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宜昌市協作體高三期中考試歷史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高考范圍。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面是中國新石器時代主要文化遺存的分布及代表性成就。據此可知,這一時期()A.文明區域之間孤立隔絕 B.中原文化發展領先全國C.文明發展呈現多元格局 D.南北文化發展漸趨一致2.據里耶秦簡記載,秦朝時期部分政令需“以次傳書”,即按照文書送達方向在相鄰政區間轉相送遞。傳送中,“行傳書、受書,必書其起及到日月夙莫(暮),以輒相報殿(也)”,“輒相報”即“書到相報”。這一做法()A.折射出官僚政治體制的成熟 B.有利于專制集權體制的強化C.旨在規范中央行政權力運行 D.是政府監察制度的重要補充3.下表所示為某學生搜集的不同時期部分文人對唐代藩鎮的相關評價。據此可得出的結論是()“天下兵又動,太平競何時……上天不虛應,禍福各有隨。我欲進短策,無由至彤墀。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韓愈《歸彭城》“唐之亡,強分其地,國以十數”李攸《宋朝事實》“世言唐亡于藩鎮。而中葉以降,其不遂并于吐蕃、回紇,滅于黃巢者,未必非藩鎮之力……藩鎮強唐弱,藩鎮弱唐亡”顧炎武《日知錄》A.學者立場和時代影響歷史書寫 B.上述材料均為研究唐代藩鎮的一手史料C.歷史研究隨著時代發展而完善 D.歷史結論應以今日價值標準作最終判斷4.元朝時,福建泉州蒲壽庚“擅蕃舶利者三十年”,泉州被升為江浙行省南部行政中心;明朝嘉靖時暫罷泉州的市舶司,泉州從一個國際性的港口淪為一個地方性的港口。其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對外政策的變化 B.白銀的大量外流C.朝貢貿易的衰落 D.絲綢之路的廢止5.明末清初,以利瑪竇為代表的西方傳教士在華期間“習華語,易華服,讀儒書,從儒教”,并提出對華實行“學術傳教”的思想,將歐洲的基督教文化、科學技術以及文化藝術傳到了中國。西方傳教士的這些做法()A.推動了中國向近代社會轉型 B.推動中國科技發展新高潮的到來C.沖擊了中國傳統的“夷夏觀” D.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6.下面是1895~1919年中國近代工業發展情況統計表。據此可得出的結論是()年代商辦外商企業設廠數資本額(千元)設廠數資本額(千元)1895~1914年5346971962800001914~1919年46390801116103153A.中國近代工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 B.內外環境影響中國近代工業發展C.社會經濟發展的半殖民地性突出 D.歐美列強暫時放松對華經濟侵略7.有學者說:“從戊戌到義和團再到辛亥,由托‘古’到滅洋再到皇權倒塌與復辟,紛紛擾擾,于是懷疑、否定與批判,成為他們的特色。……力求突破19世紀以來盤踞在人們頭腦和思想觀念中的‘體用二元’僵化思維模式。”該學者意在說明()A.五四運動導致知識分子陣營決裂 B.新文化運動促進了人性的解放C.當時各流派思想出現融和的趨勢 D.新文化運動興起具有歷史必然性8.1928年6月至7月,中共六大指出,在民權革命階段的重要任務就是“力爭建立工農兵蘇維埃代表會議(蘇維埃)的政權,這是引進廣大的勞動群眾參加管理國事的最好的方式,也是實行工農權獨裁制的最好方式。”據此可知,中共六大的主張()A.奠定了以俄為師道路的基礎 B.促使土地革命模式發生調整C.利于打開民主革命的新局面 D.引發了國共對峙局面的形成9.《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于1950年5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它廢除了包辦強迫、男尊女卑的封建主義婚姻家庭制度,禁止重婚、納妾、童養媳、干涉寡婦婚姻自由等行為,實行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的婚姻政策。這些法規()A.鞏固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 B.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C.有助于提升婦女社會地位 D.杜絕了買賣婦女現象10.上海市于1986年選出8家國有大中型企業,最后正式批準了1家企業為股份制試點企業,并于1987年1月向社會公開發行了股票。形成了國家股占74.5%、單位股(指“公司”以外企事業法人單位認購的股份)占1%和先后三次發行的個人股共占24.5%的多元股權結構。這一做法()A.擴大了國有企業的經營自主權 B.得益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C.深化了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D.標志著現代企業制度在我國正式建立11.阿拉伯阿巴斯王朝時代,發生了一場長達百年的翻譯活動,翻譯了大批希臘哲學、數學、藝術和來自印度的醫學典籍,如阿拉伯人根據希臘的哲學和科技翻譯典籍以及印度宗教文化典籍創作出《動物志》一書,開拓了動物及其相關哲學與科學研究的新視角。這可用于說明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A.側重于自然科學的研究 B.促進了歐洲近代思想解放C.體現出文化擴張的政策 D.推動了文化的融合和發展12.下面是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德國國內各行業人口所占比例及城市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單位:%)情況。這可用于研究()A.工業革命助推了德國城市化的發展 B.工業革命促進了勞資關系的改善C.農業經濟對工業文明抵制的無效性 D.生產力發展加速了德國統一歷程13.馬克思在1870年9月說:“法國工人階級正處于極困難的境地。在目前的危機中,當敵人幾乎已經在敲巴黎城門的時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圖都將是絕望的蠢舉。”馬克思意在說明()A.普法戰爭法國失敗的必然性 B.無產階級革命的時機尚未成熟C.巴黎公社失敗教訓需要總結 D.空想社會主義難以解決現實問題14.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部分拉美國家的民族領袖提出擺脫“門羅主義”、建立“大拉丁美洲民族”的倡議。桑地諾提出“只有拉丁美洲民族才能在中美地域開鑿運河”和“組織大規模的工人農民合作社”;墨西哥領導者提出“國際經濟關系多元化”;委內瑞拉領導者提出“石油出口地區多樣化”等口號。這些倡議的提出說明()A.拉美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初步發展 B.唯有民族獨立才能真正實現民族振興C.政治集團化發展符合時代發展要求 D.爭取經濟獨立是民族解放的重要目標15.在當今時代背景下,G20既引入“和而不同”的中國智慧,又引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既引入平等、開放、合作、共享的中國治理觀,又著力解決經濟全球化中收入分配差距擴大,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損的不平衡發展問題。由此可知,中國智慧()A.推動了經濟區域集團化的興起 B.利于提升全球綜合治理能力C.致力于應對經濟全球化的弊端 D.打破了西方的霸權主義政策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4小題,第16題14分,第17題14分,第18題15分,第19題12分,共55分。)16.[宋代消費觀念](14分)材料一北宋統一中原后,在農業、手工業生產發展,交通運輸工具和條件改善的基礎上,商品經濟獲得了驚人的發展。城市經濟的繁榮,農村地區草市的勃興,地區間販運貿易的活躍,海外貿易的興盛以及貨幣關系的空前發展,使宋代成為繼秦漢后商品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高峰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人們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情況下,開始過分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從而導致社會風氣出現變化,人們不論家庭條件好壞,均追求奢侈、鋪張的生活,極盡享樂之能事。——摘編自王麗麗《宋代社會的奢靡之風》材料二馬克思說過,“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又反過來影響生產的發展”。宋代中下層居民消費意識的增強,帶動了整個社會的消費發展,擴大了社會需求,從而推動了社會生產的發展。當時,在消費需求的帶動下,飲食業發達,新的服務隨之產生和發展起來,如租賃業、邸店業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大眾文學發展,繁榮了文化市場。城市里的瓦子、勾欄是大眾藝術的場所,平民百姓在這里盡興發揮自己的藝術細胞,又欣賞自己階層的藝術。——摘編自陸愛勇《宋代城鎮居民的消費意識》(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消費觀念的變化,并簡析其原因。(6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宋代消費觀念變化的影響。(8分)17.[近現代外交發展](14分)材料一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正式建立,孫中山發表“對外宣言”:凡革命以前所有滿政府與各國締結之條約,民國均認為有效,至于條約期滿而止;其締結于革命起事以后者則否。17日,指出“民國政府已穩固建立。為求有助于我們同外國的往來,并更好地履行我們的國際義務,早日承認將是得策的”。1923年,孫中山指出要“恢復我國家以前之一切喪失土地和主權”,提出“謀世界民族之平等”“力圖改正條約,恢復我國國際上自由平等地位”。——摘編自吳東之《中國外交史(中華民國時期1911~1949)》材料二新中國成立初期,與蘇聯正式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這樣就便利我們放手進行國內建設工作”,并參加一系列國際會議,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新時期以來,中國外交的成就極為顯著。在朝鮮半島問題上,中國鼓勵和支持朝美雙方繼續開展對話;在伊朗核問題上積極發揮中國智慧。從2011年的利比亞撤僑,到2018年的泰國普吉島游船傾覆事故,可以說中國同胞走到哪里,中國外交人員就跟到哪里。以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為開端,中國先后發起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國際發展知識中心等,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此外,還主辦了北京APEC會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等主場外交。——摘編自金燦榮劉冰若《中國外交的特點和趨勢》(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孫中山外交主張發生的轉變并分析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新中國成立以來外交政策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當今中國外交活動的意義。(8分)18.[中西教化](15分)材料一《圣經》具有濃厚宗教色彩的同時,也彰顯出豐富的社會規范思想。基督教要求人們立足于世俗社會來追求理想的天國,要求人們應當遵守世俗社會的法律。《創世紀》認為上帝創造了人,在上帝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圣經》孕育了基督教法治傳統的萌芽,在教會里,主教和信徒極力提倡法律的權威,主張法律權威高于國王的權威,國王應服從于法律,形成了教權與王權“雙峰對峙”的局面。宗教改革后,教會影響力逐漸削弱,但在西方的個人價值、尊重人格的理念及婚姻、財產、繼承、犯罪與刑罰等方面,教會法都一定程度地融入了近代法律條款中。材料二周公“引德入禮”,將道德觀念注入禮的范疇,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罰”的理念,用“德”來溝通天命,使“德”成為評判是非的準繩和圭臬。荀子在重視“禮”的作用時,把“法”攝入“禮”的范疇,把“禮”和“法”看作是治國的基礎和起點。隨著專制皇權的不斷強化,統治者通過特定的禮儀規范,以實現道德教化對民眾進行引導與勸勉,使人遵守“上下有差、尊卑有別、長幼有序”。同時,即使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和“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的理想,卻總被“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差級制的現實所遮蔽和湮滅。——以上材料均摘編自靳浩輝《中西文化對勘視閾中的禮法之辯》(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世紀和近代基督教對社會教化產生的影響。(6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儒家禮治傳統與西方基督教法治傳統的不同點,并簡析其原因。(9分)19.[殖民擴張與文化](12分)材料一拉丁語最早只是古羅馬拉丁姆地區的方言口語,且沒有書面形式。隨著羅馬帝國版圖擴張以后,拉丁語也隨之傳播到被征服地區,并在這些地區作為通用語流行起來。公元4世紀,作為帝國名義上的官方語言,拉丁語也由此開始進入基督教教會。在此后的1000多年里,拉丁語的功能發生了重要變化,揭示了早期國際通用語的形成演變過程。羅馬統治者通過軍事征服的方式擴展疆土,將其語言也帶到被征服地區,拉丁語作為行政通用語便成為理所當然之選。隨著帝國版圖的擴展,拉丁語的影響逐步延伸到更高的文化層面,成為宗教領域、科技和學術領域的通用語。文化的傳承具有延續性,即便羅馬帝國滅亡了,拉丁語的通用語地位仍得以保留下來。材料二16世紀初,英語仍然只是英倫三島的語言。1588年,英國海軍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正式開啟全球擴張模式,英語也隨之被帶到世界各地。1600年,英國因貿易需求成立東印度公司。1607年,英國在北美建立第一個永久定居點——詹姆士城。1788年,英國在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建立殖民點。1840年,英國占領新西蘭。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英國的殖民擴張史就是英語的全球傳播史。在上述這些地區,英語逐漸穩定下來并發展出多種變體。截至19世紀末,英國的殖民地覆蓋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及土地,標志著英語已經從英倫三島走向世界,成為一種“日不落的語言”。——以上材料均摘編自王亞藍劉海濤《國際通用語的發展演變特點與模式》(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拉丁語成為國際通用語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拉丁語和英語成為國際通用語的相同之處。(6分)宜昌市協作體高三期中考試·歷史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1.C考查文明起源。由圖片中主要文化遺存的分布區域及代表性成就可知,新石器時代的中國文化呈現多元發展、分布廣泛等特征,故C項正確。A項中“孤立隔絕”、D項中“漸趨一致”的表述均過于絕對化,故排除;題干中未提及不同地域文化發展水平的比較,因此無法得出中原文化是否領先全國,故排除B項。2.B考查秦朝文書制度。根據“行傳書、受書,必書其起及到日月夙莫(暮),以輒相報殿(也)”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時期的部分文書在相鄰政區間傳達時,需要向傳來方另發文書報告所傳文書已到,還需要在文書的正文處簽署何時到、到縣名稱、由何縣發來等信息,這有效保證了政令及時傳達,利于專制集權體制的強化,故B項正確。唐朝三省六部制標志著官僚政治的成熟,故排除A項;這一做法的目的并非規范中央行政權力,而是提升行政效率,強化集權體制,故排除C項;材料未反映出這種文書系統的監察功能,故排除D項。3.A考查史料價值與唐代藩鎮。根據材料可知,三則評價分別源于唐朝、宋朝、明末清初時期,韓愈身處唐代時期,看到了藩鎮割據給百姓帶來的災難,于是認為應打擊藩鎮;李攸作為宋朝人,受到宋朝加強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的政策影響,他認為唐滅亡源于藩鎮割據,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對加強中央集權的支持;顧炎武身處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趨于頂峰的時期,中央權力過大影響地方的權力,因此他看到了唐朝藩鎮雖然不利于中央行政,但卻客觀上保持了唐朝的穩定,藩鎮之間相互制約,使得沒有誰可以來推翻唐王朝,朝廷只有維持著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使得地方保持著牽制,王朝才不會滅。三者的觀點受到其立場與所處時代的影響,故A項正確。三則評價均非一手史料,故排除B項;“隨著時代發展而完善”說法錯誤,故排除C項;歷史結論的提出,必須言之有理、論之有據,但不都以今日之價值標準進行最終判斷,故排除D項。4.A考查元明時期的對外政策。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泉州發展迅速,明朝時期,在內外多種因素作用下,統治者實行“海禁”,泉州日益衰落,故A項正確。新航路開辟,世界貿易增多,這時中國手工業迅速發展,在對外貿易中占優勢,因此白銀大量流入中國而不是流出,故排除B項;明朝的朝貢貿易對東南沿海港口城市的興衰影響有限,且明朝鄭和下西洋更是將這種貿易往來推向了高峰,故排除C項;海上絲綢之路明清時期衰落,但沒有完全廢止,故排除D項。5.D考查明清時期的中西文化交流。由材料中“習華語,易華服,讀儒書,從儒教??將歐洲的基督教文化、科學技術以及文化藝術傳到了中國”等信息可知,西方傳教士的這些舉措有助于東西方文明的交流,故D項正確。明清之際的中國仍然為封建社會,故排除A項;宋元時期形成古代科技發展高潮,故排除B項;C項發生于鴉片戰爭后,晚于材料中的時間“明末清初”,故排除。6.B考查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根據材料中“1895年”“1919年”這一時間信息,結合國內環境從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國際環境從列強對華侵略和一戰期間歐洲列強忙于歐戰等分析可知B項正確。從資本額來看,外商企業占優勢,故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其經濟發展的半殖民地性,故排除C項;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暫時放松了對華經濟侵略,但美國加強了對華經濟侵略,故排除D項。7.D考查新文化運動。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晚清以來的中西學之爭和新舊之辯,經歷了器物上的“師夷長技”、制度上的變法維新和民主革命,在西方行之有效的東西到了中國卻屢屢碰壁。作為新文化運動旗手的那些風華正茂的青年們,他們大多在傳統價值崩解的年代中成長,反思此前變革失敗的緣由,體會到不摧毀幾千年歷史凝結成的頑固社會心理,就難以實現物質、制度的現代化,遂向舊文化傳統發起挑戰,謀求對深層的思想根源進行徹底改造。因此新文化運動興起具有歷史必然性,故D項正確。材料中強調的是從戊戌變法以來的思想方面的發展歷程,故排除A項;材料主旨是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具有歷史必然性,其影響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排除B項;C項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8.C考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主革命。根據“力爭建立工農兵蘇維埃代表會議(蘇維埃)的政權”可知,中共六大把建立蘇維埃政權作為當時革命的首要任務,迎來了中國共產黨人創建新革命政權的時代,即開創了民主革命的新局面,故C項正確。早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就走上了以俄為師的道路,故排除A項;建立蘇維埃政權與土地革命的模式無關,故排除B項;國共對峙局面在國民大革命失敗后已出現,并非中共六大決議所促成,故排除D項。9.C考查新中國的法制建設。由材料中“廢除……男尊女卑的封建主義婚姻家庭制度”“禁止……納妾、童養媳、干涉寡婦婚姻自由等行為”“實行……男女權利平等的婚姻政策”等信息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保護了婦女的權益,有利于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故C項正確。A項中的“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于1956年底,晚于材料中的時間“1950年”,故排除;B項應為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于材料中的時間“1950年”,故排除;D項中“杜絕了買賣婦女現象”的表述過于夸大化,故排除。10.C考查現代中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在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推動下,企業由管理型逐步向經營型轉變,股票發行說明企業開始探索股份制改革,這增強了企業的活力和市場競爭力,故C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政企分開與經營自主權的擴大,故排除A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確立于21世紀初,故排除B項;1992年中共十四大之后,我國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總體思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故排除D項。11.D考查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根據材料“翻譯了大批希臘哲學、數學、藝術和來自印度的醫學典籍”“開拓了動物及其相關哲學與科學研究的新視角”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可用于說明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推動了文化的融合與發展,故D項正確。A項僅從材料無法判定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是否側重于自然科學的研究,故排除;“歐洲近代思想解放”材料并未體現,故排除B項;“文化擴張政策”材料并未體現,故排除C項。12.A考查德國工業革命與城市化。根據第一幅柱狀圖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前的德國三大行業中農業占據優勢,但是到19世紀后期及20世紀初,工業和服務業比例提升,農業占比下降,這有利于推動德國城市化發展;第二幅圖中城市人口比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得以迅速提高,這也體現出兩次工業革命助推了德國的城市化發展,故A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勞資關系,故排除B項;C項不符合史實,故排除;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13.B考查巴黎公社革命。根據材料“法國工人階級正處于極困難的境地??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圖都將是絕望的蠢舉”可知,材料中馬克思是要說明當時的歷史條件還不足以進行無產階級革命,故B項正確。材料所述是工人階級與新政府之間的斗爭,不是普魯士與法國之間的斗爭,故排除A項;根據材料“馬克思在1870年9月說”可知,當時巴黎公社革命尚未發生,故排除C項;材料所述是工人階級的斗爭,并未涉及空想社會主義,故排除D項。14.D考查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的勝利,削弱了帝國主義勢力,推動了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發展。拉丁美洲的國家致力于擺脫門羅主義和其他殖民帝國的控制,因此提出了建立“大拉丁美洲民族”的倡議,“只有拉丁美洲民族才能在中美地域開鑿運河”“國際經濟關系多元化”“石油出口地區多樣化”等口號的提出表明拉美國家深感要實現民族解放,必須要改變經濟上對美國等帝國主義的依賴,實現經濟獨立,發展民族經濟,故D項正確。A項材料無法體現,故排除;材料未體現出獨立與振興間的關系,故排除B項;材料主要側重于經濟視角,故排除C項。15.B考查全球經濟治理。根據材料“‘和而不同’的中國智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可知,中國通過G20引入中國對國際事務治理理念,這顯然有利于全球治理能力的提高,故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世界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管理學崗位設置
- 法醫臨床檢驗規范
- 電商退換貨快遞服務協議
- 鐘表店翻新拆舊協議
- 物聯網在智能交通管理中的創新方案
- 家政安保居間服務協議
- 股東向公司借款合同范本
- 2024浙江信息工程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湖南三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鋼材采購合同協議
- 2025年春季學期學校德育工作計劃安排表(完整版)
- 木質埡口施工方案
- 石油化工項目監理總結報告
- 三類人員B證考試題庫及答案集合
- 第13課 立足專業 謀劃發展(課件)-【中職專用】高一思想政治《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
- 化驗室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
- 合肥市2025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英語試卷含解析
- 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教材解讀
- 【MOOC】走向深度的合作學習-愛課程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亞馬遜運營知識》課件
- 蔬菜大棚建設投標方案技術標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