫了狹隘的階級論,具有自己成熟的文學主張,這也是蕭紅能成為優秀作家的重要前提。蕭紅創作之初確實接受了左翼文學的影響,有著些許左翼文學激進的色彩,對底層的民眾,尤其是底層的被階級和男性雙層壓迫的女性給予了深刻的同情,其作品人物多以女性、兒童、老人為主,而女性更為常見,女權主義思想日漸成熟。但是,蕭紅的創作與流行的現實主義左翼文學又有著很大差異,她的階級觀念不但是政治的、經濟的,而且是文化的,是強勢與弱勢的對立。拋開“抗日”的政治內容,她的《生死場》依然有直逼人心的驚心動魄的力量。從直接面對人的生存層面說話這個角度來說,蕭紅或許比魯迅走得更遠、體驗得更深、離信仰更近。ABOUTTHEAUTHOR人物評價PART04人物評價CONTENTSHARING04.蕭紅是一位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雜的情感基調、剛柔并濟的語言風格以及獨特的寫作視角的運用和對行文結構的處理,在文學史中獨樹一幟。蕭紅是典型的女文青的性格,愛折騰,不愿守本分,她的一生泛泛而言是很慘的、短命、窮困、奔波,她從十九歲離家出走,這一走便再沒回頭,中間只輾轉回去過一次。總體評價人物評價CONTENTSHARING04.林賢治評論(詩人、學者)蕭紅確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蕭紅是繼魯迅之后的一位偉大的平民作家。她的《呼蘭河傳》和《生死場》,為中國大地立傳,其深厚的悲劇內容,以及富于天才創造的自由的詩性風格,我以為是唯一的。人物評價CONTENTSHARING04.蕭紅“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為丁玲的后繼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時間,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時間早得多”。魯迅還評價蕭紅在《生死場》中所描寫的“北方人民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