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學2025年高三3月第二次周考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表是對漢代部分畫像磚石主旨內容的歸納。據表格內容可得出的結論是漢代A.個體小農經濟耕作方式簡單 B.牛耕技術得到普遍推廣C.注重在實踐中傳習農業技能 D.小農經營模式正式形成2.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在接收敵偽產業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國紡織建設公司”、“中國紡織機械公司”、“中國蠶絲公司”、“中國石油公司”、“中央造船公司”等一系列全國性或地區性的各種壟斷性組織。這反映出A.政府踐行了“節制資本”思想B.經濟中“國進民退”現象突出C.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陷入絕境D.政府大力扶持民族工業的發展3.下圖分別為中國和蘇俄(聯)糧食產量變化圖,出現這種變化的共同因素是A.戰爭的影響 B.經濟政策的影響C.“左”傾思想的影響 D.走農業集體化道路的影響4.1933年,羅斯福在就職演說上,把傳統的信教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和集會結社自由改為新的“四大自由”——信仰自由、言論自由、免于匱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懼的自由。這表明羅斯福A.主張社會財富應當平等分配 B.意圖限制公民的政治權利C.否定了傳統的自由主義思想 D.關注到社會弱勢群體的訴求5.下表是根據《漢書》中對西漢各種學術流派的著作數量所做的統計。該表反映出A.西漢政府建立了完整的教育體系 B.儒家官學地位逐漸確立C.各派思想已與儒家思想相互糅合 D.漢武帝僅重視儒學發展6.鴉片戰爭后,隨著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中國傳統行業出現“異化”狀況,如棉紡織業、造船業日益衰落,而制茶、繅絲等傳統行業卻獲得較快發展。這一狀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商品物美價廉B.傳統手工藝創新能力強C.自然經濟頑強抵抗D.世界市場的差異性需求7.“所有公私款項收付、契約票據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銀幣,不得再用銀兩……持有銀兩者,可由中央造幣廠代鑄銀幣,或在中央、中國、交通3銀行兌換銀幣。”該法令旨在A.廢兩改元 B.協定關稅 C.改訂新約 D.法幣改革8.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對世界近現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現過兩種主要做法:一是近代史開始于1640年,現代史開始于1917年;二是近代史開始于1500年前后,現代史開始于1900年前后。影響上述兩種不同“歷史認識”的主要因素是A.資料來源 B.研究方法 C.史學觀念 D.作者立場9.《重工業建設五年計劃》:“五年內在湘、鄂、贛區域由政府投資2.7億余元,建設包括鋼鐵、煤礦、電冶等12項、30余個大型廠礦……五年后(民國三十年)鋼、鐵、銅等類產品應滿足全國一半以上的需求,特別加大對該地區煤礦的勘探工作……對我國特產而世界急需的鎢、銻、錫等,由中央統制對外貿易。”從材料可見A.政府正在為抗日展開經濟備戰 B.政府工作重心已轉向經濟建設C.一五計劃以側重發展重工業為主 D.中共已完全丟失了南方根據地10.有學者認為:“憲法者何物也?立萬世不易之憲典,而一國之人,無論為君主、為官吏、為人民,皆共守之者也,為國家一切法度之根源。此后無論出何令,更何法,百變不許離其宗者也。”由此可見,該學者A.宣揚民主觀念,反對專制 B.提高國民素質,推崇憲政C.抨擊傳統道德,捍衛共和 D.解釋憲法含義,力主共和11.孔子把“仁”說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禮”等都從屬于“仁”的原則之下。以“親親”為出發點,認為孝梯是“仁”的根本,又由血親之愛推及開大。孟子提出“仁義禮智”“孝悌忠信”“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些均反映出A.儒家統一信仰和社會規范B.儒家用仁政掩蓋等級秩序C.儒家思想與宗法制相糅合D.儒家用禮義道德遏制人欲12.在人類步入階級社會以后,貴族和平民成為最初的基本社會等級。下列關于這兩個等級的敘述正確的是A.中國與西歐的封建等級制度迥異 B.西歐的封臣對封君沒有任何義務C.古羅馬平民與貴族利益趨向一致 D.古希臘女性也可以享受民主政治13.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根據地建立了監察系列監督、參議會監督、人民群眾監督、行政機關內部監督.審計監察機關監督五大層次為主的新監察體系.并頒布了《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陜甘寧邊區憲法原則》等法律對監督權力予以保障。這些舉措A.適應了民族戰爭新形勢的需要B.杜絕了根據地貪污腐敗的現象C.排除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影響D.開啟了中國浴火重生的新征程14.2018年,美國認為敘利亞政府使用了化學武器造成平民死傷然而,化學武器事件并沒有確鑿證據,在這種情況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繞過聯合國出兵敘利亞。這表明當今A.“一超多強”格局進一步強化 B.國際恐怖主義日益泛濫C.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主題 D.強權政治威脅世界和平15.如表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有地農戶(占全部農村人口45%)的土地占有情況。這反映了當時A.封建生產關系仍占據主要地位B.農民對土地和地主的依賴性減弱C.擁有土地者成為國民革命對象D.國民大革命導致土地集中較嚴重16.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思想理論界開展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主要針對的是A.“兩個凡是”的問題 B.平反冤假錯案的問題C.文化大革命的評價問題 D.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問題17.維新變法之初,慈禧太后即對光緒帝說:“變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納曾國藩議,派子弟出洋留學,造船制械,以圖富強也”“荀可致富強者,兒自為之,吾不內制也”。這可以用來說明慈禧太后意圖A.以有限變法謀富強 B.還政予光緒帝全權C.借口變法實施政變 D.與維新派達成共識18.英國哲學家羅素在《中國問題》一書中說:“甲午戰爭,中國被日本打敗,義和團運動后,中國又遭到列強的報復,這終于使中國的有識之士看到中國的當務之急是要有一個更好的更現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個瀕于崩潰的帝王之家。”這里的“有識之士”應該是A.中體西用的倡導者 B.民主共和的實踐者C.維新圖強的呼吁者 D.實業救國的踐行者19.古代雅典社會口傳特征貫穿于知識的生產與再生產中,政治生活很大程度上也依賴口頭辯論。從決議在議事會提出,經過公民大會上的辯論,到最后形成決議,幾乎都是口頭進行。這一現象A.弱化了雅典的政治理性 B.推動了智者運動的興起C.使雅典缺乏法律的保障 D.源于雅典公民素養欠缺20.歷史組老師們在研究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時發現:秦漢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內閣和清朝軍機處的設置,反映了古代中央機構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的一個一以貫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斷改革B.強化皇權是政治變革的主要內容C.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緩和君權與相權的矛盾是國家穩定的基礎21.據歷史記載,羅馬社會后期,隨著社會的發展,法律逐漸確認了某些奴隸解放制度,父親的主宰權力逐漸受到削弱,家庭因經濟因素開始了緩慢但不可逆轉的解體,子女、婦女的主體身份也日益受到廣泛承認。由此可見,古代羅馬A.私有財產受到保護 B.司法過程主觀隨意C.法律至上觀念普及 D.立法追求公平公正22.先秦盟書,通常指的是天子與諸侯或諸侯與諸侯之間為維持某種特定政治關系而將雙方盟誓內容寫成的文字材料。西周時期盟書甚少,春秋時期盟書大量出現,戰國時期盟書又逐步減少乃至消失。這反映出A.締結盟書是維護天子權威的主要手段B.諸侯爭霸戰爭演變為中央和地方之爭C.分封制逐漸向中央集權制轉變D.儒家的契約觀念為時人所接受23.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提出了防止資產階級腐蝕,反對突出個人的六條措施:不給黨的領導祝壽;不送禮;少敬酒;少拍掌;不用黨的領導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業的名字;不要把中國同志和馬、恩列、斯平列。這些措施的提出主要是因為A.資產階級要奪取政權 B.中共的腐敗問題突出C.中共即將成為執政黨 D.當時個人崇拜很嚴重24.下表反映了1851~1911年英國女性就業婦女變化情況。此變化情況說明A.婦女在家庭中地位得到提升 B.工業化增加了女性就業機會C.資本主義貧富差距逐漸縮小 D.婦女知識水平得到普遍提高25.1901年1月,清廷發布上諭:“世有萬古不易之常經,無一成不變之治法。……蓋不易者三綱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變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這里的“改弦”指的是A.洋務運動 B.百日維新 C.清末新政 D.預備立憲26.西晉末年始,北方人口因動蕩大量南遷,南遷人口未納入所在郡縣正式戶籍,不負擔國家調役。東晉于咸和年間(326~334)開始實行“土斷政策”,即取消客籍戶,“不論僑土”將居民一律編入正式戶籍。可見土斷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抑止士族勢力膨脹 B.控制人口擴大賦役來源C.緩和僑土之間矛盾 D.發展經濟實現重心南移27.1900年世博會在法國巴黎舉行,籌辦此次世博會的法國工業部長儒爾·羅什曾感嘆道:“世界變得越來越小,距離變得越來越短,鄰居也就越來越近,因此了解自己的鄰居也就變得越來越重要。如果一個人對周圍的鄰居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他將面臨危險。”對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是:A.當時的法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B.以法國為核心的三國協約已經形成C.世界變小使得國與國之間都成為鄰居D.法國可能對德國的迅速崛起存有戒心28.下圖為1955年的一幅漫畫《圓的和扁的》,畫中字為單干戶的孩子說:“看,人家都是圓的,咱們什么都是扁的!”該漫畫意在A.歌頌一五計劃的優先戰略B.展示農業改造的基本完成C.肯定社會主義經濟優越性D.批評農業的急躁冒進現象29.費正清在分析1939年初中國戰區形勢時說:“國民黨被趕出長江中下游地區,并喪失了精銳部隊,同時中國共產黨卻正在滲入日軍戰線后面的廣闊農村擴張勢力,并贏得民眾的支持。"“日軍越來越深的陷入永無盡頭的消耗的泥潭中”。由此推知A.國民黨的戰略是“以空間換時間” B.中共日益積聚力量優勢C.日軍對華采取持久戰戰略 D.抗戰開始進入相持階段30.《辛丑條約》簽訂后,士大夫們對嚴復《天演論》的解讀,逐漸指向革命。這說明A.嚴復主張資產階級革命B.達爾文進化論直接影響廣大國人C.時局變化影響思想變遷D.適者生存思想必然推動革命發展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9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曾派使臣隨商船前往中國,并致信中國皇帝。不幸,船隊到好望角時遇難,又遭遇葡萄牙艦隊襲擊,最終全部覆沒,信件并未送到。以下節選自該信:“持此信致陛下之吾國忠實臣民里查·阿倫及托馬斯·布羅菲爾德,系我英格蘭王國倫敦城之商人。彼等堅決懇求吾人準許彼等取海道前往貴國貿易。蓋貴國治理堅固而賢明,其聲譽傳遍天下,是以此等我臣民不僅欲參見陛下,且愿于彼等身居貴國期間,遵循貴國之法令。……今求至尊之陛下,凡我國人來貴國某處、某港、某地、某鎮或某城貿易時,務請賜以自由出入之權,與其他國人在貴國貿易所享受者,一無差等。則吾人在他方面不獨對于陛下盡具事上國之道,且為我兩國國君及臣民之互愛與貿易起見,愿對于貴國人民之入境貿易者,到處予以自由,加以保護(如陛下以為善者)。”——據蕭致中《西風拂夕陽:鴉片戰爭前中西關系》材料二1986年10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問中國,這是歷史上英國君主對中國的第一次國事訪問。……中英雙方交換了有紀念意義的禮品。……女王還把英國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當年寫給明朝萬歷皇帝的一封信(當時未能送達)作為禮物當面贈送李主席(注:李先念主席),以示中英兩國的傳統友誼。——據時任中國外交部長助理唐龍彬《憶英國女王第一次訪華》整理(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英王致信中國的目的,并比較當時中英兩國在政治、經濟上的異同。(2)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華的背景,并分析其贈送書信傳遞了哪些信息。32.材料安史兵興不久,唐延即設鹽鐵使之職,立專賣之法。肅宗后期到代宗朝劉晏任鹽鐵使,在距產鹽區較遠處設常平鹽倉,官府儲鹽以備調劑,防范鹽商抬價,又設十三巡院負責查禁私鹽。劉晏主管財政20年,“天下之賦,鹽利居半,宮闈服御、軍餉、百官俸祿皆仰給焉”。然其弊則在于“亭戶冒法,私鬻不絕,巡捕之卒,遍于州縣,鹽估(鹽價)益貴,商人乘時射利,遠鄉貧民困高估,至有淡食者”。唐以關中為腹心,物產不足供應,不得不依賴江南漕運。安史亂后,運河因戰亂失修。劉晏根據運河各段水情特點及船夫對航道熟悉情況,采用分段轉輸之法,又制造專門船只,改進造船材料,用鹽利雇船工專司行船,并調軍隊押運。劉晏遍設“疾足”(情報員),及時掌握各地物價動向,動用各處糧倉儲備以調節豐歉,豐則入糴,賤則出糶,以防商人囤積居奇造成物價波動,官府又從中獲利,此名為“常平法”。——摘編自張帆《中國古代簡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劉晏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內容。(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劉晏改革的影響。33.自山和平等是人類社會的兩大基本價值追求,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芝諾在《國家篇》中講的“所有人”,指的并不是生活在這一或那一城邦,這一或那一地區的居民,而是生活在疆域遼闊的亞歷山大帝國這一“世界城邦”的所有的“世界公民";他所講的“看成是我們的同胞和當地居民”,其含義應是消除帝國內各城邦、各地區、各等級居民之間在政治和法律上的不平等,實現作為“世界公民”的人人平等。——段忠橋《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平等觀念》材料二《社會契約論》一書是他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他的理想中的國家是一個小型的民主共和國。……在立法工作中,每個公民都直接參與法律的制定,參加法律的討論和表決。他反對由人民選出的代表來制定法律,他認為在制定法律的工作中,人民的意志是不能被代表的。——吳千度、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材料三在納粹暴政被最后消滅之后,他們希望建立和平,使所有國家能夠在它們境內安然自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懼和不虞匱乏的自由中,安度他們的一生。——《大西洋憲章》(1)閱讀材料一,指出芝諾的觀點屬千古希臘哪一思想學派?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一學派的主要主張。(2)閱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他"的主要政治主張并論述其影響。(3)閱讀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概括《大西洋憲章》的主要內容,并簡述此后英美等國為推動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所做出的努力。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據材料“江蘇省睢寧縣出土的牛耕畫像石”“四川省德陽縣出土的芟草播種畫像磚”“山東省藤縣出土的耕耱畫像石”的內容可以看出當時的小農耕作是牛耕技術、用鐮刀割草、用鋤頭耕地等,都是使用最簡單的工具進行耕作,從而說明漢代的個體小農經濟耕作方式簡單,故選A;單從陜西和江蘇省出土的牛耕畫像石不能表明牛耕技術得到普遍推廣,B錯誤;表格中反映的不是農業技能,C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小農經營模式,D錯誤。2、B【解析】
“節制資本”是為了防止壟斷組織發展影響民生和政治,而材料中則是闡述了建立壟斷性組織,這與“節制資本”的思想不符合,故A選項錯誤;材料中“國性或地區性的各種壟斷性組織”為官僚資本,依據所學它們利用政治優勢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故B選項符合題意正確;材料中的主要信息是官僚資本主義企業的成立,而無法直接體現出其對于民族資本主義影響的程度,依據所學官僚資本的膨脹是民族資本主義陷入絕境的原因之一,官僚資本膨脹加《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例》及濫發紙幣等共同導致民族資本陷入絕境,故C選項錯誤;材料體現出官僚資本的發展而非民族工業的發展,故D選項錯誤。3、B【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1949年到1952年中國糧食產量上升,主要和土地改革有關,從1953年到1960年糧食產量下降,主要和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有關;蘇俄從1921年到1925年糧食產量回升,主要和新經濟政策的推行有關,因此二者體現的是經濟政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B正確;蘇俄在1921年后國內處于和平狀態,A排除;中國在1958年糧食產量下降主要和左傾思想有關,不適合蘇俄,C排除;蘇俄農業集體化道路是在1928年后推行的,D排除,故選B。4、D【解析】
根據題干,羅斯福對傳統的“四大自由”有所調整,突出了“免于匱乏”“免于恐懼”這兩個內容,這體現出了在應對經濟危機方面,羅斯福關注到了社會弱勢群體特別是貧民的訴求,D正確;“平等分配”不符合羅斯福新政的根本出發點——維護資產階級統治,排除A;從材料中得不出限制公民個人權利的表達,排除B;羅斯福只是把傳統的自由主義進行調整,因此不能說是否定自由主義思想,排除C。5、B【解析】
根據表格可知漢初陰陽家、法家、縱橫家、雜家的著作數較多,到漢武帝時期迅速減少,實際上反映了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確立儒學的封建正統地位,故B項正確;題干未體現漢代教育體系的發展,排除A項;表格中不能反映儒家與其他學派思想的融合,排除C項;表格中縱橫家及雜家著作的存在說明漢武帝并非僅重視儒學發展,排除D項。故選B。6、D【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憑借攫取的在華特權,對華傾銷商品,從而沖擊了中國的傳統手工業,導致其紛紛破產,故棉紡織業和制針等傳統行業日益衰落,中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但是列強對華經濟侵略又擴大了對原料的需求,因此推動了中國制茶、縹絲等傳統行業的發展,故D項符合題意。A項,西方商品物美價廉對中國傳統行業造成了沖擊,但不能說明制茶、縹絲等傳統行業的較快發展,排除。B項,題干不能體現傳統手工藝的創新能力,排除。C項,制茶、縹絲等傳統行業獲得較快發展說明中國成為西方原料產地,不能體現自然經濟對西方經濟的頑強抵抗能力,排除。7、A【解析】
根據材料內容可知是國民政府1933年采取廢兩改元的幣制政策,有利于防止白銀外流,故答案為A;BC是與外國列強簽訂的條約,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法幣政策是實行紙幣,D錯誤。8、C【解析】試題分析:該題屬于史學研究方法型選擇題,旨在考查學生研究歷史的基本方法。題中的意思是對待世界近現代史的分期有兩種不同的認識,雖說只是時間不同,但第一種屬于階級斗爭的革命史觀,第二種屬于文明聯系的全球史觀,所以正確的因素是C項的史學觀念。考點:史學理論·史學研究·史學觀念9、A【解析】
由材料信息“五年后(民國三十年)”可知《重工業建設五年計劃》中制定計劃時間應當為民國二十五年,即1936年。結合材料內容可知此時政府正在為抗日展開經濟備戰,A正確;抗戰時期政府的工作重心是抵抗日本的侵略,不可能轉而進行經濟建設,B錯誤;一五計劃的時間是1953年到1957年,與題干時間不符,C排除;材料中沒有涉及中共根據地,D排除。故選A。10、A【解析】
材料“一國之人,無論為君主、為官吏、為人民,皆共守之者也”表明君主與普通百姓都要遵守法律,說明該學者宣揚民主,反對專制。A正確;材料未體現‘提高國民素質’的要求,B排除;材料沒有對傳統道德的抨擊,C排除;材料主張君主立憲,不是共和,D排除。故選A。11、C【解析】“孝悌”“血親之愛”“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實質上都體現出了宗法血緣關系的特征,說明儒家思想與宗法制結合體現,故C項正確;儒家思想并不是統一的信仰,故A錯誤;仁是維護等級秩序體現,不是掩蓋,故B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出遏制人欲思想,故D錯誤。【點睛】.宗法制對后世的影響(1)宗法制影響了后世人們對列祖列宗的崇拜。(2)后世的百家姓系列叢書、家族家譜的修訂、各地宗祠家廟的建立以及民間存在的尊宗敬祖、認祖歸宗、祭祖掃墓等社會風俗,都是宗法制的歷史遺存。(3)當今,其重視家庭建設、提倡尊老愛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4)但它過分強調家庭本位,過分重視人情關系,人為地劃分遠近尊卑,使個人的自主意識和平等權利受到約束。這與現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識多少有些違背。12、A【解析】
中國古代的封建等級制度是以血緣為基礎;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是以土地關系為紐帶,因此中國與西歐的封建等級制度迥異,故A項正確;西歐的封臣對封君有一定的義務;古羅馬平民與貴族利益不一致;古希臘女性沒有民主權利。B、C和D排除。故選A。13、A【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抗日根據地調整監察制度,是為了鞏固敵后政權,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需要,故選A;杜絕了過于絕對化,B錯誤;CD從材料中無從體現,排除。14、D【解析】
美國繞過聯合國出兵敘利亞,反映了美國推行強權政治,威脅世界和平,故選D;材料沒有涉及“一超多強”的信息,排除A;BC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繞過聯合國出兵敘利亞”,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15、A【解析】
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國民大革命時期,僅占全部農村人口14.4%的富農和地主階級卻占有8I%的土地,這說明當時封建生產關系仍占據主要地位,A正確;僅依據表格數據無法得出B項;國民革命的對象是北洋軍閥和帝國主義,C與史實不符;土地集中嚴重的現象早就存在,并不是國民革命導致的,D錯誤。故選A。16、A【解析】
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針對的是“兩個凡是”錯誤思想而興起的,選項A正確;平反冤假錯案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展開的,排除B;文化大革命的評價問題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展開的,排除C;以階級斗爭為綱不是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的內容,排除D。17、A【解析】
據材料“荀可致富強者,兒自為之,吾不內制也”可知,慈溪強調如果能夠富強,不內部牽制,說明慈溪以有限變法謀富強,A項正確;慈溪沒有意圖還政予光緒帝全權,B項錯誤;維新政變的原因是光緒帝變法觸及了保守派的利益,C項錯誤;材料所述慈溪意圖是通過變法謀富強,而不是與維新派達成共識,D項錯誤。18、B【解析】試題分析:中國的有識之士看到中國的當務之急是要有一個更好的更現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個瀕于崩潰的帝王之家”,從這句話中可看出,有識之士的主張是要推翻帝制,應該為革命派的主張,即實行民主共和。故選B。A項維護的是封建制度;C項主張建立君主立憲制政權,保留清政府;D項主張通過興辦實業挽救國家。因此ACD均不符合題意。考點:辛亥革命點評:辛亥革命是在中國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資產階級領導發動的一場革命運動,以三民主義作為指導思想,以同盟會作為領導力量進行的。推翻了清王朝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傳播了民主共和的觀念,頒布了約法。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19、B【解析】
口傳以及口頭辯論在雅典的社會生活中意義重大,這種對辯論術重視的現象促進了專門教授類似知識群體的興起,即智者運動興起,B正確;重視辯論并不會削弱雅典的政治理性,反而更加追求邏輯、理性,排除A;題干與雅典法律無關,排除C;雅典城邦政治下,公民素養較高,排除D。20、B【解析】
材料“秦漢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內閣和清朝軍機處的設置”都體現出中央中樞機構的變化,體現出分散相權以加強皇權的需要,B正確;材料論述的古代官制改革的理念并不是說明“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斷改革”,A錯誤;材料中信息顯示是理念的根本目的是加強皇權,不是提高政府的效率,C錯誤;“緩和君權與相權的矛盾是國家穩定的基礎”并不是材料中樞機構演變的主要特點,D錯誤。21、D【解析】
材料“父親的主宰權力逐漸受到削弱,家庭因經濟因素開始了緩慢但不可逆轉的解體,子女、婦女的主體身份也日益受到廣泛承認”反映出此時的羅馬法立法追求公平公正,而不是考慮到家庭父親的權力與家庭的經濟因素,故D項正確;ABC三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22、C【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戰國時期中央集權體制逐漸形成,新的政治權威建立,依靠盟書維持秩序的時代結束,故選C;西周是宗法分封制的鼎盛時期,盟書甚少,春秋時期天子權威衰落,盟書大量出現,這說明締結盟書不是維護天子權威的主要手段,排除A;戰國時期,兼并統一戰爭主要是諸侯國之間的戰爭,不是中央與地方之爭,排除B;材料沒有涉及盟約的執行狀況,無法體現D項結論,排除。23、C【解析】
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提出了防止資產階級腐蝕,反對突出個人的六條措施。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些措施的提出主要是因為新中國即將成立、中共即將成為執政黨,故C正確;資產階級要奪取政權、中共的腐敗問題突出、當時個人崇拜很嚴重不符合史實,故ABD錯誤。24、B【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1851年后女性職員人數大幅增加,說明工業化發展給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B正確;材料中女性職員數量的增加并不能說明婦女在家庭中地位得到提升,A排除;材料未體現貧富差距縮小。C排除;女性職員增加不能證明婦女知識水平得到提高。D排除。故選B。25、C【解析】
解答本題的關鍵詞是“1901年”和“清廷”,可知是清末新政。C正確。26、B【解析】
依據材料“未納入所在郡縣正式戶籍,不負擔國家調役”“將居民一律編入正式戶籍”來看,僑人由不負擔國家調役,轉變為需要負擔,此舉可以加強對僑人的控制,并且增加賦役來源。B正確;材料反映土斷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賦役來源,抑止士族勢力膨脹不符合材料主旨,A錯誤;材料信息未反映僑人和正式居民之間的矛盾,C錯誤;材料信息與實現重心南移無關,D錯誤。故選B。27、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材料提到,1900年法國工業部長儒爾?羅什曾感嘆道:“世界變得越來越小,距離變得越來越短,鄰居也就越來越近,因此了解自己的鄰居也就變得越來越重要。如果一個人對周圍的鄰居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他將面臨危險。”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后,法國可能對德國的迅速崛起存有戒心,因此選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排除。考點: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28、C【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1953-1956年,農村推行合作化運動,在1955年合作化運動取得較大成績。材料中“單干戶的孩子說”“人家都是圓的”中的“人家”指參加農業合作化的,被稱贊。而這次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改的是生產資料所有制,即將私有制變為公有制,建立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因此材料中描述的現象顯現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優越性。故答案為C項。A項,“一五”計劃是優先發展重工業,排除;B項,農業改造的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底,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排除;D項,農業的急躁冒進是指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運動,排除。漫畫題中的“看圖”,是指對圖文結合的理解。大多數高中歷史試題中的漫畫都是圖文結合類的,圖是主體,文字起補充和說明作用。但很多時候漫畫中的文字(含漫畫的標題)對解題起關鍵作用,所以考生一定要結合漫畫中的文字來“看圖”,其要領如下:a.分解標題中的文字信息,對應漫畫中的圖片信息,確定漫畫的主題;b.看圖中有無明顯表現出夸張、諷刺等意味的信息,結合漫畫創作的時間點(或其他提示時代的信息),聯系所學知識回答即可。29、B【解析】
“同時中國共產黨卻正在滲入日軍戰線后面的廣闊農村擴張勢力,并贏得民眾的支持”反映出中共通過走群眾路線,正在日益積聚力量優勢,故B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國民黨的戰略是什么,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日本的困局,而不是其策略,排除C項;1938年抗戰就進行到相扶階段,排除D項。30、C【解析】
根據所學,《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徹底淪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改良在近代中國已無出路,因而士大夫階級開始日益傾向革命,故C項正確;根據所學,嚴復屬于資產階級改良派而非革命派,故A項排除;根據常識,士大夫階級并不等于廣大國人,故B項排除;“適者生存思想必然推動革命發展”這種說法屬于絕對化錯誤,故D項排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目的:為了打開中國市場;試圖與葡萄牙爭奪東方市場;與中國建立平等自由的貿易關系。同:政治:都是君主制國家;都是封建制度;經濟:農業經濟都比較發達;商品經濟發展,都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異:政治:英國有議會制傳統;中國中央集權制度高度強化。經濟:英國:開展圈地運動;實行重商主義;開展殖民運動;鼓勵資本主義發展。中國: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海禁政策;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2)背景:中英關系角度: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談判結束,兩國關系發展;中國角度:中國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英國角度:英國經濟發展困難,國際地位下降;國際背景角度:兩極格局,美蘇冷戰,中英兩國需要自保。信息:書信為明朝時的英國來信,英國想借此表明中英友好往來歷史悠久,希望一直延續合作;書信內容為英國希望中國允許英商在華自由貿易,英國借此書信,希望中國繼續開放市場,深化經濟合作。【解析】
(1)目的:依據材料“1596年”“其他國人在貴國貿易所享受者,一無差等”并結合英國的崛起可知,英國想要與中國建立平等自由的貿易關系,從而打開中國市場,與葡萄牙爭奪東方市場。同:依據材料時間“1596年”并結合中英兩國的史實來看,兩國在政治上實行君主專制制度;經濟上農業經濟都比較發達,而且商品經濟發展,都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異:從政治上看,英國有議會制傳統,英國國王權力受議會限制,但中國中央君主專制高度強化;從經濟上看,英國開展了圈地運動,實行重商主義,逐步開展殖民運動,鼓勵資本主義發展,但中國仍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導致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2)背景:依據材料時間“1986年10月”并結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鄉村公路業績合同樣本
- 2025企業辦公租賃合同
- 人防車位產權合同樣本
- app 使用合同標準文本
- 個人公司合伙人合同樣本
- 修車店勞務合同樣本
- 代理酒水協議合同標準文本
- 上海吊車買賣合同樣本
- 倉庫貨物托盤收購合同樣本
- 會務外包合同樣本
- 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公務員考試招聘112人往年題考
- 數字化賦能護理質量管理研究進展與價值共創視角
- 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工藝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2025牡丹江輔警考試題庫
- 電網工程設備材料信息參考價(2024年第四季度)
- 電子產品生產工藝流程手冊
- 產業經濟學完整版ppt全套教程課件(最新)
- 4D現場管理培訓ppt課件(PPT 45頁)
- GB-T 18348-2022 商品條碼 條碼符號印制質量的檢驗(高清版)
- 預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實驗室檢測
- 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下課文及翻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