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情緒的“容器”- 從心理學視角談親子情緒管理_第1頁
做孩子情緒的“容器”- 從心理學視角談親子情緒管理_第2頁
做孩子情緒的“容器”- 從心理學視角談親子情緒管理_第3頁
做孩子情緒的“容器”- 從心理學視角談親子情緒管理_第4頁
做孩子情緒的“容器”- 從心理學視角談親子情緒管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做孩子情緒的“容器”——從心理學視角談親子情緒管理最近這兩周周末,我這個當爹的著實不容易,好在總算是經受住了考驗。上周末,兒子的好朋友出去玩了。兒子每周都雷打不動地和他玩一個下午,好朋友這一走,兒子沒法和他玩,心情特別失落。我向老婆提議帶他去家附近的公園轉轉,散散心。結果到了那兒才發現,公園居然開始收門票了。要知道,以前來都是免費的。后來一打聽,原來是園區要修整樹木,政府資金緊張,就把公園承包出去辦花燈表演,靠這個收費。花燈表演到晚上18:00點才開始,兒子根本等不了那么久。而且去年我們看過南京白鷺洲的花燈,想來這邊的表演肯定比不上,一番商量后,我們決定不進去了。大老遠跑來卻沒能進去,兒子明顯悶悶不樂。我就想著買點好吃的哄他開心,老婆也贊同。我買了菠蘿和西瓜,沒想到現在西瓜這么貴,一斤要7塊5,就買了半個,竟然花了43塊。不過那天天氣熱,吃著清甜的西瓜,我們心情都好了不少。這周,老婆有事回娘家了。兒子知道后,情緒又低落了。周一到周五在學校本來就見不到媽媽,好不容易盼到周末,媽媽又不在家,他情緒煩悶。得知老婆要回娘家消息,我就趕緊聯系兒子好朋友的媽媽,約著讓兩個孩子這周一起玩,好在成功約上了。周日,兒子跟我說老師布置了一篇做實驗的創造日記,可他不會寫,明顯感到他有情緒。我知道寫作文沒有體驗,很難寫的。就和他一起做了曾經在創造性思維訓練選修課上,給初一學生做過的水的張力實驗:在已經滿的水杯里再不斷放各種小東西:回形針、大頭針、訂書針等等。一個訂書針竟然能飄在水面上側面看水將要溢出來了好多訂書針都飄在水面上沒想到,實驗過程讓兒子特別開心,看到實驗呈現出神奇的一幕,他眼睛都亮了。作文自然也會寫了。孩子難免會有負面情緒,在這兩周里,不管兒子怎么鬧情緒,我都努力包容、理解他,做到無條件接納。其實,情緒就像我們與外界溝通的窗口,需求得到滿足,就會開心愉悅;反之就容易失落。作為家長,我們得充當孩子的情緒容器,在精神和情感上接納他們的負面情緒。這就跟談戀愛一樣,男生包容女朋友的小脾氣,讓她感受到愛與安全感,感情才能修成正果。只要家長用心涵容孩子的情緒,孩子才能慢慢穩定下來。在育兒過程中,家長們可能都遇到過孩子因各種原因產生負面情緒的情況。這些經歷看似平常,卻蘊含著深刻的心理學原理。接下來就這兩周兒子出現負面情緒時我的做法做個簡要分析:場景一:計劃落空時的情緒安撫兒子因好朋友去鎮江游玩,無法一起玩耍,表現出失落情緒。這種因期待未得到滿足而產生的負面情緒,在兒童心理學中十分常見。從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看,社交需求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好朋友的缺席,讓孩子的社交需求得不到滿足,自然會感到失落。當計劃落空時,我及時調整方案,提議帶兒子去花博園,這一做法符合積極應對策略。盡管花博園因舉辦花燈表演開始收費,且時間安排不合適,未能進入園區,我通過購買水果安撫兒子情緒,巧妙地運用了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類似的場景屢見不鮮,比如孩子盼著去游樂園,卻因天氣原因無法成行,這時家長可以通過安排其他有趣的活動或滿足孩子其他合理需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幫助他們緩解負面情緒。場景二:分離焦慮的應對策略得知老婆周末要回娘家,兒子再次出現情緒低落。這背后體現了孩子對親密關系的依賴,屬于典型的分離焦慮表現。根據鮑爾比的依戀理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與主要照料者形成緊密的情感聯系,當這種聯系暫時中斷時,孩子就會產生不安和焦慮情緒。我敏銳地察覺到兒子的情緒變化,及時與朋友家長溝通,安排兒子與好朋友相聚,成功緩解了兒子的分離焦慮。在現實生活中,當孩子面臨與親人的短暫分離時,家長可以提前告知孩子分離的原因和時長,讓孩子有心理準備,同時為孩子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動,如與小伙伴玩耍、踏春等,幫助他們轉移注意力,減輕分離帶來的焦慮感。場景三:學習難題引發情緒時的引導兒子因不知如何寫實驗創造日記而困擾,我通過和他一起演示水的張力實驗,讓兒子在體驗科學樂趣的同時,順利解決了難題,收獲了快樂。這一做法運用了體驗式學習的方法,符合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該理論指出,孩子在操作和探索過程中,能更好地理解知識,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在學習過程中,當孩子遇到難題,產生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時,家長不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孩子通過實踐和探索來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幫助孩子克服負面情緒,增強自信心。在孩子產生負面情緒時,家長應充當“容器”的角色,接納、包容和轉化孩子的情緒。“容器”這一概念指的是能夠容納、承受和轉化他人情緒的人。家長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需要在精神和情緒上涵容孩子的負面情緒,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當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納時,他們內心的安全感會得到增強,負面情緒的力量也會逐漸減弱。在育兒過程中,家長要做好孩子情緒的“容器”,首先需要敏銳地察覺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給予回應。其次,要尊重孩子的感受,理解他們的情緒,避免批評和指責。最后,通過引導和幫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