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004-2017 病毒性肝炎中醫辨證標準_第1頁
T∕CACM 004-2017 病毒性肝炎中醫辨證標準_第2頁
T∕CACM 004-2017 病毒性肝炎中醫辨證標準_第3頁
T∕CACM 004-2017 病毒性肝炎中醫辨證標準_第4頁
T∕CACM 004-2017 病毒性肝炎中醫辨證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T/CACM0042017病毒性肝炎中醫辨證標準Thestandard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yndromeDifferentiationforviralHepatitis2017-04-10發布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前言 引言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推薦意見和證據質量的定義 5急性肝炎 5.2寒濕中阻證 6慢性肝炎 6.3瘀血阻絡證 6.4肝腎陰虛證 7淤膽型肝炎 7.2寒濕瘀滯證 8重型肝炎(肝衰竭) 8.1急性、亞急性重型肝炎(急性、亞急性肝衰竭) 8.2慢性重型肝炎(慢加急性、亞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 9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 9.2肝郁脾虛證 9.3脾腎虧虛證 附錄A(規范性附錄)病毒性肝炎臨床分型及診斷標準 附錄B(規范性附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診斷標準 附錄C(規范性附錄)肝衰竭診斷標準 附錄D(規范性附錄)GRADE系統推薦強度等級和證據質量及其定義 參考文獻 本標準由中華中醫藥學會提出并歸口。本標準在1991年第一版《病毒性肝炎中醫辨證標準》(試行)的基礎上增加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的中醫辨證標準,并對其他內容和文字進行了較大修訂。同時,各項內容均進行了循證醫學推薦級別的確定。本標準起草單位:中華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分會。起草組負責人:李秀惠。主要執筆人:楊華升、李豐衣、賀勁松、孫鳳霞、高月求、徐春軍、李筠、周大橋、李麗、張專家組(按姓氏筆劃排序):王華寧、王芳梅、王伽伯、王靈臺、王憲波、王融冰、車念聰、毛宇湘、毛德文、勾春燕、尹常健、尹燕耀、盧秉久、邢練軍、過建春、朱云、喬杰、劉華寶、劉紹能、劉燕玲、江宇泳、池曉玲、孫鳳霞、孫克偉、孫學華、李芹、李麗、李勇、李筠、李豐衣、李秀惠、李曉東、楊華升、楊志云、肖小河、余澤云、汪曉軍、張瑋、張濤、張秋云、張俊富、陳建杰、陳曉蓉、周大橋、趙文霞、趙學印、胡建華、姚樹坤、賀勁松、聶廣、賈建偉、錢英、徐春軍、高銳、高月求、郭朋、黃象安、常占杰、扈曉宇、管小江。技術顧問:錢英、王靈臺。玉本次修訂的《病毒性肝炎中醫辨證標準》(以下簡稱《標準》)以指南的形式發布,主要針對各種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制訂中醫臨床辨證分型標準,供中醫科醫生、感染科醫生、消化科醫生及其他相關科室醫生參考使用。主要目的是推薦有循證醫學證據的病毒性肝炎中醫辨證標準,指導臨床醫務人員在辨證基礎上規范使用中醫藥,有利于中西醫結合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中醫藥自古以來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療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在我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醫辨證是中醫開展臨床治療和科研教學的前提,必須制訂相關標準。中華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分會(原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肝膽病專業委員會)于1991年制訂了《病毒性肝炎中醫辨證標準》(試行),2004年對原標準進行了修訂并刊載于第11屆全國中醫肝膽病學術會議論文集。經過20余年的臨床使用實踐,病毒性肝炎中醫辨證標準在中醫藥治療病毒性肝炎醫、教、研、防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臨床研究不斷深入,病毒性肝炎辨證分型的證據不斷積累,修訂、完善病毒性肝炎中醫辨證標準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中華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分會參照國家技術監督局1997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國家“十一五冶“十二五冶科技重大專項等相關課題研究成果,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對原標準進行了修訂,增加了重型肝炎(肝衰竭)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的辨證標準,對原有標準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按照循證醫學要求,增加了推薦等級及證據分級。本標準所列證型為臨床常見證型,臨床工作中如遇到不符合本辨證標準的特殊證型,可根據具體情況按照中醫理論進行辨證。病毒性肝炎的中醫辨證標準將在臨床推廣應用中不斷完善,在未來循證醫學證據的支持下定期修訂。芋1病毒性肝炎中醫辨證標準本《標準》規定了病毒性肝炎中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淤膽型肝炎、重型肝炎(符合附錄A規定的診斷標準)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符合附錄B規定的診斷標準)的常見證型辨證標準,包括臨床表現、主癥、次癥和辨證要求。肝衰竭各期納入重型肝炎進行辨證分型,肝衰竭診斷標準見附錄C。本《標準》適用于病毒性肝炎中醫證型的辨識與判定。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標準》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僅在其所注日期的版本內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聯合修訂,并于2000年9月發布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試行)。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聯合修訂,并于2015年10月發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肝衰竭和人工肝學組、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重型肝炎和人工肝學組聯合修訂,于2012年發布的《肝衰竭診治指南》(2012年版)。(GRADE)系統.2004。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是法定乙類傳染病,具有傳染性較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面廣泛、發病率高等特點;部分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患者可演變成慢性,并可發展為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細胞癌。中醫辨證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對四診所收集資料進行辨別、分析、綜合、判斷其證候類型的思維過程,即確定現階段屬于何證的思維加工過程。它是將患者的體質、正氣強弱、周圍環境與疾病特點綜合考慮的一種診斷方法,是中醫治療的首要依據。4推薦意見和證據質量的定義velopmentandevaluation,GRADE)系統,按velopmentandevaluation,GRADE)系統,按行評估。推薦意見以縮寫形式標出,如“1A冶表示高質量強推薦。5急性肝炎5.1濕熱內蘊證臨床表現:納呆,嘔惡,厭油膩,右脅疼痛,口干口苦,肢體困重,脘腹痞滿,乏力,大便溏或黏滯不爽,尿黃或赤,或身目發黃,或發熱,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主癥:淤納呆或嘔惡;于右脅疼痛;盂舌紅,苔黃膩。次癥:淤脘腹痞滿或肢體困重;于口干口苦;盂脈弦滑數。2辨證標準:淤具備所有主癥者,即屬本證;于具備主癥2項及次癥2項者,即屬本證。注:具備主癥及次癥于屬于熱重于濕證;具備主癥及次癥淤者,屬于濕重于熱證;具備全部主癥及次癥者,屬于濕熱并重。5.2寒濕中阻證臨床表現:納呆,嘔惡,腹脹喜溫,口淡不渴,神疲乏力,頭身困重,大便溏薄,或身目發黃,舌淡或胖,苔白滑,脈濡緩。主癥:淤納呆或嘔惡;于腹脹喜溫;盂舌淡或胖,苔白滑。次癥:淤頭身困重;于大便溏薄;盂脈濡緩。辨證標準:淤具備所有主癥者,即屬本證;于具備主癥2項及次癥2項者,即屬本證。推薦意見1:急性肝炎最常見證型是濕熱內蘊證、寒濕中阻證(1A),適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和急性無黃疸型肝炎。6慢性肝炎6.1濕熱內結證臨床表現:納差食少,口干口苦,困重乏力,小便黃赤,大便溏或黏滯不爽,或伴脅肋不適,惡心干嘔,或伴身目發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或弦滑數。主癥:淤納差食少;于口干口苦;盂舌紅,苔黃膩。次癥:淤大便溏或黏滯不爽;于困重乏力;盂脈弦數或弦滑數。辨證標準:淤具備所有主癥者,即屬本證;于具備主癥中的任何2項及次癥2項者,即屬本證。6.2肝郁脾虛證臨床表現:脅肋脹痛,情志抑郁,身倦乏力,納呆食少,脘痞,腹脹,便溏,舌質淡,有齒痕,苔白,脈弦細。主癥:淤脅肋脹痛;于腹脹或便溏;盂舌質淡,有齒痕,苔白。次癥:淤情志抑郁;于身倦乏力;盂脈弦細。辨證標準:淤具備所有主癥者,即屬本證;于具備主癥2項及次癥2項者,即屬本證。6.3肝腎陰虛證臨床表現:脅肋隱痛,腰膝酸軟,兩目干澀,口燥咽干,失眠多夢,或頭暈耳鳴,五心煩熱,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主癥:淤脅肋隱痛;于腰膝酸軟;盂舌紅少苔或無苔。次癥:淤五心煩熱;于失眠多夢;盂脈細數。辨證標準:淤具備所有主癥者,即屬本證;于具備主癥2項及次癥2項者,即屬本證。6.4瘀血阻絡證臨床表現:脅肋刺痛,面色晦暗,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或脅下痞塊,赤縷紅絲,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沉澀。主癥:淤脅肋刺痛;于面色晦暗;盂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次癥:淤赤縷紅絲或脅下痞塊;于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盂脈沉澀。辨證標準:淤具備所有主癥者,即屬本證;于具備主癥2項及次癥2項者即屬本證。6.5脾腎陽虛證臨床表現:畏寒喜暖,面色無華,少腹、腰膝冷痛,食少脘痞,腹脹便溏,或伴下肢浮腫,舌質暗淡,有齒痕,苔白滑,脈沉細無力。主癥:淤畏寒喜暖;于少腹、腰膝冷痛;盂舌質暗淡,有齒痕。次癥:淤面色無華;于腹脹便溏;盂脈沉細無力。3辨證標準:淤具備所有主癥者,即屬本證;于具備主癥2項及次癥2項者,即屬本證。推薦意見2:慢性肝炎最常見證型是濕熱內結證、肝郁脾虛證、肝腎陰虛證、瘀血阻絡證、脾腎陽虛證(1A),上述證型如兼夾出現,可根據臨床表現辨證為復合證型。7淤膽型肝炎7.1濕熱瘀滯證臨床表現:身目俱黃,色澤鮮明,皮膚瘙癢,脅肋脹痛,口干口苦,或大便灰白,尿黃,舌暗紅,苔黃膩,脈弦數。主癥:淤身目俱黃,色澤鮮明;于口干口苦;盂舌暗紅,苔黃膩。次癥:淤皮膚瘙癢;于尿黃;盂脈弦數。辨證標準:淤具備所有主癥者,即屬本證;于具備主癥2項及次癥2項者,即屬本證。7.2寒濕瘀滯證臨床表現:身目俱黃,色澤晦暗,皮膚瘙癢,脅肋刺痛,脘痞腹脹,尿黃,或大便灰白,舌暗淡,苔白膩,脈沉緩。主癥:淤身目俱黃,色澤晦暗;于脘痞腹脹;盂舌暗淡,苔白膩。次癥:淤皮膚瘙癢;于脅肋刺痛;盂脈沉緩。辨證標準:淤具備所有主癥者,即屬本證;于具備主癥2項及次癥2項者,即屬本證。推薦意見3:淤膽型肝炎常見證型為濕熱瘀滯證、寒濕瘀滯證(1B)。8重型肝炎(肝衰竭)8.1急性、亞急性重型肝炎(急性、亞急性肝衰竭)急性、亞急性重型肝炎是臨床常見的重危證候,其病機復雜,病情演變快,病死率高。限于中醫診治缺少大樣本研究和循證醫學依據,故暫不制訂相應的辨證標準。但是,根據多年臨床經驗,建議疇。根據不同的臨床證候及相關檢查,將其辨證為熱毒淤肝證、瘀血內阻證、陰虛血熱證、脾腎陽虛證、痰閉心竅證和邪陷正脫證等證型進行辨證論治;也可針對其主要并發癥,從黃疸、腹水、出血、昏迷等進行辨病辨證論治。8.2慢性重型肝炎(慢加急性、亞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8.2.1濕熱蘊毒證臨床表現:身目俱黃或迅速加深,極度乏力,脘腹脹滿,納呆嘔惡,口干不欲飲,小便短赤,大便溏或黏滯不爽,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主癥:淤身目俱黃,小便短赤;于脘腹脹滿;盂舌紅,苔黃膩。次癥:淤極度乏力;于大便溏或黏滯不爽;盂脈弦滑數。辨證標準:淤具備所有主癥者,即屬本證;于具備主癥中2項(主癥淤為必備癥)及次癥中2項者,即屬本證。8.2.2瘀熱蘊毒證臨床表現:身目俱黃或迅速加深,極度乏力,納呆嘔惡,口干,尿黃赤,大便秘結,或鼻齒衄血,皮膚瘀斑,昏狂譫妄,脅下痞塊,舌質絳紅,瘀斑瘀點,舌下脈絡增粗延長,脈弦數。主癥:淤身目俱黃,小便短赤;于鼻齒衄血,或皮膚瘀斑;盂舌質絳紅。次癥:淤極度乏力;于納呆嘔惡;盂脈弦數。辨證標準:淤具備所有主癥者,即屬本證;于具備主癥中2項(主癥淤為必備癥)及次癥中2項者,即屬本證。48.2.3陰虛瘀毒證臨床表現:身目俱黃,色澤晦暗,腰膝酸軟,神疲形衰,脅肋隱痛,失眠多夢,尿色深黃,舌質暗紅,苔少或無苔,脈細澀。主癥:淤身目俱黃,色澤晦暗;于神疲形衰;盂舌質暗紅,苔少或無苔。次癥:淤腰膝酸軟;于脅肋隱痛;盂脈細澀。辨證標準:淤具備所有主癥,即屬本證;于具備主癥2項(其中主癥淤必備)及次癥2項者,即屬本證。8.2.4陽虛瘀毒證臨床表現:身目俱黃,色澤晦暗,形寒肢冷,極度乏力,腹脹納呆,便溏或完谷不化,但欲寐,或有脅下痞塊,舌質淡胖,有齒痕,苔白,脈沉遲。主癥:淤身目俱黃,色澤晦暗;于形寒肢冷;盂舌質淡胖,有齒痕,苔白。次癥:淤極度乏力;于腹脹納呆;盂脈沉遲。辨證標準:淤具備所有主癥者,即屬本證;于具備主癥2項(其中主癥淤必備)及次癥2項者,即屬本證。推薦意見4:急性、亞急性重型肝炎(急性、亞急性肝衰竭)建議證型為熱毒淤肝證、瘀血內阻證、陰虛血熱證、脾腎陽虛證、痰閉心竅證和邪陷正脫證(2C)。推薦意見5:慢性重型肝炎(慢加急性、亞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最常見證型是濕熱蘊毒證、瘀熱蘊毒證、陰虛瘀黃證、陽虛瘀黃證(2B),上述證型如兼夾出現,可根據臨床表現辨證為復合證型。9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9.1濕熱內伏證臨床表現:食少納差,口黏口苦,脘腹痞滿,脅肋不適,大便不暢,尿黃,舌紅,苔膩,脈弦滑。主癥:淤脅肋不適;于脘腹痞滿;盂舌紅,苔膩。次癥:淤口黏口苦;于大便不暢;盂脈弦滑。辨證標準:淤具備所有主癥者,即屬本證;于具備主癥2項及次癥2項者,即屬本證。9.2肝郁脾虛證臨床表現:脅肋隱痛,情志抑郁,乏力,腹脹便溏,舌淡,苔白,脈弦細。主癥:淤脅肋隱痛;于情志抑郁;盂舌質淡,苔白。次癥:淤腹脹或便溏;于乏力;盂脈弦細。辨證標準:淤具備所有主癥者,即屬本證;于具備主癥2項及次癥2項者,即屬本證。9.3脾腎虧虛證臨床表現:面色無華或萎黃,腰膝酸軟,腹脹便溏,小便清長,舌淡胖或有齒痕,苔白,脈沉細無力。主癥:淤面色無華或萎黃;于腹脹便溏;盂舌淡胖或有齒痕,苔白。次癥:淤腰膝酸軟;于小便清長;盂脈沉細無力。辨證標準:淤具備所有主癥者,即屬本證;于具備主癥2項及次癥2項者,即屬本證。推薦意見6: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最常見辨證分型是濕熱內伏證、肝郁脾虛證、脾腎虧虛證(2B)。5附錄A(規范性附錄)病毒性肝炎臨床分型及診斷標準淤急性無黃疸型;于急性黃疸型。A.1.2慢性肝炎淤輕度;于中度;盂重度。淤急性重型肝炎;于亞急性重型肝炎;盂慢性重型肝炎。A.1.4淤膽型肝炎A.1.5肝炎肝硬化A.2各型肝炎的臨床診斷依據A.2.1.1急性無黃疸型肝炎有密切接觸史和注射史等。密切接觸史是指與確診病毒性肝炎患者(特別是急性期)同吃、同住、同生活或經常接觸肝炎病毒污染物(如血液、糞便)或有性接觸而未采取防護措施者。注射史是指在半年內曾接受輸血、血液制品及未經嚴格消毒的器具注射藥物、免疫接種和針刺治療等。近期內出現的、持續幾天以上但無其他原因可解釋的癥狀,如乏力、食欲減退、惡心等。肝腫大并有壓痛、肝區叩擊痛,部分患者可有輕度脾腫大。血清ALT升高。凡化驗陽性,且流行病學史、癥狀和體征三項中有兩項陽性或化驗及體征(或化驗及癥狀)均明顯為陽性,并排除其他疾病者,可診斷為急性無黃疸型肝炎。凡單項血清ALT升高,或僅有癥狀、體征,或有流行病學史,上述癥狀、體癥、化驗中有一項陽性者,均為疑似病例。對疑似病例應進行動態觀察或結合其他檢查(包括肝組織病理學檢查)做出診斷。疑似病例如病原學診斷陽性,且除外其他疾病者可確診。A.2.1.2急性黃疸型肝炎凡符合急性肝炎診斷條件,血清膽紅素>17.1滋mol/L,或尿膽紅素陽性,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黃疸,可診斷為急性黃疸型肝炎。A.2.2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超過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攜帶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現肝炎癥狀、體征及肝功能異常者,可以診斷為慢性肝炎。發病日期不明或雖無肝炎病史,但肝組織病理學檢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據癥狀、體征、化驗及B超檢查綜合分析,亦可作出相應診斷。6為反映肝功能損害程度,臨床上可分為:淤輕度:臨床癥狀、體征輕微或缺如,肝功能指標僅1或2項輕度異常;于中度: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居于輕度和重度之間;盂重度:有明顯或持續的肝炎癥狀,如乏力、納差、腹脹、尿黃、便溏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他原因,且無門靜脈高壓征者。實驗室檢查:血清ALT和/或AST反復或持續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異常,丙種球蛋白明顯升高。除前述條件外,凡白蛋白臆32g/L、膽紅素>5倍正常值上限、凝血酶原活動度40%~60%、膽堿酯酶<2500U/L等四項檢測中有一項達到上述程度者,即可診斷為重度慢性肝炎。慢性肝炎的實驗室檢查異常程度的參考指標見表A.1。B超檢查結果可供慢性肝炎診斷的參考:淤輕度:B超檢查肝脾無明顯異常改變;于中度:B超可見肝內回聲增粗,肝臟和/或脾臟輕度腫大,肝內管道(主要指肝靜脈)走行多清晰,門靜脈和脾靜脈內徑無增寬;盂重度:B超檢查可見肝內回聲明顯增粗,分布不均勻,肝表面欠光滑,邊緣變鈍,肝內管道走行欠清晰或輕度狹窄、扭曲;門靜脈和脾靜脈內徑增寬,脾臟腫大,膽囊有時可見表A.1慢性肝炎的實驗室檢查異常程度參考指標項目輕度重度ALT和/或AST(IU/L)白蛋白(A)(g/L)A/G凝血酶原活動度(PTA)膽堿酯酶(CHE)(U/L)*注:有條件開展CHE檢測的單位,可參考本項指標。A.2.3重型肝炎A.2.3.1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黃疸型肝炎起病,2周內出現極度乏力,消化道癥狀明顯,迅速出現域度以上(按郁度劃分)肝性腦病,凝血酶原活動度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肝濁音界進行性縮小,黃疸急劇加深;或黃疸很淺,甚至尚未出現黃疸,但有上述表現者,均應考慮本病。A.2.3.2亞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黃疸型肝炎起病,15天至24周出現極度乏力,消化道癥狀明顯,同時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凝血酶原活動度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黃疸迅速加深,每天上升逸17.1滋mol/L或血清總膽紅素大于正常10倍,首先出現域度以上肝性腦病者,稱腦病型(包括腦水腫、腦疝等);首先出現腹水及其相關癥候(包括胸水等)者,稱為腹水型。A.2.3.3慢性重型肝炎其發病基礎有:淤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史;盂無肝病史及無HBsAg攜帶史,但有慢性肝病體征(如肝掌、蜘蛛痣等)、影像學改變(如脾臟增厚等)及生化檢測改變者(如丙種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值下降或倒置);榆肝組織病理檢查支持慢性肝炎;虞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或慢性HBsAg攜帶者重疊甲型、戊型或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有以上發病基礎時要具體分析,除外由甲型、戊型和其他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亞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起病時的臨床表現同亞急性重型肝炎,隨著病情發展而加重,達到重型肝炎診斷標準(凝血酶原活動度低于40%,血清總膽紅素大于正常10倍)。7為便于判定療效及估計預后,亞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肝炎可根據其臨床表現分為早、中、晚三期:淤早期:符合重型肝炎的基本條件,如嚴重乏力及消化道癥狀,黃疸迅速加深,血清膽紅素大于正常10倍,凝血酶原活動度臆40%~>30%,或經病理學證實。但未發生明顯的腦病,亦未出現腹水。于中期:有域度肝性腦病或明顯腹水、出血傾向(出血點或淤斑),凝血酶原活動度臆30%~>20%。盂晚期:有難治性并發癥,如肝腎綜合征、消化道大出血、嚴重出血傾向(注射部位淤斑等)、嚴重感染、難以糾正的電解質紊亂或域度以上肝性腦病、腦水腫、凝血酶原活動度臆20%。A.2.3.4淤膽型肝炎起病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但自覺癥狀常較輕,皮膚瘙癢,大便灰白,常有明顯肝臟腫大,肝功能檢查血清膽紅素明顯升高,以直接膽紅素為主,凝血酶原活動度>60%或應用維生素K肌注后一周可升至60%以上,血清膽汁酸、酌谷氨酰轉肽酶、堿性磷酸酶、膽固醇水平可明顯升高,黃疸持續3周以上,并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內外梗阻性黃疸者,可診斷為急性淤膽型肝炎。在慢性肝炎基礎上發生上述臨床表現者,可診斷為慢性淤膽型肝炎。8附錄B(規范性附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診斷標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多為年齡較輕的處于免疫耐受期的HBsAg、HBeAg和HBV-DNA陽性者,1年內連續隨訪3次,每次至少間隔3個月,均顯示血清ALT和AST在正常范圍,HBV-DNA通常高水平,肝組織檢查無病變或病變輕微。9(規范性附錄)肝衰竭診斷標準ure,SALF)、慢加急性(亞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ure,SALF)、慢加急性(亞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CLF)和慢性肝衰竭(Chronicliverfailure,CLF)。急性肝衰竭的特征是起病急,發病2周內出現以域度以上肝性腦病為特征的肝衰竭癥候群;亞急性肝衰竭起病較急,發病15天至26周內出現肝衰竭癥候群;慢加急性(亞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礎上出現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償;慢性肝衰竭是在肝硬化基礎上,肝功能進行性減退導致的以腹水或門靜脈高壓、凝血功能障礙和肝性腦病等為主要表現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償。根據臨床表現的嚴重程度,亞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亞急性)肝衰竭可分為早期、中期和早期:淤極度乏力,并有明顯厭食、嘔吐和腹脹等嚴重消化道癥狀。于黃疸進行性加深(血清中期:在肝衰竭早期基礎上,病情進一步發展,出現以下兩條之一者。淤出現域度以下肝性腦病和(或)明顯腹水。于出血傾向明顯(出血點或淤斑),且20%<PTA臆30%。晚期:在肝衰竭中期表現基礎上,病情進一步加重,出現以下三條之一者:淤有難治性并發癥,例如肝腎綜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嚴重感染和難以糾正的電解質紊亂等。于出現芋度以上肝性腦病。盂有嚴重出血傾向(注射部位淤斑等),PTA臆20%。慢性肝衰竭:在肝硬化基礎上,肝功能進行性減退和失代償。診斷要點為:淤有腹水或其他門靜脈高壓表現。于可有肝性腦病。盂血清總膽紅素升高,白蛋白明顯降低。榆有凝血功能障礙,PTA(規范性附錄)GRADE系統推薦強度等級和證據質量及其定義GRADE系統推薦強度等級推薦強度具體描述強推薦(1級)明確顯示干預措施利大于弊或者弊大于利選擇性推薦(2級)利弊不確定或無論質量高低的證據均顯示利弊相當GRADE系統證據質量及其定義證據級別定義高質量(A)非常確信估計的效應值接近真實的效應值,進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變該估計效應值的可信度中等質量(B)對估計的效應值確信程度中等,估計值有可能接近真實值,但仍存在二者不相同的可能性,進一步研究有可能改變該估計效應值的可信度低質量(C)對估計效應值的確信程度有限,估計值與真實值可能大不相同。進一步研究極有可能改變該估計效應值的可信度極低質量(D)對估計的效應值幾乎沒有信心,估計值與真實值很可能完全不同。對效應值的任何估計都很不確定[1]趙玉秀.簡述濕熱病及其辨證施治[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9):52-53.[2]王佳贏.慢性肝病不同病程階段病機證素分布特點臨床調查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3]駱常義,王維,姜興鵬,等.慢性肝病證治探要[J].四川中醫,2003,21(2):[4]譚競.慢性肝病中醫證型與客觀檢測指標關系的研究進展[J].時珍國醫國藥,2005,16(5):426-427.[5]王洪坤,韓景獻.慢性肝炎的病因學說及其辨證論治最新概況[J].中華中醫藥學刊,[6]陳錦芳.慢性肝炎濕熱蘊脾證研究概況[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1,11(1):59-60.[7]秦月影.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辨證分型與病毒載量、肝功能相關性研究[D].河南中醫學[8]張建民,何志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證治探要[J].中醫藥學刊,2002,20(7):113.[9]張秋云,李秀惠,王融冰,等.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中醫證候分布及組合規律研究[J].北京中醫藥,2008,27(2):87-90.[10]周陽紅.慢性乙型病毒性重型肝炎中醫證候規律研究[D].廣西中醫藥大學,2009.[11]郭明星.輕度慢性乙型肝炎中醫證候分布特點及與肝組織病理的分析[D].湖北中醫藥[12]過建春,荀運浩,段傳榮,等.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醫證候規律研究[C].世界中聯第五屆肝病國際學術大會論文集,2013.[13]袁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與中醫辨證相關性研究[D].廣西中醫藥大學,2008.[14]于春光.基于多種數據分析方法的慢性乙型肝炎證候要素的研究[D].北京中醫藥大[15]李亞萍.慢性乙型肝炎肝膽濕熱證規范化診療方案的研究[D].山東中醫藥大學,2012.[16]陳濤.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中醫證候分布特征的研究[D].湖北中醫藥大學,2014.[17]楊廣棟.慢性乙型肝炎證候分布特征研究[D].中國中醫科學院,2012.[18]張滿英.慢性乙型肝炎濕熱中阻證證候漂變及其對癥候療效評價結果的影響[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